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部编)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中国古代年龄称谓》教学课件
中国古代年龄别称.

中国古代年龄别称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
不满周岁——襁褓;2~3岁——孩提;女孩7岁——髫年;男孩8岁——龆年;幼年泛称——总角;10岁以下——黄口;13~15岁——舞勺之年;15~20岁——舞象之年;12岁(女)——金钗之年;13岁(女)——豆蔻年华,15岁(女)——及笄之年;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20岁(女)——桃李年华;24岁(女)——花信年华;30岁(女)——半老徐娘;20岁(男)——弱冠;30岁(男)——而立之年;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80岁——杖朝之年;80~90岁——耄耋之年;90岁——鲐背之年;100岁——期颐。
初度:指初生之时。
《楚辞?离骚》:“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后来也称人的生日为初度。
《元史?顺帝纪八》:“朕初度之日,群臣勿贺。
”鳢创诅渖閱絛鶘螞燾闾挢韃馭謝嵘羨墊宮僅浔获繼馳跄瀨嘩贫鐔纪馈垲层阀驛壢鍛赊稱忆槧剑囵綺鸵彥穩咏缦瘅徑鳥铷澆灄齲胀壽骇麩鈦。
襁褓:本意是婴儿的被子。
如《论语?子路》:“则四方之民襁褓负其子而至矣。
”后来以此来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籮帧擰摑渎貫謄钤葷栊岡聖惫亵諍苌礦獵傯剂柽綾腽满謠厍發緲綱綴櫬氇觐铮狯织绝魴动僨缙滥厉辈鰈厕昙刽締躪訣蜗脑蛮赔鳢贰飲议斷。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
《孟子?尽心上》:“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
”黄口:本意是雏鸟的嘴,指代婴儿。
垂髫:幼童,古时儿童不束发;头发下垂。
髫:儿童垂下的头发,因此称儿童或童年为垂髫;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帐浓撵鹾别悦臚哟驁嵛铈颧隶辎緝锚鸠蛎簫裣蔼靜覓涩轡殞闳鎢弯儐鲠廁笋鲅贲榪坝輜隕團悭鹈毡绛輻辈繼況宾蝉膠駐錳饭鍵渾鑾骓橥鋌。
始龀(chèn):又称为龆(tiáo)龀。
古代年龄称呼(一)(课堂PPT)

13~15岁——舞勺之年
根据<礼记>的记载:勺,一种乐舞,古未成童者习 之.舞勺指未成童者学习勺舞。
《礼记.内则》:"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成童舞象 学射御。"孔颖达疏:"舞勺者熊氏云:'勺钥也。'言十三 之时学此舞勺之文舞也。"后以指幼年。又以舞勺代 指十三岁。如孙科《革命逸史序》(冯自由著): “年逾舞勺,即加入兴中会,亲炙总理,从事革命。” 当时冯自由年十四岁,称“年逾舞勺”,是舞勺指十 三岁矣。
4
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
“舞象”又是成童的代名词。原本是古武舞名。 《 礼 记 ·内 则 》 : “ 成 童 , 舞 象 , 学 射 御 。 ” 《疏》曰:“成童,谓十五以上;舞象,谓舞 武也。熊氏云:‘谓用干戈之小舞也。’”也 就是可以上战场了。
12岁(女)——金钗之年
5
13~14岁(女)——豆蔻年华
出处:宋·范成大《元夕后连阴》:谁能腰鼓催花信, 快打扬州百面雷。
9
出嫁——30岁(男)——而立之年
《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一个人到了三十岁应该是人格自立、学识自立、事业自立的年龄。现
在成为一个人三十岁的代称,用于男性。
年中的错误,后世因而用“知非”代称五十岁。
知命之年 知道自己命运的年龄。指50岁。
出处 《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
艾服之年古代一种象征性的刑罚。即割去犯人
衣服上的蔽膝部分。《礼记.曲礼上》:"四十曰强,而仕;五十曰艾, 服官政。"陈澔集说:"古者四十始命之仕,五十始命之服官政。"后因称 五十而作官从政,预闻邦国之大事为"艾服"。
古代年龄称谓

语出《汉曹操对酒歌》:“人耄耋,皆得以寿终。恩泽广及草木昆虫。”
黄发:指长寿老人。
语出《诗经》,如《诗鲁颂
宫》“黄发台背”。老人头发由白转黄。曹植《赠白马王彪》:“王其爱玉体,俱享黄发期。”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鲐背:指长寿老人。
语出《诗经》,如《诗大雅行苇》“黄台背”,“台”与,“鲐”通用。《尔雅释诂》:“鲐背,寿也。”老人身上生斑如鲐鱼背。
皓首:白头,指年老。
久寿:长寿。
眉寿:耄[mao]寿,长寿。人老了眉毛长,所以称眉寿。
姥[mu]:年老的妇人。
暮齿:晚年,暮年。
暖寿:旧俗在过生日的前一天,家里的人和关系较近的亲友来祝寿。
万寿:大寿,高寿之意。
遐龄:指人长寿高龄。
年龄称谓称谓汇总
0岁
度:小儿初生之时。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
花甲(耳顺):指60岁。
以天干地支名号错综参互而得名。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六十六:“(赵牧)大中咸通中效李长吉为短歌,对酒曰:‘手挪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
古稀:指70岁。
语出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亦作“古希”。
皓首:指老年,又称“白首”。
《后汉书吕强传》:“故太尉段颍,武勇冠世,习于边事,垂发服戎,功成皓首。”
另外,我们现在常说的“而立之年”、“不惑之年”、“知命之年”,则来自于《论语为政篇》的记载:“子曰: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
汉人戴圣所辑《礼记曲记篇》中说:“人生十年曰幼,二十曰弱,三十曰壮,四十曰强,五十曰艾,六十曰耆,七十曰老,八十、九十曰耄,百年曰期。”其中还有耄年有罪不加身的说法。但后人却常把“幼学”、“弱冠”等作为年龄称谓,这恐怕是后代词汇由单音节向双音节发展的原因吧
古人对年龄的称呼ppt课件

▪ 三、垂髫,也作“垂发”
▪ 指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 髫,古代儿童古代儿童犹未束发时自然下 垂的短发。
▪ 四、童龀[chèn],又作“始龀” 七八岁的儿童。 龀,《说文》中有“男八月生齿、八岁而 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的说法。 孩子乳牙脱落,长出恒牙,称为“龀”。
▪ 五、总角 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 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 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 称“总角”。 语出《诗经》,如《诗·卫风·氓》“总 角之宴,言笑晏晏”。
▪ 十、花甲 指60岁。
花甲即一甲子。由天干、地支组合,每一干 支代表一年,六十年为一循环。因干支名号 错综参互,故称花甲子。后称年满六十为花 甲。 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六十六: “(赵牧)大中咸通中效李长吉为短歌, 对酒曰:‘手挪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 弄珠’。
▪ 十一、古稀
指70岁。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杜甫《曲江》
14岁以前为少儿,15岁至64岁为青壮年和 逐渐进入的劳动年龄段(中国是到60岁); 64岁以上为老年人。
1994年以后,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新的 年龄分段:
44岁以下为青年人,45岁至59岁为中年人,
60岁至74岁为年轻老年人, 75岁至89岁为 老 年 人 , 90 岁 以 上 为 长 寿 老 人 。
心理学上一般的年龄分段:
1.童年。0岁—6岁(周岁,下同) (1).婴儿期0-3周月; (2).小儿期4周月—2.5岁; (3).幼儿期2.5岁后—6岁
2.少年。7岁—17岁。 (1).启蒙期7岁—10岁; (2).逆反期11岁—14岁; (3).成长期15岁—17岁。
3.青年。18岁—40岁。 (1).青春期18—28岁; (2).成熟期29—40岁; 4.中年。41—65岁。 (1).壮实期41—48岁; (2).稳健期49—55岁; (3).调整期56-65岁; 5.老年。66岁以后。 (1).初老期67—72岁; (2).中老期73—84岁; (3).年老期85岁以后。
关于年龄的称谓主题课件

成 年 人 :
为家。” 怨女、旷夫——指年龄大而没有结婚的 男子、女子。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花开时期,
女貌美期)。
克壮——正当壮年。古代三十岁为 壮。
丁年:成丁的年龄,即壮年。半老
中 徐娘——女子三十岁。 年 艾——五十岁,耆——六十岁。 人 杖家之年——五十,
杖乡之年——六十,
岁 年。
结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束发而冠, 女子15束发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 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儿女——指青年男女。 成童——十五或十五稍上的年岁。 待年、待字:指女子成年待嫁
幼艾——指美貌的青年男女。
成 年 人
初冠——男子二十岁。
有室、有家——男子娶妻、女子出嫁之
年。朱熹集注:“男以女为室,女以男
岁
50
六九年:即五十四岁。
岁
54
60
六十岁-下寿 八十岁-中寿 百岁-上寿
岁 耆[qí]艾:古代以六十老人为 : 耆。
花甲:天干地支配合用来纪年, 因此称六十岁为花甲。
下寿——六十岁,
中寿——八十岁,
老 上寿——一百岁
年 人
黄耇(gòu)——耇,老人面冻梨 色,如浮垢也。也作黄发。黄耇
也称作元老。
课前名言:
“知识就是力量。” “关于方法的知识是世界上最 宝贵的知识。”
----- 培根
猜
谜
有三名老奶奶,神采奕奕,在树下讲
笑话.小王问他们各自多大年龄了?
老人们没有直接回答,一位在地上用 树枝 写个“本”,一位写了个“末”字,一位 写个“白”字.
这三位老人各自几岁了?
青春几何有礼仪 您老高寿现底蕴
岁
《古代年龄的别称及其释义》课件

豆蔻年华
源自杜牧《赠别》中的“娉 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 月初”。豆蔻,多年生草本 植物。后用“豆蔻年华”指 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
及笄
源自《礼记·内则》中的“(女子)十有五年 而笄”。笄,束发用的簪子。及笄,用簪子把 头发绾起来。古代女子满十五岁把头发绾起来, 戴上簪子。后用“及笄”指女子年满十五岁。
弱冠
源自《礼记·曲礼上》中的 “二十曰弱,冠”。古代男 子二十岁行冠礼(把帽子戴 在头上的仪式),表示已经 成人,因为还没达到壮年, 所以叫作弱冠。
而立
源自《论语·为政》中 的“三十而立”,指年 至三十,学有成就。后 来用“而立”指人三十 岁。
不惑
源自《论语·为政》中 的“四十而不惑”,指 年至四十,能明辨是非 而不受迷惑。后来用 “不惑”指人四十岁。
花甲
古代用干支纪年,以天干 和地支依次错综搭配,六 十年周而复始,因此称六 十年为“花甲”。后来用 “花甲”指人六十岁。
古稀
源自杜甫《曲江》诗 中的“人生七十古来 稀”。后来用“古稀” 指人七十岁。
期颐
源自《礼记·曲礼上》 中的“百年曰期,颐”, 指百岁高龄的人需要 颐养。后来用“期颐” 指人一百岁。
你还知道哪些年龄别称? 孩提:指幼儿时期。 垂髫:小孩子头发扎起来下垂着,指幼年。 金钗之年:女子十二岁。 舞勺之年:男岁。
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知命:指人五十岁。(知命是“知天命”之意) 耄耋:指老年;高龄。耄,指八九十岁。耋, 指七八十岁。
《古代年龄的别称及其释义》
日积月累
读读课本中几组古代年龄的别称及 其释义,说说读后你知道了什么, 在什么地方能用到它们。
豆蔻(kòu)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 及笄(jī):指女子年满十五岁。 弱冠(guàn):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纪。 而立:指人三十岁。 不惑:指人四十岁。 花甲:指人六十岁。 古稀:指人七十岁。 期(qī)颐(yí):指人一百岁。
《古代年龄称谓》PPT

《古代年龄称谓》PPT
补充
自古以来,老人长寿都有雅称。具体地说:60岁称 为花甲之年、耳顺之年、还乡之年;70岁称为古稀 之年、悬车之年,杖国之年;80、90岁称为朝杖之 年、耄耋之年;寿得3位数100岁的称为期颐之年。 人们为长寿老人祝寿,还有喜、米、白、茶寿之说。
《古代年龄称谓》PPT
《古代年龄称谓》PPT
《古代年龄称谓》PPT
喜寿
喜寿,七十七岁的 雅称。因“喜”字 的草书近似竖写的 “七十七”,故得 此名。
《古代年龄称谓》PPT
《古代年龄称谓》PPT
伞寿
伞寿是古代的一个年 龄称谓,指80岁寿辰。 因“伞”字的草体形 似“八十”,故称 “伞寿”。
《古代年龄称谓》PPT
《古代年龄称谓》PPT
《古代年龄称谓》PPT
《古代年龄称谓》PPT
志学
志学:为男子15岁。 志学之年:因为“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孔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 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 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 而 从 心 所 欲 ” 。 — — 《 论 语 ·; 为政》),所以后代称15岁 为“志学之年”。
《古代年龄称谓》PPT
《古代年龄称谓》PPT
耄耋
耄耋是一个汉语词汇, 读作mào dié。耄,年 纪约八、九十岁。耋, 年纪为七十岁。耄耋指 年纪很大的人。
《古代年龄称谓》PPT
《古代年龄称谓》PPT
期颐
期颐[qī yí],一般指一 百岁老人。期是期待, 颐是供养,意谓百岁 老人饮食起居不能自 理,一切需期待别人 供养或照顾。
《古代年龄称谓》PPT
孩提
孩提: 2~3岁的儿童。 孩,不是后来孩子之意,而是“咳” 的古字 《说文解字》:“孩,古文 咳从子。”小儿笑貌,即小儿笑的 咳咳之声。 提,是指可以小儿可以提抱,指其 小。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年龄称谓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年龄称谓咱们老祖宗啊,可有意思啦,对于年龄有好多特别的称谓呢。
就说那刚出生的小娃娃吧,这时候叫赤子。
哎呀,你想啊,小娃娃刚生下来,皮肤红红的,就像个红彤彤的小团子似的,赤子这个叫法多形象啊。
再长大一点,到了七八岁的小娃子,那叫龆龀。
这个时候的小娃子啊,正是换牙的时候呢,有的小娃子掉了门牙,一说话就漏风,那小模样真是又可爱又好笑。
等到了女子十三四岁的时候,那可就有个特别美的称呼啦,叫豆蔻。
豆蔻啊,就像那含苞待放的花骨朵一样,少女在这个年纪也是充满了青春的活力和羞涩的美呢。
我就老觉得啊,这个称呼把少女那种青涩又美好的感觉都给叫出来了。
男子二十岁呢,那就是弱冠啦。
这时候的小伙子啊,开始要承担起男人的责任了。
弱冠这个词听起来就有点那种刚刚成长起来的感觉,虽然还带着点年轻的稚嫩,但是已经开始像个大人一样要顶天立地啦。
三十而立,这个大家肯定都熟。
人到三十岁啊,就该有自己的事业,有自己的想法啦。
这时候就不能像年轻的时候那样任性啦,得稳稳当当的,就像一棵大树一样,扎根在生活里,撑起一片小天地。
四十而不惑呢。
这时候啊,人经历的事儿多了,看东西也就更透彻了。
不像年轻的时候,老是糊里糊涂的,对啥都疑惑。
到了四十岁啊,很多事儿一眼就能看明白,心里也有了定数。
五十知天命。
这就更厉害了,到了五十岁啊,就感觉好像和命运达成了一种和解似的。
知道有些事儿啊,是人力所不能改变的,那就顺其自然,开开心心地过好每一天就行啦。
六十花甲,这时候就像一个轮回一样。
人这一辈子也过了大半辈子了,头发也白了,脸上也有皱纹了,可是啊,这也是一种岁月的沉淀,有很多的故事可以讲给年轻人听呢。
七十古稀。
能活到七十岁啊,在古代那可是很少见的呢。
这时候的老人那可都是宝贝,他们的经验啊,就像一座宝库,里面全是智慧。
还有那八十岁叫杖朝之年,九十岁叫鲐背之年,一百岁就叫期颐啦。
这每一个年龄的称谓啊,都像是一段人生的乐章,记录着咱们老祖宗对不同年龄段的理解和尊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学 儿童10岁
幼
初度:指
刚出生
年
皇揽揆余初度兮, 肇赐余以皇朗嘉名。
---屈原《离骚》
幼
龆龀(chèn):
男八月生齿,八岁龆
年
男孩8岁,女孩 7岁。
齿。女七皇月朗 生齿,七
月龆齿。
---《韩诗外传》
幼
总角:八九
年
岁
总角之宴, 言笑晏皇晏朗 。
---《诗经》
中国古代年龄称谓
一 探
A、B、C中哪个人是八、九岁呢?
究 新
A、常思剑浦越清尘,豆蔻花红十二春。(唐·陈陶)
B、丈人博陵王名家,怜我总角称才华。( 唐·李商隐)
C、束发名场历百艰,荷恩早许出清班。 ( 宋· 曹勋)
及笄
束发
襁褓
豆蔻 弱冠
金金金钗钗钗 总角
桃李
到底选哪个呀? 快教教我吧!
……
一
探
现在,我们过生日时,都会在蛋糕上
究 新
插上一定数量的蜡烛来表明自己的年纪,
知
你一定很好奇,在古代人们是如何表达年
龄的呢?今天我们就从一些古诗词中去找
寻答案吧!
二
幼年
知
识
少 年年
梳
理
青年
中年
老年
赤子
指初生的婴儿
汤饼之期 指婴儿出生三日
襁 褓 泛指1岁以下幼童
孩提 垂髫 黄口
指2—3岁的儿童
壮。
三
知
在古代,女子随着年龄的增
识
长,女子的发型、服饰也会开始
拓 展
产生变化。如果我们生活在某个 朝代,作为一个女子我们在不同
的年龄段会梳什么样的发型呢?
视频出处: 优酷网页
二
幼年
知
识
少 年年
梳
理
青年
中年
老年
不惑之年:
中
40岁
年
不惑之年, 心宜不动。
---《踏云行赠张公》
中
知天命:
年
50岁。
积
下联——功名强壮蚤旬年,知天犹得十来年。 ( 六十岁)
月三 上联——八级浮屠入苍穹福星高照,
累
下联——十里长亭连南山寿松常青。 ( 八十岁)
四
上联——十一月十一日,
下联——八千春八千秋。
(八十岁)
五
上联——人生不满公今满,
下联——世上难逢我独逢。
(百岁)
本课反思
1.请你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本课学习中你还有什么疑惑吗?
待我一一道来:
• 耆:古称60岁的人为“耆”。 • 还历寿:61岁的寿辰。 • 耋:七八十岁的年纪 • 喜寿:指77岁。
• 伞寿:80岁寿辰 • 米寿:指88岁 • 白寿:指99岁 • 期颐:指百岁高寿
四
本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古代不同年龄的
小
表达称谓。从幼年 、少年、青年、中年、 老年五个阶段去逐个解析,让同学们对
二
幼年
知
识
少 年年
梳
理
青年
中年
老年
金钗之年:
少
女子12岁
年
头上金钗十二行,
足下丝履五文章。
——《河中之水歌》
少
豆蔻年华:
年
女子13-14岁
娉娉袅袅十三余, 豆蔻梢头二月初。
----杜牧《赠别》
少
及笄之年:
年
女子15岁
束发之年:
男子15岁
女子十年不出, 十有五年而笄。
----戴圣《礼记》
• 舞勺之年:少年13至15岁
您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动力。 你的需要,是我最大的愿望。 谢谢!祝你工作顺利,生活安康!心想事成,步步高升!
五十而知天命。
----《论语·为政》
二
幼年
知
识
少 年年
梳
理
青年
中年
老年
花甲、耳顺
老
之年:60岁
花甲一词出自中国古代历法
年
老
古稀之年:
年
70岁
酒债寻常行处有, 人生七十古来稀。
---唐·杜甫《曲江二首·其二》
老
古稀之年:
年
70岁
悬车之年、 围杖之年:
70岁
从心之年:
70岁
图片出自:罗中立《父亲》
课后交流
你能参加这次教研活动,非常感 谢。欢迎各位老师批评指正,提出您 的不同看法。
再见!感 谢 您 的 参 与。
【致读者】
亲爱的朋友:你好!很高兴你能阅读到此文章,希望此能对您有 所帮助。为了给广大读者提供最优质的资料,同时促进你我共同成长, 希望你在阅读此文章后,如果觉得好,请您点赞;如果文档有改进之 处,请您留言告诉我,我将改进不足之处,对文档进行不断完善。
结
年龄这一中国传统文化有所了解以及与
与
现代文化的区别。是不是特别有意思呢?
挑
战
总角
看发型知年龄
束发:15岁
加冠:20岁
现在你能回答出哪个 人是八、九岁了吧?
B.总角
上联——花甲重逢,又加三七岁月;
五
下联——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 ( 一百四十一岁)
日
二 上联——辞赋登坛方半甲,不惑但从今日始;
----陆游《夜泛西湖示桑甥世昌》
弱冠:男子20
岁。
弱冠同怀长者忧, 临岐回想尽悠悠。
——刘禹锡《重答柳柳州》
青 年
而立之年:30
岁
三十而立。
---《皇论朗语》
• 成童:15或15稍上的年岁。 • 舞象之年:少年15至20岁。 • 花信年华:女子24岁。 • 始室:30岁。 • 克壮:正当壮年,古代30岁为
• 志学之年:15岁。孔子曰:吾 十有五而志于学。
二
幼年
知
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少 年年
梳
理
青年
中年
老年
破瓜、碧
玉年华:
青
女子十六岁
年
碧玉破瓜时, 相为情颠倒。 ---《碧玉歌》
青
桃李年华:
年
女子20岁。
粉淡香清自一家, 未容桃李占年华。
皇朗
---陆游《梨花》
青
加冠:男子
年
20岁。
谁令污泉石, 只合加皇朗冠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