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各省历年城乡居民收入不平等面板数据(城镇居民人均÷农村居民人均收入)
中国农村、城镇以及全国居民历年来的基尼系数

中国农村、城镇以及全国居民历年来的基尼系数中国农村、城镇以及全国居民历年来的基尼系数农村居民1981-1999的基尼系数:0.246、0.2417、0.2416、0.2439、0.2267、0.3042、03045、0.3026、0.3099、0.3099、0.3072、0.3072、0.3134、0.3292、0.3210、0.3415、0.3210、0.3415、0.3299、0.3285、0.3369、0.3361城镇居民1981-1999的基尼系数:0.15、0.15、0.15、0.16、0.19、0.19、0.20、0.23、0.23、0.23、0.24、0.25、0.27、0.30、0.28、0.28、0.29、0.295、中国居民1981-1999的基尼系数:0.288、0.2496、0.2461、0.297、0.2656、0.2968、0.3052、0.382、0.349、0.343、0.324、0.376、0.33592、0.436、0.445、0.458、0.403、0.403、0.397差异:一,中国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在1981-1999年基本上是呈上升趋势的,基尼系数最大为0.458,表示收入差距较大;最小的为0.2496,表示比较平均,中国居民收入整体上来说相对合理。
二,城镇居民收入基尼系数在1981-1999年基本上是呈上升趋势的饿,最小为0.15,最大为0.3,表示比较平均,说明城镇居民收入水平是较高的。
三,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相对于前两者来说是较差的,由以上的数据可以得出。
各自反映的问题:一,中国居民收入整体上来说还是很乐观的,但贫富差距在扩大。
二,城镇居民收入整体上水平较高,但基尼系数在逐渐增大,这说明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在扩大。
三,农村居民的基尼系数相对较大,这说明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较低。
原因:一,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经济整体水平提高,所以居民的收入水平提高了,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使居民收入差距扩大了。
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现状分析

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现状分析作者:李文君来源:《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2011年第15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78年为343.4元,2009年达到17174.7元,是1978年的50倍,年均增长速度为13.4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978年为133.6元,2009年达到5153.2元,是1978年的38.57倍,年均增长速度为12.50%,但在居民收入增长的同时,居民之间收入差距也出现了扩大的趋势,基尼系数从1978年的0.298上升到2009年0.49,表明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在扩大。
现阶段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城乡之间居民收入差距扩大表1 1978—2009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及收入比指标年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元)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率(%)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率(%)城乡居民收入差(元)城乡居民收入比(设农村为1)1978198019851986198719881989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52006200720082009 343.4 477.6739.1899.61002.21181.41373.91510.21700.62026.62577.43496.24283.04838.95160.35425.15854.06280.07702.88472.29421.610493.011759.513785.815780.817174.7 133.6 191.3397.6423.8462.6544.9601.5686.3708.6784.0921.61221.01577.71926.12090.12210.3 2253.4 2366.4 2475.6 2622.2 2936.4 3254.9 3587.0 4140.4 4760.6 5153.2 ———21.7211.4117.8816.299.9212.6119.1727.1835.6512.98 6.64 5.13 7.91 7.28 9.23 12.29 9.99 11.2111.3712.07 17.23 14.47 8.83 ———6.59 9.16 17.79 10.39 14.10 3.2517.5532.4929.2122.088.513.442.231.955.014.615.9211.9810.8510.2015.4314.988.25 209.8 286.3341.5475.8539.6636.5823.9992.01242.61655.82275.22705.32912.83070.23263.13643.74026.64493.25227.2585064867238.18172.59645.411020.212021.5 2.57 2.501.862.17 2.17 2.29 2.20 2.40 2.58 2.28 2.86 2.71 2.51 2.47 2.51 2.65 2.792.903.11 3.23 3.21 3.22 3.28 3.33 3.31资料来源:据《中国统计年鉴》计算从表1数据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经历了缩小——扩大——再缩小——再扩大的过程,表现为四个阶段。
城乡收入差距负面影响的实证研究及对策分析

第 四, 民收入长期上不去 , 农 不仅影响农村社会进步 , 也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 目 。个人收入差距过 标
大 的现实是 诸 多不正 常 因素引起 的 , 引发社 会上 相 当一 群人 心理 失衡 , 利 于积 极健 康 的社会 风 气 的形 成 会 不
与和谐 社会 的构建 。 第五 , 导致农 村道 德滑坡 , 低俗 文化 盛行 。
9l 9 3. 18 9 l O. 1 441 7 . 1 4. 56 4 1 8. 61 3
1 1. 50 2 10 . 7o6 2 2 . 066 27 4 5 7.
3 6. 49 2 42 83. 0 48 38. 9 51 0. 6 3 54 25. 1
4 9. 3 8 4 52 9 . 5 0. 9 2 7 0. 5 6
1 8. 01 1 1 47. 2 2 1 09. 4 1 1 02. 5 7 1 79. 5 8
2 2o 9 .0 45 2 39 4 .9 94 2 54 4 .8 99 2 76 5 .9 6 8
缩小 阶段。其特 征是农 民收入 增长 快于 城镇
居 民收入的增长 。城 乡居 民收入差距 从 17 98
年 的 25 .7倍缩小 到 18 的 18 。 93年 .2倍
2 18 —9 9年 , 乡 收入 差 距 扩 大 阶 .9 4 1 8 城
段 。该 阶段 城镇 居 民收 入 增 长 速 度 超 过 农 村 居 民收入增 长 速 度 , 村居 民收入 增 长 速 农 度 有 所 下 降 。使 得 城 乡 居 民 收 入 差 距 从 18 93年 的 1 8 . 2倍 扩 大 到 18 99年 的 2 2 .9
(9 8=10 17 0)
l o. o 0 1 2. 1 7 1 9. 3 1
中国各地区城乡收入差距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中国各地区城乡收入差距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苏素;宋云河【摘要】本文基于1997-2008年中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城乡居民收入数据的研究表明,各地区城乡收入差距沿东、中、西部递增.养老、医疗等转移支付收入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分析表明,转移支付收入并未起到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其对城乡收入的贡献沿东、中、西部递减.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分析结果表明,除西藏外,其他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在不断扩大.借鉴市场化指数的方法,构建了城乡收入差距的地区公平性指数.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呈区域性特点.基于面板数据的研究表明,经济发展、财政偏向是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影响因素,市场化程度、财政分权、对外开放及金融发展等则因区域不同而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不同.【期刊名称】《技术经济》【年(卷),期】2010(029)012【总页数】6页(P107-112)【关键词】城乡收入差距;转移支付;面板数据模型【作者】苏素;宋云河【作者单位】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重庆,400044;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重庆,40004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830.59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年均增长率超过9%,创造了“增长的奇迹”。
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但地区、城乡、行业、群体间的收入差距逐渐变大,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收入分配差距居前列的国家,基尼系数由1978年的0.331扩大为2007年的0.50,城乡收入比由1978年的2.57扩大到2008年的3.34,我国贫富差距正在逼近社会容忍“红线”[1]。
众多学者的研究表明,在城市内部、乡村内部及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对我国总体收入差距的影响中,城乡收入差距对整体收入差距的贡献最大。
日益扩大的城乡收入差距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提出挑战。
对于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原因,国内外学者从多个角度展开研究。
Hannum和Park[2]认为,具有话语权的城市人口导致了高度倾向于城市的公共物品和服务开支,从而导致偏向城市的要素回报。
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成因分析

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成因分析作者:刘冬建来源:《财讯》2018年第13期本文首先描述了1798-2016年城乡收入差距的变化过程,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成因,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城乡收入差距扩大成因对策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本文对有关城乡居民收入的相关数据进行了整理,将我国1978-2016年期间的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进行了绘图,直观地展现出了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过程。
1978-2016年中国城乡居民的绝对收入是不断提高的,但二者之间的差距也在不断扩大。
本文将1978-2016年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动分为五个阶段,各个阶段具有不同特点:第一阶段(1978-1983年):城乡收入差距逐年缩小。
这一时期城乡收入比从1978年的2.58下降至1983年的1.82,下降幅度达29.46%。
第二阶段(1984-1994年):城乡收入差距急剧扩大。
这一时期城乡人均名义收入比由1984年的1.83上升至1994年的2.86,增幅达56.28%,且重新超出了1978年的水平。
第三阶段(1995-1997年):城乡收入差距再度缩小。
城乡居民人均名义收入比由1995年的2.72降至1997年的2.47。
第四阶段(1998-2009年):城乡收入差距再度拉大。
城乡收入比由1998年的2.51攀升至2009年的3.33,并从2002年开始一直维持在3.1以上的水平,城乡收入差距显著恶化。
第五阶段(2010-2016年):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有所缩小,城乡人均名义收入比2013年下降至2.81,2014-2016年一直维持在2.75左右,但仍处于历史高位水平,城乡收入差距问题仍然值得关注。
综合上述分析,可以发现:1978-2016年中国城乡收入差距总体上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
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成因(1)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二元经济结构体现在以现代工业部门为主的城市经济与以传统农业部门为主的小农经济并存,且城市经济与小农经济在生产方式、生产规模、生产效果、资源投入、技术状况、产品交换等方面有着明显差异,这些差异导致城乡居民收入产生较大差距。
我国居民收入分配不公的原因及解决方案

我国居民收入分配不公的原因及解决方案天津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本科生课程论文课程名称:财政学论文题目:我国居民收入分配不公的原因及解决方案姓名:学号:专业:年级:班级:任课教师:2014年3月内容摘要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
目前我国的居民收入分配来说,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下降、收入差距扩大等问题依然存在。
这既有资源禀赋、市场竞争机制、发展阶段性等合理因素,也有体制机制不健全、政策措施不完善、发展不平衡等不合理因素,特别是收入分配中掺杂垄断、寻租、腐败等因素,使问题更加复杂,不仅积聚矛盾,影响社会稳定,也影响市场运行效率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我们应该深刻认识解决收入分配领域问题的紧迫性,遵循增进公平、兼顾效率的原则,重新审视财税体制改革过程中存在的倾向性问题,以及城镇化、工业化、市场化进程的影响,关注行业层面的垄断现象和企业分配机制不合理的问题,注重教育、就业和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要求,加强政策研究和工作协调,推进机制改革和制度完善,抓紧解决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
关键字:收入分配;城乡差距;原因;解决措施目录一、引言 (1)二、我国目前的收入分配情况 (1)三、造成我国收入分配不公的原因 (3)(一)资源禀赋的制约和要素市场化的要求。
(3)(二)市场竞争机制和效率优先原则共同作用的结果。
(3)(三)工业化进程和经济发展阶段的影响。
(4)(四)城乡、区域、群体的发展不平衡。
(4)(五)体制机制不合理。
(4)1.财税体制不完善。
(4)2.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
(4)3.公共服务不均等。
(5)4.行业垄断问题和企业分配机制缺陷依然存在。
(5)四、化解收入分配不公的基本原则 (5)(一)基本思路:收入分配差距的结构性调整 (5)(二)完善收入分配机制的对策措施 (6)1.大力营造收入分配的激励机制。
(6)2.构建以就业政策为积极手段的收入分配调节机制。
现阶段我国居民收入差距调查报告统计

现阶段我国居民收入差距调查报告统计二、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分析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发展战略上长期实行重工抑农、以农补工的发展战略是日前城乡差距扩大的历史原因。
新中国建立初期,为了迅速改变我国贫穷落后的面貌,建立工业化体系,在当时财力匮乏的特定历史条件下,我们只能采取剥夺农业的方式,长期运用工农产品”剪刀差”,低价收购农产品,高价出售工业品来积累资金,扶持工业的发展。
同时还采取了严格的户籍制度,限制农民迁入城市,形成了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迅速拉开了城乡差距。
导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的原因还存在于:当我国工业化体系建立之后,并没有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对重工抑农、以农补工的政策进行相应的调整,而是对农村和农民的掠夺采取了新形式。
如在城镇发展中,低价征用农村工地,改革开放20多年来,通过廉价占用上地资源途径,剥夺农民收入每年达几千亿元,xx年,各级城镇政府从上地一级市场获得收入1318亿元,企业从上地二级市场获得的收入高达7178亿元,从征用上地剥夺农民的收入远远超过了过去的”剪刀差’。
直到xx年,国家相继出台了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降低和取消农业税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后,加之粮食价格的恢复性上涨,才出现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略有缩小的情况。
2、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还是客观经济规律发生作用的结果。
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首先是价值规律作用的结果。
在生产领域,生产同种商品的众多生产经营者中,通过激烈的市场竞争,其生产的商品符合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可以获得正常利润;其生产的商品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就可以获得超额利润,发财致富;其生产的商品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得不到正常利润,甚至亏损和破产,沦为贫困者。
在流通领域,生产者所生产的商品供不应求,其产品价格就上涨,就可以获得超额利润;生产者所生产的商品供求平衡,则可获得正常利润;生产者所生产的商品供过于求,其产品价格就会下降,甚至卖不出去,生产者就得不到正常利润,甚至亏损或破产,沦为贫困者。
12讲收入分配26页PPT

56.2 32.2 15.4 4.6
0
E
D
C
A 20
B
40
60
80
100
基尼系数(3)
• 45度线上的点,表示一定比例家庭数分配得到相同比例国民收入, 分配具有平均性质。如果表示实际收入分配状态的散点,与45度 线上点重合,则收入分配处于绝对平均状态。因而,洛伦茨曲线 与45对角线之间距离高低,或者它们交合而成的面积大小,显示 了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
收入再分配:文明和人道原则
• 一般文明社会价值标准,要求保护社会成员中特殊困难者的基本生 存权利,为此需要一定程度的收入再分配;因而收入再分配与广义 的文明人道原则是一致的。文明和正常的市场制度发生作用,有一个简
单而普遍的前提,是社会成员必须对于自身生存可能性具有基本信心。如果 这一基本条件在较大时间空间范围内不能得到满足,基本社会价值标准会被 侵犯。好比一群被判死刑的囚犯,允许最后一次自由逛街机会,一定会发生
基尼系数(2)
横轴表示依据收入高低排 列的居民家庭数量累计百 分比,纵轴表示国民收入 的累计百分比。A点表示收 入最低的20%居民获得了 4.6%的国民收入;B点则 表示40%居民获得了 15.4%的国民收入;这两 点传达的信息结合在一起, 表示收入较低的20%居民 得到了10.8%(15.4% — 4.6% = 10.8%)的收入。
收入再分配:“无知帐篷”理论之二
• “无知帐蓬”是一个具有想象力的理论,它通过构造一个特殊的 “信息屏蔽”环境,对收入平等规则提出一个别开生面的分析。
• 问题在于收入总量这块蛋糕大小不变的假设不符合现实。实际上, 一国经济通常具有成长性,决定增长速度和收入总量的重要因素, 包括人们工作努力程度,人们对待风险的态度等等,而这些因素 与收入分配又存在联系。绝对平均的收入分配规则,会消弱人们 努力和冒险的动机和积极性,从而使得可分配收入总量远远低于 实行收入激励制度下的收入总量,因而对所有人都可能是一种不 利选择。罗尔斯意识到这一问题。他的结论是一方面肯定收入再 分配必要性,另一方面也认为人们会接受一定程度分配不平等, 从而使收入总量蛋糕更快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