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史重点知识笔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闻史重点知识笔记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中国新闻史期末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5个20分)

1、孙樵,晚唐时期。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人”。他所着的《经纬集》中《读“开元杂报”》一文,是现存对唐代原始状态报纸作最早也是最详细记载的文献。

2、世界上第一份中文近代刊物,1815年8月5日《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在马六甲创刊, 这份以近代面目出现的宗教刊物,揭开了中国近代新闻事业发展的第一页。

3、外国人在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1833年8 月郭士立在广州创办《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4、中国境内最早的近代报刊,1822年9月12日葡萄牙人在澳门创办的葡文周刊《蜜蜂华报》,是中国境内的第一份外文报刊。

5、中国人在国内自办的第一份近代报纸,《昭文新报》。

6、《循环日报》早期自办报刊中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的报纸

7、于右任的竖三民:《民呼日报》、《民吁日报》、《民立报》

8、黄远生,他是我国报纸从政论时代向新闻时代演变的开拓者,创造了一种崭新的报刊文体——通讯。新闻记者须有四能:脑筋能想,腿脚能奔走,耳能听,手能写。

9、1918年12月,天津《大公报》派胡政之赴法国采访巴黎和会。这是中国报纸第一次派记者采访重大国际事件,胡政之是采访这次重大国际会议的唯一的中国记者。

10、中共中央第一个政治机关报,《向导》周报。

11、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机关报,《红色中华》报。

12、红色中华通讯社,1931年11月7日《无线电日讯》创刊,现在《参考消息》的前身。

13、抗战时期国统区两个重要的新闻团体和机构:

“青记”——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国新社”——国际新闻社

14、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

1918年10月14日成立。

我国第一个新闻学研究团体和新闻教育机构。

会长:蔡元培

导师:徐宝璜邵飘萍

宗旨:研究新闻学理,增长新闻经验,以谋新闻事业之发展。

15、中国共产党出版的第一份大型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

二、名词解释:(4个20分)

1、进奏院状:

进奏院状是指经由进奏官传发给各藩镇、用来介绍朝廷政事动态和各项消息的书面报告,是最早的官报雏形,其性质接近于后来的“邸报”,称为进奏院状或进奏官报。

主要内容:皇帝的起居生活、皇帝的诏旨、官吏任免事项、臣僚们的章奏以及其他军事政治方面的重要信息。

特点:①它是不定期地由派驻首都的进奏院向地方传发的,其读者主要是地方的藩镇和诸道长官;②它在行文上还保留有某种官文书的痕迹;③它所提供的消息,绝大多数都属于朝廷的政事活动,有一些是进奏官们自行采集的,有一些则是从他们获得的朝廷动态消息中筛选出来的。他们所着重传报的,往往是他们主官们相对关注的那一部分内容。

2、《京报》的特征

清代民间报房所出的报纸通称为京报,定期出版,有统一格式,乾隆以后基本为印刷发行,以盈利为主要目的,报纸内容与官报无差,因此得到了清统治者的允许,未加以限制。

京报内容基本为宫门抄、皇帝谕旨、臣僚奏章三部分

京报的特点:

①没有官报之名的官报;是邸报的翻版;②稿件全部来源于内阁和科抄,没有自己采写的新闻和言论,没有标点和标题;③旨在营利,报费是主要进项;④京报的内容主要是宫门抄、皇帝谕旨、臣僚章奏;⑤京报的读者是清朝的早期和中期主要是朝野的官绅和士大夫知识分子,市井小民只是少数。

3、时务文体

时务文体即报章文体,是指出现于报刊之上的一种比较通俗浅近的文体,这种文体的特点是半文半白、平易畅达,笔锋常带感情,有时还夹以口语和外来语。这种新的报章文体,以梁启超在《时务报》上运用得最好,故被人们成为“时务文体”;后来梁启超在《新民丛报》上运用得更加成熟,又被称为“新民文体”。这种新文体出现后,风行一时,成为文言文与白话文之间的一种过渡文体,为“五四”白话文运动开了先河。

4、《申报》

《申报》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着名大报,是上海第二份中文商业报纸,由英商美查创办于1872年4月30日,以营利为首要目的,十分注重办报质量,在内容上,从办报人员到报纸样式都本土化经营,重视新闻报道和言论,刊载文艺作品,增办了中国第一份时事画报《点石斋画报》、中国第一份文艺期刊《瀛寰琐记》、中国最早的白话报纸《民报》。由于在经营管理和内容等方面采取多种办法,创刊4个月,销数即增至3000份,挤垮《上海新报》。

《申报》的创办与飞速发展,标志着我国中文商业性报纸发展到了成熟阶段,《申报》成为我国商业性报纸的一个成功典范,《申报》的成功,使上海商业性报纸在19世纪80年代后出现了大发展的局面,在《字林沪报》、《新闻报》创刊后,形成了“申、新、沪”三报鼎立的格局。《申报》在1912年转让给史量才,在他的主持下,《申报》逐渐发展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着名大报之一。1937年7月《申报》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同年12

月,因日军检查新闻,自动停刊,抗战期间,曾在日伪控制下出版,抗战胜利后,该报被国民党接收,1949年上海解放时停刊。《申报》前后历时78年,记录了从清末到民初近八十年间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社会各方面的情况,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被称为“近代史的百科全书”

5、《大公报》

《大公报》是中国近代和现代着名日报,也是中国新闻事业史上出版时间最长的中文日报,现在仍在香港继续出版。该报1902年6月27日创办于天津,由英敛之(英华)主持,鼓吹变法维新,主张君主立宪,反对封建专制,黑暗吏治和国外侵略,重视言论工作,以“敢言”名于时,深受读者爱重。

《大公报》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由英华主持,是主张宣传改良思想,主张君主立宪的报纸,以敢言、严肃、非牟利为标榜,揭露时弊,成为北方地区着名报纸。第二阶段由王郅隆接办,成为一张接近皖系军阀并有亲日倾向的报纸。第三阶段由新记公司接办,发展成为有全国影响的大报。1926年由吴鼎昌、胡政之、张季鸾合作创办,提出“不党、不私、不卖、不盲”的办报方针。第四阶段成为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报纸。

6、癸丑报灾

是指国民党“二次革命”失败后,袁世凯趁着军事上的胜利,对国民党报刊以及其他异己报刊进行的大规模镇压。

袁世凯政府借军事胜利之淫威,宣布国民党为乱党,凡国民党系统的报刊一律扣以“乱党报”的罪名对国民党系以及其他有碍袁世凯独裁统治的报刊进行查封、剿灭。至1913年底,全国继续出版的报纸从民国元年的500多家锐减到了139家,报刊减少了三分之一,报人大批被捕杀害,中国新闻史上,把二次革命失败后,袁世凯对新闻界的大扫荡称为癸丑报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