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下册历史考前复习提纲与复习计划.

八年级下册历史考前复习提纲与复习计划.

八年级下册历史考前复习提纲与复习计划.八年级历史本学期内容多,而且课时少(每周只有2节课),教学任务艰巨。

小编在这里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八年级下册历史考前复习提纲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1、(重点)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949年9月地点:北平内容: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作用)确定新中国的名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宋庆龄为副主席;决定把北平改名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同时确定五星红旗为新中国国旗,《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确立公元纪年法。

大会还决定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但没有确立国徽。

作用:为新中国成立作了重要准备。

2、开国大典:开国大典的举行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中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1949-10-1日下午2时,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开国大典:①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②毛泽东宣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中央人民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

3、(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需背诵①国内意义: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近代百余年的屈辱史,中国成为一个真正独立自主的国家;结束了千百年来有少数剥削者垄断政权的历史,人民大众成为国家主人。

它是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新纪元的新是指社会性质产生了变化。

②国际意义:新中国的成立,还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大大增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直接推动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结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4、x藏和平解放: (1)时间:1951年昌都战役(2)历史意义: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政权巩固的三大运动5、(重点)抗美援朝:时间:1950—1953(1)中国人民志愿军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原因: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到新中国的安全。

(具体事件:①美国侵略朝鲜,轰炸中国边境城市,侵犯了中国主权,严重威胁着中国安全;②美国派太平洋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台湾,公然干涉中国内政。

八年级历史下册知识复习提纲

八年级历史下册知识复习提纲

八年级历史下册知识复习提纲一、古代中国的重要朝代和历史事件:1. 夏朝、商朝和周朝的兴衰2. 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裂与统一3. 秦朝的统一和大一统制度4. 汉朝的兴起和外交政策5. 三国时期的乱世和魏晋南北朝的分裂局面6. 隋朝和唐朝的盛世7. 五代十国和北宋南宋的政治重塑8. 元朝的建立和蒙古帝国在中国的统治9. 明朝的兴衰和外族入侵10. 清朝的建立和康乾盛世二、中国古代的重要文化:1. 儒家思想和孔子的影响2. 道家思想和老子的主张3. 法家思想和商鞅的改革4. 墨家思想和墨子的教义5. 兵家和孙子兵法的理论与实践6. 佛教的传入和对中国文化的影响7. 音乐、舞蹈和戏曲的发展历程8. 书法、绘画和雕塑的艺术成就9. 科技与发明的进步对古代中国的影响三、中国古代的社会制度和文化风俗:1. 封建制度及其等级体系2. 农业主导的经济结构和丝绸之路的开辟3. 儒家思想对社会伦理和教育体系的影响4. 中国古代社会的典章制度和礼仪文化5. 宗教信仰和庙会传统6. 饮食习俗和服饰文化7. 家庭结构和婚姻制度的演变8. 华夏文化在东亚地区的传播与影响四、中国古代的战争与外交:1. 春秋战国时期的列国争霸2. 秦朝的征服战争和统一中国3. 汉朝与匈奴的对峙和丝绸之路的开通4. 三国时期的各国争霸和曹操、刘备、孙权的权力斗争5. 隋唐时期的西域远征和对外交术的发展6. 宋辽金时期的北方民族与中央王朝的冲突7. 元朝的统一战争和对外扩张8. 明朝的北虏防御和海上政策9. 清朝的对外侵略和闭关锁国政策五、近现代的中国历史:1. 鸦片战争和中国近代史的开端2. 太平天国运动和康有为、梁启超的改良思想3. 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建立4. 北洋政府和中国早期的政治冲突5. 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6. 国共两党的合作与对立7. 抗日战争和中国的抵抗运动8.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和新中国的初期发展9. 文化大革命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10. 改革开放和中国的现代化建设11. 当代中国的崛起与国际地位六、中国古代的科技与发明:中国历史上有很多重要的科技与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2019-2020学年八年级历史与社会 第二单元复习提纲 浙教版

2019-2020学年八年级历史与社会 第二单元复习提纲 浙教版

2019-2020学年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二单元复习提纲浙教版1、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国家的产生、文字的发明2、比较四大文明古国(文明发源地、产生文明时间、统一时间、统一者)3、四大文明大致位于哪个温度带上?从地理环境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点?说明原因(为什么早期人类文明都发源于大河流域?)北温带。

这些文明都属于农业文明,都位于大河流域,大江大河灌溉水源充足,水利资源丰富;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气候温暖湿润多雨,利于农作物培植和生长,适宜人类居住和生存,能够满足人们生存的基本需要。

由此可见,早期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较强。

第二课早期国家的形成1、禅让制和世袭制的比、僧侣、贵族;):是维护奴隶主阶级统治的工具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等4、为什么说《汉谟拉比法典》是一部代表奴隶主意志的法律?P35①法典规定了奴隶主对平民和奴隶所享有的特权;②法典规定了奴隶可以买卖、抵债,使奴隶买卖合法化;③在法典中,奴隶的生命和安全毫无保障。

④法典严格保护奴隶主阶级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⑤法典保护商人和高利贷者的利益。

5、《汉谟拉比法典》对当时的意义:是国家出现后的产物,是镇压劳动人民反抗、加强和巩固王权统治的工具,是维护奴隶制统治秩序的工具。

现在意义: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保存完整的成文法典;便于我们全面了解古巴比伦当时的社会情况,是珍贵的历史资料和文物,是人类由史前时代向农耕文明时代过渡时期的重要文明成果。

地位: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保存完整的成文法典。

实质:法典是维护奴隶制统治秩序的工具。

与现代法律精神的不同:汉谟拉比法典体现了当时刑法的残忍,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这同现代法律所弘扬的人道主义精神和平等精神是不同的。

P34第三课告别野蛮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P37从图画文字逐3、文字究竟是谁发明的?(人民群众发明的)文字的产生有什么历史意义?①文字的产生和使用,标志着人类告别野蛮,开始进入文明时代。

②文字的出现使人类的生产经验和知识更好地得到交流和传播、继承和积累,为科学文化的建立和发展准备了必要条件。

八年级下册历史必备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历史必备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历史必备知识点
在八年级下册历史课程中,有一些知识点是非常重要且必备的。


些知识点涵盖了各个历史时期和主题,对于学生来说是必须要掌握的。

接下来就让我们来逐一了解这些重要的知识点。

1. 中国古代历史
在八年级下册历史课程中,学生需要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事件
和人物。

这包括夏商周三代的历史演变,尧舜禹的治国理政,周公制
礼作乐等重要内容。

另外,学生还需要了解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兴衰
和争霸,以及秦始皇统一六国并推行中央集权制度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2. 世界历史
除了中国古代历史,学生还需要了解一些世界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
人物。

比如古希腊的民主制度和奥林匹克运动会,罗马帝国的兴衰和
斯巴达克劳绍斯的抗击等。

此外,学生还需要了解法国大革命和美国
独立战争等现代历史事件,以及其对当今世界的影响。

3. 中国近现代史
八年级下册历史课程中也包括了中国近现代史的内容。

学生需要了
解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历史事件,以及
清朝灭亡、民国兴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等重要历史事件。

同时,学生还需要了解毛泽东时代的历史评价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发展和
变化。

总结
在八年级下册历史课程中,以上这些知识点是非常重要和必备的。

只有掌握了这些知识,学生才能够全面理解历史的发展和演变,从而更好地认识和把握当今世界的变化和发展。

希望各位同学能够认真学习这些知识,做好历史学科的学习和应用。

八下历史要点范文

八下历史要点范文

八下历史要点范文八年级下学期历史知识点主要包括中国古代史的一些重要事件和文化知识,具体要点如下:1.元朝的建立-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由蒙古族的忽必烈建立于1271年,结束于1368年。

-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孙子,他统一了蒙古草原并建立了大元帝国。

-忽必烈灭掉了南宋,统一了中国的版图,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民族统一的帝国。

-元朝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进了各族文化的交流融合。

2.元明清三朝对比-元朝、明朝、清朝是中国古代的三个朝代,分别建立于13世纪、14世纪和17世纪。

-元朝是蒙古族的朝代,明朝是汉族的朝代,清朝是满族的朝代。

三个朝代在政治、文化、经济等方面有着不同的特点。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宗主国,影响深远;明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清朝则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3.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中国古代有着辉煌的科技成就,如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和活字印刷术等。

-造纸术的发明让书写和传播变得更加方便,推动了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火药的发明改变了军事战争的面貌,对世界历史有着深远的影响。

-指南针和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也为航海探险和书籍印刷开辟了新的道路。

4.明清时期的经济发展-明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国家的经济发展比较繁荣。

-明代实行一条政策,鼓励手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清朝在明朝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了对农业的扶持力度,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国家经济持续增长。

5.明清时期的文化繁荣-明清时期是中国文化繁荣的时期,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文化人才和文化作品。

-明朝有着大量的文人,如李时中、张载、王阳明等,他们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有着重要的影响。

-清朝也有着许多文人,如纳兰性德、曹雪芹等,他们创作了许多经典的文学作品,留下了深远的文化遗产。

总之,八年级下学期历史要点主要涵盖了元朝的建立、元明清三朝对比、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明清时期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等内容。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历史与社会》全册复习提纲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历史与社会》全册复习提纲

八年级(下)《历史与社会》全册复习提纲第五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1. 1368年( )率领起义军推翻元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今江苏南京)。

朱元璋就是( )。

明成祖朱棣将都城迁到北京。

1627年,高迎祥、张献忠、( )等人先后起义,1644年李自成率军攻入北京,推翻明朝。

2. 1616年。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1636年在盛京(今沈阳)称帝,改国号为清;1644年,宁远总兵吴三桂引清军入关。

3. 从清朝的康熙到乾隆年间,经济迅速恢复,国力空前强盛,史称“( )”。

▲清朝前期,我国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克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附属岛屿,南至南海诸岛;▲清朝前期的疆域图奠定了今天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疆域版图。

4. 明朝的统治:明前期;①政治上,废除( )、创设内阁、设( )机构和迁都北京;②经济上,奖励农耕,轻徭薄赋和提高手工匠身份;③外交上,明成祖派( )下西洋;④影响:强化皇权;使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开辟了亚非海上通道的壮举,表明了明朝对国外的强大影响。

明中后期;改革赋税制度;影响:刺激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 )经济的高度繁荣。

5. 明清时期的不同名族政策明朝:主要以防为主,采取比较被动的( )政策;清朝:比较积极主动,采取( )的政策笼络其他少数民族。

6.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明朝:▲16世纪中期,( )、俞大猷抗击倭寇;▲1662年( )收复台湾。

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清朝:▲17世纪中期(康熙年间)抗击沙俄侵略,两次雅克萨之战,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18世纪中期清朝平定天山以北的( )叛乱;▲乾隆年间清朝平定天山以南的( )叛乱,后来,清政府设置( ),管理整个新疆地区的事物。

▲册封( )、( )(金瓶掣签制度),设置( );▲明清时期,( )加强中央与西南少数名族地区的联系。

八年级下历史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下历史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下历史知识点总结2020八年级下历史知识点总结一、司母戊鼎商朝青铜器的代表作。

二、华佗、张仲景和《伤寒杂病论》、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共同点:(1)华佗擅长外科手术,制成全身剂“麻费散”。

(2)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一书,书中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后世尊称他为“医圣”。

(3)李时珍和《本草纲目》:明朝杰出的医药学家,著有《本草纲目》。

三、都江堰北:P54李冰石像图都江堰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岷江流域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

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组成,它代表了我国当时水利工程的先进水平,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四、长城北:(1)P72(七年级上册)秦长城示意图。

(2)秦长城:为了防御匈奴,秦始皇派人修筑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全长一万余里,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明长城:(七年级下册)P117明朝时,在历代修长城的基础上,先后花了近二百年的时间修筑长城。

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全长六千多千米。

工程坚固,无论规模、质量都达到历史水平结晶。

五、大运河北:P4-5隋朝时开凿的贯穿南北的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自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两千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

大运河通航后,不仅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

运河的通航还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发展。

历朝对运河不断疏浚、改造,使它持续发挥着贯通南北动脉的作用。

大发明北:P40印刷术、指南针和,加上造纸术是我国古代人民的“四大发明”,这些发明对全人类的文明与进步产生了了巨大影响。

(一)造纸术北:P87西汉前期,已经发明了纸。

东汉时期,蔡伦在总结前人造纸经验的基础上,用树皮、麻头、破布和旧鱼网做造纸原料,扩大了原料来源,降低了造纸的成本,同时又提高了纸的产量和质量,人们为了纪念他的功绩,将他改进的纸称为“蔡侯纸”。

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022-2023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复习示范课件(部编版)

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022-2023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复习示范课件(部编版)

“走出去”: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第10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过程
时间
会议
内容
1982 中共十二大
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987 1992 1992
中共十三大 南方谈话 中共十四大
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基本路线 进一步解放思想
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
(元)
工农收入比
1978
631
113
5.56
1979
678
133
5.09
1980
729
141
5.16
1981
770
166
4.62
1982
786
199
3.93
1983
803
218
3.68
A.农村土地改革的推进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C.沿海开放城市的设立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5. (2021·广州)右图是1978—2008年全国乡镇企业数量变化图。
B.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完善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11.下列理论创新成果属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是
A. 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B. 发展才是硬道理
C
C.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D.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
12.“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旨在积极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我国实现这
段讲话( ) 【A】
A.进一步解放人们的思想
B.指导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
第一课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时间:1949年9月
2、地点:北平
3、主要内容: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共同纲领》(起了
临时宪法的作用)。

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大会决定以五星
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实行曲》为代国歌;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北京,采用公元纪年;大会决定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辟历史新纪元。

1、时间:1949年10月1日,举行开国大典,宣告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是新中国成立的标志。

2、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
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
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西藏和平解放
1、时间:1951年5月,西藏和平解放。

2、意义:至此,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民族实现了大团结。

第二课
1、 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背景),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
国(目的),1950年10月(时间)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

2、英雄人物:舍身堵枪眼——黄继光、烈火中永生——邱少云。

3、因为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扬了高度的爱国主义、国际
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他们不怕牺牲,以热情、乐观、勇敢赢得
了这场战争的胜利,所以人们称中国人民志愿军为“最可爱的人”。

第三课
1、时间: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土地改革法》,土地改革运动在全国农村展开。

到1952年底,全国的
土地改革运动基本完成。

2、重要文件:1950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3、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有两千多年的封
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了;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了土
地的主人。

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
生产获得了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第四课
一五计划(1953年——1957年)的成就:1、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
钢厂建成投产;2、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3、试制成
功第一家喷气式飞机;4、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5、武汉长江大桥
建成;6、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7、东北工业基地形成,沿海地
区原有工业基地得到增强,华北、西北新工业基地建成。

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1、时间: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性质: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确立了我国的根
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第五课
农业、手工业合作化运动
形式: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组织农民和手工
业者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和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公私合营
形式:从1954年起,国家通过公私合营的方法对资本主义工商业
实行社会主义改造。

政策: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实现和平过渡,使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第六课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时间: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
主义工商业的三大改造。

2、标志: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
立起来,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中共八大——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1、时间:1956年
2、地点:北京
3、主要内容:(1)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
的要求,同落后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
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状况之间的矛盾。

(2)当
前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4、意义:“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