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痹心痛(冠心病心绞痛)的诊疗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胸痹心痛(冠心病心绞痛)的诊疗方案

1、中医对冠心病心绞痛的认识

中医对冠心病的认识由来已久,早在《内经》中就有“心病”,《难经》中有“厥心痛”、“真心痛”,《金匮要略》有“胸痹”,《医林改错》中有“胸痹心痛”等记述,名称之多,给研究工作和学术交流带来一定难度,影响学科发展。因此,国家曾召开过多次学术研讨会,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就提出了西医的“冠心病”相当于中医“胸痹”的新观点。中医认为,年老体虚,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寒邪内侵等因素导致心脉痹阻不通,不通则痛。本病病位在心,与肺、肝、脾、肾关系密切。《诸病源候论》指出:“心为诸脏主而藏神,其心经不可伤,伤之而痛为真心痛”。《金匮要略》云:“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医门法律》云:“胸痹总因阳虚,故阴得乘之”,是以脏腑虚损,气血阴阳不足为本,以气滞、血瘀、痰浊和寒凝等有形之邪为标的“本虚标实”之证。

2、冠心病的中医辨证论治

2.1 心血瘀阻

[病因病机]:

该型是临床员常见的一种。因于寒凝、热结、痰组、气滞等因素,皆可导致血脉瘀滞而为心血痹阻之证。血瘀停着不散,心脉不通,故作疼痛如绞如刺,而痛处不移,气血相关,瘀血痹阻,则气机不畅,而见胸闷。舌紫暗,瘀斑.皆瘀血之候。由于致瘀原因有别,故有寒凝血痰,热结血瘀、气滞血瘀、痰瘀交结、气虚血瘀等,临床应辩明不同性质之病因,才能更好地遣方用药。尚须注意者.无论何因所引起的心痛,即使临床

上血瘀表现不明显,然心主血脉,“心痹者,脉不通”,故总与“心脉痹阻”的病机相关。其病程短者,邪犯心脉,痹阻不通;病程长者,久病入络,瘀滞不通,皆可成为心脉痹阻之根由。[主症]:胸部刺痛,固定不移,入夜更甚。

[兼症]:心悸不宁,眠差。

[舌脉]:舌质紫黯,或有瘀斑、瘀点,脉象沉涩。

[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

[加减]:若胸痛甚者,可酌加三七粉、降香、郁金、元胡以活血理气止痛。

若心悸不宁重时,可酌加生龙骨、生牡蛎、代赭石、灵磁石等镇心安神。

若血瘀轻者,则可改用丹参饮为治。

[中成药]

口服:复方丹参滴丸、复方血栓通、逐瘀通脉胶囊、麝香保心丸

静滴:气(阳)虚明显者:黄芪针、参附针、参麦针

血瘀明显者:丹参针、灯盏花、血塞通、血栓通、川芎针、疏血通。

2.2 痰浊内阻

[病因病机]:痰为阴邪.其性粘滞.停于心胸,则窒塞阳气,络脉阻滞,酿成是症,痰浊闭阻导致胸痹一证。[主症]:胸闷如窒而痛。

[兼症]:肢重体胖,痰多脘闷,气短。

[舌脉]:苔浊腻,脉滑。

[治法]:通阳泄浊,豁痰开结。

[方药]:栝蒌薤白半夏汤加味。

[加减]:本方如再加入干姜、陈皮、枳壳、白蔻仁、苏梗等通阳理气化痰,则效果更佳。

若痉见心烦躁扰,夜寐不宁.胃脘痞闷,口臭,痰黄粘,苔黄腻,为痰热壅阻,可选用小陷胸汤或黄连温胆汤以清热化痰。

[中成药]:

口服:复方丹参滴丸、复方血栓通、逐瘀通脉胶囊、麝香保心丸

静滴:气(阳)虚明显者:黄芪针、参附针、参麦针

血瘀明显者:丹参针、灯盏花、血塞通、血栓通、川芎针、疏血通。

2.3 阴寒凝滞

[病因病机]:诸阳受气于胸中,心阳不振,复受寒邪,以致阴寒盛于心胸.寒凝心脉,营血运行失畅,发为本证。心脉不通放心痛彻背,寒为阴邪,本为心阳不振之体.感寒则阴寒益盛,而心痛易发,苔白脉紧为阴寒之候。本证的辨证关键是:心痛较剧,遇寒易作,苔白脉紧。

[主症]:胸痛彻背,背痛彻胸,感寒痛甚,往往遇寒而发,起急骤。

[兼症]:胸闷气短,心悸,重则喘息,不能平卧,面色苍白,四肢厥冷。

[舌脉]:舌苔白,脉沉细或紧。

[治法]:辛温通阳,开痹散寒。

[方药]:栝萎薤白白酒汤加枳实、桂枝、附子、丹参、檀香。[加减]:若痰湿内盛,胸痛伴咳唾痰涎,可加生姜、陈皮、茯

苓、杏仁以行气化痰。

若症见心痛彻背、背痛彻心,痛剧而无休止,身寒肢冷,喘息不得卧,脉象沉紧,此为阴寒极盛,胸痹之重症,宣用乌头赤石脂丸和苏合香丸以芳香温通而止疼痛。

[中成药]:

口服:加味参附颗粒、复方丹参滴丸、复方血栓通、逐瘀通脉胶囊、麝香保心丸

静滴:气(阳)虚明显者:黄芪针、参附针、参麦针

血瘀明显者:丹参针、灯盏花、血塞通、血栓通、川芎针、疏血通。

2.4 心肾阴虚

[病因病机]:素体阴虚,或思虑劳心过度,耗伤心阴,或火热、痰火灼伤心阴.以致心阴亏虚、心失所养,心脉不畅.则心胸灼痛,心悸怔仲。

[主症]:胸中隐隐灼痛且闷,时作时休。

[兼症]:心悸盗汗,心烦不寐,腰膝疫软,头晕耳鸣。

[舌脉]:舌质红,体瘦,或有瘀点、瘀斑,脉细弦或细数。[治法]:滋阴益肾,养心安神。

[方药]:左归饮加减。

[加减]:若心阴亏虚而见心悸、盗汗、心烦不寐者,可加麦冬、五味子、柏子仁、酸枣仁等以养心安神,麦冬可以重用。

若阴虚阳亢而见头晕目眩,舌麻肢麻,面部烘热者,可酌加制首乌、女贞子、钩藤、生石决明、生牡蛎、鳖甲等滋阴潜阳。

[中成药]:

口服:复方丹参滴丸、复方血栓通、逐瘀通脉胶囊、麝香

保心丸

静滴:阴虚明显者:刺五加针、参麦针;

血瘀明显者:丹参针、灯盏花、血塞通、血栓通、川芎针、疏血通。

2.5 气阴两虚

[主症]:胸闷隐痛,时作时止。

[兼症]:心悸气短,倦怠懒言,面色少华,头晕目眩,遇劳则甚。

[舌脉]:舌偏红或有齿痕,脉细弱,或结代。

[治法]:益气养阴,活血通络。

[方药]:生脉散合人参养营汤加减。

[加减]:若胸闷痛,可加丹参、三七、郁金等以活血通络。

若心动悸,脉结代,为气虚血少,血不养心所致,可合炙甘草汤以益气养血,滋阴复脉。

[中成药]:

口服:复方丹参滴丸、复方血栓通、逐瘀通脉胶囊、麝香保心丸

静滴:气(阳)虚明显者:黄芪针、参附针、参麦针

血瘀明显者:丹参针、灯盏花、血塞通、血栓通、川芎针、疏血通。

2.6 阳气虚衰

[病因病机]:素体阳气不足,或心气不足发展为心阳亏虚,或寒湿饮邪损伤心阳,均可产生本证。心阳亏虚,失于温煦鼓动,故心悸动而胸闷,神倦气短,脉虚细迟或结代。阳虚则生内寒。寒凝心脉.不通则涌,故见心痛、遇冷加剧,阳气不达于四肢,不充于肌表,故四肢乏温而畏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