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统疾病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消化系统疾病教案

消化系统疾病教案

消化系统疾病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了解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如胃溃疡、胃癌、肠胃炎等。

3.掌握预防消化系统疾病的方法。

4.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科学饮食习惯。

二、教学内容:1.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a.消化系统的组成: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肝脏、胆囊、胰腺等。

b.消化系统的功能:消化食物、吸收营养、排除废物等。

2.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a.胃溃疡:症状、原因、治疗和预防。

b.胃癌:症状、原因、治疗和预防。

c.肠胃炎:症状、原因、治疗和预防。

d.胰腺炎:症状、原因、治疗和预防。

e.肝炎:症状、原因、治疗和预防。

3.预防消化系统疾病的方法a.健康饮食:均衡饮食、避免暴饮暴食、戒烟限酒等。

b.锻炼身体:适度运动,增强消化能力。

c.疫苗接种:接种肝炎疫苗等预防措施。

d.定期体检:及早发现和治疗消化系统疾病。

三、教学方法:1.教师讲授:通过授课介绍消化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常见疾病的症状、原因、治疗和预防措施。

2.图片展示:展示消化系统的结构图和疾病的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3.小组讨论: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讨论消化系统疾病的预防方法和个人经验,共同探讨并分享。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a.引入话题:请学生讲述一下自己最喜欢吃的食物,并简单介绍该食物在消化系统中的消化过程。

b.复习上节课内容,并带入今天的课程。

2.正文(25分钟)a.介绍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引导学生了解消化食物、吸收营养和排除废物等基本功能。

b.介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胃溃疡、胃癌、肠胃炎、胰腺炎和肝炎,包括症状、原因、治疗和预防措施等。

c.利用图片展示消化系统的结构图和疾病的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3.小组讨论(20分钟)a.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互相交流、讨论消化系统疾病的预防方法和个人经验。

b.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并与其他小组分享。

4.总结(10分钟)a.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强调预防消化系统疾病的重要性。

10第五章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概要教案

10第五章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概要教案

10第五章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概要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和掌握消化系统疾病的分类和常见病例;2.了解和掌握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表现、病因与发病机制;3.了解和掌握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4.了解和掌握常用的消化系统疾病相关检查和治疗技术。

二、教学内容1.消化系统疾病的分类和常见病例1.1消化道疾病1.1.1口腔疾病1.1.2食管疾病1.1.3胃疾病1.1.4肠疾病1.1.5肝胆疾病1.1.6胰腺疾病1.2消化系统其他相关疾病1.2.1腹膜炎和腹壁疾病1.2.2腹部肿瘤1.2.3全身性疾病引起的消化系统病变2.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表现、病因与发病机制2.1口腔疾病的临床表现、病因与发病机制2.2食管疾病的临床表现、病因与发病机制2.3胃疾病的临床表现、病因与发病机制2.4肠疾病的临床表现、病因与发病机制2.5肝胆疾病的临床表现、病因与发病机制2.6胰腺疾病的临床表现、病因与发病机制2.7腹膜炎和腹壁疾病的临床表现、病因与发病机制2.8腹部肿瘤的临床表现、病因与发病机制2.9全身性疾病引起的消化系统病变的临床表现、病因与发病机制3.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3.1口腔疾病的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3.2食管疾病的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3.3胃疾病的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3.4肠疾病的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3.5肝胆疾病的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3.6胰腺疾病的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3.7腹膜炎和腹壁疾病的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3.8腹部肿瘤的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3.9全身性疾病引起的消化系统病变的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4.常用的消化系统疾病相关检查和治疗技术4.1口腔疾病的常用检查和治疗技术4.2食管疾病的常用检查和治疗技术4.3胃疾病的常用检查和治疗技术4.4肠疾病的常用检查和治疗技术4.5肝胆疾病的常用检查和治疗技术4.6胰腺疾病的常用检查和治疗技术4.7腹膜炎和腹壁疾病的常用检查和治疗技术4.8腹部肿瘤的常用检查和治疗技术4.9全身性疾病引起的消化系统病变的常用检查和治疗技术三、教学方法1.理论讲解:介绍消化系统疾病的分类、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2.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病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具体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过程;3.讨论交流:在课堂上进行问题讨论,促进学生思维活跃和知识的深入掌握;4.实践操作:通过模拟病例分析和实际检查操作,让学生熟悉常用的检查和治疗技术。

消化科学教案: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消化科学教案: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05
肠道疾病诊断与治疗
炎症性肠病
症状
包括腹痛、腹泻、体重下降、发热等。
诊断方法
通过血液检查、粪便检查、内镜检查和组织 活检等手段进行诊断。
治疗策略
采用药物治疗(如抗炎药、免疫抑制剂等) 、营养支持和必要时手术治疗。
预防措施
保持健康饮食、减少精神压力、避免感染等 。
肠易激综合征
症状
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等。Fra bibliotek预后及随访
评估肝癌患者的预后情况,制定随访 计划和康复指导。
胆道结石及感染
胆道结石
胆道感染
介绍胆道结石的成因、类型、临床表现和 诊断方法,以及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的 选择。
阐述胆道感染的病因、临床表现和诊断方 法,包括急性胆囊炎、胆管炎等。
治疗策略
预防措施
根据胆道结石和感染的具体情况,制定个 体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内镜治 疗和手术治疗等。
家庭支持
鼓励家庭成员参与患者的 康复过程,提供情感支持 和生活照顾。
定期复查及随访管理
定期复查
根据患者病情和医生建议 ,定期进行相关检查以监 测病情变化。
随访管理
建立患者随访档案,记录 病情变化和治疗过程,及 时调整治疗方案。
健康宣教
加强患者对消化系统疾病 的认知和自我保健意识, 提高康复效果。
THANKS
诊断方法
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便常规、肝功能等)、影 像学检查(如X线、超声、内镜等)及特殊检查(如活检、内镜检查等)。
治疗原则及策略
治疗原则
针对病因治疗,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预防并发症。
治疗策略
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如内镜治疗、手术治疗等)及生活 方式调整(如饮食调整、戒烟限酒等)。具体治疗方案应根 据患者病情和医生建议制定。

3.消化系统疾病教案

3.消化系统疾病教案

3.消化系统疾病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是关于消化系统疾病的基础知识和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通过学习,学生将掌握消化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理解常见消化系统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

二、学情分析本班共有学生XX人,其中男生XX人,女生XX人。

学生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医学基础知识,但掌握程度有所差异。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个性化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和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同时,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三维目标知识目标:掌握消化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理解常见消化系统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判断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能够根据患者的症状初步诊断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医学事业的热爱,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消化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常见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

教学难点: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

突破方法:通过图解、动画等形式直观展示消化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疾病发生机制,加深学生对重点和难点的理解。

同时,结合临床案例进行分析,提高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五、教学任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理解消化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掌握常见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原则,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师讲授消化系统的基础知识和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等。

案例分析法:结合临床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消化系统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案,加强交流与合作。

七、教学准备教材:选用人民卫生出版社的《解剖学》、《生理学》和《内科学》等相关教材。

活页教材: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准备相关的活页教材,如消化系统解剖图解、疾病案例分析等。

教学视频:收集或制作消化系统工作原理、常见消化系统疾病治疗等方面的视频资料。

消化系统疾病教学设计

消化系统疾病教学设计
淋巴结检查
触诊颈部、锁骨上、腋窝等淋巴结, 了解有无肿大、压痛等。
实验室检查项目选择及意义
常规检查
血常规、尿常规、便 常规等,了解患者基
本情况。
肝功能检查
反映肝脏功能状态, 如谷丙转氨酶(ALT )、谷草转氨酶(
AST)等。
肾功能检查
反映肾脏功能状态, 如尿素氮(BUN)、
肌酐(Cr)等。
肿瘤标志物检查
胰腺癌
发生在胰腺的恶性肿瘤。早期多无症状,晚期可出现腹痛、黄疸、消瘦等症状。
结肠炎与结肠癌
01
结肠炎
结肠黏膜的炎症,可由感染、免疫异常等原因引 起。常见症状包括腹泻、腹痛、黏液便等。
02
结肠癌
发生在结肠的恶性肿瘤。早期多无症状,晚期可 出现腹痛、便血、肠梗阻等症状。
04
诊断方法与辅助检查
问诊技巧及要点
情绪管理
提供情绪管理技巧,帮助 患者缓解焦虑和压力,改 善生活质量。
自我监测技能
教育患者掌握自我监测技 能,如观察症状变化、记 录饮食日记等。
THANKS
感谢观看
肝硬化
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形 成的弥漫性肝损害。主要表现为肝功 能减退和门静脉高压,可出现黄疸、 腹水、肝掌等症状。
胰腺炎与胰腺癌
胰腺炎
胰腺因胰蛋白酶的自身消化作用而引起的疾病。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胰腺炎表现为腹痛、恶 心、呕吐等症状;慢性胰腺炎症状较轻,但长期存在,可能导致消化不良、血糖升高等。
辅助诊断消化道肿瘤 ,如癌胚抗原(CEA )、糖类抗原19-9(
CA19-9)等。
影像学检查在诊断中应用
X线检查
腹部平片可观察胃肠道积气、积液及 膈下游离气体等情况;钡剂造影可观

消化系统疾病概述及治疗教学设计

消化系统疾病概述及治疗教学设计

提高公众认知度和参与度
健康知识普及
通过媒体、社区活动等多种渠道普及 消化系统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知识。
患者教育
社会参与
鼓励社会各界参与消化系统疾病的防 治工作,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和支持 的良好氛围。
加强对患者的教育和指导,提高其自 我管理和治疗能力。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的发生。
患者教育及心理辅导
疾病知识普及
向患者及其家属普及消化系统 疾病的相关知识,提高患者对
疾病的认知度。
合理用药指导
教育患者正确用药的方法、剂 量和时间等,提高患者的用药 依从性。
饮食调整建议
指导患者进行合理的饮食调整 ,避免刺激性食物和饮料的摄 入,减轻胃肠道负担。
心理支持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提供必 要的心理支持和辅导,帮助患
熟悉消化系统疾病的检查手段
如胃镜、肠镜、超声、CT等影像学检查和 实验室检查的原理、适应症和禁忌症。
了解消化系统疾病的最新治疗进 展
如靶向药物、免疫疗法等新型治疗手段在 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培养临床思维和操作技能
通过病例分析、实践操作等方式,培养学 生的临床思维和操作技能,提高其对消化 系统疾病的诊疗能力。
、限酒等)。
胃溃疡
01
胃溃疡定义
胃溃疡是指胃黏膜或深层黏膜下层出现的慢性溃疡,常见症状包括上腹
痛、反酸、嗳气等。
02
胃溃疡病因
胃溃疡的主要病因包括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等。
03
治疗方法
治疗胃溃疡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如抑酸剂、胃黏膜保护剂等)、手术
治疗(如胃大部切除术等)和饮食调整(如避免刺激性食物、少量多餐
适量运动

消化系统疾病教案概要

消化系统疾病教案概要

消化系统疾病教案永胜县职业高级中学谭桂甲第一节上消化系统疾病教案1.本系统是常见多发病:如牛前胃病、马疝痛病等。

2.主要病因是饲料质量差、饲养方法不当、环境卫生不良、管理不善或使役过度以及气候变化等方面。

也常继发于寄生虫病、传染病、中毒等。

3.治疗时既要针对发病的原因,同时又要注意消化系统与其他器官的联系,做到合理治疗。

4.重视平时的预防。

口炎教学目的:1、熟练掌握口炎疾病的鉴别诊断,明确其病因、症状和防治原则。

2、熟练掌握胃口炎的病因、症状和防治原则。

3、掌握口炎疾病的病因、症状和防治原则。

4、掌握口炎疾病治疗中常用药物的性质、作用、不良反应、配伍禁忌等。

教学重点:疾病的发生病因、症状和防治措施,教学难点:临床特征和鉴别诊断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和电视录像片等现代教学手段,播放表格、图片、图像、动画等给学生提供感性材料,结合常见的消化道疾病病例的临床病例治疗,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本病虽然各种家畜均可发生,但以马,牛较为多见。

原发性的常见于收麦季节和粗暴的器械开口或整齿之后、继发性的主要见于一些传染病的经过中一、定义:口炎是指口腔粘膜的炎症,包括齿龈炎和舌炎。

按其炎症的性质,可分为卡他性、水泡性、真菌性、溃疡性、糜烂性、脓疱性蜂窝织炎、中毒性、牛口疮性等各种类型。

其中以卡他性、水泡性、溃疡性和真菌性口炎较为常见,在病初都具有卡他性口炎的症状,传染性口炎还伴有全身性症状。

本病各种动物都发生,牛、马及年老体弱和幼畜较为多发。

二、病因口炎的类型不同,病因也不同,归纳起来主要有:1.原发性病因:机械性损伤、电学、物化性刺激(如采食过于粗硬饲草,饲料中混有尖锐的异物刺伤口腔黏膜;误入高浓度有刺激性的药物;猪因吃过热的饲料;猫、犬常因采食鱼刺、骨头等尖锐物而刺伤口腔黏膜,被细菌感染而发病。

还有毒植物、霉败饲料、石灰水、氨水、某些药物浓度过高如水合氯醛等也容易引起口炎。

)2.继发性病因中毒疾病和传染性因素的刺激而引起口炎。

消化病学大纲

消化病学大纲

《消化病学》课程教学大纲(2014.10)课程编号: 140766 学分:3.5 总学时:68大纲执笔人: 大纲审核人:一、课程性质与目的(请用宋体5 号字填写)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消化系统为人体九大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

本课程将系统地讲授消化系统的常见疾病,包括消化系统病理、病理生理、消化系统临床常见疾病。

根据培养目标,通过教与学,使学生能够掌握消化系统疾病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以及消化系统常见病与多发病的诊断与防治知识。

本大纲指出了每一章节的广度,对各部分不同深度的要求以“掌握”“熟悉”和“了解”表示。

在教学中,采用以“问题为基础”、“案例为导向”的多种形式的启发式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重点突出,层次清晰,深入浅出,并适当介绍本学科的新进展,推动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二、面向专业(请用宋体5 号字填写)临床医学五、七、八年制。

三、课程基本要求(请用宋体5 号字填写)能力培养目标:1. 掌握消化系统疾病常见症状、体征、诊断思路和临床治疗2. 了解消化系统疾病进展素质培养目标:1. 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勤奋学习,严谨求实2. 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不怕脏,不怕累3.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具有博大爱心和高度责任心4. 具有一定的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四、课程基本内容(请用宋体5 号字填写)第一篇消化系统疾病-病理1、掌握:胃溃疡病变、结局、合并症;病毒性肝炎--基本病变、类型、临床病理联系;肝硬化概念、类型、病理变化;门脉性肝硬化--病变、临床病理联系;坏死后性肝硬化的病变;消化道肿瘤--胃癌、肝癌;2、熟悉:急、慢性胃炎类型和病变;溃疡病--十二指肠病变、结局、合并症;阑尾炎--病理变化;病毒性肝炎--病因、传染途径发病机制;肝硬化临床病理联系;门脉性肝硬化--结局;胆汁性肝硬化--病变;食道癌、大肠癌;3、了解:急、慢性胃炎病因、发病机制;溃疡病--病因、发病机制;阑尾炎--病因、发病机制;非特异性肠炎(包括Crohn 病和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全部内容;门脉性肝硬化--病因、发病机理;坏死后性肝硬化病因、发病机理;胆汁性肝硬化第二篇消化系统疾病-病理生理第一章上消化道病理生理1. 熟悉食管、胃、十二指肠的生理功能3. 了解食管、胃、十二指肠的解剖第二章下消化道病理生理1. 熟悉小肠、大肠、肛管的生理功能;肠屏障、肠屏障功能的概念及基本结构2. 了解小肠、大肠、肛管的解剖结构第三章胆胰系统病理生理1. 熟悉肝脏、胆道系统、胰腺的生理功能2. 了解肝脏、胆道系统、胰腺的解剖第四章肝功能不全和肝性脑病1.掌握肝功能不全、肝功能衰竭和肝性脑病的概念;肝性脑病发病机制中氨中毒学说、假性神经递质学说、血浆氨基酸失衡学说2.熟悉肝性脑病的影响因素3.了解肝功能不全的原因和发生机制、肝性脑病的分类和分期、肝性脑病发生机制中的其他学说、肝性脑病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第三篇消化系统疾病-内科部分第一章总论1. 掌握消化系统疾病常见症状、体征、诊断思路和临床治疗2. 了解消化系统疾病进展第二章胃食管返流病1. 掌握胃食管反流病临床表现、分型、治疗2.熟悉胃食管反流病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3.了解胃食管反流病病因、发表机制、病理第三章胃炎1. 掌握胃炎的临床表现和诊断要点2. 了解胃炎的鉴别诊断及防治原则第四章消化性溃疡1. 掌握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2. 熟悉病因、发病机制、并发症、鉴别诊断、防治原则3. 了解特殊类型的消化性溃疡;实验室和其他检查;Hp与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关系;胃泌素瘤的临床特点第五章胃癌1. 掌握胃癌的临床表现、诊断特点、治疗原则2. 熟悉胃癌的辅助检查3. 了解胃癌的流行病特征、病理学特征第六章上消化道出血1. 掌握上、下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临床表现,出血量与活动性的判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篇消化系统疾病▲第一章总论一教学目的复习消化系统结构功能与疾病的关系,学习消化系统疾病的基本临床表现、诊断步骤、鉴别诊断方法、防治原则。

二教学要求(一)了解消化系统结构功能与疾病的关系。

(二)掌握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方法(病史与症状、体格检查、内镜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活组织检查和脱落细胞检查、消化道功能性检查等)。

(三)熟悉消化系统疾病的防治原则。

三教学内容(一)复习消化系统结构功能与疾病的关系。

(二)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方法(病史与症状、体格检查、实验室和其他检查、活组织检查和脱落细胞检查等)。

(三)消化系统疾病的防治原则。

第二章慢性胃炎一教学目的系统地学习慢性胃炎的分类、病因和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结合临床实践,全面掌握各类型胃炎的诊断和治疗。

二教学要求(一)熟悉慢性胃炎的分类。

(二)了解慢性胃炎的病因的发病机制。

(三)熟悉慢性胃炎的病理改变。

(四)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五)掌握本病的治疗原则。

三教学内容(一)着重指出本病是一种非常多见的疾病,采用新悉尼系统分类法分为三大类。

(二)介绍可能的发病原因,指出幽门螺杆菌(HP)是最主要的病因。

(三)介绍慢性胃炎的组织病理学特征(炎症、萎缩、肠化生、不典型增生)。

(四)临床表现多无症状,部分可表现出为上腹痛或不适、上腹胀、早饱、嗳气、恶心,症状轻重与胃镜及病理改变无肯定相关性。

(五)实验室检查和其它检查1 胃镜及活组织检查是可靠的确诊方法。

2 HP检测。

3 自身免疫性胃炎的相关检查。

4 胃液分析。

(六)诊断确认主要依赖胃镜检查和胃粘膜活检;检测幽门螺旋杆菌。

(七)治疗根除HP,对症治疗,自身免疫性胃炎的治疗,异型增生的的治疗。

(八)预后少数慢性萎缩性胃炎可能演变为胃癌,要严密随访。

(九)实践部分1 示教慢性胃窦胃炎典型X线片。

2 放胃镜检查的幻灯片,幽门螺旋杆菌示教片。

第三章消化性溃疡一教学目的通过系统学习消化性溃疡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防治原则,结合临床实践,全面地掌握该病的诊断和防治。

二教学要求(一)了解本病的流行病学、病因和发病机制。

(二)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特殊类型消化性溃疡的特点、诊断、治疗原则。

(三)熟悉本病的实验室检查、鉴别诊断和并发症。

三教学内容(一)简单介绍消化性溃疡的定义、发病率和流行病学。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基本概念为胃十二指肠粘膜的防御机制和损害因素之间的平衡受到破坏而致病。

1 损害因素 HP感染和非甾体抗炎药(NSAID)是损害胃十二指肠粘膜屏障而导致本病的最常见因素。

2 胃酸和胃蛋白酶对粘膜的自身消化起关键作用,是溃疡形成的直接原因。

3 其他因素吸烟、遗传、急性应激、胃十二指肠运动异常。

(三)病理好发部位,溃疡的大体解剖和基本组织学改变。

(四)临床表现特点是慢性过、周期性、节律性上腹部疼痛。

15%~35%患者可无症状。

1 症状疼痛部位、性质、规律性、诱因、缓解方法和伴随症状。

2 体征发作期于上腹部有局限的压痛。

(五)特殊类型溃疡多发性溃疡、复合性溃疡、球后溃疡、幽门管溃疡、巨大溃疡、无症状性溃疡和老年人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表现特点。

(六)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胃镜及胃粘膜活组织检查、X线钡餐检查、幽门螺杆菌检测、胃液分析和血清胃泌素测定的临床意义。

(七)诊断依据临床表现特点,结合胃镜检查或X线钡餐检查作出诊断。

(八)鉴别诊断1 胃癌内镜下和X线检查下鉴别。

2 胃泌素瘤(九)并发症出血、穿孔、幽门梗阻、癌变。

(十)治疗1 一般治疗饮食调节、忌烟酒、避免损伤胃粘膜药物、稳定情绪等。

2 药物治疗治疗的疗程;抑制胃酸分泌药物(主要为H2RA和PPI两大类);中和胃酸药物;保护胃粘膜药物;根除HP治疗方案(常用药物、用药原则、常用方案、疗程)。

3 NSAID溃疡的治疗和预防。

4 溃疡复发的预防定期根除HP;长期用H2RA常规剂量半量睡前顿服维持治疗。

5 消化性溃疡治疗的策略、手术适应征。

(十一)实践部分1 典型消化性溃疡病例示教。

2 示教典型的消化性溃疡X线片。

3 放映消化性溃疡胃镜检查幻灯片。

▲第四章肠结核及结核性腹膜炎一教学目的通过系统学习肠结核及结核性腹膜炎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鉴别诊断、治疗原则,结合临床实践,掌握该病的诊断和治疗。

二教学要求(一)掌握肠结核与结核性腹膜炎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

(二)熟悉发病机制、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

(三)了解预后和预防措施。

三教学内容第一节肠结核(一)病因与发病机制1 结核杆菌的入侵途径。

2 肠结核的发病部位及其发病机制。

(二)病理病理分型(溃疡型、增殖型)(三)临床表现1 腹部表现腹痛、腹块、腹泻与便秘交替。

2 全身表现结核毒血症和营养不良表现。

(四)实验室和其它检查1 血常规、血沉、结核菌素(PPD)试验、粪便检查的临床意义。

2 X线检查的典型征象。

3 结肠镜检查。

(五)诊断根据年龄、临床表现、肠外结核灶等资料,结合X线检查、结肠镜检查和PPD 试验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作出诊断。

(六)鉴别诊断克罗恩(Crohn)病、右侧结肠癌、阿米巴病或血吸虫病性肉芽肿及其它。

(七)治疗强调早期治疗的重要性。

1 休息与加强营养。

2 抗结核药物治疗抗结核药物的选择、用法、疗程详见参照肺结核。

3 对症治疗。

4 手术治疗指征。

(八)预后主要取决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九)实践部分1 典型病例示教。

2 示教典型X线片。

第二节结核性腹膜炎一概述定义、发病率、发病年龄和性别。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多继发于体内其它部位结核病,感染途径以直接蔓延为主。

三病理可分为渗出型、粘连型、干酪型。

四临床表现(一)全身表现结核毒血症及营养不良。

(二)腹部表现由于病理类型不同而使腹部表现多样化,常见临床表现为腹部疼痛与压痛、腹胀与腹水、腹壁柔韧感和腹部肿块等。

五实验室和其它检查(一)血常规、血沉、结核菌素试验。

(二)腹水检查有重要临床意义。

(三)腹部B超显像。

(四) X线检查。

(五)腹腔镜检查禁忌证与适应证,活组织检查有确诊价值。

六诊断和鉴别诊断(一)诊断根据年龄、结核病史、临床表现(腹痛与压痛、腹胀与腹水、腹壁柔韧感和腹部肿块)及有关检查(结核菌素试验、X线检查等),可考虑诊断,不典型者可试用抗结核药物作诊断性治疗。

(二)鉴别诊断从腹水、腹部包块、长期发热等方面考虑相应的鉴别诊断。

七治疗(一)抗结核化学药物治疗药物的选择、用法、疗程详见参照肺结核,但注意对渗出型病例强调全程规则治疗,对粘连型或干酪型病例适当延长疗程。

(二)有大量腹水,可适当放腹水以减少症状。

(三)手术治疗指征。

八实践部分(一)典型病例示教。

(二)示教典型X线片。

第五章炎症性肠病一教学目的通过系统学习炎症性肠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临床表现、鉴别诊断、治疗原则,结合临床实践,全面掌握本病的诊断与治疗。

二教学要求(一)了解炎症性肠病的病因、发病机制。

(二)掌握炎症性肠病的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和药物治疗(三)熟悉本病的病理改变及手术指征。

三教学内容第一节溃疡性结肠炎一介绍溃疡性结肠炎(UC)的基本概念、临床特点、发病率。

二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环境、遗传、感染、免疫等因素有关。

三病理讲授UC的病理特征、病变部位、不同时期病理改变与临床的联系。

四临床表现(一)消化系统表现腹泻,腹痛、便血等;体征因类型不同及有无并发症而异。

(二)全身表现见于中及重型患者。

(三)肠外表现发生率较低。

五临床分型(一)根据病程经过分型初发型、慢性复发型、慢性持续型和急性暴发型。

(二)根据病情程度分型轻型、中型、重型。

(三)根据病因范围分直肠炎、直肠乙状结肠炎、左半结肠炎、广泛性或全结肠炎。

(四)根据病情分期活动期和缓解期。

六并发症中毒性巨结肠、穿孔、出血、癌变等,肠梗阻少见。

七实验室和其他检查(一)血液检查(二)粪便检查(三)自身抗体检测:p-ANCA和ASCA分别为UC和克罗恩病的相对特异性抗体。

(四)结肠镜检查有诊断价值,病变呈连续性、弥漫性改变,注意与克罗恩病的鉴别。

(五)胃肠X线钡剂灌肠检查粘膜粗乱及(或)颗粒样改变,多发性浅溃疡,结肠袋消失。

注意与克罗恩病鉴别。

八诊断和鉴别诊断(一)诊断具有持续或反复发作腹泻和粘液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伴有(或不伴)全身症状者,排除相关性疾病,结合肠镜检查或X线钡剂灌肠重要改变中至少1项及粘膜活检组织学所见可诊断。

(二)鉴别诊断重点掌握UC与克罗恩病的鉴别,尚应与慢性细菌性痢疾、阿米巴肠炎、血吸虫病、大肠癌、肠易激综合征等疾病相鉴别。

九治疗(一)一般治疗(二)药物治疗氨基水杨酸制剂(应用指征、给药途径、剂量、疗程);糖皮质激素(应用指征、给药途径、剂量、疗程);免疫抑制剂和抗菌药物等。

(三)手术适应症并发大出血、肠穿孔、重型且合并中毒性巨结肠内科治疗效差者、并发癌变。

十预后多数反复发作、迁延不愈。

十一实践部分(一)示教典型病例。

(二)示教典型X线片。

(三)放映肠镜检查片。

▲第二节克罗恩病一介绍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的基本概念、临床特点、发病率。

二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环境、遗传、感染、免疫等因素有关。

三病理 CD的病理特征(非干酪坏死肉芽肿、裂隙溃疡、肠壁各层均有炎症)、病变部位、不同时期病理改变与临床的联系,并注意与UC比较。

四临床表现(一)消化系统表现腹痛、腹泻、腹部包块、瘘管形成、肛门直肠周围病变。

(二)全身表现发热常见、营养障碍。

(三)肠外表现杵状指、关节炎等五并发症肠梗阻最常见,腹腔内脓肿、吸收不良综合征,穿孔、出血、癌变等。

六实验室和其他检查(一)血液检查血沉、血常规(二)粪便检查粪便隐血试验(三)自身抗体检测查ASCA相对特异性抗体。

(四)结肠镜检查有诊断价值,病变呈节段性分布。

(五)胃肠X线钡剂灌肠检查有诊断价值,病变呈节段性肠道炎性病变。

七诊断和鉴别诊断(一)诊断有腹痛、腹泻、腹块、发热等表现,X线示回肠末端与邻近结肠病变,呈节段性分布者,活检示非干酪性肉芽肿可考虑本病。

(二)鉴别诊断与UC、肠结核、小肠恶性淋巴瘤、溃疡性结肠炎、急性阑尾炎等鉴别。

八治疗(一)一般治疗(二)药物治疗氨基水杨酸制剂(应用指征、给药途径、剂量、疗程);糖皮质激素(应用指征、给药途径、剂量、疗程);免疫抑制剂、抗菌药物等。

(三)手术适应症并发完全性肠梗阻、瘘管、脓肿形成、急性穿孔、大出血。

九预后多数反复发作、迁延不愈。

十实践部分(一)示教典型病例。

(二)示教典型X线片。

(三)放映肠镜检查片。

第六章功能性胃肠病一教学目的通过系统学习功能性胃肠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原则,结合临床实践,掌握功能性胃肠病的诊断和治疗。

二教学要求(一)掌握功能性胃肠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

(二)熟悉功能性胃肠病的治疗原则和药物治疗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