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行为学读书笔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行为学读书笔记

——读芦原义信《街道的美学》

一、建筑的空间领域

1.内部与外部

内部空间是由地板、墙壁和天花板这样的具体边界,从外部的自然当中划分出来而形成建筑空间的。在形成内与外的空间秩序上,一定要有明显的边界,建筑是作为同包围它的“外部”相对应的“内部”而被体验到的。

内部空间有着外部秩序所没有的亲密感和安定感,它为居住的人们带来伙伴的观念和舒畅感觉。但是欧洲与日本的“内”与“外”统一方法有所不同:西欧人把家和街道空间在空间领域上一视同仁,而日本人把家看做“内”,把街道看做“外”,不像西欧人那样在空间领域上加以统一,也就是说日本的城市空间是个人之“外”的无关空间领域。西欧的这种内外空间同样看待的观念,促成了文艺复兴后的城市规划以及街道的整顿,而日本却没有这样美丽的城市空间。

2.墙的意义

建筑最重要的边界就是“墙”的存在。在欧洲的住宅中,限定内部空间的墙,意义是极其重要的,由于厚墙所产生的防护性,才承认了家的存在。日本与欧州的家有重要差别,它关系到作为边界的墙壁的存在,在外面风暴吹卷而内部安定温暖这样的形象中,设置了厚厚的墙。

墙壁存在的方法,受该地区自然条件的极大影响,它同建造的材料及构造有密切关系,建造家时,一方面降雨量、积雪量、风速、日照、地震等外部条件是当然的事,再一方面,历史上受到湿度与温度的影响很大,这是从地理分布上可以明确地。欧洲除部分地区外,都是以砖石砌筑的“砖石结构”形成城市建筑的主流,相对的日本是以木构的“梁柱结构”形成主流。由于湿度、降雨量等气候条件的地方材料的不同而发展了不同的居住建筑形式。日本等潮湿地区沿着否定“墙”的方向,西欧干燥地区沿着肯定墙的方向,历史性地延续着住宅与人的关系。

3.城市的围郭

为了让人们安心生活,空间是需要边界的,对住在轻薄墙壁的家中,连城市集镇均无“围郭”的日本人来说,心理上的边界就是包围着国土的海洋。

二、街道的构成

1.街道与建筑的关系

“街道有生气城市也就有生气,街道沉闷城市也就沉闷。”街道是旅客评价一个城市的标志。日本的住宅很少有直接面向道路而形成街道的。

2.街道的构成

按照意大利式构思街道两旁必须排满建筑形式封闭空间,由于连续性和韵律而形成美丽

的街道,“街道正是由于掩着它有建筑物才称其为街道,摩天楼加空地不可能是城市。”;而日本的建筑物不像意大利那样把用地占满,道路与建筑物之间还有用途不明确的剩余空间,所以多需建围墙。

意大利的街道和广场对意大利人来说是生活的场所,由于一视同仁地使用住宅的内部和外部,其生活才成立,这样,意大利的街道与建筑的关系,就以街道能充分构成格式塔心理学所说的“图形”为其要素。这就意味着街道也同视作为主角发挥着重要作用,街道空间渗透了生活的一部分。相对的,日本的城市和街道则很难认为是这种形态,街道的统一性和内容都是不完善的。

3.宽与高之比(D/H)

街道的宽度为D,建筑外墙的高度为H,当D/H>1时,随着比值的增大会逐渐产生远离之感,超过2时则产生宽阔之感;当D/H<1时,随着比值的减小会产生接近之感; 当D/H=1时,高度和宽度之间存在这一种匀称之感。

4.广场的美学

意大利有许多美丽的广场,它们不是单纯的城市开敞空间,更是同绘画、雕刻之类的艺术作品一样,给人以高度艺术感染的作品,但不同的是它可以从内侧作为空间来体会。

作为名符其实的广场应该具备以下四个条件:第一,广场的边界线清楚,能成为“图形”,此边界线最好是建筑的外墙,而不是单纯遮挡视线的围墙;第二,具有良好的封闭空间的阴角,容易构成图形;第三,铺装面直到边界,空间领域明确,容易构成图形;第四,周围的建筑具有某种统一和协调,D/H有良好的比例。

5.阴角空间

“阴角”系指其内侧凹进去的空间,“阳角”系指外侧突出的空间。在外部空间中,阳角空间很容易创造,相对地,从建筑和道路的关系来说,阴角空间很难成立。当沿着棋盘状道路布置建筑时,全都成了阳角空间,形成要把人挤出去似的非人性城市空间,相反,用阴角空间可以创造出一种把人拥抱在里面的温暖、完整的城市空间。

注:对日本、中国这样对建筑外部空间约束交叉的国家而言,外部空间没有被赋予“图

形”的特性,故很难创造出“阴角空间”。

6.下沉式庭院技法与密接原理

在下沉式庭院的外部空间中,先驱而又成功的实例要数纽约的洛克菲勒中心,广场赋予该处街道以外的城市功能,给街道带来了生气。这个下沉式广场冬天成为溜冰场,其它时间则成为室外餐馆,除交通功能外,这条街道还赋予逗留、交谈、眺望、进餐、体育活动等功能,街道一下子便充满了生气。

针对高于用地的阳角空间而言,由于将部分用地挖低,四角严实因而形成图形的性质,创造出虽是室外却像充实的室内般的阴角空间,低庭院技法就是由于用侧墙代替周围建筑强调了转角,就容易保证空间的充实性。

另外,所谓“密集”就意味着视觉上连通、靠近、可及,所谓“袖珍公园”就是指很小的公园。

7.第一次轮廓线与第二次轮廓线

街道形成时建筑外墙有着重要的作用。意大利和希腊的砖石结构建筑则是建筑的外墙决

定街道:相反,日本的商业街等街道,从那招牌林立的外墙上突出来的东西非常多,从视觉上说决定街道的并不是街道的外墙,而多是这些突出物。这里把决定建筑本来外观的形态称为建筑的“第一次轮廓线”,把建筑外墙的突出物和临时附加物所构成的形态称为建筑的“第二次轮廓线”。西欧城市的街道是由建筑本来的“第一次轮廓线”所决定,而香港、南朝鲜、日本等亚洲国家和地区的街道则多由“第二次轮廓线”所决定。

尽量减少第二次轮廓线就能使街道更加美观。为了处理好中心街道的景观,更方便地看到建筑的第一次轮廓线,应尽可能减弱第二次轮廓线,丰富街道的印象是非常重要的。

8.俯视景观

城市景观中的魅力之一就是俯视景观。由于俯视,视线迅速而确切地把握住领域,把观光者和街道紧密地联系起来。城市街道中增添俯视景观,在增加城市魅力上是有效果的,有坡道的街道、有踏步的街道、有山丘的街道以及望港的山丘,均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作为街道构成,希望尽可能增添俯视景观。

9.室外雕塑的意义

作为街道美学来说,必须采用不同的理论。比路面高或比路面低是一种方法,采用水面、流水或瀑布也是一种方法,另一种方法是布置室外雕塑,这是西欧城市广泛接受的方法。像日本高层建筑那样,刚建造了高于视线的广场,周围种上了树,公共性开敞空间就被路面隔开,成了封闭式的外部空间,城市开敞空间的意义也就模糊起来。

外部空间布置雕塑,作为修建高层建筑的补偿,具有把美还原给社会的意义。

三、关于空间的几项考察

1.小空间的价值

这里所说的“小”是指某种完整的东西,小的东西可爱、富有幻想和浪漫性,同大的东西相比,它摆脱了把旁观者带进对象内部,进一步探索其内部秘密的可能性。小空间是个人的、安静的、想象的、有诗意和有人情味的,与大城市的杂乱、喧闹、非人性等现状形成强烈对比。-

2.夜景——“图形”与“背景”的反转

白天,街道的主题是建筑的外墙,只有窗子等处的玻璃较暗;夜晚,窗子里亮出灯光,建筑的外墙即消失在昏暗之中,只有窗子在夜空中亮出光辉,因为室内比室外亮,室内空间一下子近在眼前,内部生活暴露出来,透过夜空的背景,窗子就像图形似的近在眼前。

要真正把建筑作为夜景来考虑,就必须有一定的通透性,使内部光线作为投射光被看到。从石头般的砌筑中解放出来的大玻璃面现代建筑,在昼光中外墙的轮廓成为图形,夜景中外墙消失,玻璃窗突出来而成为图形,这样,图形与背景是有反转的可能的。

3.留下记忆的空间

同那种由建筑或其它实体把握城市或街道的想法相对,有一种把实体被感知的结构,作为描绘在心中的形象来考虑城市或街道的想法。他不是某一个人的特定印象,而是大多数城市居民的共同印象,也被称为“形象”。这种儿时的记忆永远留在记忆中,每当想起它,就给人们带来安宁和庇护之感。

所为外部空间的构成,就是让巨大的城市达到人的尺度,把大空间划分或还原成小空间,把空间充实得更富有人情味的技术,进行能使建筑与建筑间的空间转换成图形的细致规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