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外交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外交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外交一、单元综述本单元分三个历史时期分别叙述了中国政府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对外交政策的调整和完善,以及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第一个时期,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是新中国外交的奠基时期。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新中国外交与旧中国屈辱外交本质上的不同,也是中国政府始终坚持的。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五十多年来,也越来越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赞同。
第二个时期,20世纪70年代,在世界局势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中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
世界局势的变化,主要有三点,一是美苏争霸出现苏攻美守的态势;二是西欧、日本成为美国的有力竞争对手;三是广大亚非拉国家取得独立并在国际事务中成为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
第三个时期,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也就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外交,是新中国外交政策的进一步完善时期。
这一时期维护和平、促进发展成为世界的两大主题。
中国适应新的形势,对外交政策和国际战略作出重大调整,为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人类共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二、知识结构的构建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对中国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外交政策调整的背景,增强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对中国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多边外交内容的学习,增强学生认识理解历史活动的能力通过对中国在地区性组织中外交活动的学习,增强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新时期中国外交调整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分析史料的方法通过对中国外交调整原因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运用史料,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新时期中国外交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体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新时期的发展和丰富,理解和平和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通过对中国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多边外交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外交战略是国家总体战略组成部分,又服从于国家总体战略的需要过对中国在地区性组织中外交活动的学习,使学生体会综合国力是外交事业的坚实基础和后盾重点: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难点:新时期外交政策调整的内涵2、知识结构三、课堂思考与讨论1、新时期外交政策调整的原因是什么?答:国际方面: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苏联和东欧各国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重大挫折。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成就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成就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外交政策和成就经历了许多不同的阶段和转变,但始终贯穿着维护国家利益和促进国际合作的主线。
下面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一些外交成就:1. 参加联合国:1955年10月,中国成为联合国正式成员国,参与国际事务和全球治理,为保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合作和发展做出贡献。
2. 恢复与美国正常关系:1972年,中国总理周恩来访问美国,该访问打破了两国间的长期隔阂,恢复了美国与中国的正常关系。
3. 与欧美国家的关系: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针对西方国家的高压压力和封锁,开始时实施改革开放政策,逐渐借助国外资本和技术来推动国家经济发展,与多个欧美国家建立了正常关系。
4. 加入WTO:2001年12月,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第143个成员,扩大了中国的国际经贸合作范围,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5. 推动地区合作:作为亚洲最大的经济体,中国积极参与地区合作,推动东亚峰会、亚太经合组织(APEC)、中日韩合作等多个地区合作机制的建立和发展,促进了区域的和平与稳定,提高了中国在亚洲和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6. 推动和平解决地区热点问题:中国解决了香港和澳门的主权归属问题,与菲律宾、越南、日本、韩国等国家就领土和海洋争端进行对话和谈判,通过政治和外交手段有效地维护了国家主权和安全。
8. 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在世界经济、反恐、气候变化、人权等全球问题上,中国一直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和贡献,参与国际和全球治理体系的形成和改革,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倡议和政策。
总之,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外交政策和成就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和发展,中国也成为世界经济和政治事务中极具影响力的国家之一,更多的国家看到了中国在全球议程和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并借此与中国建立了更广泛的合作伙伴关系。
改革开放后我国在外交方面取得的成就

改革开放后我国在外交方面取得的成就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外交像是打了鸡血一样,蹭蹭蹭地往前走。
以前我们在国际舞台上可能有点腼腆,不太敢抬头,现在可真是“出彩”了。
想当初,咱们的外交大臣出门的时候,可能还得小心翼翼地看周围。
可现在,咱们的领导人走出去,都是自信满满的,简直像个大明星,受到各国的热烈欢迎。
真的是让人感慨万千,觉得改革开放真的是一个大好机会,让中国和世界的距离一下子缩短了。
大家可能都知道中国加入了世贸组织。
这可是个了不得的事情呀。
以前我们做生意的时候,总是有各种限制,像是在捆住自己的手脚。
可是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咱们就可以像老虎下山一样,发挥出自己的优势,做生意的机会一下子多了起来。
听说当时很多企业都开始摩拳擦掌,准备抓住这个机会。
外资企业也纷纷来到中国,咱们的市场真是热闹非凡,简直就像过年一样,热闹得不行。
再说说“一带一路”倡议,这可是中国外交的一张“王牌”。
就像一个热心肠的朋友,把周围的小伙伴都拉到一起,大家一起搞合作。
这个倡议让很多国家看到了机会,纷纷想和中国一起干点大事。
想象一下,各国的基础设施、贸易、投资,这样一来,大家的日子都能过得红红火火,真是一举两得。
有人说这是一种“互利共赢”的模式,我觉得这话说得真好,大家都能得利,谁会不愿意呢?再聊聊联合国的事情。
中国在联合国的地位越来越高,发言的机会也多了。
以前可能在国际上有些声音不够响亮,现在可不一样,咱们的代表发言时,旁边的人都得认真听。
中国在处理国际事务上,也越来越被看重。
咱们的立场、观点逐渐得到认可,越来越多的国家愿意和中国一起合作,真是让人觉得倍儿有面子。
中国和很多国家的关系也越来越好。
无论是邻国,还是远方的朋友,咱们都能搞好关系。
就拿和非洲国家的合作来说吧,咱们不仅投资建厂,还派人去帮忙培训,大家一起搞发展。
这种互相支持的感觉,真的是让人觉得暖心。
朋友多了,资源多了,谁能说不是一件好事呢?咱们在应对全球问题上也表现得特别积极。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外交

B
5. 2001年6月上海合作组织签署公约,为打击“三股 势力”奠定了法律基础。这“三股势力”是( ) ①恐怖主义②霸权主义③分裂主义④极端主义 A.①②③ B.① ③④ C.①②④ D. ②③④
B
6. 当前我国政府继续积极发展对外关系的主
要战略意图是 ( )
A.发展睦邻友好关系
B.争取和平建设的国际环境 C.争取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D. 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3. 下列对于20世纪90年代中国外交政策的表 述,不正确的是 ( ) A.重视联合国在维和领域的工作
B.坚持独立自主的不结盟外交政策
C.立足于可能发生较大规模的世界战争 制定灵活的外交政策 D. 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C
4. 与中国确立面向21世纪的睦邻互信伙伴关系的是 ( ) A.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B.东南亚国家联盟 C.欧洲联盟 D.俄罗斯
东南亚国家联盟 会议徽志鸽子
意大利总统会见温家宝
温家宝与德国总理会晤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中国、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 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6国总理
1. 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 ( ) A.战争与和平 B.人口与环境 C.科学与民主 D.和平与发展
D A
2.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独立自主的外交 政策具体表现为 ( ) A.不结盟政策 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对外开放政策 D.重视和第三世界国家发展关系
B
7.中美建交以来,两国关系多次出现波折,
但最终都能得以恢复和发展。导致这一现象
的主要原因是
(
)
A.中美双方存在着广泛的共同利益
B.中美矛盾已彻底解决
C.中美虽有分歧但无根本矛盾冲突
A
D.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别正逐渐消除
改革开放以来外交方面取得的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外交方面取得的成就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外交成就可谓是大放异彩,简直像是一场盛大的派对,邀请了全世界的朋友来参加。
说到这个,大家是不是也觉得特别激动呢?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中国开始迈出国门,和各国建立了更紧密的联系。
那时候的中国,虽然经济还在起步阶段,但外交的步伐却是稳稳当当。
真是应了那句老话:“磨刀不误砍柴工”,用心经营,终于迎来了今天的辉煌。
在这场外交盛宴上,首先得提提联合国。
中国在1971年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这可是个里程碑式的成就啊!想象一下,那时候的气氛,简直是万众瞩目。
大家都知道,联合国可是国际事务的“超级大玩家”,中国的回归,不仅提升了国家的国际地位,也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的变化和潜力。
这就像是一位被埋没的天才,终于被大家发现,开启了新的篇章。
再来说说经济合作,嘿,真是让人眼花缭乱。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出,中国开始在国际舞台上发光发热。
这个倡议简直就像是搭建了一座桥梁,把各国的经济紧紧相连。
想象一下,从亚洲到欧洲,再到非洲,各国在这个平台上欢聚一堂,互通有无,合作共赢,真是热闹非凡。
这样一来,各国之间的关系就像是搭建了一个大家庭,大家都能在这个大家庭里找到自己的位置。
中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表现也让人刮目相看,像是一次气候界的“英雄救美”。
大家都知道,气候变化是个全球性的大难题,而中国在这个问题上的积极应对,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
中国的目标是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听上去是不是很有决心?这不光是为了自己的未来,更是为了地球的明天。
这样的责任感,简直就像是我们平时说的:“担子再重,也得扛着走”。
再往下说,国际交流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中国的文化和价值观越来越被世界接受。
无论是孔子学院的建立,还是文化活动的推广,都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中国的魅力。
比如,去年的冬奥会,简直是让全世界的目光聚焦在中国身上。
运动员们在赛场上拼搏的身影,传递的不仅仅是竞技精神,还有那份友谊和团结。
这样的场景,简直让人热血沸腾,难怪大家都说“体育无国界”,在这一刻,我们都是朋友。
中国的对外开放与外交政策

中国的对外开放与外交政策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一直致力于实施对外开放政策并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多年来,中国的对外开放和外交政策不断调整与发展,旨在推动国内改革发展,促进全球合作与共赢,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一、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坚持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重要里程碑的对外开放政策。
这一政策的核心是建设开放型经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
中国相继实行了一系列开放措施,包括废除外资准入限制、大幅降低关税、扩大对外投资等,吸引了全球范围内的商业机会和投资。
同时,中国还积极推动区域和自由贸易协定的签订,与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自贸区,如中国-东盟自贸区、中国-巴西自贸区等,为各方提供了更加便利和开放的贸易环境。
此外,中国还主动扩大服务业开放,鼓励外资进入金融、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促进了经济结构的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二、中国的外交政策中国奉行的外交政策是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的政策。
中国坚持不结盟政策,坚持对外友好合作,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的事务,并倡导多边主义和国际合作。
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一倡议旨在促进沿线国家之间经济的互联互通,推动区域共同繁荣与发展。
中国通过与相关国家的合作,打造了一批重大合作项目,包括港口建设、铁路连接、能源合作等,得到了广泛认可和支持。
此外,中国还积极参与解决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推动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
中国积极倡导和平解决争端,并主张通过对话和谈判解决国际争端和冲突。
同时,中国还坚定维护国际法治和国际规则,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与完善。
三、中国的外交政策的意义中国的对外开放与外交政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吸引了大量外资和技术,促进了国内产业的升级与创新。
其次,中国积极推动的和平发展外交政策,为国际社会带来了积极影响。
中国 外交政策

中国外交政策摘要:一、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二、中国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三、中国外交政策的影响和挑战四、中国外交政策的未来展望正文:中国作为一个世界大国,其外交政策一直是国内外关注的焦点。
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外交政策一直在不断调整和完善,旨在维护国家利益,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本文将简要介绍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主要内容、影响和挑战以及未来展望。
一、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是独立自主、和平共处、互利共赢。
其中,独立自主是中国外交政策的核心,体现了中国坚持国家主权和独立,自主决策,不受任何外部势力干涉的立场;和平共处是中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体现了中国倡导和平、友好、合作的外交理念;互利共赢是中国外交政策的目标,体现了中国致力于与其他国家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愿望。
二、中国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中国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坚决捍卫国家的核心利益;2.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3.促进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化国际经济合作;4.推进国际政治民主化,倡导国际关系公平、合理、和谐;5.秉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深化国际安全合作;6.秉持正确义利观,深化人文交流和友好合作。
三、中国外交政策的影响和挑战中国的外交政策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为维护世界稳定、促进全球经济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中国外交政策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如何在国际事务中平衡自身利益与国际社会共同利益,如何应对外部势力对中国的战略围堵和干扰,如何有效应对全球性挑战如气候变化、恐怖主义等。
四、中国外交政策的未来展望展望未来,中国将继续秉持独立自主、和平共处、互利共赢的外交原则,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同时,中国也将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适时调整和完善外交政策,以应对新的挑战和机遇。
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政策与国际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政策与国际影响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面对着国际形势的巨变,以开放的姿态积极应对,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推动形成开放包容的大国战略,内生动力与外部需求相互支撑,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外交大道。
中国在不断扩大开放的同时,也在国际贸易、全球治理、国际体系等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在国际舞台上获得了越来越高的声誉。
一、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政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政策呈现出三个显著特点:一是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二是秉持互利共赢的外交理念,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理念;三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新理念,践行多边主义,致力于推动实现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与建设。
中国外交政策立足于维护国家主权、安全与发展利益,不断推动从单向传统对外援助到双向互利合作的转变,坚持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崇尚民族平等和尊重国家的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的选择,以发展促和平、以和平促发展。
与此同时,中国也和世界各国积极开展相互利益和合作的对话和交流,坚定地同所有爱好和平、奉行合作和共赢的国家和人民携手合作,共同推进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稳定的美好世界。
二、改革开放以来的国际影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对世界经济发展和全球治理体系的影响日益凸显。
与此同时,中国也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建设,为促进全球治理理念和机制的创新,贡献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经济方面,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极大地促进了国家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初期从外国引进的大量资金和技术,改变了中国的发展,开创了中国过去40年来的成功之路。
中国的经济改革和发展也对世界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中国正以其庞大的消费市场和创新能力,为全球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增长动能,成为全球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文化方面,中国的文化影响力也不断扩大,中国文化已成为各国学者及社会各界人士演讲、论文写作的焦点,成为越来越多国家认识中国和了解中国的窗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外交一、单元综述本单元分三个历史时期分别叙述了中国政府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对外交政策的调整和完善,以及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第一个时期,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是新中国外交的奠基时期。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新中国外交与旧中国屈辱外交本质上的不同,也是中国政府始终坚持的。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五十多年来,也越来越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赞同。
第二个时期,20世纪70年代,在世界局势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中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
世界局势的变化,主要有三点,一是美苏争霸出现苏攻美守的态势;二是西欧、日本成为美国的有力竞争对手;三是广大亚非拉国家取得独立并在国际事务中成为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
第三个时期,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也就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外交,是新中国外交政策的进一步完善时期。
这一时期维护和平、促进发展成为世界的两大主题。
中国适应新的形势,对外交政策和国际战略作出重大调整,为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人类共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二、知识结构的构建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对中国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外交政策调整的背景,增强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对中国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多边外交内容的学习,增强学生认识理解历史活动的能力通过对中国在地区性组织中外交活动的学习,增强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新时期中国外交调整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分析史料的方法通过对中国外交调整原因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运用史料,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新时期中国外交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体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新时期的发展和丰富,理解和平和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通过对中国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多边外交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外交战略是国家总体战略组成部分,又服从于国家总体战略的需要过对中国在地区性组织中外交活动的学习,使学生体会综合国力是外交事业的坚实基础和后盾重点: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难点:新时期外交政策调整的内涵2、知识结构三、课堂思考与讨论1、新时期外交政策调整的原因是什么?答:国际方面: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苏联和东欧各国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重大挫折。
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国内方面:十一界三中全会后,我国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国策,为确保这一国策的实行,必须有一个安定的外部环境。
根据以上国际形式的新变化和国内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中国政府对外交政策作了重大调整。
2、新时期外交政策调整的表现在什么方面?答:①对战争和和平问题有了新的认识,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②强调不与大国结盟的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
③根据世界全球化发展的趋势,果断做出了坚持对外开放的决策。
3、中国这时为什么奉行不结盟的政策?(讨论)答案提示:从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的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具体表现为不结盟政策。
从这一时期的形势看,苏联由于不断向外扩张,战线过长,特别是陷入阿富汗战争后,内外矛盾加深,国力有所下降。
美国自从越南“脱身”后,国内外处境有所改善。
美苏争霸态势转入均衡、僵持阶段。
西欧、日本崛起,发展中国家壮大,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开始显现。
维护和平、促进发展成为世界的两大主题。
邓小平同志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对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发达国家发展的态势和矛盾,进行了分析,毅然决定把全党全国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并在此基础上作出了“两个重要转变”:第一、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维护世界和平是有希望的。
从而改变了原来认为战争危险很迫近的看法。
第二、改变了“一条线”战略,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坚定地站在和平力量一边。
他强调,“同心同德地实现四个现代化,是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全国人民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是解决国际问题、国内问题的最主要的条件”,“要把经济建设当作中心,其他一切任务都要服从这个中心,围绕这个中心”。
他还指出,“实现四个现代化,搞好改革和开放,在国内要有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在国际上需要一个和平环境,根据这个情况提出了我们的对外政策。
那就是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增进国际合作,促进共同繁荣。
”在邓小平外交思想指引下,我国坚持独立自主,不同任何大国结盟或建立战略关系,也不支持它们一方反对另一方。
对于所有国际事务都从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独立自主地决定自己的态度和政策。
从而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我们全面贯彻外交工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方针,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关系,努力营造长期、稳定的国际和平环境,不断加强经济外交,外交工作出现了新的局面。
4、阅读下列材料邓小平在《目前的形势和任务》中说:我们有信心,如果反霸斗争搞的好,可以延缓世界大战的爆发,争取更长一点时间的和平。
这是可能的,我们也正是这样努力的。
所以,不仅全世界人民,我们自己也确确实实需要一个和平的环境。
所以我们的对外政策,就本国来说,是要寻求一个和平的环境来实现四个现代化。
请回答:(1)邓小平对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是怎么看的?(2)为此,新时期我国的外交政策作了哪些调整?答:①世界上有许多限制战争爆发的因素,世界人民应积极争取和平,为发展创造条件。
中国的对外政策,应是努力寻求现代化建设的有利环境。
②实行不结盟政策。
对于一切国际事务,都从中国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
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发展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任何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继续改善和发展同发达国家的关系;加强睦邻友好和增强与第三世界的团结合作;坚持对外开放。
5、中国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的原因是什么?答:联合国是二战后期建立的战后国家合作组织,主要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各国间的平等友好关系。
中国作为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应该发挥自己的作用。
随着世界局势的变化,地区冲突的加剧,联合国在缓解和政治解决地区冲突方面的作用不断加强,中国在维和领域做出了积极贡献,有利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因此,中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6、中国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的主要表现是什么?答:①谋求重大国际问题和地区热点问题的合理、公正地解决。
②积极参与联合国的维和行动。
③积极倡导和实行裁军。
④作为发展中国家积极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次序而奋斗。
7、中国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原因是什么?答: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十一界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决策,中国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活动,有利于我国经济建设事业的开展。
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安定的周边环境。
中国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有利于发展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为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一个安定和平的环境。
③是提高中国国际地位、扩大中国国际影响的需要。
8、活跃在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主要表现有哪些方面?①中国积极参与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②加强与东盟和欧盟的合作。
③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关系,领导建立“上海合作组织”。
9、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是什么性质的组织?答:亚太地区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
10、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在上海的成立标志着什么?它有什么作用?答:它的成立标志着一个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的诞生。
这是新中国外交史上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果,对加强中国与俄罗斯及中亚各国的政治和经济合作,起到重要的作用。
四、同步训练与检测1、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独立自主外交政策具体表现为。
()A、改革开放政策B、不结盟政策C、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政策D、推行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政策2、下列符合新时期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是。
()①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发展国于国之间的关系②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任何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③对于一切国际事务,都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④继续改善和发展同发达国家的关系、加强睦邻友好和增强与第三世界的团结合作。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3、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政府对外交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是基于。
()A、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B、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C、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D、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4、新时期,中国对外政策的调整最全面的是。
()①改变了对战争与和平的看法,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的论断②奉行不结盟政策③实行对外开放政策④注重发展同第三世界的交往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①②④5对外开放巩固了我国的外交成果,这主要表现在。
()A我国开始与第三世界发展友好关系 B、我国的联合国的合法地位得到恢复C、中美、中日关系实现了正常化D、我国同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得到长足发展6、下列地区性国际组织中,明确将打击恐怖主义作为主要目标的是。
()A、亚太经济合作组织B、欧盟C、东盟D、上海合作组织7、下列关于中国与亚太经合组织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中国是亚太经合组织中经济发展最有活力的国家B、中国领导人出席了历次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会议C、2001年在中国上海成功举办了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会议D、中国在亚太经合组织第9次领导人会议上倡导签署了《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上海公约》8、下列国际组织中,中国没有参加的是。
()A、世界银行B、上海合作组织C、亚太经合组织D、东南亚国家联盟9、2001年在上海成立的“上海合作组织”属于。
()A、区域经济组织 B军事合作组织C、区域政治集团 D具有广泛合作领域的区域合作组织10、下列属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是。
()①APEC②WTO③欧盟④上海合作组织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1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对外政策做了哪些调整?这些调整对新时期外交的发展有什么影响?12、归纳中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活动及其重用。
五、反思与总结本课时主要学习了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跃在地区性国际组织中三方面的内容。
改革开放以来,针对国际形势变化的新特点,总结建国以来对外政策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党和政府对外交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丰富和发展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中国积极把握机遇,因势利导,积极参与双边和多边领域的对话和合作,努力推行全方位外交,成为建设国际政治经济新次序的重要力量,也有力的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