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颈骨折的辨证施护
中医辨证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患者中的应用

中医辨证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关键词】股骨颈骨折;中医辨证护理股骨颈骨折是骨伤科常见的骨折之一,多发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由于老年人气血不足,骨质疏松,平衡协调能力差,轻微的外伤和间接的暴力均可导致股骨颈骨折[1]。
而骨折后大部分患者都需手术治疗,患者术后抗感染及组织愈合能力较差,需长期卧床,容易形成褥疮等一系列并发症,给治疗及护理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我科在护理股骨颈骨折患者方面,通过多年的临床积累,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中医辨证施护,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2010年2月-2011年10月收治的股骨颈骨折且通过手术治疗的患者67例。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33例,其中男18例,女15例,年龄45-76岁,平均年龄62岁。
实验组34例,其中男21例,女13例,年龄41-78岁,平均年龄65岁;两组患者在年龄、并发症和病程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护理,实验组在传统护理基础上采取中医施护。
对两组在并发症发生率(如褥疮,感染等),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率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其中护理满意度满分100分,超过90分为满意。
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用t检验,检验水准p<0.05。
2中医施护方法2.1情志护理整体观念是中医理论的基础。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五脏六腑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共同起着维持机体内部平衡的作用。
《内经》:“善诊者,必先医其心,而后医其身”。
当发生骨折时,由于肿胀疼痛等刺激,患者易烦躁发怒,恐惧忧虑,消极悲观。
中国传统医学认为“忧则伤脾”,“恐则伤肾”,“怒则伤肝”。
肝肾亏虚,则筋骨不得濡养;脾胃失于健运,使气血无以化生,筋骨无以滋养,均可引起骨折迟缓愈合甚至不愈合。
2.2饮食施护中医认为: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为后天之本;肾藏精,主骨,为先天之本;肝藏血,主筋。
股骨颈骨折中医护理方案

股骨颈骨折中医护理方案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股骨颈骨折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1、血瘀气滞证:此为骨折早期伤后1-2周,骨折易移位,筋骨损伤,血液离经,经络闭阻。
血瘀气滞,故症见局部青紫肿胀,患肢胀痛或刺痛。
舌质淡,苔薄白。
2、气滞血瘀,筋骨未复证:此为骨折中期,伤后2-10周内,离经之淤血逐渐消散,瘀未尽去,新骨始生,骨折日趋稳定,气血日见通畅,故症见伤肢肿痛部分消退,疼痛逐渐减轻,舌质淡而干,苔白脉缓。
血瘀气滞证:损伤早期,淤血停积、血瘀气滞、肿痛并见,多见局部肿胀、疼痛剧烈,胃纳不佳,大便秘结,舌淡红苔薄白,脉脉弦紧。
3、肝肾不足,气血亏虚证:此为骨折晚期,伤后8-10周以后骨折已基本临床愈合,但筋骨未坚,损伤之筋脉初愈,气血尚不通畅,故症见伤部微肿胀,功能未完全恢复。
舌质红,苔薄白,脉缓。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髋部疼痛1.评估疼痛的诱因、性质、程度、临床表现,针对引起疼痛的原因对症处理,辅以必要的镇痛药物、针刺等。
2.妥善保护骨折部位,避免不必要的搬动,以免加重损伤。
早期正确手法复位,局部固定做到合理有效。
加强体位护理,在不影响固定骨折部位的基础上,尽量给予舒适体位。
3.遵医嘱患侧髋部予中药涂擦、中药塌渍等治疗,观察治疗后的效果,及时向医师反馈。
4.遵医嘱使用耳穴贴压,减轻疼痛。
常用穴位:神门、交感、皮质下、肝、肾等。
(二)患肢肿胀1.评估伤肢状况,查明肿胀原因,及时对症处理。
2.适当抬高患肢,如无禁忌应早期恢复肌肉关节的功能锻炼,促进损伤局部血液循环,以利静脉血液及淋巴液回流,减轻或及早消除患者肿胀。
3.损伤早期局部可冷敷。
伤后1-2周内,伤肢肿胀疼痛,骨折端不稳定,容易再移位,宜行患肢肌肉舒缩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利于消肿。
4.检查夹板、石膏等外固定物是否过紧,若固定过紧应及时解除压迫。
对严重的肢体肿胀,要警惕骨筋膜室综合征发生,及时通知医生做好相应处理。
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的辨证施护

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的辨证施护
罗惠珍
( 东省 连 平 县 中 医 院 ,广 东 连 平 5来自1 0 广 1 ) 7O摘
要 :股 骨颈骨 折术后 患者 由于肢体 功能活 动受限 ,不 同程 度 影 响 患 者 的 生 活 能 力 ,给 患 者 带 来 精 神 上 的 痛苦 和 经 济
s i t S t ea t i f h s a f n t n i l td a e h p r t n t ea it fl eo ain s u db f ce p r . h ci t o y i l u c i mi f rt e o e a i . bl yo f f t t wo l e a f td i iA vy p c o si e t o h i i p e e n
The Di l e i u sn fF m o a e k Fr c ur a e te N r i g o e rl N c at e L Uo u . h n H iz e
( r dt n l h n s e ia Ho p tl f in i o n r , a g o gP o i c , in i, a g o g5 1 0 T a i o a C ie eM dc l s i a pn C u tyi Gu n d n r v eL a pn Gu n d n 7 ) i ao L n n 1 0
l 临 床 资 料
广 东 省 连 平 县 中 医 院2 0 年 因 股 骨 颈 骨 折 入 院手 术 治 09
( ) 术 后 第 1 2 : 教 会 患 者 进 行 股 四头 肌 静 力 性 收 2 ~ 天 缩 ,将 膝 关 节 伸 直 ,使 下 肢 肌 肉用 力 ,然 后 放 松 肌 肉 舒 缩 锻
中医优势病种单病种—股骨颈骨折

股骨颈骨折中医优势病种(单病种)诊疗方案一、概述由股骨头下至股骨颈基底部之间的骨折称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之一。
尤以老年女性较多。
本病属于中医“杵骨骨折”的范畴。
二、诊断【西医诊断】1.外伤史老年人遭受轻微的扭转暴力可发生骨折,多数是在走路时滑倒,身体扭转,臀部着地而发生。
青壮年发生该骨折较少,多有车祸、高处坠下等强大暴力而引起。
2.症状髋部疼痛,下肢活动受限,不能站立和行走。
部分无移位和嵌插骨折患者活动受限不明显,尚能站立和行走。
3.体征(1)畸形:患肢多有轻度屈髋屈膝、短缩、内收、外旋畸形。
(2)压痛和叩击痛:多在腹股沟韧带中点附近压痛,大粗隆部有叩击痛,患肢纵轴叩击痛阳性。
(3)肿胀:囊内骨折无明显肿胀,囊外骨折且移位明显者可有明显肿胀出现。
(4)功能障碍:移位骨折患者在伤后就出现下肢活动受限,不能站立和行走。
部分无移位和嵌插骨折患者,在伤后仍能站立、行走和骑自行车。
4.辅助检查(1)X线:摄髋关节正侧位X线片可明确骨折部位、类型和移位情况。
部分患者受伤后X线检查可呈阴性。
(2)CT和MRI:若根据患者外伤史、症状、体征怀疑为股骨颈骨折,但X线检查未见骨折线,可行CT或MRI检查,已明确诊断。
【西医分型】1.按照骨折移位程度的Garden分类:Ⅰ型:不完全骨折;Ⅱ型:完全州折无移位:Ⅲ型:完全骨折部分移位:Ⅳ型:完全骨折完全移位。
2.按照骨折部位分为:头下型:骨折面完全在股骨头下,整个股颈皆在骨折远:头颈型:骨折面一部分在股骨头下,一部分在股骨头上,一部分在股骨颈部;经颈型:全部骨折面通过股骨颈;基底型:骨折面位于颈干交界面上。
前三型为囊内骨折,第四型为囊外骨折。
【中医辨证分型】1.气滞血瘀证髋部疼痛,肿胀不显,活动受限,动则痛甚,舌质红,苔薄白,脉涩,舌下络脉青紫。
2.营血不调证髋部疼痛有所减轻,但未消失,肿胀不显,活动仍有受限,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细。
3.气血两虚证髋部疼痛基本消失或时有隐痛,肿胀不显,可轻微活动,但尚未能负重行走,舌质淡,胖嫩,边有齿痕,苔薄白,脉细弱。
股骨颈骨折中医护理方案课件

股骨颈骨折中医护理方案课件
目录
01. 股骨颈骨折中医护理方案 02. 中医护理方案 03. 护理注意事项 04. 护理效果评估
股骨颈骨折中医护理 方案
骨折原因
1
外伤:摔倒、撞击等 外力作用导致骨折
3
病理性骨折:如肿瘤、 感染等疾病导致骨质破 坏,易发生骨折
骨质疏松:随着年龄 增长,骨质疏松导致 骨折风险增加
增强自我调节能力:指导患者进行自我调节, 增强心理承受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康复锻炼
01
康复锻炼的重要性: 促进骨折愈合,恢
复关节功能
02
康复锻炼的原则: 循序渐进,量力 而行
03
康复锻炼的方法: 关节活动度训练、 肌肉力量训练、平
衡训练等
04
康复锻炼的注意事 项:避免过度训练, 注意保护骨折部位,
遵循医生建议
功能恢复情况
01
骨折愈合程 度:骨折愈 合时间、愈 合质量
02
关节活动度: 关节活动范 围、关节活 动能力
03
肌肉力量: 肌肉力量恢 复程度、肌 肉耐力
04
生活自理能 力:日常生 活能力、社 会参与能力
患者满意度
01
护理质量:护理人员的 技术水平和服务态度
02
康复效果:骨折愈合 速度和功能恢复程度
康复护理
康复目标:恢复患者股骨颈骨折后 的正常功能
康复方法:中医理疗、针灸、推拿 等
康复时间:根据患者骨折程度和恢 复情况而定
康复注意事项:避免过度活动,注 意饮食营养,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护理注意事项
饮食护理
01
饮食Hale Waihona Puke 则:清淡、易消 化、高蛋白、高维生素
骨一区辩证施护病种

骨一区辩证施护病种股骨颈骨骨折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的常见骨折,尤以女性或骨质疏松者多见,股骨颈骨折多为囊内骨折,由于局部血供因素,常可发生骨不愈合和股骨头缺血坏死等常见并发症。
1证候分类1.1外展型:伤肢呈外旋畸形,骨折线与股骨干纵轴的垂直线所成的夹角<30°。
1.2内收型:伤肢呈内收外旋、短缩畸形,骨折线与股骨干纵轴的垂直线所成的夹角>50°。
2一般护理2.1环境与休息:病室宜舒适,安静,可定时开窗通风,避免患者受凉。
2.2情志护理:与患者沟通、交谈,帮助其树立信心,并可在生活上给予积极帮助。
2.3饮食护理:宜食清淡为、易消化之品,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及含钙、磷丰富的食物,多饮水。
骨折早期可选用黑大豆、贝类、慈姑、木耳、栗子、鳖、鲜藕、山楂等散瘀和血或止血食物,食物皆宜煮为汤、粥待等以利于消化,不可过于油腻。
2.4用药护理:遵医嘱准时给药,使用外敷药物时,如皮肤有瘙痒或发红,可将药膏去除,用温水清洗皮肤。
皮肤破损者不得外敷药膏。
2.5病情观察2.5.1严密观察患肢局部肿胀程度、肢端血运变化等情况,注意患者局部疼痛、压痛情况,以了解损作的程度。
2.5.2患肢保持钱展中立位,穿“丁”字鞋或行骨牵引,以防患肢外旋畸形。
3辩证施护3.1均衡饮食,多饮水,以防便秘。
3.2卧床期间应做好二便的护理,保持会阴部清洁,以防泌尿系统感染。
3.3防止发生坠积性肺炎,患者宜练习深呼吸,用力咳嗽,可协助拍背,以及用拉手悬吊锻炼。
3.4防止发生压疮,骨突部位垫气垫、水垫、每2小时协助抬臀防褥。
3.5外展型:可持续皮肤牵引6-8周,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
牵引力拆除后应注意不盘腿、不向患侧卧、患肢不负重。
3个月后持拐行走,患肢不负重,6个月后如骨折愈合,可弃拐行走。
3.6内收型:可先行皮肤牵引或胫骨结节牵引,7-10内行手术治疗,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
3个月后复查,愈合良好者可持拐下地行走,6个月后弃拐负重行走。
股骨颈骨折辨证施护讲稿

股骨颈骨折的辨证施护股骨颈骨折是骨伤科常见的骨折之一,多发生于老年人,《素问·宣明五气篇》曰:“肝主筋,脾主肉,肾主骨”。
由于老年体衰气血虚弱,肝肾亏损,肝亏不能养筋,肾亏无以主骨,故骨疏筋痿,易发生骨折。
骨折的病人因多数是老年人,在伤前有很多的病人患有严重的全身疾患,骨折后体质虚弱,很难承受手术的压力,长期卧床病人还会合并心力衰竭,肺炎、褥疮等并发症。
在骨折的局部还会出现血运差、愈合慢,固定的稳定性差等,直接影响骨折的愈合,严重会出现股骨头坏死,这样无疑会给护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目前如何对股骨颈骨折的病人进行有特色的辨证施护在护理工作中尤为重要。
辨证施护是中医护理的精髓,是指导中医临床护理的基本原则,中医辨证施护在数千年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诊疗疾病和养护病人的经验,形成了独到的体系,其理论基础是整体观和辨证论治。
中医历来医护不分家,强调“三分治,七分养”。
根据股骨颈骨折疾病发展过程的中医辨证进行施护,在临床实施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无骨不愈合,无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病例。
1辨证施护1.1 气滞血瘀型骨折早期,局部会出现气滞血瘀,肿胀,外旋屈曲畸形。
因惊吓使患者精神紧张,极为恐惧,心烦意乱,不能安卧。
严重疼痛,体质消耗大、虚弱,胃肠功能紊乱,轻者纳呆,脘腹胀满,大便不通,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涩。
(1)情志护理:《内经》曰:“善诊者,必先医其心,而后医其身。
”当骨折发生时,患者往往恐惧,忧虑,烦躁易怒,消极悲观,中医认为“恐则伤肾,忧则伤脾,怒则伤肝。
”《素问》曰:“惊则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故气乱矣。
”情志所伤会造成全身疾患,筋骨不得濡养。
护理中应针对病人的不同精神状态和心理因素,给予倾听、安慰和耐心的疏导,让患者的痛苦得以宣泄,同时多介绍本病治愈的病例,鼓励患者充满希望积极配合治疗,方可痊愈。
(2)饮食护理:《内经》曰:“谷肉果菜,食养尽之,精不足者补之以味。
”有“食治胜于药治,药补不如食补”之说。
股骨颈骨折中医护理方案【精选优秀】PPT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气血亏虚、肝肾亏损证: 1.补益肝肾,调气血,强筋壮骨; 2.卧床休息,避免劳倦过度。宜补肝肾、壮
筋骨,可用我院的“补肾通络汤、气血双 补方”内服。 3.病室宜安静、清洁、温、湿度适宜,忌对 流风,防暑邪,防上呼吸道感染,避免劳 累。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4.患者病程长,要劝其安心养病,避免急躁 忧郁等负性情绪,以免影响脾胃运化功能, 出现腹胀、纳差,久则还会引起肌肉萎缩。
中医特色治疗和护理
4)常规进行术区皮肤准备、药物过敏试验及 交叉配血等 ;
5)对于吸烟者劝其戒烟,预防感冒;指导患 者练习深呼吸、咳嗽和排痰的方法。
6)提供安静的修养环境,保证充足睡眠; 7)手术当日,病房用循环消毒机消毒。
中医特色治疗和护理
二)术后护理 1.麻醉未醒之前,宜采取去枕平卧位,头偏
向健侧,以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误吸危 及生命;常规心电监护,一般2天; 2.禁食6小时,6小时后根据医嘱进行清淡, 易消化,营养丰富的流质饮食。
中医特色治疗和护理
3)注意患者病情、生命体征变化 ,观察伤 口敷料渗出情况 及肢端感觉血运。
4)保持伤口负压引流管通畅,定时倾倒引流 液,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观察引流液色、 质、量的变化,并正确记录
中医特色治疗和护理
9)对于便秘者,可口服通便汤,食用香蕉, 或使用“润肠贴”神阙穴贴服;或进行腹 部按摩,每天4次,为晨起、午睡醒后、早 餐及晚餐后l~3小时进行,顺时针方向按摩, 以促进排便。
10)下肢深静脉栓塞的预防:腹部皮下注射 低分子肝素钙,双下肢行空气压力波治疗。 配合使用活血的药物。
中医特色治疗和护理
健康指导
一)生活起居 1.以卧床休息为主,保持外展中立位。 2.指导患者练习床上大小便,并正确使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