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二首 二年级上册
部编版 语文二年级上册 古诗两首 登鹳雀楼 望庐山瀑布

层,在楼上可以望见雄伟的中条山和浩浩荡荡的 黄河,是当地的名胜。
诗人登上鹳雀楼,俯临黄河,写下许多诗词名篇。而 王之涣的这首《登鹳雀楼》最为有名。
黄河:世界第六大长 河,中国第二长河, 也被称为世界上含沙
量最多的河流。黄河
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 发源地,中国人称其
为“母亲河”。
我 来 认 生 字
lóu
要想拥有更多的知识、更大的成就,就必须 付出更多的努力。
21世纪教育网
学古诗要求五:想象意境 一轮红日伴着火一般的晚霞正依山傍 岭渐渐消失,给人一种无边无际的感觉; 滚滚黄河水奔腾向前,不可阻挡,最后 归入大海,让人联想到时间的流逝,无际 无穷。 我强烈地感觉到要想看得更远,就必须 登上更高一层楼; 人生要有意义,就必须不断地进取,最 大限度地获取成就。
3.用上面提到的修辞手法写一个句子。【方法】
示例:这间屋子很小,像蚂蚁洞一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暑假的一天,明明和妈妈一起去看瀑布。当他看到长
长的瀑布从山顶飞快地直泻下来,那么壮观,不由得 疑是银河落九天 飞流直下三千尺 想起诗句:“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 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表达了诗人对庐山瀑布壮观景象的赞美之情和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古诗要求三:理解字词
白日:傍晚的太阳。 依:靠着,倚靠着。 尽:尽头,完了。 欲:想要。 穷:穷尽,全部。 千里目:目千里,看到千里之外。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古诗二首》优秀课件(共92张PPT)

读 一读
pù bù
望庐山瀑布
[唐]王之涣
lú
yān
日 照 香 炉 生 紫 烟,
yáo
chuān
遥 看 瀑 布 挂 前 川。
飞 流 直 下 三 千 尺,
疑 是 银 河 落 九 天。
朗读指导
日 照//香 炉//生/紫 烟, 遥 看//瀑 布//挂/前 川。 飞 流//直 下//三 千/尺, 疑 是//银 河//落/九 天。
没有。“三千尺”是虚指,运用夸张 的手法,写出了瀑布水流飞驰、一泻 千里的壮观景象。
层次梳理
拓展延伸
古今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唐·徐凝《庐山瀑布》
万丈红泉落,迢迢半紫氛。
——唐·张九龄《湖口望庐山瀑布》
豁开青冥颠,泻出万丈泉。如裁一条素,白日悬秋天。
——唐·施肩吾《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 “生”字把水汽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
“挂”字化动为静,写出了瀑布的雄奇壮观 。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飞流”表现出了瀑布喷涌飞泻的情景。
“直下”写出了山之险,水之急。
“疑”字体现出诗人丰富的想象力。
2.瀑布真的有“三千尺”长吗?这样写 有什么好处?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④诗句中描写的景物有: 白日依山尽, 景色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感想 更上一层楼。
想要 欲 穷 千 里 目, 尽 看的很远很远 更 上 一 层 楼。
再
这两句写诗人所思。诗意是:要想看到很远很远 的地方,就要再登上一层楼。
思考
1.诗中写到了哪些景物?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白日、山、黄河、海
二年级上册语文课件8古诗二首

统编版课件优秀课件二年级上册语文 课件8古 诗二首 ppt课 件部编 版课件
《望庐山瀑布》则应用高昂、豪迈的语 气来读。读“飞流直下”吐字要强劲响亮, “三千尺”可拖长读,以增强气势。最后一 句语速放慢,读出无限遐想的感觉。读时注 意停顿和重音。
背诵指导:背诵课文建立在熟读课文之 上,边想象边背诵。
尽。
夸张的说法,指 看到很远的地方。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要想凭借自己的眼睛看到更远的景物, 就要再登上一层楼。
二读,看画面,想诗境
根据诗意,展开合理想象,你看到了一 幅什么样的画面?
一轮红日伴着火一般的晚霞正依山傍岭渐渐 消失,给人一种无边无际的感觉;滚滚黄河水奔 腾向前,不可阻挡,最后归入大海,让人联想到 时间的流逝,无际无穷,我强烈地感觉到要想看 得更远,就必须登上更高一层楼。
“三千尺”是虚数,并非实指。 这是以夸张的手法极写瀑布的水势湍 急,气势宏大,使人自然联想到山的 高大险峻。
统编版课件优秀课件二年级上册语文 课件8古 诗二首 ppt课 件部编 版课件
统编版课件优秀课件二年级上册语文 课件8古 诗二首 ppt课 件部编 版课件
通读诗歌,想象意境: 早晨,一轮红日冉冉升起,红日照耀下 的香炉峰上,紫色的云雾轻轻浮动,围绕着 香炉峰缠缠绕绕、飘飘悠悠、袅袅娉娉,缓 缓升腾。远远望去,那从天而降的瀑布仿佛 是一条大河挂在了悬崖绝壁之上。
统编版课件优秀课件二年级上册语文 课件8古 诗二首 ppt课 件部编 版课件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楼
依
瀑
尽
布
炉
穷
欲
层云
遥
川朵
烟
楼依尽黄层 照炉烟挂川
写一写,并将这些字按结构分类。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8课《古诗二首》知识点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8课《古诗二首》知识点一、我会写组词依yī(依靠、依赖、依着)尽jìn(尽头、尽情、尽力)黄huáng(黄金、黄叶、黄色)层céng(上层、双层、一层楼)照zhào(照明、照射、照相)炉lú(火炉、香炉、炉子)烟yān(烟雾、烟火、香烟)挂guà(悬挂、挂着、挂图)川chuān(冰川、山川、一马平川)二、我会认依yī(依靠、依赖、依着)尽jìn(尽头、尽情、尽力)欲yù(欲望、食欲、贪欲)穷qióng(贫穷、穷人、穷尽)层céng(上层、双层、一层楼)瀑pù(瀑布、飞瀑、雨瀑)炉lú(火炉、香炉、炉子)烟yān(烟雾、烟火、香烟)遥yáo(遥看、遥远、遥望)川chuān(冰川、山川、一马平川)三、多音字更gèng (更好)gēng(更正)落luò(落后)là(丢三落四)四、近义词依——靠望——看五、反义词白——黑人——出穷——富前——后直——弯六、作者简介王之涣:(688~742),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
性格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
名动一时,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存世诗文千余篇。
七、古诗大意《登鹳雀楼》:登上鹳雀楼举目远望,看见太阳靠着群山落下去了,黄河的水正滚滚流向大海。
想要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就要再登上一层楼。
《望庐山瀑布》:在阳光的照射下,庐山的香炉峰升起紫色的云雾。
远远望去,一条白练似的瀑布从青翠的山壁间跌落下来,好像挂在山前。
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三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了人间。
八、问题归纳1.诗人登上去以后看到了什么?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了白日、山、黄河等景象。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古诗二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4)请同学们用一个字来形容诗中所描写的这座楼。(高)
(5)你从哪些句子看出楼很高,请你读给同学们听一听。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
(三)诵读欣赏,品读古诗。
1.通过学习,我们对这首诗有了更深的了解,你能加上动作、语气自己读读这首诗吗?注意要读出你自己的感受。(学生采取个人诵读,合作诵读,分组诵读,加动作诵读等形式练习诵读古诗)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
【导语】教案能够展现出教师在备课中的思维过程,并且显示出教师对课标、教材、学生的理解和把握的水平以及运用有关教育理论和教学原则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无忧考网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篇一】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古诗二首》课文原文
yè sù shān sì夜宿山寺tánglǐ bái[唐]李白
夜宿山寺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字,会写6个字。朗读并背诵古诗。
2.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8个字,会写6个字,掌握会写字的音、形、义。
教学难点
能正确、端正地书写6个字。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同学们,李白曾望月抒怀,留下了《静夜思》这首千古佳作,他也曾在另一个群星璀璨的夜晚,写下了使人惊叹的诗行,那就是《夜宿山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板书课题)
3、读后借助课文注释,试着说说诗的大概意思。
4、全班齐读古诗。
三、分步解读,把握诗境
1、解题意。读诗题,看注释了解题意。敕勒是一个游牧的民族,生活在现在的山西、内蒙一带。这首诗就是敕勒人所唱的牧歌。
2、读通诗句,理解诗意。
①读一读,想一想: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古诗二首》ppt课件

29
课堂小结
《夜宿山寺》诗人借助大胆想象,渲染山寺之奇高,把山寺的 高耸和夜晚的恐惧写得很逼真,从而将一座几乎不可想象的宏伟建 筑展现在读者面前,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
《敕勒歌》描绘了阴山脚下土地辽阔、牧草丰茂、牛羊肥壮 的草原风光,反映了北方少数民族殷实富足的生活,表现了他们 对生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45
解析字词
危:第三笔是横。 辰:部首是“厂”字头,第五笔是竖提。 摘:左右结构的字,同字框里是“古”。 敢:注意与“取”字的区分。
46
诗歌赏析
译文: 夜晚住在山上的寺院之中高耸的楼房
有百尺高,伸手就可以摘到天上的星星。 晚上不敢大声地讲话,是怕惊动了天上的 仙人。
诗文描写了山寺中楼阁的高大雄伟。 问:从哪里可以看出山寺很高?
sì
吃似
笔顺:
书写提示:“人”最后一笔捺变为点。
组词:天似穹庐 类似 似乎 好似 巧记:以为有人来。
造句:这俩小姐妹长得非常相似。
yě
笔顺:
叫野
书写提示:右上边横撇下面有一点,中间的横撇要 稍长一些。
组词:四野 田野 野蛮
巧记:长矛里面少穗头。
造句:四野都是绿油油的庄稼。
识字小方法
“加一加”识记:“似”= “亻”+“以”。
书写提示:注意“忄”两边的点写法,左点高,右 点低。
组词:惊动 打草惊蛇 受惊 吃惊
巧记:心向北京。 造句:孩子正在睡觉,我们不要惊动她。
yīn
叫阴
笔顺:
书写提示:双耳刀在“月”的左边,不要写在右边。 组词:阴山 阴阳 阴历
巧记:月亮长耳朵。 造句:阴山是我国北部的一座主要山脉。
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二首

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二首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古诗二首》分别选录唐朝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与李白的《望庐山瀑布》。
两首诗歌都从高大宏伟的景观描写开始,引发读者对于人生和世界深度思考,画面壮观,意境深远。
是古代诗歌启蒙教育的最佳读本,下边分享两首诗的的译文和赏析。
登鹳雀楼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译文】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沉没,势不可挡的黄河之水正朝着东海方向汹涌奔流。
若想把这无限的风光景致尽收眼底,那就能不能歇脚,赶紧攀登到到顶楼上。
【赏析】这首诗前两句写景,“白日依山尽”描写山衔落日,“黄河入海流”描写大河东流。
登上高楼遥望落日,远处是连绵起伏的群山,在视线的尽头渐渐消失;山下的黄河滚滚而来,又奔流东去,浅白的语言形象地概括出广阔背景下的万里江山。
诗的后两句是议论,“欲穷千里目”写登临者的一种追求,俗话说“站得高望得远”,要想看到更壮丽的景色就要“更上一层楼”。
这两句也照应题目,说明这首诗是为登楼而作。
一般来说,诗歌不应该直接发表议论,应该用形象思维带给读者丰富的想象和强烈的共鸣。
但是这首诗最后的议论不枯燥、不生硬,给人的感觉是前面的景物必然会得出后面的议论,景理交融,密不可分。
好的诗歌,除了景物、议论和抒情,还经常表现出诗人内心强烈的情感和时代的风貌。
《登鹳雀楼》这首诗不但描写了诗人登高望远时表现出来的远大抱负,更反映出盛唐社会积极向上的时代精神。
诗的壮美就是这种时代风貌的体现,让人感觉到一个强大的时代正当方兴未艾,充满了勃勃生机。
这首诗的价值,现在已经远远超出了作者要表现的登楼的意义。
凡是人生所涉及的学习、工作、生活各个方面,都可以用“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道理来概括,难怪这两句诗在后世被无数次引用,无数次给人以激励和思考!。
望庐山瀑布唐·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译文】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升起一缕缕紫色的烟霞,从远处看去瀑布好似一道白色绢绸悬挂山前。
二年级上册《古诗二首》课件

坐井观天 鼠目寸光
批判
结构梳理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
景色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感想
更上/一层楼。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庐山风光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 青莲居士,诗仙。唐代著名诗人。 其主要作品有《赠汪伦》《静夜思》 《蜀道难》《将进酒》等。
pù bù
望庐山瀑布
遥 看 瀑 布 挂 前 川。
从一条巨大的白丝带挂 于山川之间。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 流 直直 下 三三 千千 尺尺,
笔直 指很高很高
疑 是 银 河 落 九九 天天。
怀疑
古人指的 是银河系 构成的带 状星群。
古代传说天 有九重,九 天是天的最 高层。
开心快乐每一天!
飞流直下三千尺, “飞”写出了瀑布的磅礴气势。
疑是银河落九天。
“落”字好像写出了天上突然发生了变化, 天裂了,银河从天上陡然掉到了人间。
通读诗歌,想象意境:
早晨,一轮红日冉冉升起,红日照耀下的 香炉峰上,紫色的云雾轻轻浮动,围绕着香炉 峰缠缠绕绕、飘飘悠悠、袅袅娉娉,缓缓升腾。 远远望去,那从天而降的瀑布仿佛是一条大河 挂在了悬崖绝壁之上。
来到瀑布跟前,看那瀑布飞流直下,撞击在绝 壁突起的岩石上,溅起了无数的水花,发出了 震耳欲聋的声响。我出神地看着,听着,恍恍 惚惚间,我似乎觉得,这该不会是那银河里的 水从九天之上直落了下来吧,要不,怎么会如 此磅礴,这般壮观?
结构梳理
望庐山瀑布 远看
联想
一条白练挂山前 以为银河从天落
雄伟 壮丽
王之涣(688年-742年), 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善于描 写边塞风光。其代表作有《登鹳 雀楼》《凉州词》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二首二年级上册
1、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作者介绍:
王之涣(688—742)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
性格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
名动一时,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善于描写边塞风光。
诗词大意:
登上鹳雀楼举目远望,看见太阳靠着群山落下去了,黄河的水正滚滚流向大海。
想要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就要再登上一层楼。
诗歌主题:
《登鹳雀楼》是一首五言绝句,写了诗人登上鹳雀楼的所见所思,道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表现出诗人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2、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作者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是
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存世诗文千余篇。
诗词大意:
在阳光的照射下,庐山的香炉峰升起紫色的云雾。
远远望去,一条白练似的瀑布
从青翠的山壁间跌落下来,好像挂在山前。
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三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了人间。
诗歌主题:
《望庐山瀑布》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方法描写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抒发了
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