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吸痰正确方法及注意事项-(2)---邢菲菲
新生儿吸痰法

新生儿吸痰法
11/23
吸痰步骤
(6)打开0.9%氯化钠50ml,去除吸痰管外 包装,右手带上手套握住吸痰管,测量鼻 尖与耳垂之间距离来确定其插入长度。
(7)打开负压吸引开关,先试吸0.9%氯化 钠润滑导管前端,以确保管道通畅。
新生儿吸痰法
12/23
吸痰步骤
(8)先吸引口腔,用拇指压住吸痰管侧孔, 一边旋转一边回抽进行吸痰。
新生儿吸痰法
4/23
适应症
1. 窒息时抢救,如溺水、吸入羊水或 奶汁等患儿抢救。
2. 肺炎患儿呼吸道清理。
新生儿吸痰法
5/23
操作前准备
评定患儿:
(1)病情、意识、生命体征。
(2) SpO2监测值、吸氧流量。
(3)口鼻腔粘膜情况。
新生儿吸痰法
6/23
操作前准备
➢ 环境准备:保持病室平静、光线充分 、 温度适宜。
(10)另一个鼻腔重复吸引(中间间隔大于 30秒)。
新生儿吸痰法
14/23
吸痰步骤
(11)吸引完成,用0.9%氯化钠冲洗吸痰管, 脱去手套并包裹吸痰管,弃于医用垃圾袋内。
(12)加大吸氧流量至1L/min 。 (13)关闭吸引器,用纱布擦拭患儿口鼻部,
撤去治疗巾,置患儿于舒适体位。 (14)听诊肺部,评价吸痰效果。
平,以防吸入高流量氧引发氧中毒、肺组织纤维
化等不良后果。
新生儿吸痰法
18/23
吸痰注意事项
➢ 新生儿吸引压力不应超出100mmHg,过小, 吸痰效果差,使操作时间延长;过大,则 易损伤患儿气道黏膜。吸痰后马上听诊肺 部,评价吸痰效果。肺部感染严重时痰液 较多,可适当增加吸痰频次,普通情况下 每2h吸引1次。
小儿吸痰法及注意事项ppt课件

给予气囊加压给氧,维持血氧饱和度90以 上再吸痰,一人吸痰一人观察病情,每根吸 痰管只用一次
无忧PPT整理发布
无忧PPT整理发布
小儿吸痰法及注意事项
无忧PPT整理发布
主要内容
吸痰的目的 用物的准备 吸痰负压的选择 吸痰步骤 吸痰的注意事项
无忧PPT整理发布
吸痰目的
利用负压原理将患儿吸 道内分泌物或误吸物吸 出,从而清理呼吸道, 改善通气功能。
无忧PPT整理发布
口鼻腔吸痰用物准备
墙式吸引装置或电动 吸引器
一次性吸痰管两根( 6号、8号)0.9生理 盐水10ml两支、一 次性手套、一次性 无菌手套一副、听 诊器、纱布。
老化裂缝,连接是否正确,有无负压 4、患儿准备
有家长陪护:向家长解释吸引程序及核对患儿 手圈、床尾卡
新生儿室内:核对患儿手圈及床尾卡 5、听诊呼吸音:确定肺部的痰液分布 6、拍背:由下往上,由外向内,切记动作轻柔
无忧PPT整理发布
吸痰步骤
6、吸引:
(1)患儿平卧头偏一 侧 (2)按年龄选择合适 的吸痰管及负压值 (3)撕开吸痰管外包 装并保留,与吸引器 的连接管相连
无忧PPT整理发布
吸痰步骤
(6)用拇指压住吸引管孔, 一边旋转一边回抽进行吸 痰,注意:吸痰时应旋转 而不是上下活动,每次吸 引不能超过15秒,吸痰时 观察吸出物的形状观察患 儿的呼吸、面色、唇色, 如有改变,立即停止吸痰
无忧PPT整理发布
吸痰步骤
(7)另一个鼻腔重复(
5)—(6)
(8)最后吸引口腔
(9)吸引完毕,用盐水 冲洗吸痰管,脱去手 套并包裹吸痰管
吸痰术操作规程(3篇)

第1篇一、目的1. 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2. 预防和减少呼吸道感染。
3. 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如呼吸道感染、昏迷、呼吸衰竭等患者。
三、操作前准备1. 操作者:具备相关资质的医护人员。
2. 器械:吸痰器、吸痰管、无菌手套、生理盐水、棉签、无菌治疗巾等。
3. 环境准备:保持室内安静、整洁,光线充足。
四、操作步骤1. 操作者洗手、戴口罩,戴无菌手套。
2. 将吸痰管插入吸痰器,打开电源,调节负压至适宜范围(成人40-60mmHg,儿童20-30mmHg)。
3. 患者取舒适体位,头部稍后仰,使气道通畅。
4. 操作者用无菌治疗巾覆盖患者的口鼻部,用棉签清洁口腔及鼻腔。
5. 将吸痰管轻轻插入患者的口腔或鼻腔,深度约10-15cm,缓慢旋转吸痰管,以清除分泌物。
6. 吸痰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的面色、呼吸、心率等生命体征,如有异常,立即停止操作,给予相应的处理。
7. 吸痰完毕,将吸痰管从患者口中或鼻腔轻轻抽出,关闭吸痰器电源。
8. 操作者洗手,将使用过的吸痰管放入专用垃圾桶,按照医疗废物处理规范进行处理。
五、注意事项1. 吸痰过程中,注意调节负压,避免对患者造成损伤。
2. 吸痰管插入深度不宜过深,以免损伤呼吸道黏膜。
3. 吸痰时,动作要轻柔,避免刺激患者。
4. 吸痰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有异常,立即停止操作,给予相应的处理。
5. 操作者应具备熟练的操作技能,确保吸痰效果。
6. 吸痰完毕,妥善处理使用过的器械,防止交叉感染。
六、操作后处理1. 操作者洗手,脱去手套,按照医疗废物处理规范进行处理。
2. 将吸痰器归位,保持操作环境整洁。
3. 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评估吸痰效果。
通过以上操作规程,可确保吸痰术的顺利进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第2篇一、目的吸痰术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护理操作,用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呼吸道感染,改善通气功能。
吸痰法的操作程序及注意事项[1]
![吸痰法的操作程序及注意事项[1]](https://img.taocdn.com/s3/m/01c7142fff00bed5b9f31d54.png)
吸痰法的操作程序及注意事项(一)经口腔或鼻腔吸痰法1、目的应用负压吸出口腔及气道痰液或将气道误吸入的呕吐物吸出,保持呼吸道通畅。
2、评估⑴患者的神志、呼吸状况,判断是否有呼吸困难,听诊是否有痰鸣音。
⑵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情况。
⑶患者的口鼻黏液是否正常,有无鼻中偏曲。
⑷患者的合作程度。
3、操作程序⑴素质要求(衣帽、仪表、态度)⑵洗手、戴口罩⑶准备用物①备吸痰盘:治疗碗1个(盛放生理盐水或凉开水)镊子(或持物钳)1把,无菌纱布数块、吸痰管数根(一次性)、注射器1个。
②电动吸引器(置100ml清水,按吸痰量投放含氯消毒剂,以达到有效消毒浓度),必要时备开口器、压舌板。
⑷携用物至床旁①查对床头牌、呼唤患者姓名。
②吸痰器放于适当位置。
③检查电源的电压与吸引器的电压是否吻合。
⑸试吸①向患者解释吸痰的目的。
②检查各管连接是否正确。
③打开开关,检查吸痰器的性能,调节负压。
④检查患者的口腔,取下活动义齿;协助患者头转向操作者一侧并略后仰。
⑤打开吸痰管包装袋,右手握包装袋露出吸痰管尾端,左手握住吸引管接头,将吸痰管与吸引管对准衔接。
⑥左手持吸引管,右手撤掉包装袋,用持物钳夹住吸痰管前端,吸取少许生理盐水,湿润吸痰管前端并查看吸力。
⑹吸痰①经口腔吸痰:吸痰管由口颊部插至咽喉部15cm左右,在无吸力情况下,乘患者吸气时,平稳快速将吸痰管插入。
②经鼻腔吸痰:如口腔吸痰困难时,可采用经鼻吸痰法(颅底骨折患者禁用),在患者吸气时,平稳快速将吸痰管沿鼻道插至咽喉部,其深度约20~25cm。
③手控吸引力,旋转退管吸痰(防止固定一定吸引力)。
④昏迷患者可用压舌板将口启开,若患者有舌根后坠情况,在吸引前将下颌托起或用舌钳将舌拉出。
⑤每次吸痰不超过15s。
⑥可反复进行至痰液吸净(吸痰管提出后可用生理盐水吸引冲洗管腔)。
⑦操作完毕,将此次使用的吸痰管弃于医用垃圾。
⑧将吸引管插入1:5000呋喃西林溶液内吸取少许溶液,冲洗管腔。
⑨吸痰完毕,关上吸引器开关,将吸引器管头放置呋喃西林溶液瓶内保留。
小儿吸痰正确方法及注意事项(PPT课件)

放映结束 感谢各位的批评指导!
谢 谢!
让我们共同进步
12
婴儿不超过10s,连续吸痰不超过3次。如痰液较多需再次吸引 应间隔3~5min,患儿耐受后再进行 吸痰前先试吸,进吸痰管时不可给予负压,以免损伤气道,一根 吸痰管只能使用一次 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如发生缺氧的症状如紫绀、心率下降等症状 时,应当立即停止吸痰并给予吸氧 储液瓶内吸出液应该及时倾倒,不得超过2/3,以免痰液吸入损坏 机器。冲洗水瓶应分别注明吸引气管插管、口鼻腔之用,不能混 用 观察患儿痰液性状、颜色、量,必要时遵医嘱留取标本
吸痰管的选择
吸痰管型号用“Fr”标识,常用型号有5Fr、6Fr、8 Fr、 12 Fr、 14 Fr、 16 Fr、 18 Fr、 20 Fr等。
根据患儿插管导管口径以及痰液性状选择不同型号的 吸痰管。对于痰液稀薄者选用较细多孔的硅胶吸引管, 痰液黏稠者可采用较粗的吸引管。大小不超过气管内 径的50%,婴儿不超过70%。
小儿吸引负压越大越容易损伤黏膜,且患儿不耐受。应 根据小儿各年龄阶段调整所需负压,即年龄越小,负压 越小。 新生儿 60-80mmHg (0.008-0.012Mpa) 婴幼儿 80-100mmHg (0.012-0.013 Mpa)
正确翻身、扣背后吸痰
先扣背2~5min,安抚患儿至安静,保持侧卧位(头低 10~15。)行体位引流10~15min后再吸痰。
吸痰时患儿动脉血氧饱和度下降,心率加快,吸痰前给患儿吸入 高浓度氧1~2min,增加体内的氧储备,提高机体对缺氧的耐受 性,减轻患儿的不适感,吸痰后再予吸入高浓度氧1~2min,使 机体得到“氧补偿”。
西门子呼吸机、吸痰模式
注意事项
操作动作应轻柔、准确、快速 按照无菌操作原则。吸痰时,左手相对清洁,右手相对无菌 吸痰前后应该给予高流量吸氧1~2min,吸痰时间不宜超过15s,
吸痰的注意事项 小儿

吸痰的注意事项小儿吸痰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护理方法,主要目的是清除呼吸道中的痰液,帮助患儿更顺畅地呼吸。
以下是一些吸痰的注意事项,特别是针对小儿进行吸痰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1. 操作前准备:在进行吸痰之前,要先准备好吸痰设备,如吸痰器、痰瓶等。
确保设备的干净卫生,可以在痰瓶上放入一些生理盐水或温开水,以帮助稀释痰液。
同时,要洗手并戴上手套等清洁工具,确保操作的卫生。
2. 安静舒适环境:在进行吸痰时,要保持周围的环境安静舒适,避免声音、光线等刺激干扰患儿。
也可以在患儿的床旁边放上一些安抚的玩具或毛绒玩具,以分散他们的注意力,增加他们的舒适感。
3. 保持患者的姿势:在吸痰过程中,患者的姿势非常重要。
一般情况下,小儿吸痰时应尽量使其半坐位,或者稍微倾斜,以利于痰液的排出。
需要保持头部微微向前倾斜,避免头后仰或过度低头。
4. 注意吸痰的频率和时机:吸痰的频率要根据患儿的病情来决定。
一般来说,儿童吸痰的时间间隔较短,每2-3个小时进行一次吸痰。
可以根据痰液的多少和患儿的舒适度来判断是否需要进行吸痰。
5. 吸痰的力度和时间:吸痰时要注意力度的控制,切忌过度用力。
吸痰的时间也要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既不能过短,也不能过长。
一般来说,每次吸痰不超过10秒为宜。
6. 保持痰瓶的清洁:在吸痰过程中,要注意及时更换痰瓶,以避免细菌的滋生和交叉感染。
吸痰结束后,要将痰液从痰瓶中倒出,然后用温开水或消毒液冲洗干净,晾干后收好备用。
7. 注意观察患儿的反应:在吸痰的过程中,要时刻观察患儿的情况,特别是注意他们的呼吸情况和意识状态。
如果发现患儿有呼吸困难、咳嗽或呼吸急促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吸痰,并及时就诊。
8. 配合家属的护理:作为医护人员,在吸痰的过程中,要与患儿的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调,告知他们吸痰的注意事项。
同时,要帮助家属学习正确的吸痰方法,并指导他们在家中进行吸痰护理。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吸痰是一种医疗操作,必须由专业人员进行。
小儿吸痰法PPT课件

.
11
吸痰步骤
8、置患儿于舒适体位,有家长陪同患儿安抚患 儿及家长;
9、清理用物; 10、洗手; 11、记录痰液的量及性质。
.
12
吸痰注意事项
1、严格无菌操作 2、吸痰时动作轻柔、防止粘膜损伤; 3、吸痰过程中注意观察患儿的面色,口周颜色、呼吸情况、
.
4
吸痰负压的选择
• 新生儿60-80mmHg(0.0080.012Mpa)
• 婴幼儿80-100mmHg(0.0120.013Mpa)
• 儿童100-120mmHg(0.013-
0.016Mpa)
.
5
吸痰步骤
1、洗手、戴口罩 2、备齐用物 3、接通电源打开开关评估吸引器功能:导管有无
老化裂缝,连接是否正确,有无负压 4、患儿准备
小儿吸痰法
儿科 陈冰
.
1
主要内容
吸痰的目的 用物的准备 吸痰负压的选择 吸痰步骤 吸痰的注意事项
.
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吸痰目的
利用负压原理将患儿呼 吸道内分泌物或误吸物 吸出,从而清理呼吸道, 改善通气功能。
.
3
口鼻腔吸痰用物准备
墙式吸引装置或电动 吸引器;一次性吸痰管 两根(6号、8号); 0.9生理盐水10ml两支、 一次性手套、一次性无 菌手套一副、听诊器、 纱布。
.
9
吸痰步骤
(6)用拇指压住吸引管孔, 一边旋转一边回抽进行吸痰, 注意:吸痰时应旋转而不是 上下活动,每次吸引不能超 过15秒,吸痰时观察吸出物 的形状观察患儿的呼吸、面 色、唇色,如有改变,立即 停止吸痰。
新生儿吸痰操作方法

新生儿吸痰操作方法
1. 准备好吸痰器具,保持器具的清洁卫生。
2. 将新生儿放置在平坦的床面上,使用一个坚固的护理台垫,将新生儿的头部稍微向下倾斜。
3. 用清洁的手,小心翼翼地将新生儿的头部稍微向一侧倾斜,以便清晰地看到婴儿的口腔和鼻腔。
4. 使用吸痰器具,将管子插入婴儿的口腔或鼻腔内,并轻轻地吸出痰液。
5. 在吸痰的过程中,要非常小心并尽量避免刺激到婴儿的喉咙或鼻腔。
6. 在吸痰完成后,轻轻地将婴儿的头部放回原位,并使用一个软质的湿毛巾轻轻地擦拭婴儿的口腔和鼻腔,以保持清洁和舒适。
需要注意的是,吸痰时要特别小心,以避免对婴儿造成不适或伤害。
如果您对吸痰操作不太熟悉,建议请专业医务人员进行操作或接受培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吸痰管的选择
吸痰管型号用“Fr”标识,常用型号有5Fr、6Fr、8 Fr、 12 Fr、 14 Fr、 16 Fr、 18 Fr、 20 Fr等。
根据患儿插管导管口径以及痰液性状选择不同型号的 吸痰管。对于痰液稀薄者选用较细多孔的硅胶吸引管, 痰液黏稠者可采用较粗的吸引管。大小不超过气管内 径的50%,婴儿不超过70%。
小儿吸痰方法及注意事项
儿内二科 邢菲菲
概念
利用机械吸引的方法,经口、鼻腔、 人工气道将呼吸道分泌物吸出, 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吸入性肺炎 肺不张、窒息等并发症的一种方法。
吸痰时机的选择
适时吸痰的时机: ①患儿出现呛咳或憋气; ②听诊有痰鸣音; ③床旁可闻及痰鸣音; ④血氧饱和度下降;
判断吸痰时机,血氧饱和度监测值只有参考价值,而非吸痰 的绝对指征,更重要的是要重视观察病人痰鸣音情况和定时 监测血气分析,并将“听诊痰鸣音”作为最佳的吸痰指证。
对于痰液粘稠,易形成痰痂者,以及机械通气大于 48h的患儿可进行湿化,痰多时可先雾化吸入再吸痰, 如气管内痰液较多、粘稠、吸痰不易吸出时,可用注 射器滴入湿化液(生理盐水)0.5~1ml。
吸痰前后100%给氧
一般情况下,机体几乎没有储备氧的能力,若吸入100%的纯氧, 机体的氧储备可明显增加,尤其肺的氧储备,即使8min不通气, 也不至于造成严重缺氧。婴儿需氧量(6ml.kg-1.min-1)是成人 的2倍,很易造成缺氧。
选择型号的计算公式: 吸痰管型号(F)={人工气道套管内径(mm)-2} ×2
吸痰管插入深度
经鼻/口腔插入前测量鼻尖到耳垂的长度,先吸净气管 内的分泌物,再吸口腔和鼻腔。将吸痰管插入外鼻腔, 先向上用力直到吸引管通过鼻中隔,然后向下用力, 插入时无负压。婴幼儿应尽量不用鼻气道吸痰。
经气管导管内,以超过气管导管总长度1cm为宜。当 吸痰管向前插入遇到阻力或患儿生理咳嗽反应时,后 退吸痰管0.5~1cm,稍作停留后开始吸引,边退边旋 转吸痰,不要上下提拉,时间不超过15s,婴儿不超 过 10s。
采用双人操作法:患儿去枕平卧,肩下垫一软枕,一人将患 儿颈部托起,助头后仰,颈过伸,并固定头部,另一人戴无 菌手套,经一侧鼻孔或口(垫口咽通气管)将吸痰管插入约 10~14cm相当于患儿声门处时,感阻力增高,以刺激 气管引起患儿咳嗽,于声门开放时迅速将吸痰管插入气管进 行吸痰。
气管湿化
人工气道常用的湿化方法: – 滴注湿化法 – 雾化湿化法 – 人工鼻湿化法 – 湿化罐恒温湿化法
吸痰时患儿动脉血氧饱和度下降,心率加快,吸痰前给患儿吸入 高浓度氧1~2min,增加体内的氧储备,提高机体对缺氧的耐受 性,减轻患儿的不适感,吸痰后再予吸入高浓度氧1~2min,使 机体得到“氧补偿”。
西门子呼吸机、吸痰模式
注意事项
操作动作应轻柔、准确、快速 按照无菌操作原则。吸痰时,左手相对清洁,右手相对无菌 吸痰前后应该给予高流量吸氧1~2min,吸痰时间不宜超过15s,
小儿吸引负压越大越容易损伤黏膜,且患儿不耐受。应 根据小儿各年龄阶段调整所需负压,即年龄越小,负压 越小。 新生婴幼儿 80-100mmHg (0.012-0.013 Mpa)
正确翻身、扣背后吸痰
先扣背2~5min,安抚患儿至安静,保持侧卧位(头低 10~15。)行体位引流10~15min后再吸痰。
若口腔、鼻腔、气管插管需同时吸痰时,先吸气管插 管,再吸口腔和鼻腔,先吸尽气管插管浅部痰液,然 后再深入深部痰液。
负压的选择
AARC气道吸引指南 2010年临床实践指南提到,成人 适合的负压为20KPa,儿童使用负压10.6KPa~ 13.3KPa。有研究表明,危重症儿吸引负压安全范围 12.5-17.5kPa,调节压力时,应严格遵循逐渐加大或 降低一个压力单位值,即2.5 kPa。吸取口鼻腔时负压 可适当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