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昆虫资料

合集下载

园林植物介壳虫种类及防治措施

园林植物介壳虫种类及防治措施

园林植物介壳虫种类及防治措施园林植物介壳虫是指在园林中生活、繁殖、危害植物的一类昆虫。

它们对园林植物的破坏很大,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植物死亡。

因此,加强园林植物介壳虫的防治是非常必要的。

1. 松球盗介壳虫松球盗介壳虫属于盾介壳虫科,主要危害松树。

它们的幼虫会吸食松球,导致松球的发育不良,影响松树的生长发育。

2. 蚜蝉属介壳虫蚜蝉属介壳虫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园林植物介壳虫。

它们在植物叶片表面形成一层坚硬的甲壳,并在甲壳下面吸食叶汁,对植物的生长发育造成严重的影响。

3. 栗实木介壳虫栗实木介壳虫主要危害栗树。

它们的幼虫在栗木干皮下啃食,导致树皮发生病斑、枯死、植株萎缩或死亡等症状。

4. 黄杨盾介壳虫黄杨盾介壳虫属于盾介壳虫科,是一种较少见的园林植物介壳虫。

它们寄生在黄杨的叶片和茎上,并导致黄杨的叶片变黄、折叠、干萎等症状。

1. 外部物理防治对于园林植物介壳虫来说,外部物理防治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式。

可以使用压水枪、吹风机、涂油纸、贴胶带等方法将介壳虫从植物上清除。

内部物理防治主要是通过杀虫灯、捕虫器等方式对介壳虫进行捕捉和灭杀,以达到防治的效果。

3. 农药防治农药防治是一种常用的园林植物介壳虫防治方式。

合理使用农药可以有效地灭杀介壳虫和防治植物的感染和蔓延。

但是在使用农药时,需要注意药品的种类、剂量、使用时机等各种因素,以确保防治的效果和安全性。

生物防治是一种比较环保的园林植物介壳虫防治方式。

可以通过引入天敌或使用微生物制剂等方法对介壳虫进行防治。

但是生物防治需要选择适当的时间和方法,以确保防治的效果和实现环保的目的。

综上所述,园林植物介壳虫对园林植物造成的危害不可忽视。

因此,对于园林植物介壳虫的防治需要加强,并选择合适的防治方法,以达到实现园林植物的健康生长和制造美丽园林的目的。

园林植物病虫害知识点归纳

园林植物病虫害知识点归纳

昆虫成虫的基本特征:1)体躯分成头、胸、腹三个体段2)头:头部有1对触角和1个口器,通常还具有一对复眼和0~3个单眼,这是昆虫的感觉和取食中心3)胸:胸部有3个体节组成,一般着生3对足和2对翅,是昆虫的运动中心(六足虫纲)4)腹:腹部由9~12体节组成,内含大部分内脏和生殖系统,多数昆虫腹部末端具有外生殖器,是昆虫的营养和生殖中心5)变态:在昆虫的生长发育中,其内部构造及其外部形态上需要经过一系列显著的变化才能转变为成虫昆虫的头部1、昆虫的头式:前口式(食植性)、下口式(肉食性)、后口式(刺吸式)触角的类型:刚毛状(蜻蜓)、羽毛状(大多数雄蛾)、膝装(胡蜂)、丝状(蟋蟀,叶甲)、念珠装(蚊子)、锯齿状(扣头虫)、栉齿状、具芒装(苍蝇)、环毛状(蚊子)、棒状(蝶类)、鳃片状(金龟甲)2、昆虫的眼类型:单眼(侧单眼、背单眼)、复眼复眼功能:分辨近距离的物体,特别是移动物体;成像;辨别光的颜色和方向。

由若干单眼组成,单眼数量越多,视觉能力越强.3、昆虫口器的类型:咀嚼式:最原始的口器:组成(上颚(最坚硬)、下颚、上唇、下唇、舌),主要特点有坚硬而发达的上颚以咬碎植物并吞咽下去。

(叶蛾、叶峰、叶甲、瓢虫)刺吸式:口针(上颚和下颚延长)、喙(上唇、下唇)、咽喉唧筒。

主要集中在同翅目.嚼吸式:咀嚼式+刺吸式(为高等蜂类所特有)虹吸式:有一条可以弯曲和伸展的喙,不取食时想发条一样反卷,为鳞翅目所特有。

舔吸式:有大型唇瓣。

为双翅目蝇类所具有.锉吸式:为蓟马目昆虫所特有。

4、昆虫的胸部=前胸+中胸+后胸+4块骨板(背板、腹板、侧板X2)前足+中足+后足前翅+后翅胸足组成:基节、转节、腿节、胫节、跗节、前跗节胸足类型:步行足、跳跃足(蝗虫、螽斯)、开掘足(蝼蛄、金龟甲)、捕捉足(螳螂)、携粉足(蜜蜂)、游泳足(龙虱)(并举例)翅的类型:膜翅(膜翅目),复翅(蝗虫、蟋蟀),鞘翅(甲虫),半鞘翅(蝽),鳞翅,缨翅(蓟马目),平衡棒(苍蝇、蚊子)(举例)翅的连锁器:前翅发达后翅不发达的昆虫,在飞行的时候后翅必须以某种构造挂在前翅上,用前翅来带动后翅的飞行,二者协同动作,将昆虫的前后翅连锁成一体,以增进飞行效率的各种特殊构造.6、昆虫的腹部(9~12节):尾须,外生殖器(外交配器、产卵器)7、昆虫的变态类型:1)不完全变态:个体发育过程只经过卵、若虫和成虫3个虫期。

园林害虫——食叶害虫资料

园林害虫——食叶害虫资料

绿刺蛾发生规律
1、越冬与世代 在长江以南年发生2-3代,以老熟幼虫在树干、枝叶间或表土层的土缝中结茧越冬。 翌年越冬幼虫4-5月化蛹 6/初羽化为成虫并产卵。 第一代幼虫出现于6月中旬至7月中旬, 第二代于8月下旬至9月下旬。 老熟幼虫迁移到树干基部、树枝分叉处和地面的杂草间或土逢中作茧化蛹。 由于各地气温不同,有些地区在第二代老熟幼虫结茧较早,当年还可化蛹和羽化,并
黄刺蛾发生规律
1、世代与越冬: 华东华南1年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在树干枝条上或土中越冬。 越冬幼虫5/中下化蛹, 6/上中 羽化, 6/下—7/中 一代幼虫为害盛期 7/下 化蛹 8/上中羽化 8/中—9/中 二代幼虫为害盛期 9/下 幼虫结茧越冬
2、生活习性 成虫昼伏夜出,有趋光性。雌蛾多产卵于叶背,排列成块,卵期7天左右。
危害特征 以幼虫取食叶片。幼龄时仅在叶 面取食,残留下表皮,使叶片成网状;大龄幼 虫食叶片呈缺刻,严重时可将树叶全部吃光。 幼虫体上有毒毛,刺及人体皮肤后红肿而疼痛。 为害树木达120多种。
黄刺蛾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3-16mm,翅展30-34mm。体黄色至淡黄褐色,鳞毛较厚而密。 前翅自顶角至后缘1/3处和近臀角处各有一条暗褐色细线,前者将翅的颜色截 然分开:内半部黄色,外半部黄褐色。后翅淡黄褐色,边缘色较浅。
刺蛾防治方法
(1) 农业防治:结合整枝、修剪、除草和冬季清园、松土等,清 除枝干上、杂草中的越冬虫体,破坏地下的蛹茧,以减少下代的虫源。
(2) 物理防治:利用成蛾有趋光性的习性,可结合防治其他害虫, 在6-8月掌握在盛蛾期,设诱虫灯诱杀成虫。
褐刺蛾生活习性
1、世代与越冬
江苏、浙江2代/年,以老熟幼虫在树干周围土下浅土层中结茧越冬。
越冬 5/上化蛹 5/下出现成虫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件:园林植物昆虫基础知识-昆虫的外部形态05共14页文档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件:园林植物昆虫基础知识-昆虫的外部形态05共14页文档

二、体壁的衍生物
(一 )外长物
体壁很少是光滑的,常常向外突出或向内凹入,形成体 壁的外长物,如疣状突起、点刻、脊起、毛、刺、鳞片 等。
按构造可以分为三类:
非细胞性突起:全由表皮层向外突出所形成,没有皮细胞层的参与, 一般呈脊起、皱褶、小毛、小刺等。 多细胞性突起:突起内部有皮细胞参与,如体壁向外突出成中空的 刺状物,基部固定在体壁上不能活动的称为刺;基部周围以膜质部 和体壁相连,可以活动的称为距。 单细胞性突起:由1个皮细胞转化而成,如刚毛、毒毛、感觉毛、鳞 片等。
因此触杀剂一般应有亲脂性,但如果在水中加入具有润 湿展布性能的物质,如肥皂、洗衣粉就能使水在蜡质层 上润湿和展散,这类物质称为润湿展布剂,是农药喷雾 中很重要的辅助物质。
很多油类能很好的和蜡层接触,破坏蜡层的排列结构, 有利于药剂的进入。
昆虫体躯的节间膜也很容易受伤,粉剂的粉粒进人节间 膜会擦伤膜的表面,使药剂更易侵人虫体,膜体受伤还 会引起昆虫体内水分丧失,使昆虫难以维持生命。 如在 仓库害虫的防治中,过去常用惰性粉加在粮堆里。
昆虫的种类和龄期不同,它的体壁构造和厚薄程 度也不一样,因而使用接触剂的效果也不一样。
体壁坚硬,蜡层发达的,药剂难以穿透;体壁比较柔软 的,药剂易于透过体壁。
同一种昆虫,幼龄幼虫比其老龄幼虫体壁薄,容易中毒 致死。“消灭幼虫于3龄之前”
同一虫体体壁的不同部位,厚度不一,感觉器是最薄的 部分,是药剂进入的重要孔道。
1.2.非细胞突起 3.刺 4.距 5.刚毛 6.毒毛 7.鳞片
体 壁 的 毛 与 刺 突
(二)皮细胞腺
昆虫体壁的皮细胞,一般都有一定的分泌作用。有些昆虫 在身体某些部位的皮细胞特化为某种腺体,按照腺体的分 泌物和功能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鞘、鳞

鞘、鳞

蛱蝶科

中至大型。翅上具各种鲜艳的色斑,前足退 化。触角棒状。飞行迅速。 幼虫:色深,体上常生有许多枝刺,枝刺无 毒;头常具头角或尾突1对;
孔雀蛱蝶
二尾蛱蝶
麻小红蛱蝶
鳞翅目昆虫识别
鳞翅目昆虫识别
鳞翅目幼虫识别
小结

鞘翅目:

主要特征:前翅鞘翅 主要科:


螟蛾
中小型
食叶
枯叶蛾 天蛾
中大型 大型
双栉齿 棒状、末端 有小钩
粗壮,多长 毛 有尾角
食叶 食叶
小结
科名
夜蛾
体型
典型特征
触角
幼虫
粗壮、光滑 无毛
为害
食叶、蛀果 或蛀杆
色暗、鳞片稀疏蓬松; 中大型 后翅Sc+R1与中室间 有小基室 似夜蛾 雌虫腹末有毛簇、静 止时多毛前足伸向前 方,后翅Sc+R1在中 室1/3处与中室接触 后翅Sc+R1与Rs在中 室前缘平行靠近而不 接触 体色较艳,具条纹或 斑点,后翅Sc十R1 与Rs自基部合并, 至中室中部或以外才 分开 雄:双栉齿
中小型 中小型 小型 中大型
食叶 蛀干
多绿色 丝、棒、栉 齿
卷叶 卷叶
小结
科名
刺蛾
尺蛾
体型
中型
小至大型
典型特征
触角
幼虫
为害
食叶
食叶
粗短密毛、 雄:双栉齿 腹足成吸盘 状 色黄褐或绿; 状,具枝刺, 翅脉 雌:丝状 有毒 翅大,体细, 栖息时平展 体纤细柔弱、 光滑,下唇 须长,伸出 头的前方 体色似枯叶、 无翅缰、有 肩脉 纺锤形 丝状 具2对腹足, 行走如量地
尺蛾科

园林植物介壳虫种类及防治措施

园林植物介壳虫种类及防治措施

园林植物介壳虫种类及防治措施园林植物是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园林植物中,常常会受到各种害虫的侵害。

介壳虫是一类常见的害虫之一。

下面将对园林植物中常见的介壳虫种类及防治措施进行介绍。

介壳虫是一类昆虫,它们的身体表面覆盖着坚硬的壳,壳的颜色和形状各异。

介壳虫主要以植物的汁液为食,它们通过吸食植物汁液导致植物受损。

常见的园林植物中常见的介壳虫种类有天蓝介壳虫、金龟子、红螨、松毛虫等。

天蓝介壳虫,壳的颜色呈蓝色或黑褐色,是常见的害虫之一。

它们以苗木的嫩叶为食,导致苗木叶片干枯、变黄。

防治措施包括:一是加强苗木养护管理,保持苗木的健康生长状态;二是定期巡查,发现有天蓝介壳虫,应及时采取物理或化学防治措施,如用手拨弄、喷洒农药。

金龟子,壳的颜色呈黄色或橙色,是一种常见的介壳虫。

金龟子主要以树叶为食,大量的金龟子会导致树叶变黄、干枯。

预防金龟子的方法包括:一是及时清除树叶上的金龟子,可以用手拨弄;二是喷洒安全、有效的杀虫剂,如氧化亚锡等。

红螨是一种微小的介壳虫,它们通常繁殖迅速,在园林植物中造成严重的危害。

红螨以植物的叶片为食,会导致叶片变黄、干枯。

防治红螨的方法有:一是保持园林植物环境的湿度,红螨不喜欢湿润的环境;二是喷洒杀虫剂,如甲基对硫磷等。

松毛虫是园林植物中常见的害虫之一,松毛虫通常以树叶为食。

它们会大量吃掉树叶,导致树木萎缩、变黄。

防治松毛虫的方法包括:一是人工捕捉松毛虫,将其从园林植物中清除;二是喷洒杀虫剂,如吐蚁胺等。

除以上介绍的介壳虫外,还有许多其他种类的介壳虫也会对园林植物造成危害。

在园林植物的管理过程中,需要及时巡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除了化学防治外,合理的植物布局、增加植物多样性、增加天敌等也是有效的防治方法。

最重要的是要建立健全的园林管理制度,切实提高园林植物的健康水平,减少害虫的侵害。

园林植物介壳虫种类及防治措施

园林植物介壳虫种类及防治措施

园林植物介壳虫种类及防治措施
园林植物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植物,它们美丽、优雅,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不
少色彩。

然而,园林植物也面临着很多病虫害的威胁,其中介壳虫就是一个常见的危害。

介壳虫是一类寄生在植物上的昆虫,它们表面有一层坚硬的外壳,形状各异,但表面都具
有刻纹,颜色鲜艳,易于辨认。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园林植物介壳虫种类及防
治措施。

1. 银杏介壳虫
银杏介壳虫是一种盘橙色的介壳虫,寄生在银杏叶上,对其造成危害。

被银杏介壳虫
寄生的银杏叶片易于坏死脱落,影响观赏价值。

防治措施:可采用农药喷洒或手工清除,
每年可在春季或秋季喷洒一次农药,有效防治银杏介壳虫的发生。

总之,园林植物介壳虫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农药喷洒和手工清除。

在进行喷洒农药时,应根据不同介壳虫的生长环境和生命周期选择不同的药剂,并注意药剂的浓度和使用量,
以避免对植物产生负面影响。

同时,手工清除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防治方法,但需要在适
当的时机和方法下进行操作。

只有科学合理地采用防治措施,才能从根本上杜绝园林植物
介壳虫的危害。

园林植物介壳虫种类及防治措施

园林植物介壳虫种类及防治措施

园林植物介壳虫种类及防治措施介壳虫是一类寄生在植物上的昆虫,它们的特点是能够分泌一种白色的物质,将自己包裹在里面,形成硬质的外壳,从而保护自己免受外界的伤害和干扰。

在园林植物中,介壳虫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害虫,会给植物的生长和发展带来很大的危害。

本文将介绍园林植物常见的介壳虫种类及防治措施。

1、红蜡蚧红蜡蚧是一种常见的介壳虫,它主要寄生在常绿乔木和灌木上,包括柏树、榆树、松树等。

它们的外壳呈半球形或圆锥形,呈红色或棕色,长约2-5毫米,非常难以发现。

2、缢管蚧缢管蚧主要寄生在落叶乔木和灌木上,包括李子、桃树、海棠等。

它们的外壳呈椭圆形或卵形,通常不超过5毫米,颜色根据寄生的植物而异,有时会具有点状突起的纹路。

3、黑杨毒蚧黑杨毒蚧主要寄生在黑杨上,是黑杨林区最有害的害虫之一。

它们的外壳呈灰褐色,长约3-4毫米,表面上有许多微小的突起。

二、防治措施在种植园林植物时,要选择健康的树木,避免携带病虫害的植物。

此外,要注意给植物提供充足的水分和肥料,保持良好的环境,避免植物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和损害。

2、机械控制机械控制是有效的一种方法,可以手工清除受害的部位,把对植物的损害降到最低。

可以使用刀片、剪刀等。

但是,这种方法适用于小规模的害虫感染,如果感染比较严重,需要使用化学药品进行控制。

3、化学控制如果害虫感染比较严重,机械控制的效果比较差,可以使用化学药品进行控制。

在使用化学药品前,必须进行植物种类认知,以确保所使用的药品不会对植物造成伤害。

药品的时间和方式也需要注意,要避免对周围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4、生物控制生物控制是一种新兴的方法,可以使用天敌等对付害虫,防止害虫进入植物,但这种方法需要一定程度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总之,园林植物感染介壳虫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如果发现园林植物被介壳虫感染,应该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避免害虫对植物的影响和危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体壁的结构:表皮层、
皮细胞
底膜
(二)体壁的衍生物:
单细胞外长物:脊纹
翅毛
刚毛
鳞片
多细胞外长物:刺

五、总结复习与布置课后作业:
1、要求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到草丛中搜捕昆虫并观察其外部形态,每人不少于10只不同类型的昆虫。
2、要求同学采集昆虫标本并利用放大镜观察昆虫头、胸、腹部及其附器的特点。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原理和技术措施
园林植物昆虫基础知识
授课学时:4学时(昆虫的头部和胸部2学时;昆虫的腹部、体壁及衍生物2学时)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让学生观察昆虫实物标本的外观形态了解昆虫的形态描述方法,
掌握昆虫的外部识别特征;
识别昆虫头部附器的构造和形状;
掌握昆虫胸部、腹部主要附器及构造识别特征,识别常见的足、翅种类
重点和难点:昆虫头式特点和触角构造、主要的识别类型特征;
(三)翅的构造和类型:翅有3角3边,分成4个区;
3角:肩角
顶角
臀角
3边:前缘
外缘
内缘
4区:臀前区
臀区
轭区
腋区
翅的常见类型:1Leabharlann 复翅2.膜翅3.鳞翅
4.半鞘翅
5.缨翅
6.鞘翅
7.平衡棒
三、昆虫的腹部:
(一)基本结构:
(二)昆虫的外生殖器:分雌、雄外生殖器;
(三)尾须:腹末附肢演化而来,具感觉作用
四、昆虫体壁及其衍生物:
五、球茎等器官的收获及收后的管理
1.收获前避免大量浇水,以防球茎、鳞茎等器官含水过多造成贮藏腐烂。
2.晴天收获,挖掘时尽量减少伤口;收藏前剔除伤、病及腐烂器官。
3.贮窖须预先清扫消毒,通气晾晒。贮藏期间要控制好温湿度。
六、复习与总结
讲授内容:《园林有害生物防治》第三章的第一、二、三节
授课学时:4学时(园林植物病虫害综合治理、植物检疫2学时;园林技术措施防治2学时)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综合治理、概念和原则,明确植物检疫的概念,懂得植物的操作程序,掌握园林技术措施防治病虫害的常见方法和注意事项
重点和难点:如何理解综合治理的原则,懂得我省重点预防的植物检疫对象
(二)植物检疫对象名单:国家林业局确定的35种检疫对象。
三、植物检疫的程序和方法
1.对内检疫程序:(1)报检(2)检验(3)检疫处理(4)签发证书。
2.对外检疫的程序:进口检疫、出口检疫、旅客携带物检疫、国际邮包检疫、过境检疫等。
四、总结与复习,布置课后作业
§3.3园林技术措施防治
一、选育抗病虫品种
胸足和常见翅的识别特征
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启发及观摩标本教学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讲授,实物标本展示
教学内容:
第1章园林植物昆虫基础知识
昆虫在自然界生物分类学中的地位、种类数量及特点概述:
§1.1昆虫的外部形态及观察
昆虫纲的特征:成虫整个体躯分头、胸、腹三部分;
胸部具有一对触角、两对翅、三对分节的足;
C虹吸式口器:由下颚特化成1条能卷曲的喙,可吸允花蜜。
二、昆虫的胸部:是昆虫的运动中心
(一)基本构造:由前、中、后胸3个体节组成,各胸节具1对足,中后胸各具1对翅;
(二)胸足的结构:分为基、转、腿、胫、跗、前跗节共6节
足的常见类型:1.步行足
2.跳跃足
3.捕捉足
4.游泳足
5.抱握足
6.携粉足
7.开掘足
1、是预防病虫害的重要环节,不同花木品种对病虫害受害程度有差异。
2、介绍目前常见的选育措施
二、育苗措施
(一)无病虫苗圃育苗
(二)无病株采种(芽)
(三)组培脱毒育苗
三、栽培措施
(一)适地种植
(二)合理搭配
(三)轮作
四、管理措施
(一)注意园圃卫生
(二)加强肥水管理
(三)改善环境条件
(四)中耕除草
(五)翻土培土
如何选育抗病虫品种、正确的育苗技术措施有哪些
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启发及观摩标本教学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讲授,实物标本展示
教学内容:
第3章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原理和技术措施
§3.1综合治理
一、综合治理的概念和意义
(一)综合治理的概念:
(二)综合治理的指导方针:
二、综合治理的原则和方法
(一)经济、安全、简易、有效。
(二)协调措施,减少矛盾。
(三)相辅相成,取长补短。
(四)力求兼治,化繁为简。
(五)要有全局观念。
§3.2植物检疫
一、植物检疫概述
(一)植物检疫的概念:强调以法律为基础的强制性措施
(二)植物检疫的任务:主要有3个方面
防止从外入内;防止内部蔓延;发现检疫对象应及时除灭。
二、植物检疫的措施
(一)植物检疫措施:包括对外检疫和对内检疫。
用气管呼吸;有变态;具外骨骼。
一、昆虫的头部:头部是昆虫感觉和取食的中心。
(一)头式:分为下口式、前口式、后口式三种类型:
头壳分区:可分为顶、额、颊、唇基、上唇、上额等构造。
(二)触角:触角是昆虫重要的感觉器官。是识别昆虫的重要依据之一。
A构造:分为柄节、梗节、鞭节三个部分:
B常见的触角类型:1.刚毛状2.丝状3.念珠状4.锯齿状
5.栉齿状6.羽毛状7.膝状8.具芒状9.环毛状
10.球杆状11.锤状12.鳃片状
(三)单眼和复眼:
眼是昆虫的视觉器官。单眼只能分辨光线强弱、方向和距离的远近,复眼才能看清物体的形状。
(四)口器:是昆虫的取食器官。常见种类有:
A咀嚼式口器:由上、下唇,上、下颚和舌5部分组成。
B刺吸式口器:口器特化为口针,嵌合成2个管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