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对外贸易发展模式与浙江的比较

合集下载

浙江、江苏经济发展模式比较研究

浙江、江苏经济发展模式比较研究

研究领域:区域经济学浙江、江苏FDI分布差异研究屠佳华1摘要:本文比较了浙江、江苏FDI分布的差异,试图为“什么原因造成了江苏、浙江这两个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工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均相似的省份在吸引FDI方面有如此巨大的差异”这一令人困惑的问题提供一个合理的解释。

我们认为两省国有资本存量的不同是影响两地FDI流入量不同的主要因素。

我们选取了1993~2003年南京、杭州等16个城市(浙江江苏各8座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通过随机效应模型进行计量检验,发现:在控制了诸如金融发展状况、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参与程度、市场开放度、基础设施、市场规模、人口教育程度、地理位置和优惠政策等因素后,国有资产存量确实对FDI的分布产生显著的正影响。

关键词:发展模式 FDI区位选择国有资本存量集聚效应Abstract:This paper is intended to further our understanding about the different distribution of FDI attracted by East China’s Jiangsu and Zhejiang provinces.1屠佳华,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和新加坡国立大学经济系。

通讯地址:上海市徐汇区天平路179弄13号乙405室(200030)Email: tujiahua@These two provinces are pretty alike in terms of geographical location, climate, industrial structure,infrastructure and productivity. However, the municipal government of Zhejiang Province failed to attract as much FDI as Jiangsu Province. In order to find out the reason behind this tremendous difference, I used the panel data of fifteen cities in these two provinces to run the Variance Components (random effects) Estimates and to find out whether the historical performances of SOEs are the crucial determinants in explaining this phenomenon. After controlling several other factors such as location, market scale, infrastructure and so on, the result proves my first hypothesis that the historical performances of SOEs have positive impact on attracting FDI.Key words: Development modes, FDI location, SOE performance, Agglomeration effect一.引言中国的经济在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后进入一个新的全面发展的时期。

江苏对外贸易的主要特点和发展路径

江苏对外贸易的主要特点和发展路径

江苏对外贸易的主要特点和发展路径江苏对外贸易的主要特点和发展路径江苏作为我国经济较发达、市场化程度较高和发展开放型、外向型经济较早的东部沿海省市之一,近些年来进出口总额一直位居全国前列,对外贸易保持了高速增长的势头。

特别是“十五”时期,江苏进出口总额每两年翻一番,年均增速高达37.6%,外贸依存度90%多,人均外贸额2000多美元,远远高于全国平均60%的外贸依存度和人均566美元的外贸发展水平。

“十一五”时期,江苏要在做大外贸总量的同时,着力提高外贸发展质量,放大外贸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促进经济全面协调健康发展。

一、江苏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特点1、对外贸易跃上新台阶,进出口总额在全国位次持续上升“十五”时期,江苏外贸进入了一个持续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2021年,全省进出口总额高达2279.4亿美元,同比增长33.4%,其中出口1229.8亿美元,进口1049.6亿美元,分别同比增长403%和26.1%。

这一增长速度,既高于同期全省经济增长速度,也高于同期全国外贸平均增长速度,从而使江苏出口额占全国出口的16.1%,进口、出口额均列全国第二位。

全年进出口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2个百分点,其中出口增幅和进口增幅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9-1和85个百分点,对全省GDP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5%,拉动GDP增长约5个百分点,在东部沿海各省市中列首位,并且各项指标均超过上年同期水平,创下历史新高,实现了对外贸易发展的历史性新突破,显示出江苏外贸发展的巨大潜力。

2、外贸以外商投资企业为主导,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外贸发展不足总体来看,江苏外贸仍然以外商投资企业为主导,其他类型企业发展不足。

2021年外商投资企业出口942亿美元,占全省出口总额的比重为76.6%;私营企业出口101.27亿美元,比重为9%。

与浙江等其他东部沿海省市相比,江苏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进出口比重都偏低,存在一定的差距。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一些国有经济发展较活跃的城市,如南京、扬州等市国有出口已分别占到该市出口总额的较高比例,初步形成了主体多元化的外贸发展新格局。

关于江、浙两地对外贸易发展的对比分析

关于江、浙两地对外贸易发展的对比分析
h y i e i i tma o s t t n r p r o , h t c u T e df r n n e l c n t u o p o o t n te s u t r o e p r e t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r e a d h e i i i r e f x o t ne p s s n t wa s f r d . Ac o d n t t er i y o t e a c rig o h i
峭程度就可以略见一斑。
位 于中国东南沿海的江苏和浙江两省在 中国的历史 上久赋 “ 地利、 人和” 之说 , 它们 自然条件优越 、 区域优势明显 , 自古 以来 便是商贾文人聚焦之地 。 而今 , 中国的改革开放、 世界经济一体 化 和国际分工 的发展又为它们注入了新 的活力 , 它们再添“ 使 天时”
关于江 、 浙两地对外贸易发展的对比分析
施 莹 莹
( 门大学经济 学院 , 厦 江苏泰 州 3 10 ) 6 0 5
摘 要 : 苏和 浙江是我 国的经济贸易大省 , 江 他们 贸易增长不论在 绝对额还是相对额都取得很大成就。两省在共 同创造 中国贸易
发展“ 奇迹” 的同时, 面临着相似的问题 。于内, 也 两省 内部贸易发展 不均衡 ; 于外, 它们 出口市场过 于集 中, 导致 贸易摩擦增 多。江浙在 发展 中, 也存在许 多差异 , 出了适合 自己的 贸易之路。 江苏和浙江在外贸的内部构成比例、 走 出口企业结构、 贸易方式结构这几个方 面 都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具有各 自的特 色。对于江浙这样的贸易发展模 式, 可以通过加强联合形成 区域经济一体化 的方式以促进一步发展。


的 18 年相 比,江苏的进 出 口总额 由原来 的 2. 亿美元增长 96 41 2 到 了 20 年 的 4 06 位数 23. 亿美元 ,这样令人难 以置信 的对 89 5 9

粤_浙_苏_闽四省外贸发展比较及对福建的启示

粤_浙_苏_闽四省外贸发展比较及对福建的启示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摘要:广东、浙江、江苏和福建都是我国沿海的外贸大省,对外贸易在各自经济中均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全球金融危机暴发后,全国各省市的外贸进出口均出现较大幅度的下滑,四省也不例外。

但由于各自对外贸易结构特点的差异,四省所受到的影响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

对四省外贸结构、政策导向的比较研究发现,适合福建省情的较为理想的贸易结构是:一是贸易主体多元化发展,外资和民营资本相对活跃;二是贸易方式以一般贸易为主,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协调发展,加工贸易的创汇质量高;三是出口商品结构中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齐头并进,走多元化之路;四是出口市场结构多元化,特别是注重开发新兴国家市场。

关键词:外贸发展比较;金融危机;贸易结构中图分类号:F75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402(2009)06-0138-03一、沿海四省外贸发展情况比较(一)外贸总额占全国比重比较四个省在全国对外贸易中均占有较大比重,从趋势上看,5年来江苏和浙江受益于长三角经济的繁荣,出口占全国比重分别提高了3.17和1.29个百分点;由于长三角的挤压,广东省出口占全国比重下降6.6个百分点;福建虽然比重也有所下降,但仍保持相对稳定。

广东和福建出口份额的下降,说明了两省最早开放的先发优势正在逐步弱化。

表1:四省出口额占全国比重比较数据来源:据全国及各省统计年鉴、统计公报整理。

(二)外贸竞争力(创汇能力)比较根据贸易竞争指数,将X和M数值分别用一个省的全部出口额和进口额来计算,便可比较不同省份的外贸净出口的相对竞争力水平。

如表2,四省的外贸竞争力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浙江和福建的竞争力指数分别达0.46和0.34,大幅高于广东和江苏。

这从另一方面说明了虽然福建的外贸总量排在广东、江苏之后,但净出口的相对竞争力或创汇能力却强于它们。

表2:2008年全国及四省外贸整体竞争力(TC)比较数据来源:全国及各省统计公报整理。

长三角地区对外贸易质量比较研究

长三角地区对外贸易质量比较研究

长三角地区对外贸易质量比较研究作者:侯学娟来源:《广东蚕业》 2017年第9期侯学娟(安徽三联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安徽合肥 230601)摘要当世界经济一体化之后,长三角地区的对外贸易抓住了此契机,努力地发展本地区的工农业。

所以笔者在文章对长三角地区安徽、江苏、上海和浙江四个省市的对外贸易质量进行一番比较研究,力求提升其对外贸易的竞争力。

关键词长三角地区;对外贸易;贸易质量;研究中图分类号:F832.75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2095-1205(2017)09-92-02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长三角地区的重要地位越发显示出来了,特别是长三角地区的对外贸易发展,其辐射性的特点带动了该地区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

一方面缓解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各方面的矛盾,另一方面以“点”带“面”,以长三角地区这个“点”带动我国中西部广大地区的经济发展。

但是在长三角地区,每个省市对外贸易的质量也不一样。

所以笔者在本文对长三角地区安徽、江苏、上海和浙江四个省市的对外贸易质量进行一番比较研究。

有利于提高整个长三角地区对外贸易水平,提升其对外贸易的竞争力。

1长三角地区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情况统计2017年上半年,长三角地区港口贸易受全国经济较快增长、外贸强劲增长形势的影响下,大部分地区对外贸易货物吞吐量大幅度提升。

具体数据如下表:通过表1可知:从外贸货物吞吐的情况来看,2017年上半年,长三角地区大多数省市的对外贸易情况同与同时期相比,涨幅较大。

上海、浙江和江苏三省市外贸货物吞吐量的同比增长率超出全国港口的同比增长率,后期加入长三角地区的安徽省同比增长率为负数。

2外贸总额比较一个地区的外贸总量能够反映该地区对外贸易的质量,综观长三角地区四个省市外贸总额的情况,总体上有所增长。

具体数据如下表:从表2中可知从2013年到2017年上半年,长三角地区凭借着地区自然环境的优势,在发展外向型经济之际,上海、江苏、浙江和安徽四省市的对外贸易总额大幅度增长,上海市从以前的第二位上升为第一位,江苏位居第二,浙江位居第三,安徽位居第四位。

广东、江苏、浙江外贸模式分析

广东、江苏、浙江外贸模式分析

广东、江苏、浙江外贸模式分析
张小蒂
【期刊名称】《新商务》
【年(卷),期】2003(000)002
【总页数】4页(P16-19)
【作者】张小蒂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经济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752.8
【相关文献】
1.从浙江与广东省的比较分析看浙江省的外贸出口竞争力 [J], 刘春梅
2.不同外贸方式对经济增长贡献度的实证分析——以广东与浙江为例、 [J], 刘丽萍
3.浙江省外贸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J], 孙华平;咸越;刘风芹
4.浙江省外贸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J], 孙华平;咸越;刘风芹
5.江苏与浙江对外贸易差异化分析 [J], 乔彦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应用文-浙江与江苏两省利用外资状况的比较研究

应用文-浙江与江苏两省利用外资状况的比较研究

浙江与江苏两省利用外资状况的比较研究'一、浙江与江苏利用外资现状分析(一)浙江利用外资的现状改革开放以来,浙江主动参与国际竞争和国际合作,积极外向型经济,利用外资的规模不断扩大,数量不断提高,利用外资已经成为浙江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1.浙江正在迎来利用外资的第三次高潮。

浙江经济在2001年实现强劲增长之后,2002年,经济发展的速度又达到近年来的最高水平,正在进入新一轮扩展期,利用外资也面临着从未有过的历史性机遇。

2003年浙江省共新批外商投资企业4442家,投资总额272.54亿美元,外资120.50亿美元,实际外资54.49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2.0%、72.8%、77.5%和72.4%。

因此,可以认为,浙江利用外资正在迎来第三次发展的高潮。

我们应紧紧抓住这一难得的历史性机遇,努力实现利用外资的跨越式发展。

2.外资将逐渐向制造业、服务业集聚\xa0\xa0\xa0\xa0\xa0 一是制造业仍是今后相当长时期浙江利用外资的主要领域。

制造业是至今为止浙江利用外资最多的行业,也是对外开放最早、开放程度最高的领域。

随着国际产业结构调整,世界加工中心向我国转移,浙江凭借优越的投资软硬和大批为制造业配套协作的中小企业,将吸引一大批大型外资企业落户,从而使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制造业仍将是外商投资的主要领域。

二是服务业对外开放步伐将不断加快,随着市场准入的放宽,将为外商投资提供新的空间和更广泛的选择范围。

外贸、电信、金融、、商业等领域即将分阶段对外开放,这些新领域预期良好的发展前景,对外商尤其是跨国公司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将使服务业成为今后扩大利用外资的新的增长点。

宁波和杭州两市,基础雄厚,政策宽松,将成为吸引服务业外资投入的重点地区。

3.外商投资更加倾向独资。

随着我国吸引外资的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出台,外商在浙江投资成功率较高,投资额逐年增加,使得外商在投资中更加强调控股权,以独资方式进入的外商逐渐增多。

从动态比较优势的视角探析长三角地区对外服务贸易的发展路径

从动态比较优势的视角探析长三角地区对外服务贸易的发展路径

从动态比较优势的视角探析长三角地区对外服务贸易的发展路径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也是对外服务贸易较为活跃的地区之一。

长三角地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三个省份,以及安徽省中部地区。

这一地区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在对外服务贸易领域有着独特的优势和特点。

本文将从动态比较优势的视角来探析长三角地区对外服务贸易的发展路径。

一、长三角地区对外服务贸易的优势长三角地区在对外服务贸易领域有着明显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产业基础雄厚:长三角地区拥有发达的制造业和先进的科技水平,为对外服务贸易提供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上海以金融、贸易、航运等服务业闻名,江苏以制造业和电子商务为主导,浙江以轻工业和商贸服务为重点,这些产业的发达为长三角地区对外服务贸易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2. 区位优势明显:长三角地区坐拥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主要交通枢纽,与全球主要经济体联系紧密,交通运输便利。

长三角地区靠近台湾、日本、韩国等亚洲经济体,也便于与这些地区进行服务贸易交流与合作。

3. 人才资源丰富:长三角地区拥有丰富的人才资源,高校众多,科研力量雄厚,为对外服务贸易提供了强大的人才保障。

这些人才不仅在经济、贸易、金融等领域拥有丰富的经验和技能,还具备跨文化沟通能力,有利于长三角地区与外国进行服务贸易合作。

4. 开放程度高:长三角地区一直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区,拥有较高的外向型经济水平。

各地政府积极引导企业走出国门,开展对外服务贸易,同时也吸引了众多外资企业进入长三角地区,促进了对外服务贸易的蓬勃发展。

1. 服务贸易规模持续扩大:长三角地区的对外服务贸易规模持续扩大,服务领域不断拓展。

尤其是金融、信息技术、咨询、设计、人力资源等高附加值服务领域已经成为该地区对外服务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服务贸易结构优化升级:长三角地区对外服务贸易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相关政策措施的不断推出也促进服务贸易从传统领域向高附加值、高端领域转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对外发展贸易模式与浙江的比较杨夕玥(金陵科技学院)(龙蟠学院)(江苏)(南京)(211169)摘要:江苏和浙江两省同处中国东南沿海,又同属“长三角”经济区,在中国经济体制转型中起步都比较早,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方面有许多共同点,在采取甚么样的贸易发展模式方面,都具有劳动力成本低、国家对外开放优惠政策的大力扶持、较好的地理位置等方面的相似背景。

在充分利用发展对外贸易比较优势的共同前提下,江苏和浙江两省充分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在综合考虑对外贸易的发展动力、能力和市场需求基础上,积极参与到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区域经济特点和不同的贸易驱动模式,都取得了较大的成功。

关键词:江苏省浙江省贸易模式发展趋势优化路径Jiangsu foreign trade development mode and zhejiangcomparisonYangxiyue(JIN 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 LONGPAN INSTITUTE) (JIANGSU) (NANJING ) (211169)Abstract: Jiangsu and Zhejiang Province are both at the coastal area of southeast China and belong to “Long Triangle” Economic Zone.They started earlier in China’s economic system transformation and have much common ground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foreign economic trade.They have such similar background as low labor force cost, strong support of the preferential open policy and better geographical position on the aspect of what kind of trade development mode should be adopted.At the premises of the commonness of making full use of developing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s of foreign trade ,Jiangsu and Zhejiang Province bring their own comparative advantages into full play,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th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process and havesuccessfully formed their own different regional economic characteristics and trade driving modes on the basis of comprehensive consideration of development drive, energy and market demand of foreign trade.Keywords:Jiangsu Province Zhejiang Province Trade driven modeDevelopment-trend Optimized approach改革开放以来,江苏、浙江两省在发展对外贸易过程中都很好地处理了外贸发展的动力、能力和市场需求三者之间的关系,发挥各自的地缘优势、体制优势、产业优势和环境优势,大力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战略,地区经济和对外贸易都取得长足的发展。

江苏、浙江两省对外贸易跨越式发展引起了相关人士的普遍关注,被称为“江浙外贸现象”。

虽然江苏、浙江两省对外贸易发展有许多共同点,如都是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经济体制市场化起步早,又同处经济较为发达的“长三角”地带等;但统计数据显示,两省的对外贸易又有着各自不同的区域特点和贸易模式。

江苏省外贸发展模式是“外部力量型”,外商投资企业作为对外贸易的主体,加工贸易成为主要的贸易方式,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较快,区域内贸易发展很不平衡,外贸企业大都集中在苏南地区,以“宁、苏、锡、常”为代表。

浙江省对外贸易发展模式是“内部驱动型”,一般贸易占主体,外贸企业多数是改革开放以来成长起来的私人企业和民营企业,主要从事纺织、玩具、灯具等商品的占主导出口地位,区域贸易发展较平衡。

现阶段,江苏、浙江两省在对外贸易发展中的一些矛盾与问题仍然存在,如浙江一般贸易占主体,受国家外贸政策影响大,小商品生产企业规模偏小,抵抗风险能力弱,加工贸易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的发挥;而以加工贸易为主要形式的江苏省外贸并非主要以规模经济为基础,而是和一般贸易一样主要依靠中国的动力优势来驱动,产品附加值低,对外资依赖度高,且外贸发展地区不平衡明显。

在国际、国内新的经济形势下,两省只有在保持各自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实现对外贸易发展模式优化升级,实现产业梯次转移,形成产业群和产业带,由外贸大省转变为外贸强省,才能获得更大的贸易利益,实现外贸的可持续发展。

一、江苏省和浙江省对外贸易发展模式比较㈠江苏、浙江两省外贸模式的比较近年来,江苏、浙江两省外贸发展迅速,但江苏省进出13规模要高于浙江。

江苏对外贸易从1974年出口0.77亿美元起步,到1996年出口超100亿美元,用了近23年;从出口超100亿美元,到2000年出口超200亿美元,用了4年时间;从出口超200亿美元,到2002年出口超300亿美元,用了2年时间。

2003年,出口又超500亿美元,短短2年后就实现了进出口总额超1000亿美元的大跨越。

1990年江苏外贸出口列全国各省市第5位,1996年列全国第3位,2000 年以后江苏外贸出口一直居全国第2位,2006年对外贸易额为2839.9亿美元。

浙江省作为中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省份之一,对外贸易发展不断跃上新台阶,浙江从1980年开口岸,到1997年出口额突破100亿美元,用了18年时间;从2001年出口额突破200亿美元,再到2006年突破1000亿美元,用了5年时间。

2006年,浙江进出口总额为1391.5亿美元,其中出口额1009亿美元,在全国的地位由1980年的第13位上升到现在的第4位,进口382.5亿美元,居全国第5位。

㈡贸易主体方面的比较从贸易主体看,江苏省以外商投资企业为主,浙江省则是外贸主体多元化,已形成国有、外资、民营企业三分天下的局面。

江苏省从自身优势资源出发,充分发挥江苏重、化工业基础比较好,区位条件优越,与外商合作较早,劳动力资源丰富而且相对素质较高的等系列优势,积极引进外资,以外商投资企业作为对外贸易的主体,以加工贸易为主要的贸易方式,大力发展技术含量较高的劳动密集型出口加工业,逐步改变了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中期的乡镇企业是外贸出口主体的局面。

1991年江苏省“三资”企业出口额仅占全省出口额的12%,2006年已经达到76.5%,为1227.5亿美元,而1985年全省an:i:贸易出口额为0.38亿美元,仅占出口总额15.86亿美元的2.4%;1997年已达73.81亿美元,占当年出口总额的52.4%,2006年更是达到1061.39亿美元,占年出口总额的66.16%。

外资企业成为外贸主体的同时,民营企业也成为出口的生力军。

2006年,民营企业占出口总额的比重由2000年的0.4%上升到8.9%。

与江苏省外贸主体“单极化”相比,浙江省则是外贸经营主体多元化均衡发展。

近年来,浙江省民营企业出口增长成为支持外贸迅猛增长的强劲动力,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出口比重继续有所降低。

在民营经济发达的温州、台州、绍兴等地.私营企业外贸出口的增长尤为迅猛。

浙江省已经形成了民营企业为主的内外资协调、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对外贸易格局,民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和国有企业三大主体的出口比例由2000年的17.4:27.6:55调整到2006年的44.8:37.6:17.69(见图3.2)。

有出口实绩的企业从2000年的6064家增加到2006年的26274家。

2006年浙江省民营企业出口451.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6%,出口比重比2000年提高27.4个百分点。

民营企业平均出口规模322万美元,比2000年增加100万美元,年均出口1000万美元以上的民营企业有929家。

外商投资企业出口规模扩大,比重提高。

2006年全省外商投资企业出口379.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9.2%,出口比重比2000年提高10.1个百分点。

㈢贸易方式的比较在贸易方式上,江苏以加工贸易为主,浙江以一般贸易为主,两省的主要贸易方式均增势迅猛。

20世纪80年代,江苏省对外贸易以一般贸易为主。

进入90年代,特别是“九五”以来,江苏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制造业优势和劳动力优势,大力发展加工贸易。

同时大批外商投资企业相继进入产出期,带动了加工贸易的迅猛发展,逐步成为推动江苏对外贸易持续增长的主要因素。

1997年以后,加工贸易的进出口超过了一般贸易,在全省各类贸易方式中占主导地位。

2006年加工贸易出口1061.3亿美元,进口740.2亿美元,一般贸易出口531.5亿美元,进口282.7亿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2006年,江苏省一般贸易出口增幅首次超过加工贸易。

一般贸易出口增长30.8%,占全省出口总额的比重从2005年的33%上升至33.13%;加工贸易出口增长29.4%,占全省出口总额的比重从2005年的66.7%下降至66.2%。

一般贸易出口增幅强劲说明江苏省生产性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能力正在提高,也是江苏产品出口竞争力提升的表现。

和江苏省相反,浙江省的进出口贸易长期以一般贸易为主导,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比重均在70%以上,并且自2001年起浙江省一般贸易出口超越广东,一直位居全国第一。

直至2006年,广东一般贸易出口以26.9亿美元再次超越浙江。

2006年,浙江省一般贸易出口额占外贸出口额的为76.63%,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42.96%和江苏省的33.13%。

值得注意的是,受国家出口退税政策的影响,浙江省加工贸易所占贸易比重也随税率变化而变化。

199年7月1日,我国的出口退税率从16.63%下调到12.86%,第2年加工贸易进出口比重相对就比较高,且加工贸易进出口额增长速度超过一般贸易20.3个百分点,2004年国家再次下调出口退税率,加工贸易增速再次提高,超越一般贸易17.4个百分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