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唐代音乐文化繁荣的原因

合集下载

唐代音乐文化和音乐表演艺术的成就和特点

唐代音乐文化和音乐表演艺术的成就和特点

唐代音乐文化和音乐表演艺术的成就和特点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化的辉煌时期之一,其音乐文化和音乐表演艺术也是最为繁荣的时期之一。

在唐代,音乐被广泛应用于宗教、政治和文化活动中,成就了独具特色的音乐文化和音乐表演艺术。

下面就唐代音乐文化和音乐表演艺术的成就和特点展开讨论。

一、唐代音乐文化的成就1. 对乐器的改进和创新唐代是乐器制作技术活跃的时期,许多乐器的制作技艺也得到了升华,如著名的琵琶、二胡、笛子等都是在唐代逐渐发展并成为重要乐器。

此外,唐代还发明了一些新的乐器,如鼓瑟和歌钟等,这些乐器在唐代的音乐表演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 音乐曲目的创作和发展唐代音乐曲目丰富,内容涵盖了舞蹈、歌曲、器乐曲等多种形式,不仅有宫廷音乐,还有民间音乐。

其中,宫廷音乐如《大明宫乐谱》记录了宫廷音乐多达2650首之多,歌词取材广泛,涵盖了爱情、祭祀、赞美等各种主题。

3. 乐舞的发展唐代舞蹈与音乐的结合更加紧密。

在宫廷里,乐舞是必不可少的娱乐活动之一。

大名鼎鼎的《菩萨蛮》舞剧就是唐代舞蹈与音乐的完美结合,淋漓尽致地展示了唐代音乐和舞蹈的魅力。

二、唐代音乐表演艺术的特点1. 艺术的完美结合在唐代的音乐表演艺术中,音乐、歌曲、舞蹈等艺术形式被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多艺术形式结合的新型音乐表演艺术,为后来的音乐表演艺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以音乐为中心的音乐表演唐代音乐表演以音乐为核心,以乐器作为其中的主要表现形式。

在唐代的音乐表演中,乐器和歌唱是比较重要的表现形式,舞蹈则相对较少,这使得唐代的音乐表演更加注重音乐性,使音乐与舞蹈、歌唱形成更紧密的联系。

3. 促进了文化交流唐代的音乐表演不仅在国内广泛流传,还对外输出了大量的音乐作品和表演艺术,成为当时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

这些音乐作品和表演艺术在中亚、东南亚等地得以广泛传播,对促进当时的文化交流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总结唐代音乐文化和音乐表演艺术的成就和特点,即在乐器制作、音乐曲目的创新、乐舞的发展等方面形成了独特的音乐文化,同时唐代的音乐表演艺术也体现了艺术的完美结合、以音乐为中心的音乐表演和促进文化交流等特点。

唐朝的音乐艺术古代音乐的辉煌时期

唐朝的音乐艺术古代音乐的辉煌时期

唐朝的音乐艺术古代音乐的辉煌时期唐朝的音乐艺术:古代音乐的辉煌时期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辉煌的时代,也是中国古代音乐的黄金时期。

在唐朝,音乐得到了高度的重视和发展,形成了独特而壮丽的音乐艺术。

一、唐朝音乐的特点1. 多样的乐器:唐朝的音乐以丰富多样的乐器为特点。

有弦乐器如琵琶、筝、琴等,管乐器如笛、箫、管等,和打击乐器如鼓、钹等。

这些乐器的不同声音和演奏方法为音乐艺术提供了广阔的表现空间。

2. 多元的音乐风格:唐朝音乐兼容并蓄,吸取了中原、西域、四方的音乐精华,形成了多元的音乐风格。

有豪放奔放的“大曲”,婉转细腻的“小曲”,舒缓悠扬的“长调”,以及威严庄重的宫廷音乐等。

这些音乐风格各具特色,使唐朝音乐更为丰富多样。

3. 与舞蹈结合:在唐朝,音乐与舞蹈紧密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舞蹈音乐艺术形式。

皇宫、士族府第和民间舞蹈中都离不开音乐的伴奏,舞者们通过舞动展示着音乐的魅力。

二、唐朝音乐的发展与推广1. 唐朝乐府:唐朝乐府是中国古代音乐的重要形式之一。

乐府是指由政府机构负责编纂的集中体现民间诗歌和音乐的文集,内容丰富多样。

在唐朝,乐府负责整理、传承和创作音乐,使得音乐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发展。

2. 宫廷音乐:唐朝宫廷音乐是音乐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皇帝和后妃在宫廷中经常举行音乐演奏活动,每年还会举行大规模的音乐盛会。

宫廷音乐艺术的繁荣不仅体现了唐朝社会的繁华和富裕,也对后世音乐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3. 民间音乐:唐朝民间音乐丰富多样,与宫廷音乐有着密切关系。

民间音乐大量采用了宫廷音乐的元素,但也在旋律、节奏和演奏形式上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民间音乐在唐朝社会中广泛流传,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三、唐朝音乐艺术的影响1. 对后世音乐的影响:唐朝音乐的发展对后世音乐产生了深远影响。

唐朝的音乐形式和技巧被后世音乐借鉴和发展,为后代音乐创作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唐朝音乐的艺术风格也成为后来乐曲的重要参考,延续了唐朝音乐的辉煌。

音乐文化,兴之唐朝

音乐文化,兴之唐朝

音乐文化,兴之唐朝—浅析唐朝音乐文化的兴盛【摘要】音乐作为一种艺术,陶冶人的情操,改善人的性情。

在中国音乐史上,唐朝的音乐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唐朝音乐文化的繁荣,与唐代社会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音乐在唐朝的兴盛不仅反映了这个朝代文化的空前繁荣,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后代音乐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唐朝音乐形式多样,宫廷音乐兴盛,民俗音乐也流行,最主要的特色是音乐与唐诗相结合,形成了这个朝代独特的文化特征。

【关键词】音乐唐朝兴盛引言“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杜甫的这首《赠花卿》的思想内容及艺术成就,足以说明唐代音乐的普及与繁荣。

众所周知,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统一时间最长,国力最强盛的朝代之一,相应的,唐朝的文化发展也是空前繁荣。

音乐作为唐朝文化的一种代表,其兴起繁荣与唐朝的历史背景不可分割,其特点也同唐朝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恢弘气概息息相关。

同时,在丝绸之路的基础上,唐朝的音乐文化还吸收和借鉴了许多优秀的外来音乐文化,对其他国家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本文主要分析唐朝音乐文化兴起的原因,并简单论述音乐文化在唐朝与唐诗融合的独特魅力。

一、唐朝音乐兴起的原因隋唐两代,政权统一,特别是唐代,政治稳定,经济兴旺,统治者奉行开放政策,不断吸收外来文化,加上魏晋以来已经孕育着各族音乐文化融合打基础,终于萌发了以歌舞音乐为主要标志的音乐艺术的全面发展的高峰。

唐朝音乐的兴起,与诸多方面的原因。

首先,国力的强盛,经济的繁荣为音乐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政治、经济环境。

任何文化的发展都离不开经济的支持,经济建设是文化建设的基础。

按照马克思主义和政治经济学中所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促使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最根本动力和最重要的因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及其水平的提高。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上层建筑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对立与统一构成了社会形态,也就是社会制度。

由此可见,任何社会形态都是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对立统一中协调发展的,经济的发展必然带动上层建筑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必然导致文化的繁荣。

唐代音乐文化的兴盛与演进分析

唐代音乐文化的兴盛与演进分析

唐代音乐文化的兴盛与演进分析1. 引言1.1 概述:在唐代(618年-907年),中国的音乐文化达到了一个高峰期,成为了当时社会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唐代音乐文化以其多样性、繁荣和创新而闻名于世,对中国音乐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旨在通过对唐代音乐文化兴盛与演进的分析,探究其对中国音乐史的重要地位以及其对今日音乐艺术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唐代音乐文化的兴盛与演进。

首先,在“2. 唐代音乐文化的兴盛”部分,我们将介绍背景情况,并阐述唐代音乐种类、演奏形式以及其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接着,在“3. 唐代音乐文化的演进”部分,我们将讨论外来音乐融合和发展、唐代音乐理论和学派流派的兴起,以及古代诗词与音乐相结合的创作方式等方面。

然后,在“4. 对唐代音乐文化的分析和评价”部分,我们将分析唐代音乐文化的成就和贡献,以及其对中国音乐史上地位和价值观念的变迁。

最后,在“5. 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回顾本文的主要观点和发现,并展望唐代音乐文化对今日音乐艺术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1.3 目的:本文旨在深入研究探讨唐代音乐文化的兴盛与演进,通过对唐代音乐种类、演奏形式、社会影响力以及外来音乐融合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价,揭示唐代音乐文化在中国音乐史上的重要地位,并探讨其对今日音乐艺术发展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通过这个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的音乐文化传统,并为当下和未来的音乐创作和表演提供一定程度上的指导。

2. 唐代音乐文化的兴盛:2.1 背景介绍:唐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繁荣富饶的时期,被誉为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时代。

在唐朝时期,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为音乐文化的兴盛提供了有利条件。

2.2 音乐种类和演奏形式:唐代音乐种类繁多,包括宫廷音乐、宗教音乐、民间音乐等。

其中,宫廷音乐是最重要和最高贵的一类,主要表现在官方活动、礼仪场合以及皇帝生活中。

唐朝的宫廷乐队规模庞大,包括吹管乐器、弦乐器和打击乐器等多种演奏形式。

论唐代琵琶音乐的繁荣与社会文化的关系

论唐代琵琶音乐的繁荣与社会文化的关系

论唐代琵琶音乐的繁荣与社会文化的关系公元五世纪前后,波斯梨形曲项琵琶经西域沿丝绸之路传入中原,与中国本土的直项琵琶“秦汉子”相融合,经过我国人民的再创造而逐渐演化成一件地道的华夏民族乐器。

琵琶是根据其演奏手法而得名,古代称作“批把”,最早见于史载的是汉代刘熙《释名•释乐器》:“批把本出于胡中,马上所鼓也。

推手前曰批,引手却曰把,象其鼓时,因以为名也。

”意即枇把是骑在马上弹奏的乐器,向前弹出称做批,向后挑进称做把;根据它演奏的特点而命名为“批把”。

传统琵琶乐曲中,可以分为文曲,舞曲,大曲。

每一种分类的琵琶曲都有着各自不同的艺术特征。

唐朝,特别是贞观至开元年间,国家政治稳定,经济发达,文化高度繁荣。

由于在宗教、文化、艺术方面采取了兼收并蓄的开放政策,外域以及各少数名族优秀的音乐文化在中原大地得到了广泛吸收和充分发扬。

盛唐时期的歌舞音乐空前繁荣,琵琶艺术以其非凡的艺术表现力和高手如林、名曲如云的盛状,把琵琶艺术推向了中国音乐史上的一个高峰期。

琵琶艺术,在唐代既是宫廷音乐的支撑也是民间大众化的艺术形式。

唐代琵琶音乐繁荣的原因首先是民族融合的历史背景促进了琵琶音乐的流行、发展;其次是琵琶艺人精湛的艺术与大胆改进使得琵琶取得了大众的认可;再者是唐王朝高昂的民族自信心与唐文化的多面性、包容性以及社会生活的多元化为琵琶音乐流行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

一、民族融合的历史背景民族融合为琵琶艺术的流行提供了历史背景。

在中国历史上曾有过多次的民族大融合的发生,第一次发生在皇帝和炎帝部落时期,第二次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第三次即是魏晋南北朝时期。

在魏晋南北朝将近400多年的长期分裂历史中,匈奴。

鲜卑、羯、羌族先后尖利的割据政权大大加速了这一次民族融合的进程,使得龟兹、安国、天竺、疏勒、高昌等西域音乐畅通无阻的进入中原。

政治的频繁更换与各民族的交融使得各种文化进一步交流与融合,而音乐作为最直接表达感情的工具,它们不断地流入各朝的宫廷,琵琶作为西域胡声的主奏乐器受到格外重视并广泛使用,其发展较其他乐器自然要快得多。

简述唐代大曲兴盛的原因

简述唐代大曲兴盛的原因

简述唐代大曲兴盛的原因
唐代大曲的兴盛有多方面的原因。

首先,唐代是历史上一个政治清明、经济发达的盛世,为文化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环境。

统治者推行对外开放的政策,吸收其他民族的优异文化,促进了各民族音乐的交流融合,为大曲的繁荣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其次,唐代经济的发展使得民众偏向精神享受,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开始追求更高的艺术体验,尤其是在酒楼、教坊、梨园等娱乐场所,人们对于歌舞和乐曲的需求增加。

大型歌舞《霓裳羽衣曲》就是唐代音乐鼎盛的代表作品。

此外,唐代也是我国历史上多民族文化交融的重要时期,各少数民族的音乐在传入内地后,汲取清乐的滋养和经验形成大曲。

这些大曲根据应用场合与来源不同,可分为用于郊庙祭祀等重大典礼的雅乐大曲、用于宴飨的燕乐大曲与源于宗教的道调法曲三大类。

综上所述,唐代大曲的兴盛是多方面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政治经济的稳定、各民族音乐的交流融合、民众对精神享受的需求以及多民族文化的交融等。

唐朝繁荣时期的音乐艺术

唐朝繁荣时期的音乐艺术

唐朝繁荣时期的音乐艺术唐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一个非常繁荣的时代。

在唐朝的文化领域中,音乐艺术可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唐朝繁荣时期的音乐艺术方面,不仅有很多非常出色的音乐家和作品,而且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唐朝音乐文化。

一、唐代音乐艺术的发展唐代是一个文化多元并存的时代,随着唐朝经济文化的繁荣,音乐艺术也逐渐得到了发展。

在唐代,音乐是一种非常受人喜爱的艺术形式,这在唐朝的文献中有明确的记载。

据史书记载:“至宣宗大中十二年(781年),百戏、百曲无所不有,号为盛况。

”在唐代音乐艺术的发展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唐代融合了中原和少数民族的音乐,这极大地丰富了唐代音乐的内涵。

唐代音乐不仅有汉族的京剧、二黄、弹唱等表现形式,还有吐谷浑、羌笛、细梳等少数民族音乐形式。

通过这些不同的音乐形式融合在一起,唐代音乐形成了非常独特的艺术风格。

二、唐朝音乐家与作品唐代在音乐领域的发展离不开那些出色的音乐家们。

唐朝的音乐家也是非常出色的艺术家,许多著名的作品和乐章也在他们的手中流传下来。

其中,最为著名的一个就是葛洪。

葛洪是唐代著名的音乐家,也是当时非常出名的道家学者。

他著有《抱真集》,其中对音乐有很多介绍,这也是我们了解唐代音乐艺术的重要资料。

另外还有著名的音乐家韩愈和李白,都有非常出色的音乐作品流传下来。

在唐代,还有一种非常重要的音乐形式,那就是宫廷乐。

唐朝宫廷乐由御座乐和宴乐组成,负责演奏的乐师被称为御座歌舞团或宴乐歌舞团。

其中,“御座乐”是皇帝和皇后亲临观赏的演奏会,而“宴乐”则是宫中一般宴请时演奏的乐曲。

三、唐代音乐文化的特点唐代音乐有一些独特的特点,与其他时代的音乐不同。

首先是唐代音乐强调节奏感,这在唐代的音乐作品中非常明显。

据史书载:“唐时咸以曲假彩史,奏以节出声,致时堂缀。

”这说明唐代音乐非常重视节奏感,乐曲有着非常强烈的节奏性。

其次,唐代音乐注重音乐与舞蹈的结合。

在唐代,音乐往往伴随着舞蹈的演出,舞蹈多样,表现形态丰富。

唐宋时期的音乐文化与艺术

唐宋时期的音乐文化与艺术

唐宋时期的音乐文化与艺术中国历史上,唐宋时期被视为是文化和艺术的黄金时代。

该时期的音乐文化和艺术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音乐文化和艺术的发展始终贯穿唐宋两代的整个历史进程,这其中也涌现出许多杰出的音乐大师和艺术家。

在本文中,我将探讨唐宋时期的音乐文化与艺术,并探索它们是如何影响和塑造中国音乐和文化的。

1. 唐朝的音乐文化在唐朝,音乐文化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弘扬。

唐诗中大量使用音乐元素,音乐也成为文化生活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唐朝曲子的流行使得音乐发展成为了一种独立的音乐形式,并开始流传到社会各个层面。

唐代也涌现出了很多著名的音乐家,如云阳王、郑国渠和张易之等人。

正是他们的努力和创新,引领了唐朝音乐文化的繁荣。

另外,唐朝还发展了许多动听的器乐和舞蹈。

其中最著名的是《棕榈赞》,这是一首祭拜释迦牟尼佛的蓝田音乐曲目,被视为中国音乐史上最早的舞曲。

这首曲子构思华丽,旋律优美,贯穿了唐代器乐音乐的精髓。

2. 宋朝的音乐文化宋朝时期是中国音乐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它延续了唐朝的音乐文化传统,并发展出了自己独特的音乐形式。

宋代音乐作品的数量也大大增加。

其中,曲子和歌曲成为了最流行的音乐形式。

另外,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新的器乐在宋朝也变得流行起来,如琵琶、箜篌和三弦等器乐。

这些器乐在宋朝表演中起到了重要的角色。

宋朝也涌现出了很多著名的音乐家和作曲家。

其中,最著名的是欧阳修,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散文家,也是一位著名的音乐家和作曲家。

他创作了大量的词曲,如《秋蕊香》和《夜泊牛渚怀古》等。

此外,宋代还出现了一些著名的音乐理论家。

他们在理论上推崇民间音乐和器乐,提倡将它们纳入正式音乐领域。

这些理论家的贡献为宋代音乐的广泛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唐宋时期的音乐与艺术对中国音乐文化的影响唐宋时期的音乐与艺术对中国音乐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个时期,许多重要的音乐和艺术形式得到了发展和推广,它们也成为了中国音乐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唐代音乐文化繁荣的原因
一,对前朝音乐文化基础的继承与创新
隋朝设立宫廷音乐机构、建立较为完善的宫廷音乐体制,唐朝继承了其多方面的音乐文化成果。

首先,隋朝确立了燕乐的宫廷音乐地位。

自中国古代礼乐制度形成以来,历朝帝王都将雅乐作为正统音乐。

隋代,歌舞大曲作为宫廷音乐的重要艺术形式将燕乐推向历史的舞台,雅乐的地位开始被燕乐所取代,歌舞大曲的多段体结构及基本的器乐演奏、歌唱、舞蹈形式得以确立;至唐歌舞大曲更名为“燕乐大曲”,在胡乐或是坐立部伎中得到广泛运用,实现了音乐史上由雅乐到燕乐的转变。

其次, 隋朝建立了“七部乐”、“九部乐”的宫廷音乐体制。

“七部乐”、“九部乐” 以演奏燕乐为主,这种音乐制度的建立既为满足王室娱乐、审美的客观需要,也是音乐文化不断交流、发展的产物;至唐代,频繁的对外交流和民族文化的进一步融合,更使其发展成为“九部乐”、“十部乐”,对原有的宫廷音乐建制加以进一步的完善。

再次,隋代于太常寺设置教坊的音乐机构。

教坊不仅作为宫廷中管理、教习音乐的机构,还间接集中和培养了大量的音乐艺术人才,为燕乐的繁盛提供了人力基础。

至唐初禁宫增设内教坊,唐玄宗时期教坊又从太常寺的礼乐机构中独立出来, 并分设左、右教坊,“右善歌,左善舞”进行明确分工,由此教坊得到空前的发展。

最后, 继承和发展法曲的音乐形式。

作为宫廷燕乐的一种重要形式,在汉族传统音乐与佛教音乐融合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至隋称为法曲。

唐代沿用此称,在继承隋代法曲的同时又吸收了外来音乐与道教音乐成分,在唐代燕乐中具有很高的音乐地位。

由此可见,唐代的诸多重要的音乐体制、音乐机构以及音乐形式都沿袭于隋。

而作为隋代音乐文化的继承者,唐以其开明的文化政策,使得音乐文化迎来繁荣发展的新时代。

二、音乐文化不断交流、融合的结果
除了继承隋朝的音乐建制,唐代音乐文化的繁荣也是各民族之间以及中外音乐文化不断交流、融合的结果。

唐都长安作为世界文化中心, 其音乐综合了龟兹、天竺、高丽等外国音乐文化,同时也集合了西凉、江南等地国内各民族的音乐。

这种融合对国内传统民族音乐而言,是华夏文明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对外国音乐文化而言,则是一种宽容的吸收和同化。

隋初文帝建立“七部乐”的宫廷燕乐体制,“七部乐”分别为:。

国伎、清商伎、高丽伎、天竺伎、安国伎、龟兹伎和文康伎。

其中,“高丽(古朝鲜)、天竺(古印度)、安国(乌兹别克布哈拉一带)、龟兹(新疆西域古国)”四部乐均为外来音乐,“国伎(西凉乐)、清商(汉族民乐)、文康(汉族乐舞)”三部为国内民族音乐。

隋炀帝时期, 又增设康国(乌兹别克撒马尔罕一带)、疏勒(新疆西域古国)两部乐,隋代“九部乐” 的音乐建制至此完成。

唐代沿用隋代“九部乐”的燕乐体制, 太宗时期将“文康伎”废除,又增设“燕乐” 于列部之首,从而形成了新的“九部乐”。

“九部乐”的体制形成不久,太宗将“高昌乐(新疆吐鲁番)”专设乐部,最终形成了“十部乐”的唐代宫廷燕乐体制。

无论是隋代的“七部乐”、“九部乐”, 还是唐代的“九部乐”、“十部乐”,从乐部的分配上不难看出, 外国音乐在宫廷燕乐之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

唐代将音乐文化的发展建立在多民族音乐并存的基础之上,既保留了原有的传统音乐形式,又吸收、引进了外来乐舞、乐器,呈现出国内、国外各民族音乐文化齐聚一堂的繁盛景象。

三、稳定、开放的社会环境
唐朝后期 ,江南经济进一步发展 ,为以后南方经济超越北方奠定了基础。

政治上,先后出现了“贞观之治”和“开元之治”,国家统一,社会安定,呈现一派歌舞升平景象,其成就超出了西汉的“ 文景之治”。

唐玄宗统治时期 ,鼎盛局面达到了高峰 ,就连文坛上也出现了“盛唐气象”;横向看,在世界范围内,唐帝国也是当时最重要、最强盛的国家之一
1 经济高度发展
经济方面,商业繁荣,不仅拥有货币储蓄机构,还出现了“市”、“集”的定期贸易场所;农业上,开垦耕地、兴修水利、改进生产工具,极大提高了作物产量;城市发展上,除两都以外,涌现出益州(成都)、洪州(南昌)、扬州等新兴的繁华都
市。

政治方面,国家强盛,对外扩张,呈现大一统的局面;政策上,采取开明的民族、外交政策,对外兼收并蓄,进行全面的开发和广泛的交流;文化上,受统治者开明政策的影响,诗歌、书法、绘画等艺术文化也呈现繁盛的景象。

商业、农业的进步发展和新兴都市的出现,为音乐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国家统一、政策开明、文化繁盛,为音乐的发展提供了安定的社会条件。

安史之乱后,唐朝的经济逐渐衰弱,政治统治陷入藩镇割据的混乱时代。

宫廷燕乐及多种音乐形式的发展因此由盛转衰, 梨园、教坊也于唐末先后遭受裁撤和解散。

由此可见, 音乐的繁荣发展与国家社会政治、经济一脉相承、息息相关。

2 广泛的国际交往
唐代不仅与天竺、日本、高丽等邻国保持着密切联系,而且与中亚、波斯湾、阿拉伯国家也开展了广泛的经济文化交流。

由于唐代经济繁荣、国之强盛 ,我国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望。

加之便利的交通,使我国与亚、欧、非国家之间的往来空前密切,为中外文化交流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唐王朝的积极倡导与参与唐朝之所以有着如此兴盛的音乐文化,与统治者的提倡和参与是密不可分的。

四、统治者对音乐的提倡
统治者对音乐文化的发展也起着引导和支配的作用。

唐代“九部乐”、“十部乐”宫廷燕乐体制就是是由太宗皇帝所建立的,而将唐代音乐推向繁荣鼎盛时期的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音乐皇帝”唐玄宗。

唐玄宗的音乐活动涉及创作、演奏、理论等领域。

他擅长作曲,作有《霓裳羽衣曲》、《雨霖铃》等,还擅长羯鼓、玉笛等器乐的演奏, 是一位杰出的演出者与指挥者。

此外,他还亲自创设和指导新的音乐机构——梨园,将教坊从太常寺中独立出来并加以改组、扩充等,进行一系列利于音乐发展的举措。

虽然统治者对音乐的提倡是音乐文化繁盛原因的片面因素,但统治者的特殊地位及其音乐活动,影响着宫廷燕乐乃至整个唐代音乐文化的发展方向,因而有着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

五、结语
中国音乐史上, 任何一个统一稳定、多民族融合的时期,其音乐文化必然呈现繁荣发展的倾向。

无论唐之前的两汉,还是唐之后的宋、明、清,都存在诸多辉煌的音乐文化成就。

即便如此,任何一个朝代或时期都不能掩盖唐代音乐繁盛的历史, 唐代也因此成为中国音乐发展史上蔚为壮观的一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