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组织理论知识点总结
行政组织理论知识点总结

行政组织理论知识点总结咱今天就来说说这个行政组织理论知识点啊。
我就觉得这行政组织啊,就像一个大杂烩的大家庭。
你想啊,这里面啥人都有,就像我老家村里那些人似的。
你看行政组织里有领导吧,那些领导啊,有的就长得特别有派头。
我见过一个领导,那大背头梳得油光锃亮的,眼睛总是眯着,好像啥事儿都在他的算计之中。
每次他一出现,周围的空气都好像变得严肃起来了,大家说话都小声小气的,那气氛压抑得很。
行政组织有层级结构,就跟那盖房子似的,一层一层的。
底层的那些小职员啊,就像房子的地基,默默承担着压力。
我有个朋友就是小职员,整天忙得晕头转向的。
有次我见他,那黑眼圈重得像熊猫似的,头发乱得像个鸟窝。
他就跟我抱怨:“你说我这一天天的,忙得啥都顾不上,上头的命令一个接一个,我就像个陀螺一样转个不停。
”我就跟他说:“你这还算好的呢,你看那些高层领导,他们也有他们的烦恼。
”行政组织的职能分配也很有意思。
就像家里做饭,有人负责买菜,有人负责洗菜,有人负责炒菜。
在行政组织里,不同的部门就承担着不同的职能。
比如说搞财务的,那一个个都精得很,眼睛里揉不得沙子,每一分钱都得算得清清楚楚。
我去一个单位办事儿的时候,见过他们财务室的一个大姐,戴着个眼镜,那眼神透过镜片就像能看穿你似的。
我去报销个费用,她就拿着我的单子,一项一项地核对,眉头皱得紧紧的,嘴里还不停地念叨:“这不对啊,这怎么多了这个呢?”我就在旁边陪着笑,心里想这大姐可真较真儿。
行政组织的决策过程呢,就像是一群人在黑夜里摸石头过河。
有时候啊,大家意见不一致,就吵得不可开交。
我参加过一个小型的行政组织会议,那场景就像是菜市场一样。
这边一个人拍着桌子说:“这个方案绝对不行,成本太高了。
”那边一个人就梗着脖子喊:“不这样做怎么能达到效果呢?”大家面红耳赤的,我在旁边看着都觉得好笑。
但最后呢,还是得达成一个共识,就像大家吵累了,突然都明白过来,得团结起来向前走。
还有行政组织的文化啊,这个东西很虚,但又实实在在地影响着每一个人。
《行政组织理论》复习资料(6)

①执行本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与命令,完成上级政府交办的各项任务;②发布决议与命令,制订行政措施;③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经济、文化、教育、公安等事务,依法任免与奖惩行政工作人员。④保护社会全民所有的财产、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以及公民个人拥有的合法财产;⑤市以上人民政府可以改变或撤销所属各部门及下级政府不适当的决议、命令。来源:
108、政治环境对行政组织的重大影响有:来源:
(1)基本的政治制度直接决定行政组织的阶级性质;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不仅决定着行政组织的性质,而且决定着行政组织性质的变化。(2)政权组织形式决定行政组织的具体形式及在国家政权系统中的地位。如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统一行使国家最高的权力,行政组织是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由它产生并对其负责,我国的政府与权力机关之间不存在制约与抗衡的关系。(3)政治生活的民主与平等程度制约行政决策与执行的平民化、科学化程度。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决定了一切政治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行政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直接政治基础。我国的政权组织内部在政治权力上是高度民主,高度平等的,其行政人员既是政治上彼此平等的国家主人,又是广泛民主基础上产生的人民群众的勤务员,这一特点从根本上保障了人民群众与行政组织成员的主人翁地位,保证了行政组织与人民的血肉联系,它既有利于行政组织与人民之间的沟通与协调,也有利于行政组织内部的参与、沟通与一致。(4)政党制度影响行政组织的稳定性和完善程度,我国现行的政党制度是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健全与完善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政党制度,既可以吸收一党制与两党制的优点,又可避免其不足,将对我国的行政组织的相对稳定及自我完善都起到积极作用。(5)政治形势的动乱与稳定直接影响行政组织现行的状态与秩序;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争得了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这对于行政组织的健全与完善是一个十分宝贵的基础,我们应象爱护眼睛那样去保护这个来之不易的稳定和团结。(6)法律制度规定和保障着行政组织在整个国家系统中的地位和权力关系。在我国,国务院是最高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它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并对其负责,实行总理负责制,这是我国宪法和国务院组织对国务院性质、职权、领导体制等的基本规定。(7)法律的完善化、科学化的程度制约着行政组织协调化、法制化和科学化水平。
行政管理行政组织理论-难点分析

学习目标1.知识点、名词解释、定义、代表性人物、历史事件等要重点掌握;2.两个关系的相互影响、积极消极方面的表现,或者一个事务的发展产生的影响,如何用另外一个方面去改善;3.变革、改革、创新、我国**的发展状况等。
例1:知识点整理1.孔子的行政组织思想:德治、礼治2.孟子的行政组织思想:“民为贵,君为轻”,以人为本,举贤任能例1:知识点整理3.(简答题)荀子的行政组织思想:P90①礼法结合的行政组织思想②论述了社会分工与组织的重要③“义”是人类社会组织的行为规范,是组织存在的基础④“选贤任能的用人思想”4.道家的行政组织思想:“道法自然”、“无为而治”、“小国寡民”例1:知识点整理5.孙中山的行政组织思想:①“万能政府”②立法、行政、司法、监察、考试五权分立原则③采取五院制形式构建中华民国政府,即立法院、行政院、司法院、检察院、考试院。
④倡导地方自治,提出均权制主张例2:名人的观点奥迪奥纳的观点:认为目标管理是一种程序性活动,通过组织上下层级的管理人员一起来确定组织的共同目标,并以对组织成员的期望结果来规划每一位成员的主要责任范围,同时以指导各部门活动,评估每一位成员的贡献。
目标执行的前提条件:①组织及其成员的自我控制能力②组织认同感强③组织目标得到组织领导的重视④目标明确例2:名人的观点梅奥:①提出了“社会人”理论②指出组织中除了正式组织外,还有“非正式组织”。
伯森斯:最早将一般系统论运用于组织研究的学者。
雷格斯:提出三种行政组织模式:①融合型②棱柱型③衍射型例2:名人的观点彼得原理:①认为不称职是人类社会的一个普遍现象,每个组织都充塞着不称职者。
②“在实行梯层等级的组织中,组织的每一个成员都趋向于晋升到他所不能胜任的层级。
”企业家政府组织理论的背景及理论主张P78-79例3:影响关系类型自然环境对行政组织的影响:P208-210①地球环境影响人类社会文明的形成与发展,从而制约着各国行政组织的发展模式;②自然资源和国土面积影响各国综合国力的强弱,从而制约着其行政组织的财力基础与功能发挥;例3:影响关系类型④自然资源环境影响各国经济发展的方向与结构,从而制约着其行政组织的部门设置与功能体系;⑤地理形状影响一个国家的民族团结、国家统一与行政组织稳定状况;⑥地理环境制约着政府的国际战略及其相应的功能组织。
行政组织理论考试重点

8.为什么存在建设性的组织摩擦?如何制止破坏性的组织摩擦?
内部原因:知识结构与体制的不合理、人们在行政组织中扮演的角色之间的冲突、信息沟通渠道受阻、资源的短缺性。
11.未来行政组织变革的趋势有哪些?
组织结构的扁平化、组织形态的网络化、组织边界的柔性化、组织形式的多元化、组织规模的小型化。
12.中国行政组织变革的主要内容
理顺行政组织与其他组织的职能关系、理顺行政组织内部的职能关系、行政组织职能转变、行政组织机构的变革。
创建良好的政治环境:积极稳妥地推行政体制改革,实现行政组织的民主化、科学化和法制化;自觉地接受人民代表大会的领导和监督,让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在国家行政管理中得到充分的体现;自觉地接受共产党的领导,重视发挥人民政协、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的作用,保证其社会主义方向;大力推动法制建设。
创建良好的文化、民族和宗教环境
6.完整制:是指同一层级地方政府的各个行政部门均受同一行政组织首脑机关领导的一种行政组织体质。分离制:是指同一层级地方政府的各个行政部门,分属两个以上行政组织领导的行政组织体质。
7.创建良好的外部环境
创建良好的经济环境:巩固、发展和完善社会的基本经济结构;建立、健全符合本国国情的经济体质;充分调动一切人、财、物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3.说孙中山的行政组织思想
创五权分立原则,谋求“万能政府”;倡导地方自治,提出均权制主张;重视人才培养与合理使用,强调人尽其才。
4.行政组织外部目标和内部目标的关系
国内外行政组织理论

1.官房学派观点:1.建立统一的,完整有效的行政组织制度及方法。
2.选用优秀的人才来担任国家官职。
3.国家行政组织机构应将管辖的实务分为若干部门并提倡简化礼仪和行政手续。
4加强国家级政府的权力,强调人民对国家行政管理的服从。
2.威尔逊观点:1.要求明确行政组织的职能任务范围。
2.倡导改进政府机关的组织结构与工作方法。
3.强调行政组织应成为公众信赖的机关。
3.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1.主张将组织中管理者的管理职能与工作职能加以分离,各负其责,同时又强调管理者与工人要合作。
2.强调组织的管理职能的专门化。
3.强调组织工作要计划化标准化程序化。
4.强调组织管理中的例外原理。
4.梅奥思想:1社会人理论。
2.非正式组织的存在。
3.领导者应注意职工满足度。
5.新公共学派:1.分配过程,公共行政组织必须关注分配问题。
2.整合过程,通过权威层级来协调组织中成员的工作过程。
3.边际交换过程,与其他相关组织及群体之间建立共生关系的过程。
4.社会情感过程,对组织成员心理素质的训练过程。
6.柏拉图:1.社会分工是国家行政组织存在的基础。
2.无学识者不能治国。
3.治国者应以教育为第一要务。
4.晚年提出依法行政思想。
7.亚里士多德:1.第一次提出应将议事权力,司法权力,行政权力相区别。
2.初步阐述行政组织职能的思想。
3.行政人员应遵循适用专任德才兼备的原则。
4.建立行政监督机构。
5.崇尚法治。
8.巴纳德:1.组织的本质是一个协作系统。
2.提出组织三要素,共同的目标,协作的意愿,信息。
3.提出权威来自接受的思想。
4.组织平衡思想。
5.阐述了非正式组织理论。
9.西蒙的决策组织理论:1.组织是个决策过程,组织的基本功能就是决策。
2.组织的目标就是追求决策的合理性。
提出了有限理性决策的著名原理。
3.组织平衡理论,发展了巴纳德的平衡理论。
4.组织影响论。
影响因素:权威,组织认同,信息沟通,培训,效率。
5.组织设计论。
组织设计要有利于组织决策以及为决策所必需的信息传递,信息处理工作。
行政组织学理论

评析巴纳德的动态平衡组织理论.答:答题要点:第一,组织本质论.巴纳德认为:(1)组织是人的活动所形成的系统;(2)组织是动态和发展的;第二,组织环境论.巴纳德认为:组织所处的环境对组织施加的压力和限制,组织环境包括自然的.物质的和社会的环境;第三,组织配合论.巴纳德认为:组织的生存和发展,有赖于保证贡献和满足的平衡;第四,组织要素论.巴纳德认为:组织不论其级别的高低和规模的大小,都包含三个基本要素:协作的意愿;共同的目标;信息的联系;第五,组织沟通论.沟通是组织工作中极其重要的要素;第六,组织责任道德论.道德是个人的具有一般性与持久性的个性力量与倾向;第七,领导职能论.组织领导的职能在于建立和维持一个信息联系的系统.评析巴纳德的动态平衡组织理论。
P30-31答:该学派以美国管理学者巴纳德为代表。
他的《经理人员的职能》系统地提出了一套独特的组织观念。
其主要思想如下:(1)组织本质论。
他认为,组织是两个或两个人以上有意识协调的活动或效力系统。
他将组织概念抽象化,把物质系统从组织概念中排斥出去,其次又指出组织不是人的集合,而是人们有意识的活动或效力的系统。
(2)组织环境论。
他认为组织所处的环境对组织施加各种压力和限制,组织环境包括自然的、物质的环境和社会的环境。
(3)组织平衡论。
他认为,人之所以向组织贡献力量,主要原因在于该组织能给他最大的满足,组织的生存与发展,有赖于保证贡献与满足的平衡。
(4)组织要素论。
他认为,作为协作系统,组织都包含三个基本要素,即:协作的意愿;共同的目标;信息的联系。
(5)组织沟通论。
他认为沟通是组织工作中极其重要的要素,他提出了沟通线路明确,沟通网络正式化,信息沟通连续化等沟通的基本原则。
(6)组织责任道德论。
他认为,道德是指导个人冲动的准则。
组织要通过教育、训练、人员选择、非正式组织、禁令,榜样等向组织成员灌输各种道德的力量,使组织成员更重权威、支持下级、忠于组织。
(7)领导职能论。
电大专科-行政组织学考试专用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

三一文库()*电大考试*一、单项选择1.(冲突分析)是管理冲突的基础。
2.(邓肯)将组织环境分为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3.(调查研究)是行政组织决策科学化的基础。
4.(发现问题)是行政组织进行决策的起点。
5.(决策)是领导者最基本的职6.(卡斯特和罗森茨韦克)将影响一切组织的一般环境特征划分为文化特征、技术特征、教育特征、政治特征、法制特征、自然资源特征、人口特征、社会特征、经济特征等几个7.(泰勒)是科学管理运动的先驱者,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8.(西蒙)由于在决策理论研究方面的贡献而荣获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9.(选择方案)是决策过程中最为关键的10.(中枢系统)是行政组织决策的中心。
11.191 1年,泰勒发表了(《科学管理原理》)一书,掀起了一场科学管理的革命。
12.1954年,(德鲁克)在《管理的实践》一书中,首先提出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的主张。
13.1957年麦格雷戈应邀到联合碳化公司与公司人事部门联合成立顾问小组,把实验室训练的技术系统地在公司使用。
这个小组后被称之为(组织发展小组)。
14.20世纪60年代,钱德勒出版了一本专著,提出了组织结构的设计要跟随战略变化的观点,此书为(战略与组织结构);15.20世纪90年代(陈国权)开始研究组织学习和学习型组织,并提出了组织学习系统理论OLST。
1.阿吉里斯在《个性与组织》一书中提出了(成熟与不成熟理论);1.冲突属于(高对抗)性行为。
2.从某种意义上讲权力是一种(影响力)。
3.存在于组织边界之外,对组织的总体或局部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诸要素为(组织环境);1.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韦伯在(《社会和经济组织理论》)一书中,提出了理想型官僚组织理论;1.风险型决策的决策后果(可以预测,需要冒一定风险)。
2.个体心理主要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方面的内容。
3.根据群体的成因分类,可把群体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4.根据行政组织文化产生的时间,行政组织文化可以分为传统行政组织文化和(当代行政组织文化)。
行政组织理论知识点小结

行政组织理论知识点小结一、行政组织的演变1、古埃及中央集权机构;奴隶制君主专制;中央设宰相,地方设州长。
最高统治者:国王(法老)。
2、雅典(古希腊代表)城邦民主制;最高权力机关:公民大会。
日常国事的治理:执政官。
负责行政事务:五百人会议(由四百人会议改)。
负责军事事务:十将军委员会。
最重要的权力机关:元老会。
3、古罗马共和国和帝国两个阶段1)共和国中央机关:人民大会(立法机关)、元老会(最高权力机关)、高级长官(行政机关,包括执政官—军事权和行政权、检察官—税收、工程监督、保民官—维护平民的利益、营造官—维护社会治安)。
2)帝国元首制度。
4、奴隶制时期外国行政组织的特点1)行政组织职能简单且未明确分化。
2)古希腊、古罗马的行政组织与国家机关其他组织开始有了初步的原始分工。
3)中央和地方的关系相对简单。
4)在共和制时期,行政组织的官员都无报酬,任期短,行政工作未职业化。
5、英国1)封建时期①盎格鲁·撒克逊时期:国王和贤人会议(还是最高法院,权利高于国王)两个权力中心。
②威廉时期:贵族会议和御前会议(王权上升)。
③14世纪中叶:御前会议演化为上下两院(上院由国王指定的僧侣、大贵族组成贵族院;下院由地方代表组成众议院)。
④都铎王朝时期:枢密院;下设一些专门委员会;地方由郡、百户区、村社三级组成。
2)资本主义时期①中央行政组织:议会(立法权)、内阁(行政权)、法院(司法权)枢密院(形式上的最高行政机关,实权掌握在内阁手里)内阁(首相是其首脑,拥有行政、决策、立法、监督职能)②地方行政组织:一般分为二级(郡和区),有时分为三级(郡、区、教区或社区)6、法国1)封建时期①地方分封的封建君主制:小国王,大诸侯。
②等级君主制:三级会议(高级僧侣、世俗贵族、富裕市民,无立法权)与君主并存。
③中央集权的专制君主制: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三级会议解散成立最高国务会议。
2)资本主义时期①中央行政组织:多党议会制改为总统制“半总统半议会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政组织理论加油!必过!\(^o^)/第一章1.行政组织的含义:狭义的行政组织是指国家的行政机关,即根据宪法和法律组建的、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行使行政权力、执行行政职能、推行职务、管理国家公共事务的机关体系,是国家权力的执行机关。
2.行政组织的基本要素:a)物质要素:人员、经费、物资设备b)精神要素:目标、权责结构、人际关系3.行政组织与其他社会组织的区别a)管理对象不同b)为社会所提供的服务内容不同c)活动的依据不同d)活动的目的不同4.行政组织功能的内容a)经济功能: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组织经济建设,成为行政组织最主要、最基本的功能。
b)文化功能:现阶段,我国政府的文化功能主要体现在精神文明建设上。
第二章5.古埃及:法老是最高统治者,掌握着立法、行政、司法、军事、财政与祭祀大权,被看成是神的化身。
6.古希腊:a)公民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元老院是贵族会议,也是当时最重要的权力机关。
b)行政组织特点:i.具有民主行政特征ii.强调依法行政iii.行政官员非专业化、非职业化、无报酬。
iv.行政职能简单7.古罗马的行政组织:a)中央机关由人民大会、元老院和高级长官组成;b)元老院是最高权力机关。
8.英国:a)内阁是英国最高行政机关,是英国政府的核心机构;b)首相是内阁的首脑。
9.美国:联邦制,典型三权分立制、总统制10.法国:a)半总统半议会制政府体制b)总统具有任免总理权力11.我国奴隶制时期的行政组织实行的是“亲贵合一”的组织原则。
12.秦汉时期的行政组织:丞相:“百官之长”,是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的最高行政长官。
13.隋唐时期的行政组织:a)三省六部制b)三省:中书省:取旨决策门下省:审议封驳尚书省:承旨执行14.宋朝行政组织a)有:路、州、县b)“路”是地方最高一级政权15.孙中山提出政权和治权相区别。
16.行政特区:是为开发资源而设立的。
如湖北省的神农架林区、贵州省的万山特区。
第三章17.柏拉图的行政组织思想:a)社会分工b)主张“无学识者不能治国”c)治国者应以教育为“第一要务”d)依法行政18.亚里士多德:第一次提出应将议事权力、司法权力和行政权力的区别。
19.马基雅维利:a)著作:《君主论》b)是行政思想史上第一个论述过国家行政组织管理原则的人c)认为领导者应由高超的权术20.官方学派:是指16-18世纪德意志、奥地利的一些财政及行政改革家和学者形成的一个特殊集团。
21.汉密尔顿:a)主张扩大行政部门的权力b)“牵制与平衡”的理论主要用意在于削弱立法机关的权力,提高和加强行政与司法机关的权力22.泰罗: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23.韦伯:a)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
b)官僚制(或科层制)理论c)合法的权威主要有三种类型:i.传统权威ii.超人权威iii.法理型权威24.梅奥:a)提出了“社会人”理论b)指出组织中除了正式组织外,还有“非正式组织”。
25.伯森斯:最早将一般系统论运用于组织研究的学者。
26.雷格斯:提出三种行政组织模式:a)融合型b)棱柱型c)衍射型27.彼得原理:a)认为不称职是人类社会的一个普遍现象,每个组织都充塞着不称职者。
b)“在实行梯层等级的组织中,组织的每一个成员都趋向于晋升到他所不能胜任的层级。
”28.企业家政府组织理论的背景及理论主张P78-7929.彼得斯提出了政府治理的四种模式:a)市场式政府模式b)参与式政府模式c)弹性化政府模式d)解制式政府模式第四章30.孔子的行政组织思想:德治、礼治31.孟子的行政组织思想:“民为贵,君为轻”,以人为本,举贤任能32.(简答题)荀子的行政组织思想:P90a)礼法结合的行政组织思想b)论述了社会分工与组织的重要c)“义”是人类社会组织的行为规范,是组织存在的基础d)“选贤任能的用人思想”33.道家的行政组织思想:“道法自然”、“无为而治”、“小国寡民”34.孙中山的行政组织思想:a)“万能政府”b)立法、行政、司法、监察、考试五权分立原则c)采取五院制形式构建中华民国政府,即立法院、行政院、司法院、检察院、考试院。
d)倡导地方自治,提出均权制主张35.毛泽东提出:精兵简政必须达到精简、统一、效能、节约和反对官僚主义五项目的。
P105-107a)行政组织改革的必要性b)要改革行政组织权力过分集中的问题,合理地分配中央与地方行政组织职权的关系c)改革党政不分的问题,理顺党政关系d)要改革政企关系,实行政企分开e)要进行机构改革第五章37.行政组织目标的特征:a)强制性b)服务性c)和谐性d)复杂性e)动态性38.战略目标:“千百万人才工程”39.战术目标:人事部每年都要组织的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以及周期性的公务员培训。
40.(简答题)行政组织的外部目标有哪些?P124a)维护社会公平b)提高社会生产效率c)回应社会公众的要求d)提供公共服务41.(案例分析题,结合材料分析)维护社会公平的理解及其维护P125a)一般而言,社会公平是指机会公平和结果公平的统一、生产行为激励机制和社会正义供给制度的有机统一b)维护社会公平的机制c)生产行为激励机制的内容是,为所有生产主体和个人提供公平、公开、竞争性的生产环境,维持市场秩序,为生产主体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机制支持。
d)社会正义供给制度的内容是,为社会个体享有基本的生存权利提供制度保障,确保人的基本尊严与社会归属,向处于最不利地位的个体提供帮助,改善他们的福利。
42.杜拉克的观点:认为目标管理是“目标”与“管理”的相结合,尽量使目标具有可操作性及量化特性。
43.奥迪奥纳的观点:认为目标管理是一种程序性活动,通过组织上下层级的管理人员一起来确定组织的共同目标,并以对组织成员的期望结果来规划每一位成员的主要责任范围,同时以指导各部门活动,评估每一位成员的贡献。
44.目标执行的前提条件:a)组织及其成员的自我控制能力b)组织认同感强c)组织目标得到组织领导的重视d)目标明确第六章45.合理的行政组织结构的功能:P148-149a)能有效地满足行政组织目标的需要b)有利于稳定工作人员的情绪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c)能使组织保持良好的沟通关系d)是提高微观和宏观行政效率的前提条件e)有助于推动行政方式的创新46.宏观纵向分工有以下的特点:行政组织的层级越高,管辖地域的范围约广,其数量约少。
47.a)中央政府内部以职能分工,设有部、司(局)、处三个层级。
b)省级政府内设有厅、处、科三个层级。
48.a)管理幅度愈窄,行政首长或领导单位对其管理的效率越高;b)管理幅度愈宽,行政首长或领导单位对其管理的效率越低。
49.古典学派认为最高管理者理想的直接领导人数是3-4人,而中低层管理者适宜的管理幅度是8-12人。
第七章50.根据中央行政组织与地方行政组织权力分配关系的不同,行政组织体制可分为集权制、分权制与均权制。
a)集权制:法国b)分权制:美国、英国、加拿大51.根据行政组织中掌握最高决策权的人数多寡,行政组织体制可分为首长制、委员会制与混合制。
a)首长制:美国b)委员会制:瑞士52.根据行政组织中同一层级的各个行政部门所隶属领导的不同,行政组织体制可分为完整制与分离制。
53.分离制的优缺点:P179a)分离制的优点:i.领导权力分散,并互相牵制,可防止一级行政首长的独裁专断。
ii.实行二元化领导,既有利于上级方针政策的有效贯彻,也有利于下级政府因地制宜地加以实施。
b)分离制的缺点:i.权力分散,易导致多头指挥、政令冲突,使得任何一个领导机关均指挥不灵。
ii.政出多门,易导致下级无所适从,或利用矛盾为己所用。
54.统率机关:即行政首脑机关,是各级行政机关的指挥与决策中心。
55.辅助机关:各级人民政府办公厅(室)、法制办、信息中心、政策研究室、人事局、统计局、机关事务管理局等。
56.派出机关:如地区行政公署是省政府的派出机关,街道办事处是市政府的派出机关。
第八章57.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决定着行政组织的存亡和性质。
58.政治环境对行政组织的影响:a)国体直接决定着行政组织的基本性质;b)政体规定了行政组织的具体形式和地位。
59.行政组织首脑权力的观念:a)血统论b)唯意志论c)法治论60.自然环境对行政组织的影响:P208-210a)地球环境影响人类社会文明的形成与发展,从而制约着各国行政组织的发展模式;b)自然资源和国土面积影响各国综合国力的强弱,从而制约着其行政组织的财力基础与功能发挥;c)自然资源环境影响各国经济发展的方向与结构,从而制约着其行政组织的部门设置与功能体系;d)地理形状影响一个国家的民族团结、国家统一与行政组织稳定状况;e)地理环境制约着政府的国际战略及其相应的功能组织。
61.地理环境论:将人置于一种被动适应的地位,忽视了人类的主观能动作用,是一种机械唯物论的观点。
第九章62.简答题)物质条件对行政组织的影响:P223-225a)人员决定行政组织的生存、结构与活动效率b)物资设备制约行政组织的活动及效率c)经费是影响行政组织活动的命脉d)图书资料影响行政人员的素质及工作效率63.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人际关系的好坏,是决定行政组织有无内聚力的关键。
64.群团:又叫群体、团体,是指行政组织中为达到共同目标而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两个以上的人所组成的集合体。
65.(多选)组织摩擦产生的原因:a)客观原因:i.组织结构与体制的不合理ii.角色摩擦iii.信息沟通渠道受阻iv.资源的短缺b)主观原因:i.目标与利益不同ii.价值观念的不同iii.性格爱好的不同66.(选择)正确处理组织摩擦:a)订立平衡目标b)增加沟通机会c)设立共同而合理的竞争目标与规范d)强调组织的整体效率和群团、个人对组织的贡献第十章67.系统权变理论时期的行政组织设置原则:P248-249a)系统的原则b)整体的原则c)开放的原则d)封闭回路的原则e)权变的原则68.效能原则:a)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要尽量精简b)层级与幅度要适中c)进行专业化分工d)简化办事程序69.行政组织自身管理的一般方法:a)规制型管理:采用严格的规章制度来约束行政组织成员的行为,以高效完成工作任务的管理方法。
b)情感型管理:是一种在行政组织中有选择性地增加情感投入,满足组织成员的感情和心理需要,以提高组织绩效水平的管理方法。
c)市场化管理:主张将市场机制引入行政组织的管理之中,即在行政组织内部形成若干自主性较强的工作单元,创造一种竞争性环境,从而激发组织成员的潜能,提高效率。
70.规制型的优缺点:P285a)优点:规制型追求理性和效率,其目的是排除人的情感因素对组织运行的影响,尽可能地消除偶然性,使行政组织成为一种客观系统。
这种管理方法力图在无序中建立秩序,适应了工业社会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