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艺术与城市景观建设 方颖
城市景观规划中的公共艺术设计

城市景观规划中的公共艺术设计引言: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而城市景观则是城市文化的重要体现。
公共艺术设计作为城市景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美化城市环境,还能够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形象。
本文将探讨城市景观规划中的公共艺术设计,从艺术性、功能性和可持续性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艺术性公共艺术设计是城市景观规划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能够为城市增添艺术氛围,提升城市的审美价值。
公共艺术设计可以包括雕塑、壁画、喷泉等形式,通过艺术作品的展示,使城市变得更加生动和有趣。
例如,巴黎的埃菲尔铁塔、纽约的自由女神像等著名的公共艺术作品,成为了这些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吸引了无数游客的目光。
因此,在城市景观规划中,公共艺术设计的艺术性是至关重要的。
二、功能性除了艺术性,公共艺术设计还应具备一定的功能性。
公共艺术作品不仅仅是为了观赏,更应该能够为居民提供便利和服务。
例如,在城市公园中设置的雕塑作品,不仅能够美化环境,还可以作为休息的场所。
此外,公共艺术设计还可以用于交通导向和标识,为行人提供导航和指引。
因此,公共艺术设计在城市景观规划中的功能性是不可忽视的。
三、可持续性在城市景观规划中,公共艺术设计还应该具备可持续性。
可持续性是指公共艺术作品在长期使用过程中能够保持其功能和价值。
例如,公共雕塑作品应该具备防腐蚀、耐久性和易于维护等特点,以确保其长期存在和使用。
此外,公共艺术设计还应该与城市的整体规划相协调,不仅要与周围环境相融合,还要符合城市的风格和文化。
因此,公共艺术设计的可持续性是城市景观规划中的重要考量。
四、案例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城市景观规划中的公共艺术设计,我们可以参考一些成功的案例。
例如,新加坡的滨海湾花园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滨海湾花园通过巧妙的景观规划和公共艺术设计,将城市与自然完美结合。
在花园中,人们可以欣赏到各种艺术作品,如巨大的雕塑、壁画和艺术装置等。
这些作品不仅美化了花园环境,还为游客提供了艺术欣赏的机会。
城市景观中公共艺术的内在逻辑与环境建构研究

城市景观中公共艺术的内在逻辑与环境建构研究作者:王帅来源:《今传媒》2020年第04期摘要:新时代的发展进程中,城市景观公共艺术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随着公众对城市、环境生活需求的增高,城市景观的建设也日益完善,逐渐体现了人们在寻求公共艺术的过程中城市景观建设的重要影响。
本文通过分析城市景观公共艺术的概念,从内在逻辑与环境构建方面,提出了如何让城市景观更好地发挥其文化属性。
关键词:公共艺术;城市景观;内在逻辑;环境构建中图分类号:J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20)04-0101-02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发展进程中,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加速了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和交融,公共艺术也逐渐从西方引入中国。
在当今城市景观建设的发展过程中,公共艺术成为一种较为广泛的艺术形式走进我国艺术领域。
在探讨城市景观的公共艺术的内在逻辑与环境构建中,我们首先需要将公共艺术的概念和特征进行明确。
一、公共艺术的概念最初,公共艺术的出现是为适应人类文明进步和社会生产力发展而产生的。
随着城市的大量出现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对周围的生活环境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在这样的情形下,公共艺术适时出现。
总体来看,公共艺术是艺术家通过一定的手段与材料,为城市的开放空间构建具有一定审美需求的空间结构作品,是一种新型的艺术形态,有别于私人形式的建筑,是可以满足公众审美需要的艺术作品。
公共艺术的概念起源于美国,是在城市建设不断发展与治理的过程中,把美术品放置公共空间时得出的一种艺术形式。
公共艺術具有多种多样的含义,且特色各异。
公共艺术出现的前提是大众的需求,只有得到大众的认可和肯定,才赋予了公共艺术独特的社会价值[1]。
站在实际发展的视角来看,公共艺术从古希腊发展到现代社会,被赋予的定义有很多,在新时代作为一种新启的公共艺术,传承了优秀的人文精神和价值。
从某种意识上来讲,公共艺术已经不是过去单纯为了供人们鉴赏而创作的艺术作品,而是体现一种和人类共同发展的生活状态展现[2]。
浅谈公共艺术对城市景观环境的构建

地 域和场 所 独特 的标 志与 精神 面貌 。
都 是 以历 史共识 为前进行提 炼 ,是 对文化 及人类精 神的暗 喻 。这 种 公共 艺术赋 予整个 景观环境 人文价值 的感受和 体验 意义 。
3 . 对 民俗 及趣 味题 材 的表 现 , 由于 内容 与 大 众 日常 生 活 密 早在 公共 艺 术 一 词 的概念 还 没 明确 界定 之前 ,公共 艺术 其 实 就 与 景观 密不 可 分 。在 中 国传统 的 古典 园林 中 的叠 石 原为私 有 财 切相 关 ,因此 最 容易 被大 众所 接 受和 喜 爱 。例 如深 圳 大型 公拭 艺 产 是 …种 表达 个 人意 趣 的造 景 形式 ,在 其后 的 演变 下逐 渐 发展 成 术 园 “ 深 圳人 的一天 ”,犹 如 画中 画 一 般再 现 l 平凡 的城 市 生活 情 为一 种 公共游 览 设 施 ,是供 人观 赏 的 艺术 品 ,更成 为城 市 景观 中 景 ,起 到愉 悦环 境之 意义 。
主题 ,北 京 天安 门广 场 上 的 “ 人 民英雄 纪 念碑 ”、 比利时 的 “ 撒 公 共 艺 术 作 为 一 种 具有 现 代 语 义 的社 会 产 物 ,是 伴 随 着 经 尿 的小孩 ”,属 于 定义 国家 性 主题 景观 的 典型 , 意在 提醒 、纪念 济和 科技 的不 断进 步而 形成 的 。 公I 共 艺术 真正 被 定义 是 由二 战之 重大 历史 事件 ,起 到赋 予环 境意 义 的作用 。 2 . 通过 隐喻 的抽 象化和 符号化 的手法叙述 和表达 科学知 识 以及 后 ,美 国 率先 施行 “ 百分 比艺 术政 策 ”以鼓励 艺 术家 带着 雕 塑作
、
品走 向室外 走 向大 众 ,公 共艺 术 的概 念 由此产 生 。正 是 由于 公共 人文 历史 ,赋予城市 景观环 境知识性 的解读 。例如 上海浦 东世纪 大 岂术面 对 的主 体 是社会 大 众 。因 此 ,公共 艺 术带 有强 烈 的满 足公 道上 的 “日冕 ”、厦门机场 表现人类 飞行 梦想 和历 史的艺 术装置 , 需求 的 初衷 ,紧密 的将 大众 和 艺术 结 为一 体 ,成 为一 个社 会 、
公共艺术设计“乘以”城市绿化——由2010上海世博会展馆绿化看城市公共艺术景观“绿色”方向

HUNDR C ED S H00 S I T L N AR S
文章 编号 :0 3— 14 2 1 )7—0 8 0 10 9 0 ( 0 1 0 00— 2
公共 艺术 设计 “ 以" 市绿 化 乘 城
口
集之地 , 当今健康 、 色 、 能 、 耗 、 碳 已成 为全 球对 未 来 绿 节 降 低 可持续 发展的城市 建设 的共 同追求 , 海世博 会各 国场 馆 的 上 绿色建筑 实验引领着未来全球生态 城市绿 色节能 的新的发 展
章 , 成整体的公 共艺 术景 观。加拿 大馆 内庭 院 巨大 的植物 形
能够决定城市 的未来 , 它可 以让 曾经 辉煌 的城 市再度 复兴 , 让
原本名不见 经传 的城 市 闻名 世界 , 不仅让 居住 其 中的城市 它
居 民感受 到美好 的生 活环境 带来 的舒 适和惬 意 , 还会 召唤无
数 的旅行者来此驻 足 , 体味这个城市 与众不 同的魅力 , 从而 为
讨 未 来 生 态 城 市发 展 方 向之 一 , 在 进 行 城 市公 共 艺 术 设 计 的 同 时 , 合 城 市 绿 化 , 城 市 是 结 使 绿 化 随 公 共 艺 术 在 城 市 空 间 立 体 延 伸 , 同 营 造 城 市 整 体 的 艺 术 景 观 、 造 独 特 的 城 市 形 共 塑
由 21 00上海 世 博 会展 馆绿 化看城 市 公 共 艺术 景 观 “ 色 ” 向 绿 方
初 旖
( 上海 大学 数码 艺 术学 院 , 海 2 0 4 ) 上 044
摘 要 : 照 上 海世 博 会 各 国场 馆 的 绿 色 建 筑 实 验 , 合 当今 城 市 可 持 续 发 展 趋 势 。 参 结 探
城市园林设计中的公共艺术与城市形象塑造

城市园林设计中的公共艺术与城市形象塑造公共艺术在城市园林设计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能够通过创造具有艺术价值的景观元素,将城市变得更加美丽、宜人,同时,公共艺术也能够有效地塑造城市的形象。
本文将探讨在城市园林设计中,公共艺术与城市形象塑造之间的关系,以及公共艺术的具体作用。
一、城市园林设计中的公共艺术城市园林设计旨在为城市创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提供人们与大自然互动的场所。
而公共艺术作为城市园林设计中的一种手段,通过将艺术元素融入城市的景观中,使城市的环境更具艺术性和文化氛围。
公共艺术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雕塑、壁画、景观灯光等,也可以是艺术装置、互动艺术等。
这些艺术作品不仅能够美化城市环境,还能够给人们带来愉悦的感觉,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二、公共艺术与城市形象塑造的关系公共艺术在城市园林设计中不仅仅是为了美化城市,更重要的是通过艺术元素的引入,塑造城市的形象,展现城市的独特魅力和个性。
首先,公共艺术可以代表城市的文化特色。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和独特的历史,公共艺术可以通过融入这些文化元素,展示城市的独特魅力。
比如,在城市的公共空间中设置一座雕塑,它既可以是一座具有历史意义的人物铜像,也可以是一个代表城市文化的艺术装置,这样的公共艺术作品能够向人们传递城市的文化内涵。
其次,公共艺术可以体现城市的现代化形象。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城市环境的要求也在提高,公共艺术的引入可以使城市变得更加现代化。
比如,通过在城市街头设置一些艺术装置或者夜景灯光效果,可以增加城市的科技感和现代感,提升城市的形象与品位。
最后,公共艺术可以打造城市的地标景观。
一个城市的地标景观能够吸引游客、展示城市的特色,并成为城市的象征。
公共艺术通过其独特性和艺术性,可以成为一个城市的地标,让人们看到这个城市就会想到这个特定的艺术作品,从而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三、公共艺术的作用公共艺术在城市园林设计中有多重作用。
以公共艺术提升街景空间品质的设计策略与实施机制--以深圳为例

以公共艺术提升街景空间品质的设计策略与实施机制--以深圳
为例
卓伟德;康馨
【期刊名称】《城市建筑空间》
【年(卷),期】2024(31)5
【摘要】我国的城市化经历了大规模增长的快速建设时期,如今建设重心已由“量”转“质”,聚焦于城市软实力的提升。
公共艺术作为塑造城市品格、彰显文化自信、提升幸福指数的重要载体,将为空间更新与文化发展注入新动能。
针对城市街景空间,通过建立公共艺术“分级分类”“全要素”的设计控制体系,并融入在地特色,可实现精细化、在地性的公共艺术品质提升,结合实施机制的创新探索,为街景空间的
艺术品质提升建立财政资金、法规体系和公众参与的机制保障,实现可持续的常态
化更新提质。
【总页数】6页(P38-43)
【作者】卓伟德;康馨
【作者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城市设计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创造以人为本的城市公共活动空间——以深圳市深南大道南头段街景城市设计为例
2.城市地下道路空间品质提升研究——以深圳市渔人码头公共配套设施设计为
例3.当代艺术对公共空间品质更新和提升的策略研究——以日本濑户内地区的艺术重塑为例4.功能复合型城市微型公共空间的设计策略——以深圳市罗湖区东门广场设计为例5.城中村公共空间改造提升策略研究——以深圳市岗厦村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城市景观中公共艺术的内在逻辑与环境建构研究

城市景观中公共艺术的内在逻辑与环境建构研究
公共艺术作为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增加城市的美感和艺术氛围,还可
以提升城市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
然而,公共艺术的设计和建构必须符合城市的内在逻
辑和环境特征,才能真正发挥其美学和文化价值。
城市的内在逻辑是指城市的历史、文化、地理等多方面的综合特征。
公共艺术的设计
和建构必须与城市的内在逻辑相符合,以有效地传递城市的文化精髓和历史底蕴。
例如,
北京的故宫和长城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象征,因此在城市的公共艺术设计中,可以使用
这些元素来反映中国的文化底蕴。
另外,城市的环境特征也是公共艺术设计的重要考虑因素。
设计者必须考虑城市的气候、地形、人口密度等,以确保公共艺术作品的安全和实用性。
例如,在城市炎热的夏季,公共艺术作品的材料和颜色应该选择能够抵抗高温的材质,以保证作品的耐久性和实用性。
公共艺术的环境建构是指公共艺术与城市环境之间的关系。
在建构公共艺术作品时,
必须考虑到其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和统一,以达到最佳的美学效果。
例如,在城市广场上放
置一个大型雕塑作品,必须考虑作品与周围建筑物和自然景观的尺度和比例关系,以确保
其不会显得单调或突出。
此外,公共艺术的位置和方向也是环境建构中的关键因素。
公共
艺术应该被放置在适当的位置和朝向,以便公众可以最好地欣赏和感受其美学价值。
例如,在城市公园中安装一个雕塑作品,设计师必须考虑到公园的景观特点和绿化环境,以确保
作品与公园整体环境的和谐。
试论城市景观中的公共艺术

生于特定 的场所 之 中。而对 不 同的场 所 中固有 的特定 精神 力量 是 难 以捕捉 的, 却又被 不断地无 限接 近着。于是 , 我们在材料 、 结
4 设计上 的综合性 .
二 、 共 艺术 的“ 共性 ” 以 实现 的基 础 是“ 共 领 的重视是 公共 艺术创作 的最终 追 求。这种场 所精 神很 多时候总 公 公 得 公
公共性特征 。
四、 公共 艺术 的基 本创 作手 法
公 共 艺术 的创 作 大 致 可 以有 三 种 基 本 的 呈 现途 径 : 现 显
(iu lzto ) 补充(o pe e tto ) Vs aia in 、 c m 1m na 1n和象征(y b l ain 。 s m oi to ) z
态 , 着公 共艺术的存在 与否和成败。 决定
三、 景观 设计 中公 共艺 术 的实现 方式
对于公共 艺术的设计 , 设计者 应该 充分地分析和研 究公共 艺
程, 为的是将独特 的公共态度 弥漫、 渗透进 整个发展过 程, 通过创
造 一种具有视 觉冲 击力 的环境视 觉艺术 而赋 予空 间以灵魂 与生 命 力。景观作 为室外环境 的主要艺术表现 空 间, 责无旁贷地成 为
3地域性 .
无论公共 艺术作 品所反 映的是对 闲淡 的情趣 追求 , 还是对历 同虚设 , 失去 了最根本 的意义 , 而成 了千篇 一律、 随处可见 的抽 象 史文脉 的眷顾 , 或是对 人们 生存 方 式的关注 , 抑 它总是存在 和发
雕塑, 既不好看 , 也没有什么存在 的必要性。
现代公 共艺术创作 中体现 文脉 精神与符号 象征 , 应是公共 艺术 新
的乃 至具有 突破 意义 的支 点; 而将环 境— —场 所 、 型—— 资源 、 原 语 言—— 手 法等作为 一种 整体 的方法 , 无疑将促 进 当代公 共艺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艺术与城市景观建设方颖
发表时间:2019-08-06T15:49:57.97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1期作者:方颖[导读]
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210000 公共艺术是以人为价值核心,以城市公共空间、公共环境和公共设施为对象,运用综合的媒介形式为载体的艺术行为。
通常是指由专业人员设计、建造坐落于室外的并对所有人开放的一种艺术作品,它可以是任何形式、任何材料制成的,但必须有物理性的实体存在,有地点、有体积、有功能的,诸如雕塑、戏剧、壁画、建筑、媒体艺术等。
公共艺术的特点有很多,但与其他艺术形式相比,最主要的特征
在于它的公共性,从字面上就有“平民化”倾向,也提示了作品需要被广泛关注的社会效应,以及公民参与的含义。
公共艺术最初被引入中国是以城市雕塑和壁画为主要形式,随着国际交流的增多,出现多种公共艺术形式,这对于城市环境的营造有着重要的意义。
景观作为环境建设的重要部分,对于城市环境的塑造亦起着重要作用,存在于景观中的公共艺术作品也是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类公共艺术对于景观、甚至城市环境都有着促进意义。
城市雕塑,指设置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的雕塑作品,是公共艺术的最常见形式之一,不仅有艺术性的点缀作用,同时也代表了一个城市的品位和精神风貌。
就目前而言,国内看到的公共艺术作品大多是:中小学校园里的“少先队冉冉火炬”;大学校园里的各种伟人、大师雕像或是刻有领导人毛笔字的石碑;在步行街上各种一比一铜人雕像;到了国庆、中秋等节假日,各大交通枢纽地段就会出现巨大的、显示数字或文字的花卉大拼盘组成各种造型。
很多城市千篇一律,没有艺术性,也没有任何记忆点。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我们城市建设的整体气质,四处都是大规模的拆迁和新建,而一个城市的整体面貌却似乎总没有一个成熟的样子,没有一个合理的整体背景和框架,再好的公共艺术作品都会显得尴尬。
世界上将城市景观建设和公共艺术建设融合地最好的城市要数美国芝加哥,关于芝加哥的旅游照片,游客们照的最多的、浏览量最大的就是它各种地标性的建筑,很多都是出色的公共艺术作品,这也表明了一个城市整体的审美品位,其中由西班牙艺术家约姆•普朗萨设计制作的皇冠喷泉最为出名,整组喷泉由两座玻璃砖塔和位于二者之间的黑色花岗岩反射池组成,基底是一大块黑色的、大理石的、反光的地面作为水池,并没有像传统的水池那样有碗状的结构,而是一整块平面,黑色的大理石之间有许多缝隙供水的流动和回收循环,由计算机控制15米高的显示屏幕,交替播放着代表芝加哥的1000个市民的不同笑脸,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它既是一个功能性的喷泉,也是一个世界级的新媒体装置艺术。
作为一个交互性的新媒体装置艺术,皇冠喷泉把市民的日常活动引入到高科技支持的新媒体艺术里,把这样造价不菲的艺术作品完全免费地、全年地送给所有人使用,而后期所有的维修和护理完全由政府承担,这也体现出一个成熟大城市的经济和文化的发达程度。
另外,英国雕塑家阿尼什•卡普尔在 2004年完成的“云门”也是成了芝加哥的一个经典标志,出现在了无数游客的私人相册里,还有许多电影镜头中。
创作材料上,它可能不及皇冠喷泉那样是新媒体艺术,但是通体反光的表面和流动变幻的造型却让这个静态的作品“活”了起来,人们在“云门”里看到自己,看到变形的城市景观,而且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地点就会得到不一样的景观。
这也是一个互动性的作品,一个把艺术作品和城市生活融为一体的经典。
随着现代对环境意识的普遍认同,人们越来越注重人类生存活动的环境空间,当下的公共艺术应是建立在现代科技、现代观念、现代生活基础之上的。
它应突破各门类艺术之间的隔离和狭窄的区域,溶入各门类、各学科知识,是在很大范围内调动一切艺术手法进行综合的整体艺术设计,所以这些作品出现在发达的芝加哥绝不是一个偶然。
城市中的公共艺术和景观建设相对独立,彼此之间难以找到有效对接并渐进交汇的连接点,因此它们之间的界限表现得非常生硬,使得城市中的文化整体性被分割成毫无关系的板块。
这一现象在中国的城市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究其原因,其一是我们国内的建筑师们通常把他们的技术禁锢在一个无交流状态中发展,结果就是“分离”了根与土的关系,还有材料、造型和功能上的保守,多是金属、大理石、木质等传统材料,没有高科技、新材料的运用,还是处于造型艺术的范畴,交互性差;其二是很多邀请国外的建筑大师来主笔设计我们城市的地标性建筑,由于外国人不能完全理解我们的本土文化,有时候设计出来的作品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让建筑物显得非常突兀,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城市中的大风景会很孤立,很难与建筑物周边的中景观建筑群形成“唇齿相依”的关系的最重要的原因。
其关键就在于,建筑师们没有将城市中的大景观作为一个重要的文化要素来考虑。
在当今的学术领域里,这一设计意识是以当代西方美学形态为理论依据,强势主导建筑学术界并拥有了学术的话语权。
由此造成各个城市,除了自然界的部分之外,都在不断地丧失自我。
在城市的景观建设中,大风景的形成与建设都需要巨大的投入。
当以往的城市的大景观无论造型如何都已经成为既定的城市背景时,我们就必须根据既有背景,选择恰当的公共艺术作品来建设新的城市景观。
在许多成功的中外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
公共艺术设计所要解决的问题,不只限于公共艺术品体量的空间表现及艺术处理,更重要的还须考虑公共艺术品所放置的具体环境空间各种因素关系处理问题。
一个成功的公共艺术应与它所处的环境形成一个有序的整体空间,表达一种在特定环境中不同价值的空间意识及各种文化内涵,担负所需景观的空间维系作用。
在公共艺术与周围城市景观相关的空间结构中,创造具有鲜明印象、富有吸引力和生命力的环境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