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变动成本法
成本会计_第4章_成本性态分析4

10 000件 100 000 5 000台 E 套 200 000 250 000 G
B (10 000) 25 000 24 000
8 000件
Hale Waihona Puke A=(100 000-60 000)/10 000=4 (元) B=100 000-25 000-60 000=15 000 (元) C=200 000-160 000-(-10 000)=50 000 (元) D=(200 000-160 000)/5 000=8 (元) F=250 000-50 000-25 000=175 000(元) E=(250 000-175 000)/15=5 000 (套) G=8 000*8+96 000=160 000 (元) H=160 000-96 000-24 000=40 000(元)
固 定 成 本 (6 千 元4 ) 2
0
图示:
y=a
单 位 固 定 6 成 本 4 ( 元 2 )
0 2 4 6
Y=a/x
2
4
6
8
固定成本的分类
约束性固定成本 又称为承诺性固定成本,或经营能力固定成本,是 指为了维系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所必须支付的成本,也 就是管理当局的决策无法改变其支出数额的固定成本。 企业规模越大,约束性固定成本也将越高。 如:折旧费、租金、管理人员薪金、不动产税、 财产保险税、照明费等。 酌量性固定成本 又称为可支配固定成本,或任意性能力固定成 本,是指企业根据经营方针由高级管理层确定一 定期间的预算额而形成的固定成本,也就是管理 当局的决策可以改变其支出数额的固定成本。 如:广告费、职工培训费、技术开发费等。
变动成本法

3.2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区 别
3. 2. 1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不同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在产品成本构成上的差异可以从图 3一2的描述中更清楚地看出。
下一页 返回
3.2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区 别
3. 2. 2存货成本的构成内容不同
由于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在产品成本构成内容各不相同, 因而,产成品和在产品存货的构成内容也就不相同。采用变 动成本法计算产品成本,不论是库存产成品、在产品还是已 销产品,其成本均只包括生产成本中的变动部分;而采用完全 成本法计算产品成本,固定性制造费用和其他生产成本一样, 需要在已销产品与未销产品之间进行分配,把本期已销售产 品应分摊的固定制造费用作为本期销售成本,未销售部分应 分摊的固定制造费用计入存货,递延到下期,因此,采用变 动成本法计算的期末存货计价由于不包括固定制造费用,必 然小于采用完全成本法计算的期末存货计价。
完成后的元件图
5、保存元件。
执行菜单命令Tools→Rename Component, 打开New Component Name对话框,如下图所示, 可将元件名称更改,然后执行菜单命令File→Save, 将元件保存到当前元件库文件中。
6、绘制新元件。
要绘制新的元件,可在元件库编辑器中, 执行菜单命令Tools→New Co,就可以进入原 理图元件库编辑工作界面,如下图所示。
二、 元件库编辑器界面简介
原理图元件库编辑器界面主要由元件管理 器、主工具栏、菜单、常用工具栏、编辑区等组 成。
在编辑区有一个十字坐标轴,将元件编辑 区划分为四个象限。象限的定义和数学上的定义 相同,即右上角为第一家限,左上角为第二象限, 左下角为第三象限,右下角为第四象限,一般我 们在第四象限进行元件的编辑工作。
《管理会计(第二版)》(潘飞)习题答案

第三章本量利分析练习题习题一要求1:计算该产品的损益平衡点的销售量和销售额。
解:损益平衡点销售量=固定成本÷(单位售价- 单位变动成本)=600 000 / (160-100) =10 000(只)损益平衡点销售额=10 000×160=1 600 000(元)要求2:假定单位售价降低至150元,单位变动成本减少至70元,计算新的损益平衡点的销售量和销售额。
解:损益平衡点销售量=固定成本÷(单位售价-单位变动成本)=600 000 / (150-70) =7 500(只)损益平衡点销售额=7 500×150=1 125 000(元)习题二要求1:如果目标利润200 000元,单位产品售价应定在多少?解:单位产品目标售价=[(200 000+1 000 000 ) /10 000]+200=320(元)要求2:如果单位售价350元,目标利润600 000元,在不扩大产销条件下应采取什么措施?解:为实现目标利润,在不扩大产销条件下可采取的措施有:(1)降低固定成本目标固定成本= (350-200)×10 000-600 000=900 000(元)(2)降低单位变动成本目标单位变动成本=350-(600 000+1 000 000)/10 000=190(元)要求3:如果售价400元,预计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总额不变,则需要销售多少只B产品才能获利800 000元?解:目标销售量=(800 000+1 000 000)/(400-200)=9 000(只)习题三要求1:计算下一年度的预期利润。
解:下一年度的预期利润=125 000-100 000-10 000=15 000(元)要求2:在下列情况下,分别计算获利水平:(1)贡献毛益增加10%;(2)贡献毛益减少10%;(3)销售量增加10%。
解:(1)原贡献毛益总额=125 000-100 000=25 000(元)贡献毛益增加10%时的获利水平=25 000×(1+10%)-10 000=17 500(元)(2)贡献毛益减少10%时的获利水平=25 000×(1-10%)-10 000=12 500(元)(3)因为贡献毛益总额=销售收入-变动成本总额=(单价-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所以当销售量增加10%时,贡献毛益也增加10%。
第四章--成本分析

变动成本法:
生产 成本
成本
非生产 成本
直接 材料
直接 人工
变动制造 费用
销售 费用
管理 费用等
在产品
产成品
固定制造 费用
销售成 本
利润表
▪ 例:某企业某月初生产产品20230件,销售 量10000件,假定生产费用中变动部分 120230元,固定部分80000元,企业管理费 用20230元,推销费用10000元,销售税金 及附加10000元。产品单价20元。
(3)线损率
在输送和分配(变压)电能过程中,电 力网中各个元件所产生旳功率损失和电能损 失以及其他损失,统称为线路损失(供电损 失),简称线损。线损电量涉及从发电厂主 变压器一侧(不涉及厂用电)至顾客电能表 上旳全部电能损失。线损电量占供电量旳百 分比称为线路损失率,简称线损率。
线损率变化影响成本数额 本期售电量
什么是 变动成本法
?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 相相应。变动成本法下旳产 品成本只涉及变动性生产成 本,固定制造费用不计入产
品成本。
变动成本法即是将变动生产成本计入产品
成本,而将固定生产成本和非生产成本计入 期间费用旳一种成本计算措施。 ▪ 产品成本只涉及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 制造费用; ▪ 固定制造费用,期间费用作为期间成本,计 入当期损益。
▪ 增长多少销量使利润增至期望水平; ▪ 需要多少销量来补偿一种地域和生产线旳
全部成本;
▪ 估计旳生产扩张而增长旳固定费用需要多 少销量才干补偿;
▪ 风险决策:降低经营风险; ▪ 成本、收入和利润预测,编制全方面预算; ▪ 成本规划与预测; ▪ 产品定价; ▪ 成本控制。
(三)基本前提
1.成本性态分析旳假定: 成本性态分析工作已经完毕 成本已被区别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成本性态模型已经建立 2.有关范围及线性假定 有关范围假定:即一定时期内,业务量总是
第四章变动成本法

第四章变动成本法(一)单项选择题1.C2.D3.B4.C5.B6.D7.B8.B9.A 10.D 11.C 12.D 13.B 14.C 15.B 16.A 17.B 18.B 19.D 20.A (二)多项选择题1.DE2.ABDE3.ABCD4.AE5.BCE6.CD(三)判断题1.√2.×3.√4. ×(四)计算题1.(1)根据变动成本法:单位产品成本=(300,000+80,000+150,000)/40,000=13.25(元/件)完工存货成本=13.25×(40,000-35,000)=13.25×5,000=66,250(元)(2)根据完全成本法:单位产品成本=(300,000+80,000+150,000+170,000)/40,000=17.50(元/件)完工存货成本为17.50×(40,000-35,000)=17.50×5,000=87,500(元)2.(1)80,000-(80,000/47,500)×2,500=75,789.47元(2)3.(1)根据完全成本法:第一年:生产成本=(5+4+3)×20,000+90,000=330,000(元)单位产品成本=330,000/20,000=16.5(元/件)或=(5+4+3+90,000/20,000)=16.5(元/件)期末存货成本=(20,000-15,000)×16.5=82,500(元)第二年:生产成本=(5+4+3)×15,000+90,000=270,000(元)单位产品成本=270,000/15,000=18(元/件)或=(5+4+3+90,000/15,000)=18(元/件)基于完全成本法的利润表或:第一年本期销售成本=15,000 ×16.5=247,500(元)第二年本期销售成本=5,000 ×16.5+15,000×18=352,500(元)利用利润评价该公司的绩效,该公司第二年的绩效比第一年下降了。
第四章 变动成本法

(1)单一会计期间的损益比较――不考虑 期初存货 ①在编制利润表方面的差别(利润表格式方 面的差别):排列方式与名称。 变动成本法: 按习性:固定成本/变动成本――贡献式 (边际贡献)。 完全成本法: 按职能:生产/销售/管理成本――职能式。
②对固定成本的处理不同: 变动成本法:本期发生的全部固定成本计入 “期间成本”――在贡献毛益中扣除。 完全成本法:本期发生的固定制造费用――
(三)变动成本法的特点
1、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基础。 2、强调不同的制造费用在补偿方式上的差
异。
1)产品成本:与企业的经营状况有关―― 在销售收入中补偿。 2)固定制造费用:与经营本身有关,与特 定的产品销售行为无关――在同期的收入中补偿。 3、单位产品成本在不同产量条件下保持不 变。
4、关注的核心为贡献毛益,而非产品的税 前利润。贡献毛益与税前利润的关系为: 1)销售收入-销售产品的变动成本(产品 生产中的可变部分以及产品销售中的可变部分)
C产量小于销量――期初存货大于期末存货 (当期销售了当期生产的产品以及期初的存 货――当期存货减少) 完全成本法下的销售成本大于本期实际发生 额,(本期发生的全部成本+上期的部分固定成 本),即本期转入下期的固定成本小于上期转入 本期的固定成本。 完全成本法下期末存货成本小于变动成本法。 完全成本法下当期销售成本大于变动成本法。 完全成本法下税前利润小于变动成本法。
4)不符合会计实务的要求: 目前,多数国家要求企业采用完全成本法编 制对外报表: 一方面,若采用变动成本法,在编制对外报 表时,需进行调整,较为繁琐; 另一方面,采用变动成本法可能会影响有关 方面的利益,如减少国家的税收以及影响投资人 的股利收益等;
5)将成本按性态划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 本有很大的假定性; 6)侧重为企业内部管理服务,不能满足企 业外部利益关系人掌握财务状况、成本以及经营 成果的需要; 7)不符合会计准则的要求。
第4章 变动成本法与吸收成本法 练习及答案

第4章变动成本法与吸收成本法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在变动成本法中,产品成本是指()。
A.制造费用B.生产成本C.变动生产成本D.变动成本2、在变动成本法下,销售收入减去变动成本等于()。
A.销售毛利B.税后利润C.税前利润D.贡献边际3.如果本期销售量比上期增加,则可断定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本期营业利润()。
A.一定本期等于上期B.本期应当大于上期C.本期应当小于上期D.本期可能等于上期4.如果完全成本法期末存货吸收的固定性制造费用大于期初存货释放的固定性制造费用,则两种方法营业利润的差额()。
A.一定等于零B.可能等于零C.一定大于零D.一定小于零5、在变动成本法下,固定性制造费用应当列作()。
A.非生产成本B.期间成本C.产品成本D.直接成本6、下列项目中,不能列入变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的是()。
A.直接材料B.直接人工C.变动性制造费用D.固定性制造费用7、已知2000年某企业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营业利润为13 500元,假定2001年销量与2000年相同,产品单价及成本水平都不变,但产量有所提高。
则该年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营业利润()。
A.必然大于13 500元B.必然等于13 500元C.必然小于13 500元D.可能等于13 500元8、如果某企业连续三年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营业利润分别为10 000元、12 000元和11 000元。
则下列表述中唯一正确的是()。
A.第三年的销量最小B.第二年的销量最大C.第一年的产量比第二年少D.第二年的产量比第三年多9、从数额上看,广义营业利润差额应当等于按完全成本法计算的()。
A.期末存货成本与期初存货成本中的固定生产成本之差B.期末与期初的存货量之差C.利润超过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利润的部分D.生产成本与销货成本之差10.如果某期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营业利润为5 000元,该期产量为2 000件,销售量为1 000件,期初存货为零,固定性制造费用总额为 2 000元,则按完全成本法计算的营业利润为()A.0元B.1 000元C.5 000元D.6 000元11、如果完全成本法的期末存货成本比期初存货成本多10000元,而变动成本法的期末存货成本比期初存货成本多4000元,则可断定两种成本法的营业利润之差为()A.14 000元B.10 000元C.6 000元D.4 000元12、下列各项中,能反映变动成本法局限性的说法是()A.导致企业盲目生产B.不利于成本控制C.不利于短期决策D.不符合传统的成本观念13、用变动成本法计算产品成本时,对固定性制造费用的处理是()A.不将其作为费用B.将其作为期间费用,全额列入利润表C.将其作为期间费用,部分列入利润表D.在每单位产品间分摊二、多项选择题:1、在完全成本法下,期间费用包括()。
第四章 成本管理领域管理活动(习题答案)

第四章成本管理领域管理活动第一节变动成本管理【本节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各项中,属于变动成本的是()。
A.职工培训费B.管理人员基本薪酬C.新产品研究开发费D.按销售额提成的销售人员佣金2.某公司对营销人员薪酬采取每月支付固定月工资,此外每推销一件产品提成10元的奖励,这种人工成本属于()。
A.半变动成本B.半固定成本C.延期变动成本D.曲线变动成本3.在应用高低点法进行成本性态分析时,选择高点坐标的依据是()。
A.最高的成本B.最高的业务量C.最高的业务量和最高的成本D.最高的业务量或最高的成本4.在变动成本法下,构成产品生产成本的是()。
A.生产成本B.变动生产成本C.变动成本总额D.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之和5.某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2018期初存货成本是40000元,期末存货成本是0元,在这种情况下,按完全成本法确定营业利润比变动成本法确定的营业利润()。
A.不确定B.相等C.大D.小6.在变动成本法下,固定性制造费用最终应当在损益表中列作()。
A.非生产成本B.产品成本C.期间成本D.直接成本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各项中,属于固定成本项目的有()。
A.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的折旧B.不动产财产保险费C.直接材料费用D.写字楼租金2.下列有关成本特性的表述正确的有()。
A.在相关范围内,固定成本总额随业务量变动成反比例变动B.在相关范围内,单位固定成本随业务量变动成反比例变动C.在相关范围内,固定成本总额不变D.在相关范围内,单位变动成本随业务量成正比例变动3.按销售收入一定百分比支付的技术转让费不属于()。
A.技术性变动成本B.酌量性变动成本C.半变动成本D.延期变动成本4.维护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必不可少的固定成本属于()。
A.约束性固定成本B.酌量性固定成本C.经营方针成本D.经营能力成本5.下列对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各期损益描述正确的是()。
A.当产量等于销量时,若有期初存货,产品发出采用后进先出法,则完全成本法下的利润等于变动成本法下的利润B.当产量大于销量时,若无期初存货,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利润小于按完全成本法计算的利润C.当产量小于销量时,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利润小于按完全成本法计算的利润D.当产量小于销量时,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利润大于按完全成本法计算的利润6.在完全成本法下,影响计入当期损益的固定性制造费用数额的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较两种方法编制的利润表及税前净利数据,可以发现: (1)采用变动成本法,各年的税前净利均相等。 (2)由于各年产量不同,各年单位产品所分摊的固定制造
费用也不相同。
(3)在各年产量变动的情况下,即使各年的销量相同,两 种方法下的税前净利也会出现差异。
第三节 两种方法计算的税前净利产生差异的原因及相互转换
第一节 变动成本法概述
第一节 变动成本法概述
一、变动成本法的含义及基本原理
(二)、变动成本法的基本原理 产品成本只包括产品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 工和变动性制造费用,而把固定性制造费用作为当期的期 间费用,全部列入损益表,从当期收入中直接扣除。变动 成本法的基本原理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1.变动生产成本构成了产品价值的直接基础 2.固定制造费用作为期间费用从总收入中扣除 3.固定制造费用不计入成本,会影响当期利润总额
第一节 变动成本法概述
三、变动成本法的理论依据
变动成本法在计算产品成本时仅将变动生产成本包括进去 ,而将固定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处理,主要基于以下理由 (一)产品成本只应该包括变动生产成本,只有变动生产 成本才能构成产品成本的内容。
(二)固定制造费用应当作为期间成本处理。在管理会计
中,期间成本是指那些不随产品实体的流动而流动,而是 随企业生产经营持续时间长短而增减,其效益随时间的推 移而消逝,不能递延到下期,只能于发生的当期计入利润 表由当期收入补偿的成本。
二、税前净利的计算程序 (一)变动成本法下税前净利的计算
销售收入-变动成本=边际贡献(1) 边际贡献-固定成本=税前净利(2) 变动成本=变动生产成本+变动非生产成本 固定成本=固定生产成本+固定管理费用+固定财务 费用+固定销售费用 变动生产成本=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本期销货成本 =期初存货成本+本期变动生产成本-
第二节 变动成本法与全部成本法的区别
(二)产品成本和期间成本的成本构成内容不同
在变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只包括变动生产成本,固定生 产成本和非生产成本则全部作为期间成本处理。 在全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则包括全部生产成本,只有非 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处理。
第二节 变动成本法与全部成本法的区别
(三)销货成本和存货成本的水平不同
第二节 变动成本法与全部成本法的区别
第二节 变动成本法与全部成本法的区别
第二节 变动成本法与全部成本法的区别
一、变动成本法与全部成本法的主要区别 (一)应用的前提条件不同
应用变动成本法要求首先进行成本性态分析,把全部成本 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两部分。 应用全部成本法要求首先把全部成本按其发生的领域或经 济用途(经济职能)分为生产成本和非生产成本。
第一节 变动成本法概述
一、变动成本法的含义及基本原理
(一)变动成本法的含义 变动成本法,又叫直线成本法,是指在组织常规的产品成 本计算过程中,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前提,在计算产品成本 时只包括产品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 变动制造费用即变动生产成本,而把固定制造费用即固定 生产成本及非生产成本全部作为期间成本处理的产品成本 计算方法。变动成本法下的成本构成如图表4-1所示。
两种成本法计入当期利润表的固定制造费用的差额 =全部成本法期末存货吸收的固定制造费用-全部成本法期初 存货释放的固定制造费用
=全部成本法期末存货的单位固定制造费用×期末存货量-全
部成本法期初存货的单位固定制造费用×期初存货量
第三节 两种方法计算的税前净利产生差异的原因及相互转换
(二)两种成本法计算的税前净利的相互转换
很多优点,但仅适用于企业内部,满足内部管理的需要。
“双轨制”:是设两套账,分别按全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 法进行成本核算。 “单轨制”:是将两种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在一套账上进 行成本核算,同时满足内外两方面的要求。
三、利润表的编制不同
在变动成本法下,要按照上述(1)、(2) 两步编制贡献式 利润表;而在全部成本法下,只能按上述(3)、(4) 两步 编制职能式利润表。 两种成本计算法在编制利润表方面有三个显著的差别:
(一)成本项目的排列方式不同:
按全部成本法编制的职能式利润表是把所有成本项目按 生产、销售、管理等经济用途(职能)进行排列,而按变动成 本法编制的贡献式利润表则是把所有成本项目按成本性态排 列。
息。
第四节 两种方法的优缺点及结合运用
(二)变动成本法的缺点 1.成本的计算不精确。 2.不符合传统成本概念的要求。
3.不适应长期决策的需要。
第四节 两种方法的优缺点及结合运用
三、变动成本法与全部成本法的结合运用
全部成本法虽有许多缺点,但符合传统的成本概念,企业 还必须按全部成本法对外报送财务报表;变动成本法虽有
比较两种方法编制的利润表及税前净利数据,可以发现: (1)第一年,两种方法所得税前净利是相等的。 (2)第二年,按全部成本法计算的税前净利比按变动成本
法计算的结果多3 000元。
(3)第三年,按全部成本法计算的税前净利比变动成本法 计算的结果少3 000元。
(4)从较长时间来看,两种方法所确定的税前净利应该趋
第二节 变动成本法与全部成本法的区别
变动成本法是与传统的成本计算法相对立的概念,当它产
生之后,后者便被称为全部成本法。全部成本法是指在组 织常规的产品成本计算的过程中,以成本按照经济用途分 类为前提,将全部生产成本作为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而 将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图示分 别为图4-2 全部成本法下成本构成,图4-3全部成本法下 成本流程。
二、税前净利的计算程序 (二)全部成本法下税前净利的计算
销售收入-销货成本=销售毛利(3) 销售毛利-期间成本=税前净利(4) 销货成本=按全部成本法计算的本期销货成本 =期初存货成本+本期生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 期间成本=非生产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第二节 变动成本法与全部成本法的区别
(一)全部成本法的优点 1.有利于调动企业生产的积极性:在单位变动生产成本和固 定生产成本总额不变的条件下,单位产品成本的高低完全 由当期产量决定。故提高产量可以降低单位产品成本,从 而可以降低从当期收入中扣减的销货成本,增加营业利润 2.符合传统的成本概念:成本是为了达到一个特定目的而已 经发生或可能发生的、以货币计量的耗费。
期末存货成本
第二节 变动成本法与全部成本法的区别
=期初存货量×上期单位产品变动生产成本+本期产量×本 期单位产品变动生产成本-期末存货量本期单位产品变动 生产成本
假定前后各期单位产品的变动生产成本不变,则
变动生产成本=单位变动生产成本×销售量 变动非生产成本=单位变动非生产成本×销售量
第二节 变动成本法与全部成本法的区别
第一节 变动成本法概述
二、变动成本法下的成本流程 在变动成本法下,变动生产成本被视为产品成本,而固定
生产成本和销售、管理与财务费用作为期间成本。因此, 仅有变动生产成本列为产品存货成本,在产品出售之前, 变动生产成本随存货的变化而增减,在产品出售之后,再 将存货成本转入产品销售成本,与销售收入相配比决定当 期损益。
于一致。
第三节 两种方法计算的税前净利产生差异的原因及相互转换
(二) 各期销量稳定,产量变动 销量稳定意味着各年的销售收入相同,而产量变动则表明 在全部成本法下各期的单位产品成本不同。因为,即使各
期的固定制造费用不变,但产量变动的话,单位产品分摊
的固定制造费用也不同。见书上【例4-5】
第三节 两种方法计算的税前净利产生差异的原因及相互转换
第四章 变动成本法
(Variable Cost analysis)
第二章 变动成本法
学习目标:
1.掌握变动成本法的内容,了解变动成本法的 Nhomakorabea论前提;
2.掌握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区别;
3.掌握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在计算税前净利上差异的原
因以及两种方法税前净利之间的转换;
4.了解变动成本法的优缺点和应用
第三节 两种方法计算的税前净利产生差异的原因及相互转换
一、两种方法对税前净利影响的举例说明
(一)各期产量稳定,销量变动 首先假定各期成本消耗水平不变。在产量稳定的条件下, 就意味着各期产品单位成本不变,而销量变动表明各期期 初、期末的产成品存货不同。见书上【例4-4】
第三节 两种方法计算的税前净利产生差异的原因及相互转换
第二节 变动成本法与全部成本法的区别
(二)对固定生产成本的处理不同:
全部成本法把固定生产成本即固定制造费用视作产品成 本的一部分。而变动成本法把本期发生的全部固定生产成本 ,均作为期间成本从边际贡献总额中减除。
(三)计算出来的税前净利可能不同:
由于两种方法对本期发生的固定生产成本处理不同,可 能导致计算出来的税前净利不同。
二、两种成本法计算的税前净利产生差异的原因和相互转
换 (一)两种成本法计算的税前净利产生差异的原因 全部成本法计入当期利润表的固定制造费用=期初存货释
放的固定制造费用+本期发生的固定制造费用-期末存货吸
收的固定制造费用 变动成本法计入当期利润表的固定制造费用=本期发生的 固定制造费用
第三节 两种方法计算的税前净利产生差异的原因及相互转换
全部成本法的税前净利=变动成本法的税前净利+(全部成 本法期末存货吸收的固定制造费用-全部成本法期初存货 释放的固定制造费用) 变动成本法的税前净利=全部成本法的税前净利-(全部成 本法期末存货吸收的固定制造费用-全部成本法期初存货 释放的固定制造费用)
第四节 两种方法的优缺点及结合运用
一、全部成本法的优缺点
在变动成本法下固定生产成本作为期间费用处理,直接计 人当期利润表,不会转化为销货成本和存货成本。 而在全部成本法下固定生产成本计人产品成本,并要在存 货和销货之间进行分配,使一部分固定生产成本被期末存 货吸收递延至下期,另一部分固定生产成本作为销货成本 计入当期利润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