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中医药行业的信息化服务平台
中医药信息化的研究与实现

中医药信息化的研究与实现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进步,中医药信息化已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中医药信息化是指将中医药的理论、诊断、治疗和预防等信息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形式进行管理和传播,以提高中医药的治疗效果,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
中医药信息化的研究内容包括:构建中医药信息系统平台、开发中医药电子病历、开发智能化辅助诊断系统、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中医药的精准治疗、建立中医药知识管理平台等。
其中,构建中医药信息系统平台是中医药信息化的基础,它包含中医药学科的各个分支知识和领域,包括基础理论、药物学、方剂学、临床医学等。
中医药信息系统平台应该是一个极具开放性的平台,让中医药在与西方医学进行对接和融合时具有内在的应对能力。
中医药电子病历是目前中医药信息化的重点研究方向之一,它可以记录患者的症状、体征、治疗方案、经验总结等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管理、共享和分析。
中医药电子病历可以有效地解决中医药传统纸质病历效率低、不易管理等问题,使得医护人员可以快速地了解患者的情况,制定和调整治疗方案,提高中医药治疗效果。
智能化辅助诊断系统是基于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建立中医病理数据与中医药学理论结合的智能化诊断系统,对患者的症状进行分析和诊断,帮助医生制定治疗方案。
这种智能化诊断系统具有提示早期疾病、辅助诊断识别、指导治疗方案等诸多优点。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中医药的精准治疗是中医药信息化的又一个研究方向。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分析患者的个性化特征、辨证论治原则和中药选择规律等信息,实现更个性化、精准的中医药治疗方案。
中医药知识管理平台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可以将中医药知识进行系统的整合、分类和管理,为中医药的发展提供知识支撑和基础保障。
中医药知识管理平台的建立可以有效地规范中医药行业发展,促进中医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
中医药信息化对于推进中医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研究和实现中医药信息化的过程中,需要建立健全的法律、制度和标准等方面的保障,确保中医药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
中医药产业发展环境及影响因素分析

中医药产业发展环境及影响因素分析中医药产业具有可持续发展、创新驱动和政策支持的特征。
这些特征为中医药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也为中医药的疗效与市场竞争力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随着中医药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相信中医药的价值和作用将会得到更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中医药产业是我国传统医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中医药产业有助于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中医药产业具有丰富的创新和发展潜力,可以催生出更多高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
在现代社会,人们对健康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追求健康养生已经成为一种社会潮流。
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提供与西医不同的治疗方式和养生方法,满足人民对多元医疗需求的追求。
中医药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药物的质量和安全。
国家将加强中医药的质量监管,建立健全中医药的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推进中医药的生产标准化和质量控制,确保中医药的安全有效性。
本文内容信息来源于公开渠道,对文中内容的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或可靠性不作任何保证。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相关领域的建议和依据。
一、中医药产业影响因素(一)政策因素1、国家政策支持:中医药产业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对中医药产业的发展给予了高度关注和政策支持。
政策上的支持包括财政补贴、减税优惠、研发资金的扶持等,这些政策的出台对中医药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法律法规保障:中医药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受到有效的法律法规保护。
相关的法律法规包括中医药法、药品管理法等,这些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中医药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3、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是中医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可以提高中医药产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国家对于中医药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不断加大,为中医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二)市场因素1、消费需求:中医药产业的发展需要有足够的市场需求。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和对传统文化的追求,中医药在国内外市场上的需求逐渐增加。
中医行业工作中的中医药信息技术与电子健康

中医行业工作中的中医药信息技术与电子健康在中医行业的工作中,中医药信息技术与电子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信息化的发展,中医药信息技术的应用为中医行业带来了许多便利和机遇。
本文将探讨中医药信息技术与电子健康的发展及其在中医行业工作中的应用。
一、中医药信息技术的发展中医药信息技术是指将现代信息技术与中医药学相结合,以推动中医药学科的发展和传承。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中医药信息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其中,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为中医药信息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互联网的发展使得中医药行业的信息获取更加便捷。
通过互联网,中医药从业者可以获得各种医学资料、研究成果等,并与其他中医医师进行交流和学术讨论。
此外,互联网还提供了在线问诊、药品购买等服务,使得中医药的推广和应用更加广泛。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应用为中医药信息技术带来了新的突破。
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对中医药的疗效进行评估和验证,为中医药的研究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可以基于大数据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智能辅助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医疗健康服务。
二、中医药信息技术在中医行业工作中的应用1. 电子病历与电子诊断传统的中医诊疗过程中,医生通常会使用纸质病历记录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方案。
而现在,随着电子病历技术的应用,中医医师可以通过电子病历系统进行病历记录和管理,方便了信息的查询、共享和传递。
此外,电子诊断系统的应用也可以辅助医生进行智能诊断,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
2. 中医药知识库与远程学习中医药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中医药知识的整理和传承提供了便捷的平台。
通过建立中医药知识库,可以对中医经典文献、医案、诊疗方案等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存储,方便中医从业者进行学习和研究。
此外,中医药知识库的应用还可以支持中医药的远程学习和在线教育,使得中医药的传播更加广泛。
3. 中医药辅助诊疗设备中医药信息技术的应用还涉及到中医药辅助诊疗设备的研发和应用。
中医药信息学就业方向

中医药信息学就业方向
中医药信息学是中医药学科与信息学科的交叉学科,主要研究中医药领域中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应用的理论和方法。
中医药信息学毕业生可以在以下领域就业:
1. 医院和中医药机构:可以从事中医药信息系统的开发、管理和维护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促进中医药信息化的推广和应用。
2. 医药企业和科研机构:可以参与中药研发、药物信息化管理、药效评价和安全性监测等工作,利用信息技术提升药物研发的效率和质量。
3. 政府部门和行业监管机构:可以从事中医药信息化政策的制定和规划工作,负责监督中医药领域的信息化建设和安全管理。
4. 学术研究机构和高等教育机构:可以从事中医药信息学的研究和教学工作,推动中医药信息学科的不断发展和创新。
5. 健康科技创业公司和互联网医疗平台:可以参与中医药健康管理平台、远程中医药诊疗系统的开发和运营,为广大民众提供便捷的中医药健康服务。
总之,中医药信息学毕业生在医疗机构、药企、政府部门、学术机构等多个领域都有就业的机会,可以将中医药与信息技术相结合,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中医行业工作中的中医药信息化建设

中医行业工作中的中医药信息化建设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使得中医药行业也不得不紧跟时代步伐,加快中医药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中医药信息化建设是指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将中医药及相关知识、信息进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处理和管理,以提高中医药研究、临床医疗、教育培训等方面的效率和水平。
本文将从中医药信息化的意义、现状及存在问题以及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中医药信息化的意义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
而中医药的信息化建设,具有以下几个意义:1. 提升中医药研究水平:中医药信息化建设可以帮助中医药领域的研究人员搜集、分析和整理相关文献、病例等数据,从而准确捕捉到中医药的特点和规律,促进中医药研究的深入发展。
2. 优化中医药临床服务:中医药信息化建设可以提高临床医生的工作效率,通过数据库和智能化系统,为医生提供更全面、准确的中医药临床指导,提高中医药诊疗水平和治疗效果。
3. 促进中医药教育培训:中医药信息化建设可以为中医药教育培训提供更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包括书籍、课件、视频等,使学生更方便地学习和了解中医药知识,提高中医药教育的质量。
二、中医药信息化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目前,中医药信息化建设已经在中国各地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些大型综合医疗机构和中医药研究机构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中医药信息管理系统,且一些中医药相关应用软件也逐渐普及。
但与西医药信息化相比,中医药信息化建设仍存在以下问题:1. 标准化程度不高:中医药领域的标准化工作相对滞后,导致中医药信息化建设的标准和规范不够明确,影响了数据共享和系统集成。
2. 数据来源不足:中医医案、方剂医案等重要的中医药数据来源有限,且目前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制约了中医药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开展。
3. 专业人才缺乏:中医药信息化建设需要一批既懂中医药理论又具备信息技术知识的专业人才,而当前中医药信息化专业人才供给不足。
三、中医药信息化的发展前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医疗需求的日益增长,中医药信息化建设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软件开发在中医药信息化平台构建中的策略

t h e r e s o u r c e s h a i r n g a n d i n t e r n a t i o n li a z a t i o n o f t h e i n f o ma r t i z a t i o n p l a f t o m r o f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
i s t h e e s s e n t i a l p r o b l e m i n t h e mo d e r n i z a t i o n o f t r a d i t i o n l a C 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 T h e i n or f ma t i z a t i o n p l a t f o r m o f
St r a t e g y o f So f t wa r e De v e l o p me nt o n t he Co n s t r u c t i o n o f I n f o r ma t i z a t i o n Pl a t f o r m o f Tr a di t i o na l Ch i ne s e Me di c i n e
各人口健康信息平台整体架构收集整理复习课程

各省市人口健康信息平台整体架构收集整理“4”代表4级卫生信息平台,分别是:国家级人口健康管理平台,省级人 口健康信息平台、地市级人口健康区域信息平台及区县级人口健康区域信息平 台;“6”代表6项业务应用,分别是: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 管理、计划生育、综合管理;“3”代表3个基础数据库,分别是:电子健康档 案数据库、电子病历数据库和全员人口个案数据库;“1”代表1个融合网络, 即人口健康统一网络;最后一个“2”是人口健康信息标准体系和信息安全防护 体系。
依托中西医协同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基层医疗卫生管理信息系统、医疗 健康公共服务系统打造全方位、立体化的国家卫生计生资源体系。
深圳市12361整体框架深圳市全民健康信息化工程建设项目又可简称为“12361”工程,即: “1” 一个信息化技术支撑体系:是连接深圳市(区)卫生计生行政部门、 医疗服务机构、公共卫生机构、计生服务机构以及健康相关部门和其他社4辑更生信息平台•超率与人口乾隹管理¥白,由好人口佬麻乎白• &市班人11时1*依规三巴干件,也处明八口钟修时嫉书应中钟 ___ 1_____________ /、6项业务应用 咨其卫生-医针♦畀.快仃双鼻. 技品管理.弱迪士青.擦大书理d) Q②顶层设计——聋46312工程4631-2工程”整体架构3个基域数据悻1个融合网篇 人 口导杷培2个体系♦人I.**陌M 桂肚”第•后我文钺军会组织机构,实现信息互联互通和融合共享的基础性的技术支撑保障体系,主要包括网络、存储、计算等基础设施资源的配置和部署、应用支撑平台的建设,以及建立权责明晰、安全可控的信息安全体系等。
“2”二个保障体系:即深圳市全民健康信息化管理体系和深圳市全民健康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
既包括全民健康信息化在信息共享、互联互通、业务协同、公共服务、平台接口、安全架构、系统建设、运维管理、绩效评估等相关技术标准建设,推进健康服务领域万物互联,又包括深圳市智慧服务体系的服务标准、业务流程、管理规范、认证和评价制度、工作机制和保障措施,全面支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医疗信息推送平台(移动医疗-电子病历-大数据)

1.移动医疗 2.电子病历 3.医疗信息推送平台 4.大数据 5.透明计算 6.湘雅名医工程
mHealth: Chances and Trends in the Future
移动医疗:机会与发展
国际医疗卫生会员组织HIMSS给出的定义为,mHealth ( Mobile Health ),就是通过使用移动通信技术——例如 PDA、移动电话和卫星通信来提供医疗服务和信息。它为发展 中国家的医疗卫生服务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在医疗人力资 源短缺的情况下,通过移动医疗可解决发展中国家的医疗问 题。
-2011年11月,中国联通与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正式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据了解,作为中国最大的医疗设备提供商,迈瑞公司是中 国联通第一家在医疗行业的集团战略级合作伙伴,此次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双方 将通过联通沃3G无线高速网络与各类医疗设备的充分结合,创造性地构建移动医疗保健服 务体系,面向急救前移、基层医疗、慢病保健领域,构建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公共卫生机 构组成的多层医疗急救网络。 -第二块就是远程监测。在山东做得非常好。在大部分的120急救车上,都安装了联通的3G 模块。 -通过3G网络,参与药品远程管理。
解决方案
移动医疗可以实现如下功能: 移动信息查询 医生实时查询病人的所患疾病、治愈情况、历史用药情况,药物过敏史, 手术数据,转诊转科记录等 护士实时查询病人的处方信息,用药记录,体温、血压,历史检测数据, 新入病人通知等 病人随时查询自己的各种检察结果,历史药品记录和后续治疗方案 移动信息采集 医生手持终端录入查房信息,病情变化数据。 护士实时录入病人用药记录,每天例行检察情况,及突发状况。 移动审批 领导移动公文审批,流转。重症病,特殊病治疗方案在线审批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向中医药行业的共享服务平台—广西中药信息资源网络平台* For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in a shared service platform—Guangxi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formation Resource Network Platform 杜伟1,刘杨1,杨丽芳2,梁立3 DU Wei1,LIU Yang1,YANG Li Fang2,LIANG Li3 (1.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广西南宁 530012;2.广西计算中心,广西南宁 530022; 3.广西海蓝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广西南宁 530022) (1.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gency of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Nanning,Guangxi,530012,China;2.Guangxi Computing Center,Nanning,Guangxi,530022,China; 3.Guangxi Highland Digi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Nanning,Guangxi,530022,China)
摘要:广西是我国中草药资源的第二大省区,省外对广西的中草药供应等各方面信息尤为关 注,开展全面的信息化服务有利于省内外中药企业增进了解和交流,为企业提供从研发、生 产,再到销售环节的一站式服务。广西中药信息资源网络平台以信息共享服务为核心,信息 资源整合为主线,跟踪中医药技术动态,开发新增数据资源,通过对中药知识的传播,技术 服务和市场信息服务等,实现科学数据资源的高效流动和低成本使用,满足中医药行业企业 信息化服务的要求。 关键词:广西 中医药 平台 信息共享服务
Abstract: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resources, Guangxi is China's second-largest provinces,outside the province of Guangxi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supply information on all aspects of particular concern to carry out a comprehensiv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ervices to help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mpanies inside and outside the province, enhance understanding and communication, to provide enterprises from R & D ,production and marketing chain and then to one-stop services. Guangxi TCM information resources, networking platform for information sharing service as its core, the information resource integration the main line, tracking medical technology trends, develop new data resources, through the dissemination of knowledge on Chinese medicine, technical services and market information services, implementation of scientific data flow and low-cost, efficient resource use in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to meet the enterprise information services requirements. Keywords: Guangxi,Chinese medicine,platform,information-sharing service
据了解,全国 400 多种常用中药原料药材中有 70 多种主要来源于广西,同时广西还拥有上百家制药企业,二级以上大型企业有广西玉林制药,广西源安堂、广西花红药业、广西金嗓子制药厂等,可见,中药产业是广西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近年来,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许多企业也建立了自己的信息数据资源库,但由于全凭企业通过自身收集,信息量非常有限,且不能互通,企业往往是针对自身需求,只能做到与之相关的中药新技术和新产品的信息,或是中药材供求信息,或是盯在药品招标采购代理权的竞争上,形成一个个的“信息孤岛”,企业既花了力气做信息建设,得到的效果却不明显。因此,中医药信息化建设应该是由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电子交易平台、政府信息化平台等诸多信息化服务项目相互协调、信息共享沟通的结果。中药产业信息化服务应是一个涉及整个中药产业链的诸多信息化的协调性共享服务,即从中药材开始,到研发、生产,再到销售各个环节中,而不是单个具体环节的信息服务而已。本文通过介绍广西中药信息资源网络平台的基本概况、系 统总体设计,以及通过该平台能实现的诸多服务,来为企业发展开劈新的途径,提高企业竞争力,从而有力地促进广西中药产业发展。 1 广西中药信息资源网络平台概况 1.1 基本概况 广西中药信息资源网络平台是目前国内中医药行业中信息量大、内容全面、服务明确的 创新应用服务平台之一。通过广泛收集和整合区内中医药信息资源,自建或引进了 23 个包括图片、原文在内的大型多媒体信息数据库,内容详实,数据总容量经压缩后超过 10GB。 查新报告显示,平台数据总容量是中国科学院开发的中药数据库系统容量的 700 多倍。平台共包括自然资源、知识资源、科研条件、技术力量、中药企业、中药行情、科普园地 7 大栏目,建立了日加工量超过 1 万页的中医药图文资源数字化加工中心,对大量纸质的中医药资料进行高速扫描与数字化处理,可大量节省硬件存储空间,保证平台数据长期、持续的采集和积累,同时方便信息资源的二次开发利用。 平台内容包括广西中草药信息数据库、广西中医药成果数据库、广西中医药专利数据库、 民族医药数据库、中医药(含民族医药)技术人才数据库、成员企业数据库、上市中成药品种数据库、科研条件(科研设备)资源数据库等 23 个包括标本图片、资料原文在内的多媒体数据库,并引进了万方中医药专业知识资源库,包括中外医药标准、中医药会议论文全文等数据库。数据库信息资源丰富,全面涵盖了广西中医药资源、知识、科研、人才、生产、流通等信息。如项目组跋山涉水拍摄收集原始图片资料 1 万多张,其中:中草药原生态照片3628 张;中草药腊叶标本 2287 张;药材标本 635 张;药材产地分布图 1845 张;数据库单条图文信息全面,如广西本草库中单个药材就有 21 个关键字段的介绍,并配有原植物图、幼苗图、标本图、分布图等图片。
1.2 平台系统总体设计 广西中医药信息资源网络平台(www.gxzyy.com)主要以 ASP、Vbscript 作为开发语言,采用 Windows 2000 Adaver Server + Microsoft SQL 2000 + IIS 5.0 +IE 5.0 ,可以在基于 WINDOW NT 架构基础上实现正常浏览和运行,支持的客户端和服务器端的系统有Windows98/NT/2000/XP/2003 系统,同时支持所有的客户端浏览器,包括 IE5.0 或更高版本的浏览器。系统采用关系型数据库 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 ,作为系统数据库,高效、安全、容量大的特点,是网站正常运行的保证,同时保证网站数据的安全和完整。 平台主要采用三层架构的方式,将显示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层有机结合。显示层的职责是数据的展现和采集,数据采集的结果提交给业务逻辑层处理。业务逻辑层的职责是按预定的业务逻辑处理显示层提交的请求。数据层的职责是提供全面的数据访问功能支持。
图 3 系统架构图 采用三层构架,充分利用三层交换的高性能管理,可以更好的保护后台数据库,同时三层结构设计提供强大的系统张力,有利于平台维护和管理以及今后的扩充。 1.3 系统技术特点 ① 在中医药行业信息化应用中首次采用自主研发的图像压缩与高速文档数字化技术,在集成信息资源和数字化技术开发中医药信息平台方面居国内领先水平。海蓝高比率二值图像压缩技术采用先进的小波变换压缩算法,红蓝双色图像压缩后约为国际通用标准 JPG 格 式的 1/27,黑白二值图像的压缩比高于 TIFF(CCITT Group4)标准 30%-50%。 ② 建立了日加工量超过 1 万页的中医药图文资源数字化加工中心,加工后图文资料可通过专用海蓝浏览器进行原文原貌的浏览,并可进行 OCR(光学字符识别),方便进行二次开发利用。 ③ 与中国移动合作,运用移动信息机(MAS),开展对种植户、个体户、生产企业短信息群发服务,如为种植户提供天气预警及应采取的种植技术措施短信等。 ④ 采用电子签章、数字证书等电子商务安全技术手段,保障信息发布的真实、有效性,为客户进行第三方采购及供销中介服务。 2 通过平台实现对中医药行业的诸多服务 由于目前国内中医药信息化水平较低,产业链上各环节的信息沟通不畅,传统医药古籍挖掘整理应用滞后等严重影响了中医药产业的发展。通过全面调查了解了整个中医药的产业链及行业内所急需的信息及服务方式后,面向信息建设比较落后,但又拥有非常丰富中草药资源的广西,提出以信息共享服务为核心,构建广西中药信息资源网络平台。平台将信息资源数字化、专利图像压缩技术、移动通信、电子商务等多种先进技术与中医药相结合,应用多媒体数据库、知识管理、信息安全、数字签名、电子签章等计算机技术,并采用“信息共享+有效中介+个性服务”的新模式,通过资源整合、行业资讯、技术服务、增值服务、移动通讯及互联网等多种方式,为中医药产业链各个环节提供服务。 2.1 实现信息资源聚集,全力推进广西中药产业跨越式发展。 平台信息资源聚集,全面涵盖了广西中医药资源、知识、科研、人才、生产、流通等信息,建立了 23 个数据库,其中包括标本图片、资料原文在内的多媒体数据库,数据库单条图文信息全面,单个药材关键字段的介绍丰富,并配有原植物图、幼苗图、标本图、分布图等图片,同时,引进了万方中医药专业知识资源库,包括中外医药标准、中医药会议论文全文等数据库,业内人士一致认为广西中医药信息网是国内首个全面覆盖中医药完整产业链环节,信息内容最丰富、信息容量最大的专业网络门户之一,优化了利于中药产业发展的软环境,有效推进广西中药产业跨越式发展。 2.2 依托平台,采用“信息共享+有效中介+个性服务”的新模式,实现巨大间接经济效益。开展从中药材种植,到研发、生产,再到销售环节的一系列信息服务,促使中医药企业实现资源高效配置,节约生产成本,减少重复投入。 平台为我区中医药企业、科研机构、医院、院校、种植户等提供了信息交流的渠道;为中医药企业开展新药研发、药材代替研究提供专业的、权威的知识资源;为企业、制药厂、药商等提供产品宣传、供求信息发布、价格行情等服务;帮助企业在供产销等过程中获取正确及时的相关信息,为企业节约采购成本,有效利用大型仪器设备等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平台试运行以来,受到了区内业内外的广泛关注,目前,广西中医药信息网的单位注册会员达150 多家,行业覆盖率达到 60%,个人注册会员 1300 多位,日平均点击率将近 200 人次,服务于会员单位实现巨大的间接经济效益。 2.3 开展规范化种植技术推广、培训服务,实现规范化种植技术推广面积近五千亩。 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开展规范化种植技术培训和示范推广,推动我区道地药材良种繁育体系和中药材种植规范化、规模化生产基地建设;已实现规范化种植技术推广面积近五千亩。如在隆安、金秀推广莪术种植 950 亩;在大新、马山推广沙姜种植 640 亩;在伶俐、金秀等地推广扶芳藤种植 363 亩等,同时还推进了广西中药材“融安模式”项目的实施。 2.4 创新应用移动信息技术,开展对种植户、个体户、生产企业短信息群发服务。 与扶贫办合作,根据扶贫办掌握有种植户、个体户、生产企业的联系方式、种植商品名称及商品数量等一手信息,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分析,通过平台成功地对种植户、个体户、生产企业短信息群发服务。如:为种植户提供天气预警、栽培技术及购销等短信息;药材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