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高考历史试题考点分布表
【推荐】专题02+2019备考总攻略-2019年高考历史考试大纲解读

一、试卷结构由上表可知,全国卷1的通史,即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继续保持“三分天下”的格局,与前几年高考是一致的;而模块史比例严重失衡,必修二经济、必修三文化模块的考查比例大幅度下降,必修一政治模块的比例激增。
二、考点分析全国卷1考点及分值分布情况表2018年高考全国卷I历史命题细目表以及素养及难度考查情况必做题部分(85分)。
中国史占57分左右,世界史占28分左右,与2017全国卷1相比,中国史比重上升,不容忽视;从模块角度来讲,必修1和必修2仍为考试重点。
试卷总体能够发挥高考引领作用。
①注重基础与课本知识,更加注意考查主干知识,这就需要考生基础知识一定过硬。
②考查学生史学素养,即34题,所以在学习中,注意培养史学基本功与基本能力。
从选择题的分布来看:2013—2018年全国卷I选择题知识考查目标分布示意统计结果显示,从2015—2017年,全国卷I选择题对史事本身的考查在逐步削减,关注史事的响(作用)则在增加,而2018年则重新回归到突出史事本身即“是什么”的考查上来,多达10题,超了2013和2014年的题量,而彼时正是全国卷I被诟病过专过难的时候。
可见,命题者是不会放弃学专业底色的,也意识到了目前中学历史教学的问题所在,故致力于纠偏。
二、凸显总之,我们必须把教学活动,把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内化为认识历史发展特征和历史发展趋势的过程,变为培养学生历史,实现状”知识体系。
按模块重整教材,清晰勾勒历史发展脉络历史(I)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2.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3.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4.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5.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6.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7.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8.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9.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历史(I)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2.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3.欧美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4.近代前期中国政治的变化(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5.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探索与影响(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6.现代中国政治文明的发展(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7.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历史(Ⅱ)8.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历史(Ⅱ)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2.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3.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4.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5.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7.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8.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以阶段通史为主,整合三个模块的知识内容:科学合理地划分中外历史阶段中国古代:先秦时期(约170万年~公元前221年)——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时期秦汉(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220~907年)——中国古代文明走向繁荣五代辽宋夏金元(907年~1368年)—中国古代文明走向成熟明清(1368年~1840年)——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世界近现代:农业文明开始向工业文明迈进时期(14—16世纪)政治革命开启工业文明的大门(17~18世纪)工业文明的确立和扩展(19世纪)(4)速度训练,限时训练。
—年新课标全国卷高考历史试题考点分布表优秀文档

2021年
Ⅰ卷
选择2道,8分
问答3道,30分
[政治·29]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与晚清现代化
[政治·30]中共早期革命道路选择
[经济·29]洋务运动与晚清现代化
[经济·40]晚清海洋利用与海洋政策
[改革·45]戊戌变法与清末新政
[民主·46]洋务派与维新派办报区别
Ⅱ卷
选择2道,8分
[民主·46]清末预备立宪
2021—2021年新课标全国卷高考历史试题考点分布表
中国古代史
年份
题量分值
选择题
问答题
2021年
选择6道,24分
问答1道,15分
[政治·24]汉代监察制度
[政治·28]清代内阁体制僵化
[政治·29]古代君主专制发展趋势
[经济·24]汉代抑制土地兼并
[经济·26]明代工商业发展与社会结构变动
[文化·25]宋代市民文化
[文化·27]明清时期昆曲的流行
[经济·41]中国古代的大豆种植
[人物·47]三娘子
Ⅲ卷
选择4道,16分
问答2道,27分
[政治·25]宋代科举制的发展
[经济·24]战国以前冶铁业的发展
[文化·26]中国古代药物学的发展
[文化·27]明代中期京城和江南地区对文化知识的崇尚
[文化·42]汉代儒学思想对人才选拔分类的影响
[人物·47]唐宪宗
中国近代史
年份
题量分值
选择题
问答题
2021年
选择2道,8分
问答3道,27分
[政治·31]中共早期革命道路选择
[经济·30]张謇实业救国与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政治·41]近代列强侵华战争与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
2019考点分析

33 马克思主义诞生
34 工业革命发生英国 原因
35 联合国成员国的变 化
第三世界崛起
41 中国基层社会治理 古代乡约制度—— 晚晴地方自治—— 当代村民自治
42 鲁宾逊漂流记反映 的世界近代历史现 象
二卷
三卷
罗马法的发展
古代雅典的民主 政治
奴隶贸易
启蒙思想的传播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1929-1933年经济 危机
近代文化 近代政治
现代经济
中国近代 经济
世界近代 文化
近代文化 近代世界 单项
近代政治
近、现代
选择 题
世界
现代经济
(40)中 国和世界 古代政治
古今中外 综 合 题
(41)世界 古今中外 开
近现代文化
放
题
45 中国古代改 世界近代
(44)中国 中国、世
革
改革
近代改革 界史 选
46 二战阿拉曼战役 二战中国战场 (45)苏德战争 二战
抗战时期思想文化历史与
42
传统的温情与敬意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得出
结论
45 秦“二十等爵”制和曹
魏末年“五等爵”制
46
阿拉曼战役
47
现代刘源张
中国古康熙然的互动;“人文进
程”是指文明与文明 见解
日本明治维新
1941年中国战区
古代司马相如
三卷
近代英国专制统治
1、试题形式、内容分布、难易度(稳中有降)、考核目标等都比 较稳定。(续)
题 一卷考查 号
二卷考查
三卷考查 考查时段 题 型
33 近代思想 34 近代经济 35 现代国际关系
近代经济 近代文学 现代经济
2011—2019年新课标历史全国卷考点分布(按题号整理)

(卷Ⅱ)宋代土地政策——不抑兼并(考察影响)
(卷Ⅱ)古代南北经济发展情况(经济重心南移南方经济影响力提升)注:经济重心南移的标志是在南宋
(卷Ⅲ)唐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分析表(与所学史实有出入以材料为依据)注:区分 自耕农与地主土地大小情况
(卷Ⅰ)民营手工业发展(出现雇佣关系)
(卷Ⅲ)明末江南农村经济发展状况
注:农村人身依附关系弱化
(卷Ⅰ)明朝商品经济发展影响资萌——冲击等级秩序
(卷Ⅰ)明清地区性经济发展的差异(南北商品经济)
(卷Ⅱ)明清经济发展情况
注:重农抑商政策松动 商人地位变化 白银成为流通货币
(卷Ⅲ)清朝农业发展情况佃户制度个体耕作经济为主
思想史
(卷Ⅱ)雅典民主政治
(卷Ⅰ)先秦墨家思想主张(代表阶级考察——劳动百姓)
(卷Ⅱ)时政热点·以德治国先秦儒家思想核心考察
第二十五题
政治史
(卷Ⅰ)政府对于社会等级看法——工商阶层维持原等级(抑商在政治等级上的表现)
(卷Ⅰ)汉代时期中央政治的特点——重视母系氏族关系原因
(卷Ⅱ)汉朝统治者对地方吏治的重视
(卷Ⅱ)科举制与察举、九品中正的区别优势—提升文化水平
注:分清新中国时期外交政策
(卷Ⅰ)新中国前期外交方针政策变化(独立自主)
(卷Ⅱ)抗日时期抗日敌后根据地土地政策改变的影响
注:国民革命时期时间 废除封建土地制度时期
(卷Ⅲ)法治建设与八大(八大总结新时期国内主要矛盾)
注:依法治国全面实行、法制建设开始迈向制度化—1978年
(卷Ⅰ)现实国情对国家发展道路的影响(毛)
(卷Ⅱ)中国近代化外交发展——转变体现注:外交制度性变化——总理衙门成立(1861年)
近五年历史高考考点分布表

近五年历史高考1考点分布表2011— 2015 年全国高考(新课标卷)考点分布统计(必修)表 1 古代史阶专2011 年2012 年2013 年2014 年2015 年分(全国新课标卷)(全国新课标卷)(新课标卷Ⅰ、Ⅱ)(新课标卷Ⅰ、(新课标卷Ⅰ、Ⅱ)段考试大纲期题Ⅱ)24. 西周政治对秦(卷Ⅰ)24. 西周分封(卷Ⅱ) 24. 分封( 1)商周汉统一的影响(董制下的墓葬等级规定制、礼乐制仲舒的大一统思时期的政想)治制度2016 年高考命题导向( 1)结合现实生活中与宗法制有关的民族情结、风俗习惯等考查宗法制。
( 2)利用考古遗存、历史文物、文献记载或国名地名的来历等考查分封制( 1)引用新材料、设置新情( 2)秦中央集权制古度的形成代古中古代国代中政( 3)汉到国治元政治制制度度的演变( 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40. 中国古代选官(卷Ⅰ)41. 从地方行(卷Ⅰ) 25. 汉代外戚依据及认识( 25政示意图看汉、唐历干政分)史变迁(12 分)(卷Ⅱ) 25. 汉代地方吏治28. 清代君主专制(卷Ⅱ)41. 明清君主(卷Ⅱ)27. 明清体制的僵化(内阁专制制度的加强、英君主专制制度的依样画葫芦)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加强——明代内29. 古代专制政治阁制发展特征(梁启(卷Ⅱ)40. 清朝超)东北地区移民政策; 1840至 1900境考查郡县制的进步性。
( 2)与分封制和行省制相联系,考查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轨迹。
( 1)引用新材料考查汉至元主要的政治制度,如郡国并行制、三省六部制、科举制、行省制等。
( 2)联系现实政治生活考查古代政治制度,体现出古为今用,以古鉴今的历史功能。
(1)引用新材料考查明代废丞相设内阁等史实。
(2)结合文物史料或历史遗存考查内阁的设置及影响。
( 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古( 2)手工代业的发展中国经济(3 )商业的发展(4 )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24. 汉代政府政策(卷Ⅱ)25.宋代“不(卷Ⅰ)24.小农经济对经济的影响(抑抑兼并”(卷Ⅰ)26.宋代东南制豪强兼并土地)沿海经济的发展(卷Ⅰ) 27. 经济重心南移(文化重心南移)(卷Ⅱ) 26. 唐宋经济重心南移25. 南北朝时期的26. 明代后期工商(卷Ⅱ)26. 明朝区域(卷Ⅱ) 26. 宋代(卷Ⅱ) 27. 明代商品社会经济(货币使业经济的发展差异造成长途贸易兴商品经济发展(交经济发展用)盛子)(卷Ⅰ)40.我国自古(卷Ⅰ)27. 清代对海洋利用的史实和商品经济发展(对相关政策(25)(“重外贸易)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1840至 1900(1)利用考古遗存、历史文物、文献记载等考查小农经济的概况。
2015-2019年全国卷一历史高频考点分布一览表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鸦片战争与近代经济
[经济·28] 鸦片战争后传统小农经济根深蒂固
[经济·28] 鸦片战争后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经济·28] 洋务运动的民用企业
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
[政治·29]北洋军阀分裂割据
[文化·40]康有为对儒学的认识
[政治·29]甲午中日战争
[经济·33]第一次工业革命与贫富差距加大
[思想·42]近代中西经济文化交流
[经济·34]英国工业革命因素
[经济·42]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
[经济·34]英国工业革命特点
社会主义道路;斯大林模式与罗斯福新政;战后调整,多极化因素
[经济·34]罗斯福新政与社会保障
[政治经济·34]美国对苏联的遏制政策
[政治改革·45]唐太宗谱牒改革
[政治•24]西周分封制
[政治•25]西汉中央集权加强
[政治•25]唐藩镇割据[政治•27]明朝贡贸易
[政治改革•45]汉武帝年号改革
[政治•24]西周嫡长子继承制;[政治•25]汉武帝中央集权
小农经济
经济重心南移
明清经济
[经济·24]战国小农经济的形成
[经济·26]宋代东南沿海经济发展
2014-2018年全国卷一高考历史高频考点分布一览表
(整理:惠阳中山中学王春强)
◆中国古代史(选择4道,24-27题)
高频考点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古代制度:中央地方监察选官制度
[政治·25] 中央制度
(外戚干政)
[政治•27]地方制度(巡抚)
2012—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高考历史试题考点分布表

民主严复的民智思想
人物蔡元培
年
Ⅰ卷
选择道,分
问答道,分
政治陕甘宁边区政府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
经济洋务运动与开平煤矿的兴办
文化晚清留日学生区域分布的影响因素
文化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思想
Ⅱ卷
选择道,分
问答道,分
政治抗日胜利后国共力量对比的变化趋势
经济洋务运动与福州船政局的协造生产
年
Ⅰ卷
选择道,分
问答道,分
政治欧洲联合与多极化趋势
经济至年经济危机与胡佛反危机措施
经济斯大林模式
经济新经济政策
战争越南战争与海湾战争
Ⅱ卷
选择道,分
问答道,分
经济斯大林模式
文化爱因斯坦相对论
战争二战后战犯审判《纽伦堡原则》
年
Ⅰ卷
选择道,分
问答道,分
经济新经济政策允许私有企业
经济欧洲一体化与欧元发行
战争二战后《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签订
文化民国初年追求新思想成为社会时尚
经济洋务运动与世纪年代的矿业政策
改革清末北京街道管理改革
Ⅲ卷
选择道,分
问答道,分
经济晚清政府放宽兴办实业的限制
经济世纪年代上海婚礼习俗的中西融合
政治渡江战役时期人民解放军对列强在华特权的否定
政治经济文化近代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与社会转型
年
Ⅰ卷
选择道,分
问答道,分
政治甲午战争期间中日舆论宣传的对比
政治法国大革命与近代民族主义的形成
经济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新航路开辟、英国早期殖民扩张
文化启蒙思想与民族思想
文化文艺复兴与莎士比亚、哥白尼日心说
2019年广东高考历史试题分布一览表

[政治·14]70年代中国外交
[文化·13]文革期间的教育方针
[经济·15]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主观题
[政治·29题]新中国建立的影响
[经济·30]50-60年代中国农村生产关系
[政治·27]建国初中美关系变化的背景
[经济·28]中国特色建设道路的探索
◆世界古代史
[政治·7]对辛亥革命不彻底性的认识
[政治·9]对国民党军队的评价
[政治·10]争取民主与和平的重庆谈判
[经济·9]自然经济的解体
[文化·7]民报创刊号刊登黄帝像的目的
[政治·11]辛亥革命爆发的情景
[政治·8]评价五四运动
[政治·10]评价蒋介石
主观题
[文化·27]梁启超所处的时代“西学东渐”的表现
[经济·2]宋朝的农业生产分布概况图;
[经济·4]重农思想与精耕农业
[文化·5]王阳明的心学思想;
主观题
[经济文化·26]明朝妇女婚姻问题
[文化·27](涉及部分内容)战国时期转型特征、对理学发展的宏观认识
[经济·26]汉经济发展及生产关系
[文化·32]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中国近代史
年份
2019年
[政治·19]法国大革命中的三级会议的权力
[经济·18]“乌木”与英国黑奴贸易
[经济·20]空想社会主义
[文化·17]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
[文化·21]近代自然科学发展对宗教冲击
主观题
[文化·27]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与中Βιβλιοθήκη 战国时期、梁启超所处的时期的共同之处。
[政治·31]宗教改革
[政治·32]凯末尔
世古史
(1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革·45]王莽币制改革
2013年
Ⅰ卷
选择2道,8分
问答3道,37分
[政治·24]战国时期秦国破坏分封制
[文化·25]程朱理学
[政治·41]汉唐行政区划演变
[经济·40]古代海洋利用与海洋政策
[经济·41]经济重心南移
[文化·40]指南针与航海
[人物·48]韩愈
Ⅱ卷
选择4道,16分
2012—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高考历史试题考点分布表
中国古代史
年份
题量分值
选择题
问答题
2012年
选择6道,24分
问答1道,15分
[政治·24]汉代监察制度
[政治·28]清代内阁体制僵化
[政治·29]古代君主专制发展趋势
[经济·24]汉代抑制土地兼并
[经济·26]明代工商业发展与社会结构变动
[文化·25]宋代市民文化
2015年
Ⅰ卷
选择4道,16分
问答3道,35分
[政治·25]汉代外戚干政
[经济·24]战国小农经济的形成
[经济·26]宋代东南沿海经济发展
[经济·27]经济重心南移与文化重心南移
[文化·40]孔孟儒学、汉代儒学、唐代儒学复兴、宋代理学
[改革·45]唐代币制改革
[人物·48]丘处机
Ⅱ卷
选择4道,16分
无
2017年
Ⅰ卷
选择1道,4分
问答1道,15分
[经济·31]20世纪90年代摆脱计划经济体制束缚与经济体制改革
[改革·45]20世纪80年代中国工资改革
Ⅱ卷
选择1道,4分
问答1道,10分
[文化·31]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的发展
[经济·41]一五计划期间的矿业政策
Ⅲ卷
选择1道,4分
问答1道,15分
[文化·31]建国初期教育的发展
[文化·41]中国古代文明(如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人物·48]郑板桥
Ⅲ卷
选择4道,16分
问答2道,24分
[政治·24]西周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
[政治·25]汉初承袭秦朝地方管理制度
[经济·27]明末江南工商业市镇的发展
[文化·24]西周铭文
[文化·26]王羲之的书法艺术
[经济·40]明清救济制度
[政治·32]罗马法对近代欧洲的影响
无
Ⅱ卷
选择1道,4分
[政治·32]雅典民主政治与公民的参政义务
无
Ⅲ卷
选择1道,4分
[文化·32]古希腊悲剧强调人的价值
无
2017年
Ⅰ卷
选择1道,4分
[文化·32]古希腊神话与雅典人文思想
无
Ⅱ卷
选择1道,4分
[政治·32]雅典梭伦改革后民主政治的人心所向
[人物·47]季札
Ⅱ卷
选择4道,16分
问答2道,22分
[政治·25]魏晋以后官修史书的政治性
[经济·24]春秋战国时期区域位置对商贸发展的影响
[经济·26]唐中期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与经济重心南移
[政治·27]明代中后期宦官专权
[经济·41]清代雍正年间的矿业政策
[人物·47]颜回
Ⅲ卷
选择4道,16分
[经济·30]中共八大关于国内主要矛盾的分析
[经济·3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与乡镇企业发展
[经济·41]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的开发
世界古代史
年份
题量分值
选择题
问答题
2012年
选择1道,4分
[政治·34]罗马法的形式主义特征
无
2013年
Ⅰ卷
选择1道,4分
[政治·26]雅典民主政治与辩论
无
Ⅱ卷
选择1道,4分
[政治·32]雅典民主政治与司法审判
[人物·47]唐宪宗
中国近代史
年份
题量分值
选择题
问答题
2012年
选择2道,8分
问答3道,27分
[政治·31]中共早期革命道路选择
[经济·30]张謇实业救国与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政治·41]近代列强侵华战争与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
[经济·41]洋务运动
[文化·41]西学东渐思潮
[民主·46]国民政府组织机构的变化
[经济·25]汉代租佃制与地主田庄
[文化·24]孔子儒学、汉代儒学
[经济·40]清朝中期人口膨胀
[改革·45]唐太宗时谱牒改革
[人物·48]高仙芝
Ⅱ卷
选择4道,16分
问答2道,27分
[政治·25]科举制与社会文化水平的提升
[经济·26]宋代不抑兼并政策与租佃制发展
[经济·27]清代大陆移民定居台湾
[文化·24]汉字的发展演变
问答2道,32分
[政治·29]晚清外交近代化
[经济·30]抗日战争时期土地改革
[文化·40]西学东渐思潮、新文化运动
[民主·46]晚清民主设计方案
2014年
Ⅰ卷
选择3道,12分
问答2道,27分
[政治·29]戊戌变法废八股
[经济·28]小农经济抵抗外资经济
[经济·30]近代中国电影发展
[政治·41]抗日战争
[文化·31]建国初期高等教育
[经济·41]改革开放后节假日变化
2016年
Ⅰ卷
选择1道,4分
[政治·31]20世纪60年代对苏联外交政策的调整
无
Ⅱ卷
选择1道,4分
问答1道,8分
[经济·31]一五计划与工业化基础建设
[经济·40]现代中国的海外移民
Ⅲ卷
选择1道,4分
[经济·3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扩大农民生产自主权
Ⅲ卷
选择2道,8分
问答2道,21分
[文化·28]严复的《天演论》与维新思想
[文化·29]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经济·41]近代上海的城市发展
[改革·45]清末湖南地方治安机构改革
中国现代史
年份
题量分值
选择题
问答题
2012年
选择2道,8分
[经济·32]20世纪50年代末经济困境
[经济·33]市场经济改革
[文化·41]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思想
Ⅱ卷
选择3道,12分
问答2道,23分
[政治·30]抗日胜利后国共力量对比的变化趋势
[经济·28]洋务运动与福州船政局的“协造”生产
[文化·29]民国初年追求新思想成为社会时尚
[经济·41]洋务运动与19世纪70年代的矿业政策
[改革·45]清末北京街道管理改革
[文化·27]明清时期昆曲的流行
[经济·41]中国古代的大豆种植
[人物·47]三娘子
Ⅲ卷
选择4道,16分
问答2道,27分
[政治·25]宋代科举制的发展
[经济·24]战国以前冶铁业的发展
[文化·26]中国古代药物学的发展
[文化·27]明代中期京城和江南地区对文化知识的崇尚
[文化·42]汉代儒学思想对人才选拔分类的影响
[政治·30]国民政府持久抗日战略
[经济·28]小农经济抵抗外资经济
[文化·40]康有为对儒学的认识
[民主·46]抗战胜利前后各党派地位变化
Ⅱ卷
选择3道,12分
问答1道,15分
[政治·29]戊戌变法康有为托古改制
[政治·30]抗日战争时期日本金融侵略
[经济·28]洋务运动
[民主·46]陈独秀的民主思想
问答2道,28分
[政治·25]汉代监察制度
[经济·26]唐宋经济重心南移
[经济·27]明代跨区域贸易繁荣
[文化·24]古代儒家政治理想
[文化·40]孟子法制观念
[改革·45]清朝养廉银制度改革
2016年
Ⅰ卷
选择4道,16分
问答3道,42分
[政治·26]宋代重史传统与君主行为
[政治·27]明代地方行政管理
无
2014年
Ⅰ卷
选择1道,4分
[政治·32]雅典民主政治与公民个人自由的限制
无
Ⅱ卷
选择1道,4分
[政治·32]罗马法平民与贵族斗争
无
2015年
Ⅰ卷
选择1道,4分
[政治·32]罗马法追求事实真相原则
无
Ⅱ卷
问答1道,12分
无
[政治·40]雅典民主政治
[文化·40]苏格拉底法制观念
2016年
Ⅰ卷
选择1道,4分
Ⅲ卷
选择3道,12分
问答1道,12分
[经济·28]晚清政府放宽兴办实业的限制
[经济·29]20世纪30年代上海婚礼习俗的中西融合
[政治·30]渡江战役时期人民解放军对列强在华特权的否定
[政治经济文化·41]近代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与社会转型
2018年
Ⅰ卷
选择3道,12分
问答1道,9分
[政治·28]甲午战争期间中日舆论宣传的对比
[经济·30]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经济主导地位的加强
[经济·40]近代中国的海外移民
[改革·45]晚清政府军事改革
[民主·46]洪仁玕的民主政治思想
Ⅲ卷
选择3道,12分
问答3道,42分
[政治·29]清末新政教育改革的保守举措
[政治·30]民族火柴工业与抗日救亡运动
[文化·28]梁启超的“诗界革命”救亡思想
[政治·30]解放战争期间中共奉行独立自主外交
[文化·29]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政治·41]清末新政与地方自治
Ⅱ卷
选择3道,12分
问答1道,12分
[政治·28]洋务运动时期的近代外交观念
[政治·30]抗日战争时期中共抗日根据地农民抗日热情的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