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化疗药物的药理作用机制

西医化疗药物的药理作用机制
西医化疗药物的药理作用机制

西医化疗药物的药理作用机制

(2008-05-06 21:55:21)

转载▼

标签:

分类:健康

健康

第一节西医抗恶性肿瘤药的药理作用机制

一、抗肿瘤作用的细胞生物学机制

细胞周期(cell cycle)是指亲代细胞有丝分裂结束到下一代有丝分裂结束之间的间隔。有丝分裂后产生的子代细胞,经过长短不等的间隙期,也称DNA合成前期(G1期),进入DNA合成期(S期),完成DNA合成倍增后,再经短暂的休止期,也称DNA合成后期(G2期),细胞又再进入有丝分裂期(M期)。有时细胞周期明显延长,细胞长期处于静止的非增殖状态,称为G0期。G0期细胞与G1期细胞的区别在于前者对正常启动DNA合成的信号缺乏反应。但是,处于G0期的细胞并非死细胞,它们继续合成DNA和蛋白质,还可以完成某一特殊细胞类型的分化功能。这些细胞作为储备细胞,一旦有合适的条件,即可重新进入增殖的细胞群中并补充到组织中。

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都经历细胞周期。然而,正常组织和肿瘤组织的区别之一,是处于不同细胞周期中的细胞数目不同。处于增殖期的肿瘤细胞在肿瘤全细胞群中的比率称生长比率(growth fraction, GF)。增长迅速的肿瘤GF值较大(接近1),对化疗药物敏感,如急性白血病等;增长缓慢的肿瘤GF值较小(约0.01~0.5),对化疗药物不敏感,如多数实体瘤。体内的肿瘤组织一般早期生长较快,但当肿瘤体积增大到一定程度后,由于缺血、营养不良和血管生成减慢等原因,使其生长变慢。这时通过手术或放射治疗可减轻肿瘤负荷,同时促使剩余的肿瘤细胞重新又进入活跃的增殖状态,也提高了肿瘤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

根据各种抗恶性肿瘤药物对各期肿瘤细胞的杀灭作用不同,将抗恶性肿瘤药物分为两大类:

1. 周期特异性药物(cell cycle specific agents, CCSA)是指仅对增殖期某一期细胞有杀灭作用的药物。如抗代谢药(antimetabolites)、拓扑异构酶抑制药(topoisomerase inhabitors)等主要作用于S期细胞,属于S期特异性药物;长春碱类(vinca alkaloids)、紫杉碱类(taxanes)等主要作用于M期细胞,属于M期特异性药物;博来霉素(bleomycin)等主要作用于G2期细胞,属于G2期特异性药物。

2. 周期非特异性药物(cell cycle non-specific agents, CCNSA)是指一般对增殖期细胞杀灭作用较强,对一部分非增殖期细胞也有杀灭作用的药物。如烷化剂(alkylating agents)、铂类化合物(platinum compounds)、丝裂霉素C(mitomycin C)和放线菌素D(dactinomycin D)等。

二、抗肿瘤药物作用的生化机制

1. 干扰核酸生物合成药物分别在不同环节阻止核酸的生物合成和利用,属于抗代谢药。大多数抗代谢药的化学结构与正常细胞内的某些成分相似。①叶酸拮抗药,可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如甲氨喋呤(methotrexate)等;②嘧啶拮抗药,如氟尿嘧啶(fluorouracil)可抑制胸苷酸合成酶,阿糖胞苷(cytarabine)可抑制DNA多聚酶等;③嘌呤拮抗药,可抑制嘌呤核苷酸互变,如巯嘌呤(mercaptopurine)等;④核糖核苷酸还原酶抑制药,如羟基脲(hydroxyurea)等。

2. 干扰蛋白质合成与功能药物可干扰微管蛋白聚合与解聚间的平衡、干扰核糖体的功能或影响氨基酸供应。①微管蛋白抑制药,如长春碱类(vinca alkaloids)和紫杉碱类(taxanes)等;

②干扰核糖体功能的药物,如三尖杉酯碱类(harringtonines);③影响氨基酸供应的药物,如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araginase)等。

3. 嵌入DNA干扰转录过程药物可嵌入DNA碱基对之间,干扰转录过程,从而阻止RNA 的形成,属于DNA嵌入药。如dactinomycin D和阿霉素(doxorubicin)等蒽环类抗生素。

4. 影响DNA结构与功能直接破坏DNA的结构或抑制拓扑异构酶活性,从而影响DNA的复制和修复功能。①烷化剂,如氮芥(mechlorethamine)、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和塞替派(thiotepa)等;②破坏DNA的铂类化合物,如顺铂(cisplatin);③破坏DNA的抗生素,如bleomycin和mitomycin C;④拓扑异构酶抑制药如喜树碱类(camptothecine)和鬼臼毒素(podophyllotoxin)衍生物。

5. 影响激素平衡药物通过影响激素平衡从而抑制某些激素依赖性肿瘤。①雌激素类药和雌激素拮抗药;②雄激素类药和雄激素拮抗药;③孕激素类药;④糖皮质激素类药;⑤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抑制药,如亮丙瑞林(leuprolide)、戈舍瑞林(goserelin)等;⑥芳香酶抑制药,如氨鲁米特(aminoglutethimide)、阿那曲唑(anastrazole)等。

第二节恶性肿瘤药应用中的常见问题

一、耐药性

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耐药性(resistance)可分为固有性耐药和获得性耐药。某些肿瘤细胞可能天然对药物耐药,即固有性耐药。固有性耐药反映了肿瘤细胞的基因修饰能力,其发生机制可能是药物不能达到使靶点失活的细胞内浓度或者肿瘤细胞缺乏对凋亡机制的反应能力。例如,缺乏p53基因的肿瘤细胞,尽管抗癌药抑制了靶位酶蛋白(如MTX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但是这

些肿瘤细胞可能不被G1/S期检测点“捕获”而经历凋亡,而是继续进入细胞周期,形成多基因异常的克隆。获得性耐药是指肿瘤细胞经过化疗药物的细胞毒性作用,尤其是长期小剂量给药后获得的耐药性。发生获得性耐药的生物化学机制有许多方面,例如肿瘤细胞对药物摄取减少;药物活化酶的含量或活性降低;药物灭活酶的含量或活性增加;药物作用靶位酶的含量增高或与药物的亲和力降低;肿瘤细胞的DNA修复能力增加;细胞的代谢替代途径的建立和细胞对药物的排出增加等。

目前,日益受到人们关注的是多药耐药性(multidrug resistance, MDR)。MDR是指恶性肿瘤细胞在接触一种抗癌药后,产生了对多种结构不同、作用机制各异的其它抗癌药的耐药性。MDR多出现于天然来源的抗癌药物如长春碱类、鬼臼毒素类、紫杉碱类和蒽环类抗生素。MDR 的机制之一是细胞膜表面的一种名为P-糖蛋白(P-glycoprotein)的糖蛋白表达增加。P-糖蛋白具有膜转运蛋白的许多结构特征,一旦与药物结合,通过ATP供能,能将药物从胞内泵出胞外,致使抗癌药物在细胞内的浓度不断下降,其细胞毒性作用因此减弱或消失。编码此蛋白的MDR基因在发生MDR的肿瘤细胞内有明显的扩增。表49-1列举了肿瘤细胞产生耐药性的一些机制。

二、抗恶性肿瘤药的联合应用

人们期望的最佳化疗效果是杀灭所有的恶性细胞,即达到根治。但目前可能治愈的恶性肿瘤仅有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淋巴瘤、睾丸癌和绒毛膜上皮癌等。按照化疗药物杀灭肿瘤细胞遵循“一级动力学”即按比率杀灭的原理,根治性化疗必须由作用机制不同、毒性反应各异、而且单药使用有效的药物组成联合化疗方案,运用足够的剂量和疗程,尽量缩短间隙期,以求完全杀灭体内的肿瘤细胞。其他不能根治的恶性肿瘤也需在局部治疗(手术治疗和放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用药以期提高病人的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延长寿命。联合用药的优点是:①使用毒性反应可以耐受的最大有效剂量,最大程度杀灭细胞;②抗瘤谱扩大;

③延缓耐药性的产生。联合用药的一般原则如下:

(一)从细胞增殖动力学考虑

1. 招募(recruitment)作用即设计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和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的序贯应用方法,驱动更多G0期细胞进入增殖周期,以增加肿瘤细胞杀灭数量。其策略是:①对增长缓慢的实体瘤,可先用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杀灭增殖期和部分G0期细胞,使瘤体缩小并驱动

G0期细胞进入增殖周期,继而用细胞周期特异性的药物杀灭之。②对增长快的肿瘤如急性白血病等,宜先用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杀灭大量处于增殖周期的恶性肿瘤细胞,再用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杀伤其他各时相的细胞。待G0期细胞进入细胞周期时,再重复上述疗法。

2. 同步化(synchronization)作用即先用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如hydroxyurea,将肿瘤细胞阻滞于某时相如G1期,待药物作用消失后,肿瘤细胞即同步进入下一时相,再应用作用于后一时相的药物。

(二)从药物作用机制考虑联合应用作用于不同生化环节的抗恶性肿瘤药物,可使疗效提高。如联合应用methotrexate和mercaptopurine,两药分别作用于同一代谢过程的不同靶点。

(三)从药物毒性考虑

1. 减少毒性的重叠如大多数抗恶性肿瘤药有抑制骨髓作用,而prednisone和bleomycin等无明显抑制骨髓作用,将他们与其他药物合用,以提高疗效并减少骨髓抑制的发生。

2. 降低药物的毒性如用mesna可预防cyclophosphamide引起的出血性膀胱炎;用leucovorin 可减轻methotrexate的骨髓毒性。

(四)从药物的抗瘤谱考虑联合应用对同一种肿瘤有效的药物可以增强抗瘤作用。

(五)从药物的药动学特点考虑联合用药

三、抗恶性肿瘤药的毒性反应

目前临床使用的细胞毒抗恶性肿瘤药对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尚缺乏理想的选择作用,即药物在杀伤恶性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某些正常的组织也有一定程度的损害。毒性反应限制了药物的使用剂量,同时亦影响了患者的生命质量。抗恶性肿瘤药的毒性反应可分为近期毒性和远期毒性两种。近期毒性又可分为共有的毒性反应和特有的毒性反应。前者出现较早,大多发生于增殖迅速的组织,如骨髓、胃肠道粘膜和毛囊等,因此出现了骨髓抑制、恶心、呕吐、胃炎及脱发等常见不良反应;后者发生较晚,常发生于长期大量用药后,可累及心、肾、肝等重要器官。远期毒性主要见于长期生存的患者,包括第二个原发恶性肿瘤、不育和致畸。

化疗药物配置管理制度

化疗药物配置管理制度 (一)操作环境安全管理 1.条件允许,应配备生物安全柜: (1)办公室和化疗配置间应有明确的分区,配置间为限制区,须有单独的洗手、干手设施。 (2)只有授权人员才能进入配置间,配置间入口处应有醒目的标识。 (3)操作中不要在工作区外走动,尽量避免频繁的物流及人员进出。 (4)在储存药物的区域设置适当的警告标识,提醒工作人员注意职业防护。 (5)在药物配置区域不允许做与配置药物无关的事情,如进食、喝水等。 (6)操作人员不得将个人防护器材穿戴出配置间。 2.如条件不允许,可在治疗室内安装排风扇,保证空气流通,及时排除含有药物微粒的气溶胶或气雾,减少被化疗药物沾染的机会。 (二)配药时工作人员个人防护 操作者应穿防护衣,戴口罩、圆顶帽子、双层手套(在聚乙烯手套外加戴一层乳胶手套)、鞋套;在无生物安全柜条件下配药时可佩戴护目镜、必要时戴面罩。下班前应充分洗浴。 (三)配药过程感染控制要求

1.操作前准备好化疗药物配置防护工具包1个,包括一次性无渗透个人防护服1件、口罩1个、圆顶帽子1个、双层手套(聚乙烯手套外加戴一层乳胶手套)、鞋套、护目镜1个、双层可系带的医用厚塑料袋2个(预先贴上“危害性废弃物”的警示标识)、一次性镊子1把、一次性刷子1把、一次性小铲子1把、一次性无纺纱布4块,另备利器盒1个、警示牌。 2.操作过程中,若出现喷溅药物,应立即停止操作,用一次性无纺纱布吸附操作台上的溢出液,丢入化疗专用医疗垃圾箱,并清洗消毒操作台。 3.在配药时选用一次性注射器,尽量选择容积比所吸药品体积稍大的注射器,注射器中的液体不能超过注射器容量的3/4,防止吸得太满使针栓滑脱。 4.打开安瓿前,轻拍瓶颈和瓶身上部,使瓶颈上的药液沿瓶壁流入瓶底,开启时用无菌纱布包住瓶颈。 5.配好的药液置于化疗配药间专用药品转运容器内,加盖后放入传递窗备用。 6.注意在戴上手套之前或脱去手套后应立即洗手,手套和制服若被污染应立即更换。 (四)化疗废物的安全管理 1.配药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如密封瓶、一次性注射器及多余的药液等及时弃于配置间内的密闭化疗专用医疗垃圾箱内,利器如安瓿瓶等放入利器盒中。

常用化疗药分类

1、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CCNSC)与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CCSC )得区别 CCSC就是周期特异性药物,特异性地杀伤处于特定时相得肿瘤细胞,需等肿瘤细胞处于对应时相才有效,故应慢滴。 2.化疗药物给药剂量按体表面积计算(文生氏公式) 体表面积(m2)=0、0061×身高(cm)+0、128×体重(kg)-0、1529 工作中计算体表面积:以身高1、6m,体重60公斤,体表面积为1、6m2,做调整 3.肿瘤病人治疗后,无复发,生存率≥5年,算治愈 4.联合化疗方案药物成原则 a、两种以上作用机制不同得药物组成 b、周期非特异性药物与不同时相得周期特异性药物配合 c、各药得毒性不相重复 d、一般3~4个药物最好,临床上一般2-3个药合用,4个药合用一般用于复发得肿瘤患者或者难治性得血液病患者, 5、化疗药物得器官毒性 ADR(多柔比星,阿霉素):心脏毒性 BLM(博来霉素):肺纤维化 DDP(顺铂):肾毒性 L-OHP(奥沙利铂)、VCR(长春新碱)、PTX(紫杉醇):神经毒性 BCNU(卡莫司汀):肝毒性 6.化疗分为 a、诱导化疗:又称新辅助化疗,实施局部治疗方法(如手术或放疗)前所做得全身化疗,目得就是使肿块缩小、及早杀灭瞧不见得转移细胞,以利于后续得手术、放疗等治疗。对于早期与晚期肿瘤患者不采用新辅助化疗得方法。 b、辅助化疗:手术治疗与放疗得后,杀灭手术无法清除得微小病灶,减少复发,提高生存率。

c 、姑息化疗:对于手术后复发、转移或就诊时不能切除得肿瘤病人,目得并不就是彻底地消灭肿瘤,而在于能够平稳地控制肿瘤得进展,缓解患者得痛苦,延长其生命。这时得化疗称作“姑息化疗”。 7、常用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 S 期特异性药物: 抗叶酸类:甲氨蝶呤(MTX ,胸腺嘧啶、嘌呤)、培美曲塞(PEM ,胸腺 嘧啶、嘌呤,)、雷替曲塞(胸腺嘧啶)、六甲蜜胺(嘧啶) 抗嘧啶类:氟尿嘧啶(5-FU )、卡培她滨(CAPE ,希罗达,5-FU 前体药)、 替加氟(FT207,5-FU 衍生物)、替吉奥(替加氟+吉美嘧啶 +奥替拉西钾)、优福定(替加氟+尿嘧啶)、卡莫氟(HCFU , 5-FU 衍生物)、 阿糖胞苷(Ara-c )、吉西她滨(GEM ,作用机制同Ara-c)、 安西她滨(Ara-c 衍生物) 抗嘌呤类:6-巯嘌呤(6-MP )、硫唑嘌呤(体内转化6-巯嘌呤起作用)、 氟达拉滨(Ara-A ,阿糖腺苷类似物,抗病毒类)、硫鸟嘌呤 (6-TG )、喷她司丁(DCF ,新得抗代谢药,本品就是从链霉 素菌中分离得得抗生素) 干扰嘌呤与嘧啶合成 :羟基脲(HU) 拓扑异构酶I :喜树碱类,羟喜树碱(HCPT ),伊立替康(CPT-11)、拓扑替康 拓扑异构酶II :依托泊苷(VP-16)、替尼泊苷(VM-26) M 期特异性药物:长春碱类:长春碱(VLB )、长春新碱(VCR )、长春瑞滨(NVB )、 长春地辛(VDS ) 紫杉类:紫杉醇(PTX )、多西她赛(DOC ) G 1期特异性药物:L-ASP (L-门冬酰胺酶),肾上腺皮质类固醇 G 2期特异性药物:博来霉素(BLM ,国外)、平阳霉素 (PYM ,国内,与BLM 成 分相近) 影响蛋白质功能与合成得药 门冬酰胺酶、培门冬酶、高三尖杉酯碱 抗代谢类 拓扑异构酶抑制剂

肿瘤化疗药物分级管理制度【详细资料】

肿瘤化疗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2017年6月20日讨论修订) 为合理使用肿瘤化疗药物,根据《抗肿瘤药物应用指南原则》和《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结合我院具体情况,制定本分级管理制度。 一、分级原则 根据肿瘤化疗药物特点、药品价格等因素,将肿瘤化疗药物分为特殊管理药物、一般管理药物和临床试验用药物三级进行管理。 (一)特殊管理药物:指药物本身或药品包装的安全性较低,一旦药品包装破损可能对人体造成严重损害;价格相对较高;储存条件特殊;可能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肿瘤化疗药物。 (二)一般管理药物:指未纳入特殊管理和非临床试验用药物,属于一般管理范围。 (三)临床试验用药物:指用于临床试验的肿瘤化疗药物。 (四)《德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目录》由医院药事与药物治疗管理委员会根据《抗肿瘤

药物应用指南原则》的规定制定,该目录涵盖了部分抗肿瘤药物和抗肿瘤中药,新品种引进时应同时明确其分级管理级别。 二、使用原则与方法 (一)总体原则:坚持合理用药,分级使用,严禁滥用。 (二)具体使用方法 1.临床试验用药物:依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中试验用药品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 2.一般管理药物:应根据病情需要,由主治及以上医师方可使用。 3.特殊管理药物:必须严格掌握指征,由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医师方可使用。紧急情况下未经会诊同意或需越级使用的,处方量不得超过1日用量,并做好相关病历记录。 三、人员资质管理 (一)医师抗肿瘤药物处方权 1.具有执业医师资格; 2.经培训考核合格后获得抗肿瘤药物处方权。 (二)抗肿瘤药物调剂权 1.具有执业资格; 2.经培训考核合格后获得抗肿瘤药物调剂资格。

化疗药物的配置与防护

护理人员配置化疗药物的自我防护 抗肿瘤药物的广泛应用延长了肿瘤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了生活质量,由于抗肿瘤药物具有相当的近期和远期毒性,直接接触这类药物的医护人员必须了解有关的防护知识。 在配置化疗药物的过程中,抗肿瘤药物可以从以下途径暴露或污染: 1、玻璃瓶在操作时不慎打破,药液溢出; 2、药液拔出针头时,形成微粒气雾; 3、药瓶内压力增强,以致药液喷出; 4、注射器排气时,药液散发到空气中; 5、药液瓶被敞致在操作台上; 6、操作过程中有时不慎将针栓脱落,药物渗出。 所以护理人员必须采取了一系列防护措施,在现有条件下把对护理人员的损害降至最低。 一、化疗药物配置操作规范 1、化疗药物的配制:应在专用的配药室,由专人配药。静脉化疗药物配置中心主要工作区域由缓冲区域、药品储备区、办公区、排药区、更衣区(包括一更和二更)、配置区、成品区组成。生物安全柜生物安全柜(垂直层流)应全天24h运转,如无法保证,则必须在开机后半小时方可进行配置。操作台面上铺1块一面吸湿一面防水的垫

布,消毒用物,1个小污桶以及1个锁口器。为了保证生物安全柜内的洁净度,要求操作台上的物品摆放要少。如没有专用配药室,必须在空气流通、人流较少的室内进行。

2、物品准备:⑴操作人员防护用品:无粉乳胶手套及聚氯乙烯手套各1副、一次性防渗透防护衣1件、一次性口罩、帽子,有条件者备N95口罩、防护镜等;⑵治疗盘:常规消毒用物1套、无菌纱布、棉球;⑶一次性注射器、一次性防渗透防护垫、防渗透专用污物袋;⑷根据医嘱备化疗药物、输液袋等。 3、人员准备:洗手,佩戴一次性口罩、帽子、更鞋,换工作服、外套一次性防渗透防护衣。配药时带双层手套,即:聚氯乙烯手套外戴1副无粉乳胶手套。 (1)手套要求使用无粉乳胶手套,在乳胶手套内戴1副PVC手套。手套的透过性会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大,通常每60 min手套破损或被药物污染则需要更换手套。在戴手套之前和脱手套之后都必须洗手。 (2)防护服的要求防护服应由非透过性、无絮状物材料制成,并且前部完全封闭袖口须加长并能卷入手套之中。配置化疗药物时应佩戴一次性帽子、口罩,口罩最好带鼻夹,有条件佩戴N95口罩。 (3)佩戴防护眼镜,普通眼镜不能提供足够的保护。 (4)穿防护服,戴双层手套。 (5)护士在药物配置区域不得化妆、戴饰物。

肺癌常用化疗药物

肺癌常用化疗药物 1.铂类药物铂类抗癌药是肺癌化疗的生力军。在化疗史上。 是具有里程碑性质的发现。 现在应用的铂类还有二代卡铂、三代草酸铂等。(1)顺铂(DDP) 顺铂具有抗癌谱广、作用强、与多种抗肿瘤药有协同作用、且无交叉耐药等特点,为当前联合化疗中最常用的药物之一,也是肺癌最常用的化疗药。主要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最常见,且明显,如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一般静脉注射1-2小时后发生,持续4-6小时或更长,停药后3-5日消失,但也有少数病人持续1周以上。*肾脏毒性:是常见而又严重的毒性反应,也是剂量限制性毒性,重复用药可加剧肾毒性,常发生于给药后7-14日之间。自肾小管的损伤在一般剂量下多为可逆性的,但剂量过大或用药过频,可导致药物在体内的蓄积,使肾小管损伤成为不可逆性,产生肾功能衰竭。*听神经毒性:与总量有关,大剂量及反复用药时明显,损伤耳内毛细胞,引起失听,在一些患者表现为头昏、耳叫、耳聋、高频听力丧失。注意事项:*在运用较大剂量时,必须同时进行水化和利尿。医生会在事先制定周到的水化方案以降低肾脏毒性。一般每日液体总量3000-4000毫升。 输液从顺铂给药前6-12小时开始,持续至1防自滴完后6小时为止。大剂量顺铂化疗,一般需连续输液3日。您也应注意多饮水,并记出入量,保持尿量大于3000毫升/24小时。*由于顺铂恶心呕吐的消化道副作用较大,您在化疗期间应缓慢进食或饮水,避免过饱,以少食多餐代替一日三餐。避免油炸或多脂食品,尽量来回避引起恶心的气味,如做饭气味、香烟、香水等,感到恶心时做深而慢的呼吸,尽量使头部少活动。当然医生会在化疗前就制定止吐方案,并向您交待相关事项。(2)卡铂(CBP) 卡铂为第二代销类抗癌药,与顺铂一样,也是肺癌的最常用化疗药物之一。与顺铂的作用机制相似,但肾毒性、胃肠道反应、耳毒性和神经毒性较防白为轻,而骨髓毒性较1防白为重。卡铂使用时不需要水化。既然卡铂的肾毒性及消化道反应较低,骨髓毒性又可以用升白细胞药支持,那卡铂是否能替代顺铂昵?在非小细胞肺癌,目前认为卡铂和顺铂一样有效,医生根据您的体质、肾功能、骨髓储备等情况选用卡销或顺铂。在小细胞肺癌,如果是广泛期,化疗的目的是减轻症状。 那么为了减轻毒性,可以考虑使用卡铂。但对于局限期的小细胞肺癌,恐怕要多遵从原化疗方案,不要轻易变更。(3)草酸铂(奥沙利铂OXA) 草酸利铂为第三代利铂类化疗药,但抗癌谱与顺铂及卡利铂不同。一般用于结、直肠癌患者,但某些对顺铂、卡铂耐药的细胞系,本品治疗有效,故近年来也有用于肺癌。不出现顺铂的肾脏毒性,消化道反应较轻,骨髓毒性也远较卡铂为轻,主要毒性是以末梢神经炎为特征的周围性感觉神经病变,与累积剂量相关。在草酸铂化疗期间,一定要避免接触冷水、喝心灰意冷饮等。通常遇冷会激发肢体末端感觉异常。 而喝冷饮时可能出现急性喉痉挛,吞咽因难和呼吸困难。当然,医生在化疗前会向您详细交待这些注意事项。2.紫杉类药物(1)紫杉醇(紫素、特素T axa!,PTX) 紫杉醇是从紫杉的树干、树皮或针叶中提取或半合成的有效成分。广泛应用于乳腺癌、卵巢癌等,是非小细胞肺癌的主要药物。 也应用于小细胞肺癌中。主要不良反应:*中性粒细胞减少:此为PTX的一种主要剂量限制性副作用,较大剂量时大多数病人都很严重,然而很少需要停药。 通常在5-10日后恢复正常。 粒细胞集落剌激因子(G-G**,即俗称的升白药)支持下可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持续期及并发症,能够保障那些白细胞下降病人的正常化疗。另外。 在先给予顺铂的病人发生骨髓抑制更为严重,因为在紫杉醇之前先给予顺铂。 紫杉醇的清除率降低33%。*神经毒性:当紫杉醇剂量较大时。 特别是累积剂量较大时,会发生感觉性神经病变,表现为呈手套和脚袜状分布的麻

医院化疗药物管理制度

医院化疗药物管理制度 1.目的:规范临床化疗药物使用,保障用药安全。 2.范围:化疗药物遴选、采购、储存保管、调配、使用、监测及评估。 3.定义 3.1化疗药物:在肿瘤治疗过程中使用的各种控制肿瘤的药物,包括:细胞毒性药物、激素类药物、肿瘤分子靶向和生物制剂等,不包括各种肿瘤治疗辅助药物,如造血生长因子、止吐药和慎痛药等。 3.2化学治疗(简称化疗):是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的措施之一,是采用各种不同作用机制的细胞毒性药物联合或单独使用对肿瘤细胞发挥作用,对生长快的肿瘤细胞进行杀灭或抑制其生长,达到治愈或控制肿瘤的目的。 4.权责 4.1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对医院化疗药物管理工作实施统筹管理;负责全院化疗药物品种的遴选及新购入化疗药物的审批。 4.2医务部:定期对医师、药师及护士进行化疗药物临床应用和规范化管理培训;定期对化疗药物医嘱及病例进行点评,对化疗药物的临床使用情况予以评价.对不合理使用化疗药物的情况进行整改。 4.3药学部:负责化疗药物的采购、储存、保管、调配。协助医务部进行相关培训及监管工作。

4.4医师:取得我院化疗药物处方权的医师开具与自身专业技术职称相适应的化疗药物。 4.5药师:取得我院化疗药物处方调剂和调配资格的药师负责化疗药物的审方、调剂、发药和调配。 4.6护士:经过化疗药物培训考核合格后的护士负责化疗药物处方和医嘱的执行。 4.7医学工程与信息部:依据我院化疗药物处方授权,在我院HIS 系统中设置相应医师的化疗药物开方权限,并及时更新维护。 5.制度内容 5.1化疗药钧临床应用基本原则 5.1.1用药前应充分掌握患者病情,进行风险评估,客观评估疗效和不良反应。 5.1.2应针对患者肿瘤品床分期和身耐受情况,制订治疗方案。 5.1.3用药前务必与患者及其家属就病情、治疗方案及可能出现的风险充分沟通,并签署《化疗知情同意书》。 5.1.4化疗药物治疗应规范合理,依据公认的临床诊疗指南、规范或专家共识进行治疗,对预计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应有相应的处理方案。 5.1.5制定特殊人群的治疗方案:特殊年龄(儿童、老年人)及妊娠期、哺乳期患者和有重要基础疾病的患者需使用化疗药物时,应充分考虑上述人群的特殊性,从严掌握适应证,制定合理可行的治疗方案。

常用化疗药

用法:静滴,滴注本药时应采用非聚乙烯材料的输液用具,治疗前按常规应用地塞米松和H2受体拮抗剂进行预处理。 滴注时间:3小时 副作用:a过敏反应、末梢神经障碍、肌肉酸痛、关节痛、心脏毒性(特有的)b骨髓移植 c脱发 d恶心呕吐 培美曲塞 用法用量:静滴,本品联合顺铂时应在本品给要结束30min后再给予顺铂滴注,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100ml,静滴超过10min 保存:室温保存,配置好的溶液,置于冰箱冷藏或置于室温(15-30℃)无需避光,其物理及化学特性24小时内保持稳定。 副作用:白细胞减少,中性细胞减少,发热,乏力,皮疹,腹痛,肝肾功能异常 护理要点:A接受本药治疗同时接受叶酸和维生素B12的补充治疗,减少血液学和胃肠道的反应,第一次给予本药治疗开始5-7天服用叶酸,一直服用整个治疗周期,在 最后一次本品给药后21天可停服。患者还需在第一次本品给药前7天内肌注维生 素B12一次,以后每三个周期肌注一次,以后的维生素B12给药可与本品用药在 同一天进行。 B本品与吉西他滨合用时,应在使用吉西他滨90min后再使用本药 C预服地塞米松可以降低皮肤反应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 多西他赛 用法:静滴,治疗前一天服用地米,持续至少三天,防止过敏和体液潴留。 滴注时间:1小时 副作用:a骨髓抑制 B过敏反应: C皮肤反应:红斑,皮疹 D体液潴留:水肿 E胃肠道反应 F本要外周用药后1周内可出现延迟性静脉炎或局部皮肤反应。 G肝功能损害 顺铂 用法:静滴,胸腹腔内注射,动脉注射 保存:避光冷藏 副作用:a胃肠道反应:严重的恶心呕吐,可持续一周, B骨髓抑制 C脱发 D肾损害,听力损害,神经损害,为减轻肾脏负担,需在给药前2-16h和给药后6h内大量补液,注意询问有无耳鸣 E不能接触含铝器具,会产生黑色沉淀及气体 F变态反应症状,溶血性贫血

配置化疗药物的注意事项

配置化疗药物的注意事项 护理人员在接触化疗药物过程中具有潜在危险性,抗肿瘤药可经过直接接触、呼吸道吸入或消化道摄入而致医护人员职业损伤。因此,经常接触化疗药物的护士要正确执行抗癌药操作规程、做好安全防护。 一、操作前准备工作 化疗药物的配制:应在专用的配药室,由专人配药。使用特制的无菌配药柜,在窗口前方有吸引装置,形成无形的屏障,以保护护理人员。如没有专用配药室,必须在空气流通、人流较少的室内进行。 接触化疗药物的防护:配制前洗手,穿一次性防护衣,佩戴一次性口罩及帽子、双层手套(聚氯乙烯手套起防护作用,乳胶手套便于操作),戴防护眼镜或眼罩,以减少呼吸道吸入及皮肤接触。操作台应覆以一次性防护垫,减少药液污染。一旦污染或操作完毕,应及时更换。 二、操作时的注意事项 1、打开安瓿时, 应垫无菌纱布以免划破手套, 打开冷冻粉剂安瓿时有溅出的危险, 应用无菌纱布包裹, 并将溶媒沿安瓿壁缓缓注入瓶底, 防止粉末溢出, 待粉末浸透后再搅动。 2、瓶装药物稀释及抽取时应插入双针头以排除瓶内压力,防止针栓脱出造成污染。并且要求在抽取药液后, 瓶内进行排气和排液后再拔针, 不可使药液排于空气中。加药时将化疗药加入瓶装液体后应抽尽瓶内空气, 避免瓶内压力过大导致更换液体时药液外溢。 3、抽吸液体药物时药液不应超过注射器容积的3/4, 以免药液外溢。 4、药液溅身的处理: 如果药液不慎溅在皮肤上或眼睛里应立即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 三、污物的处理 使用过物品的处理: 操作中使用的注射器、输液器、输液袋、敷料及放置化疗药物的安瓿等物品应放在专用的塑料袋内集中封闭处理, 以免药液蒸发污染室内空气。在完成全部药物配备后, 需用75%乙醇擦拭操作柜内部和操作台表面。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化疗药物操作规程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化疗药物操作规程 准备工作: 1、物品准备: 1)操作人员防护用品:无粉乳胶手套及聚氯乙烯手套各1 副,一次性防渗透防护衣1 件,一次性口罩、帽子(有条件者备N95 口罩)、防护镜等; 2)治疗盘:常规消毒用物1 套,无菌纱布、棉球; 3)一次性注射器、一次性防渗透防护垫、防渗透专用污物袋; 4)根据医嘱备化疗药物、输液袋等。 2、人员准备:洗手,佩戴一次性口罩、帽子、更鞋、换工作服,外套一次性防渗透防护衣;配药时带双层手套,即:聚氯乙烯手套外戴1 副无粉乳胶手套

操作流程:1、配药前洗手,穿防渗透护服,佩戴口罩,帽子,带聚氯乙烯手套,其外套一副乳胶手套。 2、配药前启动紫外线灯进行生物安全柜内操作空气消毒30 分钟以上,并在操作前用75%酒精擦拭内面及台面,保持洁净的备药环境,柜内操作台面铺一次性防渗防护垫,减少药液污染。 3、取合适的注射器及注射针并检查。 4、再次核对医嘱及治疗卡。 5、割据安剖前应轻弹其颈部,使附着的药粉降至瓶底,打开安剖时应垫一纱布,以防划破手套。瓶装药物稀释及抽取药液时,应插入双针头以排除瓶内压力,防止针栓脱出造成污染。并且要求在抽取药液后,瓶内进行排气和排液后再拔针,不可使药液排于空气中。 加药时将化疗药加入瓶装液体后应抽尽瓶内空气,避免瓶内压力过大导致更换液体时药液外溢。 6、抽取药液时可选用一次性注射器,并注意抽取药液以

不超过注射器容量的3/4 为宜。抽取药液后放以垫有聚乙烯薄膜的无菌盘内备用,每次用后按污物处理。 7、再次查对。 8、配置完成后,用75%酒精擦试操作台面。 9、整理用物,操作中使用的注射器、输液器、输液袋、敷料及放置化疗药物的安瓿等物品,应放在专用的塑料袋内集中封闭处理,以免药液蒸发污染室内空气。 10、调配完毕开启紫外灯和风机30 分钟后关闭。 11、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及防护用具,流动水彻底清洗双手。有条件者可进行沐浴、减轻毒性。 注意事项:1、化疗药物的配制人员应严格培训,护理人员应了解常用化疗药物的剂量及途径,不良反应以及外渗处理措施。

肿瘤化学治疗药物管理规范(完整资料).doc

此文档下载后即可编辑 肿瘤化学治疗药物管理规范 为进一步加强肿瘤化疗的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管理,合理使用抗肿瘤药物,结合我院具体情况,特制定肿瘤化学治疗药物的管理规范。 一、遵循规范化、个体化的治疗原则,严格掌握化疗适应症以及化疗药物的使用规范。 (一)严格按照肿瘤的诊治规范来进行化学治疗:正确的诊断、准确的分期、系统的患者状态评估、认真的治疗前沟通; (二)遵循规范化、个体化的治疗原则,严格掌握化疗适应症以及化疗药物的使用规范,由科室内部在主任医师的主持下统一讨论化疗方案,具体化疗方案的制定以及化疗药物的使用参照国际和中国版NCCN指南。 二、根据化疗工作特点,建立健全并落实各项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一)查房制度:对肿瘤化疗患者,各级化疗从业医师应严格遵循医院相关规定进行三级医师查房; (二)疑难、危重及死亡病例讨论制度:严格依照医院相关规定进行疑难、危重及死亡病例讨论,肿瘤化疗的疑难、危重及死亡病例的讨论应有化疗专科或化疗专业组负责人参加,并提出讨论意见;

(三)病历书写制度:根据化疗工作特点,在严格按照病历书写规范要求完成各项病案书写的同时,须及时、详细记录化疗方案的制定和具体的执行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的出现时间、程度、处置措施和转归等;出院医嘱中注明如何观察和发现骨髓抑制等常见不良反应的方法、如何应对常见问题、复查或再次治疗时间以及紧急联络方式等主要注意事项; (四)化疗知情同意制度:化疗前应向患者或患者授权的被委托人全面告知病情、治疗方案、化疗可能导致的副作用和风险以及经济负担等,并签署《化疗知情同意书》; (五)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化疗从业医师和护士在开具和执行化疗医嘱或处方时,严格执行“三查八对”,核对药品配伍,注意化疗药物超敏反应、消化道反应和溶解综合征等不良反应的防治,以及水化、解毒和解救等处理措施的落实。 三、严格遵医嘱应用化疗药物,对肿瘤化学治疗药物的超常规、超剂量、新途径的用药方案,应由临床医师和临床药师通过病例讨论确定,必须在主任医师的主持下统一讨论后才可使用,并有备案。 四、规范、正确地使用肿瘤化学治疗药物,对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有处置预案。 ⑴科室具有开展化疗业务所需的所有基本条件:氧气供应系统和消毒隔离等基本医疗条件,配置有心电监护仪、吸痰器和

化疗药配置操作流程及评分表

化疗药配置操作流程和评分标准 考核日期:年月日姓名:科室得分: 项目内容分 值 扣分 原因 得 分 目的(5分) 1、提高专业人员对化疗药物潜在危险的认识,采取合理的防范 措施,增强职业防护意识;2、掌握化疗药物正确的配置流程和 方法,有效预防职业暴露,减少抗肿瘤药物对身体伤害,减少 环境污染;3、正确的执行化疗医嘱,保证化疗方案的正确实施。 5 评估(10分) 1、化疗医嘱是否正确。 2、病人的病情,是否适合化疗。(测量生命体征、查看血常规、 肝肾功能等) 3、环境评估:配制化疗药的区域为相对独立的空间,在配置药 液期间,不做他用(2分)。应备有化疗药物溢出处理箱。(2分) 建议在二级或三级垂直层流生物安全柜中配置。无安全柜时应 将化疗药与普通药物分开配制。(2分) 2 2 6 准备(15分) 1、用物准备:一次性防渗透的防护垫(看护垫)、75%酒精、复 合碘、注射器(20ml、50ml)、备用的侧孔针尖、棉签、砂轮、 输液贴、避光袋、特殊用药标志、锐器盒、套好黄色垃圾袋(2层)的容器、一次性使用的微量泵药盒(必要时)、备用的PVC 及乳胶手套、纱布、笔。 2、药物的准备:检查大型补液、化疗药物的名称、剂量、浓度、 有效期及药品的质量,(提倡使用无排气管的软包装输液袋)在 输液袋或瓶上贴上特殊用药标志。 3、护士准备:洗手、一次性圆顶帽、至少两层手套(内层PVC 手套,外层乳胶手套)、穿防护服(防水且前面完全封闭),N95 口罩,防护镜或面罩。(少一项扣0.5分,扣完为止) 4、环境:整洁,操作台清洁、宽阔、便于操作。 4 5 5 1 流程(55分) 1.将防渗漏看护垫铺在干净干燥的治疗台上,确保面积足够。 2.双人核对化疗药物及输液袋(必须有至少一名高年资的护理 人员),核对化疗药名、剂量、浓度、效期、给药时间及给药方 法,确认药物与补液正确并签名。 3、检查各项准备是否齐全,个人防护是否到位。 4、消毒瓶口两遍,待干,(2分)固定好针尖与注射器乳头,(2 分)抽吸药液,注意药液不能超过注射器容量的3/4,(2分) 在药瓶内排好气,连同针尖拔出插入输液瓶或袋内,注入药液, 注意不能用力过猛,以免药液外溢。(4分)加一次性使用微量 泵时注意容量要准确,尽量避免空气注入(1分)。 4.1安瓿内抽吸药物时:消毒及掰断安瓿颈部前将药液弹至体 部,(2分)并用纱布包裹安瓿颈部,掰断安瓿(2分)。抽吸药 液时注射器针尖斜面或侧孔向下,注意药液抽吸干净(2分)。 注意容量要准确,尽量避免空气注入(1分)。 4.2西林瓶内抽药,液体药液直接抽吸;粉剂药品注入稀释溶媒 时需注意在西林瓶内产生负压,在不推动注射器活塞的情况下 使注射器内的稀释液流入西林瓶内,如果必须推动活塞,则应 缓慢仔细操作,交换尽量少液体和空气。缓慢注入,勿产生过 多泡沫。保持西林瓶直立位置,抽吸少量空气至针栓处,当拔 下针头前必须确保针栓处没有药物。 5、空安瓿、针尖放入锐器盒。西林瓶、注射器放入黄色垃圾袋。 6、加药结束再次检查、核对。 2 4 4 10 7 10 3 2

常用的化疗药物使用方法以及副作用

紫杉醇,培美曲塞,多西他赛,顺铂,卡铂,伊立替康,贝伐珠单抗,奥沙利铂,多柔比星,表柔比星,长春新碱,环磷酰胺,氟尿嘧啶,吉西他滨,阿糖胞苷,曲妥珠单抗,利妥昔单抗,卡培他滨,替吉奥。 1、紫杉醇 用法:静滴,滴注本药时应采用非聚乙烯材料的输液用具,治疗前按常规应用地塞米松和H2受体拮抗剂进行预处理。 滴注时间: 3小时 副作用: a过敏反应、末梢神经障碍、肌肉酸痛、关节痛、心脏毒性(特有的) b骨髓移植 c脱发 d恶心呕吐 2、培美曲塞 用法用量:静滴,本品联合顺铂时应在本品给要结束30min后再给予顺铂滴注,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100ml,静滴超过10min 保存:室温保存,配置好的溶液,置于冰箱冷藏或置于室温( 15-30C)无需避光,其物理及化学特性24小时内保持稳定。 副作用:白细胞减少,中性细胞减少,发热,乏力,皮疹,腹痛,肝肾功能异常。 护理要点: A接受本药治疗同时接受叶酸和维生素B12的补充治疗,减少血液学和胃肠道的反应,第一次给予本药治疗开始5-7 天服用叶酸,-直服用整个治疗周期,在最后一次本品给药后21天可停服。患者还需在第一次本品给药前7天内肌注维生素B12一次,以后每三个周期肌注一次,以后的维生素B12给药可与本品用药在同一天进行。 B本品与吉西他滨合用时,应在使用吉西他滨90min 后再使用本药。 C预服地塞米松可以降低皮肤反应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 3、多西他赛 用法:静滴,治疗前一-天服用地米,持续至少三天,防止过敏和体液潴留。 滴注时间:1小时。 副作用: A骨髓抑制;

B过敏反应; C皮肤反应:红斑,皮疹; D体液潴留:水肿; E胃肠道反应; F本要外周用药后1周内可出现延迟性静脉炎或局部皮肤反应; G肝功能损害。 4、顺铂 用法:静滴,胸腹腔内注射,动脉注射。 保存:避光冷藏。 副作用: a胃肠道反应:严重的恶心呕吐,可持续一周; B骨髓抑制; c脱发; D肾损害,听力损害,神经损害,为减轻肾脏负担,需在给药前2-16h 和给药后6h内大量补液,注意询问有无耳鸣; E不能接触含铝器具,会产生黑色沉淀及气体; F变态反应症状,溶血性贫血。 5、卡铂 用法:静滴,用5%葡萄糖溶解本品。 保存:室温避光保存,因制剂中无抗菌成分,按规定稀释后的药液,在室温中保持8小时稳定。 副作用: a特有的副作用:延迟性呕吐; B骨髓抑制; C脱发; D肾损害较轻,听力损害,神经损害,肝损害少见。 6、伊立替康 用法:静脉滴注30-90min,每三周一次。 保存:遮光,密闭保存。

医院化疗药物管理制度

医院化疗药物管理制度 一、化疗药物临床应用基本原则 (一)用药前应充分掌握患者病情,进行风险评估,客观评估疗效和不良反应。 (二)应针对患者肿瘤临床分期和身体耐受情况,制订治疗方案。 (三)用药前务必与患者及其家属就病情、治疗方案及可能出现的风险充分沟通,并签署《化疗知情同意书》。 (四)化疗药物治疗应规范合理,依据公认的临床诊疗指南、规范或专家共识进行治疗,对预计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应有相应的处理方案。 (五)制定特殊人群的治疗方案:特殊年龄(儿童、老年人)及妊娠期、哺乳期患者和有重要基础疾病的患者需使用化疗药物时,应充分考虑上述人群的特殊性,从严掌握适应证,制定合理可行的治疗方案。 (六)用药时应注意与其他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充分认识并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毒副作用,施治前应有相应的救治预案,毒副反应一旦发生,应立即对症处理并严格按照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制度》进行上报。 二、化疗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一)化疗药物的购用管理 1.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负责本院化疗药物品种的

遴选,由药学部统一进行采购。 2.化疗药物须从与医院签订有药品购销协议的药品批发企业采购。 3.购用化疗药物应优先考虑国家基本药物,根据临床实际情况,制订采购计划及补充计划。 4.临床申购新的化疗药物时,应依据治疗需要,经各科室筛选、论证后,认真翔实填写新药申请表,并经科室主任签字后送药学部,报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审核。 5.临床科室在紧急情况下,确需使用医院供应目录外的化疗药物时,可按《药品临时采购制度》规定,临时申请采购后使用。 6.新引进医院的化疗药物,生产企业及配送公司应提供相应的临床使用技术资料供药学部临床参考,临床药师针对新引进药物对临床进行相关介绍。 7.临床使用本院没有、需要外购或赠送的化疗药物(如分子靶向药物),参照《自备药品管理制度》管理。 (二)化疗药物的储存、养护管理 1.化疗药物应严格按照说明书要求储存,并按医院高危药品相关规定设置明显标识,专柜保管。 2.药品包装上具有明确毒性药品标识的化疗药物须严格遵循国家颁布的相关管理规定。 (三)化疗药物的审核、调配管理 1.经培训授权的医师开具的化疗药物处方或医嘱单。

化疗药的配置与防护

化疗药的配置与防护 1、物品准备:⑴操作人员防护用品:无粉乳胶手套及聚氯乙烯手套各1副、一次性防渗透防护衣1件、一次性口罩、帽子,有条件者备N95口罩、防护镜等;⑵治疗盘:常规消毒用物1套、无菌纱布、棉球;⑶一次性注射器、一次性防渗透防护垫、防渗透专用污物袋; ⑷根据医嘱备化疗药物、输液袋等。 2、人员准备:洗手,佩戴一次性口罩、帽子、更鞋,换工作服、外套一次性防渗透防护衣。配药时带双层手套,即:聚氯乙烯手套外戴1副无粉乳胶手套。 操作流程 1、配药前洗手,穿防渗透护服,佩戴口罩、帽子,带聚氯乙烯手套,其外套一副乳胶手套。 2、配药前启动紫外线灯进行生物安全柜内操作空气消毒40分钟,并在操作前用75%究竟擦拭柜内面及台面,保持洁净的备药环境,柜内操作台面铺一次性防渗防护垫,减少药液污染。 3、取合适的注射器及注射针并检查。 4、再次查对医嘱及治疗卡。 5、割据安剖前应轻弹其颈部,使附着的药粉降至瓶底,打开安剖时应垫一纱布,以防划破手套。瓶装药物稀释及抽取药液时。应插入双针头以排除瓶内压力,防止针栓脱出造成污染。并且要求在抽取药液后, 瓶内进行排气和排液后再拔针,不可使药液排于空气中。加药时将化疗药加入瓶装液体后应抽尽瓶内空气, 避免瓶内压力过大导致更换液体时药液外溢。 6、抽取药液时可选用一次性注射器,并注意抽取药液以不超过注射器容量的3 /4为宜。抽取药液后放以垫有聚乙烯薄膜的无菌盘内备用。每次用后按污物处理。 7、再次查对 8、完成配置后用75%酒精擦拭操作台面。 9、整理用物,操作中使用的注射器、输液器、输液袋、敷料及放置化疗药物的安瓿等物品应放在专用的塑料袋内集中封闭处理, 以免药液蒸发污染室内空气。 10、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及防护用具,流动水洗手。 注意事项 1、化疗药物的配制人员应严格培训,护理人员应了解常用化疗药物的剂量及途径,不良反应以及外渗处理措施。 2、在操作过程中一旦手套破损应立即更换。 3、配制化疗药物时应在通风宽敞处,戴好口帽及乳胶手套。严格无菌技术操作。 4. 在给予化疗药物前护理人员应严格三查七对确保用药无误。 5. 配制药物时,如护理人员的皮肤及眼睛不慎被污染时应用流动的清水冲洗15分钟。配制用物应与其它用物分开放置。 6。

化疗药物配置的规范流程

化疗药物配置的规范流程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化疗药物配置规范与流程 目的:化疗药物能抑制恶性肿瘤细胞生长,但在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之间无选择性,这不仅使化疗患者出现毒副反应,而且也对经常接触化疗药物的操作者带来一定的危害。化疗药物可以通过皮肤黏膜、呼吸道、口腔食物等多种途径进入人体。操作者受到低剂量药物的影响,亦可导致致畸、致癌、骨髓抑制和脏器损害的潜在危害,因此提高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制定严格的防护措施及管理制度,装备安全有效的防护设备是非常必要的。本流程规范化疗安全操作流程,减少专业人员在化疗操作处理过程中的接触剂量,保护环境及操作者,在保证化疗药物安全输注的同时达到安全防护的目的。 一、准备工作: 1、物品准备: ⑴操作人员防护用品:无粉乳胶手套及聚氯乙烯手套各1副,一次性防渗透防护衣1件, 一次性口罩、帽子(有条件者备N95口罩)、防护镜等。 ⑵治疗盘:常规消毒用物1套,无菌纱布、棉球。 ⑶一次性注射器、一次性防渗透防护垫、防渗透专用污物袋。 ⑷根据医嘱备化疗药物、输液袋等。 2、人员准备: 洗手,佩戴一次性口罩、帽子、更鞋,换工作服,外套一次性防渗透防护衣;配药时带双层手套,即:聚氯乙烯手套外戴1双无粉乳胶手套。 二、操作流程: 1、配药前洗手,穿防渗透服,佩戴口罩,帽子,带聚氯乙烯手套,其外套一双乳胶手套。 2、配药前启动生物安全柜内紫外线灯,进行空气消毒40分钟,并在操作前用75%酒精擦拭柜内面及台面,保持洁净的备药环境,柜内操作台面铺一次性防渗防护垫,减少药液污染。

肿瘤化疗药物分级管理制度w

医院肿瘤化疗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为合理使用肿瘤化疗药物,根据《抗肿瘤药物应用指南原则》和《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结合我院具体情况,特制定本分级管理制度。 一、分级原则 根据肿瘤化疗药物特点,药品价格等因素,将肿瘤化疗药物分为特殊管理药物、一般管理药物和临床试验药物三级进行管理。(一)特殊管理药物指价格相对较高、储存条件特殊的分子靶向药物。 (二)一般管理药物指未纳入特殊管理和非临床试验用药物属于一般管理范围。 (三)临床试验用药物指用于临床试验的肿瘤化疗药物。(四)医院“肿瘤化疗药物分级管理目录”由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根据《抗肿瘤药物应用指南原则》的规定制定,该目录涵盖了医院现有所有肿瘤化疗药物,新品种引进时应同时明确其分级管理级别。具体内容见附件。 二、使用原则与方法 (一)总体原则坚持合理用药、分级使用、严禁滥用。(二)具体使用方法 1. 一般管理药物应根据病情需要,严格掌握适应症,根据相关诊治规范、指南合理用药,处方必须由有相关资质的医师开

具,对于患者发生的不良反应应及时处理及上报。 2. 特殊管理药物必须严格掌握适应症,根据相关诊治规范、指南,由相关资质的医师开具处方后,须经由科室主任、副主任医师签名同意后方可使用,必要时可进行相关专家的会诊、讨论。紧急情况下未经会诊同意或需越级使用的,处方量不得超过1日用量,并做好相关病历记录。 3. 临床试验用药物依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中试验用药品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三、处方权、配制权和调配权的获得 (一)处方权的获得 1.具有执业医师资格; 2.在三级甲等医院的化疗专科相关部门指定的肿瘤化疗培训基地连续工作或进修学习6个月(含6个月以上); 3.每两年必须参加不少于1次的省级以上(含省级)肿瘤化疗专业培训或学术活动,并取得相关的继续教育I类学分5分以上。 (二)配制权的获得 1. 具有执业资格; 2在化疗专科相关部门指定的肿瘤化疗的培训基地连续从事肿瘤护理工作或进修学习3个月以上; 3必须定期参加肿瘤化疗相关的护理培训或学术活动,并取得相应的继续教育II类学分5分以上。化疗从业科室的护士长或化疗专业组的护理工作负责人除须达到上述继续教育要求外,每2

医院化疗药物配置管理制度

医院化疗药物配置管理制度 一、操作环境安全管理 1.条件允许,应配备生物安全柜: (1)办公室和化疗配置间应有明确的分区,配置间为限制区,须有单独的洗手、干手设施。 (2)只有授权人员才能进入配置间,配置间入口出应有醒目的标识。 (3)操作中不要在工作区外走动,尽量避免频繁的物流及人员进出。 (4)在储存药物的区域设置适当的警告标识,提醒工作人员注意职业防护。 (5)在药物配置区域不允许做与配置药物无关的事情,如进食、喝水等。 (6)操作人员不得将个人防护器材穿戴出配置间。 2.如条件不允许,可在治疗室内安装排风扇,保证空气流通,及时排除含有药物微粒的气溶胶或气雾,减少被化疗药物沾染的机会。 二、配药时工作人员个人防护 操作者应穿防护衣,戴口罩、圆顶帽子、双层手套(在聚乙烯手套外加戴一层乳肢手套)、鞋套;在无生物安全柜条件下配药时还需戴护目镜、必要时戴面罩。 三、配药过程感染控制要求 1.操作前准备好化疗药物配置防护工具包1个,包括一次性无渗透个人防护服1件、口罩1个、圆顶帽子1个、双层手套(聚乙烯手套外加戴一层乳胶手套)、鞋套、护目镜1个、双层可系带的医用厚塑料袋2个(预先贴上“危害性废弃物”的警示标识)、一次性镊子1把、一次性刷子1把、一次性小铲子1把、一次性无纺纱布4块,另备锐器盒1个、警示牌。在操作过程中,若出现喷溅药物,应立即医疗垃圾箱,并清洗消毒操作台。

2.在配药时选用一次性注射器,尽量选择容积比所吸药品体积稍大的注射器,注射器中的液体不能超过注射器容量的3/4,防止吸得太满使针栓滑脱。 3.打开安瓿前,轻拍瓶颈和瓶身上部,使瓶颈上的药液沿瓶壁流入瓶底,开启时用无菌纱布包住瓶颈。 4.配好的药液置于化疗配药间专用药品转运容器内,加盖后放入传递窗备用。 5.注意在戴上手套之前或脱去手套后应立即洗手,手套和制服若被污染应立即更换。 四、化疗废物的安全管理 1.配药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如密封瓶、一次性注射器及多余的药液等及时弃于配置间内的密闭化疗专用医疗垃圾箱内,利器如安瓿等放入锐器盒中。 2.所有一次性个人防护用具脱卸后直接丟入化疗专用医疗垃圾箱。 3.当盛装的医疗废物达到垃圾箱的2/4时,及时将废物密闭式运送至医院定点存放处,再转运至医疗废物定点处理单位焚化处理。 五、定期检查生物安全柜 每年全面检查1次。以下情况必须检查: 1.安装之后、使用之前。 2.凡移动安全柜后。 3.更换高效过滤器后。 4.高效过滤器有如下情况应更换: (1)经检查,确定高效过滤器泄漏; (2)连续使用时间超过1年。生物安全柜风机在配药期间应持续运转。因危险药品通常在生物安全柜中大量沉积,而工作区通常为负压,一旦关掉风机,这些危险药品便会污染环境。如必须关风机或操作结束后关风机,应先彻底消毒、清洗生物安全柜。 六、定期消毒、清洗生物安全柜 每天操作结束后清洗1次,每周至少消毒清洗1次,当有喷溅物洒出或移动、检修生物安全柜后应立即消毒、清洗。

化疗药物给药顺序原则精编WORD版

化疗药物给药顺序原则精编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化疗药物使用原则1、给药顺序基本原则 (1)药物相互作用原则 有的化疗药物之间会发生相互作用,从而改变药物的体内过程,可能影响疗效或毒性。如顺铂影响紫杉醇的清除率,先用紫杉醇再用顺铂。 (2)刺激性原则 使用非顺序依赖性化疗药物时,应先用对组织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后用刺激性小的药物。由于治疗开始时静脉尚未损伤,结构稳定性好,药业渗出机会少,药物对静脉引起的不良反应较小如长春瑞滨和顺铂合用时,长春瑞滨刺激性强,宜先给药。 (3)细胞动力学原则 生长较慢的实体瘤处于增殖期的细胞较少,G0期细胞较多,先用周期非特异性药物杀灭一部分肿瘤细胞,使肿瘤细胞进入增殖期再用周期特异性药物。顺铂和依托泊苷合用时,先用顺铂后用VP-16。 化疗方案联用 药物 用药顺 序 原因 GP 吉西 他滨先用吉 西他滨 顺铂会影响吉西他滨的体内过程,加重 骨髓抑制。

生长快的肿 瘤先用周期特异性 药物大量杀灭处于 增殖周期的细胞, 减少肿瘤负荷,随 后用周期非特异性 药物杀灭残存的肿 瘤细胞。 用药顺序 2、联用顺铂化疗 PP方案:治疗无法手术的恶性胸膜间皮瘤及肺癌,尤其是腺癌。 3、联合长春新碱(VCR)化疗 化疗方 案联用药 物 用药顺序原因 CHOP 环磷酰 胺CTX 先用VCR,6-8小时 后在给CTX VCR具有同步化作用,使细胞停 滞在M期,约6~8h后细胞同步 进入G1期,再用CTX可增效。 VCM 甲氨蝶 呤先用VCR VCR阻止甲氨蝶呤从细胞内渗出 而提高细胞内浓度。 TP 紫杉 醇先用紫 杉醇 顺铂对细胞色素P450酶有调节作用,可 使紫杉醇清除率大约降低33%,产生更为 严重的骨髓抑制。 FP 氟尿 嘧啶先用顺 铂 小剂量顺铂能够增加细胞内蛋氨酸,使细 胞内活性叶酸生成增加,从而增加5-FU 的抗肿瘤作用。 PP 培美 曲塞先用培 美曲塞 若先用顺铂,随着肾功能的降低,培美 曲塞的血浆清除率降低,而全身暴露剂 量增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