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信号转导1

合集下载

植物生理学—信号转导1

植物生理学—信号转导1
第七章
植物细胞信号转导
植物细胞信号转导的概念、特点 研究内容和意义
植物细胞信号转导过程
刺激与感受 信号转导 蛋白质可逆磷酸化 细胞反应
§1 植物细胞信号转导概述 • 植物生命活动
– 物质代谢 – 能量转化 – 信息流 物质流 信息流 能量流
• 一种特殊的代谢过程 • 传递环境变化的信息 • 调节和控制物质与能量代谢\生理反应\生长发育 物质流、能量流一起组成植物体的生命活动全过程
生效应。自然条件下发生涝害或淹水时植株体内就经常存在
这类信号的传递。
胞间信号的传递
2.化学信号的韧皮部传递 韧皮部是同化物长距离运输的主要途径,也是化学信号 长距离传递的主要途径。植物体内许多化学信号物质,如ABA、 JA-Me、寡聚半乳糖、水杨酸等都可通过韧皮部途径传递。 一般韧皮部信号传递的速度在0.1~1mm·s-1之间,最高可达 4mm·s-1。 3.化学信号的木质部传递 化学信号通过集流的方式在木质部内传递。 近年来这 方面研究较多的是植物在受到土壤干旱胁迫时,根系可迅速 合成并输出某些信号物质,如ABA。根系合成ABA的量与其受 的胁迫程度密切相关。合成的ABA可通过木质部蒸腾流进入叶 片,并影响叶片中的ABA浓度,从而抑制叶片的生长和气孔的 开放。
异三聚体G蛋白
小G蛋白
1. 2. 3. 4.
静息态; 胞间信号与受体结合; G蛋白与受体结合被激活,甩去GDP,暴露GTP结合位点; G蛋白与GTP结合,蛋白质构象改变,脱去效应器活性 位点抑制因子β亚基; 5. 激活的G蛋白水解GTP,触发效应器,把胞间信号转换位 胞内信号; 6. G蛋白重新结合β亚基回到原初构象,恢复静息态。
膜表面受体主要有三类
• 目前研究接受外界信号必需的植物受体主要有 三种: 植物激素受体 光信号受体(包括对红光和远红光敏感的 光敏色素、对蓝光敏感的蓝光受体和对紫外敏 感的紫外光受体) 感病诱导因子受体。 现在对光敏色素的研究比较深入,对植物激素受体的

第七章植物细胞的信号转导

第七章植物细胞的信号转导

第七章植物细胞的信号转导1信号转导:受体细胞通过受体接收胞外信号,将胞外信号转变为胞信号,并经一系列胞信号转导途径的传导和放大,控制相关基因表达和引起特定的生理生化反应,这种从细胞受体感受胞外信号,到引起特定生理生化反应的一系列信号转换过程和反应机制称为信号转导。

2化学信号:指细胞感受刺激后合成并传递到作用部位引起生理生化反应的化学物质。

3物理信号:指细胞感受到刺激后产生的能够起传递信息作用的电信号和水力学信号等物理性因子。

4第二信使:是指细胞感受胞外环境信号和胞间信号后产生的具有生理调节活性的胞信号分子,都是小分子物质。

植物中的第二信使主要有cAMP、钙离子、NO、DAG和IP3等。

5受体:存在于细胞表面或细胞部,能感受信号或与信号分子特异性结合,并引起特定的生理生化反应的生物大分子。

6细胞表面受体:指存在于细胞质膜上的受体,也称膜受体。

通常由与配基相互作用的细胞外结构域、将受体固定在细胞膜上的跨膜结构域和起传递信号作用的胞结构域3部分组成。

细胞表面受体通常是跨膜蛋白质,大多数信号分子不能过膜,通过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经跨膜信号转换将胞外信号传至胞。

7细胞受体:指存在于细胞质中或亚细胞组分(细胞核、液泡膜等)上的受体。

胞受体识别和结合的是能够穿过细胞质膜的信号分子。

8配基:指与受体特异结合的化学信号分子。

9钙指纹:指能被细胞识别的、由某种刺激产生的、具有特异性时空变化的钙信息。

10G蛋白:是细胞一类具有重要生理调节功能的蛋白质,参与细胞信号转导过程的G蛋白主要有小G蛋白和异三聚体G蛋白,其中三聚体G蛋白由β、α、ϒ3个不同亚基构成。

11双信使系统:指肌醇磷脂信号系统。

胞外信号被膜受体承受后以G蛋白为中介,由质膜中的磷脂酶C水解肌醇磷脂,产生两个胞信号分子:三磷酸肌醇(IP3)和二脂酰甘油(DAG),分别激活两个信号传递途径:IP3-Ca2+和DAG-PKC途径,因此把这一信号系统称为双信号系统。

精品医学课件-细胞信号转导

精品医学课件-细胞信号转导
游的蛋白激酶,通过多种途径逐级磷酸化细胞内某 些蛋白,进一步影响相关基因的表达。
52
53
多种途径逐 级磷酸化
54
2. JAK-STAT途径
• 配体:干扰素、白介素等细胞因子 • 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型受体 • 效应蛋白及其作用:胞质PTK(非受体型的PTK),如JAK
(Janus kinase)。活化的JAK激活其底物信号转导子和转 录激活子(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STAT),STAT激活一系列后续蛋白质,调节基因表达。
• 两种形式:载体介导和通道介导
10
(二)主动转运(active transport)
1. 原发性主动转运
• ATP直接供能 • Na+-K+泵,ATP酶活性
11
2. 继发性主动转运或协同转运
• ATP间接供能 • Na+依赖式转运体蛋白
12
(三)胞吐与胞吞式转运
• 胞吐:通过一个耗能过程将细胞内物质分泌到细 胞外的过程。(固有性胞吐、调节性胞吐)
虽然这些微小的蛋白质看不见摸不着, 但是它们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如果没有G蛋白偶联受体,人类根本无 法生存下去。如果没有视紫质,我们将 看不见光线;如果没有嗅觉受体,我们 将闻不见气味;如果没有β-肾上腺素受 体,我们将无法调节血糖;如果没有毒 蕈碱受体,乙酰胆碱将无法将心跳速度 限定在合理范围内;如果没有5-羟色胺 受体,我们甚至无法感受幸福……
15
(三)化学通讯
• 间接通讯方式:信 号分子→靶细胞
• 分3类:
1. 内分泌(endocrine) --血液循环 2. 旁分泌(paracrine) --扩散作用 3. 自分泌(autocrine) --同类或同一细胞 (常见于癌变细胞)

细胞信号转导的基本原理

细胞信号转导的基本原理

细胞信号转导的基本原理细胞信号转导是生命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可以使细胞在环境变化的情况下进行正确的应对和响应。

该过程通过一系列的信号转导步骤传递信息,从而使接收到信息的细胞调整其生理状态或功能。

这篇文章将介绍细胞信号转导的基本原理。

第一部分:介绍细胞信号转导细胞信号转导起源于人们对细胞内部化学通讯的认识。

它是通过化学和物理相互作用来传递信号和信息的应答系统。

生物体的生长和发育、代谢调控、免疫反应以及环境适应等重要生命活动都涉及到细胞信号转导。

第二部分:信号转导的基本原理细胞内信号转导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含多种分子组分和信号通路。

但是,不论信号通路是多么复杂,其基本原理都是一致的。

信号转导可以分为三个基本阶段。

第一阶段:识别信号细胞膜是信号识别的地方,因为细胞膜上有许多的膜受体。

当特定的分子(如激素或神经递质)结合到膜受体上时,会引起一系列的形态和功能变化,并通过激活膜受体后的反应,进入第二个环节。

第二阶段:信号传导信号传导是信号从细胞膜到达细胞内部对应的传导分子的一个过程。

这个过程是分子间交流的过程,所涉及的蛋白质种类相当丰富,比如酶、离子通道、激酶、转录因子等。

在信号传导这个过程中,可以直接将信息传递,也可以通过中介分子来传递信息。

第三阶段:效应最后一个阶段是信号效应。

当信息穿过细胞膜并传递到细胞内部后,它会引发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和生理响应,如蛋白质合成、基因表达和酶活性调节等。

这一过程中,细胞会根据特定的信号产生相应的效应。

第三部分:信号转导的类型细胞信号转导的主要类型包括两种。

一种是通过细胞外受体(如G蛋白偶联受体,酪氨酸激酶受体)将外部信号转化为细胞内信号。

另一种是细胞膜内的受体(如离子通道、酶)将信号转换为细胞内部的信号。

第四部分:信号转导的应用细胞信号转导的应用有很多。

例如,通过有针对性的手段,可以干预某些疾病的信号传导过程,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通过干预细胞信号通路,多种疾病治疗药物都可以被平衡、异位和激活,同时,还可以促进恶性肿瘤的早期发现。

细胞的信号转导

细胞的信号转导

• 由膜上的腺苷酸环化酶(AC)环化胞浆内 • ATP形成cAMP。 • cAMP是最早确定的第二信使。 正常情况下,cAMP的生成与分解保持平衡,使 胞浆内cAMP浓度保持在10-7M以下。当配体与受体 结合后,1个AC可生成许多cAMP,使cAMP的水平 在几秒钟内增高20倍以上。
• • • • • • •
3. PLA 2 –AA信号转导系统 花生四烯酸( AA)是通过磷脂酶水解膜磷脂释放的不饱
和脂肪酸。 1)PLA2的激活机制 :
许多细胞外信号(如肾上腺素能激动剂、缓激肽、凝血
酶等)都可激活PLA2,有些PLA2通过G蛋白激活;有些 PLA2被PLC激活,PLC通过增加胞内Ca2+、或激活PKC间 接激活PLA2。细胞外信号刺激PLA2途径直接在sn-2位置 脱酯释放AA,是生成AA的重要途径,也是细胞调控AA生
期使用激动剂和拮抗剂的药理或病理情况下,将之除去后受体 数量和反应性均可恢复。
(2)根据调节的种类,分为
1)受体的数目与结合容量:促使受体数目或结合
容量增加的调节称为上调。反之称为下调。
2)反应性:在内环境影响下,受体反应性会产生增
敏、失敏等现象。 增敏:细胞在某种因素的作用下,受体与配体结合的
敏感性增加。如甲状腺素可增加细胞对儿茶酚胺、TSH、
第二节 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功能
• 跨膜信号转导 • (transmembrane signal transduction)
(一)细胞信号转导
1. 细胞信号转导的概念
不同形式的外界信号作用于细胞时,通常并不进入细胞或 直接影响细胞内过程,而是作用于细胞膜表面(少数类固 醇激素和甲状腺激素除外)通过引起膜结构中一种或数种 特殊蛋白质分子的变构作用,将外界环境变化的信息以新

细胞生物学第11章-细胞通讯与信号转导

细胞生物学第11章-细胞通讯与信号转导
(2)不同细胞对同一化学信号分子可能 具有不同的受体。如:Ach分别引起骨骼 肌的收缩、唾液腺的分泌。
(3)不同的细胞通过各自的受体,对胞外信号应答, 产生相同的效应。如:肝细胞肾上腺素受体和胰 高血糖素受体结合各自的配体激活以后,都能促 进血糖的升高。
(4)一种细胞具有一套多种类型的受体,应答多种 不同的胞外信号,从而启动细胞的不同生物学效 应。
(3)自分泌(autocrine):
细胞对自身分泌物产生反应,常见于病理 条件下。如:肿瘤细胞合成释放生长因子刺 激自身。
(4)化学突触传递神经信号:
神经细胞兴奋后,动作电位的传递,引起突 触前突起终末分泌化学信号,扩散至突触后细 胞,实现电信号和化学信号之间的转换。
2 通过细胞的直接接触(contactdependent signaling):即细胞间接 触性依赖的通讯
(3)气体信号分子: 第一个发现的气体信号分子是NO,可以进入细胞直 接激活效应酶,参与体内众多的生理和病理过程。
2. 受体(receptor)
是一种能够识别和选择性结合某种配体的大分子, 通过和配体的结合,经信号转导作用,最终表现为生 物学效应。
▪ 受体的结构特点:
多为糖蛋白,至少包含配体结合区和效应区2个 功能区域,分别具有结合特异性和效应特异性。
▪ 特异性 ▪ 放大作用 ▪ 信号终止或下调特征 ▪ 整合作用
第二节
细胞内受体介导的信号传递
一、细胞内受体与基因表达
细胞内受体活化的机制:
激活前:受体和抑制性蛋白结合成复合物 激活后:如果甾类激素和受体结合,导致抑制
性蛋白从复合物上解离下来,使受体暴露出 DNA结合位点,激素-受体复合物与基因调 控区(激素应答元件,hormone response element, HRE)结合,影响基因的转录。

第三章(一)细胞信号转导途径(全)

第三章(一)细胞信号转导途径(全)
其G蛋白偶联结构域与细胞膜上的G蛋白相互作用,使α亚基与 βγ亚基解离,且α亚基发生鸟苷酸交换与1分子GTP结合而被激 活。
(2)AC与cAMP
① AC:
分布:腺苷酸环化酶(AC)分布于除成熟红细胞以外的几 乎所有组织细胞膜或胞液 分类:按其亚细胞定位不同,其同工酶可分为膜结合性和 可溶性两大类。 作用:催化胞液中的ATP生成cAMP
第一信使:指在细胞外传递特异信号的信号分子。 第二信使:指在细胞内传递特异信号的信号分子。主要有 cAMP、 cGMP、Ca2+、DAG、IP3、TPK等
一、膜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
据所需的第二信使的不同可分为:

环核苷酸信号转导途径 * cAMP信号转导途径 * cGMP信号转导途径

脂类衍生物信号转导途径 * DAG/IP3信号转导途径 * PI3K信号转导途径
GTP
信号分子B 抑制型受体
+
GTP-Gs蛋白
GDP
-
GTP-Gi蛋白
GDP-Gi蛋白
GDP GTP
AC ATP 调节基因表达 cAMP PDE 5’-AMP
+
PKA
调节离子通透
调节物质代谢
调节骨架蛋白
(1)G蛋白
① 定义:G蛋白(鸟苷酸结合蛋白)是一类和GTP或GDP 结合的,位于靶细胞膜胞液面或胞浆中的特殊 信号转导蛋白。 ② 分类:按分子结构不同G蛋白可分为2大类: 异三聚体G蛋白:由α 、β 、γ 三种不同亚基构成许多种 小分子G蛋白:由1条多肽链构成,至少有50种 常见的G蛋白 功能
cAMP cAMP
C C
R R
4 cAMP
C C 活性
+
R

细胞生物学 第十二章 细胞的信号转导

细胞生物学 第十二章 细胞的信号转导

第十二章细胞的信号转导信号转导:细胞之间联系的信号有许多种,由细胞分泌的、能够调节机体功能的生物活性物质是一类重要的化学信号分子,它们通过与细胞膜上或胞内的受体特异性结合,将信号转换后传给相应的胞内系统,使细胞对外界信号做出适当的反应,这一过程称为信号转导。

第一信使:细胞所接收的信号包括物理信号、化学信号等,其中最重要的是由细胞分泌的、能够调节机体功能的一大类生物活性物质,它们是细胞间通讯的信号,被称为“第一信使”。

激素:由内分泌细胞合成,经血液或淋巴循环到达机体各部位靶细胞的化学信号分子,如胰岛素、甲状腺素等,作用特点是距离远、范围大、持续时间长。

神经递质:由神经元的突触前膜终端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殊受体,如乙酰胆碱、去甲肾上腺素等,特点是作用时间短、作用距离短。

局部化学介质:由某些细胞产生并分泌的一大类生物活性物质,包括生长因子、前列腺素和一氧化氮等,它们通过细胞外液的介导作用于附近的靶细胞。

胞外信号分子可根据与受体结合后细胞所产生的效应不同,分为激动剂和拮抗剂。

激动剂:指与受体结合后能使细胞产生效应的物质。

①Ⅰ型激动剂:与受体结合的部位与内源性配体相同,产生的细胞效应与内源性配体相当或更强者②Ⅱ型激动剂:与受体结合的部位不同于内源性配体,本身不能使细胞产生效应,但可增强内源性配体对细胞作用者拮抗剂:指与受体结合后不产生细胞效应,但可阻碍激动剂对细胞作用的物质。

①Ⅰ型拮抗剂:结合于受体的部位与内源性配体相同,可阻断或减弱内源性配体对细胞的效应②Ⅱ型拮抗剂:结合于受体的部位与内源性配体不同,能阻断或减弱内源性配体对细胞的作用。

受体:是一类存在于胞膜或胞内的特殊蛋白质,能特异性识别并结合胞外信号分子,进而激活细胞内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使细胞对外界刺激产生相应的效应。

配体(ligand):与受体结合的生物活性物质统称为配体,包括激素、神经递质、生长因子、某些药物和毒物等。

膜受体:主要为镶嵌在胞膜上糖蛋白,由与配体相互作用的细胞外域、将受体固定在细胞膜上的穿膜域和起传递信号作用的胞内域三部分构成,其配体是一些亲水的、不能直接穿过细胞膜脂质双分子层的肽类激素、生长因子和递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