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及恩格尔系数

合集下载

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与恩格尔系数变动的关系分析及启示

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与恩格尔系数变动的关系分析及启示

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与恩格尔系数变动的关系分析及启示作者:郭子飞来源:《全国流通经济》2019年第15期摘要:目前我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之间存在巨大的差距,本文通过计量经济模型分析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与恩格尔系数关系。

基于分析结果及结论,从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优化消费结构,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健康发展三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城乡;恩格尔系数;可支配收入;计量分析本文通过计量模型研究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与恩格尔系数之间的关系,提出城乡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一、变量选择、基本假设和数据由于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较大,本文将分别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UPCDI)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RPCDI)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恩格尔系数(Engel’s Coefficient)指居民家庭中食物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

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者家庭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者家庭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将会下降。

恩格尔系数是用来衡量家庭富足程度的重要指标。

因此本文存在两个变量:自变量X,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UPCDI&RPCDI);因变量Y,恩格尔系数(UEC&REC)。

学术界以及义务教育用书一般采用恩格尔系数会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而逐渐减小,人们消费水平随之逐渐提高的说法,但本文猜想:数据截取年限长短变化会引起其与恩格尔系数的不同方向变动。

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数据截取年限较短时,恩格尔系数会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而逐渐增大。

本文采用2009年~2018年我国统计局信息网公布的年度统计数据,如下表。

本文采用Eviews软件进行计量分析。

二、计量模型由于本文存在两个变量:自变量X,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UPCDI&RPCDI);因变量Y,恩格尔系数(UEC&REC),所以不存在解释变量之间存在多重共线性、解释变量是随机变量且与随机误差项相关的问题,只需要做随机误差项序列是否存在异方差性和序列相关性的检验。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分析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分析

课程论文课程宏观经济分析基础二级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专业经济学班级 112020102 组员王宝贵王雨阳黄春成彭昱玮陈世豪姜钦晓指导教师田洪刚时间 2014.10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分析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但伴随这这种速度随之而来的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经济现状。

这种经济现状被美国经济学家刘易斯提出为二元经济结构,也就是指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工业和技术落后的传统农业同时并存的经济结构。

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是要实现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经济结构的转换。

要消除城乡差别,纠正城乡失衡,最主要的任务是消除城乡之间在居住、就业、社保、教育等方面的不公平。

本文利用Eviews软件对反映城乡居民的就业、家庭收入和精神追求方面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并对这些差距产生的原因和解决方案进行了简要描述。

关键词:城乡二元经济就业城乡居民收入恩格尔系数一、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主要表现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主要表现为:城市经济以现代化的大工业生产为主,而农村经济以典型的小农经济为主;城市的道路、通信、卫生和教育等基础设施发达,而农村的基础设施落后;城市的人均消费水平远远高于农村;相对于城市,农村人口众多等。

我国要实现现代化进程就需要实现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经济结构的转换。

(一)、城乡居民就业差距经济增长,稳定物价,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是我国的宏观经济目标,而充分就业是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首要目标,实现农村居民充分就业,是增加农村居民收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改善二元经济结构的重要阶段。

从表一可以看到,从1900年到2012年城镇居民家庭每户就业人口和农村居民家庭每户整半劳动力数据可以看到,城镇居民家庭就业人口数少于农村,而且呈现波动下降的趋势,农村居民家庭每户整半劳动力多余城镇,也呈现出波动递减的趋势。

从城镇居民家庭每一就业者负担人数可以看出负担人数不断增加,而农村的负担人数在不断减少。

浅谈恩格尔系数与我国经济现状

浅谈恩格尔系数与我国经济现状

浅谈恩格尔系数与我国经济现状《科学世界观》2015年春季课程结课论文大气科学学院王泓月131170047 一、什么是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Engel's Coefficient)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是根据恩格尔定律而得出的比例数。

十九世纪中期,德国统计学家和经济学家恩格尔对比利时不同收入的家庭的消费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了收入增加对消费需求支出构成的影响,提出了带有规律性的原理,由此被命名为恩格尔定律。

其主要内容是指一个家庭或个人收入越少,用于购买生存性的食物的支出在家庭或个人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就越大。

对一个国家而言,一个国家越穷,每个国民的平均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费用所占比例就越大。

恩格尔系数则由食物支出金额在总支出金额中所占的比重来最后决定。

恩格尔系数达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

恩格尔定律的公式:食物支出变动百分比÷总支出变动百分比x100%=食物支出对总支出的比率(R1)或食物支出变动百分比÷收入变动百分比x100%=食物支出对收入的比率(R2)注意:R2又称为食物支出的收入弹性。

二、恩格尔系数的重要意义可以看出,在总支出金额不变的条件下,恩格尔系数越大,说明用于食物支出的所占金额越多;恩格尔系数越小,说明用于食物支出所占的金额越少,二者成正比。

反过来,当食物支出金额不变的条件下,总支出金额与恩格尔系数成反比。

因此,恩格尔系数是衡量一个家庭或一个国家富裕程度的主要标准之一。

一般来说,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恩格尔系数较高,作为家庭来说则表明收入较低,作为国家来说则表明该国较穷。

反之,恩格尔系数较低,作为家庭来说则表明收入较高,作为国家来说则表明该国较富裕。

众所周知,吃是人类生存的第一需要,在收入水平较低时,其在消费支出中必然占有重要地位。

随着收入的增加,在食物需求基本满足的情况下,消费的重心才会开始向穿、用等其他方面转移。

我国居民恩格尔系数变化趋势分析

我国居民恩格尔系数变化趋势分析

我国居民恩格尔系数变化趋势分析作者:***来源:《现代商贸工业》2019年第25期摘要:恩格尔系数是衡量居民生活水平的主要标准之一,通过计算得出,我国居民恩格尔系数在逐年下降。

首先,根据1978-2017年格尔系数的变化,对我国居民生活水平进行了温饱、小康、相对富裕的阶段划分;其次,将恩格爾系数与人均GDP变化进行对照分析;最后,在对我国两次小康标准对照分析的同时,对如何正确看待利用恩格尔系数对居民生活水平的阶段划分提出了看法。

关键词:恩格尔系数;趋势分析;经济发展阶段;小康标准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ki.1672-3198.2019.25.03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全面、快速发展,居民收入连年增加,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

对一个国家(地区)居民生活水平,或一个国家(地区)的经济情况如何衡量,在不同时期,经济学家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不同的衡量指标,多年来国际上仍将恩格尔系数作为衡量居民生活水平的主要指标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生活变化情况如何,本文通过计算和分析我国居民恩格尔系数的变化趋势,对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变化进行研究。

1 我国居民的恩格尔系数1.1 恩格尔系数19世纪中期德国统计学家恩斯特·恩格尔研究人们收入的增长对食品消费支出的影响,得出一个重要的规律:随着收入的增加人们用于食品方面的支出逐渐增加,但食品消费增加的速度与收入增加的速度并不一致,而是前者低于后者,亦即食品的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逐步减少,这一规律被称作恩格尔定律。

并由此定义食品消费支出额占消费支出总额的比例为恩格尔系数(EiGeis Coefficient)。

恩格尔系数越高,则表示这个国家(地区)越贫穷;反之,恩格尔系数越低,则表示这个国家(地区)越富裕。

因此,恩格尔系数是一个国家(地区)贫富程度的主要指标之一。

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了利用恩格尔系数划分一个国家(地区)生活水平或贫富程度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60%及以上为贫困,在50%—59%为温饱,在40%—50%为小康,30%—40%为相对富裕,20%—30%为富裕,20%以下为极其富裕。

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

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

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
恩格尔系数是个啥呢?简单说,就是看咱们老百姓把钱花在吃饭上的比例有多大。

我就说我老家农村和我现在住的城市的情况吧。

我小时候在农村,家里收入不高。

每次爸妈拿到钱,首先想的就是得把一家人的肚子填饱。

那时候啊,家里大部分的钱都花在买粮食、买菜这些吃的上面了。

比如说,一个月家里挣1000块钱,可能有600块钱都花在吃的上了。

这恩格尔系数就比较高。

在城市里呢,情况就有点不一样了。

像我自己现在工作挣钱了,每个月工资到手,虽然也得花钱吃饭,但花在吃的上的钱占总工资的比例就没那么大了。

我一个月工资8000块钱,大概2000块钱花在吃饭上就够了,剩下的钱就可以去买衣服、看电影、租房子之类的。

这恩格尔系数就相对比较低。

恩格尔系数这个东西啊,就像是一个小镜子,能照出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差别。

在农村,大家收入少的时候,恩格尔系数高,说明大家把主要的钱都用来解决温饱问题了。

而在城市,随着收入增多,恩格尔系数降低,就表示人们除了吃饭,还有更多的钱可以花在其他的享受或者生活需求上。

所以啊,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就这么个事儿,它能让我们大概了解城乡居民在吃饭这件事上花钱的比例,从而看出生活水平的高低。

这就和我从农村到城市的生活体验一样,恩格尔系数的变化反映着生活的变化呢。

科学发展缩小城乡差距

科学发展缩小城乡差距

科学发展缩小城乡差距专业班级:自动化084学号:080302xxx姓名:XXX指导教师:XX科学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大学生视角谈城乡差距摘要:由于历史积淀、资源禀赋、社会制度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城乡差距问题由来已久,并有日益扩大的趋势。

现阶段我国城乡差距主要表现在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以及不平等的城乡居民国民待遇三大方面。

坚持科学发展逐步调整城乡经济结构是缩小我国城乡差距的主要对策。

关键词:城乡差距;收入;教育;文化;对策无论是历史还是当代我国都是一个农民占大多数的国家,城乡经济发展水平悬殊由来已久,这就导致城市和乡村处在不同发展水平、经济体系和社会环境,城乡居民分别生活在两种不同的经济社会。

一、目前我国城乡差距的主要表现(一)收入差距目前,城乡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是反映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重要指标。

从下表可以看出: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一直处于上升趋势。

1978年全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43.4元,1998为5425.1元,到了2008年,达到了15780.8元。

虽然,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也在逐年增加,但是,一直出缓慢增长状态,且与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收入相差甚远。

1978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的2.570359倍。

1998年为2.509297倍,到了2008年达到了3.314854倍。

数据出自《中国统计年鉴2009》根据国家统计局2010年数据,我国大约还有1.5亿的贫困人口,依照世界的贫困线标准,农村贫困人口依然占全国贫困人口的90%,城市居民中的贫困人口仅占总贫困人口的1%—3%。

目前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现进一步拉大趋势。

(二)生活水平差距从上表的恩格尔系数可以看出,1994—1999年城镇居民家庭生活属于小康,2000年至今属于相对富裕。

相比之下,1985年—1999年,农村居民家庭仅为温饱,2000年以后才属于小康,还没有达到相对富裕的程度。

用恩格尔系数分析人民生活变化

用恩格尔系数分析人民生活变化

恩格尔系数分析我国人民生活变化恩格尔系数是根据恩格尔定律而得出的比例数。

十九世纪中期,德国统计学家和经济学家恩格尔对比利时不同收入的家庭消费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了收入增加对消费需求支出构成的影响,提出了带有规律性的原理,由此被命名为恩格尔定律。

其主要内容是指一个家庭收入越少,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在家庭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就越大。

对一个国家而言,一个国家越穷,每个国民的平均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费用所占比例就越大。

恩格尔系数则由食物支出金额在总支出金额中所占的比重来决定。

恩格尔定律是根据经验数据提出的,它是在假定其他一切变量都是常数的前提下才适用的,因此在考察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占比例的变动问题时,还应当考虑城市化程度、食品加工、饮食业和食物本身结构变化等因素都会影响家庭的食物支出增加。

只有达到相当高的平均食物消费水平时,收入的进一步增加才不对食物支出发生重要的影响。

可以看出,在总支出金额不变的条件下,恩格尔系数越大,说明用于食物支出的金额越多;恩格尔系数越小,说明用于食用支出的金额越少,二者成正比。

反过来,当食物支出金额不变的条件下,总支出金额与恩格尔系数成反比。

因此,恩格尔系数是衡量一个家庭或一个国家富裕程度的主要标准之一。

联合国根据恩格尔系数的大小,对世界各国的生活水平有一个划分标准,即一个国家平均家庭恩格尔系数大于60%为贫穷;50%-60%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属于相对富裕;20%-30%为富裕;20%以下为极其富裕。

按此划分标准,20世纪90年代,恩格尔系数在20%以下的只有美国,达到16%;欧洲、日本、加拿大,一般在20-30%之间,是富裕状态。

东欧国家,一般在30-40%之间,相对富裕,剩下的发展中国家,基本上分布在小康。

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经历了“高位徘徊——波动下降——较快下降”的变迁。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在80%左右,之后长期在60%以上徘徊,温饱不足是那个时代我国百姓生活的真实写照。

全国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

全国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

全国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1、什么是全国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全国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是一个衡量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它是反映居民收入分配情况的一个数值指示物。

它是以全国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和家庭者收入占比为基础,表征城镇居民的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标,也可以被视作中国社会的收入分配均衡性的一个评价指标。

2、全国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的计算方法(1)将全国的城镇居民收入分成两个组:家庭主要收入者(家庭收入)和其他家庭成员(家庭收入)。

(2)对每组收入取平均数得到“家庭主要收入者城镇居民收入均值”(μh)和“其他家庭成员城镇居民收入均值”(μi)。

(3)将家庭收入人均收入按分位数分组,求每组占总数的百分比。

(4)利用公式计算恩格尔系数Gini coefficient。

全国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Gini coefficient =(μh-μi)/μh3、全国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的取值范围全国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的取值范围为0-1,它的值越接近1,表明贫富差距越甚,居民收入分配越不均等;而它值越接近0,表明贫富差距越小,居民收入分配越均衡。

4、全国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能反映什么?全国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可以衡量居民收入分布的均衡性,反映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社会结构的变化。

它反映了经济发展程度和社会公平的好坏,是经济学家研究社会经济发展平衡、社会公平性以及宏观调控政策制定的重要参考指标。

5、为什么重视全国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重视全国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是因为它可以反映城镇居民收入分配的均衡程度,尤其是低收入居民收入水平的地位是否得到了改善,从而为政府决策筹划提供科学依据,具体表现为:(1)有利于了解社会经济发展情况;(2)指导政府对贫富差距的调控;(3)指导政府制定或完善财税政策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镇居民
年 份恩格尔系数 (%)
绝对数 (元)指数 (1978=100)绝对数 (元)指数 (1978=100)

1978
343.4100.0133.6100.057.5
1980
477.6127.0191.3139.056.9
1985
739.1160.4397.6268.953.3
1990
1510.2198.1686.3311.254.2
1991
1700.6212.4708.6317.453.8
1992
2026.6232.9784.0336.253.0
1993
2577.4255.1921.6346.950.3
1994
3496.2276.81221.0364.350.0
1995
4283.0290.31577.7383.650.1
1996
4838.9301.61926.1418.148.8
1997
5160.3311.92090.1437.346.6
1998
5425.1329.92162.0456.144.7
1999
5854.0360.62210.3473.542.1
2000
6280.0383.72253.4483.439.4

2001
6859.6416.32366.4503.738.2
2002
7702.8472.12475.6527.937.7
2003
8472.2514.62622.2550.637.1
2004
9421.6554.22936.4588.037.7
2005
10493.0607.43254.9624.536.7

2006
11759.5670.73587.0670.735.8
2007
13785.8752.54140.4734.436.3
2008
15780.8815.74760.6793.237.9

6-4 历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及恩格尔系数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农村居民
恩格尔系数 (%)

67.7
61.8
57.8
58.8
57.6
57.6
58.1
58.9
58.6
56.3
55.1
53.4
52.6
49.1

47.7
46.2
45.6
47.2
45.5

43.0
43.1
43.7
2009
17174.7895.45153.2860.636.5
2010
19109.4965.25919.0954.435.7

2011
21809.81046.36977.31063.236.3
2012
24564.71146.77916.61176.936.2
2013
26955.11227.08895.91286.435.0

注:本表至6-19表为城镇住户、农村住户抽样调查资料。
41.0
41.1

40.4
39.3
37.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