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化学工作站在微生物电化学技术及土壤修复方面的应用研究

合集下载

电化学技术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

电化学技术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

电化学技术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为解决环境问题,科学家们利用电化学技术在环境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电化学技术在水污染治理、大气污染治理、土壤污染治理和固体废物处理等方面的应用。

一、电化学在水污染治理中的应用1. 电解池技术电解池技术是利用电流通过水中的污染物,使其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从而实现水质净化。

通过调控极板材质、电流强度和电解液成分,可以移除水中的重金属离子、有机物和微生物等污染物。

2. 电化学沉淀技术电化学沉淀技术是利用电生化学反应,通过电化学沉淀剂将水中的污染物转化为不溶于水的絮凝物,从而实现水质净化。

利用此技术可以高效去除含磷废水、含氮废水和有机废水等。

3. 电生化学氧化技术电生化学氧化技术是利用电流或电势使溶解在水中的污染物发生氧化反应,将其转化为无害物质。

此技术可以有效去除有机污染物、微生物和微量有害物质。

二、电化学在大气污染治理中的应用1. 电除尘技术电除尘技术是利用高压电场作用使气态污染物带电,并利用电场力使其沉降到电极上去除。

这种技术可以有效去除烟尘、颗粒物和气态污染物。

2. 电化学脱硝技术电化学脱硝技术是利用电流和电极上的催化剂,在适当的条件下将排放废气中的氮氧化合物还原为氮气。

此技术可以高效降低大气中的氮氧化物排放量。

三、电化学在土壤污染治理中的应用1. 电动力提取技术电动力提取技术利用电动力场的作用,将土壤中的污染物迁移、提取至地下电极,从而实现土壤的清洁和修复。

此技术可以去除土壤中的重金属离子、有机物和放射性物质等。

2. 电渗析技术电渗析技术是利用电流的作用,改变土壤中的离子浓度,促使污染物从土壤中迁移至电极处。

此技术可以高效去除土壤中的有机物、氯离子和硝酸盐等。

四、电化学在固体废物处理中的应用1. 电化学氧化技术电化学氧化技术利用电流引发氧化电位,使固体废物中的有机物和毒性物质发生氧化反应,转化为无害物质。

此技术可以高效降解废弃油、溶剂和塑料等。

微生物电解技术在环境修复中的应用研究

微生物电解技术在环境修复中的应用研究

微生物电解技术在环境修复中的应用研究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人类对环境的破坏越来越严重。

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全球性难题,给人类生存和经济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各种环境修复技术不断涌现。

其中,微生物电解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环境修复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微生物电解技术是一种利用微生物在电解质溶液中电解产生电子、氢气和电流的技术。

它结合了电化学和微生物学的优势,可以应用于废水处理和土壤修复等领域。

微生物电解技术的本质是利用微生物的代谢过程作为电极反应催化剂,在电极表面上形成微生物细胞壁附着的生物膜,形成微生物细胞电极。

这种生物膜电极可以在电解质中进行生物反应,产生电子、氢气和电流,从而实现环境修复的效果。

在废水处理方面,微生物电解技术可以用于生物电化学处理过程中,将有机废水中的有机物转化为甲烷和二氧化碳等无害物质,同时也能够有效去除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离子。

研究表明,微生物电解技术处理含重金属的废水时,可以利用微生物膜电极对重金属进行还原和沉积,从而有效地去除污染物。

与传统的废水处理技术相比,微生物电解技术处理效率更高、能耗更少,并且可以减少废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

在土壤修复方面,微生物电解技术可以用于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

重金属污染土壤是当前环境污染问题中的一大难题,它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传统的土壤修复技术中,常常需要大量的机械力和化学药剂,这会产生大量的二次污染。

而微生物电解技术能够通过电化学方法将重金属还原为金属,在电极表面形成金属沉积物,从而实现重金属的去除和土壤修复的效果。

除此之外,微生物电解技术中的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还能够分解土壤中的有机物,促进土壤中的微生物生长,从而恢复土壤的养分,改善土壤质量。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微生物电解技术将逐渐成为环境修复领域中的主流技术之一。

现阶段虽然微生物电解技术在环境修复领域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微生物电极的长期稳定性和化学药剂使用量等问题,但是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不断的研究和技术改进得到有效的解决。

微生物电化学系统的应用及其优化

微生物电化学系统的应用及其优化

微生物电化学系统的应用及其优化随着科技的发展,微生物电化学系统在能源、环境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微生物电化学系统利用微生物与电极之间的作用产生电能和化学物质,是一种绿色、环保、高效的新能源开发技术。

本文将从微生物电化学系统的基本原理、应用领域以及优化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微生物电化学系统的基本原理微生物电化学系统是由电生活性细菌和电极运作起来的。

电生活性细菌,又称为电化学活性菌,是指能够利用外加电场和电极表面的电子传递给氧化还原酶或细胞内代谢酶的微生物,其内部机制主要是电子转移、质子传递和代谢产物释放。

利用电极与细菌之间的电子转移,在微生物体内进行代谢反应,产生电流、能量和化学物质。

微生物电化学系统通常包括阳极、阴极和电介质三个重要部分。

阳极是微生物电化学系统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通过阳极上的化学反应,微生物代谢产生的电流从细菌中流到阳极,实现了电子转移和氧化还原反应。

阳极的材料对于微生物电化学系统的性能影响很大,目前常见的阳极材料有碳、铂、金、不锈钢等。

一般来说,碳材料是最常用的阳极材料,主要因为它可以提供更多的交流电流表面积和潜在的催化反应位点。

阴极是微生物电化学系统中最复杂的部分。

它实现了微生物对氧化还原反应的控制和反应产物的选择。

阴极的主要作用是通过还原反应,促进电子的传递和细菌代谢产物的消耗或后续使用。

阴极的材料选择和外部环境条件对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有很大影响,目前常见的阴极材料有氧化银、铜、镀金、铂等。

电介质是微生物电化学系统中起到电子分隔作用的辅助部分。

它的主要作用是防止阴极和阳极部分之间的电子直接流通,同时还能起到保护微生物的作用。

二、微生物电化学系统的应用领域微生物电化学系统在能源领域、环境治理领域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

在能源领域,微生物电化学系统可以通过生产生物燃料、生产电能、制氢等方法来提供能源。

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通过微生物代谢反应的产生电流来制造电能。

这种方法具有节能、环保、易于控制等优点,并且可以应用于各种电化学反应平台。

土壤污染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土壤污染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土壤污染修复技术研究进展土壤是地球上一个至关重要的自然资源,它为植物提供营养物质,储存水分,维持生物多样性,并且在水循环和碳循环中具有关键作用。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快速发展,土壤遭受到了严重的污染。

土壤污染对生态系统的健康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因此,研究和开发土壤污染修复技术成为人们的迫切需求。

土壤污染修复技术是通过一系列方法和工程措施来清除或减少土壤中污染物的浓度和毒性,从而恢复土壤的健康和生产力。

现代土壤污染修复技术可以分为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三大类。

物理方法是通过物理处理来清除土壤中的污染物。

常用的物理方法包括渗透抽提、原位热处理和原位气体提取。

渗透抽提是通过水或其他溶剂将污染物从土壤中抽出。

原位热处理利用热能将污染物挥发或破坏。

原位气体提取则是利用气体将污染物抽取并气化。

物理方法能够快速清除土壤中的污染物,但对土壤结构和生物活性有一定的影响。

化学方法通过添加化学物质来清除土壤中的污染物。

化学方法通常包括氧化还原、酸化碱化和配位沉淀等处理。

氧化还原反应是通过加入氧化剂或还原剂来改变污染物的化学性质,从而实现清除的目的。

酸化碱化则是通过改变土壤的pH值来改变污染物的溶解度,促进其去除。

配位沉淀利用添加配位剂使得污染物生成稳定的沉淀,并将其从土壤中分离出来。

化学方法特别适用于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的修复,但需要谨慎使用,以免引入新的环境问题。

生物方法是利用土壤中的微生物和植物来清除污染物。

生物方法包括生物降解、生物吸附和植物修复等。

生物降解是通过土壤中的微生物将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质。

生物吸附则是利用微生物表面的活性物质吸附污染物。

植物修复则是通过植物的吸收、转运和降解作用来清除土壤中的污染物。

生物方法具有环境友好、成本低廉等优点,但由于受到环境因素的限制,修复效果不稳定。

除了这三大类方法之外,还有一些新兴的土壤污染修复技术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其中包括电化学修复技术、超声波修复技术和纳米材料修复技术等。

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电化学修复技术及其关键因素

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电化学修复技术及其关键因素

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电化学修复技术及其关键因素
张慧慧;宋学勇;张忠智;王赫名
【期刊名称】《化学与生物工程》
【年(卷),期】2018(035)007
【摘要】石油不仅是当今社会的主要能源之一,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大量石油烃直接或间接进入土壤造成污染.土壤一旦被污染,其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无法得以发挥,导致国土资源浪费.简单介绍了石油污染土壤修复的常规技术,如物理修复技术、化学修复技术和生物修复技术,详细阐述了新兴技术——生物电化学修复技术尤其是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s,MFC)在石油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并对土壤MFC修复的关键因素进行了分析.
【总页数】5页(P1-5)
【作者】张慧慧;宋学勇;张忠智;王赫名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2249;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2249;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2249;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2249【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53
【相关文献】
1.影响芦苇修复新疆石油污染土壤的关键因素 [J], 张云波;吴文华;赵东风;刘春爽;刘其友
2.石油污染土壤修复技术探析 [J], 戴书剑; 廖长君; 梁家宇
3.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技术初探 [J], 胡先怡;王爱玲;王平;王帆
4.石油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 [J], 康建中;康伟浩;时明翠;杨昊博
5.石油污染土壤电动-微生物修复技术研究 [J], 李婷婷;吴迪;辛亮;王恩彪;赵紫钰;彭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微生物在环境修复中的作用

微生物在环境修复中的作用

微生物在环境修复中的作用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改善生态环境,保护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环境,科学家们不断探索各种环境修复方法。

其中,微生物在环境修复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微生物在环境修复中的作用以及其相关技术,以期为环境治理提供一些参考。

一、微生物的优势及其在环境修复中的应用微生物具有生长快、繁殖力强、适应性广等特点,这使得它们在环境修复中有着独特的优势。

1. 降解有机污染物微生物通过产生酶类物质,能够利用有机污染物作为营养基质进行生长和繁殖,从而降解有机污染物。

例如,石油污染环境中的石油降解菌可以利用石油作为能源,将其转化为无毒的物质,降低石油对环境的污染。

2. 排除重金属污染某些微生物具有重金属离子吸附、转化和蓄积能力,通过将重金属转化为无毒形态或蓄积在细胞内部,从而减少环境中的重金属含量。

这种微生物修复技术被广泛用于处理废水和农田重金属污染。

3. 生物吸附微生物能通过吸附污染物,起到净化环境的作用。

它们的细胞表面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可吸附有机物和无机物,如溶解性有机化合物、重金属离子等。

这种生物吸附技术应用广泛,例如在废水处理和土壤修复中。

4. 生物修复微生物修复是指利用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修复环境污染的方法。

它可以通过微生物的生物化学反应改变或降解环境中的有害物质,从而实现环境的修复和恢复。

微生物修复技术应用于土壤污染、水体污染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二、微生物在环境修复中的相关技术为了更好地利用微生物在环境修复中的作用,科学家们还发展了一系列相关技术。

1. 微生物菌剂的应用通过筛选和培养具有降解污染物能力的微生物,并将其制成菌剂,应用于环境修复。

这种技术具有操作简单、效果明显的特点,可用于处理各类污染物,如石油类、农药类、重金属等。

2. 基因工程微生物的利用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可以改造微生物的代谢能力和降解途径,使其在环境修复中具有更高的降解效率和广泛的适应性。

电动修复土壤的原理是啥

电动修复土壤的原理是啥

电动修复土壤的原理是啥
电动修复土壤是一种利用电力技术改良和修复土壤的方法。

电动修复土壤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电解作用:电流经过土壤时,会引发电解作用,使土壤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被分解,进而改变土壤的化学性质。

2. 电化学反应:电流通过土壤中的水分,会促使土壤中的阳离子向阴极方向移动,而阴离子则向阳极方向移动,从而改善土壤的离子平衡,提高土壤的肥力和水分保持能力。

3. 电热效应:电流通过土壤时会产生一定的热量,这种热量有助于改善土壤的温度和微生物活动,促进土壤中养分的循环和分解,增加土壤的生物活性。

4. 电渗效应:电流通过土壤时会产生一定的电场效应,这种电场效应会促使土壤中的水分移动,并改善土壤中的水分分布均匀性,从而减少土壤的盐分积累和水分逆渗透,改善土壤的排水能力。

综上所述,电动修复土壤通过电解作用、电化学反应、电热效应和电渗效应等多种机理作用,改善土壤的化学性质、离子平衡、温度和湿度等因素,从而修复和改良土壤,提高土壤的肥力和耕作性能。

电化学技术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

电化学技术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

电化学技术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
电化学技术是一种基于电化学原理的技术,通过直接或间接地利
用电流实现化学反应来达到特定的环境治理目的。

在环境工程中,电
化学技术有广泛的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土壤修复方面。

电化学技术可用于治理含有重金属、有机污
染物等的土壤。

通过对土壤中的污染物进行电化学降解和稳定化处理,可达到去除或减轻土壤污染物的效果。

2. 水处理方面。

电化学技术可用于净化工业废水、城市污水等
水源。

通过电吸附、电解脱盐、电化学氧化等方式,电化学技术可去
除水中的重金属、有机污染物、氮氧化物等有害物质,同时也可减轻
水体中的富营养化程度。

3. 气体净化方面。

电化学技术可用于治理空气中的有害气体,
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

通过电化学氧化、电化学还原等方式,电
化学技术可将有害气体转化为更为安全的化合物。

4. 垃圾处理方面。

电化学技术可用于垃圾中有机物的降解。


过电化学处理,可将有机物转变为二氧化碳等安全物质,从而减轻垃
圾处理过程中的环境影响。

总之,电化学技术在环境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可用于处
理各种环境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化学工作站在微生物电化学技术及土壤修复方面的应用研究[摘要]详细介绍了电化学技术的各种类型,并综述了电化学技术在环保领域的研究、应用及发展状况。

[关键词]电化学;废水处理;废气处理;环境保护[引言]电化学技术通过方便地控制电极电势就可以实现物质的氧化或还原。

该技术可以用于工业产品的生产,是一种基本上对环境无污染的“绿色”生产技术,同时可应用于环境污染治理,通过氧化或还原反应除去对环境有害的物质[1] 。

电化学技术在国内外都得到了重视,尤其是对难生物降解且对人类危害极大的“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有机污染物的电化学处理技术的研究。

此外,应用电化学技术进行环境污染物监测以及开发化学电源,在环境保护中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1 基本类型主要的电化学处理技术包括:(1)电凝聚(或电气浮)法:电凝聚法也叫电气浮法,即在外电压作用下利用可溶性阳极(铁或铝)产生大量阳离子,对胶体污染物进行凝聚,同时阴极上析出大量氢气微气泡,与絮体粘附在一起上浮,从而实现污染物的分离[2] 。

(2)电化学氧化法:该法分为直接氧化法和间接氧化法两种,均属于阳极过程。

直接氧化法是通过阳极氧化使污染物直接转化为无害物质;间接氧化法则是通过阳极反应之外的中间反应,使污染物氧化,最终转化为无害物质[3] 。

(3)电沉积法:该法利用电解液中不同金属组分的电势差,使自由态或结合态的溶解性金属在阴极析出。

适宜的电势是电沉积发生的关键。

(4)内电解法:该法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是利用活性金属填料在废水中形成原电池的原理,通过填料表面电化学反应和后絮凝作用达到净化废水的目的。

(5)其它电化学工艺:电吸附、电渗析、离子交换辅助电渗析以及电化学膜分离等技术[4] 不仅可以用作清洁生产工艺,预防环境污染,而且它们也是有效的工业废水处理方法。

电吸附法可以用来分离水中低浓度的有机物和其它物质。

电渗析法可处理含Ni2+、CrO2-4、Sn2+、PO3-3和PO3-2等污染物的工业废水。

离子交换辅助电渗析法具有可多样化设计、适用范围广等优点,已成为环保开发应用热点技术。

电化学膜分离技术是利用膜两侧的电势差进行物质分离,常用于气态污染物的分离。

2 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2.1 废水处理电化学法处理废水是近年发展起来的颇具竞争力的废水处理工艺。

长期以来由于电化学法存在能耗大、电流效率低、成本高及易发生析氧、析氢等副反应的特点,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电极材料的开发、反应器的研制及对传统电化学工艺的改进,电化学水处理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

2.1.1 电凝聚(或电气浮)法国内外有大量利用该技术治理印染废水、含油废水、化纤废水等多种行业废水的报道。

电凝聚法中,通常采用的阳极材料为金属铝或铁。

由于该方法消耗铝材的同时还消耗大量的能源,因而它的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该技术当前的发展方向是,通过改进电源技术、研究新型电极材料及结构,使电能消耗和材料消耗进一步降低[5] 。

新发展的电源技术主要是脉冲电源。

此外,周期换向的脉冲电解新概念在电镀领域已有应用,在废水治理领域尚未见报道[6] 。

2.1.2 电化学氧化法该法不仅适用于处理高浓度废水,对低浓度废水同样可行。

近年来通过改进电极结构,可以提化工环保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并降低电能耗。

废水处理中电化学氧化法研究最多的还是对有机物的氧化,主要集中在对难生物降解物质的处理,如染料、酚以及造纸等多种生产废水中的有机物。

电化学氧化法处理有机污染物主要的原理是:有机物的某些官能团具有电化学活性,通过电场的强制作用,官能团结构发生变化,从而改变了有机物的化学性质,使其毒性减弱以至消失,增强了生物可降解性。

若是利用电极强化分解作用,再辅以其它次生氧化反应,可使有机物完全矿化。

利用电化学方法,可使有机污染物在电极上发生直接电化学反应,转化为无害物质,例如对酚类、含氮有机染料、腈化物等的处理;或发生间接电化学反应,利用电极反应产生强氧化作用的中间物质,将有机污染物氧化,最终降解。

电化学方法处理有机污染废水的过程与电极材料、电极表面结构及负荷情况、电解质溶液组成以及浓度等因素相关[4] 。

在有机物的电氧化过程中,限速步骤一般为电极表面的电子转移步骤,因此寻找具有高效催化性能的电极材料尤为重要。

不同的电极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殊催化特性,可以发生不同的反应及产生不同的氧化中间物质,因此电极材料的开发是电化学方法处理有机污染废水技术的关键。

在电极表面涂覆一层具有催化性能的膜是一种新方法,它是该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

采用电化学法氧化无机含氮化合物也较有效,最后以N2形式释放。

此外,电化学氧化法也可用于废水的杀菌消毒。

在电场作用下,细菌吸附在电极表面被强制放电,细胞结构被破坏,从而被杀灭。

电极表面产生的氧化剂如ClO- 也可杀灭细菌。

2.1.3 电沉积法采用电沉积法处理低浓度金属离子废水,是近年来一个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

该法处理金属离子废水的优势在于能回收金属,且无二次污染。

当金属离子浓度偏低时,其处理效率取决于被去除金属离子的传质速率、电极的有效面积及副反应的发生。

这就需要高效传质反应器,否则电沉积法就会失去竞争力 [7] 。

目前该法处理含金属离子废水的技术核心是新型电极结构电解槽的设计。

针对不同污染物和不同生产状况,可采用不同的电解槽进行处理,如采用旋转圆筒二维电极去除Fe3+ ,Cu2+ ,Cr6+ ,Ag2+ ,Ni2+ 等金属离子、采用低孔隙率填充床三维电极去除Cu2+,Zn2+,Ag+ 等金属离子。

2.1.4 内电解法该技术能“以废治废”,不消耗能源,能去除废水中多种污染成分和色度,还能提高难降解物的可生化性。

内电解柱内的填料一般为废铁屑和活性炭 (或石墨),再辅以疏松剂。

其处理原理是:Fe2+具有较强的还原作用,可使废水中某些氧化组分还原;Fe(OH)2具有絮凝作用;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可吸附有机物及微生物;铁-碳构成的原电池产生微弱的电流,对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有刺激作用。

众多因素的综合作用使污染物得以去除。

其缺点是反应速度比较慢,反应器易阻塞,处理高浓度废水比较困难。

该法经常作为预处理方法与其它处理方法如混凝法、生化法相结合,可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为进一步处理创造有利条件[5] 。

内电解法运用得比较成功的实例是上海大学在某腈纶厂聚合废水处理中采用的内电解技术。

但该技术虽已工业化应用多年,仍存在以下弊端:一是由于在反应过程中有铁损耗,需不断地补充铁屑;二是反应前后调节废水pH需要消耗大量的酸和碱。

大连理工大学在这方面开展了长期深入的研究,他们开发的专利技术“连续吸附—电解再生污水处理设备”,在原有基础上有了较大进展,取代了铁屑材料,其应用对象也十分广泛。

该技术可用于高浓度预处理及低浓度深度处理各类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及给水[8] 。

2.1.5 电化学技术与其它技术相结合目前的另一研究趋势是将电化学技术与其它处理工艺结合起来,以达到优势互补的目的。

例如铁-碳微电解—高效复合微生物法处理高浓度化工有机废水 [9],可有效地提高化工有机废水的可生化性,有效地去除COD和氨氮,使其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2.2 废气处理化工厂、热电厂在生产中会排放出许多含有毒、有害物质(如Cl2,H2S,SO2,NOx,CO2等)的气体。

这些污染物大多是电活性的,因此可以采用电化学技术处理。

电化学技术处理废气包括两个步骤[10] :(1)使气体中的有害物质溶解在液体中;(2)用电解法将其转化为无害的物质。

其工艺可分为槽内工艺和槽外工艺[4] ,槽内工艺是气体直接经吸附转移到电化学反应器内并被处理;槽外工艺是气体先被吸附到独立的容器中,再转移到电化学反应器中进行处理。

采用三维填充床电极,辅以多孔渗水隔膜或离子交换膜的槽内直接电化学方法已经成功应用于含Cl2、SO2的废气净化。

Cl2的氧化或还原反应可能直接发生在电极上,或是通过间接电氧化(还原)来完成[11] 。

SO2是燃气产生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已尝试用多种电化学手段将其从燃气中除去。

其中最成功的方法是ISPRAMARK过程[12] ,其原理是利用阳极氧化将HBr氧化成Br2,然后Br2与SO2和水反应制得硫酸。

硫酸具有市场意义,Br2作为中间体是完全循环的。

最近研究较多的是对同时含有SO2和氮氧化物的废气进行处理。

如Ce4+ 辅助工艺是以Ce4+ 为均相氧化还原媒介,将SO2和氮氧化物同时分别转化为硫酸和硝酸;PbO2、连二亚硫酸盐工艺也可有效处理SO2和氮氧化物废气[11] 。

2.3 土壤的电化学修复利用电化学技术可以除去土壤中的无机、有机污染物。

该法只需将电极插入土壤中并通以直流电,使离子以电迁移、对流和扩散的方式在土壤中运动。

重金属离子会在阴极电沉积后被除去,有机污染物会随着含带电离子的液体做电渗流动,然后通过辅助方法如离子交换膜法或化学沉淀法去除。

目前,已有人采用电化学方法去除土壤中的多种重金属、甲苯、二甲苯、酚类化合物和含氯有机化合物等[10]。

2.4 环境监测控制通过选择不同的电极和电解池,电化学技术还可用于环境监测控制,如应用于传感器、监测器和控制器的设计和制造,用于H+ 、O2、CO2、SO2及金属离子的分析[11] 等。

这种技术可以满足环境监测和控制的不同要求,并且与其它的物理手段结合起来,易于实现环境监测和控制的高灵敏性、快速和自动化。

2.5 其它方面的应用电化学技术还可用于对金属仪器和设备的防腐。

通过施加电位,用阴极保护或用阳极氧化使金属钝化的办法,可以使腐蚀停止或减慢,从而达到防腐的目的。

相对于其它类型的防腐方法来说,这种方法价格低、效果好,因而在世界各国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3 结语电化学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还处在发展阶段,但凭借其许多独特的优点已成为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

虽然有些电化学方法只是处于小试阶段,但随着电化学技术研究的发展、新型电极材料与新型电极的开发以及与其它方法的联用,电化学技术在环保领域中将显示出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