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看懂胃镜活检病理报告

合集下载

胃镜活检病理报告

胃镜活检病理报告

胃镜活检病理报告胃镜活检病理报告是通过对患者胃部进行活检,然后送检病理科进行病理学检查,以明确病变的性质和程度,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本文将详细介绍胃镜活检病理报告的相关内容,包括样本采集、病理学检查结果及临床意义等方面。

一、样本采集。

胃镜活检的样本采集通常通过内窥镜下取活组织标本,一般包括粘膜表面组织和黏膜下组织。

在取材时,应尽量取得病变组织和正常组织的转变区,以便病理学检查能明确病变的性质和程度。

二、病理学检查结果。

1. 粘膜炎症。

炎症是胃镜活检中常见的病理改变,主要表现为粘膜充血、水肿、炎性细胞浸润等。

根据炎症的程度和类型,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炎症,有时还可见到溃疡形成。

2. 肿瘤。

肿瘤是胃镜活检中重要的病理改变之一,包括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

良性肿瘤一般生长缓慢,界限清晰,细胞异型性不明显;而恶性肿瘤生长迅速,有浸润性生长和细胞异型性增强等特点。

3. 非典型增生。

非典型增生是指粘膜上皮细胞增生异常,形态学上有一定的异型性,但尚未达到癌变的程度。

这种改变常见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等疾病,有一定的癌变倾向。

4. 幽门螺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镜活检中常见的病理改变,可导致慢性胃炎、胃溃疡、胃癌等疾病的发生。

病理学检查可见幽门螺杆菌的存在,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三、临床意义。

胃镜活检病理报告的结果对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病理学检查,可以明确病变的性质和程度,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同时,还可以评估病变的进展和预后,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总之,胃镜活检病理报告是临床诊断和治疗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检查手段,通过对样本的精细检查,可以明确病变的性质和程度,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希望本文能对胃镜活检病理报告的相关内容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教你看懂胃镜报告

教你看懂胃镜报告

教你看懂胃镜报告胃镜检查是一种常见的内窥镜检查,用于观察胃部和十二指肠的病变情况。

胃镜检查的报告是医生根据观察所得到的结果进行描述和分析的重要文书,而且对于一般人来说,胃镜检查的报告往往是难以理解的。

本文将通过对胃镜检查报告中常见的项目和词汇进行解释,以教你如何看懂胃镜报告。

一、患者基本信息在胃镜检查报告中,首先会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如姓名、性别、年龄、检查日期等。

这些信息是确保医生对患者的医疗记录进行准确归档和个性化诊疗的基础,一般患者不需要关注这部分内容。

二、内镜检查所见1. 食管内镜检查报告一般会从食管的检查结果开始。

对于食管的描述主要包括食管粘膜的颜色、光滑度、有无糜烂、溃疡、息肉等方面的情况。

常见的描述有:“食管粘膜光滑,无异常”、“食管粘膜呈红斑状改变”、“食管黏膜有浅表糜烂”等。

2. 胃窦和胃角接着是对胃窦和胃角的检查结果描述,主要包括胃粘膜的色泽、粘膜皱襞、黏膜病变等方面的情况。

常见的描述有:“胃窦粘膜色泽正常,黏膜皱襞规整”、“胃窦黏膜粗糙,见浅表糜烂”等。

3. 幽门对于幽门的检查结果描述也是胃镜检查报告的重点之一。

幽门主要是连接胃和十二指肠的部位,对于幽门的检查可能描述有:“幽门口粘膜光滑,无糜烂溃疡”、“幽门口有糜烂,见小溃疡”等。

4. 胃窦和幽门部位活检在胃镜检查中,医生还会对胃窦和幽门部位进行活检,以获取组织标本进行病理检查。

对于活检结果,检查报告会有相关的描述,如:“胃窦活检标本病理结果显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幽门活检标本病理为胃炎伴局部溃疡”等。

5. 十二指肠最后是对十二指肠的检查结果描述,通常包括十二指肠粘膜的颜色、光洁度、有无病变等方面的情况。

一般会描述为:“十二指肠粘膜光滑,无明显异常”、"十二指肠粘膜充血水肿,见散在浅表溃疡"等。

三、结论和建议在胃镜检查报告的医生会给出对患者病变情况的总结和诊疗建议。

结论部分会对患者的病变情况进行概括,如:“胃窦部位见慢性浅表糜烂,建议积极治疗”、“十二指肠粘膜未见明显异常,建议继续观察”等。

教你读懂胃镜活检病理报告单

教你读懂胃镜活检病理报告单

教你读懂胃镜活检病理报告单作者:来源:《文萃报·周二版》2019年第43期胃镜检查大家都不陌生,胃镜能让医生更直观地了解胃内的情况,并可通过内镜下摘取“粟粒”大小的胃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及时掌握胃的病理改变。

不过,很多患者在拿到胃镜病理报告单后,并不知道意味着什么?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如何读懂胃镜病理报告单。

病理报告单通常包括三部分内容,即基本信息、客观描述、结果判断。

其中,基本信息是这张报告的“身份证明”,主要说明是谁的标本(患者信息),以及取自身體的什么部位。

拿到报告后,患者首先要确认这些基本信息,不要张冠李戴,错拿别人的报告。

第二部分是客观描述,这也是报告中最重要的部分。

客观描述中首先是病理医生肉眼可以看到标本的颜色、数量、大小等,如胃窦灰白色组织2粒,直径0.2厘米等;其次是医生通过显微镜所观察到的客观描述,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炎症程度的评估。

通常会根据炎症细胞的多少分成三个级别,分别用“+”“++”“+++”表示轻、中及重度。

在这些炎症细胞里,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是用来评价慢性炎症的。

2、“活动性”程度如何?有无幽门螺杆菌感染?人体内有一种特别的细胞叫“中性粒细胞”,它的多少直接决定了报告中“活动性”的程度,它的出现提示一种特殊感染的存在,那就是幽门螺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英文缩写为“HP”,长约2.5至4.0微米,多鞭毛,末端钝圆,呈螺旋型弯曲。

研究表明,HP感染是胃癌和胃淋巴瘤发生的高危因素之一。

3、是否有“萎缩”和“肠化”?胃的腺体主要功能是分泌胃液,以发挥消化和促进吸收的功能,如果腺体数量少了,功能自然会受到影响。

如果将胃里的腺体比喻成排排放的凳子,抽掉几个后,凳子少了,这种腺体在数量上的减少称之为“萎缩”;如果不仅凳子少了,而且还把部分凳子换成了别的椅子后,那就属于另外一种萎缩,例如所谓的“肠化”。

“肠化”顾名思义和肠有关,那么,胃怎么会和肠扯上关系呢?其实,我们身体的细胞非常狡猾,一旦生长的环境变了,它们也会跟着变,明明在胃里的东西却长得和肠里的一样,而这些变化了的细胞自然不能发挥原来的功能了。

活检病理报告单怎么看

活检病理报告单怎么看

活检病理报告单怎么看活检病理报告单是指医生将取下来的组织样本送到实验室进行检验后所得出的结果。

这份报告能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病情的严重性及程度,并确立正确的治疗计划。

但对于一般人来说,报告单上的术语和数据可能会让人感到迷惑,因此需要一定的解读才能够正确理解报告的内容。

首先,我们来看报告单上的基本信息部分,如病人姓名、住院号、标本类型等。

这些信息的填写很重要,因为它们会直接影响医生的治疗方案。

其次,观察报告单上的病理诊断部分。

这部分是报告的核心内容,会说明患者的病情是否存在癌细胞等问题。

对于一般人来说,可能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组织学分类:常见的有肿瘤类型、良性病变、恶性肿瘤等。

不同的组织学分类会对医生的治疗方案产生影响。

2. 病理分级:肿瘤的病理分级会告诉医生肿瘤细胞的恶性程度,分为1-4级。

病理分级越高,恶性程度就越大。

3. 大小和数量:病变的大小和数量对治疗和预后都具有重要意义。

因为不同大小和数量的病变,需要采用不同的治疗方式和方案。

除了上面提到的基本信息和病理诊断部分,报告单还会涉及很多其他信息,如免疫组化、分子病理学、病理图像等。

这些信息虽然对医生来说很重要,但对一般人来说可能有些难以理解。

建议大家在阅读报告单时,以病理诊断部分为主要参考,其它信息仅作为辅助理解。

总的来说,活检病理报告单是疾病诊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阅读报告单需要一定的医学知识和科学素养。

如果您对报告内容存在疑问,建议及时咨询医生进行解答。

同时,我们也要始终保持良好的健康习惯,减少疾病的发生。

胃镜活检报告怎么看

胃镜活检报告怎么看

胃镜活检报告怎么看
胃镜活检是一种检查人体胃部病变情况的方法。

在检查过程中,医生会采集胃部组织样本供给检测。

而这些样本之后就需要进行
化验,得出一份胃镜活检报告。

对于非医学专业人士来说,如何
看懂胃镜活检报告显得相当困难。

下面,我们逐一分析每一项内容。

首先,胃镜活检报告与病理学报告类似。

病理学报告中通常包
括病变的名称、位置、大小、数量、病理类型、病变严重程度、
局部浸润情况等内容。

而胃镜活检报告中也会包括胃部病变的名称、位置、大小、数量、性质等内容。

因此,读者应该先了解自
己的胃部病变情况,以便于对报告进行逐项比对。

其次,胃镜活检报告还会针对不同的病变情况,进行不同的检
测及解释。

比如说,如果发现了幽门螺杆菌,报告会解释这是一
种强膜菌,是胃炎、胃溃疡、胃癌等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如
果发现了低度异型性,报告会解释这是局部轻微异常,要加以监测,以防发展成肿瘤等疾病。

最后,读者在查看胃镜活检报告时,应该慎重对待报告中的任
何异常指标。

如果报告中有指标超出正常范围,那可能表明病变
情况比较严重,需要及时找医生开展治疗措施。

同时,读者也要
从医生那里了解如何做好术后饮食和保健,以帮助自己恢复健康。

总之,胃镜活检报告是非常具有参考价值的检测报告。

读者在
查看胃镜活检报告时应该了解自己的病变情况,逐项比对每一项
报告指标,同时重视任何一个异常指标,以帮助自己早日康复。

教你看懂胃镜报告

教你看懂胃镜报告

教你看懂胃镜报告
胃镜是一种用于内窥检查胃部疾病的检查方法,通过胃镜,医生可以直接观察胃黏膜
的情况,并且进行组织的取样以便进一步检验。

胃镜检查后会有一份胃镜报告,报告中会
详细描述胃黏膜的情况,并给出医生的诊断结果。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胃镜报告内容的解析,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胃镜报告。

1. 胃黏膜的外观特征:胃黏膜的外观可以分为正常和异常两种情况。

正常的胃黏膜
外观应该是粉红色,光滑无糜烂、溃疡或肿块。

异常的胃黏膜外观可能有糜烂、溃疡、出血、充血等情况。

2. 胃黏膜的病变情况:报告中会详细描述胃黏膜的病变情况,如糜烂、溃疡、红斑、肿块等。

糜烂是指胃黏膜的表面有一定程度的破损,溃疡是指糜烂进一步发展,形成一个
或多个较大的溃疡。

红斑是指胃黏膜的某些区域呈现红色,肿块可能是息肉、肿瘤等。

3. 活检结果:在胃镜检查中,医生可能会进行活检,即取一小块组织进行检验。


告中会给出活检结果,描述组织的病理学改变,如炎症、上皮细胞异常增生等。

4. 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常见的细菌感染,对胃黏膜有损害作用。


告中会说明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

5. 医生的结论和建议:医生根据胃镜检查的结果,给出最终的诊断和建议。

如炎症、溃疡、息肉等病变的诊断,以及针对具体病变的治疗建议等。

需要注意的是,胃镜报告是专业医学报告,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可能不太容易理解。

如果你在阅读报告时遇到难以理解的词汇或专业术语,建议咨询医生或请教专业人士,以
便更准确地理解胃镜报告的内容。

解读丨胃镜活检病理诊断报告

解读丨胃镜活检病理诊断报告

解读丨胃镜活检病理诊断报告作者:大连市六院病理科王志东、孙萍、周莲许多患者因上腹部不适行胃镜检查并取活检,而对于胃镜活检病理诊断报告,一些患者,轻者不把它当回事,想都不去想它,以为它不重要;重者过度紧张,显得茫然不知所措。

如何正确解读胃镜活检病理诊断报告,现就其中的一些常见诊断术语进行简要描述。

1.浅表性胃炎:是指胃粘膜浅层内有淋巴细胞或浆细胞为主的炎症细胞浸润,而深层的腺体正常。

根据炎症细胞浸润程度,浅表性胃炎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

如伴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则有急性炎症。

2.萎缩性胃炎:是指除了粘膜有炎性细胞浸润,还可见胃腺体部分或完全消失。

根据腺体减少的程度,萎缩性胃炎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

萎缩性胃炎必须积极治疗,因为萎缩性胃炎易发生肠上皮化生。

3.淋巴滤泡:是指胃粘膜长期慢性炎症出现的一种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

正常情况下,胃粘膜内没有淋巴组织。

淋巴组织反复增生,可以发展为淋巴瘤,所以胃粘膜活检中遇有淋巴滤泡,尤其是中老年人应引起临床医师注意。

4. 肠上皮化生:简称肠化,是指胃粘膜在慢性炎症和各种有害因素的长期反复刺激下,使胃粘膜上皮转化为肠粘膜上皮的一种病理变化,肠上皮化生是机体对各种有害刺激的一种代偿性反应。

慢性萎缩性胃炎常常伴有肠化,目前研究认为肠化与胃癌的发生存在一定相关性。

因此,对于胃镜活检出现肠化的患者应引起重视、及早治疗。

5.胃粘膜不典型增生:即异型增生,是较肠化更为严重的一个病理变化,它可以由慢性萎缩性胃炎直接发展而来,也可以经肠化发展而来,现已明确不典型增生是一种癌前病变,故对其应该高度重视。

新的WHO分类将不典型增生称为上皮内瘤变,轻、中度不典型增生归入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重度不典型增生则归于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轻度不典型增生应每3-4个月复查一次胃镜,中度者2-3个月复查一次,重度者则应尽早手术治疗。

6.癌:如果报告中直接报癌,那就是肯定性诊断。

有的患者或其家属取报告时会问这癌到底是早期、中期、晚期?胃镜活检只能确定病变性质,肿瘤分期要等手术切除大体标本进行充分取材、制片和显微镜下观察后,通过判断癌组织浸润的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来进行综合评定。

教你看懂胃镜报告

教你看懂胃镜报告

教你看懂胃镜报告胃镜是一种常用的内窥镜检查方法,通过将一根柔软的导管插入患者的口腔,经过食管进入胃部,以观察胃黏膜、病变情况及取材进行病理学检查。

胃镜检查报告是对胃镜检查过程中所发现的病变进行描述和分析的结果,对患者的病情评估和治疗方案的制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于专业术语和医学知识的限制,普通人很难理解和解读胃镜报告。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胃镜报告中常见的术语和解释,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看懂胃镜报告。

1. 胃壁:是指胃的内层黏膜和外层浆膜之间的组织。

2. 胃黏膜:是指胃壁内层的粘膜,它分为胃体部分和胃底部分。

3. 黏膜凹陷:是指胃壁内发生的凹陷型病变,多数为良性的,如胃黏膜的糜烂和溃疡。

4. 黏膜折痕:是指胃黏膜表面出现的皱褶,有时会受到病变的影响而发生改变。

5. 黏膜结节:是指胃黏膜上出现的圆形或乳头状的隆起,常常是炎症或肿瘤的表现。

7. 充血:是指胃黏膜表面血管的扩张和充盈,常见于胃炎和溃疡等炎性疾病。

8. 糜烂:是指胃黏膜的表面组织受到损伤和破坏,在镜下呈现出红色或白色糜烂点。

9. 溃疡:是指胃黏膜发生局部的溃疡性破坏,常常呈现圆形或椭圆形的凹陷。

10. 良性病变:是指胃黏膜上出现的良性隆起或溃疡等病变,一般无恶变的风险。

12. 活检:是指在胃镜检查过程中采集胃黏膜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学检查的过程,可以确定病变的性质和诊断。

14. 胃炎:是指胃黏膜的炎症反应,常见的类型有慢性胃炎和急性胃炎。

15. 胃溃疡:是指胃黏膜发生溃疡性破坏的病变,常见的症状有疼痛、上腹部不适和消化不良等。

这些是胃镜报告中常见的一些术语和解释,通过了解这些术语的含义,你可以更准确地理解和解读胃镜报告。

如果你在阅读胃镜报告时遇到了难以理解的术语和内容,建议及时咨询专业医生进行解答和解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你看懂胃镜活检病理报告
在医院门诊,经常见到许多患者或家属拿到胃镜活检报告单后一脸茫然。

因不解其意,他们常常会拦住检查医师不放,再三要求给予详细解释。

为使患者对胃镜有个大体了解,今天特就活检报告中的一些常见检查结果作一简单叙述,以供参考。

浅表性胃炎它反映了胃粘膜浅层有淋巴细胞或浆细胞浸润,而深层的胃腺体正常。

根据炎症细胞浸润程度,浅表性胃炎可分为轻型、中型、或伴急性活动等类型。

根据情况不
同,使用不同药物后患者可治愈。

萎缩性胃炎它是指除了粘膜有炎性细胞浸润,还可见胃腺体部分或完全消失。

萎缩性胃炎必须积极治疗,因为萎缩性胃炎发生肠化生的机会较多。

肠化即肠上皮化生,意思是在胃粘膜上皮中出现肠上皮,可见于浅表性胃炎或萎缩性胃炎中,也可见于部分正常人。

目前医学上采用粘液组化、酶组化及电镜技术等,将肠化生分为完全型、不完全型及小肠型或结肠型。

现大多数医学专家认为,不完全型、结肠型肠化(也称为Ⅲ型肠化)与胃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因此,见到肠化后报告后就进一步
检查。

个别腺体囊状扩张根据病理形态,胃粘膜腺体扩张分为单纯扩张和异型扩张。

单纯扩张指腺体扩张程度较轻,为局灶性或孤立性,腺腔内黏液分泌多,腺体无萎缩,腺上皮异型增生,可伴有肠化。

目前认为它可能是重要的癌前病变。

因此对活检胃粘膜有腺体扩张情况的,尤其是异型扩张的患者要进行定期复查。

胃粘膜上皮异型增生也称为不典型增生。

对这一检查结果要给予高度重视,因为这可以说是一种癌前病变。

据有资料报道,轻度异型增生者癌变率为2.35%,中度者为4-5%,
重度者为10-84%。

轻度患者就每3-4个月复查一次胃镜,
中度者2-3个月复查一次。

重度者则应尽早手术治疗。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