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二首之登鹳雀楼
古诗二首二年级语文上册字词句段篇详解

古诗二首二年级语文上册字词句段篇详解对于二年级的小朋友来说,语文上册中的古诗二首是开启诗词世界大门的重要钥匙。
这二首古诗分别是《登鹳雀楼》和《望庐山瀑布》,它们不仅语言优美,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生哲理。
先来看《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的字词理解很关键。
“白日”可不是白色的太阳,而是指傍晚的太阳。
“依”是靠着、依傍的意思,“尽”就是消失。
“黄河入海流”,形象地描绘出了黄河奔腾不息流向大海的壮观景象。
“欲”表示想要,“穷”这里不是贫穷,而是尽、达到极点的意思。
在句子理解方面,“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这两句,诗人用简洁而生动的语言,为我们展现出了一幅壮阔的山水画卷。
太阳依傍着山峦慢慢西沉,滔滔黄河朝着大海汹涌奔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则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想要看到更远更美的景色,就得登上更高的楼层。
这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努力向上,才能有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多的收获。
再说说段落结构。
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言志,层次分明。
从夕阳西下、黄河奔腾的美景,自然过渡到对人生追求的思考。
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
在这篇古诗中,“山”“日”“河”“楼”等字,对于二年级的小朋友来说,是需要认真书写和记忆的。
通过书写这些字,能够帮助孩子们提高书写能力,同时也能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接下来看看《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香炉”可不是烧香的炉子,而是指庐山的香炉峰。
“紫烟”是指山间的云雾在阳光照耀下呈现出紫色。
“遥看”就是远远地看。
“川”指河流。
“三千尺”是夸张的说法,形容瀑布很长。
“疑”是怀疑、好像的意思。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阳光照射下的香炉峰升起紫色的烟雾,远远望去,瀑布就像一条大河挂在山前。
这两句生动地描绘出了庐山瀑布的背景和整体景象。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瀑布从高高的山峰上飞泻而下,让人怀疑是银河从天上落了下来。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古诗二首必备知识点

二年级语文上册8 古诗二首必备知识点二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的《古诗二首》通常指的是《登鹳雀楼》和《望庐山瀑布》这两首古诗。
以下是这两首古诗的必备知识点:一、《登鹳雀楼》1. 作者:王之涣,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性格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
他善于描写边塞风光,主要作品还有《凉州词》、《送别》等。
2. 诗意:这首诗写了诗人登上鹳雀楼的所见所思,前两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写景,营造了景色辽阔、气势雄浑的意境;后两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寓理于诗,写出诗人积极向上的精神,道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
3. 字词:生字:楼(城楼、下楼、钟楼)、依(依靠、依赖、依着)、尽(尽头、尽情、尽力)、黄(黄金、黄叶、黄色)、层(上层、双层、一层楼)、照(照明、照射、照相)等。
多音字:更(gèng更好,gēng更正)、落(luò落后,là丢三落四)。
近义词:依——靠,望——看。
反义词:白——黑,人——出,穷——富,前——后,直——弯。
4. 译文:登上鹳雀楼举目远望,看见太阳靠着群山落下去了,黄河的水正滚滚流向大海。
想要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就要再登上一层楼。
二、《望庐山瀑布》1. 作者: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存世诗文千余篇。
主要作品还有《蜀道难》、《行路难》、《静夜思》、《将进酒》等。
2. 诗意:这首诗是一首风景诗,抓住了瀑布的动态美,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方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壮与美丽。
全诗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有景有情,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充分体现了诗人浪漫的情怀。
3. 字词:生字:炉(火炉、香炉、炉子)、烟(烟雾、烟火、香烟)、挂(悬挂、挂着、挂图)、川(冰川、山川、一马平川)等。
认读字:欲(欲望、食欲、贪欲)、穷(贫穷、穷人、穷尽)、瀑(瀑布、飞瀑、雨瀑)、布(白布、棉布、布料)、遥(遥看、遥远、遥望)。
二年级《古诗二首》上册

二年级《古诗二首》上册:登鹳雀楼与望庐山瀑布
赏析
二年级《古诗二首》上册的课本教材主要包括两首古诗,分别是《登鹳雀楼》和《望庐山瀑布》。
《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一首佳作。
此诗前两句写的是自然景色,但并不是纯客观的描写,而是用宏大的气势,结合特殊的景物来烘托自己的心情;后两句即景生情,将眼前所观之景与自己的胸怀联系在一起,抒发了作者的豪情壮志。
全诗气势磅礴、意境深远。
《望庐山瀑布》是一首描绘壮丽的瀑布景象的诗。
作者李白通过描绘太阳照射的香炉峰生起紫色烟雾,远看瀑布挂在前川的壮观景象,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此诗语言简洁明快,形象生动,有很强的视觉感和空间感,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瀑布的壮美和磅礴。
这些古诗是二年级《古诗二首》上册课本教材的主要内容,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欣赏中国古典文化的精髓,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年级上册语文书古诗二首

二年级上册语文书古诗二首
二年级上册语文书《古诗二首》包括《登鹳雀楼》和《望庐山瀑布》。
《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一首佳作。
此诗前两句写的是自然景色,但带有作者的主观色彩与感情色彩;三四两句写意,写作者目送飞鸟归林而悟出时间的流逝、空间的变化,寓有双关意味;五六两句写作者黄昏登楼所见;七八两句写作者用即景而起兴的手法引起对无限时空的遐想,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深邃。
全诗意境开阔,气势宏伟,语言生动自然,不拘琢削之痕,尤其是后两句极富哲理意味,给读者以有益的启示。
《望庐山瀑布》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诗歌。
此诗描写了作者登上香炉峰远望瀑布挂在前川的壮观景象,其中描绘出瀑布的雄伟高峻和壮丽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全诗构思奇拔,极富浪漫主义色彩,给人以极美的艺术享受。
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登鹳雀楼》教学设计【课前解析】《登鹳雀楼》是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八课《古诗二首》的第一首。
它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之涣,这是一首五言绝句,记述了作者登鹳雀楼的所见所思。
前两句写了诗人登楼时的所见,后两句寓理于诗,写了作者的所思。
关注诗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这两句写了诗人登楼的所见,“白日依山尽”是远处的景色,“黄河入海流"是近处的景色。
这两句诗对仗工整,气势磅礴,写了“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下沉,滔滔的黄河水朝着大海的方向汹涌奔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两句寓理于诗,写了作者的所思,这两句的意思是“若想看到更远的风景,需要登上更高的楼层。
”表达了诗人广阔的胸襟与抱负。
诗中的“千里"和“一层”为虚数,表示“更远"和“更高”。
关注情感:《登鹳雀楼》表现了诗人积极向上的精神,阐述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
【课时目标】1.认识“依、尽、欲、穷、层"5个生字,会写“依、尽、黄、层”4个字。
2.在理解古诗词的基础上,体会“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
3.朗读和背诵《登鹳雀楼》。
【教学重点】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描述的画面,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壮丽。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智慧课堂平板【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同学们,大家喜欢古诗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古诗《登鹳雀楼》。
(板书:登鹳雀楼)题目中的鹳雀楼是我国四大名楼之一,它坐落在山西永济市的黄河边上,因为经常有鹳雀停在上面休息,所以人们就称之为鹳雀楼。
(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感受黄鹤楼不同时间段的美!)二、品读古诗1.听读。
(请生点击平板上的古诗范读,听一听别人是怎么读的。
注意停顿和正确的读音。
)2.自己试着读一读。
三、生字认读1.同学们,请看平板上的生字,你读对了吗?2.根据正确的读音,再来读一读古诗。
登鹳雀楼教学反思(精选18篇)

登鹳雀楼教学反思(精选18篇)登鹳雀楼教学反思(精选18篇)在现实社会中,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反思自己,必须要让自己抽身出来看事件或者场景,看一段历程当中的自己。
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登鹳雀楼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登鹳雀楼教学反思篇1在教学《登鹳雀楼》这首古诗的时候,我采取了读——听——讲——读——背的方式,这种方式能让群体学生参与到教学互动中来,同时让思维开阔、想象力丰富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挥,使枯燥的古诗教学变得具有趣味性,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气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一、读先让学生根据拼音自读古诗,要求标记生字及不理解的字词。
通过预读,学生对诗歌有一个整体的认知,并提出疑问,初步引出讨论的话题。
二、听在课堂设计上,既可以让学生听配乐朗读录音,也可以当堂播放古典音乐,教师即兴朗诵。
总之,就是要让学生在音乐的渲染下,走进诗歌。
在让学生听之前,应该对学生提出要求,要求学生认真听字词,听停顿,听节奏,听语调。
三、讲讲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教师的讲,即教师讲个别字词的意思,教师讲诗歌的作者及其创作背景;一部分为学生的讲,即引导学生谈诗句意思,在谈诗句意思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讲诗歌的意境,最后让学生讲学习这首古诗后的收获。
特别是通过指导学生理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两句诗,让学生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讲认识、讲收获。
四、读这一次的读可以以分组竞赛的形式进行,一来能让所有学生参与到读的活动中来,二来能激发学生的读诗热情,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思想。
比赛读的时候,要对各组读的情况作比较,评判字词读得是否准确、节奏停顿是否合理,感情是否表达。
最后一句“更上一层楼”的最后三字,要一字一顿,“楼”字则将音拖长。
五、背古诗的学习,不光要求我们会读、理解,也要求我们能背诵,特别是对于一些经典古诗文,更是如此。
背诵是更高层次的朗读,背诵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对诗歌意思意境的理解。
统编语文二年级上册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教案)

第四单元家乡风光在辽阔又美丽的祖国母亲的怀抱里,有着我们可爱的家乡。
家乡的古楼、家乡的高山、家乡的河流、家乡的田野……,聊起家乡,我们总有说不完的话,有写不完的诗,也有唱不完的歌。
穿越古今,跨越海峡,无论是鹳雀楼、庐山瀑布、黄山奇石,还是宝岛台湾的日月潭、新疆的葡萄沟,处处都展示着祖国大好河山的独特风华。
本单元内容围绕“家乡”这一主题,引导学生观名山,赏名瀑,游日月潭,逛葡萄沟,在游览观光中识字学文,借助课文引导学生感知自然风光的秀美,激发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在朗读课文的同时,学习独立识字,感受汉字的美。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了解词语的意思”“学习课文的语言表达,积累语言”。
教师在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学生这两方面的能力。
分类内容课时教学要点课文古诗二首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描绘的画面,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壮丽。
黄山奇石 2用“像”说句子;借助文字想象画面,感悟黄山奇石的生动、有趣。
日月潭 2理解描写日月潭美景的词句,感受日月潭的优美景色。
葡萄沟 2能了解葡萄沟的葡萄品种多和葡萄干是怎么制成的,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之情。
语文园地识字加油站2借助火车票上的信息认识8个生字,增强在生活中主动识字的意识;能够用“像”说句子;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学写留言条;发现描写颜色的词语的构词规字词句运用写话律,并积累相关的词语;背诵、积累描写风我的发现景的名句,初步感受祖国河山的壮美;阅读日积月累《画家乡》,感受家乡的美。
我爱阅读8古诗二首文本分析:《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前两行写景,营造了景色辽阔、气势雄浑的意境;后两行寓理于诗,写出了诗人积极向上的精神,道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
《望庐山瀑布》是一首七言绝句,是唐代诗人李白游历庐山时写下的风景诗。
这首诗抓住庐山瀑布的动态美,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壮与美丽。
二年级上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

二年级上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二年级上 8 古诗二首登鹳雀楼》小朋友们,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一首非常有名的古诗——《登鹳雀楼》。
这首诗是唐朝诗人王之涣写的。
王之涣呀,是一位特别有才华的诗人,他写下的这首诗,虽然距离咱们现在已经很久很久了,但是一直流传到今天,让好多好多人都喜欢。
那咱们先来读一读这首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诗的第一句“白日依山尽”,说的是傍晚的时候,太阳慢慢地靠着山落下去了。
大家可以闭上眼睛想一想,那红红的太阳,一点一点地往山的后面藏,是不是一幅特别美的画面呀?再看第二句“黄河入海流”,黄河水呀,滚滚地流淌着,一直流向大海。
黄河可长可长啦,一路上经过了好多好多地方,最后流进了大海的怀抱。
想象一下那波涛汹涌的黄河水奔腾不息的样子,是不是很壮观呢?接下来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两句可有意思啦!“欲穷千里目”说的是,如果想要看到更远更美的风景,那该怎么办呢?诗人告诉咱们“更上一层楼”,就是再登上更高的一层楼。
这就好像咱们在生活中,如果想要知道更多的知识,取得更大的进步,就得不断努力,往更高的地方去。
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的二十个字,但是却给咱们展现出了很美的景色,还告诉了咱们一个很重要的道理。
小朋友们,咱们来想一想,在生活中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情况呀?比如说,咱们学习画画,一开始可能画得不太好,但是如果咱们坚持练习,不断学习新的技巧,就会画得越来越好,就像登上更高的楼层能看到更美的风景一样。
还有呀,咱们做数学题,有时候会遇到难题,觉得自己做不出来。
可是只要咱们不放弃,多思考,多请教老师和同学,就好像登上更高的楼层一样,说不定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啦。
而且,这首诗里的景色也特别美。
咱们可以试着画出来,红红的太阳,流淌的黄河,高高的鹳雀楼。
这样一边画一边想着诗里的画面,就能更好地理解这首诗啦。
小朋友们,咱们学习古诗,不仅要会读会背,还要能明白诗里的意思,感受到诗人想要表达的情感和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