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靶向药物作用机制与相关标志物的研究现状
表皮生长因子[优质ppt]
![表皮生长因子[优质ppt]](https://img.taocdn.com/s3/m/dc36ccc00242a8956bece450.png)
2 EGF的生物学功能
EGF的生物学功能
EGF作为一种生长因子,其缺乏或过度表达, 均会破坏组织细胞 增殖凋亡的动态平衡,造成疾病的发生。 EGF可与EGFR结合,在靶 细胞中产生生物效应。受体酪氨酸激酶的激活是EGF发挥功能的 第一 步。EGF的作用没有种属特异性,人和小鼠的EGF对人成纤维细胞的 作用相同,与受体结合 的亲和力也相同。
EGF能显著增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的表达。
受体酪氨酸激酶的激活是EGF发挥功能的第一步,EGFR广泛存在 于 许多病理和生理性上皮组织,以表皮生长因子 受体(EGFR) 为靶目标 分子的靶向治疗受到国内 外肿瘤界的普遍关注。
3
4 结语
EGF的作用十分广泛。在正常组织上,不管 是间接刺激内 源性EGF水平的增加,还是使用外 源性EGF,都对促进机体细 胞正常生长有显著的效果。而在抗肿瘤方面,通过抑制EGF及 EGFR 的作用,则对控制肿瘤细胞增殖有着明确作用。 EGF的 临床应用有着广泛前景,其相关基础及临 床研究也得到了极 大地重视。
表皮生长因子的研究进展
表皮生长因子 EGF
表皮生长因子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EGF) 是一种多功能 的生长因子,通过与其受体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 结合,在体内体外都对多种组织细胞具有 诱导细胞生长、 迁移,促使分化基因表达的作用,从而发挥 维持上皮细胞正常新陈代谢的作用。
2
3 EGF的临床应用
EGF的临床应用 由于EGF多样的生物 学功能,在临床上可用于多种疾病的防治。
消化道 溃疡及 口腔溃
疡
促进创 面愈合
抗肿瘤
One. 消化道溃疡及口腔溃疡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上皮-间质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上皮-间质转化的耐药机制研究进展发表时间:2014-08-14T11:33:30.530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16期供稿作者:陆俊彦陆城华孙建立[导读] 在EGFR野生型细胞株中看到了同样的规律,miRNA-200c的表达与EGFR-TKI的疗效可能存在正相关关系。
陆俊彦陆城华孙建立(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200032)【摘要】靶向药物临床治疗已经十年余,EGFR-TKI同化疗药物一样面临耐药的问题,而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在其耐药方面的作用为解决该问题提供了可能:该文围绕EMT基本特征、EMT与肿瘤耐药的关系、EMT在EGFR-TKI耐药过程中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详细综述。
【关键词】上皮间质转化肿瘤耐药【中图分类号】R7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6-0091-02 现在在临床上EGFR-TKI(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s inhibitor,EGFR-TKI)药物已经被广泛使用,研究结果显示,对有EGFR突变的 NSCLC有效率高达80%以上,而对野生型却基本没有疗效,并相继被多项研究所证实[1]。
耐药问题已经成为限制其治疗效果的瓶颈,其抑制EGFR下游信号通路的瀑布效应成为克服EGFR-TKI类药物耐药的重要策略,如何有效地针对这一系列新靶点进行其相关激活途径的发现、相关抑制机制的研究,将对EGFR-TKI类药物耐药起到深远的影响。
有研究显示在带有EGFR基因突变的NSCLC患者中70%左右的患者都会使用EGFR-TKI治疗[2],但在使用药物10-14个月后他们中大部分都会出现抗药性[3]。
而其中最主要的获得性耐药的原因是有超过50%的获得性耐药患者在EGFR上检测到了继发突变T790M,MET基因的扩增是TKI获得性耐药的另一原因,大量临床资料显示,约20% 获得性耐药的产生是由于MET基因扩增[4],而还有约30%-40%的EGFR-TKI获得性耐药的患者,既未检测到继发突变, 也未检测到MET的扩增,这些患者中部分的耐药机制可能和肿瘤细胞EMT有关。
生长因子的作用机制和治疗应用

生长因子的作用机制和治疗应用生长因子是一类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它们能够刺激细胞增殖、分化、成熟和功能发挥。
人类体内存在多种生长因子,这些生长因子的功能不同,作用于不同的细胞类型和组织器官。
生长因子对于调控机体的生命活动、维持健康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生长因子的研究和应用十分重要。
生长因子的作用机制生长因子首先与相应的受体结合,通过受体的激活和信号传递,调控下游的多个生物学过程,包括基因表达、细胞增殖、分化、成熟和功能发挥等。
以表皮生长因子为例,它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结合后,激活下游的信号通路,促进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并参与了皮肤修复和再生的过程。
生长因子的作用机制十分复杂,包括多种信号通路的交汇,其中有些信号通路相互作用、交叉调控,进一步增加了生长因子对生命系统的调控。
生长因子的治疗应用生长因子为多种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目前已经有多种生长因子被应用于临床治疗,包括单独应用或与其他治疗手段联合应用。
以下是几个典型的临床应用案例:1.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和纤维连接蛋白(FGF)等生长因子可用于促进组织修复和再生。
例如,在骨折和牙槽骨缺损等情况下,通过向患者注射这些生长因子,可促进骨头和牙槽骨的再生,缩短治疗时间。
2. 表皮生长因子(EGF)和角质细胞生长因子(KGF)等生长因子可用于治疗皮肤损伤和失真等问题。
例如,在烧伤、切割伤和手术切口愈合等情况下,通过外敷含有这些生长因子的药物,可促进皮肤细胞的增殖和修复,加速皮肤的愈合。
3. 肝生长因子(HGF)等生长因子可用于治疗肝病和心血管疾病等问题。
例如,在肝病患者中,通过向患者注射肝生长因子或使用基因治疗的方式,可促进肝细胞的增殖和修复,维持肝功能。
需要注意的是,生长因子虽然在治疗上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由于生长因子作用机制的复杂性,其治疗效果难以预测和控制;其次,生长因子在大剂量应用时可能出现毒副作用,需谨慎调控;此外,生长因子治疗的经济成本较高,需要进一步优化和降低。
表皮生长因子作用

表皮生长因子作用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是一种多肽分子,广泛存在于动物体内,包括人类。
EGF是一种神经肽,主要由生长因子源细胞分泌,目前已知全身多个组织和细胞中都存在EGF受体,说明EGF在细胞和组织发育中起重要作用。
EGF是一种促进细胞增殖和分化的生长因子。
当EGF与细胞表面的EGF受体结合时,可以激活多个细胞内信号传导通路,从而引发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EGF可以通过多种机制影响细胞增殖,包括调节细胞周期、促进DNA合成、抑制细胞凋亡等。
此外,EGF还能够促进胚胎发育、伤口愈合、组织修复等生理过程。
EGF在皮肤细胞中起着重要作用。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由多层细胞组成,包括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
EGF主要作用于表皮细胞,促进其增殖和分化。
EGF能够刺激表皮细胞的DNA合成和细胞分裂,从而增加表皮细胞的数量。
这不仅有助于维持皮肤的正常结构和功能,还能够促进伤口愈合和组织修复。
伤口愈合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包括炎症、增生和重建三个阶段。
EGF在伤口愈合中起着重要作用。
在伤口愈合的初期,EGF通过刺激表皮细胞的增殖,促使伤口上皮化。
EGF还可以促进血管新生,加速伤口的血液供应,从而提供充足的氧气和营养物质。
此外,EGF还能够调控伤口愈合过程中各种生物活性物质的合成和分泌,加速伤口的修复。
除了促进伤口愈合外,EGF还可以改善皮肤的光老化和病理性皮肤状况。
光老化是由长期暴露在紫外线下导致皮肤老化的现象,表现为皱纹、色素沉着和弹性减退等。
研究表明,EGF 可以加速紫外线损伤的修复,促进皮肤细胞的再生和再生,改善光老化的症状。
此外,EGF还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和病原体感染导致的皮肤病变,减轻症状和促进皮肤的恢复。
总的来说,EGF作为一种重要的生长因子,在细胞和组织发育、伤口愈合和皮肤病变中起着关键作用。
研究发现EGF的生物活性和应用前景非常广泛,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生物医学研究和药物开发的热点。
egfr低表达 细胞系

egfr低表达细胞系【原创版】目录1.EGFR 低表达细胞系的概述2.EGFR 低表达细胞系的特点3.EGFR 低表达细胞系的应用4.EGFR 低表达细胞系的研究进展正文EGFR 低表达细胞系是指一类在细胞表面表达 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蛋白质水平较低的细胞系。
EGFR 是一种重要的细胞信号传导分子,参与调控多种细胞生长和分化过程。
在正常情况下,EGFR 的表达对于细胞生长和修复损伤组织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在许多肿瘤细胞中,EGFR 的表达水平显著增高,导致细胞生长和分裂失控,从而促进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因此,研究 EGFR 低表达细胞系对于理解肿瘤发生机制以及开发新型抗肿瘤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EGFR 低表达细胞系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这些细胞系的 EGFR 表达水平较低,不能有效激活下游信号通路,从而影响细胞生长和分化。
其次,这些细胞系往往对 EGFR 抑制剂类药物敏感,因为这些药物的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 EGFR 的活性来阻断肿瘤细胞生长。
此外,EGFR 低表达细胞系通常具有较强的侵袭性和转移能力,这可能与它们在生长和分化方面的失调有关。
EGFR 低表达细胞系在生物学研究和医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首先,这些细胞系可以作为研究肿瘤发生机制的模型,帮助科学家了解 EGFR 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以及相关信号通路的调控机制。
其次,EGFR 低表达细胞系可以用于筛选和评估新型抗肿瘤药物,为药物研发提供有力支持。
此外,通过对这些细胞系的研究,可以为肿瘤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新的思路和靶标。
近年来,随着 EGFR 抑制剂类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广泛推广,对 EGFR 低表达细胞系的研究也取得了重要进展。
一方面,科学家们已经鉴定出多种与 EGFR 低表达相关的信号通路和基因,为深入了解肿瘤发生机制提供了新的线索。
另一方面,针对 EGFR 低表达细胞系的新型治疗策略也在不断涌现,如针对 EGFR 低表达的肿瘤细胞开发的双特异性抗体、ADC 药物等。
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及其研究进展

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及其研究进展赵宏;刘昱辉【摘要】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hEGF) is an important autocrine/paracrine factor in human body. hEGF and its receptor regulate key processes of cell biology, including proliferation, differentiation, migration and survival of cells. hEGF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ell develepmnet, wound healing and organogenesi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hEGF synthesis, secretion, biochemical character, molecular structure, family, receptor, signal pathways, bioactivity, physiological function, applications, and the methods of production.%表皮细胞生长因子是人体内一种重要自分泌/旁分泌的生长因子。
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受体调控细胞增殖、分化、迁移、生存等与细胞命运密切相关的过程,在细胞发育、伤口愈合、器官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的合成、分泌、生化特性、分子结构、家族、受体、信号通路、生物学活性、生理功能、应用及制备方法等方面进行综述。
【期刊名称】《生物技术进展》【年(卷),期】2011(001)002【总页数】8页(P122-129)【关键词】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信号通路;活性;制备【作者】赵宏;刘昱辉【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北京100081;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北京10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78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hEGF)是由53个氨基酸组成的小肽,能刺激细胞增殖、分化和迁移,在伤口愈合和器官发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在细胞信号传导中起着重要作用的细胞因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已被广泛应用于医药和化妆品中。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EGFRIs)引起的药物性皮疹的中药治疗现状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EGFRIs)引起的药物性皮疹的中药治疗现状刘洁;张洪亮【期刊名称】《新疆中医药》【年(卷),期】2018(036)005【摘要】2015年流行病学显示,我国肺癌发病例数达73万,死亡例数达61万[1],其中80%~ 85%的病理类型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其中约75%的患者为失去手术机会的晚期患者,内科治疗是该类患者首选方式[2],靶向药物的出现不仅改善了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也大大延长了患者的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freesurvival,PFS),但其副作用皮肤毒性的发生率达60%~ 80%,中医采用内治、外治或内外结合治疗取得不错疗效.本文着重从药物性皮疹内治与外治两方面进行探析,以期更加清楚地认识中药治疗药物性皮疹的现状.【总页数】2页(P117-118)【作者】刘洁;张洪亮【作者单位】新疆医科大学中医学院, 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新疆医科大学中医学院, 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 新疆乌鲁木齐830000【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血栓通注射液引起药物性皮疹2例 [J], 赵亚凝2.苯巴比妥引起药物性皮疹伴严重肝损害1例患者的护理 [J], 魏柳毅;陈琴仙3.咪唑类药物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引起药物性皮疹分析 [J], 余毅恺;张木勋4.基于数据挖掘的中药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相关皮疹的用药规律研究 [J], 郑舒月;姜雪娇;崔慧娟;彭艳梅;李嫱;孙晨耀;张旭;张静怡;申文;谭可欣5.生活质量量表(FACT-EGFRI-18)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引起皮肤不良反应患者中的应用 [J], 刘青;彭艳梅;张静怡;申文;张旭;孙晨耀;崔慧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生长因子和受体的分子机制分析

生长因子和受体的分子机制分析在生命科学领域,生长因子和受体一直都是研究的热点之一。
生长因子是一种生物活性分子,可以通过与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进而启动一系列的细胞信号传递过程。
细胞表面的受体被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膜受体,另一类是胞内受体。
在这两类受体中,细胞膜受体是最广泛研究的对象之一。
细胞膜受体被广泛运用在医疗、工业和农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一、生长因子和受体的分类生长因子是一种由细胞或细胞分泌并作用于细胞外的化合物,可以促进细胞增殖、分化和生长。
根据生长因子信号通路的不同,生长因子和受体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酪氨酸激酶类受体。
这类受体包括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HGFR)等。
这些受体具有单激酶性质,可以催化表皮生长因子(EGF)和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的受体酪氨酸残基自身磷酸化。
这种磷酸化是细胞二级信号通路的起始点。
第二类是细胞内酪氨酸激酶类受体。
这类受体通常被翻译出的酪氨酸激酶因子磷酸化,进而诱导信号通路的激活。
细胞内酪氨酸激酶类受体的例子包括Janus激酶、rII干扰素受体和胰岛素受体等。
第三类是鸟苷酸酰化酶类受体。
这种受体通常被细胞膜的G蛋白激活,并从内侧将信号传递到酵素的活性中心,从而诱导细胞的所有反应。
二、生长因子和受体的分子机制1. 生长因子的作用生长因子通过与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启动了一系列的细胞信号传递过程。
这个过程可以分为三个步骤。
1)受体激活:生长因子接触到受体上的结合位点并结合,引起受体激活,从而会引起受体特异性的磷酸化。
2)信号转导:磷酸化的受体与多种聚合物结合,这些聚合物可以将信号分子带到细胞质内,生成信号分子的舞台。
信号分子在舞台上相互作用,形成大量复杂的信号路径。
3)细胞反应:信号通过转导路径进入细胞核,调控细胞基因转录和翻译产物的表达,这样才能够产生细胞的生理反应。
2. 受体的分类细胞表面的受体被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膜受体,另一类是胞内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