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及其临床应用_叶榕

合集下载

表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表达与大肠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关系

表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表达与大肠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关系

表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表达与大肠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关

周辉;吴缨
【期刊名称】《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年(卷),期】2004(005)002
【摘要】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EGF及其受体EGFR大肠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对大肠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大肠癌细胞中EGF及EGFR的表达进行研究.结果在45例大肠癌患者中EGF阳性表达33例,阳性表达率73.3%,EGFR阳性表达30例,阳性率为66.7%,且EGF及EGFR的阳性表达与大肠癌的浸润深度、淋巴结的转移、Duke's分期、术后复发有关(p<0.05),而与大肠癌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变部位、组织学类型及分化程度无关(P>0.05).结论:大肠癌组织中EGF、EGFR与癌肿的浸润、转移及复发密切相关,可作为监测大肠癌预后的重要指标.
【总页数】2页(P45-46)
【作者】周辉;吴缨
【作者单位】解放军145医院,山东,莱阳,265200;解放军145医院,山东,莱
阳,2652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5.3+4
【相关文献】
1.大肠癌c—myc蛋白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J], 庄小强;袁世珍
2.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表达和结直肠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J], 田晓刚;王伟
3.表皮生长因子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CD34在浆膜浸润胃癌(T3)中的表达与胃癌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关系 [J], 王玲玲;程兴梅
4.大肠癌中SP1表达与大肠癌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关系 [J], 刘春富;纪艳超;孙岩岩;李晓冬
5.大肠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和p53蛋白表达与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J], 庄小强; 袁世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烧伤创面内表皮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受体、C-myc三种基因表达变化的临床观察

烧伤创面内表皮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受体、C-myc三种基因表达变化的临床观察

因的变化 , 为临床 治疗 提供依据 。方法
我们对 2 例病人烧 伤创面 的不 同部位 应用原 位杂交方 法 , 5 观察表 皮生长 因 同一 部位烧伤创面
子基 因、 表皮生长 因子受体基 因和 Cm c 因在烧伤创面 肉芽 中心部 ( .y基 肉芽 中心部 ) 肉芽与愈合 皮肤 的交界部 ( 面 、 创
w u d a d sme e p e s n o G e e a d C my n o g n eh ae a t f eb m o n te mo t b iu l e p e s n o n n o x r si fE F g n n — c o c n e e i i t e l d p r o u w u d. s o vo sy x r si o sn h t h h o
e p e s n o G e e E F e e a d C my n o g n n te b r o d, emo t b iu l x rs i fE F g n d C my x rsi fE F g n , G rg n n — c o c n e e i u n w u o h n t s o vo s e p so o G e e a — c h y e n n
(et a ), eeg at e ent r u tnpr adha dpr otebr o d eg a ) t eldpro t u cne pr t deprbt e eg li at e e a f unw u (depr , eha a ebm r t h w h a ao n n l t h n t h e t fh
te b r ains. eho s EGF e e, h unp t t M t d e g n EGFrg n nd C my n o g n x rs in i eg a ua o e trp r o eb m u d e e a — c o c n e ee p so nt r n lt n c n e at ft u wo n e h i h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表达与预测葡萄胎恶变相关性研究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表达与预测葡萄胎恶变相关性研究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表达与预测葡萄胎恶变相关性研究谢玲【期刊名称】《青海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09(30)3【摘要】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在妊娠滋养细胞疾病中的表达,探讨EGFR对预测葡萄胎恶变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石蜡包埋的105例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组织和20例正常早孕绒毛组织EGFR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在合体滋养层,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组织和正常早孕绒毛组织均强表达EGFR蛋白;在细胞滋养层,正常早孕绒毛、非恶变组葡萄胎的EGFR 蛋白表达高于恶变组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和绒癌的表达(P <0.05, P <0.05,P<0.05);而恶变组的EGFR蛋白表达强于侵蚀性葡萄胎和绒癌的表达(P <0.05,P<0.05);EGFR蛋白表达在侵蚀性葡萄胎和绒癌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EGFR表达降低在妊娠滋养细胞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并有可能成为预测葡萄胎恶变的一项新的指标.【总页数】4页(P177-179,198)【作者】谢玲【作者单位】青海省妇女儿童医院妇产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33【相关文献】1.RhoC在妊娠滋养细胞疾病中的表达及其与葡萄胎恶变的相关性研究 [J], 梁英风;康晓琳;唐倩青2.血清肌酸激酶与葡萄胎恶变的相关性研究 [J], 容春凤;卢丽娜3.免疫组化检测葡萄胎组织P53突变蛋白在预测葡萄胎恶变中… [J], 梁劲荃;康安静4.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表达与葡萄胎恶变相关性分析 [J], 黎华文;李英勇;陈中文5.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与葡萄胎恶变关系的初步研究 [J], 王新宇;石一复;陈晓端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非小细胞肺癌第三代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耐药机制及治疗策略

非小细胞肺癌第三代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耐药机制及治疗策略

非小细胞肺癌第三代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耐药机制及治疗策略陆文清;孟周文理;虞永峰;陆舜【期刊名称】《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22(42)4【摘要】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是非小细胞肺癌最常见的驱动基因。

针对EGFR突变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TKIs)是EGFR突变患者的一线治疗首选方案。

虽然第一、二、三代TKIs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但无法避免的继发耐药和部分初治患者的原发耐药,仍旧给长线用药带来了巨大挑战。

一代以及二代EGFR-TKIs的耐药机制研究较为清楚,包括T790M突变、MET扩增、ERBB2扩增、IGF1R上调、AXL活化等。

第三代TKIs可克服前2代最常见的T790M突变,但是随其在临床应用的日益广泛,耐药问题正引起广泛的重视,相关机制和治疗策略目前仍在研究中。

机制分为EGFR 依赖性和非依赖性2种,包括靶基因突变、旁路信号通路激活、表型转化、表观遗传调控以及免疫抑制微环境等。

第四代TKIs、联合治疗以及免疫治疗等都是潜在的耐药后治疗方式。

【总页数】10页(P535-544)【作者】陆文清;孟周文理;虞永峰;陆舜【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胸科医院肿瘤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4.2【相关文献】1.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耐药机制及其治疗方案的研究进展2.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原发性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3.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原发性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4.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获得性耐药机制及其与微小RNAs关系的研究进展5.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继发性耐药机制及靶向治疗新策略的研究进展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肝再生中表皮生长因子(EGF)及其受体的作用

肝再生中表皮生长因子(EGF)及其受体的作用

肝再生中表皮生长因子(EGF)及其受体的作用
陈智芳;荣成;杨怀滔;张晓;李可洲
【期刊名称】《科技信息》
【年(卷),期】2009(000)026
【摘要】肝细胞在正常情况下很少分裂,但在肝损伤后会表现出强大的再生能力.肝细胞的生长和增殖受到众多因子的影响,其中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是一种强有丝分裂原,它与受体EGFR结合后能诱导组织细胞的增殖、分化、成熟,是目前已知的能够促进肝脏再生的一个主要生长因子.现就表皮生长因子对肝再生的作用做一综述.
【总页数】2页(P27-28)
【作者】陈智芳;荣成;杨怀滔;张晓;李可洲
【作者单位】成都医学院;成都医学院;成都医学院;成都医学院;成都军区总医院【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3
【相关文献】
1.Toll样受体4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和肝再生中的作用 [J], 姚晓敏;李燕
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受体信号在肝再生中的作用机制 [J], 刘俊;寸向农
3.胆汁酸-法尼醇核受体R-肠道微生态轴在肝衰竭发生及肝再生中的作用机制 [J], 陈研焰;蓝艳梅;王明刚;毛德文
4.核受体FXR在肝再生中的作用 [J], 孟强;刘克辛
5.肝叶切除后kupffer细胞分泌的TNF-α及EGF在肝再生中作用的探讨 [J], 陈平;韩本立;李昆;段恒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表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

表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

表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
徐惠
【期刊名称】《药学进展》
【年(卷),期】1991(015)003
【摘要】细胞增生受肽类生长因子除促进细胞增生外,还有其它生物学功能。

生长因子传递生物信号,首先需要与靶细胞膜上受体快速、高亲和力结合。

近年来,这些受体的结构、功能、性质引起了生物科学工作者的广泛重视,并取得了很大进展。

本文介绍表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结构、功能及传递生物信息的作用模式。

【总页数】5页(P144-148)
【作者】徐惠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66
【相关文献】
1.曲妥珠单抗联合新辅助化疗对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乳腺癌患者血清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neu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J], 胡宏霞;卞海林;缪阳;彭伟
2.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乳腺癌与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新型药物 [J], 郭奕阳;朱彩虹
3.胃癌组织中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基因表达水平与晚期胃癌化疗效果及患者预后的关系 [J], 赵郁;朱晓婷;王轶楠
4.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价
值 [J], 徐宏辉;岳煜;宋相建
5.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继发性耐药机制及靶向治疗新策略的研究进展 [J], 潘亚强; 李振华; 李定彪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肿瘤发生和转移中的作用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肿瘤发生和转移中的作用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肿瘤发生和转移中的作用
范文红
【期刊名称】《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
【年(卷),期】1997(024)001
【摘要】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存在于除造血系统外的几乎所有组织中,是单链跨糖蛋白,由胞外区,跨膜区和胞内区组成。

具有酪氨酸蛋白的激酶活性,且EGF及其它配基结合后,传递信号至细胞核内,调节基因的表达,而且EGFR与细胞转化有密切关系,在多种癌前病变和肿瘤中都有EGF受体的表达,本文其结构,信号转导及其在肿瘤发生和转移中的作用作一概述。

【总页数】3页(P9-11)
【作者】范文红
【作者单位】军事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0.21
【相关文献】
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家族在结直肠肿瘤发生中的作用探讨 [J], 冯莉;吴云林;张曙
2.角蛋白在上皮恶性肿瘤发生、侵袭及转移中的作用 [J], 许文景;黄冬云;徐兴祥
3.α-2,8唾液酰基转移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J], 李美璇;陈茜茜
4.组蛋白赖氨酸甲基转移酶NSD3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 [J], 张瑾;李艳;潘云
5.m6A甲基转移酶复合物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J], 余梦霞;谢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与细胞增殖状态的关系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与细胞增殖状态的关系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与细胞增殖状态的关系胡庆军;周茜
【期刊名称】《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年(卷),期】2007(10)8
【总页数】2页(P926-927)
【关键词】大肠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增殖细胞核抗原;免疫组织化学
【作者】胡庆军;周茜
【作者单位】河南省焦作市人民医院内二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7.33
【相关文献】
1.RNA干扰靶向抑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表达对大肠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J], 陶凯雄;吴相柏;王国斌;陈道达;张宁;李新明
2.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3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关系 [J], 张坤宁;路军;赵宏颖;金木兰
3.胃癌组织中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基因表达水平与晚期胃癌化疗效果及患者预后的关系 [J], 赵郁;朱晓婷;王轶楠
4.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及增殖细胞核抗原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J], 田志华;郝钢华;于艳丽;蒲慧然;宋志超;邢军
5.表皮生长因子受体3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结肠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关系研究[J], 高俊;吕龙;陈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述・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及其临床应用
叶榕
【关键词】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肿瘤;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73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08)03-0164-03
自Cohen在1962年发现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以来[1],经过近半个世纪的研究,研究者对EGFR的结构和功能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

特别是近年来,开发了针对EGFR 的靶向抑制剂,并且在肿瘤内科治疗中取得较好的疗效,使其成为研究热点之一。

1EGFR的分子生物学特性
1.1EGFR的结构与分布EGFR是具有配体介导的酪氨酸激酶活性的多功能跨膜糖蛋白,是定位于人第7号染色体短臂的原癌基因C-erbB-1的表达产物,分子量为170ku。

EGFR分子分为三个区域:由619个氨基酸残基构成的伸向膜外识别并结合配体的氨基端区域,位于细胞膜中间含25个疏水氨基酸的跨膜区,以及膜内含542个氨基酸残基、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并能结合NTP的羧基端区域[2]。

除造血系统外,EGFR几乎存在于人体的所有组织中。

在大鼠颌下腺主要定位在颗粒曲管上皮细胞内。

在前列腺主要分布于腺体腔缘侧的细胞膜上,可见阳性的棕色颗粒,分布具有一定极性。

在胃肠道组织如胃壁细胞、十二指肠粘膜上皮细胞和小肠上皮细胞上均有EGFR;在肠粘膜主要分布在刷状缘及基底膜,前者引起物质转运,后者导致细胞生长发育[3]。

1.2EGFR的活化与信号转导机制表皮生长因子(EGF)与靶细胞膜上EGFR结合后发挥生物学效应。

两者的结合具有高亲和力,具有时间与温度的依赖性、饱和性和可逆性。

研究显示,EGFR与核内染色体相连,可通过直接诱导特殊核蛋白的磷酸化而发挥其生理功能。

EGF首先与EGFR的胞外部位结合,导致受体分子发生二聚化,促使EGFR羧基末端的三个酪氨酸残基(Tyr)自身磷酸化位点发生磷酸化,使受体酪氨酸激酶活化,从而磷酸化受体本身及下游的信号分子;磷酸化的受体通过其磷酸化酪氨酸残基可与蛋白质的SH2结构域相互作用,结合胞内信号转导分子。

已知EGFR的活化可以使细胞内三磷酸肌醇和二酰基甘油增多,结果引起细胞内游离钙离子增多,激活磷酸蛋白激酶C和磷酸蛋白激酶A,从而介导各种信号转导途径,使细胞增殖和功能发生改变。

诱导EGFR自身磷酸化的位点是在其羧基端1068、148、1173和氨基端一个位点的4个Tyr 残基;在体实验主要在1173Tyr残基,其他3个Tyr 残基磷酸化程度较离体少[4]。

1.3EGFR阻断剂①马鞭草醇提液(EV)可能抑制EGFR的表达;②EGF和EGFR之间存在着反向调节;③EGFR配体拮抗的单克隆抗体或EGFR选择性酪氨酸激酶抑制物可对EGFR产生阻断作用[5]。

2EGFR与肿瘤生成的关系
研究显示,在非小细胞肺癌、乳腺癌、卵巢癌、膀胱癌、结肠癌、胃癌、胰腺癌、前列腺癌及头颈部恶性肿瘤中都有EGFR的过度表达[6]。

EGFR的高表达可以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血管生成、粘附、侵袭和转移,抑制肿瘤细胞的凋亡[7]。

2.1EGFR与肺癌的关系肺癌是目前世界上最常见的实体瘤和最普通的癌症死亡原因[8],80%肺癌的组织类型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在NSCLC患者中有80%~90%的人表达EGFR,过表达为45%~70%。

研究发现,肺癌细胞以自分泌方式分泌转化生长因子a及内皮生长因子,两者与EGFR以配体方式相结合,并且EGFR的表达与肺癌患者预后、不良的肿瘤分化及肺癌细胞远处转移密切相关[9]。

2.2EGFR与乳腺癌的关系EGFR对乳腺癌的诊断和预后价值已得到肯定。

Jiang等[10]应用雌激素、他莫西芬、表皮生长因子对乳腺癌MCF-7细胞进行体内、体外实验分析,认为EGFR的表达和患者
作者单位:350101福建福州,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医学基础部
的雌激素受体(ER)水平是判断预后的两个重要因素。

Tsuitsu等[11]对1029例随机患者(87%以上经某种辅助治疗)EGFR进行免疫组化(IHC)检测,平均随访46个月,26%EGFR阳性。

经单变量分析,与患者生存率、总生存率显著相关。

多变量分析,EGFR 为独立的预后因素。

众多学者认为EGFR的过表达与乳腺癌的恶性度和侵袭性(包括肿瘤对临近组织
的侵犯和远处转移)紧密相关,EGFR过表达是乳腺癌患者预后差的一个重要因素[12]。

2.3EGFR与头颈部肿瘤的关系在头颈部鳞癌中,EGFR高表达发生率很高,且至少都有3倍的高表达。

有学者提出头颈部鳞癌中EGFR的检出率分别为52.1%和98.3%[13],说明EGFR的高表达与鳞癌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

在唇癌及口腔鳞癌中检测EGFR的阳性表达率为46.37%,表明唇癌及口腔鳞癌组织中存在大量EGFR,但不同部位唇癌及口腔鳞癌EGFR阳性表达率差异无显著性(
<0.001[20]。

美国FDA已于2004年11月批准Tarceva用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

此外,Tarceva治疗卵巢癌、头颈部癌等的临床研究正在进行。

Tarceva的主要不良反应为痤疮样皮疹,偶见腹泻。

3.2与化疗联合西妥昔单抗(Cetuximab,C225)是一种特异性阻断EGFR的IgG1单克隆抗体。

目前,晚期大肠癌的化疗效果尚较差。

临床研究表明,C225单药治疗晚期大肠癌有一定的疗效,联合化疗可进一步提高疗效。

一项多中心的临床试验结果显示,C225联合伊立替康治疗晚期大肠癌,23%患者肿块缩小,33%未增长[21]。

美国FDA于2004年2月批准C225与伊立替康联合治疗EGFR阳性、伊立替康治疗失败的晚期大肠癌,或单药用于不能耐受伊立替康化疗的EGFR阳性的晚期大肠癌。

一项大样本的多中心随机对照Ⅲ期临床试验中,218例晚期大肠癌接受C225加伊立替康治疗,111例接受C225单药治疗。

联合化疗组缓解率为22.9%,单药组为10.8%,(
消退,并延迟肿瘤的再生长。

有人报道,易瑞沙联合单剂量放疗产生的效应和60%高剂量放疗等效,易瑞沙联合放疗出现肿瘤的长期消退,并伴随存活率显著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