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城市化发展概述

合集下载

国内外城市化研究进展综述

国内外城市化研究进展综述
同时与国际世界城市化的研究接轨关注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大都市带的影响周一星1988年在对戈德曼大都市带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中国式的都市连绵区metropolitaninterlockingregionmirmir是城市化过程由绝对集中进入逐步分散发展阶段以后出现的现象这一理论的提出为中国城市化研究开拓了更为广阔的天地

12 国外城 市化研 究 多元化 的局 面 .
年) 等人提出 了世界城 市假 说。20 0 1年 , 国学 者斯科 特( ct 美 Sot )
全 ( l l i R g n b y o 随着工业社会 的生产组织 方式在全世界范 围内的 日益普及 , 在发展 前人 的 观点 上提 出 “ 球 区域 城市 ” Goa Ct- ei , C ) 经济 、 社会 、 生态等各学科渗透到城市 化领域 中来 , 使得研究城 市 G R 的观点 。这些 概念 的 出现都反 映 了巨型城 市空 间的崛 起 , 化 也趋 向多元化 的重要性 与必然性 。
是 但它 是脱 等形式 , 建 立 了其 与 城镇 体 系 形成 的对 应 关 系。 随后 , 并 佩鲁 区的城市化整体变化 规律提 出的 , 一种普 遍性 规律 , 离现实条件和历史 阶段 的。这个 曲线 只能反 映某一 国家或 地 区 ( . eru ,95年 ) 增长极理论” 赫 希 曼 ( Hicma ) F Pr x 1 5 o 的“ , A. r h n 等 s 并 人 的“ 化增 长学 说”罗斯 托( W. otw) 经济增长 阶段学 城市化水平在时 间维度上发展 的快慢 程度 , 不能反映某 一较微 极 , w. R s 的“ o 观的城市或地 区城市化过程 中的发展状况 。H・ 钱纳里 (9 8年 ) 18 说 ”弗里德曼( r d n 1 6 ) 核 心一 外围” , F i ma ,9 4年 的“ e 模式及 其模拟 的城镇群体运作过程 等 , 是从 社会 、 济的 角度将 城市 化 的空 发现 了城市化进程 与经济 发展 水平 之间 的关 系。他 曾 回归 分析 都 经 过 15 ~17 90年 9 0年 1 1 国家 的经 济发展水 平数 据与城市化水 0个 间扩散具体化 的学说 。 证 有 有 的学者则从 区域 的角度提 出城 市化 的最 终 目的——实 现 平数据 , 明在一定 的人 均 国民生产 总值水 平上 , 一定 的生产 劳 城 乡一体化 。首先 , 马克思 、 恩格斯 、 列宁等 马克思主义经 典作家 结构 、 动力 配置结构 和城 市化水平相对应。 对城 乡一体化有着深刻 的论述 。随着社会 的发展 , 还有 世界不 同

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演变及其特点

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演变及其特点

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演变及其特点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演变及其特点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变革,中国的城市化进程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历程。

从古代的都市国家到现代化的大都市,中国的城市化经历了不断演变和发展,展现出独特的特点和面貌。

在古代,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始于约4500年前的黄河流域文明。

当时的中国已经形成了各个城邦,如河南的安阳城、陕西的咸阳城等。

这些城市以宫殿、官府、庙宇和市场为中心,以农业、手工业、商业等为支撑,建立起了自己的经济和社会体系。

然而,由于技术和交通的限制,古代中国的城市化程度相对较低,城市规模也较小。

进入宋代,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开始加速。

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交通运输的改善,许多城市呈现出繁荣的景象。

此时的中国已经有了一些大城市,如东南沿海的杭州、南京等。

经济的繁荣带来了城市人口的增加,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使得城市成为了中国社会和经济的中心。

然而,由于行政管理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不完善,城市化进程仍然相对缓慢。

到了明清时期,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这一时期,中国的城市由于工商业的发展和贸易的繁荣而大幅扩张。

各个城市不断壮大,人口数量大幅增加。

同时,城市规划和管理也得到了进一步完善,许多城市开始采取规则和顺序的方式进行发展。

这一时期的城市化进程对于后来的城市化进程具有重要的影响和启示。

到了20世纪,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随着工业化和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的城市化程度大幅提高。

从小城市到中小城市,再到大城市和超大城市,中国的城市规模和人口数量不断增加。

许多城市成为了经济、科技、文化和教育的中心。

城市的功能也更加多样化,不仅是经济中心,也是政治、文化和社会中心。

此外,城市化进程还推动着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环境保护的重视,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更好的生活条件。

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中国的城市化是以农村劳动力转移为基础的。

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城市就业的增长,城市人口不断增加。

国内外城市更新发展历程研究与政策演变

国内外城市更新发展历程研究与政策演变

国内外城市更新发展历程研究与政策演变城市更新是指对城市中老旧、落后、不适应现代化发展需要进行改造和更新的一种行为。

城市更新的目的是为了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功能,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城市更新的发展历程和政策演变在国内外都有着不同的特点和经验。

国内城市更新发展历程中国的城市更新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的城市更新主要是针对城市老旧住宅区的改造和更新。

1998年,国务院颁布了《城市房屋拆迁与补偿暂行条例》,明确了城市更新的法律地位和政策框架。

2002年,国务院又颁布了《城市更新条例》,进一步规范了城市更新的程序和要求。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更新在中国得到了快速发展。

2005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城市更新工作的意见》,提出了“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更新理念。

2010年,国务院又发布了《城市更新实施方案》,明确了城市更新的目标和任务,提出了城市更新的重点领域和政策措施。

近年来,中国城市更新的发展趋势是以“绿色、智能、可持续”为主题,注重城市更新的环保和节能,推广智能化城市更新技术,实现城市更新的可持续发展。

国外城市更新发展历程国外城市更新的发展历程比中国更为悠久。

早在19世纪末,欧洲就开始了城市更新的实践。

20世纪初,美国也开始了城市更新的尝试。

20世纪50年代,英国政府开始了大规模的城市更新计划,以改善城市住房条件和城市环境。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国外城市更新的发展也越来越快速。

20世纪80年代,欧洲和美国开始了城市更新的“第二波浪潮”,注重城市更新的社会和文化价值,强调城市更新的可持续性和社区参与。

21世纪以来,国外城市更新的发展趋势是以“智能、绿色、可持续”为主题,注重城市更新的科技和环保,推广智能化城市更新技术,实现城市更新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更新政策演变城市更新的政策演变在国内外都有着不同的特点和经验。

在国内,城市更新的政策演变主要是从“拆迁补偿”到“城市更新”,从“政府主导”到“市场化运作”,从“单纯经济利益”到“多元化利益平衡”。

国内外城市更新发展历程研究与政策演变

国内外城市更新发展历程研究与政策演变

国内外城市更新发展历程研究与政策演变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更新发展成为了各个国家和地区亟待解决的重要议题之一。

城市更新是指对老旧的城市区域进行改造和更新,以提升其功能和形象,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深入研究国内外城市更新发展历程的演变,探讨相关政策的变化和影响。

二、国内城市更新发展历程1. 历史回顾在我国,城市更新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当时以整治城市内部的破旧住宅区为主要任务。

然而,在计划经济时期,城市更新发展的步伐较慢,因为政府的主导作用限制了市场力量的发挥。

2. 政策调整和市场化改革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城市更新领域进行了一系列的政策调整和市场化改革。

1998年,国务院发布了《城市建设工程项目整治破败住宅小区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推动了城市更新的进程。

此后,多个政策文件相继出台,为城市更新提供了政策保障和市场引导。

3. 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引入近年来,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引入,我国城市更新的发展取得了显著进展。

政府将城市更新纳入国家发展重要战略,提出了“人居环境整治行动计划”,进一步加强了城市更新工作。

扶持机制和金融支持措施的不断完善也为城市更新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三、国外城市更新发展历程1. 欧美国家的发展历程欧美国家在城市更新领域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为了改善城市的居住环境和提升城市形象,这些国家相继启动了城市更新项目。

其中,纽约的“曼哈顿计划”和巴黎的“巴尔扎克计划”等被认为是标志性的城市更新项目。

2. 亚洲国家的发展历程亚洲国家的城市更新发展相对较晚,但进展迅速。

日本和韩国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大规模进行城市更新,通过强大的国家干预和财政支持,取得了显著成效。

新加坡则以“新加坡规划2008”为契机,推动了城市更新的发展。

四、城市更新政策演变1. 国内政策演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政策的调整,我国城市更新政策发生了较大变化。

早期政策以政府主导为主,后来逐渐引入市场机制,强调社会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全球化、可持续发展与中国的城市化道路

全球化、可持续发展与中国的城市化道路

全球化、可持续发展与中国的城市化道路盛广耀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城市化是一种复杂的㊁综合性的社会经济现象㊂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的发展状况不但受到其内部经济㊁社会发展的影响,而且最近30年的研究还表明,国际经济㊁政治格局的变化,同样会对世界各国(或地区)城市化的发展进程和格局产生深刻的影响㊂20世纪中期后,城市化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推进,继发达国家相继完成城市化之后,发展中国家渐成世界城市化的主流㊂而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资本㊁技术㊁资源㊁产业㊁劳务等要素在世界范围内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促进了国家间的分工协作㊁产业结构的调整与转移以及世界经济的整体发展,进而影响到全球城市化的发展㊂在此背景下,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大大加快,城镇人口比重从1985年的40.9%发展到目前已超过50%㊂以经济全球化视野研究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发展特征㊁问题㊁趋势及策略,是近年来国际城市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㊂其中,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影响也受到海内外学者的关注㊂中国改革开放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逐步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㊂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着重大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同样也反映到城市化的发展变化上㊂中国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1978 2011年间城市化水平年均提高1.01个百分点,远超西方发达国家快速城市化阶段时的增长速度㊂并且,城市化水平在2011年跨过极具象征意义的50%的门槛,标志着中国在整体上已经进入了城市社会㊂中国正在经历的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每年新增城镇人口超过2000万人),不仅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也影响着世界经济和城市发展的格局㊂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快速城市化,能否超越资源环境的约束㊁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中国城市发展正在面临的重大挑战㊂全球化和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主导世界发展的两股主要潮流㊂中国与发达国家相比,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所面临的发展形势和环境完全不同㊂一方面,经济全球化通过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促使中国城市化以过去发达国家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推进;另一方面,中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所受到的资源环境约束,也是过去发达国家前所未有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形势更为严峻㊂规模巨大的中国城市化如何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寻找适合中国发展现实的城市化应对策略,是海内外学者探讨中国城市发展问题的一个重要视角㊂本辑翻译收集的三篇论文,就是这一视角下海外学者对中国城市发展问题的相关研究成果㊂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海外学者关于经济全球化㊁可持续发展与中国城市发展影响的一些基本判断和分析,以及他们所提出的策略和建议㊂梳理海内外学者们的相关研究,以经济全球化和可持续发展的视角探讨中国的城市发展问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㊂1.全球化对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影响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和趋势㊂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除得益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制度红利外,也在很大程度上受益于经济全球化的加快以及中国的积极融入㊂而经济全球化同时也改变了城市化和城市发展的国内外背景及其发展进程(吴莉娅,2008)㊂城市作为世界经济网络上的节点,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不管出于主动还是被动,所有城市都以某种形式参与到全球联系中(S h o r t ,2004)㊂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城市化的发展进程和格局产生了巨大影响,其中三个重要的命题为学者们所研究验证㊂(1)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促进作用㊂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外的大量研究已证明,外资流入㊁国际产业转移对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是有利的,促进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㊂外资投入㊁国际需求和出口导向型经济推动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进而为城市化提供了有力的353第四辑 城市发展:全球化与可持续。

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历程:从农耕社会到现代化都市的蜕变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度。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城市化的进程缓慢而坚定。

从最早的城邦国家,到如今高楼林立的现代化都市,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历程可谓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

1. 古代城市的兴起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就已经开始。

这一时期,诸侯争霸,各国纷纷筑城自卫,城市逐渐成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到了秦朝统一六国,城市化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都城咸阳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2. 唐宋时期的城市发展唐宋时期,我国城市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这一时期,商业繁荣,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迅速增加。

长安、洛阳、开封等城市成为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都市,吸引了大量国内外商贾前来经商。

3. 明清时期的城市化进程明清时期,我国城市化继续发展。

这一时期,手工业和商业得到了空前繁荣,城市数量和规模进一步扩大。

北京、南京、苏州、杭州等城市成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4. 近现代城市化的快速发展(1)1978年,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为城市化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2)1980年代,沿海地区率先开放,城市化迅速推进。

(3)1990年代,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中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加快。

(4)21世纪初,我国城市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5. 当前城市化的挑战与机遇如今,我国城市化已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如何在保障粮食安全、生态环保的前提下,实现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课题。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城市化发展仍具有巨大的潜力,只要我们抓住机遇,勇于创新,必将书写更加辉煌的城市化篇章。

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历程:迈向和谐人居的未来6. 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提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深入,我国政府提出了新型城镇化战略,强调以人为本,注重提升城市品质和居民生活质量。

这一战略旨在转变以往片面追求规模扩张的发展模式,更加注重内涵式发展,推动城市与乡村的融合发展。

国内外城市更新发展历程研究与政策演变

国内外城市更新发展历程研究与政策演变

国内外城市更新发展历程研究与政策演变一、引言城市更新是指对城市内部的老旧区域进行改造和更新,以提升城市的功能和形象。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各国城市对更新发展的需求也逐渐增加。

本文将对国内外城市更新的发展历程进行研究,并探讨其政策演变。

二、国内城市更新的发展历程1. 城市更新的起步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国城市开始面临严峻的更新需求。

由于历史原因和城市规划的不合理,许多老旧区域存在着破败不堪的现象,不适宜居住和工作。

政府开始推出一系列政策措施,以改善城市的居住环境,提升城市形象。

2. 城市更新的推进阶段上世纪90年代,国内城市更新进入了推进阶段。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城市更新的政策,鼓励企业和个人参与城市更新项目。

同时,城市更新的理念也得到了进一步强调,将人居环境的改善和经济效益相结合,并注重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

2.1 深圳的城市更新实践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城市,城市更新发展较为早期。

在城市更新的实践中,深圳注重通过招商引资和市场化运作,吸引大量资金和企业参与到城市更新项目中。

通过与国际知名企业合作,深圳成功推动了一系列大型城市更新项目。

同时,深圳在城市更新中也注重文化保护和社区参与,提升了城市更新的整体品质。

3. 城市更新的成熟阶段进入21世纪,中国城市更新进入了成熟阶段。

政府加大了对城市更新的支持力度,投入了大量资金和人力资源。

同时,城市更新也开始注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提倡绿色、低碳的城市更新模式。

三、国外城市更新的发展历程1. 欧洲城市更新的经验欧洲的城市更新经验丰富,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城市更新模式。

其中,英国的城市更新较为成熟,政府通过税收优惠和土地出让等方式鼓励企业和个人参与城市更新项目。

德国的城市更新注重在老旧区域的基础设施改善和文化保护。

法国的城市更新重点放在城市交通和公共设施等方面。

2. 美国城市更新的特点美国的城市更新较为分散,各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城市更新项目。

城市化-城中村ppt教程文件

城市化-城中村ppt教程文件
部分城市为了追求短期利益,降低建 设标准,使得城市边缘地区房屋质量 差、环境恶劣,促使村民自行建设房 屋出租,形成城中村。
人口流动与住房需求
人口流入城市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大量人口流入城市,寻找工作和生活机会,但城市住房 供应不足,导致部分人口租住在城中村。
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需求
城中村提供的低廉租金住房吸引了大量低收入群体,他们选择在城中村居住以 降低生活成本,进口占比很小,城市人 口高度集中,城市区域不 断扩大。
城市化的影响因素
经济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 构、就业机会等对城市
化有重要影响。
社会因素
人口迁移、教育水平、 医疗条件等对城市化也
有一定影响。
政策因素
政府政策、规划、投资 等对城市化有直接或间
接的影响。
技术因素
制约经济发展
由于存在大量违法建筑和安全隐 患,城中村制约了城市经济的发
展。
加剧社会分化
城中村居住着大量城市低收入群 体,加剧了社会分化的程度。
03
城中村形成的原因分析
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制度
土地征收制度
在城市化进程中,政府通过征收农村土地来实现城市扩张, 但征收过程中可能存在补偿不足、安置不到位等问题,导致 农民失去土地后无法融入城市生活,形成城中村。
国外城中村改造案例
日本东京中野区城中村改造
中野区通过政府主导,将原有的城中村进行拆迁,建设现代化住宅小区和商业设施,同时注重保留历 史文化遗产,提高了居民的生活品质。
美国纽约布鲁克林区城中村改造
布鲁克林区通过政府引导,引入社会资本进行改造,将原有的城中村变为现代化的商业和住宅区,成 为城市更新的成功案例。
城市化-城中村ppt教程文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0.4%。发达国家从35.9%上升到37.6%,发展中国家从37.9%上
升到41.4%。
一、世界城市化的基本趋势
• 随着各国经济体系的日益开放, 城市和城市区域越来越纳入全球经 济网络。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国家 竞争更多地表现为城市和城市区域 之间的竞争。大都市及其所在区域 的经济主导地位越来越突显,成为 所在国家参与全球竞争的前沿阵地。
欧盟最具全球影响力的“ 五角形”区域
一、世界城市化的基本趋势
• 日本:三大都市 圈的人口占全国 总人口的68.1%;
日本三大都市圈
一、世界城市化的基本趋势
• 中国:长三角、珠三 角、京津冀三大区域 的实际利用外资金额 占全国的79%。
中国三大经济区
一、世界城市化的基本趋势
01 美国
各国在试图控制
22.66亿,占世界的71.4%。
1980-2005年:发达国家的城市人口增加了1.57亿,占世界比重下降了14.5 个百分点;发展中国家增加了12.78亿,占世界比重也上升了14.5个百分点。
一、世界城市化的基本趋势
• (5)大城市的作用日益显著 1975-2000年期间:全世界的大城市(100万人以上)人口比重 从33.8%上升到37.4%。发达国家从33.1%上升到35.9%,发展中 国家从34.4%上升到37.9%。 2000-2015年期间:全世界的大城市人口比重将从37.4%上升到
一、世界城市化的基本趋势
• (2)城市化进程呈现出S形增长曲线,不同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特征。 初期阶段:工农业生产水平较低,工业提供的就业机会和农业释放的剩余 劳动力都很有限,城市化发展缓慢。 中期阶段:工业基础已经比较雄厚,农业劳动生产力大幅提高,工业快速 发展能够为大批农业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城市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二、国外城市化的典型模式
• 发展中国家:拉美国家、南亚国家和非洲国家的城市化 一些拉美国家的城市化过于强调市场机制,奉行土地私有制, 加剧了农村的土地兼并,迫使大量农民涌入城市。国际上普遍认为, 拉美国家的城市化水平远远超出了经济发展水平,导致大量的城市 失业群体,带来贫民区的产生和犯罪率的上升等社会问题,是“过 度城市化”的典型代表。
一、世界城市化的基本趋势
01
02 03 04
美国 欧盟 日本、韩国 中国
一、世界城市化的基本趋势
• 美国:以纽约、芝加 哥、洛杉矶、西雅图、 休斯顿和迈阿密等国 际大都市为核心的城 镇密集区域已经拥有
54%的全国人口。
美国的四大城市密集区域
一、世界城市化的基本趋势
• 欧盟:以伦敦、巴黎、 米兰、慕尼黑和汉堡 为核心的“五角形” 区域(20-40-50区域) 是最具全球影响力的 大都市区域,其土地、 人口和国内生产总值 分别占欧盟的20%、 40%和50%。
后期阶段:农业人口比重已经不大,农业生产必须维持社会所需规模,城 市化进程又趋于平缓;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是从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的转变, 城市化进程的主要特征是提升品质而不是追求速度。 在1980-2005年期间,世界城市化水平上升了10个百分点。其中,发达国 家上升了5.9个百分点,欠发达国家上升了14.7个百分点(中国为20.9个百分 点) ,最不发达国家上升了10.4个百分点。
02 欧盟
大都市过度集聚发
展的同时,也都强
03 日本、韩国
04 中国
调提升大都市的全
球竞争力。
二、国外城市化的典型模式
一个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从属该国的总体发展过程,受到该国的自然、 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的具体影响,具有显著的 时空特殊性。
A
西方工业化国家
亚洲工业化国家
B
C
典型发展中国家
二、国外城市化的典型模式
的市民居住在自发形成的大片贫民区,绝大部分市民的生活状况每
况愈下,人口死亡率升高。同时,农业劳动力的过度流失也严重影
响农业发展和产生饥荒。
三、中国城市化
•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J.E.Stiglitz认为,中国的 城市化和美国的高科技是影响21世纪人类发展进程的两大关键因 素。
• 中国的城市化不仅影响中国,而且影响世界。在资源、环境和人
• 西方工业化国家:英国、美国的城市化 英国(欧洲)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在城市化进程中曾经遭遇 过一系列严重问题,逐渐形成和不断完善了以城乡规划为主体的公 共干预政策。 美国的城市化进程过分依从市场需求和过度消耗自然资源,城
市蔓延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在资源和环境上付出巨大代价,成为世
界各国引以为戒的深刻教训。
一、世界城市化的基本趋势
• (3)城市化进程还显示出后发加速特征
随着新发明的产生频率越来越高和新技术的应用周期越来越短,后发国家
能够借助最新的科学技术,在更短时期内实现工业化,由此导致城市化的后
发加速现象。另一方面,对于城市化规律的不断认识也对工业化的加速发展
产生积极作用。后发工业化国家的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越来越短。 英国的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大约用了100年(1800-1900),美国是80年 (1890-1970),日本是40年(1935-1975),韩国是30年(1960-1990)。
三、中国城市化
战略要点
01 03
主动认识和遵循城市化 的规律,与经济和社会 发展相协调
02 04
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 镇协调发展
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 友好型的城市
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 大都市区域
05
建设积极推进小城镇发 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 村
06
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增强城市特色
THANKS!
口等制约条件下走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化道路将是中国对于人类文
明的重大贡献,也是全世界迫切关注和殷切期待的。
三、中国城市化
存在的问题
01
城乡发展不够协调、农村发展滞后 片面追求城市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忽视质量 大都市区域的国际竞争力不强
02 03
04 05
许多小城镇的发展活力不足
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仍然突出
二、国外城市化的典型模式
• 亚洲工挥了积极的干预作用,根据
人多地少和资源匮乏的国情,以较小的社会和环境代价获得较高的
经济发展速度。日本城市化的主要特征就是以三大都市圈(东京、
大阪、名古屋)为核心的空间集聚发展模式,实现资源配置的集聚 效应和跨越式的经济腾飞。 作为新兴的工业化国家,韩国的经济腾飞也伴随着空间高度集聚 的城市化模式,政府的公共政策同样发挥了重要作用。
国内外城市化发展概述
陈久强
城市化
01
02 03 世界趋势
国外模式
中国特色
一、世界城市化的基本趋势
• (1)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两者之间是相互促进和互为因 果的。 2005年,世界城市化水平为49.2%。其中,发达国家为74.9%,欠发达国 家为45.8%(中国为40.5%),最不发达国家为27.7%。 • (2)城市化进程呈现出S形增长曲线,不同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特征。
一些南亚国家城市化的基本特征是人口爆炸,由此导致大都市 及其周边地区的城镇和村落形成连绵不断的空间集聚形态,尽管在 空间上具有城市特征,但在经济、社会和制度等方面都显示出乡村 性,普遍存在就业岗位不足、基础设施落后、公共设施匮乏和生活 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
二、国外城市化的典型模式
• 发展中国家:拉美国家、南亚国家和非洲国家的城市化 20世纪50年代以后,非洲国家相继获得政治独立,但在经济上 依然依赖于欧洲宗主国。20世纪70年代以来,经济停滞不前和人 口迅猛增长,加上连年战乱,使非洲国家的城市危机更为加剧, 50%以上的劳动力只能在“非正规”部门寻找就业机会,70%以上
一、世界城市化的基本趋势
• (4)发展中国家的影响日益突出
1970年以来,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增量和比重都越来越超过发达国家,
成为世界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影响因素。 1980年:发达国家的城市人口为7.49亿,占世界的43.1%;发展中国家为 9.88亿,占世界的56.9%。 2005年:发达国家的城市人口为9.06亿,占世界的28.6%;发展中国家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