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区域主义的发展趋势(李向阳)
1996年世界经济五大“热点”

作者: 李向阳
出版物刊名: 经济研究参考
页码: 47-48页
主题词: 世界经济 高失业 东亚地区 “东亚奇迹” 东亚经济增长 丧失活力 亚欧会议 治外法权 周期波动 失业率
摘要: <正> 一、东亚经济增长速度放慢。
世界经济中最具活力的东亚地区因出口增长率的下降,1996年经济增长呈现减速趋势。
由此使人联想到1994年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关
于“东亚无奇迹”的命题。
依照克鲁格曼的说法,所谓“东亚奇迹”不过是依靠资本和劳动力的持续投入带来产出扩大效果时表现的一种现象。
一旦投入告一段落,增长也将随之停止。
但仅仅根据1996年东亚出口及经济增长速度放慢就断言东亚经济已丧失活力还为时太早。
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这是一次周期波动的结果。
不过,东。
“一带一路”面临的突出问题和出路

“一带一路”面临的突出问题和出路作者:李向阳来源:《国际贸易》 2017年第4期2013年习近平主席正式提出“一带一路” 倡议,2015年以三部委名义发布《推动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以下简称《“一带一路” 白皮书》),标志着“一带一路” 从理念步入到实施阶段。
迄今为止,中国政府与沿途国家共同制定了六大经济走廊;与34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 政府间合作协议;“一带一路” 全球峰会也即将召开。
“一带一路” 所取得的成果举世瞩目。
但我们必须看到,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无论是在学术界还是在政府决策层面,围绕“一带一路” 的许多重大理论问题远未取得共识。
毫无疑问,这将阻碍“一带一路” 的顺利实施。
为此,我们将对“一带一路” 建设中最基础的理论问题进行梳理讨论:“一带一路” 是什么,“一带一路”要做什么,“一带一路” 怎么做。
同时,这些问题也是我们必须向国际社会讲清楚的。
一、“一带一路” 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目前,围绕“一带一路” 基本问题存在的认知分歧与偏差大致可分为四类:第一,在国内学术界,存在对“一带一路” 的界定的“泛化” 和“虚化”。
由于“一带一路” 涉及的领域很广,不同领域的学者把本领域中国需要解决的问题都赋予它。
以“一带一路” 的定位和目标为例,至少存在十几类目标:转移过剩产能或推动国际产能合作;推动中国企业“走出去”;为中国企业开拓海外市场;获取沿途国家的能源或资源;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实施对外开放,尤其是中西部内陆地区的对外开放;推行经济外交战略;服务于中国的周边战略或全球战略;服务于中国的西部安全;服务于中国政治经济地缘战略的重构;应对美国的“亚太再平衡” 战略;向世界推广中国模式;推动中国参与全球治理并扩大在全球治理中的话语权;构建人文交流的桥梁;推动中华民族复兴的地缘大战略,等等。
当然,这还远非所有目标的清单。
姑且不论“一带一路” 是否具有能力承载如此多的目标,把中国如此多的目标都赋予“一带一路” 本身就会给外部世界带来恐慌。
全球气候变化规则与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_李向阳

《国际经济评论》2010年第1期全球气候变化规则与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李向阳【内容提要】全球气候变化规则的核心是不同类型国家的利益分配。
它将决定清洁能源与低碳经济的发展进程,重塑全球产业结构的形态和布局,以及不同类型国家在未来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总体而言,发达国家将是未来全球气候变化规则的净受益者,而发展中国家将面临新的挑战。
关键词:全球气候变化规则清洁能源低碳经济以哥本哈根会议为标志,国际经济规则正在经历自WTO产生以来最大的变革。
虽然气候变化本身是一个环境问题,但围绕气候变化所制定的规则将对全球经济的增长方式和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规则的制定刚刚起步,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发达国家将决定着规则的发展方向。
新规则的形成不仅将影响低碳经济的发展进程,而且将重塑全球产业的结构与布局。
总体而言,发达国家将是新规则的净受益者。
一、全球气候变化规则将成为未来国际经济规则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符合全人类的共同利益,但为此而制定的全球规则却会给不同国家带来不同影响。
因而,围绕全球气候变化规则争论的核心是民族国家的经济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研究员。
国际经济评论利益。
此前,主要发达国家曾签署过《京都议定书》,约束范围只限于发达国家,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球规则。
伴随第一阶段《京都议定书》将在2012年到期,以哥本哈根会议为标志,气候变化规则开始扩展到全球领域。
当然,全球气候变化规则决不局限于达成一个各国减排的承诺,还需要建立一整套规则实施机制。
全球气候变化规则将围绕减排在不同层面形成一个相互联系和补充的规则体系。
在联合国层面,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将就减排的额度、分配及补偿做出规定。
这是全球气候变化规则的核心内容。
哥本哈根会议上各国的巨大分歧都集中于这些领域。
一旦在这些领域达成共识,下一阶段的重点将会转向实施机制。
在民族国家层面,为落实减排可供选择的制度安排主要包括碳关税(carbon tax)和碳交易(cap-and-trade,或者emission-trading system,ETS)。
“一带一路”建设谨防政策误区

“一带一路”建设谨防政策误区
李向阳
【期刊名称】《瞭望》
【年(卷),期】2015(000)007
【摘要】建设“一带一路”必须充分发挥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两方面的积极性。
但由于职能、所追求的目标存在差异,在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上要注意下述可能的偏差与风险。
【总页数】2页(P56-57)
【作者】李向阳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战略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加强政策沟通做好四个对接共同开创“一带一路”建设新局面——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政策沟通和战略对接”,平行主题会议上的发言
2.国家形象
建设需谨防哪些认识误区3.电镀园区建设要谨防走入误区4.谨防农民工市民化政
策实施中的五大误区5.加强政策研究为工程建设标准国际化提供支撑——中国工程建设标准“一带一路”国际化政策研究宣传推广会顺利召开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李向阳-大国的亚太战略

00 0
六,欧盟:受到危机影响的亚洲战略
1,以欧亚峰会为平台强化与亚洲的全面合作。
2012年7月,欧盟与东盟正式签署《东南亚友好 合作条约》。 2,以FTA为核心强化与亚洲国家的经济合作。 3,欧债危机成为欧盟亚洲战略形成的最大障碍。
00 0
欧盟与亚洲国家的FTA
1,欧盟-韩国FTA:2011年生效。
要让地球无法承担。”
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内容
1,深化和更新同盟关系。 2,拓展与越来越重要的地区伙伴。 3,与中国发展可预测的、稳定、全面的关系。
4,参与和培育地区多边架构。
5,奉行自信而积极的贸易和经济政策。
6,打造更广范围的军事存在。
7,打民主与人权牌。
18
19
20
21
22
亚洲区域经济合作的“三驾马车”
(2)日本成为同时参加“三驾马车”的国家?
日本的新战略=安倍经济学+民族主义
40
41
四,印度:东向战略
1,印度的“大国梦”是东向战略的主要目标。
00 0
2,“中国参照系”效应是东向战略的直接推动力。 3,美国重返亚太第二阶段的重点将会放在印度。 从印太到“印太”。 印度成为西方国家平衡中国的理想伙伴。 4,与东亚国家的区域经济合作。 5,与日本的全面合作。
实施的舆论调查显示,关于安倍内阁的外交政策,回答称
“支持”的受访者为62%,大幅超过“不支持”者(18%)。 关于安倍内阁的外交政策,在自民党支持者中支持者 比例已经高达78%。不支持者仅为9%。而在民主党支持 者中也有50%表示支持安倍外交,在日本维新会支持者中
66%表示支持。在无党派阶层中,“支持”者占39%,高
47
印度与东亚国家的FTA
聚焦全球经济五大失衡(形势与政策)

聚焦全球经济五大失衡有两块,一部分是消费,一部分是储蓄,即收入=消费+储蓄。
在国家层面,按照经济学的基本恒等式,储蓄这部分是用作投资的,所以正常情况下应该是储蓄=投资。
这是理论上的平衡,在现实中从来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平衡,只有在全球层面上平衡才存在。
而落实到单个国家情况就不一样了,储蓄和投资是完全可以有差异的——如果储蓄大于投资,简单地说就表现为顺差;反之,如果储蓄小于投资就表现为逆差。
这种差异派生出第三个等式:即储蓄-投资=顺差(或逆差)。
总的来说,储蓄既有可能大于投资也可能小于投资,如果主要国家的这种差距过大:一部分国家逆差过大,另一部分国家顺差过大,就出世界货币的发行者,美国可以通过开动自己中央银行的印钞机,来换取真金白银,也就是其他国家实实在在的财富。
这是支撑美国多年来负债消费的基本条件。
反过来,美国之所以能够通过印美元来借债进而进行消费,是因为其他国家愿意接受美元。
二是美国的过度消费持续了这么久,与美国产业的空心化以及部分产业国际竞争力下降直接相关。
产业的空心化涉及到很多问题。
到这场国际金融危机之前,美国的制造业占整个GDP的比例大致在12%-15%之间,与此相对应,美国经济增长只能依靠以金融业为主的虚拟经济。
美国之所以这么长时间致力于发展金融业,根本原因是它能够通体系之上的,这是美国攫取全球财富的重要来源。
而一些发展中国家尽管手里有储蓄,但并不能自动转化为投资。
就像我们的钱在我们这儿好像不是钱,只有到美国转一圈才能称做钱一样。
如果美国只是在国内层面上做零和博弈,即把用作制造业的投资转到金融业,简单导致制造业份额下降、金融业份额上升,那么发展金融业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
所以,多年来美国致力于发展金融业是符合其自身利益的。
这就是为什么伴随金融业的繁荣与产业的空心化,美国经济还能持续增长的原因。
当然,在美国制造业里,很多产业比如纺织、钢铁、玩具的国际竞争力下降是毫无疑问的,这也是促使它上世纪80年代以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工资收入,一部分是利润。
全球化与区域经济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全球化与区域经济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全球化和区域经济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重要趋势。
全球化使得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经济活动的范围也扩大到了全球。
然而,同时也有一些国家和地区通过发展自己的区域经济来实现经济发展。
全球化的推动力之一是科技进步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网络技术的普及使得人们能够更容易地跨越国界进行沟通和交流,国际贸易也因此蓬勃发展。
全球化使得产品和服务能够更加容易地在不同地区之间流通,为全球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便利。
然而,由于全球化的推动力主要来自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往往扮演着从属的角色。
他们面临着来自发达国家的竞争压力,同时也面临着环境破坏和资源枯竭的挑战。
区域经济发展的趋势也在全球范围内显现出来。
一些地区通过发展自己的优势产业,实现经济发展。
例如,亚洲地区的制造业集群,欧洲地区的汽车制造业等。
区域经济发展不仅能够提高就业率,改善人民生活水平,还能够促进区域内的合作和发展。
然而,区域经济发展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挑战。
一个地区过于依赖某个产业可能会导致经济的不稳定。
此外,国际贸易的竞争也可能对区域经济产生冲击。
未来,全球化和区域经济发展将继续相互作用并影响世界经济。
全球化的发展将进一步加深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联系,人们之间的交流将变得更加频繁和密切。
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也将进一步推动全球业务的扩展和流通。
同时,全球贸易也将更加依赖于地区之间的合作和协调。
例如,亚洲地区的一体化进程将为亚洲国家和地区实现更大的发展潜力。
在区域经济发展方面,随着全球化的加深,不同地区之间的差距将进一步缩小。
一些地区由于资源和地理条件的优势,将会继续成为经济的重要发展区域。
同时,由于全球环境和能源问题的威胁,地区之间的合作也将变得更加紧密。
例如,区域间的能源合作和环境保护合作将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总之,全球化和区域经济发展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重要趋势。
无论是全球化还是区域经济发展,都面临着机遇和挑战。
世界经济形势的回顾与展望

作者: 李向阳
作者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政治与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出版物刊名: 求知
页码: 18-20页
主题词: 世界经济形势 中国经济 高速增长 全球经济增长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经济增长率 平均水平 速度 回顾与展望 互动
摘要:在2003年复苏的基础上,2004年全球经济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经济增长率约为5%,高于20世纪90年代高速增长时期的平均水平,创造了过去20年来的最高纪录。
受周期发展的制约和一系列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2005年全球经济增长速度将会明显放缓,但仍能保持适中的速度,预计在4.3%左右。
伴随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互动越来越明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服务 知识 产权 Y Y Y N Y N Y Y Y Y Y Y Y Y Y N N Y
投资 劳工 争端 解决 Y Y Y N Y N Y Y Y N Y Y Y Y N N N Y Y Y Y Y Y Y N Y
竞 争 Y Y Y Y Y Y Y N Y
Y Y Y N Y N Y Y Y
N N N N Y N Y Y N
1992:美加FTA扩展为
2004: 欧盟东扩完成(25国) 2004:FTAA谈判完成
近年来欧盟在区域贸易协定方面的进展 1,欧盟东扩之前与111个国家有双边和区域的协定。 2,欧洲与地中海协定(Euro-Mediterranean Arrangements) 1995年启动;与地中海12个国家预计在2010年建成类似 NAFTA的FTA. 3,经济伙伴协定(Economic Partnership Agreements) 为取代目前的Cotonou Agreement; 4, 与其他国家的FTA 南非(2000年生效); 正在谈判中的FTA:墨西哥、智利、南共市、海湾合作组织, 等;;
US-澳 NAFTA EU-南非 EU-智利
EU-地中海 MERCOSU R
AFTA
日本-新
从南-南型合作向南-北型合作转变
(一)80年代以前的南-南型区域经济合作 (二)90年代以来南-北型区域经济合作 1,经互会的瓦解与对欧盟的转向 2,欧盟与周边国家的区域经济合作 3,未来的FTAA (三)不同类型RTAs的影响 1,对成员国收入水平的影响 南南型RTA会拉大成员国的收入差距;而南北型RTA 会缩小差距。Venables(1999) 2,对经济增长率的影响 南南型RTA的贡献度远小于南北型RTA的贡献度。 Vamvkidis(1998) “群集效应”与“反群集效应”;
CUs under negotiation FTAs in force CUs in force
Region
CrossCross-Regional RTAs, as a percentage of total RTAs as of October 2003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In Force Signed/Neg. Proposed
四,亚洲区域经济合作与我国的选择
1,亚洲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现状 2,亚洲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的动力 3,亚洲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的方向 4,我国区域经济合作发展战略选择
区域主义的成本与收益
建立亚洲经济共同体的态度
亚洲出口对区域外市场的高度依赖
中国的战略选择
(1)参与区域经济合作是我国的一项必然选择 ①,融入全球化进程中的避风港; ②,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周边环境; ③,成为地区性大国的必要条件; ④,扩大对国际经济规则制定的影响力 ⑤,国家统一的重要推动力 (2)对待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立场 东亚区域合作是基础; 中日韩FTA是核心; (3)对待跨区域合作的立场
全球区域主义的发展趋势
中国社科院亚太所 李向阳
主要内容
1,1990年以来代全球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现状 2,区域主义的发展趋势 3,区域主义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4,亚洲区域经济合作与我国的选择
一, 1990年以来代全球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 1990年以来代全球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
现状
1, RTAs的发展速度 2,RTAs的类型分布 3,RTAs的地区分布 4,RTAs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
Thanks for your attention.
区域主义对FDI的潜在影响 区域主义对FDI的潜在影响
传递渠道 PTA投资条款 其他”深度一体化”条款 贸易-FDI的弹性 市场规模(东道国与母国) 动态/增长效应 FDI的预期变化 积极的 大多数是积极的 模糊的 积极的 积极的,但有高度的不确定 性
区域主义与多边主义的关系 1,相对于多边主义,区域主义是一种次优选择; 2,区域主义是多边主义的“跳板”吗? 3,区域主义是多边主义的“绊脚石”吗?
区域贸易协定的数量
RTAs in force, as of October 2003, by type of agreement
49 FTA Customs Union 14 152 Partial Scope
Chart 2: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RTAs, both in force and under negotiation
小国合作中的“轮轴-轮辐”战略
区域化进程中小国的战略选择 1,自主型战略: 南-南合作 2,依附性战略:新区域主义 3,主导型战略:轮轴-轮辐
小国的“轮轴-轮辐”战略
三,区域主义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1,区域主义与全球贸易
对区域内国家贸易的影响; 对贸易条件的影响; 对区域内标准的影响;
2,区域主义与国际投资 3,区域主义与多边主义
大国之间的竞争正在演变为 区域贸易组织之间的竞争
(一)欧盟东扩进程 (二)美洲自由贸易区的谈判进程 (三)美欧在世界其他地区的争夺 墨西哥、智利、南方共同市场、北非与地中海、中 东、东亚。 (四)日本的应对策略 (五)新的世界经济“三足鼎立”?
大西洋两岸的竞争进程
1986:欧共体决定与EEFA在 署 1992年建立欧洲统一 大市场 1992:欧盟签署《欧洲统一 NAFTA 法》 1986:美国决定与加拿大签 FTA
从数量型扩张向质量提高转变
⑴,区域贸易协定的整合
欧盟东扩;(RTAs从285个减少到229个) 美洲自由贸易区(FTAA)谈判;
⑵,多边贸易体制的进展与RTAs含盖内容增加
RTAs覆盖了商品贸易以外的领域 RTAs覆盖了商品贸易以外的领域
标准 运 输
US-新加坡
关税 合作 Y Y Y N Y N Y Y Y
动态经济因素与非经济因素 在大国区域发展战略中的地位上升
(一)RTAs的静态经济收益 经验研究显示:RTAs的静态收益不大(Schiff &Winter,1998) (二) RTAs的动态经济收益(规模经济效应和竞争效应)和 非经济收益 1,区域内公共产品 2,化解历史、外交和民族纠纷 3,扩大对国际经济规则(乃至整个国际事务)的影响 力; s-regional
区域内贸易比例的变化趋势
无法显示图像。计算机可能没有足够的内存以打开该图像,也可能是该图像已损坏。请重新启动计算机,然后重新打开该文件。如果仍然显示红色 “x”,则可能需要删除该图像,然后重新将其插入。
二,区域主义的发展趋势
1,从数量型扩张向质量提高转变 2,从南-南型合作向南-北型合作转变 3,动态经济因素与非经济因素在大国的区域经济 合作发展战略中的地位上升 4,大国之间的竞争正在演变为区域贸易组织之间 的竞争 5,小国合作中的“轮轴-轮辐”战略
RTA非传统收益分类 RTA非传统收益分类
1,约束政府政策行为的时间不协调性(time inconsistency) 2,向外部世界发出的信号效应(signing) 3,为小国提供保险效应(insurance) 4,提高成员国的交易能力(bargaining power) 5,发挥协调机制的功能(coordination device) (Schiff & Winter, 1998)
120 100 Number of RTAs 80
FTAs under negotiation
60 40 20 0
Americas Asia Pacific Eastern Europe & Central Asia EuroMediterranean Sub-Saharan Cross Regio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