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运动与肺通气PPT课件

合集下载

呼吸功能锻炼 ppt课件

呼吸功能锻炼 ppt课件
训练频率:8~ 10次/min,持续3~ 2.辅助呼吸训练:在呼吸时用双手放置于胸部和腹部, 放置于胸部的手在呼吸过程中保持原位不动,放置于 腹部的手在吸气时随腹壁上抬,呼气时向上后方用力 按压加强腹部回缩
康复科
呼吸训练之 膈肌呼吸
3.负荷膈肌呼吸训练: 在腹部放置一重物进行抗阻训练
康复科
保持呼吸道通畅
常用引流体位
倾斜俯卧位,头低45° 倾斜左右侧卧位,头低45° 倾斜仰卧位,头低45° 倾斜左右半侧卧位,头低30° 半侧卧位,向后靠
体位引流
引流部位
两肺下叶和后底区 左右肺下叶外底区 两肺下叶前底区 右肺中叶 两肺上叶前区
呼吸训练
△ 肌肉放松训练 △ 膈肌呼吸 △ 缩唇呼吸 △ 局部呼吸练习
呼吸功能锻炼
* * * *
保持呼吸道通 畅
体胸进摆 位部行放 引叩有正 流拍效确
咳体 嗽位
△△△△ 缩膈肌 唇肌肉 呼呼放 吸吸松 训 练
运动训练
练 ◇◇ 下 肢 训
呼吸功能锻炼
坐位 半坐卧位
有利于肺扩张
保持呼吸道通畅 进行有效咳嗽
方法: ﹡缓慢深吸气,吸气后屏气3s,然后张口连续
咳嗽3声,咳嗽时腹肌用力,腹壁内缩 ﹡停止咳嗽,缩唇将气尽量呼尽 ﹡再缓慢深吸气,重复以上动作。连续做到2~3
目的
• 提高机体对上臂运动的适应能力而降低耗氧量, 改善做功效能,减轻呼吸短促
• 由于肩胛带肌群肌力的改善,可增强在上臂不 动时助吸气的效能
康复科
运动训练 上肢训练
1、用上臂测力器进行上臂训练:最初在没有阻力 负荷的情况下,上臂旋转近50圈,然后在5周 的间隔时间内耐受20~30min的锻炼
康复科
主要用于活动某侧肺或胸部某一部位的 专门呼吸训练,目的是提高单侧呼吸肌的肌 力和耐力,改善局部肺功能和吸氧量

《肺通气功能》课件

《肺通气功能》课件

吸烟会损害肺部组织,降低肺通气功能。
职业暴露对肺通气功能的影响
03
长期接触有害物质如粉尘、化学气体等也会损害肺通气功能。
05
肺通气功能研究展望
肺通气功能研究现状
肺通气功能是呼吸系统的重要生理功能,主要通过呼吸 道的扩张和收缩来维持气体交换的平衡。
目前,肺通气功能研究主要集中在生理机制、病理生理 学和临床应用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肺通气功能研究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01
肺通气功能研究面临的挑战 主要包括技术难度大、实验 条件要求高、样本量不足等
问题。
02
机遇方面,随着新技术的不 断涌现和学科交叉融合的深 入,肺通气功能研究将迎来
更多的发展机遇。
03
未来,肺通气功能研究有望 在改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 生活质量和预后方面发挥更
加重要的作用。
THANKS
详细描述
通过测量尽力呼气时的最高气体流 速,可以评估呼吸道通畅程度和呼
吸肌肉的力量。
总结词
呼气峰流速检测常用于哮喘患者的 诊断和病情监测。
详细描述
哮喘患者通常会出现呼气峰流速降 低的情况,通过定期检测呼气峰流 速,可以了解哮喘的控制情况,指 导药物治疗和调整治疗方案。
通气量检测
01
总结词
通气量检测是评估通气功能的 常用方法之一。
如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有氧运动,可 以促进心肺功能的改善,增强肺通气功能 。
适当的重量训练也可以增强呼吸肌肉,提 高肺通气功能。
肺通气功能与饮食
营养摄入对肺通气功能的影响
蛋白质
合理的饮食结构可以提供足够的营养素, 维持肺通气功能的正常运作。
蛋白质是呼吸酶的主要成分,缺乏蛋白质 会影响肺通气功能。

第七章-呼吸系统课件(1)

第七章-呼吸系统课件(1)

四、气管和支气管 trachea & bronchus
位置、形态 组织结构
(一)位置、形态
气管是由16-20个“C”形气管软骨和连 于其间的环状韧带构成的圆筒状管道。 支气管左右各一 – 左支气管细长 ,4-5cm,与气管延长
线夹角为40-50°; –右 支 气 管 粗 短 , 3cm , 夹 角 为 25-
一、呼吸运动 二、肺内压和胸内压 三、肺容量与肺通气量
一呼吸运动
respiratory movement
指胸廓的节律性扩大和缩小。是呼 吸肌(主要是肋间肌和膈肌)在神 经系统控制下,进行有节律的收缩 和舒张造成的,包括吸气 inspiration和呼气expiration。
肺通气pulmonary ventilation是肺与外 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2、胸内负压的成因
➢胸内压=肺内压-肺的回缩力 =大气压-肺的回缩力 =-肺回缩力
➢胸内负压是肺的回缩力所造成
➢胸廓的发育速度大于肺的发育速度
3、胸内负压的生理意义
使肺泡保持稳定的扩张状态而不致 萎陷; 降低中心静脉压,促进静脉血液的 回流和淋巴液的回流。
三、肺容量与肺通气量
(一)肺容量
呼吸道的起始部 嗅觉器官 外鼻、鼻腔和鼻旁窦
(一)外鼻 external nose
由骨和软骨构 成支架,被覆 皮肤。
鼻根、鼻尖、 鼻背、鼻翼、 鼻唇沟、鼻孔。
(二) 鼻腔nasal cavity
➢鼻前庭和固有鼻腔 ➢鼻前孔、鼻后孔 ➢上、中、下鼻甲和上、中、下鼻道 ➢黏膜分为嗅区olfactory region和
学习要求
➢ 3.熟悉气体交换的原理;了解气体 在肺和组织的交换过程;熟悉影响 气体交换的因素。

呼吸系统ppt课件

呼吸系统ppt课件
医生根据检查结果,综合分析 ,做出最终的诊断。
治疗建议
根据诊断结果,医生会给出相 应的治疗建议,如药物治疗、
生活方式调整等。
03
呼吸系统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预防措施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经常开窗通风,避免长时间处于封闭、空气 不流通的环境中。
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适当的运动,增强身体免疫力;戒烟限 酒,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
加大投入与保障
政府应加大对呼吸系统疾病防控工作的投入 ,确保各项措施的有效实施。
04
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与护理
药物治疗
抗生素治疗 针对感染性呼吸系统疾病,如肺 炎、支气管炎等,选择适当的抗 生素进行治疗,以消除病原体, 缓解症状。
抗凝药物 对于呼吸系统疾病引起的血栓形 成,使用抗凝药物可以预防血栓 形成,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呼吸系统ppt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 CONTENTS
• 呼吸系统概述 • 呼吸系统疾病的症状与诊断 • 呼吸系统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 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与护理 • 呼吸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与未来展望
01
呼吸系统概述
呼吸系统的组成
01
02
03
呼吸道
包括鼻腔、咽、喉、气管 和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 部的通道。
建立健全的疾病监测系统,及时发现 并应对疫情。
宣传教育
通过各种渠道普及呼吸系统疾病的预 防知识,提高公众的防控意识。
公共卫生管理
完善法律法规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呼吸系统疾病的预 防与控制工作。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共同应对呼吸系统疾病 的挑战。
提高公共卫生应急能力
加强应急队伍建设,提高快速响应和处置能 力。

人的呼吸说课ppt课件

人的呼吸说课ppt课件

神经调节
01
02
03
呼吸中枢
位于延髓和桥脑,对呼吸 运动进行基本节律性调节 。
传入神经
将外周感受器的信息传入 呼吸中枢,如化学感受器 和机械感受器。
传出神经
将呼吸中枢的指令传出, 控制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 。
体液调节
化学感受器
位于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对动 脉血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变化 敏感,通过反射性调节呼吸运动 。
定义
呼吸衰竭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使静息状态下亦不能维 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低氧血症伴(或不伴)高碳酸血症,进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 变和相应临床表现的综合征。
原因
呼吸道病变、肺组织病变、肺血管疾病、胸廓病变、神经中枢及其传导系统呼吸肌疾患等 均可引起呼吸衰竭。
分类
按照动脉血气分类可分为一型呼吸衰竭和二型呼吸衰竭。
室外防护
在雾霾、沙尘等恶劣天气条件下,应佩戴口罩等防护措施,减少吸 入有害颗粒对呼吸系统的损害。
06
实验操作与演示
实验目的和原理
探究人体呼吸系统的 结构和功能
掌握呼吸运动的调节 机制
了解呼吸过程中气体 交换的原理
实验步骤和操作要点
准备实验器材:呼吸模拟器 、气体分析仪、计时器等
组装呼吸模拟器,并调整至 合适状态
呼吸系统的生理意义
维持生命活动
呼吸系统为机体提供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维持细胞代谢和生命活动。
参与免疫防御
调节酸碱平衡
通过调节呼吸频率和深度,维持体内酸碱平 衡。
呼吸道黏膜具有免疫防御功能,可阻挡病原 体进入体内。
02
01
促进语言交流
呼吸系统与发音器官协同作用,实现语言交 流功能。

2024呼吸系统ppt课件完整版

2024呼吸系统ppt课件完整版

诊断
X线检查、CT检查、结核菌素 试验等。
治疗
抗结核药物治疗,如异烟肼、 利福平等,需遵循早期、联合 、适量、规律、全程的治疗原
则。
肺气肿
病因
长期吸烟、空气污染、职业性粉尘和 化学物质等。
症状
咳嗽、咳痰、呼吸困难、胸闷、乏力 等。
诊断
X线检查、肺功能检查等。
治疗
戒烟、避免有害气体吸入,药物治疗 如支气管舒张剂、糖皮质激素等,严 重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肺癌
01
02
03
04
病因
吸烟、职业暴露、空气污染、 遗传等。
症状
咳嗽、咯血、胸痛、呼吸困难 、发热等。
诊断
X线检查、CT检查、PET-CT 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等。
治疗
手术切除肿瘤、化疗、放疗等 综合治疗,根据病情和患者身 体状况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04
呼吸系统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预防策略与措施
控制传染源
如感冒、喉炎、支气管炎等,多由病毒或细菌感 染引起,表现为咳嗽、咳痰、发热等症状。
哮喘
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 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
ABCD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包括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多与长期吸烟有关 ,表现为持续气流受限和呼吸困难。
肺癌
起源于肺部支气管黏膜或腺体的恶性肿瘤,与吸 烟、环境污染等危险因素密切相关。
氧疗护理
根据患者病情和医嘱,给予合适的氧疗措施,如鼻导管吸氧、面罩吸 氧等,并监测氧疗效果。
药物治疗与护理
遵医嘱给予患者药物治疗,如抗生素、止咳药、平喘药等,并注意观 察药物疗效和副作用。
效果评价
定期评价护理措施的实施效果,包括患者症状改善情况、呼吸功能恢 复情况、生活质量提高情况等。

第五章呼吸ppt课件

第五章呼吸ppt课件

血液中去氧Hb含量达50g/L以上,口唇、甲床呈 青紫色
常表示机体缺氧
(二)氧解离曲线
1.定义:血Po2和Hb氧饱和度之间关系的曲线
2.生理意义: S形曲线
Po2范围
曲线形态
意义
曲线上段 60~100mmHg
较平坦
Po2适当降低 ,不致于发生明 显的低氧血症
曲线中段 40~60mmHg
较陡
随血液Po2降低,有较多O2被释 出供组织利用
通气/血流比值 概念:肺泡通气量与肺血流量的比值 平均值:0.84 表示肺泡通气量与肺血流量相匹配 肺换气效率最高 比值增大:相当于肺泡无效腔增大 (部分肺血管栓塞) 比值减小:发生功能性动-静脉短路(哮喘发作)
(二)组织换气 组织内Po2低于动脉血 ,O2由血液向组织细胞扩散 Pco2则高于动脉血,CO2由组织细胞向血液扩散 体循环内的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2.反射过程
肺扩张反射:吸气→呼吸道扩张→肺牵张感受器兴 奋→迷走神经→延髓→抑制吸气神经元→使吸气转 为呼气
肺缩小反射:呼气→肺缩小→肺牵张感受器刺激减 弱→吸气抑制被解除→吸气再次发生
3.生理意义 肺扩张反射:防止吸气过深和加快呼吸节律 人对肺扩张反射敏感性很低,平静呼吸无作用 深呼吸(潮气量>0.8L)时,或病理情况下 (肺充血、肺水肿、肺炎等)才引起该反射 肺缩小反射:阻止呼气过深和肺不张 平静呼吸的调节中意义不大
生理意义 维持肺泡的扩张状态 促进静脉血液和淋巴回流
(二)肺通气的阻力 1.弹性阻力 包括肺弹性阻力和胸廓弹性阻力 弹性阻力大小可用顺应性来度量 顺应性:弹性组织在外力作用下扩张的难易程度 顺应性与弹性阻力呈反变关系
肺弹性阻力 来源 肺泡表面张力(2/3) 肺弹性纤维的弹性回缩力(1/3) 肺泡表面张力 因肺泡内液-气界面存在而形成 使肺泡趋于缩小

(完整版)呼吸操锻炼PPT课件

(完整版)呼吸操锻炼PPT课件

立位呼吸操
方法与步骤:
8、隆腹深吸气,弯腰 缩腹呼气4~8次。
注意事项
1、因人而宜
结合呼吸生理和呼吸力学的机制,针对病人个体差异, 为病人选择制定一套呼吸肌训练技术。
注意事项
2、循序渐进
根据病人的病情轻重程度,为病人制定训练计划,开 始训练时,应有医护人员在场,先做示范动作,再给 予具体指导和及时纠正。开始训练次数不宜过多,掌 握方法后逐渐增加时间和次胸时呼气4~8次。
立位呼吸操
方法与步骤:
4、双手叉腰,交替单腿抬 高4~8次,抬吸复呼。 。
立位呼吸操
方法与步骤:
5、双手搭肩,旋转上身4-8次, 旋呼复吸
立位呼吸操
方法与步骤:
6、展臂吸气,抱胸呼气 4-8次。
立位呼吸操
方法与步骤:
7、双腿交替外展4~8次, 展吸复呼。
腹式呼吸 缩唇呼吸
腹式呼吸
又称膈式呼吸,呼吸时胸部尽量保持不动,吸气时用鼻 深吸气,将腹部鼓起,呼气时则缩唇缓慢呼气,腹部尽量回 缩。腹式呼吸适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恢复期。
1.取仰卧或舒适的坐姿,放松全身。 2.右手放在腹部肚脐,左手放在胸部。 3.吸气时,最大限度地向外扩张腹部。 4. 呼气时,最大限度地向内收缩腹部。
气片刻再进行缩唇呼气。
呼气时,缩拢口唇呈“吹口哨”状,

使气体通过缩窄的口形徐徐将肺内气

体轻轻吹出,每次呼气持续4~6秒,
呼 吸
然后用鼻子轻轻吸气。 要求呼气时间要稍长一些,尽量多呼
出气体,吸气和呼气的时间比为1:2

每天练习3~4次,每次15~20分钟,

吸气时默数1、2,呼气时默数1、2、

呼吸要深长而缓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
1.平静状态下人体完成呼吸动作的主要呼吸
肌是( D )
A.胸大肌
B.腹部肌肉
C.背部肌肉
D.肋间肌和膈肌
2.关于平静状态下呼气的过程,下列叙述错 误的是( A )
A.膈肌收缩,膈顶下降,肺内气压增加
B.肋间外肌舒张,胸廓缩小
C.肺内气压大于大气压时,肺内气体排出体外
D.膈肌舒张,膈顶上升,肺内气压增加
2. 软尺松紧适宜,随受测者的呼吸动作灵 活收放。在胸前下缘与乳头上缘平齐,背侧 软尺固定在肩胛骨下角。
3. 分别测量受试者 尽力吸气 和 尽力呼气 时的胸 围长 度,计算 胸围差 , 重复 3 次。
14
活动小结:
胸围差可间接反映一个人肺通气量的大小, 胸围差越大,肺的通气量越大,反之,则 越小。
22
23
15
16
胸腔和腹腔是通过什么结构分隔开的?人为 什么能够呼气和吸气?
17
模拟膈肌的运动





气管
支气管 肺 胸廓 膈肌
18
呼气时,膈肌舒张,膈顶上升,胸廓缩小。 吸气时,膈肌收缩,膈顶下降,胸廓扩大。
19
20
肋间 外肌
膈肌
膈顶
胸廓 容积
肺内 气压
呼气 舒张 舒张 上升 缩小 增加
吸气 收缩 收缩 下降 扩大 减少
9
胸廓
10
胸廓
肋胸
间廓
肌由
组脊
成 , 底 部 由 膈 封 闭
柱 、 肋 骨 、 胸 骨 及
。 11
肋间肌的运动
12
呼气时,肋间外肌, 舒张, 胸廓缩小 吸气时,肋间外肌, 方法】
1. 测量者需要两人,两人调整软尺在身体前 后的位置分别是:自然站立, 呼吸均匀。
张嘉铭
1
回顾: 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系统
鼻 咽 喉
气管
细支气管 支气管 肺泡
2

肺 的 结 构
3
呼吸运动与肺通气 外界与肺泡之间的气体交换,就是
通常所说的呼吸,也叫肺通气。
4
5
6
演示实验:
1.气球是否能自动吸气呢? 2.到底是什么外部力量让肺泡扩大的呢?
7
8
小结:
1. 我们把胸廓扩大和缩小的 运动称之为呼吸运动。 2. 肺通气是由呼吸运动引起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