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丝状藻类有害藻华的形成与对策
鱼塘中常见害藻防除

鱼塘中常见害藻防除
长大量的藻类植物,会使水质恶化,影响鱼类生长,甚至引起鱼儿死亡。
现介绍几种常见有害藻的防除方法:水网藻多发于水质较肥的浅水鱼塘中,旺盛的丝状藻体集结如网带,鱼苗误入网中常会因呼吸困难和无法摄食而死亡。
防除方法;放养鱼种前用生石灰清塘,每亩水深1米的水体用量为7.5%千克。
发生该藻时,可用硫酸铜溶液泼洒池塘水面,使池水的硫酸铜浓度为1.5毫克/升。
水绵、双星藻、转板藻旺长时漂浮于水中,形成团团乱丝,影响水温的升高和氧气的溶解,且大量消耗养分使池水变瘦,影响鱼类正常生长。
防除方法:放养鱼种前用生石灰清塘,每亩水深1米的水体用量为5千克。
发生该藻时,可用硫酸铜溶液全池泼洒,使池水的硫酸铜浓度为1.5毫克/升,2小时后换入1/3的新水;或每亩水深1米的水体用150-200克扑草净拌湿细土撒于藻体上。
铜绿微囊灌、水华微囊藻藻体蛋白质迅速分解可产生大量的有害腐败物质,从而加重池水缺氧,引起鱼类窒息死亡。
防除方法:放养鱼种前每亩水深1米的水体施用基肥(有机肥)500-1000千克,高温季节鱼池要常换新水。
该藻类发生初期,可用硫酸铜溶液全池泼洒,也可每亩水深1米的水体放养罗非鱼1000尾。
- 1 -。
有害藻类的控制与清除方法

有害藻类的控制与清除方法在南美白对虾养殖中常遇到杂藻繁生的情况,危害很大。
常见的在养虾前期,肥水阶段,池中常生长丝状的绿色藻类,似絮状棉花,这是绿藻的一种,群众称为青苔,能使虾池水变清、变瘦,水中浮游生物难于繁殖,不利于对虾生长。
当温度高、雨水多时,虾池水变淡后,在淡水养殖区的鱼虾池中常繁殖微囊藻,称为“水华”或“湖靛”。
这些杂藻类对虾养殖危害很大,严重时会使鱼虾大量死亡。
现将其生成原因、危害、控制与清除的方法加以介绍。
一、有害杂藻生成原因1、青苔的形成原因冬闲季节虾池有积水,有藻种生存,养虾前清池未用药物杀死,虾池纳水较浅,施肥繁殖饵料生物时,施肥量过大,环境适合,青苔就长出来。
随着气温、水温的升高,繁殖量逐渐加大,若池中青苔少量时,它可以作为对虾部分饵料,亦是虾池小型甲壳类如糠虾类的栖息场所。
也可以作为对虾防敌害生物侵袭匿身的场所。
往往随水温的升高,青苔大量繁殖起来,对养虾危害很大。
2、微囊藻的生成原因微囊藻是高温藻类,水温20℃以上,便开始快速生长,夏季繁殖速度极快,生长旺盛,在淡水的鱼虾塘水面形成一层翠绿色,称为水华或微囊藻水华。
其主要种类是铜微囊藻和水华微囊藻。
其能快速繁殖的条件是:(1)在水流交换差的鱼虾塘容易大量繁殖。
(2)强光、高温和碱性水体会迅速繁殖生长。
(3)水体中氮和磷是与微囊藻生长、繁殖关系最大的因素。
当水体中三态氮和可溶性磷含量大,其他藻类生长良好时,能抑制微囊藻的生长、繁殖。
相反,当水体中三态氮,特别是可溶性磷较少时,其它藻类的生长、繁殖就会受到抑制,而微囊藻能得到大量的繁殖。
要控制微囊藻的繁殖,就要控制水体中氮和磷的含量以及两者的比例。
水温15℃以下便不会繁殖了。
(4)虾池前期施肥量过大,浮游植物大量繁殖,后期少施肥或不施肥,藻类大量死亡从而形成微囊藻水华。
(5)未搭配食这些藻类的鱼类,如罗非鱼等。
二、杂藻的危害性青苔大量繁殖起来后,吸收池水的无机盐类,水中营养成份下降,浮游生物繁殖不起来,使虾池透明度加大,池水清瘦见底,对虾天然饵料匮乏,影响对虾生长速度。
池塘中有害藻的防治方法

池塘中有害藻的防治方法一、背景介绍池塘中的藻类是水生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为水体提供氧气,吸收二氧化碳,还能作为食物供其他水生动物摄取。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池塘中会出现一些有害藻类,如蓝藻、硅藻等。
这些有害藻类不仅会影响池塘的美观度,还会对水质造成负面影响,甚至可能导致鱼类死亡。
因此,防治池塘中的有害藻类是非常重要的。
二、有害藻类的种类和危害1. 蓝藻:会产生毒素,对人畜造成健康威胁。
2. 硅藻:容易形成浮游植物团聚体和滑润表面。
3. 绿色浮游植物:容易形成大量水华,并消耗大量氧气。
4. 水生菌:容易引起鱼病。
三、预防措施1. 控制营养盐输入量:有机肥料和化学肥料都会增加营养盐含量,因此需要控制施肥量,减少池塘中营养盐的积累。
2. 增加水深:增加水深可以减少光照强度和温度,从而抑制有害藻类的生长。
3. 水体曝气:通过人工曝气或增加水流来提高水体中氧气含量,从而抑制有害藻类的生长。
4. 增加植物覆盖率:添加适当数量的浮叶植物、沉水植物和湿地植物可以有效地控制营养盐含量,并且可以提供鱼类栖息环境。
四、治理方法1. 生物治理:添加微生物剂、浮游生物等对池塘中的藻类进行有效控制。
例如,添加硅藻土可以吸附藻类细胞,并且硅藻土本身也是一种良好的微生物载体。
2. 物理治理:使用超声波、紫外线等技术对池塘中的有害藻类进行消除。
这些技术不会产生化学反应,因此对环境没有负面影响。
3. 化学治理:使用杀菌剂、除草剂等化学药剂对池塘中的有害藻类进行消除。
这种方法效果较快,但也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危害,因此需要谨慎使用。
五、注意事项1. 在选择治理方法时,需要根据池塘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
2. 在使用化学药剂时,需要遵循安全用药原则,确保不会对周围环境和人畜造成危害。
3. 治理后需要及时清理有害藻类的残留物,并且要保证水质清洁。
六、结论池塘中有害藻类的防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在实际操作中,应该采取综合措施,包括预防措施和治理方法。
水体藻类爆发和水华形成的原因和治理途径

去除藻类与控制其生长是湖泊水库水体恢复与保护的难题,本文从藻类产生的原因和治理措施着手,试图归纳出一个比较有效的手段来解决长期以来反复困扰人们的难题,供同行参考。
1.??为什么黑臭河道和污染严重的水体没有藻类的产生?在河道治理的初级阶段,采取曝气复氧措施后,水体中的溶解氧得到了部分提高,加上温度合适,光照合适,藻类生长的条件就成熟了,因为原来水体中存在的低等生物抗污染能力强、繁殖快、不易消亡,流入水体中及原有水体中的富含磷、氮等营养源给了这些藻类等低等生物的生长提供了生物能量。
致使通过污染治理后的初级阶段,藻类等低等生物迅速繁殖,形成另一公害而存在。
而该公害也是表示水体将遭破坏的标志。
2.? ?治理的总体指导原则是什么?答:??水体环境将是继续治理改善和不治理将进一步恶化的关键。
治理的原则是:(1)??标本兼治,分步实施;(2)??物理化学治理为辅(指标),生物治理为主(治本);(3)??对症治理为解决燃眉之急,长期维护为长治久安之策;(4)??单项阶段治理打好基础,建立综合生态体系维系水体健康。
逐步创建水体的自我平衡和自我修复的生态环境。
3.? ?治理的阶段和过程如何?怎样操作?答:杀灭藻类和消除水华(1)采用物理方法:?捞取水体中的丝状藻类和其它漂浮物。
有条件的地方采用循环过滤的方法去除水藻。
(2)采用化学方法:(经常使用容易引起化学物质积累,造成二次污染;藻类等浮游生物产生耐受去除藻类与控制其生长是湖泊水库水体恢复与保护的难题,本文从藻类产生的原因和治理措性,微生物变异等后果)使用硫酸铜、季铵盐、活性剂、高锰酸钾、聚合氯化铝、硫酸亚铁等化学药剂,对过多的浮游生物、藻类进行杀灭、絮凝、沉降等手段,能够比较迅速改善水质,看到效果。
更要注意的是,这些化学药剂的经常性、长期性使用,会引起化学物质的积累,引起水体中毒,造成二次污染,要谨慎应用。
(3)? ?采用复合方法:?用含有微生物菌剂的黏土来吸附包裹水体中的藻类,然后用絮凝剂絮凝沉降已经包裹住藻类的黏土,阻断藻类生长的光照条件,达到把藻类从水体中均匀分布的状态中聚集与水体分离的目的,增加水体的透明度。
让你的小鱼健康成长,有害藻类,预防与处理

让你的小鱼健康成长,有害藻类,预防与处理刚毛藻蓝绿藻鹿角藻黑毛藻几种藻类的处理方法。
小编前俩期讲了六种常见的藻类预防和处理的方法今天在和大家讨论一下刚毛藻、蓝绿藻、鹿角藻、黑毛藻几种藻类的处理方法。
一——刚毛藻刚毛藻刚毛藻是丝状、绿色的分支状藻类,集结生长时看起来很像是个墨丝球。
刚毛藻主要生长在直接受到光照的岩石或沈木上头,在严重的情况下,也会长在水草上面。
刚毛藻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极强,即使采用降低二氧化碳的含量来遏制刚毛藻的生长也是不太容易的。
刚毛藻的清除重在防御,在水草入缸是就要仔细检查,带有刚毛藻的植物一定不要放入缸内,保持好的生态平衡,而且生物对刚毛藻是没有太大作用的。
建议处理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药物清除,也有草友说利用戊二醛来进行处理100升水,投放40毫升2%浓度的戊二醛,这种方法会影响到鱼虾,最好把鱼虾隔离,或者减轻浓度。
2.手动清除,刚毛藻的生长总是一团一团的,这个时候可以利用手动清除,清除时尽量小心,避免伤害到水草破坏缸内造景,不过另外刚毛藻生命力顽强,清除后仍有可能在物体表面继续生长,多清理多处理。
3.翻缸,在手动清除完毕后也可以把缸内的沉木,石头,底泥或是底砂全在开水里泡上几分钟,这样残留的刚毛藻很容易就清理干净了。
二——蓝绿藻蓝绿藻蓝绿藻在大量繁殖时,会形成蓝绿色的薄膜,并且于很短的时间内便会覆盖所有的东西。
如果放任不处理的话,蓝绿藻将占据整个水族缸,并且会害死水草与鱼类。
蓝绿藻可以用物理的方式来处理和移除,但如果水质没有配合改善的话,很快的又会死灰复燃。
蓝绿藻也可以使用抗生素来杀死。
最常用的抗生素是红霉素。
处理方法1.要杀死蓝绿藻,建议只连续四日使用2.5 ppm 的剂量即可。
不过使用红霉素的结果,也可能也同时会杀死过滤器与底砂中的硝化细菌导致缺氧或者硝化作用因而减缓。
因此在以红霉素治疗至前最好尽可能将所有看得见的蓝绿藻清除,以缓和大量腐败所早成的后遗症,在治疗之后也必须进行换水,以降低水中的 NH4 浓度,并且提供新鲜的氧气。
养殖池塘有害藻类的防除方法

养殖池塘有害藻类的防除方法滕州市水产技术指导站赵建国滕州市滕国渔业科技有限企业王伟在池塘养殖中,当水体的环境因子发生特别变化时,常常会产生大量有害藻类并成为优势种群,克制有利藻类的生长,造成水质恶化,影响鱼类生长,致使水体的生产力降落,严重时对养殖水产品的安全造成危害。
现将池塘中几种有害藻类的防除方法介绍以下:一、青泥苔青泥苔是丝状绿藻(双星藻、转板藻和双星藻科的水绵)的总称。
春天随水温的上涨,在池塘浅水处开始时萌生,初期象毛发同样附着在池底或许象网同样悬浮在水中;衰老时丝体断离池底,成黄绿色飘荡在水面。
发生的条件:多出此刻水位浅、水质较瘦的池塘中,春、夏、秋三季均可发生。
危害:当青泥苔大量生殖时,因耗费水体中的养分使水质变得更消瘦,影响鱼类正常生长。
当培养苗种的池塘出现青泥苔时,苗种易被环绕致死,降低成活率。
防除举措:①消除池塘中青泥苔最简单易行的方法是互换池水,改变水体ph 值和水质。
并施基肥培肥水质,克制青泥苔的生长。
② 未放养的池塘可用生石灰粉或草木灰撒在青泥苔上,使它不可以进行光合作用而死亡。
对已经放养的池塘,可用0."7-1ppm 的硫酸铜全池泼洒杀灭,杀灭后应实时抬高水位、追施有机或无机肥提升水体的肥度至 20-30cm,减少阳光射入池塘底部量。
③每亩用 25~30g 扑草净拌湿土撒于青泥苔长进行杀灭或使用青苔净、蓝藻杀星等杀藻剂进行办理,一次使用面积不得超出池塘三分之一;消除青泥苔后应注意防备其腐败物恶化水质,实时进行水体增氧。
二、 "水网藻多发生在水质较肥的浅水鱼塘中,池塘中水网藻多时,旺盛的丝状藻体集结于网带,幼鱼误入网中常会因呼吸困难和没法摄食而死亡。
同时,水网藻大量生殖时耗费池塘水中的养料,影响鱼类生长。
防除方法与防除青泥苔的方法同样。
三、蓝藻蓝藻类(如:微囊藻、鱼腥藻、颤藻等)在养殖水体大量生殖生长,形成强势集体时,池塘表层会飘荡着一层油绿色的薄膜(俗称“水华”),严重时薄膜越叠越厚,能够充满整个水体,被阳光照耀后水面体现出黄绿色(俗称“湖靛”),伴有腥臭味,严重的还俊逸出硫磺的滋味。
海洋有害藻华学

海洋有害藻华学海洋有害藻华学,是研究海洋中有害藻类生长和影响的学科。
有害藻类是指那些能够大量繁殖并释放毒素,危害海洋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的微生物。
这些有害藻类通常在海水中形成大面积的藻华,给海洋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危害。
有害藻类的繁殖主要受到海水中的营养盐浓度、水温、光照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过量的营养盐是有害藻类繁殖的主要原因之一。
由于人类活动的不当排放,海洋中营养盐的浓度逐渐增加,为有害藻类的生长提供了条件。
此外,气候变化也会影响海水温度和光照条件,进而影响有害藻类的生长。
有害藻类的藻华会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危害。
大面积的藻华会消耗水中氧气,导致海洋中缺氧现象加剧,影响海洋生物的生存。
有些有害藻类还会释放毒素,对海洋生物和人类健康构成威胁。
一些有毒藻类产生的毒素能够在食物链中逐渐富集,最终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
为了有效防止和控制有害藻类的繁殖,海洋有害藻华学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
首先是加强海洋环境监测,及时发现有害藻类的藻华并采取相应措施。
其次是控制人类活动对海水营养盐的排放,减少有害藻类繁殖的条件。
此外,还可以通过生物控制的方式,引入天敌或竞争种来控制有害藻类的数量,从而减少藻华的形成。
在实际工作中,海洋有害藻华学的研究人员需要对海洋环境进行长期的监测和研究,以了解有害藻类的生长规律和影响因素。
他们还需要积极开展有害藻类的防控工作,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
只有通过不懈努力,才能有效应对有害藻类带来的威胁,保护海洋环境和人类健康。
总的来说,海洋有害藻华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有害藻类的生长规律和影响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控措施,可以有效减少有害藻类的危害,维护海洋生态平衡。
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科研人员投入到海洋有害藻华学的研究中,为保护海洋环境做出更大的贡献。
丝状藻类对沉水植物的影响及其治理对策

丝状藻类对沉水植物的影响及其治理对策1213418 陈玺有研究发现, 活着的丝状藻的存在可以明显影响沉水植物的生长,甚至使沉水植被受到灭顶之灾。
活着的丝状藻类可以通过遮光、营养竞争、物理破坏和他感作用等途径影响水生植物的生长。
活着的藻类会吸收营养, 而腐烂的藻类则会释放营养以至刺激其它初级生产者的生长。
另一方面, 腐烂的藻类同时可能释放一些不利于其它植物生长的物质。
相关实验表明:在封闭水体中, 大量丝状绿藻的严重影响到沉水植物黑藻的生长, 甚至使其全部死亡;另外,丝状绿藻的腐烂引起水体pH 值下降, 穿透到水体下的光照减弱, 水体高锰酸钾指数上升、溶解氧降低、总氮和总磷升高;其次,丝状绿藻腐烂引起的水质变化, 尤其是溶解氧降低, 降低水下光照强度、降低pH 和使水体温度上升可能是沉水植物腐烂死亡的重要原因。
因此在生态修复恢复沉水植被的过程中, 应予以足够重视。
那如何治理丝状藻藻华呢?目前,常用的控制藻类的方法主要有物理法、生物法和化学法。
化学法是化学药剂对藻类细胞产生破坏和抑制生物活性从而进行杀灭控制藻类的方法,由于丝状藻类藻华爆发速度很快,化学药剂除藻法显示了其独特的优越性,如除藻速度快、方法简便、效果显著,因此,仍然是藻华治理研究的热点和实际应用的首选。
常用的药物主要包括重金属化合物和有机类药物。
研制和开发控制有害藻华的无毒、高效、环保、食品安全的新药,已经成为业内重点。
控制水体的富营养化是基本对策。
一旦环境条件合适,丝状藻类可以在几天内大量爆发,应做好预防措施,注意水源引入时不要带人丝状藻类;合理施肥、投饵。
一旦发现丝状藻类藻华出现在水体中,应立即采取措施,使用合理的方法控制。
为有效地控制丝状藻藻华的爆发,应加强对丝状藻方面的研究,了解其种类和生长习性,选择合适的控藻药物,寻找一定的生态方法控制丝状藻类的爆发。
参考文献:[1]陈孝花,潘连德,张饮江.水中丝状藻类有害藻华的形成与对策[J].南方水产科学,2011,7(2)[2]李敦海 , 史龙新 , 李根保等人.丝状绿藻腐烂过程对水质和沉水植物黑藻生长的影响实验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