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观察记录--我不是爱“咬人”的小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为实录三:“是他先抢我玩具的。”乐乐小脸憋得通红,慌张地对自己刚才的咬人行为进行解释。一旁的小米看着自己手上的牙印,生气地望着乐乐,眼眶里充满了泪水。看到小米哭了,乐乐也没忍住,她一边哭一边说:“我不想咬小米。”等到乐乐情绪平复以后,她告诉我是小米先抢走了她的玩具,她抢不过了才咬了小米。我告诉她这样的行为是不对的,带着她去看了小米手上的牙印,引导她了解咬人造成伤害,并告诉她可以通过寻求老师帮助的方式要回自己的椅子。(2015年11月25)

分析三:从这次的咬人事件中可以看出,乐乐已经开始有意识地控制自己得咬人行为。虽然最后还是咬了同伴,但是她已经先于老师处理前认识到了这是一种不正确的行为。在接下来得游戏中,她很听话得跟着老师与同伴们用语言交流的方式表达需求,不再伸手去抢夺,用牙齿去咬人。同时我也分析出,教室的环境、老师的站位、材料的平均分配是否合理都是孩子咬人行为的影响因素。孩子咬人行为的出现,不仅仅只受到其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影响。教室里应该为孩子准备满足他们数量需求、一模一样的玩具,他们就不会为了争执东西而咬人或者攻击其他儿童。

采取措施

一、行为分析。首先,对孩子的咬人行为进行分析,因为孩子咬人并不都是为了得到成人的关注。待孩子平静下来以后,告知孩子咬人的行为是不对的,让她知道咬人会伤害别人。当自己遇到问题时可以用语言告知同伴和老师,这样老师可以最快地给予帮助,解决问题,而非用咬人的行为攻击自己的同伴。

二、了解原因。了解孩子咬人行为的出现是为了引起成人关注,还是与其他孩子发生争抢行为。

二、家园沟通。及时地与家长沟通孩子在幼儿园出现的咬人行为,与家长共同协商有效的解决办法。引导家长在晚上陪孩子入睡时亲子阅读关于孩子“正确人际交往”方面的绘本。

三、环境有效。老师要经常检查教室里环境布置、材料和日程安排,以确保能满足两岁孩子的发展需要。老师多开展能吸引孩子的小组活动、游戏活动以避免孩子无所事事的状态出现,以减少孩子之间的冲突行为出现。

四、行为应对。采取一些预防措施来防止孩子咬人行为的出现。老师在持续的一段时间里,待在乐乐的身边,认真地观察着,感觉她想咬人了就立刻转移她的注意力到别的活动中。并且引导孩子用语言与其他同伴进行友好交流,建立彼此友善的关系。当孩子学会了更多的积极交往方式后,他们会更喜欢与他人进行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