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权恶意诉讼的检查监督模型
试论商标恶意抢注行为界定及其法律规制

时间:2010-07-28 16:50来源:未知作者:刘健点击:次一、问题的提出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标的作用日益显现,不再是消费者辨别不同商品或服务来源的标志,而且成为市场主体参与商品或者服务竞争的有力武器。
有信誉的商标往往成为企业的象征和产品质量、信誉的代名词,其隐形资产价值日益凸现。
中国品牌研究院一、问题的提出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标的作用日益显现,不再是消费者辨别不同商品或服务来源的标志,而且成为市场主体参与商品或者服务竞争的有力武器。
有信誉的商标往往成为企业的象征和产品质量、信誉的代名词,其隐形资产价值日益凸现。
中国品牌研究院采用收益现值法对国内商标进行了评估,于1月10 日公布了《中国最有价值商标500强》排行榜,其中“中国工商银行”以659.53亿元夺魁,温州驰名商标中正泰28.11亿元、美特斯·邦威12.87亿元、奥康10.65亿元、斯尔丽9.21亿元、凯泉8.15亿元。
不论其评估方法是否科学,知名商标所蕴含的经济价值是不言而喻的。
不仅驰名商标等名牌商标的“身价”高昂,就是稍微好听一些的普通商标的市场交易价格也有好几万元。
正是由于商标所具有巨大的潜在经济价值,这几年申请注册的数量在激剧上升的同时,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恶意抢注商标的事时有发生。
继去年有人恶意将中央电视台“中央一套”申请注册安全套商标以来,相继有“中央二套”、“中央抬”也有人想注册为内衣、男性性保健食品商标。
最近央视的著名栏目“新闻联播”也难逃厄运,被人以“新闻联播”完全一致的谐音“馨吻脸脖”欲抢注为化妆品商标。
据了解,时下还出现了不少国内外商标“职业”抄家,专门将他人有一定影响与潜力的未注册商标、姓名、企业名称及专利等抢注为商标来谋取非法利益。
如在深圳有一家外贸公司大规模抢注我国企业知名商标200多件,其中一部分商标与“长虹”、“熊猫”、“凤凰”、“伊利”、“秦池”等几十件公众熟知的商标是相同的文字,在注册后还通过各种方式联系被其抢注商标的企业,希望企业高价买回自己的商标。
浅析恶意诉讼的法律规制

浅析恶意诉讼的法律规制[摘要]恶意诉讼是指当事人虚构法律关系或主要法律事实,故意向法院提起诉讼,侵犯相对人的合法权利,给相对人造成财产及精神方面损害的诉讼。
恶意诉讼的存在主要是由立法缺失以及社会诚实信用的缺失等方面原因所致。
恶意诉讼不仅侵害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浪费司法资源,而且破坏法律的秩序价值和社会的和谐。
结合我国的国情,借鉴国外立法经验,我国应当确立并完善恶意诉讼法律规制,综合利用多种方式,形成以实体法和程序法相配合、以配套制度为补充的恶意诉讼法律规制制度。
[关键词]恶意诉讼;立法缺失;诚实信用;法律规制一、恶意诉讼的概念界定保护公民的诉权和保护当事人不被非法诉讼侵害是规制恶意诉讼的两大主要目的,保障公民的诉讼权利是法治社会的必然要求和必然选择,对恶意诉讼的概念进行界定也应当遵循这一理念。
对恶意诉讼进行定义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考虑:首先,恶意诉讼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并且主观要件为故意,行为人为达到不法目的非法行使诉权,有意识地通过提起诉讼侵害他人合法权益,影响他人正常的工作生活秩序;其次,恶意诉讼对相对人造成的损害不仅仅应当包括财产上的,也应该包括精神方面的损害。
因为恶意诉讼者无合法依据提起诉讼,不仅给相对人造成财物上的损失,也会扰乱相对人正常的工作生活秩序,给相对人带来巨大的精神困扰。
根据上述分析,恶意诉讼是指当事人虚构法律关系或主要法律事实,故意向法院提起诉讼,侵犯相对人的合法权利,给相对人造成财产及精神方面损害的诉讼。
需要指出的是,本文中“恶意诉讼”的概念界定在民事诉讼领域范围之内,有别于刑事诉讼领域的恶意控告或恶意告发。
二、恶意诉讼存在的原因剖析(一)实体立法方面的缺失1.恶意诉讼的定义缺失无规矩不成方圆,对于一个如此重要的法律概念缺乏立法上的定义影响了人们对恶意诉讼的认识及研究,更不用说如何对恶意诉讼进行规制,因此将导致学界对恶意诉讼这个问题的研究没有较为统一的认识,根本性的概念不明确也造成后续的研究混乱无序。
商标侵权调查方案

商标侵权调查方案以下是 7 条关于商标侵权调查方案:1. 咱先得确定调查的范围啊!就像捕鱼得知道在哪片海域才能撒网一样。
把可能涉及侵权的领域、产品类型都列出来,逐一排查。
比如,那某些跟咱商标类似的商品是不是在市面上大量出现啦?例子:你想想,要是有人仿冒了你的招牌小吃在隔壁街卖得火热,你能不气吗?2. 然后得密切关注市场动向!这就好比打仗时得时刻留意敌人的动向。
看看有没有突然冒出来的类似品牌,或者是那种偷偷摸摸用着咱商标的。
例子:哎呀,要是你发现有个和你品牌几乎一样的在抢你的客源,你不紧张吗?3. 要深入调查那些可疑对象啊!不能光看表面,得像侦探一样深挖。
去了解他们的生产、销售渠道,是不是有猫腻。
例子:好比发现一个品牌很像你家的,你不得去摸摸它背后的情况,万一真有问题呢!4. 别忘了和消费者沟通交流!他们可是第一线的观察者。
问问他们有没有看到类似商标的产品,有啥感受。
例子:你说,要是消费者跟你说看到个差不多的牌子,你是不是得重视起来呀!5. 对竞争对手也得留意呀!他们会不会背后搞小动作呢。
随时观察他们的动态,看有没有异常。
例子:万一竞争对手使坏,推出个和你很像的商标,你能坐视不管吗?6. 联合相关部门呀!咱自己力量有限,和工商啊、质监这些部门合作,一起打击侵权。
例子:就像抓坏人得警察出手一样,咱得靠他们的力量来对付侵权者。
7. 建立长期的监测机制呀!不能查一次就完事儿了,得长期盯着,确保不再有侵权的出现。
例子:你想啊,好不容易清理干净了,要是没看着又出来侵权的,那不白费劲啦!总之,商标侵权调查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儿,得认真对待,全方位行动,才能保护好我们的商标权益!。
商标权恶意诉讼的检查监督模型

商标权恶意诉讼的检查监督模型摘要:一、引言1.介绍商标权恶意诉讼的概念2.分析商标权恶意诉讼对市场秩序和企业权益的影响3.提出建立检查监督模型的必要性二、检查监督模型的构建1.构建目标2.构建原则3.主要构成部分三、检查监督模型的运行机制1.信息收集与共享2.风险评估与预警3.执法监管与协同治理四、案例分析1.案例简介2.恶意诉讼的识别与处理3.结果与启示五、我国在商标权恶意诉讼方面的法律法规及实践1.法律法规建设2.实践案例3.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六、结论1.总结检查监督模型的意义和价值2.提出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建议3.对未来商标权恶意诉讼检查监督模型的展望正文:一、引言商标权是企业的重要无形资产,对于维护企业声誉、拓展市场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近年来商标权恶意诉讼事件频发,给市场秩序和企业权益带来极大影响。
为了有效应对这一问题,有必要构建一个检查监督模型,对商标权恶意诉讼进行有效监管。
二、检查监督模型的构建1.构建目标:建立一个高效、科学、公正的商标权恶意诉讼检查监督体系,保障市场秩序和企业权益。
2.构建原则:遵循法治原则、公平原则、效率原则和透明原则,确保模型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3.主要构成部分:包括信息收集与共享、风险评估与预警、执法监管与协同治理等环节。
三、检查监督模型的运行机制1.信息收集与共享:通过政府部门、企业、行业协会等多方渠道收集商标权恶意诉讼相关数据,实现信息共享,为风险评估和预警提供基础。
2.风险评估与预警: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风险评估,对可能存在的恶意诉讼进行预警,为执法监管提供依据。
3.执法监管与协同治理:对预警的恶意诉讼案件进行执法监管,推动政府部门、企业、行业协会等各方协同治理,共同维护市场秩序。
四、案例分析以下为一个典型的商标权恶意诉讼案例:甲公司诉乙公司商标侵权。
通过检查监督模型,可以识别该案为恶意诉讼,并采取相应措施,最终保护了乙公司的合法权益。
五、我国在商标权恶意诉讼方面的法律法规及实践我国已经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并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恶意诉讼的界定标准是什么

恶意诉讼的界定标准是什么所谓恶意诉讼往往是指诉讼当事⼈通过诉讼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诉讼⾏为,严重影响了司法的权威和声誉。
那么,究竟什么是恶意诉讼呢?恶意诉讼的界定标准是什么?下⾯店铺⼩编将从恶意诉讼的概念、构成要件、表现形式来告诉您恶意诉讼的界定标准,欢迎阅读了解。
恶意诉讼的界定标准是什么仅从字⾯上理解,恶意诉讼就是与善意相对的,有不良居⼼的诉讼⾏为。
学界对此有⼴义和狭义两种认识,⼴义的恶意诉讼包括所有的诉讼⾏为,贯穿起诉、审理、执⾏,还包括刑事告发;⽽狭义的恶意诉讼仅指起诉。
本⽂探讨的是⼴义上的恶意诉讼。
恶意诉讼的构成要件识别恶意诉讼是对其进⾏有效规制的前提,但实践中由于这类⾏为往往在形式上具备合法的外观,法官很难准确、及时地加以识别,有必要对照构成要件进⾏分析判断。
1.主观⽅⾯:故意。
故意指向的对象是损害他⼈权益的结果,对于这种结果的追求既可以是直接故意也可以是间接故意,即明知⾃⼰没有某种诉讼权利,但为了他⼈利益受损⽽故意实施或为了谋取⾃⼰的⾮法利益⽽故意实施有损他⼈权益的⾏为。
过失即对于损害他⼈利益的结果应当预见⽽未预见或虽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过失是否构成恶意在学界仍存在争议,但笔者认为在⽬前我国公民法律意识和法律⽔平不⾼的情况不宜将其列⼊恶意诉讼,只要⾏为⼈主观上没有伤害他⼈的⽬的,其诉讼就不应为恶意诉讼,以免打击公民的诉讼积极性。
2.客观⽅⾯。
客观上实施了损害他⼈权益的⾏为,不局限于起诉⾏为,也包括⼀审、⼆审、特别程序、执⾏等所有诉讼程序中的⾏为。
3.有损害事实存在。
损害事实是指损害他⼈权益的结果,权益是指我国民法及侵权责任法规定的公民的⼈格权、健康权、名誉权、商誉权、财产权等⼀切权利。
财产不仅是指诉讼外的物质财产,还有诉讼中所产⽣的误⼯费、交通费、律师费、鉴定费等。
最常见的有恶意刑事告发侵害⾃由权,虚假诉讼侵害财产权,滥⽤诉权侵害名誉权、商誉权。
4.恶意诉讼⾏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存在直接因果关系。
商标侵权调查报告

商标侵权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本调查报告旨在对某公司商标遭受侵权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分析,找
出侵权行为的证据,并提供相应的法律建议。
二、调查过程
经过调查小组多方查证和调查,发现某公司商标在市场上出现了多
次侵权行为。
首先,对涉嫌侵权的商标进行了实地调查,确认其使用
情况。
其次,通过调阅相关资料和证据,对侵权行为进行梳理和整理,明确侵权的时间、地点和方式。
最后,与相关当事人进行了沟通,以
获取更多的信息和证据。
三、侵权证据
1. 侵权商标的使用情况
根据调查现场采集的证据显示,侵权商标被大量使用在某公司产品上,并在各种宣传资料和广告中频繁出现。
2. 侵权商标的相似性
经过专业人员的分析比对,侵权商标与某公司商标存在明显的相似性,容易造成消费者混淆,侵害了某公司的商标权益。
3. 其他相关证据
在调查过程中,还发现了涉嫌侵权商标的注册、申请等相关资料,
以及侵权商标的生产销售情况等证据,进一步证实了侵权行为的存在。
四、法律建议
根据我国《商标法》的相关规定,对侵权行为应当及时采取法律行动,保护自身的商标权益。
建议某公司尽快向有关部门报案,提起侵
权诉讼,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并要求其停止侵权行为并进行赔偿。
五、结论
通过本次商标侵权调查,我们明确了侵权行为的证据,并提出了相
应的法律建议。
希望某公司能够及时采取行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遏制侵权行为,维护市场秩序。
互联网时代知识产权之恶意诉讼

互联网时代知识产权之恶意诉讼一、恶意诉讼的定义及特点恶意诉讼是指以不正当手段故意提起的诉讼,目的是为了达到其他目的而不是维护合法权益。
在知识产权领域,恶意诉讼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虚假主张:恶意诉讼的原告往往以虚假的理由和证据提起诉讼,试图通过法律手段获取不正当利益。
2. 恶意攻击:恶意诉讼的原告往往是有意制造侵权的情况,以侵权为借口提起诉讼,企图达到诋毁对手形象、影响对手商誉等目的。
3. 法律滥用:恶意诉讼往往是对法律的滥用,以法律作为工具,通过频繁提起诉讼、滥用法律程序等手段,打击竞争对手。
在互联网时代,恶意诉讼现象日益普遍,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技术进步带来的侵权行为增加: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技术进步,使得知识产权面临更多的侵权行为,包括盗版、破解、侵犯专利等,这些侵权行为成为恶意诉讼的重要源头。
2. 知识产权保护难度加大:互联网的开放性和信息的流动性,使得知识产权的保护变得更加困难和复杂,知识产权的权属和侵权行为的鉴定成为恶意诉讼的难点。
3. 法律制度不完善:现行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在互联网时代面临挑战,知识产权法律的适用和衔接、司法鉴定标准等方面存在不足,给恶意诉讼提供了空间。
4. 利益驱动:在互联网时代,市场竞争更加激烈,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为了获取利益,采取不正当手段进行侵权,进而导致恶意诉讼的增加。
恶意诉讼在互联网时代给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危害:1. 扰乱市场秩序:恶意诉讼打击了正常的商业交易和竞争秩序,扰乱了市场的正常秩序,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经营和发展。
2. 造成不良影响:恶意诉讼会对企业形象、商誉和品牌价值造成不良影响,导致消费者信任下降,对企业形象和竞争力产生负面影响。
3. 浪费资源:恶意诉讼会浪费司法资源和企业资源,对企业和社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降低了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率。
4. 增加企业负担:恶意诉讼会增加企业的经营成本和法律风险,使企业陷入更加复杂的法律纠纷和侵权风险中。
恶意诉讼的界司法认定

恶意诉讼的界司法认定恶意诉讼是当事⼈在缺乏实体权利的基础上,利⽤法律所赋予的程序性权利损害他⼈利益或者加重他⼈负担,从⽽使⼰⽅减轻责任或获得不当利益的⾏为。
那么恶意诉讼的认定及表现形式是什么呢?店铺⼩编为您解答!恶意诉讼可以从构成要件⽅⾯进⾏界定:⼀.主观要件:违背诚实信⽤原则。
诚信原则是公民和法⼈从事民事活动和民事诉讼活动的⼀项基本原则。
诉讼主体起诉的动因是维护⾃⾝合法权益还是恶意损害他⼈合法权益是认定诉讼⾏为是否违背诚实信⽤原则的标准,也是鉴别该诉讼⾏为是否为恶意诉讼的标准。
⼆.⾏为要件:缺乏正当诉由。
判断恶意诉讼的实质性标准是其缺乏合法合理的实体法或程序法的诉由。
如(1)⽆诉权⽽伪造或变造证据以达到符合法定起诉条件⽽诉讼;(2)不符合起诉要件或双⽅并⽆实质争议但为达到⾮法⽬的⽽故意提起诉讼;(3)采取不符合法律也没有合理理由的诉讼⾏为,以达到拖延履⾏债务的⽬的⽽提起的诉讼。
三.结果要件:构成对权⼒、权利双重侵权和实体、程序双重违法。
恶意诉讼通过欺骗享有公权⼒的法院和法官来实现侵犯他⼈合法权益的⽬的,⼀⽅⾯,既侵害了他⼈的合法权益,⼜浪费了司法资源,损害了司法权威,还扰乱了正常的诉讼秩序。
另⼀⽅⾯,恶意诉讼为实现实体法上的⾮法利益,⼜通过滥⽤诉讼程序来实现其⾮法⽬的,不仅具有实体上赔偿的司法可诉性和违法惩罚性,还具有程序上的司法防范性和违法惩罚性。
也就是说,⾏为⼈必须是恶意地和缺乏事实及法律依据地实施了起诉、抗辩或其他诉讼⾏为才能构成恶意诉讼。
根据启动恶意诉讼程序的当事⼈是否享有诉权,恶意诉讼可以分为没有诉权的恶意诉讼和有诉权的恶意诉讼。
前者是指⽆诉权⽽起诉民事案件企图追究对⽅民事责任的⾏为,主要是虚假诉讼;后者是指有⼀个正当的诉权,但是起诉后为追求正当诉权以外的⾮法⽬的的不当诉讼⾏为,属于滥⽤诉权。
1.虚假诉讼,是指当事⼈出于不合法的动机和⽬的,虚构事实、隐瞒真相,采取虚假的诉讼主体、事实及证据的⽅式提起民事诉讼的⾏为,是民事恶意诉讼最常见的形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标权恶意诉讼的检查监督模型
引言
商标权恶意诉讼是指故意滥用商标法规定,以恶意目的进行的商标侵权诉讼行为。
这种行为不仅会导致商标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受损,还会对司法资源和社会秩序造成不良影响。
为了有效打击商标权恶意诉讼行为,保护商标权利人的合法权益,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检查监督模型。
什么是商标权恶意诉讼
商标权恶意诉讼是指故意滥用商标法规定,以恶意目的进行的商标侵权诉讼行为。
恶意诉讼的特点包括:诉讼请求缺乏合理依据,故意滥用法律程序,以达到其他非法目的。
商标权恶意诉讼的危害
商标权恶意诉讼对商标权利人和社会秩序都会造成不良影响。
具体危害包括: 1. 侵犯商标权利人的合法权益,损害商标权利人的商誉和经济利益。
2. 浪费司法资源,导致诉讼滞后和审判效率低下。
3. 影响市场秩序,扰乱正常商业竞争。
商标权恶意诉讼的检查监督模型
为了有效打击商标权恶意诉讼行为,保护商标权利人的合法权益,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检查监督模型。
该模型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诉讼请求审查
1.设立专门的商标权恶意诉讼审查机构,负责对商标权恶意诉讼的诉讼请求进
行审查。
2.制定明确的诉讼请求审查标准,包括对诉讼请求合理性、合法性和真实性的
审查要求。
3.加强对商标权恶意诉讼的行为特征和案例分析研究,提高审查机构的专业水
平和判断能力。
案件审理程序优化
1.加强对商标权恶意诉讼案件的案件审理程序的监督和管理,确保案件能够及
时、公正、有效地审理。
2.设立商标权恶意诉讼案件的快速审理机制,对符合条件的案件进行优先审理。
3.加强对商标权恶意诉讼案件的法官培训和专业能力提升,提高对商标权恶意
诉讼案件的判断和处理能力。
惩罚措施加强
1.加大对商标权恶意诉讼行为的惩罚力度,提高对商标权恶意诉讼行为的违法
成本。
2.设立商标权恶意诉讼行为的黑名单制度,对恶意诉讼行为频发的当事人进行
公开曝光和限制措施。
3.加强对商标权恶意诉讼行为的司法救济机制,保护商标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减少恶意诉讼行为对商标权利人造成的损失。
结论
商标权恶意诉讼行为对商标权利人和社会秩序都会造成严重的危害,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检查监督模型来有效打击这种行为。
该模型应包括诉讼请求审查、案件审理程序优化和惩罚措施加强等方面的内容。
只有通过建立健全的检查监督模型,才能有效保护商标权利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秩序和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