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旅游资源

人文旅游资源
人文旅游资源

第二章中国旅游资源概述

人文旅游资源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4分)

1.人文旅游资源指的是能够吸引人们的股金人类文明活动的成果,即古今人类所发明创造的__________和________的总和。

2.“_________”和飞腾的_________是我国古代建筑最具特色的外观特征。

3.通常见到的用于建筑物表面的彩画有_________、苏式彩画和_________。

4.我国古代帝王陵墓的建筑主要由地面的“_________" 和_________ 的“地宫”两部分组成。

5.世界上的园林形式主要有中国_________园林、_________的几何规则式园林和西亚园林。

6.佛教的主要经典有《经藏》、_________ 和《论藏》三藏。

7.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三绝”是指北京景泰蓝、_________和江西景德镇瓷器。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8分)

1.长城是我国古代军事防御工程,而今我们所看到的长城是()时期重修的。

A.隋朝

B.唐代

C.元朝

D.明朝

2. ()位于北京永定河上,被马可·波罗称为“它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

A.洛阳桥

B.安济桥

C.卢沟桥

D.广济桥

3. 天坛的主体建筑是仿“()”而建的

A.明堂之制

B.左祖右社

C.左昭右穆

D.天圆地方

4. 我国最早的园林形式叫“囿”,产生于()

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殷商时期

D.秦汉时期

5. 颐和园的“园中之园”是()

A.寄畅园

B.谐趣园

C.静心斋

D.网狮园

6. 外八庙中最大的一座寺庙,又称小布达拉宫是()

A.须弥福寿寺

B.普宁寺

C.普陀宗乘之庙

D.雍和宫

7. 苏州园林中以湖石假山见长,是为我国元代园林之代表的()

A.沧浪亭

B.狮子林

C.留园

D.拙政园

8.佛教外传路线中,传入泰国、柬埔寨和我国云南傣族地区的()

A.汉传佛教

B.藏传佛教

C.大乘佛教

D.小乘佛教

9.()位于我国杭州西湖景区,清代康熙皇帝南巡时曾赐名“云林禅寺”。

A.灵隐寺

B.独乐寺

C.华严寺

D.化觉寺

10.()建于北魏时期,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砖塔。

A.开元寺塔

B.妙应寺白塔

C.千寻塔

D.嵩岳寺塔

11. 远东最大的东正教堂——圣索菲亚教堂位于我国()

A.上海

B.哈尔滨

C.广州

D.长春

12. 我国的()工艺品被誉为是“东方艺术的精华”。

A.醴陵釉下彩瓷

B.刺绣

C. 京剧

D.北京景泰蓝

13.()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滨河路,为道教全真派的著名道观。

A.龙虎山上清宫

B.北京白云观

C.武当山真武庙

D.崂山太清宫

14. 1989年根据我国古建筑学家梁思成所绘草图而建的我国江南三大名楼是()

A.黄鹤楼

B.岳阳楼

C.滕王阁

D.大观楼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8分)

1.我国七大古都中,位于华北旅游区的有()

A.南京

B.北京

C.开封

D.西安

E.安阳

2.京杭大运河北起北京,南至杭州,纵贯京、津、冀、鲁、苏、浙四省二市,沟通的五大水系有()。

A.黄河

B.长江

C.珠江

D.钱塘江

E.海河

3. “中国佛教四大丛林”是指()

A.山东灵岩寺

B.湖北玉泉寺

C.浙江国清寺

D.江苏栖霞寺

E.福建开元寺

4.以下选项中,位于我国西部的清真寺有()

A.化觉寺

B.艾提尕尔清真寺

C.牛街清真寺

D.真教寺

E.同心清真寺

5.11世纪基督教经历了两次大的分裂,形成了()三大派系。

A.天主教

B.东正教

C.天方教

D.基督新教

E.耶稣教

6.1987年我国的()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A.天坛

B.敦煌莫高窟

C.长城

D.颐和园

E.秦始皇陵

四、名词解释(10分)

1.都江堰

2.北京故宫

五、简述中国画的艺术特色(10分)。

中国旅游业发展现状要点

中国出入境旅游市场分析 【摘要】: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国民收入水平的迅速提高,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国潜力巨大的出境旅游市场已引起全球瞩目,但是入境旅游市场却持续低迷,出境旅游这一高额利润市场也受到国内外旅行社的普遍关注。本文采用市场学中的消费者行为理论对中国出入境旅游市场现状的分析,揭示我国旅游贸易逆差的原因,以及入境旅游市场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个人建议及解决措施。 【关键词】: 出境旅游入境旅游旅游逆差 旅游业是为满足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产生的食、行、游、住、购、娱等需求,提供相关旅游产品与服务为主的复合性产业,主要包括:观光产业、度假产、康体产业,商务产业、文化产业、娱乐产业、教育产业等等。而在一定条件下商业、餐饮业、旅游地产业等产业也由于本身具有重要特色而会归入其范围内。因而,旅游业可说是一种无烟产业,优势明显。 在当今时代,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解决就业,帮助扶贫开发方面成效显著,产业不断提高。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的中国旅游业对社会经济的拉动、社会就业的带动、以及对文化的提升与环境的改善作用也日益显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业发展迅速,旅游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产业,我国旅游人数逐年增长,旅游资源日益丰富,旅游市场日趋完善。在中国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的现象之下我们来看一下中国出入境旅游业发展的分析。 一、我国出入境游客数量状况 据国家旅游局发布的《2013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国内旅游人数32.62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0.3%。全国国内旅游收入26276.12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5.7%。入境旅游人数12907.78万人次,比上年下降 2.5%。其中:外国人2629.03万人次,下降 3.3%;香港同胞7688.46万人次,下降2.3%;澳门同胞207 4.03万人次,下降2.0%;台湾同胞516.25万人次,下降3.3%。中国国家旅游局3日宣布,截至2014年11月,中国内地公民当年出境游首破1亿人次。 从旅游局发布的数据来看,我国旅游市场中出入境游客数量分布不均,我国入境旅游市场处于低迷状态,出境旅游市场则发展良好,这就造成了我国旅游业的贸易逆差,近几年来我国旅游业贸易逆差持续增大,据有关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旅游业境外消费1020亿美元,贸易逆差519亿美元;2013年境外消费1287亿美元,贸易逆差769亿美元;2014年前6个月境外消费700亿美元,逆差470亿美元,预计2014年贸易逆差会超过1000亿美元。 二、出现旅游贸易逆差持续增长的原因

文化旅游资源整理

文化在旅游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已经得到普遍认同,它可以凸显一个城市、景区和度假区的个性,提升其品位和内涵,丰富游客体验,促进游客消费。但是,知易行难。如何挖掘和利用文化做好旅游?很多地方还是十分困惑、成效不大。在此,本人做一些总结。 一、文化旅游开发的基本路径 首先,必须深入了解和研究自己的文化,摸清家底。 这一工作,文化部门责无旁贷。要分门别类,以图片、录音、录影、书籍、杂志等多种形式对于各种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进行整理和挖掘,建立完整的文化资源库。 其次,必须对于文化旅游资源的旅游价值进行评估。 文化资源不等于旅游资源。中国是文化大国,各地都有很多地方文化素材。地方官员往往引以为自豪,号称自己资源丰富、历史悠久、文化璀璨。但是,它们有的是遗迹(如古田会议会址),有的是遗址(如赤壁之战),有的是传说(如“黄粱美梦”),有的是风情(如开渔、民歌)。他们往往具有“小、散、虚”的弱点。一个凄凉的墓、一个残缺的碑,一个空中漂浮的传说。1000年历史的,往往只能看到近10年重修的新建筑,有的什么都没有,只是废墟;有的已经无处可寻,只有传说。

哪些文化资源可以做旅游,哪些不可以做,要以旅游吸引力为标准。一般而言,地方文化资源的开发重点素材是: 1.地方建筑。民居、桥梁、城池、寺庙等,展现地方民居的风格、材料特点,让游客体验其功能; 2.地方曲艺。如山歌、地方剧。对于外地的旅游者,由于存在语言差异,宜以技术手段加上内容解说以能理解和欣赏。 3.地方饮食。包括地方菜、茶、咖啡、水果等等,应尽量向游客展现其魅力。 4.民俗节庆。例如元宵举行的客家梅州埔寨烧龙灯,还有客家山歌节、擂茶文化节、客家艺术节等。 5.历史渊源。重大历史事件(如战争战役)、名人事迹。 6、民间工艺,如刺绣、年画、剪纸等等。工艺品的用材,宜尽量使用当地的独特材料,例如韩国济州岛用火山灰石头雕刻的民间宗教人像。 第三,选择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方式。 文化旅游的开发方式目前主要有以下5种: 1、博物馆。这是最传统的一种方式,如各地的名人故居博物馆、历史博物馆、一些专题博物馆(如雷州石狗博物馆、潍坊风筝博物馆)。

人文旅游的特点

人文旅游的特点: 1.综合性 旅游资源的综合性首先表现为旅游资源多是由不同的要素组成的综合体。如山岳景观是由高耸挺拔的山体与林地、云雾等组成;峡谷景观是由谷地、河水及林地组成;一些气象、天象景观更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彩虹、夕阳、佛光等,都是阳光光线与一定质量的大气作用的结果。由于这些景观形成因素都有相对不确定性,因此对其开发利用应注意不同因素作用条件的满足。人文旅游资源也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如古村落作为一种旅游资源,它是由多种物质或非物质要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概括起来可称为生态、物态、文态、情态要素。生态要素是指影响村落与环境的关系的要素,如风水、地貌、水文条件等;物态要素指村落的建筑物和构筑物体系,如牌楼、民居、宗祠等;文态要素指形成古村落的文化艺术及思想内容,如牌匾、绘画、雕刻等;情态要素指村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以上四方面在古村落整体景观的形成上缺一不可,某一方面的破坏,可能导致整个景观的破坏。 旅游资源的综合性还表现在旅游资源开发上。由于单一资源的开发往往对旅游者的吸引力有限,在实践过程中,常将不同类型的旅游资源结合起来共同开发,以形成互补优势。如西湖风景区虽然以湖泊为主,但还包括山丘、林地、古建、古桥等一系列资源类型。这些资源类型上虽有所不同,但开发中都应服从于一致的主题,资源类型间达到协调统一。 综合性要求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中都应具备整体的眼光,用联系的方法来看待问题。开发中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进行破坏式开发建设;保护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应从联系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2.地域性 地域性是指旅游资源分布具有一定的地域范围,存在地域差异,带有地方色彩。旅游资源的地域性是由以下方面引起的:首先,由于地域分异因素(纬度、地貌、海陆位置等)的影响,自然环境因素如气候、地貌、水文、动植物出现地域分异,从而导致自然旅游资源出现地域性。如赤道雨林景观、温带大陆内部的荒漠景观、南极的冰原景观等分别出现于不同的地表区域。其次,由于人文景观与自然环境有紧密的联系性,这种联系性在农业社会及其以前的历史时期,甚至表现为强烈的依赖性,自然景观的地域性也导致了人文景观的地域性。如不同民族具有风格各异的文化活动、风俗习惯、村镇民宅等。 地域性是旅游流产生的根本因素。不同地方有不同的自然与文化环境,而旅游者天生有求新、求异的心理需求,这使得旅游者在一定的条

中国旅游资源评价

中国旅游资源评价 一中国旅游资源的总体评价 1 旅游资源为中国十大资源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环境与资源保护全国委员会出版的《中国资源》一书指出,中国有十大资源即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气候资源、森林资源、草地资源、物种资源、海洋资源和旅游资源。报告认为,中国旅游资源在全球具有明显优势,有巨大吸引力。中国国土广袤,山川锦绣,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在漫长的历史中和辽阔的国土上,形成了无比丰厚的旅游资源,为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雄厚的潜力。 2 中国旅游资源四大特征 ①多样性中国是世界上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资源种类繁多,类型多样,具备各种功能。中国拥有类型多样、富有美感性的、不同尺度的风景地貌景观,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从海平面以下155米处的吐鲁番盆地的艾丁湖底,到海拨8848.13米的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绝对高差达9003米。中国不仅有纬向地带性的多样气候带变化,还有鲜明的立体气候效应,尤其在横断山脉地区,即所谓“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中国不论南北东西都有繁花似锦的美景,不仅有类型多样的海滨、山地、高原、高纬度地区的避暑胜地,而且还有银装素裹的冰雪世界,以及避寒休闲度假胜地海南岛。多样的风景地貌和多功能的气候资源,为生物界提供了优越的生存栖息环境,使自然景观更加多姿多彩。 不论是从旅游资源供给的角度还是从旅游消费的角度看,中国拥有

世界旅游活动的各种资源和要素,可以开发成为适合现代旅游趋势的各种旅游产品。很少有像中国这样的国家具有如此多样和复杂的旅游资源系统,这一方面是由于中国的国土辽阔,地质复杂,气候多样,另一方面也与中国历史悠久、文明发达有关。资源种类的丰富度和多样性是中国旅游资源的一大重要特征。 ②丰厚性中国旅游资源不仅种类多样,而且每种资源的积淀丰厚,拥有各种规模、年代、形态、规制、品类的资源特征。不论是古代建筑、古城遗址、帝都王陵、禅林道观、园林艺术、民俗风情,还是自然山水风景、海湖河流、山川原野,都多姿多彩,不可胜数,其资源之丰厚足以位于世界各国前列。以花岗岩山景为例,既有节理发育又经风雨剥蚀塑造的,以奇峰怪石、辟天摩地而著称的黄山;也有因断层发育使巨大花岗岩体突兀凌空,以险称绝的华山;还有因花岗岩主峰特性而导致球状分化,由其形成的造型奇异的各种小尺度的风景地貌散见各地。 ③古老性中国是古人类的发源地之一,也是世界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流传至今的宝贵遗产构成了极为珍贵的旅游资源,其中许多资源以历史久远、文化古老、底蕴深厚而著称。古老的华夏文明是中华民族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既有各兄弟民族文化融合的结晶,又吸取了世界各民族文化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发现的旧石器时代遗址数不胜数,遍及3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云南开远小龙潭的古猿化石分属于森林古猿和腊玛古猿;云南禄丰石灰坝发现的古猿化石,据测定距今有800万年历史。在众多的古人类遗存中,以元谋

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摘要:随着世界旅游业成为“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民俗文化旅游产品也以独立的资格和奇特的风采昂首进入旅游市场。但是,由于旅游事业本身过于年轻,由于民俗文化旅游者的钟爱者们忙于享受“异乡情调”或经营“万种风情”,忽略了对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造成了民俗资源的破坏。因此,把开发民俗旅游与文化的交流结合起来, 同时将民俗旅游的开发与保护结合起来, 做到统筹规划, 合理发展。 关键词: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保护 正文: 随着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 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合理利用不断向纵深发展, 既要挖掘、整理、开发其科学、文学、史学、美学和社会学等文化内涵, 扩大其职能, 又要不断探索建立各类旅游资源的外延机制, 启动综合整体优势, 以带动和促进区域经济的全面发展。民俗文化对异地他乡的旅游者来说, 其神秘、罕见、趣味等都构成了一种强大的诱惑, 使其成为必然的旅游资源。把民俗文化作为一种旅游资源来开发、利用, 不仅可以带动旅游业的发展, 更可以弘扬民族的传统文化, 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共同繁荣。 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早在汉代就有“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说法,即民俗风情。民俗旅游者越多,对民俗旅游资源的损害也随之加大。在文化旅游浪潮的推动下,我国出现了一批以深邃的文化内涵,优美的园林环境,优质的服务和管理的民俗村,风情园,文化村等。但也出现了急功互利,假冒伪劣的民俗经典,乱修乱造石艺粗糙,形式和格调庸俗低下的庙宇及鬼城,组织封建迷信活动,肆意渲染某些不健康的民俗的倾向。如何开发民俗旅游资源成了旅游事业一门重要课程。 民俗即民间风俗习惯, 是广大劳动人民所创造和传承的民间文化, 包括饮食、服饰、居住、节日、民间歌舞、游戏竞技等各方面的民俗风情。旅游学的理论一般把旅游资源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型, 其中, 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和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共同构成人文旅游资源,例如我国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民俗文化,是世间广泛流传的各种风俗习尚的总称,包括存在于民间的物质文化、社会组织、意识形态和口头语言等各种社会习惯、风尚事物。它是民

中国旅游资源的特点

中国旅游资源的特点:1、丰富多样,种类齐全 2、绚丽多彩,独具特色 3、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紧密结合 4、各大地区的旅游资源形成了区域型的典型主题 旅游业对目的地经济和社会文化的作用: 经济: 1、增加外汇收入,平衡国际收支 2、拓宽货币回笼渠道,促进经济健康运行 3、有助于增加就业机会 4、带动相关经济部门或行业的发展 5、增加政府税收 6、平衡地区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发展差别 社会文化: 1、有助于提高民族素质 2、有助于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有利于世界和平 3、有利于促进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4、有利于推动科学技术的交流和发展 5、有助于促进生活环境质量的改善 对目的地的消极影响:经济上,有可能引起物价特别是地价的上涨 环境上,可能造成人口拥拥挤、交通堵塞,加大当地空气、噪声、水 质污染,造成生态系统的破坏 社会文化上:干扰当地人的生活,对当地人的价值观和思想意识留下 潜移默化的影响 旅游市场的构成要素: 1、旅游产品的生产者或供应者 2、旅游产品的使用者或消费者 3、狂热交换的旅游产品 4、价格 入境旅游市场特点:我国国际空日元市场的市场格局转为亚洲国家为主。 停留时间较长,人均天消费量较高 入境旅游市场发展趋势:增长速度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旅游外汇增速快于入境旅游人次增速 国内旅游市场特点:1、规模大,发展潜力足 2、短程旅游比重大 3、旅游活动形式以散客为主 4、旅游消费水平低 国内旅游发展趋势:旅游消费水平还会继续提高,旅游的地域分布将向中西部扩展

出境旅游的特点:1、出境旅游规模持续增长 2、因私出境旅游者比例不断增大 3、亚太地区一直是我国居民出境旅游的主要目的地 4、出境旅游消费增长速度快,人均消费支出额大 出境旅游的发展趋势:出境旅游市场将会持续成长,出境旅游人次将会继续增加,而且出境旅游的人员范围和旅游目的地也将会继续扩大

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_李孝坤

2004年6月第21卷第2期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Jun.2004 Vol.21No.2 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李孝坤 (重庆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重庆400047) 摘 要:乡村文化旅游资源是乡村旅游资源的”质”。文章从乡村文化旅游资源的特点出发,对乡村文化旅游资源进行了分类描述,并提出了乡村文化旅游资源可持续开发模式及策略。 关键词:文化旅游资源;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模式;策略 中图分类号:F59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693(2004)02-0076-03 Exploitation of the C ulture Tourism Resources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 ountry Tour LI Xiao-kun (Geographic Science College,Chongq ing Normal University,Chongqing400047,China) Abstract:The culture tourism resource is the core of the country tourism resources.On the base of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untry culture tourism resources,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description of the country culture tourism resources by taxonomy and comes up with the model and strategy for thei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 words:culture tourism resources;country tour;sustainable develop ment;model;strategy 乡村地域(包括农村和城市郊区)相对于城市来说,天地广阔,自然风光秀美,空气清新,加之和城市相异的、丰富多彩的文化,对于生活在紧张、拥挤、繁杂、喧嚣、多污染的城市中的居民有巨大的吸引力。当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乡村旅游迅速兴起,这既是农村发展经济的需要,也是城市居民旅游需求多样化的必然。乡村旅游的发展对于促进农村第一产业的发展、带动农村第二和第三产业发展,推进乡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具有重要意义。乡村旅游是指以乡村地域自然风光为基础,以乡土文化为核心,吸引游客在乡村地域环境中从事各种休闲活动的一种旅游,可见,乡村旅游资源是其发展的基础,而文化旅游资源是乡村旅游资源中的“质”。没有文化内涵的乡村旅游是苍白的,要想使旅游区对游客具有持久的吸引力,必须重视对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 乡村文化旅游资源的特点 乡村文化旅游资源是乡村旅游资源的一种,是指乡村地域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能够吸引人们产生旅游活动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1],包括物态、礼态、心态等内容。它具有旅游资源、文化旅游资源的共性,又具有不同的个性。 (1)自然性。乡村地域具有独特的自然生态风光,人口相对稀少,受工业化影响程度低,保存着生态环境的相对原始状态,并且乡村区域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模式也相对保留着自然原始状态。水光山色、耕作习俗、民俗风情等无不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2)生产性。乡村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一方面扩宽了旅游资源的广度,增加了旅游活动的多样性,满足了游客不同层次的旅游需求;另一方面也改变了农村的生产方式,增加了农产品的商品量和农业的附加值,提高了农村的经济效益。此外,还带动了农产品加工、手工艺品加工等加工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村多元化产业结构的形成,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因此,文化本身不仅仅是一种象征符号或人类创造之精神和物质成果,而是一种推动进步的力量,甚至可以说是一种生产力[2]。 (3)纯真性。旅游业是一种产业,因此旅游经营者的经营目标是追求经济效益。乡村旅游是近年来才兴起的一种旅游活动,乡村旅游的实质是一种生态旅游,经营者把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放在首位,对乡村旅游文化少加干预,保持其纯真性。如家庭旅馆是当地农户把闲置的农屋稍加整理,不豪华、不高档,但干净、卫生、舒适、安全。这样,无论其外观还是室内设计风格都与周围环境和村落整体气氛协调一致,并且游 收稿日期:2004-03-15 作者简介:李孝坤(1962-),男,四川西充人,副教授,主要从事区域经济、旅游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中国旅游资源地理概述

第一章中国旅游资源地理概述 1、我国古代最早的区域旅游地理专著是————。 2、我国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五种基本地貌类型齐全,其中又以————、————和————合占全国国土面积的68%。 3、————是世界上目前发现的最大的峡谷。 4、五岳是指————、————、————、————和————。 5、四大佛教名山是指————、————、————和————。 6、四大道教名山是指————、————、————和————。 7、————作为重要的构景要素之一,有“风景的血脉”之美誉。 8、我国五大淡水湖是————、————、————、————和————。 9、世界最高的大湖是————;我国最大的湖泊是————。 10、我国古代的五大名泉是————、————、————、————和————。 11、我国三大河湖名瀑是————、————和————。 12、————是我国最著名的雾凇奇景。 13、————、————和————被誉为世界三大“活化石”。 14、我国古代著名的三大水利工程是————、————和————。 15、————、————和————是我国规模最大的三处古建筑群。 16、————、————、————和————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名亭”;————、————和————是我国古代的“江南三大名楼”。 “三大名锦”是————、17、我国的“四大名绣”是————、————、————和————; ————和————。 二、名词解释: 1、旅游地理学: 2、旅游资源: 3、生性旅游资源: 4、萌变性旅游资源: 5、主题公园: 三、简答题: 1、在旅游地理的学习过程中,有哪些方法值得采用? 2、旅游资源有哪些分类? 3、我国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4、试分析对比江南园林与北方园林的基本特征和旅游功能。 5、如何认识和处理好我国自然保护区与旅游开发利用的关系?

凤凰古城旅游文化资源开发现状调查分析

凤凰古城旅游文化资源开发现状调查分析 一、导言 凤凰古城,作为湘黔边界上的一颗明珠,古城依山傍水,流水穿城而过,建筑高低错落,千百年来聚居着苗族、土家族、汉族人民,是一处兼具独特自然风貌和深厚历史文化的人类聚居地。 凤凰古城开发至今,当地的旅游业发展可以说十分红火,在全国都享有盛名。2001年,凤凰古城被列 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003年、2004年,凤凰古城连续被评为中国旅游“十大最好去处”;2005年,凤 凰古城跃居“九个最值得去的中国古镇”榜首,被世界著名媒体NHK电视台推介为“世界名镇” ;2007 年凤凰被列为“中国旅游强县”;2008年凤凰古城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从1999开发年至今,凤凰古 城的旅游业发展速度之快令人惊讶,共获“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地质公园、中国旅游强县” 4个国字招牌。 在凤凰为期四天的实习活动中,我游览了凤凰古城内的八景,苗人谷苗寨以及南方长城,对这些地方的旅游文化资源开发现状都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我看到了很多,也了解到了很多,凤凰与其他旅游景点不同,它的自然旅游受到地形,资金开发的影响,自然资源优势并不明显,所以,在它的旅游业发展上,它注重的是人文旅游。凤凰是一个集民俗文化,军事文化,历史文化三者人文旅游资源于一体的独特景点,这种特殊的融合是独一无二的。凤凰古城在开发的时候已经很好的利用了这一优势,但如何更好的利用,保护这一独有资源去发展凤凰的旅游业,使凤凰旅游发展更上一个新层次,是凤凰在现在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调查方法和结果 本文所采用的数据分别来自这几个方面:①书籍上,报纸上,以及凤凰官方网站查到的资料凰实地研究,参与 ②在凤观察,同时,也对随行的游客,带队的导游,以及撑船的船夫进行了一个随机访问调查得出的结果,采访人数15人 ③用雪球抽样法对周边去过凤凰的朋友,同学进行定向采访,在这一部分,我选择了30个样本进行调查。在获得大量资料数据的基础上,进行定性资料分析。调查样本包括1999年开始发展至2009年凤凰旅游业的总体发展现状及某些具体方面的发展情况。即:对凤凰古城的旅游文化资源开发现状的总体评估;古城开发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对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案。 近几年来,凤凰县依托资源优势,将旅游产业作为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来抓,大力实施“旅游带动”战略,对内加强景区(点)建设开发,整合“吃、住、行、游、购、娱”要素,采取“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企业经营”的模式,对外加强宣传促销,“天下凤凰、神秘古城”旅游品牌初步打 响,已发展成为中外游客的旅游目的地,为湖南省旅游三大品牌之一。从下图可以看出凤凰古城的旅游发展情况 凤凰之所以得到这么好的发展,这跟凤凰的旅游特色是分不开的。凤凰古城是以文化旅游为主,自然旅游为辅的旅游景区,它的文化旅游资源主要包括三大类:一是以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 二是以长城兵营为代表的军事文化旅游资源;三是以古城为代表的名人故里和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单从每一种景观来看,凤凰并没有什么优势但这三大类人文景观的特殊融合却是世上绝无仅有的,这也就是凤凰

人文旅游资源的特点与分类

第七讲人文旅游资源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人文旅游资源的基本类别和内涵 [教学重点] 人文旅游资源的类别与内涵 [教学难点] 人文旅游资源的内涵、旅游价值如何通过旅游开发外显 [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对比分析 复习前面讲述的旅游资源的概念、特点、分类 旅游资源是客观存在的、能够吸引人们产生旅游动机并进行旅游活动的各种因素的总和。 旅游资源的特点:整体性、地域性、可创性、易损性 根据基本成因和属性划分,可分为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 自然旅游资源:是天然赋予的、具有美学、科学意义的自然遗产。 一、人文旅游资源概念 1、概念:所谓人文旅游资源是指人类历史长河中遗留的精神与物质财富中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并能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二、人文旅游资源的特点 人文旅游资源是人为有意识活动的产物,是人类历史文化的结晶,具有人为性、时代性、地域性、民族性等的特点。 1、人为性 人文旅游资源是人类发展过程中为适应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需要人为建造的,不是自然形成的,是人类社会科技、生产方式、文学艺术等的结晶和体现,是人类发展史的载体,是研究人类发展史的主要资料。 2、时代性 人文旅游资源是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因此,人文旅游资源的产生与它的时代有关,体现了当时的科学水平、生产能力、审美标准和道德风范。不同历史时期的人文资源的性质、风格和建筑方式是不同的,具有鲜明的社会时代性。 3、民族性 人文旅游资源带有鲜明的民族特特征,不同民族地区的人文旅游资源也有很大区别。在长期的发展演变中,各民族都形成有各自的历史文化特色和社会风俗习惯,从物质文化到精

中国旅游景观鉴赏

我去过最美丽的旅游地。 我去过最美丽的旅游地是青海湖,首先我是来自浙江的江南水乡的男孩,从小到大没有见过青藏高原上那种雪域高原的景色,包括那么平坦宽阔的草原,以及那传说的牦牛,藏獒,还有高原马。 我是在大二暑假去的青海湖,那时我和两个高中同学,相约在青海湖环湖自行车。我们在兰州汇合,在兰州暂休整了一天,第二天我们一起坐兰州——西宁的火车出发。到达西宁站,首先给我们的感受就是高原的紫外线太过强烈,气温还是偏低。虽然我们都穿着冲锋衣,也带了几件外套,但是紫外线还是很晒脸,到了夜晚我们在火车站旁边的居民区附近找了一家旅社休息了一晚,准备第二天的骑行之旅。第二天我们坐着西宁到西海渡,班车去了骑兵营驻扎地西海镇,在那里我们挑选了自己的自行车,还在旁边的百货店买了一些东西,在一家牛肉面馆里吃了一碗面,开始了正式的环湖骑行。我们从西海镇到达151基地,沿途我们看见了漫山遍野的草原,在月亮湾那里我们看见了青海湖的一个边角,闪着波鳞的湖水第一次印在我们眼帘,令我们很惊讶的是在沿途的骑行中,我们还看见沙漠,而且沙漠和湖水只有咫尺之遥,真是难以想象。在骑行过程中我们沿途碰到许多许多自行车爱好者,经过我们身边都会给我们竖起大拇指,表示支持。当晚我们到达了二郎剑景区门口,在一家青年旅社度过了一晚,当晚我们很荣幸的吃到了藏族人民自家制作的酸奶,还有青稞酒。虽然累但是翻开相机看见一路拍摄下来的美景,精神一下就恢复了。7月份的青海气温依旧很低,尤其在下雨天气温只有几度。以至于在湖边甚至

还能看见浮冰。但是看见两侧青葱茂盛的草原,还有两侧牧羊,牧牛的牧场,给人一种异域风情。而且7月的湖水,是如此干净清澈,站在平坦的草原坡上,远眺远处的湖水,仿佛一面镜子在我们面前铺开,而远处就是天空,给人一种一望无际的感觉,心情瞬间开朗起来。 习惯了江南小镇的我,第一次来到如此空旷,如此独特的景观,人民,还有如此漂亮的湖水。真的感觉自己来到了一个异域的国度。令人流连忘返。 我最想去的旅游地。 我最想要去地方是四川色达,也许很多人不知道这个地方,提到四川这个旅游大省,大家可能更多的是想到九寨沟,黄龙,四姑娘山,青城山等等。但是我却对色达这个并非旅游热点的地方情有独钟。首先它是一个藏区,至今还没有通汽车和公路。因此自然风光保存的相当完善。其次它是一个佛学院,居住的大部分都是藏传佛教居民,所以有着一种独特的风格。最后他们至今没有通讯,因此还保存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方式,对一个21世纪的人来说真的特别难的和稀少啊。当然那里不仅有独特的民俗风情,而且还有美丽的草原风光。 甘肃省旅游业发展缓慢在旅游景观鉴赏方面的评价。 甘肃省旅游业在中国排名榜上总是排名倒数,从旅游景观鉴赏学方面看,甘肃省位于中国西北部,地处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燥。海拔处于2000到3000米之间,经济发展总量较低。从旅游资源类别来看,

甘肃人文旅游资源及其特征文本

甘肃人文旅游资源及其特征 刘旭光 内容提要:人文旅游是对特定人类文化的审美与体验,包含着三层含义:首先是对自然景观的人文观照;其次,是对特定时空中的人的生活方式的观照;最后是包含在这种生存方式中的精神因素的体验与感受。由此出发来考察甘肃的人文旅游资源及其特征,陇东、陇中、甘南、河西走廊以及敦煌地区因其独特的地理、人文历史特点而具有了各自不同的特征。 关键词:人文旅游甘肃资源当代价值 一、关于“人文旅游”的构成 如果我们把“人文”两个字,理解为“人类文化”,那么从旅游源源学的角度来说,人文旅游就是对特定人类文化的审美与体验。这里包含着三层含义:首先是对自然景观的人文观照,也就是说,在自然物中去探寻人类自身的发展历史与实践过程;其次,是对特定时空中的人的生活方式的观照,不同的民族有其不同的文化历程与风神情态,甚至是不同的社会形态,这本身构成了对异民族与异社会形态中的人的好奇;最后是包含在这种生存方式——无论是过去的还是现在的——中的精神因素的体验与感受,宗教、道德、审美、艺术等等属于人的精神世界的东西。 这就构成了人文旅游资源的多层次性与多样性。这种多层次性使得以下一些因素必然可以成为旅游资源。一、自然。这个自然并不因为其美而成为旅游资源,而是因为它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痕迹与文化的成果,它可以不美,但它必须饱含意蕴;二、风土人情。这是生活在文化中的人的形态,是地域性的、民族性的,说到底,必须是独特的;三、宗教生活、艺术、历史遗迹、奇特建筑等体现着审美趣味、道德观念、宗教观念与民族性格的物质形态。

以上因素构成了人文旅游资源的基础。让我们从这种基础出发,对甘肃省的人文旅游资源进行一个宏观的分析,从而揭示其人文历史价值及当代旅游价值,并从当代人观游需求的角度对它的资源进行提炼。 二、甘肃人文旅游资源的地理与历史根基 从自然地理学的角度来讲,甘肃省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东西狭长,南北较广,是我国南北跨度最长的一个省,从而也是跨气候带最多的一个省。其东部(通常称为陇东地区)的天水、庆阳与平凉地区,处黄土高原之上,土地肥沃,农业发达,渭河与泾河穿过该地区,气候较为温润。南部为陇南山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也是秦岭与岷山、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交接地带,是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分水岭,因此多山而险峻,也是连接四川与陕甘的必经之路,在文化也是也是连接藏汉的中间地带。陇中地区是以兰州为中心,由渭河、洮河、黄河三河谷地为主体的地区,干旱少雨,但却处于中心,北接河西走廊,东连陇东,西通青海。甘肃西南部为青藏高原边缘地区,是一个多民族地区,藏、回、土、东乡、保安等民族聚居于此,此地以高原风光胜,以民族文化胜,佛教和伊斯兰教在此地区有深厚的根基。陇中往北为河西地区,该地区延河西走廊展开,地貌丰富,高原、大山、冰川、草场、大漠、戈壁、绿洲相间而布,此地区因在黄河以西而得名,自古是汉区与西域地区的联结处,也是古丝绸之路的繁华地段。再向北是酒泉与敦煌地区,地处温带荒漠,地貌以沙漠与戈壁,还有绿洲为主。从地理上讲,甘肃省是一个从南向北,从亚热带向温带荒漠逐

一个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管理案例的分析

一个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管理案例的分析 ---城都宽街改造为例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化及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城市中的历史街区在被信息化社会所同化的同时,自身也暴露出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了历史街区与城市格局的联系,造成城市文脉的延续在流失。改造城市历史街区,是对历史空间的重新营造,呼唤历史场所精神的回归。本文将以成都市宽窄的改造为例,阐述旅游资源的优化升级对旅游业及其人们生活的深远影响。 关键词:历史街区;改造;宽窄巷子 宽窄巷子的前身是清朝时期驻守的八旗清兵的军营宿舍,宽巷子提供给军官居住,士兵混居在窄巷子。后来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宽巷子慢慢发展成达官贵人居住的“高尚社区”。 城市历史街区的改造是在对历史建筑及其周围环境的保护基础上的一种开发性行为,充分开发利用城市特有的历史建筑遗存,在城市发展中营造富有独特地域感、历史感的城市空间,让历史街区在现代城市格局中充分发挥适应时代发展的作用。成都宽窄巷子历史文化片区保护 45个明清院落式建筑、三条不同主题的街道,再现了老成都生活的怡然和闲适,成为成都文化旅游的崭新“名片”。成都宽窄巷的改造案例在诸多方面为国内的历史文化街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一、项目总体规划 规划目标:使区域成为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浓厚历史氛围,展现老成都原真民居形态和原生特色宅院的重要历史文化保护区;成为集历史文化

与现代都市文化交融的成都特色商业、文化礼仪民风民俗、休闲、旅游于一体的多功能的城市文化会所,成为表现当代成都人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活”的人文场景,成为成都恭迎八方来客的都市第一会客厅。 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 “宽窄巷子历史文化保护区”被作为成都市三大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由宽巷子、窄巷子和井巷子三条平行排列的城市老式街道及其之间的四合院群落组成,规划控制面积479亩,其中核心保护区108亩。宽窄巷子由45个清末民初风格的四合院落、兼具艺术与文化底蕴的花园洋楼、新建的宅院式精品酒店等各具特色的建筑群落组成。不仅是老成都“千年少城”城市格局和百年原真建筑格局的最后遗存,也是北方的胡同文化和建筑风格在南方的“孤本”。宽窄巷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被列入《成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为做好宽窄巷子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工作,项目聘请清华大学作为保护区保护规划、建筑设计、景观设计专业机构。项目在修复设计之初,进行了详细的实地测绘工作,将宽、窄、井巷子中的每一个院子按照建筑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与建筑价值分为了一类、二类、三类三个级别加以保护性的设计,按照“修旧如旧,落架重修”的原则,力求尽可能的保留古建筑,还原历史建筑的本来面目。为加强对项目的监督和指导,文旅集团邀请了历史、文化、艺术、建筑、考古等方面的专家、学者,成立了“宽窄巷子历史文化保护区专家委员会”,指导各项保护工作。 三、分区定位与业态布局 宽窄巷子的核心概念是“宽窄巷子,最成都”,成为“成都生活标本”,

基于游客认知的人文旅游资源开发:以洛阳为例

题目:基于游客认知的人文旅游资源开发 ——以洛阳为例 院系名称: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教师职称:

摘要 洛阳旅游业是河南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近二十年来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发展速度。旅游业的发展是以旅游产品为基础的,而在洛阳的旅游产品中,人文旅游产品对游客的吸引力更大一些。因此洛阳的旅游业发展战略主要围绕如何将优质人文旅游资源转化成优质旅游产品。但到目前为止,这一方面的研究还主要局限于从政府角度,游客认知角度方面的研究还较少。本文针对这一视角,对洛阳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进行了探索。 旅游目的地的产品开发及营销与游客对目的地认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良好认知是一种可利用资源,这种资源的合理使用可以增强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从游客认知的角度结合洛阳人文旅游资源的特点和开发现状进一步分析,找到了洛阳人文旅游资源开发所存在的问题。 通过本文的研究,得到以下主要结论:根据洛阳人文旅游资源特点,洛阳市人文旅游产品的开发策划应该立足于洛阳市丰富浑厚的古人文旅游资源,重点利用有限的地上有形的人文旅游资源,同时采取寓无形于有形,变死板为活泼的指导思想,借助其它旅游资源,依托洛阳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创立知名旅游产品品牌。 关键字:游客认知文化旅游资源旅游资源开发

Title Research based on the cognitive of Tourist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ulture tourism resource __ ----A Case of Luoyang County Abstract Luoyang tourist industry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Henan industry trade,it has been keeping quick development for more than 20 years.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t industry is to take the tour products as basis,the cultural tourist products have more attractions among Henan tourist products. Therefore,the Xi'an tourist trade development strategy mainly depends on how to change good culture resource into good culture products. That exploitation and marketing of the tour destination product is a dynamic process with the tourist to destination cognition,the fine tourist cognition to the destination touring is a good exploitable resource,this resource's rational use can strengthen tour destination competitiveness. The thesis has studied Henan tourist trade strategy position from tourist cognition angle,and suggested the resource developing approach and mode that support the strategy Chinese culture. The thesis includes four chapters in total. The first chapter is summarization,by drawing lessons and analysis to reverent document for theory studies,important concept in the thesis having been introduced that psychology is hit by the cognitive concept and reverent theory,sums up out capital on cognitive psychology concept basis:Tourist cognition. The second chapters is analysis of culture resource in Luoyang . The third chapter is the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ultural tourism resources in Luoyang .The fourth chapter is the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dustry in Luoyang. The fifth chapter has brought forward the developing steps in detail. Key words: Tourist cognition Culture resource Culture resource Development

旅游资源的特点

旅游资源的特点: ①多样性②吸引力的定向性③垄断性④易损性⑤可创新性 旅游业的特点:1综合性产业2劳动密集型的服务型产业3。政策性较强的产业4。脆弱性产业。旅游活动的要素 1.旅游活动内容的构成要素 2.旅游活动体系的构成要素 影响旅游者选择旅行方式的因素:1.旅行目的(消遣型,因公差旅型和因私事物型三大类型)。2.运输价格 3.旅行距离4.旅行偏好和经验 旅游企业的类型1。直接旅游企业2间接旅游企业。 旅游景点的类型 1.按照旅游景点的设立性质,可将其划分为商业性旅游景点和公益性旅游景点。 ①商业性旅游景点是投资者完全出于营利目的而建造和经营的旅游景点,因而这类旅游景点纯属企业性质,②公益性旅游景点是指政府和社会团体出于社会公益目的而建造和营理的旅游景点。2.按照旅游景点所依赖的吸引因素的成因可 将其划分为自然旅游景点和人造(人文) 旅游景点。3.按照旅游景点所含内容 的复杂程度,可将划分为单一型旅游景 点和复合型旅游景点。4.按照旅游景 点的内容或表现形式,可将划分为①古 代遗迹②历史建筑③博物馆④美术馆 ⑤公园和花园⑥野生动物园区⑦主题 公园⑧早期产业旧址5.按照旅游景点 的质量等级进行类别划分 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划分生理, 安全,爱的,受尊重,自我实现需要 旅游动机的基本类型①身体方 面的动机②文化方面的动机③人际方 面的动机④地位和声望方面的动机⑤ 购物方面的动机,其中最主要的三种心 理类型,依赖性②冒险性③中间型 游资源分类;(根据内容性)1。 自然旅游资源2。人文旅游资源3社 会旅游资源(根据本身再生性)1。 可在生性,不可再生性旅游资源(根 据存在状态)现实的,潜在的旅游资 源(根据品位或级别)世界级,国家 级,省级,市(县)级旅游资源 旅游业的构成:三大支柱”①旅行 社②交通客运③住宿㈡“五大部门①旅 行社②交通客运③住宿④旅游景点⑤ 旅游管理组织㈢我国旅游业的基本构 成:①交通运输②旅游景点③住宿服务 ④餐饮服务⑤旅游纪念品/用品零售部 门⑥娱乐服务⑦旅行社⑧旅游行政机 构和旅游行业组织。 消遣性旅游者:①人数多,比重大 ②出游活动的季节性强③拥有较大程 度的选择自由④对价敏感.因公差旅型 旅游者(1)出游频率高(2)出游活动无季 节性(3)出行活动的自由度小(4)消费水 平高(5)价格敏感度低 旅游交通的主要旅行方式: 汽 车,航空,铁路,轮船※我国国际旅 游局1982年8 目前世界旅游组织有将近500个成 1841 年7月5日托马斯·库克利用包 租火车的方式,这次旅游活动的参加者 多达570人,目的是参加禁酒大会.与 1841年的活动相比1845年的商业性尝 试的组织特点:1.商业性 2.长途过夜 3. 编写指南 4.导游服务. 旅游的影响:经济影响,社会文 化影响,环境影响.

(全国卷)2020年高考地理 人文地理 专题13 旅游资源开发规划旅游活动与区域发展专题测试卷

13 旅游开发、规划,旅游活动与区域发展 1.(2018年湖南省高三十四校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三清山花岗岩峰林地貌被列为世界遗产。2017年4月15日清晨,三清山风景区核心景区标志性景观“巨蟒出山”的巨型石柱上有人擅自使用攀岩工具在地质遗迹点钻孔、打岩钉、攀爬,风景区党委、管委会第一时间组织景区管理局、公安分局、消防大队等部门人员赶赴现场,制止3名驴友擅自攀登行为并采取救助措施,现已将他们安全带离。 (1)简述“巨蟒出山”形成的地质过程。 (2)针对越来越多的旅游景点破坏案例,分析应该采取的措施。 【答案】(1)①岩浆侵入地壳冷凝形成花岗岩;②地壳运动导致岩层断裂抬升形成山体;③长期外力侵蚀使花岗岩露出地表;④花岗岩经风化作用形成巨型石柱。 (2)①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游客的保护意识;②加强对特殊景点的日常管理,防止对景点的破坏行为;③控制景区游客的日流量;④建设隔离带和适当的保护工程;⑤依法处理破坏景点的行为;⑥合理规划旅游路线,防止对景点的建设性破坏。 2.(河北五个一联盟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最近,四川成都有一件新鲜事,用成都人的话说就是:遥望雪山。一时间形成一种时尚,微信公众号“在成都遥望雪山”成立起来了,并吸引无数粉丝。遥望雪山的高潮出现在2017年6月5日,在充分准备下,有十几座雪山被在成都的雪山爱好者成功观测到,初步统计成都是中国唯一能看到海拔6000米以上雪山的大都市,由此成都开始又被称为“雪山之都”。

(1)雪山一直就在那里,分析直到现在成都才被称为“雪山之都”的原因。 (2)请你为成都打造“雪山之都”提出-些建议。 【答案】(1)成都地处四川盆地,多云、多雾、多雨,且距离雪山较远(难以观测);近年来数码相机的普及;天气预报、互联网等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能及时观测、拍照并传播雪山的图像。 (2)进行观测雪山知识宣传普及;开展雪山摄影展活动;建设雪山观测点等。 【解析】 (2)本题主要考查旅游资源的发展。为了让更多人能够观测和欣赏该地的雪山,可以建设雪山观测点,同时可以通过开展摄影展活动,让更多的欣赏到雪山的美景;为了让人们能够更好欣赏雪山,可以进行观测雪山知识宣传普及。 3.(怀化市2018年高三第一次模考)【旅游地理】 冰岛是北大西洋中的一个岛国,位于大西洋和北冰洋的交汇处,北欧五国之一。冰岛自然风光独特,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下图为冰岛略图。 近年来,旅游业成为冰岛的支柱产业,随着到冰岛旅游人数增加,也带来了很多问题,冰岛财长贝尼迪克松坦言,“旅游业确实面临挑战,但能有这些问题都是好现象——从某种角度讲,这些都是成功的烦恼。”冰岛财长这句话中“好现象”是指什么?“烦恼”又是指什么? 【答案】好现象: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增长。 烦恼:当地的接待能力有限;生态环境脆弱;快速发展的旅游业会对当地的社会、经济、生态带来不利影响;过度依赖旅游业会导致经济不稳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