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流行新语体
网络流行语的社会语言学分析

网络流行语的社会语言学分析发表时间:2011-07-22T08:54:26.733Z 来源:《新校园》理论版2011年第6期供稿作者:陈东1 田甜2[导读] 本文从社会语言学语言变异研究的角度分析网络流行语的产生、发展及其社会功能。
陈东1 田甜2(1.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北京海淀100089;2.河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16)摘要:本文从社会语言学语言变异研究的角度分析网络流行语的产生、发展及其社会功能。
社会语言学变异理论认为,网络流行语是一种语言变异现象,它的产生和流行反映了语言发展的客观规律,体现了语言的多样性,为特定的社会成员主张民主话语权、塑造自我形象开拓了渠道,同时也丰富了社会语言,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意外的趣味。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语言变异;语言发展;社会语言学;当下的网络流行语受到了不少群体的热爱,同时也面临着争议和批评。
从主张维护语言纯洁性的观点来看,网络流行语是肤浅、简陋的语言,它冲击着传统的、纯正的语言的健康发展。
网络流行语与传统语言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一点毋庸置疑。
但是,它的出现与社会的发展密不可分,体现着现代人的认知观念和心理动态的转变,是众多因素综合的产物。
1.语言变异理论所谓“语言变异”是指语言表达系统由于社会因素(社会等级、性别、年龄、种族、职业等) 、社会心理因素、以及生理心理语言因素而产生的语言形式变化。
1.1 语言变异发生的原因语言变异因语言使用的情景、语域不同而发生,也会因各种社会因素如社会阶层、教育程度、年龄、性别及种族的的不同而发生。
社会心理也是影响语言变异的一个重要因素,比如中产阶级对上层社会所使用的语言的向往。
随着时代的进步,为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出于表达的需求,也会引起语言的变异,正如某些新词的产生,旧词的消失。
此外,从语言系统内部来分析,语言变异也有其内在的原因:新的语义的出现、词的结构变化(如复合词的发展)、词的功能增多。
1.2 语言变体的社会功能首先,语言变体的使用受语境、谈话对象和谈话者的社会阶层、年龄、职业、教育程度、性别、地域、种族等因素影响,根据特定情况而使用的语言变体可以体现说话者的上述社会特征,具有一定的身份标记功能。
自-今年网络流行语解读

1、给力给力读音为,gěi lì,中国北方的土话,表示给劲、带劲的意思。
所谓“不给力”就是形容和预想目标相差甚远,而“给力”一般理解为有帮助、有作用、给面子。
由“给力”引申出的“gelivable”、“ungelivable”等词也迅速走红。
2、神马都是浮云“神马”并非一匹马,而是“什么”的谐音。
浮云的意思即虚无缥缈,转瞬即逝,意为“都不值得一提”。
“神马”和“浮云”的神奇之处,是当这两个词结合在了一起,便可组成万能金句,推之四海而风靡。
3、我爸是李刚10月16日晚发生在河北保定的一起交通事故中,肇事的官二代高喊:“有本事你们告去,我爸是李刚!”此事迅速成为网友和媒体热议的焦点,“我爸是李刚”也迅速成为网络流行语,更衍生出“鲤冈鲅”这一生物,并虚构其生性好斗凶残,通常为官宦饲养。
4、羡慕嫉妒恨恨源于嫉妒,嫉妒源于羡慕——换言之,恨源于爱,嫉妒源于不如人。
学到知羞处,才知艺不精,一个人正是透过嫉妒这种难于启齿的情感,才真切地意识到了自己的不如人处,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5、蒜你狠系列(豆你玩、姜你军、煤超疯,苹神马……)2010年11月2日,国家发改委公布了十月份城市食品零售价格监测情况。
在监测的31种产品中,近80%价格上涨食品接连涨价,从“蒜你狠”到“姜你军”,再从“糖高宗”到“油你涨”、“苹什么”接力不断,新词也层出不穷。
为了应对,不少人还成了“海豚族”(海量囤积一族)。
6、二,指一个人很傻或者很操蛋很垃圾很不给力。
比如说:二、二货、二逼、二愣子等等,用于陌生人含贬义。
如果对一个自己很熟悉的人说二,并不含贬义,只是开玩笑或对他的行为很无语。
7、“凡客体”本是某服装品牌的创意广告,意在戏谑主流文化,彰显品牌个性。
没想到,转眼就成了网友调侃的利器,网络上迅速出现了大批采用该文体恶搞明星及虚拟人物的帖子。
8、闹太套黄晓明在演唱歌曲《One World One Dream》时,由于对not at all的发音酷似“闹太套”而遭网友调侃,从此得名“闹太套”教主,此词也因此成为网络流行语之一。
主播说联播的语体特征

《主播说联播》是央视推出的一栏新媒体节目,其语体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文本语态:呈现出通俗化、口语化、年轻化的特点。
主播们使用网络流行语,妙语连珠、金句频出。
如海霞用“日韩互删好友,拉黑了对方”形容日韩关系;康辉提醒国泰航空“No zuo no die”;刚强使用饭圈常用的应援语言评价网友及世界各地的中国留学生对待乱港分子的行为:“有他们在,‘阿中哥’一定会成为这世界上最靓的仔!”在发表国际锐评时,主播们言辞犀利、一针见血,调侃中带着态度。
- 播音语态:富有感染力、个性化。
一直以来,“联播腔”是公认的主流语态,字正腔圆、义正词严和威势庄重是其基本风格。
《主播说联播》的语体风格轻松诙谐、通俗易懂,主播们用独特的方式解读新闻、评论时事,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和认可。
新语体造句秀

新语体造句秀摘要:电影《让子弹飞》的热映使得其中一系列的台词成为了时下人们竞相仿造的句式,被大众冠之以“子弹体”之名。
本文将通过时下流行的几种新型文体(即上述之“子弹体”、“见与不见体”、“眼睛渴了体”)来对此现象稍作分析。
关键词:句式;语体;模仿中图分类号:h1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1-0099-022010年年底,电影《让子弹飞》的热映使得其中一系列的台词成为了时下人们竞相仿造的句式,被大众冠之以“子弹体”之名。
此外,电影《非诚勿扰2》的热播造就了“见与不见体”的流行,2011兔年春晚黄宏小品一句“眼睛红了,心就黑了”被大众模仿创造了“眼睛渴了体”。
在资讯流通多样化实时化的今天,各式各类的富有特色的句子、语段都存在被大众仿造、复制、传播的可能性,而其中一部分则可能成为时下热门的语句,像病毒传播或基因遗传一样流传开来,这便是语言中的模因现象。
以下将通过时下流行的几种新型文体(即上述之“子弹体”、“见与不见体”、“眼睛渴了体”)来对此现象稍作分析。
一、“新语体”的产生和流行(一)“子弹体”“子弹体”之名源自电影《让子弹飞》。
影片的热映加上影片中幽默独特的台词,使得网络博友争相模仿创作,纷纷现于各微博、论坛等网络媒体。
被模仿的对象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让子弹飞”这一影片名,其格式是“让xx飞”,如:1、继《让子弹飞》热映之际,日前又紧急上映了《让油价飞》,至于何时筹备?《让股价飞》,目前暂无时间表。
2、如今这世道,神马都在飞。
姜文让子弹飞,住建部让房价飞,中石油让油价飞,发改委让物价飞,富士康让员工飞,老百姓让眼泪飞。
飞来飞去,还是外交部的姜瑜最会飞:让法律飞。
姜文大哥你不中用了,这姜mm比你给力啊!主要取自“飞”这一含义,调侃物价飞涨等实际情况。
二是影片中的台词。
其中最突出的就是“葛优体”。
《让子弹飞》中网络人气最旺的角色,非葛优扮演的汤师爷莫属。
师爷梳着一头越狱兔的发型,拿着喇叭高呼:“你们想想,你带着老婆出了城,吃着火锅还唱着歌,突然就被麻匪劫了……”前后处境的对比让观众印象相当深刻,而葛优的精彩演绎更是锦上添花,因此网友仿拟的各类语句被称之为“葛优体”,如:1、加班,任何时候都要取消!不取消不行,你们想想,你下了班回了家,跟着男女朋友,吃着火锅还唱着歌,突然就告诉你要加班了……悲剧啊!所以没有加班的日子才是好日子了!!2、大风起兮卷飞扬,安得猛士兮挂四方。
网络流行语“V哭了”格式分析

网络流行语“V哭了”格式分析“V哭了”格式是近年在网络上出现的流行语格式。
本文分析“V哭了”格式的语法、语义、语用特点。
从语法看,“V哭了”中的“V”是表心理、生理感受的动词、形容词以及部分性质形容词。
从语义看,“V哭了”格式中的“哭”表一种程度上的极致,其语义发生虚化,主要原因是“哭”的词义扩大引申和“V哭了”格式句法结构功能的转变。
从语用看,“V哭了”格式运用夸张手法,使表达的感情更为强烈,能让受话者一下子注意到句子的话题和焦点,能最大限度地表达说话者强烈的主观感受,能拉近说话者与受话者的距离。
标签:网络流行语哭程度补语近年来,网络上流行诸如“爽歪了、酷毙了、帅呆了、美翻了、弱爆了”等说法,其中,“美哭了、值哭了、丑哭了”等“V哭了”格式在网络上的使用尤为频繁。
本文侧重论述这一格式的语法、语义和语用特点。
一、“V哭了”的语法特点(一)关于“V哭了”格式的中心词“V”网络流行语中的“V哭了”格式,表达的是说话者某种强烈的主观感受,用以表达一种极致意义,此格式对“V”具有较明显的选择性。
状态形容词如“笔直、灰暗、雪白”等等,这些词本来就具备一定的程度义,且大多表示较高程度,不能进入“V哭了”格式,能进入中心词位置的“V”,主要有以下三类。
第一,表心理、生理感受的动词,如:“喜欢、羡慕、讨厌、担心、心疼、难过、感动、爱、恨、怕(害怕)、想、疼、笑”等。
(1)羡慕哭了!想把生活过成热播剧,在苏州这里就能一站式搞定!(搜狐网2016-09-24)(2)母水果更好吃?植物学家笑哭了(《重庆晨报》2016-02-26)(3)丫头你这是芝麻开花节节高,悄悄阿姨表示已经恨哭了……(回龙观社区网2015-08-25)第二,表心理、生理感受的形容词,如:“饿、饱、累、忙、困、热、冷、痛、爽”等。
(4)成都,热哭了(《天府早报》2014-07-24)(5)爽哭了!深圳至贵阳的动车,终于,开通了!(微口网2015-12-01)上述词语具有程度的深浅变化,如“有点儿怕→怕→很怕→怕极了”“有点儿饿→饿→饿极了”,可受程度补语“哭”修饰,表示情感达到了极致。
网络流行词“X系”的语言学研究

语言新探网络流行词“X系”的语言学研究高敏茜华侨大学摘要: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近些年“X系”词族在网络上使用越来越频繁。
本文主要从语言学的角度对“X系”进行分析。
关键词:“X系”;性质界定;语言学分析;产生原因一、引言在现代汉语词典中,“X系”类的词语本身就有,例如“水系”、“直系”、“语系”等。
随着网络的发展,词语间碰撞的加剧,使得“X系”族群逐渐形成。
例如“治愈系”、“森林系”等。
如按照这样的形式继续发展“系”也将会继“族”、“客”等词之后,成为新的词缀。
二、“X系”词语中“系”的性质界定瞿秋白、丁声树、赵元任等都论述过“类词缀”这一语法现象。
吕叔湘(1979)指出在语义上还未完全虚化,还以词根的面貌出现,把这类词缀称为“类词缀”①。
沈孟璎(1986)认为:“一个词根词缀化了,就具有强大的构词潜力,就会派生出一大批新词语。
②”综上,本文把“X 系”词语中的共同语素“系”界定为类词缀,即语义尚未完全虚化,同时具有定位性以及能产性。
首先,“系”在“X系”词语中的语义并未完全虚化,“系”还会以词根的形式出现。
张斌(2002)认为“语义是否完全虚化是区别类词缀和真词缀的主要根据。
③”其次,“系”具有定位性。
曾立英(2008)指出“类词缀”的定位性表现在定词性、定义项、定位置三个方面④。
“X系”词语中的“系”在构词时处于词根之后,并且无论“X”是名词还是形容词,置于“系”之前,形成的均为名词性的“X 系”词语。
故“系”具备类词缀所应具备的定位性。
最后,“系”具有能产性。
“系”的能产性体现为多种形式的“X”均能与“系”相结合。
综上所述,“X 系”词语中的“系”的意义并未完全虚化,并且具有定位性、能产性,故文中把其界定为类词缀。
三、“X系”中“X”的多角度分析本文所研究的“X 系”词语都是“X+系”的格式,我们先从“X”的音节数量、语法功能、语义特征、修辞等方面入手。
(一)“X”的音节数量从“X”的音节数量来看,与“系”组合在一起组合成双音节词语。
“寂寞”构式的流行原因探微

“寂寞”构式的流行原因探微网络背景下新构式层出不穷,“寂寞”构式是新流行的构式之一。
文章尝试从句法、语义、语用及心理方面分析“寂寞”构式的流行原因。
标签:“寂寞”构式流行原因从2009年7月开始,类似“我发的不是帖子,是寂寞”“我用的不是手机,是寂寞”“哥睡的不是觉,是寂寞”的句式在各大网络论坛大量涌现,并且钟爱此句式的人被称为“寂寞党”。
而我们把“谁××的不是××,是寂寞”句式称为“寂寞”构式。
这种看似无厘头的话语,目前在网络上可谓是新宠儿,并有迅速蔓延的趋势,通常表现为颠覆权威、颠覆传统价值,强调无聊和颓废。
本文将从句法、语义、语用及心理方面分析“寂寞”构式的流行原因。
一、“寂寞”构式流行的句法原因“是寂寞”是“寂寞”构式的典型标志,强调的是后面的内容,即“寂寞”。
“谁”在构式中作主语成分表示施动者,可以泛指任何人,也可以指特定的人、团体或事物。
如:(1)我睡的不是觉,是寂寞。
①(2)“90后”玩的不是新意,是寂寞。
(3)月亮挡住的不是太阳的光芒,是寂寞!例(1)中主语为特指代词“我”。
例(2)中“谁”的位置由“90后”这一特殊群体所占据。
例(3)中的主语则为“月亮”这一物体。
当然,在语境充分的情况下,主语可以省略,形成主语的空语类现象,省略的是不言自明的东西,只为凸显焦点信息,以达到简洁、新颖、独特的目的。
如:(4)改的不是字,是寂寞。
例(4)中省略了主语“专家”。
这是针对专家提出修改40个汉字字形这一事件网友仿造出的句式。
“××”表示变量,任何满足这一句法结构要求的词或者短语都可以进入“××”的位置。
第一个“××”的位置一般要求是动词或者动词短语。
如:(5)我呼吸的不是空气,是寂寞。
第二个“××”的位置一般要求是名词或者名词短语。
如:(6)铁观音卖的不是广告,是寂寞。
但有时也可以是动词结构。
网络校园流行语

校园网络流行语流行语是指‚在一定时期、一定社群内被人们普遍使用的话语形式。
一般为口语,带有一定的方言性,是一定时期内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及人们心理活动等因素的综合产物,并在传媒的推动下盛行的词、短语、句子或特定的句子模式。
‛社会中的人群由于性别、年龄和社会分工的不同而分为不同的言语社团。
在社团内部,人们之间联系密切,交际频繁,因而在语言的使用上表现出一些不同于其他社团的特点。
这样,各种言语社团就在全民语言的基础上产生各有自己特点的语言分支或语义变体,这就是所谓的社会方言。
校园流行语就是社会方言的一种。
校园隐语作为松散社会群体隐语,它的缔造者是学生,是学生这一社会群体所使用的有意不让他人所知晓的秘密词语,本文通过分析校园隐语的特点透析校园隐语产生的各种机制。
一、校园流行语的特点1.‚旧词‛别解这是校园流行语中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即利用原有词语的能指,偷梁换柱,给予新的所指。
新旧语词在感情色彩、语体色彩上产生极大偏离。
例如:[蛋白质]笨蛋+白痴+神经质;[白骨精]白领+骨干+精英;[特困生]对学生中特别爱睡觉者的戏称;[留学生]留过级的学生;[特色]特别好色;[可爱]指可怜得没人爱;[天才]指天生蠢才;[活该]指活着应该;[偶像]指呕吐的对象;[耐看]指要耐着性子看;[不错]指长成这样不是你的错;[讨厌]指讨人喜欢百看不厌;[善良]指善变又没天良;[贤惠]指闲在家里什么都不会;[如花似玉]指如花椒似芋头;[大虾]大侠;[斑竹]版主。
2.‚劲‛词狂用这里的‚劲‛取用于‚劲舞‛的‚劲‛,代表性的构词语素有‚爆‛‚超‛‚狂‛‚乱‛‚贼‛等等。
透着一股‚热、辣、爽‛的味道来凸现自身的情感。
例如:[爆笑]很好笑,招人大笑,惹人哄笑(偏重于听者)。
例如:‚今天电影太爆笑。
‛[爆]指事情没做好,砸了、完蛋了。
例如:‚我这回考爆了。
‛[超级好玩]亦有‚超级有趣‛,意指特别好玩、特别有趣。
例如:‚今天老师的表情超级好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