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昆虫学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7)

医学PPT
3
医学PPT
4
动物进化系统
医学PPT
5
与昆虫容易混淆的节肢动物有:
1. 蛛形纲:蜘蛛、蝎子、蜱螨等。
蝎蝎子 子
蜘蜘蛛蛛
医学PPT
叶螨 6
2. 甲壳纲:虾、螃蟹等。
对虾虾
螃螃 蟹蟹
3.唇足纲与重足纲:蜈蚣、马陆等。
马
蜈蚣
陆
医学PPT
7
▪ 节肢动物门主要纲的区别
纲名 体躯分段 复眼 单眼 触角 足
11
昆虫与人类的关系
1.有害方面 (1)直接危害人类栽培的各种植物; (2)传播植物病害; (3)危害人、畜健康,传染多种疾病。
2.有益方面 (1)生产工业原料; (2)给植物传粉; (3)天敌; (4)中药材; (5)腐食性种类可分解有机物,促进物质循环; (6)科学实验材料。
医学PPT
12
思考题
园林植物昆虫基础知识
—— 昆虫的外部形态
医学PPT
1
一、本节知识点
1. 昆虫的基本概念与特征; 2. 昆虫头部及其附器的特征; 3. 胸部及其附器的特征; 4. 腹部及其附器等的特征; 5. 昆虫体壁及其衍生物。
二、本节重点
头式、口器、足、翅类型
三、本节难点
体壁的构造及功能
医学PPT
2
昆虫是动物界无脊椎动物中最大的一个类群。已知昆虫 的种类有100多万种,约占所有动物种类的80%。 昆虫在分类学上的地位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昆虫 纲的主要特征是:成虫整个体躯分头、胸、腹三部分;胸 部具有3对分节的足,通常还有2对翅。昆虫在生长发育过 程中,需要经过一系列内部结构及外部形态上的变化,即 变态;具外骨骼。
《园林植物昆虫学》课件

保护昆虫的措施与意义
介绍保护昆虫的措施以及保护昆虫对人类社会的意义。
园林植物昆虫学的应用
应用一
探索园林植物昆虫学在某一特定领域的应用。
应用二
介绍园林植物昆虫学在另一个领域中的实际应用案例。
《园林植物昆虫学》PPT 课件
本课件将介绍园林植物昆虫学的概述、常见园林昆虫、保护园林昆虫的重要 性以及园林植物昆虫学的应用,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个领域。
课程介绍
课程内容概述
了解园林植物昆虫学的研究领域和内容。
学习目标
明确学习这门课程的目标和收获。
园林植物昆虫学概述
园林植物与昆虫的关系
探索园林植物与昆虫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共生关系。
植物的生态功能与昆虫的作用
了解园林植物的生态功能以及昆虫在其中的重要作用。
常见园林昆虫
常见昆虫种பைடு நூலகம்及特征
介绍常见的园林昆虫种类和它们的独特特征。
昆虫对园林植物的影响与应对措施
探讨昆虫对园林植物的影响以及应对昆虫威胁的措施。
保护园林昆虫的重要性
昆虫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强调昆虫在维持生态平衡和物种多样性方面的重要作用。
介绍保护昆虫的措施以及保护昆虫对人类社会的意义。
园林植物昆虫学的应用
应用一
探索园林植物昆虫学在某一特定领域的应用。
应用二
介绍园林植物昆虫学在另一个领域中的实际应用案例。
《园林植物昆虫学》PPT 课件
本课件将介绍园林植物昆虫学的概述、常见园林昆虫、保护园林昆虫的重要 性以及园林植物昆虫学的应用,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个领域。
课程介绍
课程内容概述
了解园林植物昆虫学的研究领域和内容。
学习目标
明确学习这门课程的目标和收获。
园林植物昆虫学概述
园林植物与昆虫的关系
探索园林植物与昆虫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共生关系。
植物的生态功能与昆虫的作用
了解园林植物的生态功能以及昆虫在其中的重要作用。
常见园林昆虫
常见昆虫种பைடு நூலகம்及特征
介绍常见的园林昆虫种类和它们的独特特征。
昆虫对园林植物的影响与应对措施
探讨昆虫对园林植物的影响以及应对昆虫威胁的措施。
保护园林昆虫的重要性
昆虫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强调昆虫在维持生态平衡和物种多样性方面的重要作用。
昆虫基础之昆虫生态学ppt课件

世代分明的昆虫,上一代的虫量是下一代的基 数,世代重叠的昆虫,前一阶段的虫量是后一 代的基数。
(2) 种群的繁殖率
指该种群在单位时间内数量增长的最高理论数。
公式
(R为繁殖率,e为每雌虫生殖率,f为雌虫数, m为雄虫数,n为世代数)
(3)种群的死亡率
指经过一定时间后死亡个体占总虫数的百分 比,用q表示。
昆虫的视觉能感受700-250 nm的光,但多偏于短波光,许多昆 虫对400-330nm的紫外光有强趋性,因此,在测报和灯光诱杀 方面常用
黑光灯、频振灯
(波长365 nm)。
还有一种蚜虫、粉虱、
美洲斑潜蝇等对600-
550nm黄色光有反应,利
用黄板来进行诱杀。
光强度对昆虫活动和
行为的影响,表现于
有些昆虫有滞育现象,利用该法则计算其发生代数或发生期难免 有误差。
(二)湿度对昆虫的影响
水是生物有机体的基本组成成分,是代谢作用 不可缺少的介质。
体水主要来源于食物,其次为直接饮水、体壁 吸水和体内代谢水。体水又通过排泄、呼吸、 体壁蒸发而散失。
昆虫对湿度的要求依种类、发育阶段和生活方 式不同而有差异。最适范围,一般在相对湿度 70%-90%左右,湿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延缓昆 虫的发育,甚至造成死亡。如松干蚧的卵,在 相对湿度89%时孵化率为99.3%;36%以下, 绝大多数卵不能孵化;而相对湿度100%时卵 虽然孵化,但若虫不能钻出卵囊而死亡。
昆虫卵的孵化、脱皮、化蛹、羽化,一般都要求较 高的湿度。
但一些刺吸式口器害虫如蚧虫、蚜虫、叶蝉及叶螨 等对大气湿度变化并不敏感,即使大气非常干燥, 也不会影响它们对水分的要求,如天气干旱时寄主 汁液浓度增大,提高了营养成分,有利害虫繁殖, 所以这类害虫往往在干旱时危害严重。
(2) 种群的繁殖率
指该种群在单位时间内数量增长的最高理论数。
公式
(R为繁殖率,e为每雌虫生殖率,f为雌虫数, m为雄虫数,n为世代数)
(3)种群的死亡率
指经过一定时间后死亡个体占总虫数的百分 比,用q表示。
昆虫的视觉能感受700-250 nm的光,但多偏于短波光,许多昆 虫对400-330nm的紫外光有强趋性,因此,在测报和灯光诱杀 方面常用
黑光灯、频振灯
(波长365 nm)。
还有一种蚜虫、粉虱、
美洲斑潜蝇等对600-
550nm黄色光有反应,利
用黄板来进行诱杀。
光强度对昆虫活动和
行为的影响,表现于
有些昆虫有滞育现象,利用该法则计算其发生代数或发生期难免 有误差。
(二)湿度对昆虫的影响
水是生物有机体的基本组成成分,是代谢作用 不可缺少的介质。
体水主要来源于食物,其次为直接饮水、体壁 吸水和体内代谢水。体水又通过排泄、呼吸、 体壁蒸发而散失。
昆虫对湿度的要求依种类、发育阶段和生活方 式不同而有差异。最适范围,一般在相对湿度 70%-90%左右,湿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延缓昆 虫的发育,甚至造成死亡。如松干蚧的卵,在 相对湿度89%时孵化率为99.3%;36%以下, 绝大多数卵不能孵化;而相对湿度100%时卵 虽然孵化,但若虫不能钻出卵囊而死亡。
昆虫卵的孵化、脱皮、化蛹、羽化,一般都要求较 高的湿度。
但一些刺吸式口器害虫如蚧虫、蚜虫、叶蝉及叶螨 等对大气湿度变化并不敏感,即使大气非常干燥, 也不会影响它们对水分的要求,如天气干旱时寄主 汁液浓度增大,提高了营养成分,有利害虫繁殖, 所以这类害虫往往在干旱时危害严重。
园林植物保护任务一 昆虫外部形态特征识别PPT课件

身体的后方。口器着生的方向,和身体纵轴几乎成一锐 角。多见于刺吸植物汁液的昆虫,如臭蝽、叶蝉、蚜虫 等。
昆虫头式的不同,反映了取食方式的差异。利用昆虫的头式可 区别昆虫的大类。
二、昆虫的胸部
胸部是昆虫体躯的第二个体段,分3节,自前向后依次 为前胸、中胸和后胸。每个胸节侧下方均着生1对足,分别 称为前足、中足和后足。中胸和后胸背侧面各有1对翅,分 别称为前翅和后翅。足和翅是昆虫的运动器官,因此胸部是 昆虫的运动中心。
单眼成虫的单眼有1~3个或缺,位于两复眼之 间的头部背面或额区上方。如蝽象、蛾类多有二个 单眼;蜂类多有三个单眼;也有不具单眼的,如盲 蝽、星蝽等。单眼只对复眼起辅助作用。
2.昆虫的视力和趋光性的利用 昆虫的视力是比较近视的。如蝶类只能
辨别1--1.5m距离的物体,家蝇的视距为 0.4--0.7m,蜻蜓为1.5—2m。
(4)锉吸式口器
是蓟马类所特有。蓟马头部有短的圆锥形的喙,是由上唇 、 下颚和下唇形成的,内藏有舌,只有三根口针,由一对下颚和一 根左上颚特化而成,右上颚已完全退化,形成不对称的口器。
(四)昆虫的头式
由于口器在头部着生的位置不同,因而的形式也发
生相应的变化。根据昆虫口器的着生位置和指向,可将 昆虫头部分成三种头式:
各种脏器和内生殖器,腹部末端具有外生殖器。 所以腹部是昆虫新陈代谢和生殖的中心。
腹部一般由9~11节组成,各腹节的骨板仅 有背板和腹板,二者以侧膜相连。各腹节之间 以环状节间膜相连。腹部1~8节两侧各有1对 气门,是昆虫的气管在体表的开口。腹部第8 -9节上着生外生殖器,有些昆虫在腹部10或 11节上还有尾须(感觉作用)。昆虫雄性外生殖 器称为交尾器,雌性的外生殖器称为产卵器
甲虫的前翅。 平衡棒 翅退化成很小的棍棒状。如蚊、蝇和介壳虫雄虫
昆虫头式的不同,反映了取食方式的差异。利用昆虫的头式可 区别昆虫的大类。
二、昆虫的胸部
胸部是昆虫体躯的第二个体段,分3节,自前向后依次 为前胸、中胸和后胸。每个胸节侧下方均着生1对足,分别 称为前足、中足和后足。中胸和后胸背侧面各有1对翅,分 别称为前翅和后翅。足和翅是昆虫的运动器官,因此胸部是 昆虫的运动中心。
单眼成虫的单眼有1~3个或缺,位于两复眼之 间的头部背面或额区上方。如蝽象、蛾类多有二个 单眼;蜂类多有三个单眼;也有不具单眼的,如盲 蝽、星蝽等。单眼只对复眼起辅助作用。
2.昆虫的视力和趋光性的利用 昆虫的视力是比较近视的。如蝶类只能
辨别1--1.5m距离的物体,家蝇的视距为 0.4--0.7m,蜻蜓为1.5—2m。
(4)锉吸式口器
是蓟马类所特有。蓟马头部有短的圆锥形的喙,是由上唇 、 下颚和下唇形成的,内藏有舌,只有三根口针,由一对下颚和一 根左上颚特化而成,右上颚已完全退化,形成不对称的口器。
(四)昆虫的头式
由于口器在头部着生的位置不同,因而的形式也发
生相应的变化。根据昆虫口器的着生位置和指向,可将 昆虫头部分成三种头式:
各种脏器和内生殖器,腹部末端具有外生殖器。 所以腹部是昆虫新陈代谢和生殖的中心。
腹部一般由9~11节组成,各腹节的骨板仅 有背板和腹板,二者以侧膜相连。各腹节之间 以环状节间膜相连。腹部1~8节两侧各有1对 气门,是昆虫的气管在体表的开口。腹部第8 -9节上着生外生殖器,有些昆虫在腹部10或 11节上还有尾须(感觉作用)。昆虫雄性外生殖 器称为交尾器,雌性的外生殖器称为产卵器
甲虫的前翅。 平衡棒 翅退化成很小的棍棒状。如蚊、蝇和介壳虫雄虫
园林植物害虫基本知识130页PPT文档

第一章 园林植物害虫基本知识 第一节 昆虫的外部形态和附器
一、昆虫的形态特征
④从卵、幼虫到成虫,需要经过一系列 的外部和内部变化,即变态。
综上所述,昆虫成虫期的形态特征是: 体分头、胸、腹,生有3对足,常具两对翅, 具有外骨骼。掌握昆虫以上特征,就能与其 他小型动物相区别。
第一章 园林植物害虫基本知识 第一节 昆虫的外部形态和附器
二、昆虫的附属器官及其主要功能 5、翅 昆虫是唯一具翅的无脊椎动物,翅是胸部背板 向两侧延伸成的背侧叶、或气管鳃演化而来。 翅的形成与虫体运动中枢即胸部,进化过程中 环境和昆虫的生活方式的演变,高大植物的出现, 胸部产生滑翔器后又产生关节等有关。 昆虫获得了翅,扩大了它们的活动范围,便利 了觅食、求偶和逃敌等,增强了生存的竞争能力。 所以,翅对昆虫的繁荣意义重大。
二、昆虫的附属器官及其主要功能
1、触角 触角位于额区两复眼间的一对触角窝内。最基
部的柄节常较粗短;第二节梗节略小;梗节以后各 节的统称鞭节,其形状变化最大。
触角是昆虫觅食、求偶、避敌等生命活动中的 主要感觉器官,具有触觉和嗅觉功能,能感受分子 级的微小刺激。
雄虫的触角常比雌虫发达,触角是常用的分类 特征,其变异后主要依据鞭节的形状确定名称。
步行足
昆虫足的常见类型
跳跃足
第一章 园林植物害虫基本知识 第一节 昆虫的外部形态和附器
二、昆虫的附属器官及其主要功能 4、足
携粉足
游泳足
昆虫足的常见类型
挖掘足
第一章 园林植物害虫基本知识 第一节 昆虫的外部形态和附器
二、昆虫的附属器官及其主要功能 4、足
抱握足
昆虫足的常见类型
捕捉足
第一章 园林植物害虫基本知识 第一节 昆虫的外部形态和附器
【精品课件】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件

动物进化系统
与昆虫容易混淆的节肢动物有:
1. 蛛形纲:蜘蛛、蝎子、蜱螨等。
蝎蝎子 子
蜘蜘蛛蛛
叶螨
2. 甲壳纲:虾、螃蟹等。
对虾虾
螃 蟹
螃 蟹
3.唇足纲与重足纲:蜈蚣、马陆等。
马
蜈蚣
陆
▪ 节肢动物门主要纲的区别
纲名 体躯分段 复眼 单眼 触角 足
翅 生活环境 代表种
昆虫纲 头、胸、 1对 0~3个 1对 3对 2对或 陆生或 蝗虫
▪ 单眼只能辨别光的强弱和物体距离的远近,不能 辨别物体和颜色。
▪ 昆虫的视力较差,识别范围仅数米。但对紫外线 有较强的感光力,辨别颜色能力与产卵地点、食 物有密切联系。对光的适应的表现是昼夜活动规 律,即日出性、夜出性及中间型。
(三)口器
▪ 昆虫的取食器官。各种昆虫因食性和取食方式的不同, 口器在外形和构造上有各种不同的特化,形成各种不同 的口器类型,危害园林植物的害虫,它们的口器主要有 以下几种类型:
园林植物昆虫基础知识
—— 昆虫的外部形态
一、本节知识点
1. 昆虫的基本概念与特征; 2. 昆虫头部及其附器的特征; 3. 胸部及其附器的特征; 4. 腹部及其附器等的特征; 5. 昆虫体壁及其衍生物。
二、本节重点
头式、口器、足、翅类型
三、本节难点
体壁的构造及功能
昆虫是动物界无脊椎动物中最大的一个类群。已知昆虫 的种类有100多万种,约占所有动物种类的80%。 昆虫在分类学上的地位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昆虫 纲的主要特征是:成虫整个体躯分头、胸、腹三部分;胸 部具有3对分节的足,通常还有2对翅。昆虫在生长发育过 程中,需要经过一系列内部结构及外部形态上的变化,即 变态;具外骨骼。
《园林五小害虫》课件

蚜虫还是植物病毒病的传播媒介,通过取 食和口器摩擦将病毒传播给植物,导致植 物出现花叶、黄化、矮缩等症状。
蚧壳虫
寄主范围广
蚧壳虫的寄主范围非常广,可危害多种园 林植物,如月季、蔷薇、茉莉、桂花等花
卉以及松、柏、杨、柳等树木。
A 形态特征
蚧壳虫是同翅目蚧总科昆虫的统称 ,体表覆盖一层蚧壳,多为黄色或
生物防治方法
天敌引入
引入害虫的天敌,如寄生蜂、寄生蝇 等,以控制害虫的数量。
生物农药
使用生物农药,如微生物杀虫剂、昆 虫性信息素等,干扰害虫的交配和繁 殖。
生态调控
通过保护和利用天敌、调整植物群落 等方式,来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
生物防治技术集成
综合运用多种生物防治手段,形成有 效的防治体系。
化学防治方法
褐色,形状各异。
B
C
D
诱发煤污病
蚧壳虫在植物枝叶上分泌蜜露,易诱发煤 污病,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和观赏价值。
吸取汁液
蚧壳虫通过口器吸取植物汁液,造成植物 叶片发黄、脱落,严重时导致植物死亡。
红蜘蛛
形态特征
红蜘蛛属于蛛形纲蜱螨目叶 螨科,体色一般为红色或红 褐色。
寄主范围广
红蜘蛛的寄主范围也非常广 ,可危害多种园林植物,如 月季、茉莉、杜鹃等花卉以 及柑橘、桃、李等果树。
02 03
防治措施
采取综合防治手段,包括植物检疫、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 。例如,利用天敌进行生物防治,安装黄板和蓝板进行物理防治,定期 喷洒低毒农药等。
防治效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区内的五小害虫得到了有效控制,居民的生活 环境得到了改善。
案例三:某街道的五小害虫防治
害虫种类
园林植物昆虫学课件第一章 昆虫的外部形态-头部

2020/7/29
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技学院
31
上颚
➢上颚位于上唇的后方,是由头部第一 对附肢演化而来。 ➢上颚前端具齿的部分称为切齿,用以 切断和撕裂食物; ➢ 后方基内侧有一个与磨盘齿槽相似的 粗糙部分称为臼齿,用以磨碎食物。 ➢ 上颚的主要功能是持握食物、切断、 撕破、咀嚼食物。 ➢ 部分昆虫的上颚还是战斗的武器。如 锹甲和独角仙等雄性昆虫。
2020/7/29
D. 抱握雌体(如雄龙虱 )
龙虱
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技学院
22
2020/7/29
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技学院
23
1.4.4 了解触角类型和功能在实践 上的意义
辨
用
鉴
别
以
定 昆
昆 虫 的
害 虫 的
虫
性
防
别
治
2020/7/29
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技学院
24
1.5 复眼、单眼
➢ 眼是昆虫的视觉器官,在昆虫的取食、栖 息、繁殖、避敌、决定行动方向等各种活动 中,起着重要作用。 ➢ 昆虫的眼有两种:一种是复眼,另一种是 单眼(背单眼和侧单眼)。
9
1.3 头部的形式
2020/7/29
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技学院
12
1.4 触角
➢ 触角是昆虫头部的一对附肢,为大多数昆虫所 具有,位于额的两侧; ➢ 其上着生许多感觉器官,具有触觉和嗅觉功能, 能感受分子级的微小刺激; ➢ 是昆虫觅食、求偶、避敌等活动的基础。
2020/7/29
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技学院
2020/7/29
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技学院
35
咀嚼式口器的变异
➢许 多 鞘 翅 目 ( 甲 虫 ) 、 鳞 翅 目 (蝶蛾类)和膜翅目(叶蜂和茎蜂) 的幼虫的口器也是咀嚼式的. ➢上唇和上颚与一般的咀嚼式口器 相同,但下颚、下唇和舌合并成了 一个复合体. ➢两侧为下颚,中央为下唇和舌, 端部具1个突出的吐丝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全变类昆虫的蛹 (1)化蛹:从老熟幼虫到蛹的变化过程叫做化蛹。 (2)蛹期:从蛹到变为成虫之前的时间,叫蛹期。 (3)蛹的类型: A、被蛹:如鳞翅目的蛹; B、离蛹(裸蛹):如鞘翅目和部分蜂类的蛹; C、围蛹:如蝇类的蛹。
第三节 成虫生物学 一、羽化
蛹或若虫脱皮后变为成虫,叫做羽化,从成虫羽化到成 虫死亡,称成虫期。 1、补充营养:大多数昆虫在刚羽化时,性器官尚未成熟, 需要经过一个时期,几天到几个月不等,继续取食,达到 性成熟,才能进行生长殖。这种对性细胞发育不可缺少的 成虫期营养,称为补充营养,如天牛。 2、恢复营养:有一些成虫期很长的昆虫,多次反复进行 补充营养,每一次补充营养之后,就有一批卵发育成熟, 这种取食,称为恢复营养,如象鼻虫,某些小蠹虫。
4、翅的连锁 (1)翅轭: (2)翅钩: (3)翅缰:。
第三节 昆虫的腹部
一、腹部的构造 二、腹部的附器 1、雌性外生殖器: 2、雄性外生殖器: 3、尾须: 4、幼虫的腹足:
第四节 昆虫的体壁与内部器官系统
一、昆虫的体壁 1、体壁结构和特性: 2、体壁的衍生物:
二、内部器官系统
(一)消化系统 1、结构:消化道(前肠、中肠、后肠)、延腺 2、功能:消化食物
(二)完全变态 昆虫一生中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发育
阶段称完全变态。幼虫和成虫形态、生活习性极不相同, 老熟幼虫要经过一个活动的蛹期,再羽化为成虫由于昆虫 形态的明显改变。
1、全变态昆虫的幼虫 (1)原足型: (2)多足型 :幼虫除3对胸足外,腹部具有多对附肢, 各节的两侧具有气门。 A、蜀式:如蛾蝶类幼虫。 B、拟蜀式:如叶蜂幼虫。
(3)寡足型:仅具胸足。没有腹足。 A、丙式:如部分脉翅目昆虫。 B、蛴螬式 :如金龟子幼虫(鞘翅目); C、蠕虫式 :如叩头虫幼虫(鞘翅目)。 (4)无足型:幼虫身上没有任何附肢,即没有胸足、腹 足。
A、全头无足式 :具有充分骨化的头部,如天牛、吉丁虫 幼虫。 B、半头无足式 :头部仅半部骨化,后半部缩入胸内,如 大蚊幼虫。 C、无头无足式或咀式 :头部十分退化,完全缩入胸部, 或口钩伸出取食。
2、产卵方式: 3、卵期: (二)胚后发育
1、孵化:
2、生长:
二、昆虫的变态 (一)不完全变态 昆虫一生只经过卵——幼虫——成虫三个虫期,叫做不 完全变态。这类变态的幼虫,叫若虫,若虫和成虫在形态、 生活习性方面基本相同,若虫与成虫的区别只是若虫的翅 没有长好,生殖器官没有成熟。若虫经一次蜕皮就变为成 虫。
园林植物昆虫学优秀课件
第一章 昆虫的外部形态与内部器官系统
昆虫属节肢动物门,其基本特征是身体左右对称,有 外骨骼的躯壳,身体由一系列体节组成,有些体节具分 节的附肢,循环系统位于身体背面,神经系统位于身体 腹面。除此之外,昆虫应具有下列特点: 1、成虫的躯体分节明显,可分头、胸、腹三个体段; 2、头部有口器和1对触角,通常还有复眼和单眼; 3、胸部有3对胸足,一般还有2对翅,; 4、腹部大多数由9-11个体节组成,末端具外生殖器; 5、从卵中孵出到变成成虫,要经过一系列的内部及外部 体态和构造的变化,即变态。 6、个体较大。
3、交配前期和产卵前期:成虫羽化后至第一次交配或产 卵间隔期,分别称为交配前期和产卵前期。
二、昆虫的习性 1、趋性2、假死性 3、拟态和保护色 4、昆虫的扩散和迁飞特性 三、雌雄二型和多型现象
第四节 昆虫的世代和年生活史 1、世代与世代重叠 2、年生活史 3、休眠和滞育
(4)覆翅:翅革质,较厚,翅脉仍保留 ,如蝗虫、蝼 蝼、蟋蟀的前翅 。 (5)鞘翅:翅角质坚硬,翅脉消失或不明显具有保护 身体的作用 ,如金龟子、叶甲、天牛等前翅 。 (6)半鞘翅:翅的基部为基质,端部为膜质 ,如蝽蟓 的前翅 。 (7)平衡棒:后翅退化成很小的棍棒状,飞翔时用以 平衡身体 ,如蚊、蝇、雄性介壳虫的后翅 。
(三)后口式:口器向后,头部和体躯纵轴成锐角,多为 刺吸式口器昆虫,如蝉、蝽蟓、蚜虫等。
三、头部的附器 (一)触角: 1、触角的基本构造: 2、触角的类型:
(二)单眼和复眼 (三)口器 1、咀嚼式口器
2、刺吸式口器
3、 锉 吸 ,既可知道各种害虫 的危害方式,正确识别被害状,又便于合理的选择农药, 从而有效地进行防治。例如,咀嚼式口器的昆虫,选用 胃毒剂农药;刺吸式口器的害虫选用内吸剂农药为好; 一些广谱性杀虫剂、触杀剂及薰蒸剂,对各种口器的害 虫均有效果。
(二)呼吸系统 :1、结构 2、功能
(三)循环系统: 1、结构:2、功能:
(四)排泄系统 1、结构: 2、功能: (五)神经系统 1、结构: 2、功能:
(六)生殖系统 1、结构: (1)雌性生殖器官(1对卵巢、1对侧输卵道、中输卵道、 生殖腔); (2)雄性生殖器官(1对睾丸(精巢)、1对输精管、射 精管) 。
第二节 昆虫的胸部
一、足 (一)足的构造: (二)足的类型:
二、翅 1、假想脉序:
2、翅的分区
3、翅的类型: (1)膜翅:翅膜质透明,翅脉明显 ,如蚜虫、蜂类、
蝇类 。 (2)鳞翅:翅膜质,但在翅面上覆有鳞片 ,如蝶、蛾 类。 (3)缨翅:翅膜质、狭长,边缘上着生很多细长的缨 毛 ,如蓟马 。
蝗虫体躯侧面图
第一节 昆虫的头部 一、头部的构造: 1、头顶 2、后头 3、额 4、颊 5、唇基。
二、头部的形式:
(一)下口式:口器向下,头部和体躯纵轴差不多成直角。 如蝗虫、蟋蟀、蝶蛾类幼虫等,大多见于植食性昆虫。
(二)前口式:口器向前,头部和体躯纵轴差不多平行, 如步行虫,大多见于捕食性昆虫。
第二章昆虫生物学
第一节 昆虫的生殖方式 一、两性生殖: 二、孤雌生殖: 1、偶发性的孤雌生殖:如家蚕 2、经常性的孤雌生殖:如介壳虫、粉虱、蓟马、袋蛾。 3、周期性的孤雌生殖: 三、多胚生殖: 四、胎生: 五、幼体生殖:
第二节昆虫的生长、发育和变态 一、昆虫的生长发育 (一)胚胎发育 1、卵的形态与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