研究所制下二级学院教学管理评价体系构建及应用[论文]
对研究生校院二级管理模式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对研究生校院二级管理模式的几点思考和建议王洪江;闻世宇;武瑞【摘要】With the expansion of university postgraduateenrolment,university-school two-level management mode has become the mainstream form of postgraduate management. In the process of implementing the two-level management,however,some universities are faced with problems such as personnel and funds,division of responsibilities,communication of information and so on. In order to solve these problems,we should further strengthen the leadership,establish the regulations,define the responsibilities and improve the efficiency.%随着高校研究生规模的扩大,校、院二级管理模式已成为当前研究生教育的主流。
在实行二级管理过程中,一些院校面临着人员经费、责任划分、信息沟通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领导,建章立制,明确责任,提高效率。
【期刊名称】《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00)010【总页数】3页(P16-17,175)【关键词】研究生管理;校院二级管理;研究生教育【作者】王洪江;闻世宇;武瑞【作者单位】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食品学院,黑龙江大庆163319;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党委宣传部,黑龙江大庆163319;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黑龙江大庆16331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3.0一、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事业的发展,研究生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和研究生教育类型的多元化[1],传统的研究生一级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合当下的研究生教育,实行校、院二级研究生管理模式已成为客观现实的需要。
高校二级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研究

一
中 的 工 作 质量 标 准 , 要 包 括 教 师 教 学 工 主 学 活 动 的 直 接 组 织 者 , 是 教 学 活 动 过 作 及 教 学 管 理 工 作 规 范 和 各 主 要 环 节 教学 又 程 的 直 接 监 督 者 , 是 教 学 效 果 的 直 接 也 检 测 者 。 院 ( ) 发 挥 教 学 质 量 监 控 职 让 系 级 能 , 仅 是 学 校 教 学 质 量 监 控 工 作 的 基 不 础 和 保 证 , 是 院 ( ) 自身 建 设 和 发 展 也 系 级
教 学 质 量 是 高 等 学 校 的 生 命 线 , 高 的需 要 。 以 二 级学 院 建 立 健 全 完 整 的 教 作 规 范 、 业 论 文 、 业 实 习工 作 标 准 、 是 所 毕 毕 考 校 生 存 和 发 展 的 基 础 , 高 教 学 质 量 是 学 质 量 保 障 和 监 控 体 系 , 提 高 教 学 质 试 工 作 标 准 等 。 提 对 教 学 和 教 学 管 理 的 中 心 任 务 。 学 质量 是 量 , 证 学 校 的 生 存 和 可 持 续 发 展 具 有 教 保 衡 量 学 校 教 学 水 平 的 重 要 指 标 , 大 众 深 远 的 意 义 。 在 2 “ 1 ”教学质量监控体 系构 建 3 5 学校规模旷达后 , 普遍 实 行 分级 管理 , 化 高 等 教 育 背 景 下 , 需 建 立 与 学 校 定 急
在 教 学 管 理 体 制 上 已 经 逐 步 转 变 为 二 级 平 和 定 位 的 教 学 质量 标 准 , 在 教 学 工 程 全 校 整 体 教 学 管 理 工 作 、 学 质量 监 控 相 并 教 管 理 , 学 管 理 以 院 系 为 主 , 括 制 定 教 中 严格 执 行 。 是 学 生 知识 、 力和 素 质 发 配套 , 互 补 充 , 一 步 配合 学 校 抓 好 教 学 教 包 一 能 相 进 学 大 纲 、 织 教 学 、 师 队 伍 建 设 、 业 建 展 的 质 量 标 准 , 括 专 业 培 养 目标 和 课 程 质量 。 组 教 专 包
高校二级学院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高校二级学院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摘要]教学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二级学院作为高校的办学实体,是高校教育教学的基层单位,二级学院的教学质量关系着整个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因此,建立二级学院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对提高整个高校的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级学院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完善,应遵循主体性原则、激励性原则、权威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采用督导评价、学生评教、领导评价、同行和自我评价的多元评价模式。
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教师、学生及教学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二级学院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作者简介]周元琴(1977- ),女,江苏邗江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
(江苏南京 210044)[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0-0103-02教学质量评价是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它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质量标准,运用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对教学过程及其预期的效果给予价值上的评估与判断。
教学质量标准是教学质量评价的客观依据,但评价体系设计得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评价结果,进而影响教学质量监控的方向。
①目前,高校二级学院大部分是采用学校教务处统一制定的质量标准和质量评价体系,“一刀切”的做法往往忽视了不同学科、专业、课程之间的差别。
因此,二级学院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应广泛吸收教师、学生及教学管理人员参与,充分考虑学院学科、专业、课程的特点,将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课后辅导等环节评价相结合,不仅要注重结果评价,更要加强过程评价,充分考虑质量标准及评价方式、评价手段的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充分发挥教师、学生、领导、同行、督导等的评价作用,多角度、全方位地对教学活动进行考察和评估,提高教学质量评价的科学性。
一、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教学质量的评价是一项科学性很强的复杂工作,构建二级学院评价体系应遵循主体性原则、激励性原则、权威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
高校二级学院年度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构建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ANNUAL
PERFoRMANCE APPRAISAL INDEX SYSTEM oF SECoNDARY CoLLEGES IN UNIWERSITIES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the gradual scale expansion of China's higher
首先,本文对普遍运用于企业、政府中的绩效管理理论进行了综述介 绍,对国内外高校绩效管理研究的进展情况进行文献调研;其次,结合绩 效管理理论的要求,分析了高校绩效管理现实存在问题;然后,重点对高 校二级学院整体工作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进行系统研究,最后,采用层次 分析法(触{P)对高校二级学院的绩效指标权重因子进行量化建模分析。
p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ocess(AHP).
KEYWORDS:comprehensive assessment,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performance appraisal,evaluation indexing system
Il
目录
弓I言……………………………………………………………………………………………………………..1 (一)高校二级学院绩效管理的意义………………………………………………。1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1 (三)问题的提出…………………………………………………………………….4 (四)论文的整体思路与结构……………………………………………………….4 一、绩效管理相关理论综述…………………………………………………………….6 (一)绩效管理的概念……………………………………………………………….6 (二)绩效评估与绩效管理的关系…………………………………………………7 二、高校绩效管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9 (一)高校绩效管理实践存在的问题及原因………………………………………9 (二)高校绩效管理改进的方向…………………………………………………..10 三、高校二级学院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构建………………………………………12 (一)构建高校二级学院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应坚持的原则……………………一12 (二)高校二级学院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建立的方法……………………………..14 (三)高校二级学院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建立……………………………一I……一15 1.高校二级学院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绩效指标……………………………….15 2.高校二级学院教学与教学改革工作绩效指标……………………………….17 3.高校二级学院科研工作绩效指标…………………………………………….19 4.高校二级学院学科与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绩效指标…………………………..2l 5.高校二级学院学生管理工作绩效指标……………………………………….22 (四)高校二级学院绩效考核标准和指标权重的制定…………………………一24 1.高校二级学院绩效考核标准的制定………………………………………….24 2.高校二级学院绩效考核指标权重的制定…………………………………….27 结论………………………………………………………………………………………………………………32 参考文献……………………………………………………………………………….33 致谢………………………………………………………………………………………………………………34
高校二级单位绩效考核体系构建与应用研究——以S大学为例

高校二级单位绩效考核体系构建与应用研究——以S大学为例孙 健(惠州学院 高教研究中心,广东 惠州 516007)摘 要:文章以S大学二级单位绩效考核方案的构建与应用为例,阐述了实施绩效考核的意义,剖析了存在的问题,最后从设置明晰的量化指标体系、实施分类测评,重视过程评价、重点考核实现目标过程中的创新与发展,强化精神奖励、激发教职工主体责任意识等三个方面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二级单位;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厅科研项目“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广东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2016GXJK153)中图分类号:G5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537X(2021)05.0123-06一、案例:S大学二级单位绩效考核方案(一)考核内容学校成立绩效考核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校领导、学校考核职能单位负责人等组成),办公室设在人事处。
考核内容为各单位围绕“做强工科、打造特色、提升质量”的办学思路,以“新工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为抓手,紧密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建设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各项工作开展情况。
(二)考核方式考核方式采取量化考核与综合测评相结合的办法进行。
根据是否承担教学任务分为党政管理部门及教辅单位、教学单位两大类分别考核。
1、党政管理部门及教辅单位党政管理部门及教辅单位考核由量化考核、校领导测评、教学单位测评、服务对象测评四部分组成,所占比重分别为50%、30%、10%、10%。
其中量化考核(50分),由学校年度考核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依据党政管理部门及教辅单位党建与业务工作开展情况,特别是年度重点工作完成情况,对照量化考核指标体系进行考核评分。
具体内容见《S大学党政管理部门及教辅单位绩效考核量化指标体系》(表1)。
表1:S大学党政管理部门及教辅单位绩效考核量化指标体系(50分)一级指标二级指标评分标准考核单位1.意识形态及宣传工作(6分)1.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4分)①成立意识形态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健全工作责任机制,完善实施细则,印发工作要点,推动意识形态工作落实到位。
高校二级学院目标管理考核指标体系的构建

⾼校⼆级学院⽬标管理考核指标体系的构建2019-10-19摘要:本⽂对⽬标管理考核指标体系的意义与原则框架进⾏了详细的论述,意在为⼆级学院⽬标管理考核指标体系的构建提供指导。
关键词:⼆级学院;考核体系;构建在⾼效管理体制的改⾰过程中,校院⼆级管理体制因其⾃⾝的⾼效性逐渐为各类⾼校所采纳。
校院⼆级管理体制要发挥出⼆级学院管理的主动性,提升学校的发展速度与办学⽔准。
但是权⼒的下放并不等于权⼒的滥⽤,⼆级管理的实施需要严格的科学考核体制对其进⾏束缚。
⽬前,⾼校与学院双⽅通过签订⽬标责任书的⽅式,在⼀定程度上保证了⼆级管理体制的有效运⾏,客观上促进了学校办学能⼒的提升。
⼀、⽬标管理考核体系的原则1.否定指标与肯定指标并存原则。
肯定指标反映的是在客体⼯作中对于⽬标达成有正⾯推动效果的⼯程评价标准。
否定指标则与之相悖,主要体现出⼯作中的负⾯作⽤效果。
⼀般来说,肯定指标包含优秀奖励、各级质量⼯程等形式,否定指标则包含违纪率、缺勤率等内容。
优秀的⼆级学院具有突出的⼯作成绩与肯定指标反映,反之亦然。
2.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结合原则。
定性指标针对⼆级学院的外界形象与满意度进⾏测评,该指标具有主观性与模糊性的特点。
与定性指标不同,定量指标具有准确性与可测性,其通过具体的数字形式对⽬标进⾏衡量与评价。
在⽬标管理体系的考核过程中,通过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的⽅式,可以更为客观地完成⽬标体系的评价。
3.绝对指标与相对指标结合原则。
绝对指标采⽤绝对数的计量⽅式,通过统计总量反映出学院的具体⼯作状况。
由于⼯作难度与具体情况的不同,绝对指标在应⽤过程中可能会有失偏颇。
有鉴于此,引⽤相对指标对⽬标管理体系进⾏补充评价具有积极的意义。
在具体考核中,针对各项考核指标要先采取绝对指标计数,随后对原始数据进⾏加权处理,从⽽得出较为适宜的相对指标。
⼆、⽬标管理考核体系的作⽤1.⽬标体系的监督作⽤。
从考核体系构建的⽬的来看,在校⽅将教育、科研、财务等权利下放后,为了确保这些权利的合理使⽤,考核体系需要对⼆级学院的管理进⾏评价,以便校⽅对学院的管理⼯作进⾏宏观调控。
浅谈高校二级学院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浅谈高校二级学院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教学质量评价和教学水平评价统称为教学效果评价,是高校教学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教学效果评价教师可以自我剖析,寻找自身的不足之处及其解决方法,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式,积极参与教学改革,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同时,还能够为二级学院的基础管理者提供管理的必要依据,做出相应的管理政策。
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也逐渐走向了大众化教育,高等院校也实行了二级学院管理制,但对这一体制条件下高校如何对二级学院教学工作进行宏观调控与管理,如何对二级学院教学工作进行评价,致使人们对高等教育质量投下了更多关注的目光。
为了保证高校二级学院教学管理工作规范性,提高其教学质量,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客观、科学、公正的评价是十分有必要的。
1 二级学院教学效果评价的功效及目的由于近几年高校的扩招,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不能跟上学校招生规模的发展,同时,学生对科目的选择也逐渐向多元化发展,所以部分高等院校已经将对学生的管理工作下放到二级学院,这使得必须对二级学院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而对二级学院进行教学效果的评价功效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在学校教务处的指导下,具有一定的引导和制约二级学院办学的功效。
对二级学院的教学效果进行综合性评价,就是对学院所制定或者针对教学提出的管理制度是否符合学校的办学宗旨进行客观性判断,即从客观角度判断学院的教学效果能不能达到学校办学要求的目标。
学校对二级学院具有一定的引导功能主要体现在:在教学效果的评价中,二级学院首先要了解学校评价的目标是什么,学校评价的重点又是什么(也就是说在教学效果评价中,哪些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大一些),然后二级学院就会有目标的去进行相应的改变,如何制定教学措施和进行教学管理。
任何事情都有正反两个方面,二级学院的这种评价功效同时也制约着二级学院的创新性,因为二级学院为了达到学校评价的目标,就必须保证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有目的、有计划的去进行教学管理,学院的教育管理者不能够大胆去做事情,这样二级学院就失去对教学管理的创新性,思想总是处于保守状态。
基于绩效管理视角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二级学院管理研究

劳动经济基于绩效管理视角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二级学院管理研究梁秀娟王新钢于虹李颖武潇(河北北方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河北张家口075000)摘要:二级学院是高校重要的组织机构,是教学科研的基本单位,也是人才培养任务的承担主体,二级学院的教学管理效能直接影响到学校各项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和整体办学质量的提高。
因此,以改革创新的思维设计二级学院的管理机制和运行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从二级学院绩效管理角度设计二级学院管理的具体指标,以期解决目前二级学院存在的管理问题,提高二级学院管理效率和效果。
关键词:绩效管理;应用型本科;二级学院;管理模式中图分类号:F24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21.07.0321应用型本科院校二级学院管理现状目前大部分高校,包括应用型本科院校基本上都实行了校一院一系三级建制,校院两级管理模式。
但是,学校的职能部门仍拥有对教学、科研、人事、财务和学生管理等一系列事务绝大部分的管理权限,管理权限和重心并未真正下移至二级学院,二级学院在学校的管理工作中处于从属地位。
即使有些院校管理重心已经下移,二级学院的责任增加,但是其相应的权力并没有随之下放,权力的缺失影响了二级学院的责、权、利的配合管理,致使很多管理工作停留于表面,不能进行深入细致的管理,也不能通过奖惩措施进行有效的管理。
目前关于二级学院管理模式的研究,一方面没有针对性地根据高校办学水平和学科特点的差异性进行研究,提出的改革建议并不适用于所有类型高校;另一方面没有具体切入点对二级学院管理模式进行深入分析,只是从二级学院整体视角进行研究。
因此,该文试图从二级学院绩效管理视角,解决目前二级学院存在的管理问题,以期提高二级学院管理效率和效果。
2应用型本科院校二级学院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现阶段中国对二级学院管理模式的研究主要从整体角度进行,大范围的阐述了二级学院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革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研究所制下二级学院教学管理评价体系的构建及应用教学工作是高校工作的中心,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高校实施教学校院二级管理已经多年,强化各二级学院教学管理,使之不断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不仅是学院领导最主要的本职工作,而且是全面提高学院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
教学工作二级院校管理水平教学工作是高校工作的中心,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高校实施教学校院二级管理已经多年,强化各二级学院教学管理,使之不断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不仅是学院领导最主要的本职工作,而且是全面提高学院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
为了增强各高校的竞争力,提高办学质量,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以教育部文件为指导,以省教育厅本科高校教学工作及业绩考核指标体系为依据,制定相应的目标管理方案,通过目标管理提高学校的综合实力。
评价是确定目标达成度的过程,也是确定为达到目标而持续、有效地改进的过程。
近年众多学校进行了机构调整,对原来教研室为单位的基础结构进行整合,以学科为方向,将多个教研室进行合并,构建了以研究所为单位的机构,为了加强对研究所教学管理水平的有效监控,提高学院教学管理水平,我校以基础医学院为试点,构建研究所制下二级学院教学管理评价体系,并在具体管理中加以实施运用,规范教学日常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背景
教学管理作为高校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不仅要治教又要治学,是一个系统工程,存在于高校管理这个大系统之中,形成与教学质
量监控体系相配套的规范严格、运行有效的日常教学管理模式,坚持以教学为本,既要符合现代经营管理的一般规律,又要符合高等教育与教学管理本身的规律。
因此,明确教学管理的基本任务,掌握教学管理的基本规律,认清教学管理的要点与重点,把握好教学管理与运行的体制和制度,全面推进教育管理高效机制,不仅利于顺利开展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也易于提高管理水平,提升教学质量。
二、实施方案
教学管理工作包括教务、教学、教材、实验室建设管理、质控等多个环节,根据教学环节大类分日常教学管理、师资队伍、教学建设与改革成果、教风、安全管理五大模块构成一级指标,各类一级指标下设二级指标。
一级指标日常教学管理占总评价体系50%权重,下设教学组织和教学管理两个二级指标,教学组织过程中对各研究所教学计划任务落实、研究所负责人参加教学工作会议、组织教学科研活动次数及二级督导听课情况根据相应记录、台账进行评议;教学管理注重各研究所正常教学秩序的维护与管理,包括期初、期中、期末三次教学检查、教学资料归档、教学计划执行等情况。
教学建设与改革占总评价体系30%权重,下设教学基本建设、教学改革、教学获奖三个二级指标,考察各研究所精品课程建设、网络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改革项目立项、教改论文发表、教学奖项等情况。
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质量监控、安全管理等一级指标共占总评价体系20%权重。
师资队伍建设主要考评各研究所师资队伍学
缘结构和学历学位、教授为本科生授课、师资培养,重点考量青年教师培养计划的执行情况。
教学质量监控主要参考学评教成绩和学院教学督导听课评价反馈。
安全管理考量各研究所、实验室责任人责任事故情况。
三、评价实施
为了规范管理成效登记,学院对各类会议采用签到制,日常管理采用学院督导抽查的方式进行监控。
此外,还采用计划加月报方式要求各研究所每学期初提交学期工作计划,每月提交教学日常管理报告一份,学院对照计划检查、督促各研究所开展教学科研活动;将各研究所教师精品课程建设、网络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改革项目立项、教改论文发表、教学奖项等情况数据化,进行人均积分排名进行测评,通过目标考核调动学院教师参与教学建设和改革的积极性,提升学院、学校办学实力;为每位青年教师聘任导师,制定相应的考核要求,通过听课、备课等方式帮助新进教师仅早适应教师角色;学院聘请有经验的退休教师参与学院教学质量监控,对青年教师采用培育性听课形式,跟踪促进教师的成长,安全管理方面学院给每个教学实验室设立安全责任人,出台安全管理措施,采用定期与不定期抽查方式,将责任落实到人,规范学院安全管理。
除此之外,学院定期、系统地开展综合性教学管理评价活动,及时总结教学管理的经验、肯定成绩、反馈评价结果、研究和解决评价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措施,有利于促进二级学院教学管理水平的提升和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
学院每年召开教学管理工
作会议一次,形成规范性的评价机制。
主要步骤包括:研究所根据指标体系进行自评,并完成自评报告;学院成立考评小组对各研究所自评报告进行综合评价,并将评价结果进行公布、反馈,表彰先进单位。
基础医学院通过学院教学管理评价指标的构建和实施,提升了学院的教学管理水平,在全校教学管理考核中,连续两年位列第一。
通过对各研究所教学管理考评,也间接反映出了学院、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质量,暴露出了存在的不足。
在目标考核管理体制下,进一步完善二级学院的教学管理机制,调动学校、学院、研究所的一切力量,以目标为对象,积极开展相关教学、科研工作,将大力推进学校整体教学管理水平,提升学校的办学实力,有利于学院、学校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姚周辉,杨丽君,刘雪梅等.校、院二级管理体制下教研室建设的主要问题与对策[j].观察与思考,2011,(2).
[2]闵敏.当前高校二级学院教学管理工作的挑战与对策[j].科教文汇,2011,(3).
[3]于永刚.关于电大教学管理评价体系的构建[j].北京教育,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