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五输穴

合集下载

五腧穴

五腧穴

五腧穴1.概述五输穴,是十二经脉各经分布于肘膝关节以下的五个重要腧穴,即井、荥、输、经、合。

各经的五输穴从四肢末端起向肘膝方向依次排列,并以水流大小的不同名称命名,比喻各经脉气自四肢末端向上,象水流一样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的特点。

井:指地下泉水初出,微小而浅。

杨玄操〈难经〉注:"山谷之中,泉水初出之处名之曰井,井者主出之义也。

"用以形容四肢各经的末端穴。

荥:指小水成流。

《说文解字》:"荥,绝小水也。

"杨上善《明堂》注:"水溢为荥,谓十二经脉从指出已,流溢此处,故名为荥。

"用以形容位于井穴之后的第二穴。

输:指水流渐大可输送、灌注。

《说文解字》:"输,委输也。

"杨上善《太素》注:"输,送致聚也。

《难经·八十一难》曰:五藏输者,三焦行气之所留止。

故肺气与三焦之气送致聚于此处,故名为输也。

"用以形容位于荥穴之后的第三穴。

经:指水流行经较直、较长。

《尔雅·释水》:"直波曰经。

"杨上善《太素》注:"经,常也。

水大流注,不绝为常。

血气流注此,徐行不绝,为之常也。

"用以形容位于输穴之后的第四穴。

合:指水流汇合入深。

杨上善《太素》注:"如水出井以至海为合,脉出指井,至此合于本藏之气,故名为合。

"用以形容位于经穴之后肘膝关节附近的第五穴。

五输穴表五输穴各有所主病症。

《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说:"病在藏者取之井,病变于色者取之荥,病时间隔时甚者取之输,病变于音者取之经,经满而血者,病在胃及以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合。

"《难经·六十七难》说:"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俞主体节重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二者立论有相通处。

井穴:多用于昏迷、厥证。

井穴是十二经脉之"根",阴阳经脉之气相交之所,有疏通气血、开窍醒神、泄热清神作用。

五输穴应用【珍藏】

五输穴应用【珍藏】

五输穴应用【珍藏】第一节五输穴之意义五输(输同腧)穴是十二经分布于肘膝以下五个特点输穴,简称五输穴,就是井、荥、输、经、合五个穴,因五输穴各其有特定五行属性,所以又有人将之称为五行穴,它是古人用做气血运行盛衰的比喻,因此每个穴位也就是其不同的作用。

关于五输穴的意义,《灵枢·九针十二原篇》说:“五脏五输,五五二十五输;六腑六输,六六三十六输;经脉十二,络脉十五,凡二十七气。

以上下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灵枢本输篇还有所过为原),所行为经,所入为合。

二十七气所行,皆在五输也。

”。

这是说五脏(同臓)即肝、心、脾、肺、肾,每经各有五个输穴(井、荥、输、经、合)合计二十五输穴(此外还应包括心包手厥阴经亦有五输,实际六腑应有三十输穴)。

六府(同腑)即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每经各有六个输穴(即井、荥、输、原、经、合),合计三十六穴(六脏没有原穴,以输代原,但因原穴与输穴在五行中为同一属性,所以虽有人另立章说明,但仍有人将之列入五行穴述说)。

至于“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它的意思是说:经气所出,如地所出,水的源头,故称井,形容脉气浅小,其穴位位于四肢爪甲之侧;经气流过之处,如刚出的泉水微流(溜即流也),故称荥,脉气稍大,其穴位于指(趾)、掌(跖);经气所灌注之处(输有输注之意),如水流由浅入深,故称输,脉气较盛,其穴多位于腕踝关节附近;经气所行部位(经有流行经过之意),像水在通畅的河道中流过,故称经,脉气流注,其穴多位于腕踝附近及经部;经气最后汇集,如百川的汇合入海(合有汇合注入之意,故称合,脉气深大,其穴位于周膝关节附近。

但不超过肘膝关节而言,其穴位“手不过肘,足不过膝”,取穴方便安全,而且实用有效。

第二节五输穴属性与原理五输穴的五行属性,阴经与阳经的配合次序是不同的,其和临床应用的关系最大,必须熟记,难经六十六难说:“阴井木,阳井金,阴荧火,阳荥水,阴输土,阳输木,阴经金,阳经火,阴合水,阳合土”。

中医特定穴五输穴的功效与用法

中医特定穴五输穴的功效与用法

中医特定穴五输穴的功效与用法五输穴是中医十四经的特定穴位,也具有特殊的治疗作用,那么在中医中有什么特殊的治疗作用呢,下面是中医理论中五输穴的用法的介绍。

五输穴以“井、荥、俞、经、合”来说明经气由四肢末端向心脏方向流注于肘膝关节,经气由微至盛,由浅入深,汇入脏腑的过程。

五脏(心、肝、脾、肺、肾)所主的经络叫“阴经”,六腑(小肠、大肠、膀胱、胆、胃、三焦)所主的经络叫“阳经”。

不管是阴经还是阳经,都有其各自的五输穴,各自的属性也完全不同。

阴经的“井”属木,“荥”属火,“俞”属土,“经”属金,“合”属水。

而阳经的“井”属金,“荥”属水,“俞”属木,“经”属火,“合”属土。

对于这些属性,其实大家可以不必强记。

“五输穴”在一条经络中的功能,就像是一个公司里不同部门主管的作用,中医经典《难经》上说:“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俞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井主“心下满”。

是指胃脘部痞满,郁闷之症。

五脏六腑皆有可能成为“心下满”的原因,如果因脾胃不和引起,可刺激脾的井穴“隐白”,胃的井穴“厉兑”。

若因肝气郁结引起,可刺激肝经的井穴“大敦”。

若因大便不通引起,可刺激大肠经的井穴“商阳”。

荥主“身热”。

身热可理解为“上火了”,如发烧,咽喉肿痛,可选肺经荥穴“鱼际”。

口疮,小便短赤,可选小肠经荥穴“前谷”。

口臭,大便燥结,可选胃经荥穴“内庭”。

心烦不眠,五心烦热可选心经荥穴“少海”。

牙龈肿痛,眼红赤,可选三焦经的荥穴“液门”。

各经络的荥穴可以配合使用,去热功能效果更佳。

俞主“体重节痛”。

“体重节痛”是指浑身酸懒,身体倦怠,关节疼痛。

如膝关节肿痛,行走困难的,可选肝经俞穴“太冲”,胆经俞穴“足临泣”,上肢关节痛,可选肺经俞穴“太渊”,心包经俞穴“大陵”。

白天倦怠嗜卧,无精打采,可选脾经俞穴“太白”,肾经俞穴“太溪”。

若是感冒引起的肢体酸痛,可选膀胱经的俞穴“束骨”,胃经的俞穴“陷谷”。

俞穴具有健脾去湿,舒筋活络,祛风止痛的功效。

临床如何运用五输穴治疗痛症

临床如何运用五输穴治疗痛症

临床如何运用五输穴治疗痛症在临床实践中,作为一位深谙五输穴之妙的针灸医师,我深知如何将传统医学的精髓融入现代医疗之中。

本文将透过我的第一人称视角,细腻铺陈我在临床中如何巧妙运用五输穴来缓解各种痛症。

作为一名针灸医生,我深刻理解痛症给患者带来的身心双重折磨。

中医学认为,疼痛的产生多与经络阻滞、气血不畅有关,而五输穴作为六条主要经络的起点,它们如同一把钥匙,能够开启经络的门户,疏导阻塞,调和阴阳,是缓解痛症的关键。

在具体操作上,我会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体质,精心挑选适合的五输穴进行治疗。

例如,面对患者的手臂疼痛,我会运用轻柔的手法在对应的手太阳小肠经的五输穴——少泽穴上进行针灸,以温和地刺激经络,促进气血流通。

治疗过程中,我根据疼痛的急性或慢性属性,调整针刺的深浅和强弱。

面对急性疼痛,我可能会使用较强烈的刺激以快速达到缓解的效果;而对于慢性疼痛,则更倾向于采用细腻温和的针刺方法,以达到舒缓并调养身体的目的。

我还会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适当地结合拔罐、艾灸等其他中医疗法,以期获得更佳的治疗效果。

同时,我重视患者的心理状态,因为情绪的波动往往会加剧疼痛感。

因此,在治疗过程中,我总是耐心地与患者交谈,倾听他们的感受,帮助他们缓解焦虑和紧张,引导他们进入一个更加放松和平静的状态,这对疼痛的减轻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我还会根据患者的日常习惯和生活环境,给出相应的饮食和生活建议。

比如,我建议他们避免过量摄入辛辣或油腻的食物,保证充足的休息,适度地进行体育锻炼等,这些都有助于加速恢复过程。

总而言之,将五输穴与针灸、心理辅导及生活方式调整相结合,是我为患者提供全面治疗策略的关键。

作为一名针灸医师,我将继续深化我的专业知识,不断提升我的临床技能,以期让更多的患者从中受益,享受到减轻痛楚的喜悦。

艾灸养生之“五输穴”应用十二:心包经的五输穴详解

艾灸养生之“五输穴”应用十二:心包经的五输穴详解

艾灸养生之“五输穴”应用十二:心包经的五输穴详解大家都知道,在日常艾灸养生的时候,合理的选穴和配穴很重要,这就要求我们熟悉身体的各个穴位,而“特定穴”在我们所有的穴位当中数量不在少数,如果掌握了我们这些“特定穴”,艾灸养生治病就可以事半功倍。

何为特定穴?在我们身体的十二条正经当中,有一部分穴位,他们它们除具有经穴的共同主治特点外,还有其特殊的性能和治疗作用,这些穴位就被称为“特定穴”。

我们今天要分享的这个五输穴,也是属于特定穴的一种。

掌握五输穴的相关知识,对于我们自己在家里艾灸大有好处。

那么五输穴具体指什么呢?五输穴是一组具有重大意义、作用大、疗效高、主治规律性强及运用范围广泛特点的穴位,故为历代医家所重视。

具体来说,五输穴就是井、荥、输、经、合穴的总称,我们身上的12条正经都有各自的五输穴,这些穴位都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在我们身上总共有60个这样的穴位。

那么,艾灸选穴时,这个5个穴位应该如何选呢?这个在著名的中医典籍《难经》上说的就比较详细,书上是这样描述五输穴的:“井穴专主心下满,荥穴泻火主身热,输治体重与节痛,经主喘咳并寒热,合当逆气而下泄。

”这里说的心下满指的就是胃脘部痞闷胀满的病证。

荥穴主要用于各种热症,经穴主要用于喘咳之症,而合穴主要用于饮食不节之症。

在往期的文章中,我已经讲过了身体12条经络当中的11条,今天我们来说说最后一条重要经络:心包经的五输穴。

在讲述心包经的五输穴具体情况之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心包经。

《医学正传》这样描述心包经:“心包络,实乃裹心之包膜也,包于心外,故曰心包络也。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心包经就是心的包膜,主要是用来保护心脏的。

我们心脏就像是君王,而心包经就好比是保护君王的御前侍卫,当外邪入侵的时候,心包经就起到防御的作用,因此,心包有代心受邪的功用。

心包经这条经络很短,两侧一共是18个穴位,它从天池穴开始,沿着手臂内侧中线,一直走到手中指尖的中冲穴结束。

当我们的心包经不通的时候,典型的症状有:失眠多梦、易醒、难入睡、心烦健忘、胸闷口干、神经衰弱、掌心发热等等。

五腧穴歌诀

五腧穴歌诀

五腧穴歌诀五腧穴:井,荥,输(原),经,合。

井荥输经合意思是人体的五输穴。

井荥输经合为人体的五输穴。

气血从人体的四肢末端,到头面躯干,就像水流一样从小到大。

五腧穴为五脏的原穴,分别主治不同的疾病。

井穴主要作用是开窍醒神,对于神志昏迷,有很好的作用;荥穴主要功能是清热泻火,常用于治疗一些热病;输穴用来治疗发作性的一些疾病,比如反复发作的关节痛等等。

经穴常常用来治疗咳喘和咽喉部的病症;合穴多用来治疗六腑病症。

内容简介:中医专用名称,即“五输穴”。

五输穴是指十二经脉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的井、荥、输、经、合穴。

古人把经气在人体四肢运行的过程比作自然界的水流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结合标本根结理论,将“井、荥、输、经、合”五个特定穴的顺序从四肢像肘膝方向排列。

“井”穴分布在指、趾末端,为经气所出,像水的源头:“荥”穴分布在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前,像刚出的泉水微流:“输”穴分布于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后,喻作水流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经气渐盛:“经”穴多位于前臂、胫部,如水流变大畅通无阻,经气盛行:“合”穴多位于肘膝关节附近,如江河水流汇入湖海,经气充盛合于脏腑。

正如《灵枢·九针十二原》指出:“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

注:1、【】代表十二经脉。

2、按十二经脉流注次序编写。

3、五输穴按井、荥、输、经、合循序编写。

1)【金】少商,买鱼远经赤水河。

【金】少商,买鱼渊经尺水河。

(肺——少商、鱼际、太渊、经渠、尺泽)2)【大】山羊,二三只,羊稀少,去吃草。

【大】商阳,二三只,阳溪少,曲池草。

(大肠——商阳、二间、三间、阳溪、曲池)3)【胃】痛离内庭,仙姑解说住山里。

【胃】痛厉内庭,陷骨解说足三里。

(胃——厉兑、内庭、陷骨、解溪、足三里)4)隐大都,李太白,上【土】丘,隐山林。

隐大都,李太白,商【土】丘,阴山陵。

(脾——隐白、大都、太白、商丘、阴陵泉)5)【火】烧冲,烧府中神灵,烧孩子。

【火】少冲,少府中神灵,少海子。

形象记忆法——如何巧记针灸五输穴

形象记忆法——如何巧记针灸五输穴

形象记忆法——如何巧记针灸五输穴针灸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中医疗法,通过在身体上刺激特定的穴位,以调整气血循环,以达到治疗和康复的目的。

在针灸学中,存在着许多重要的穴位,其中五输穴被认为是特别重要的穴位之一、五输穴包括太渊、阴陵泉、阳陵泉、阳溪和阴溪。

但是,如何记住这五个穴位呢?下面我会介绍一种形象记忆法,帮助您巧记针灸五输穴。

首先,我们可以将五输穴与五行相对应,因为五输穴与五行有密切的关系。

太渊穴对应土,位于人体胸部,可以帮助调整脾胃功能。

为了记住太渊穴,我们可以将其形象化为一片绿油油的土地。

想象一下,您正站在一片绿油油的广阔土地上,感受到脚下的稳固感,这就是太渊穴给您带来的平稳感。

阴陵泉穴对应金,位于人体足底部位,可以帮助调整心肺功能。

为了记住阴陵泉穴,我们可以将其形象化为一块光滑闪亮的金块。

想象一下,您正在用脚踩踏着一块宝贵的金块,感受到脚底的温暖和舒适,这就是阴陵泉穴给您带来的舒心感。

阳陵泉穴对应水,位于人体足背部位,可以帮助调整肾功能。

为了记住阳陵泉穴,我们可以将其形象化为一泓清澈见底的水。

想象一下,您正站在一泓清澈见底的水中,感受到水的凉爽和畅快,这就是阳陵泉穴给您带来的舒适感。

阳溪穴对应木,位于人体手背部位,可以帮助调整肝功能。

为了记住阳溪穴,我们可以将其形象化为一株葱绿茂盛的大树。

想象一下,您正在用手触摸着一株高大的树木,感受到树干的坚实和树叶的清新,这就是阳溪穴给您带来的力量感。

阴溪穴对应火,位于人体手腕部位,可以帮助调整心脾功能。

为了记住阴溪穴,我们可以将其形象化为一团炽热的火焰。

想象一下,您正感受着火焰的温暖和明亮,这就是阴溪穴给您带来的热情感。

通过将五输穴与五行进行对应,并用形象化的方式进行记忆,可以更加轻松地记住针灸五输穴。

当我们想象这些形象时,我们可以将注意力集中在相关的感官上,比如触觉、视觉和情感上,这样更容易让我们记住这些穴位的位置和功能。

总之,形象记忆法是一种有效的记忆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巧妙地记住针灸五输穴。

五输穴配五行表

五输穴配五行表

五输穴某条经络上的穴位,一方面同属于这条经络的属性,如肺经的穴都有肺金的“金性”;另一方面,每条经还依五行各自构成五个特定穴(井,荥xíng,俞shū,经,合),叫“五输穴”,输是传导之意,五输穴按井、荥、俞、经、合的顺序,从四肢末端向肘膝方向依次排列,古人把经络的传导比喻为水流从小到大,从浅入深的变化过程:下面简单说一下“五输穴”各自的含义:“井”穴多位于手足之端,如肺经的少商穴和脾经的隐白穴。

“井”就是水的源头,是经气所出的部位,“井之为义,汲养而不穷”。

“荥”(xíng)穴多位于掌指或跖(脚掌)趾关节之前,如肺经的鱼际穴和脾经的大都穴。

“荥”的意思是迂回的小水,像山溪细流,是经气稍盛的部位。

“俞”(shū)穴多位于掌腕或跖(脚掌)关节部,如肺经的太渊穴和脾经的太白穴。

“俞”是灌注的意思,像山泉的瀑布,倾泻而下,是经气渐盛的部位。

“经”穴多位于腕踝关节以上,如肺经的经渠穴和脾经的商丘穴。

“经”是主道,像宽广的江河,畅行无阻,是经气更盛的部位。

“合”穴多位于肘膝关节附近,如肺经的尺泽和脾经的阴陵泉。

“合”喻做江河之水汇入大海,是经气充盛,进而汇合于脏腑的部位。

不管是阴经还是阳经,都有各自的五输穴,各自的属性也不同。

阴经的井属木,荥属火,俞属土,经属金,合属水,而阳经的井属金,荥属水,俞属木,经属火,合属土,如下图:五输配五行表五行木火土金水阴经井荥俞经合阳经输经合井荥五输配五行表五输穴井荥俞经合阴经木火土金水阳经金水木火土五输穴总表肺大肠胃脾心小肠膀胱肾心包三焦胆肝井少商商阳厉兑隐白少冲少泽至阴涌泉中冲关冲窍阴大敦荥鱼际二间内庭大都少府前谷通谷然谷劳宫液门侠溪行间足临太冲俞太渊三间陷谷太白神门后溪束骨太溪大陵中渚泣经经渠阳溪解溪商丘灵道阳谷昆仑复溜间使支沟阳辅中封合尺泽曲池足三里阴陵泉少海小海委中阴谷曲泽天井阳陵泉曲泉阴经五输表五输脏腑(五行)井木荥火俞土经金合水肝(木)大敦行间太冲中封曲泉心(火)少冲少府神门灵道少海脾(土)隐白大都太白商丘阴凌泉肺(金)少商鱼际太渊经渠尺泽肾(水)涌泉然谷太溪复溜阴谷心包(相火)中冲劳宫大陵间使曲泽阳经五输表五输井金荥水俞木经火合土脏腑(五行)窍阴侠溪足临泣阳辅阳陵泉胆(木)少泽前谷后溪阳谷小海小肠(火)厉兑内庭陷谷解溪足三里胃(土)商阳二间三间阳溪曲池大肠(金)膀胱(水)至阴通谷束骨昆仑委中三焦(相火)关冲液门中渚支沟天井中医经典《难经》上说:“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俞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