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专题复习 太阳直射点

合集下载

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太阳方位与日影及其应用

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太阳方位与日影及其应用

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太阳方位与日影及其应用基础知识·速递正午太阳高度1.太阳高度角(太阳高度)的定义:人看太阳的视线与地面的夹角,也是太阳光线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

2.太阳高度的日变化过程(1)数值。

太阳高度:0°—变大—正午最大—变小—0°注意:任何地点正午的太阳高度都是最高的,但只有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最大为90°(2)规律。

极点上:在极昼期间,极点上见到的太阳高度在一天之内是没有变化的,其太阳高度始终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非极点地区:太阳高度在一天之内是有变化的,一天之内有一个最大值(地方时12时)即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3.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1)纬度变化规律。

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引起正午太阳高度有规律地变化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到直射点距离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

(2)季节变化规律。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冬至日达最小值;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夏至日达最小值;赤道:春秋分达一年中的最大值;冬至日和夏至日达一年中的最小值;赤道和南回归线之间:太阳直射时最大,一年两次,夏至日最小;赤道和北回归线之间:太阳直射时最大,一年两次,冬至日最小;情境扫盲·精讲太阳方位1.太阳方位的周年变化(1)日出、日落方位直射北半球:日出东北,日落西北,极昼地区,正北升正北落直射南半球:日出东南,日落西南,极昼地区,正南升正南落直射赤道,日出正东,日落正西。

(2)正午太阳方位①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永远在正南;②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永远在正北;③回归线上,除直射外,北回归线均在正南;南回归线均在正北;④回归线之间,可南可北,具体要通过日期等信息推测此时直射点所在纬度与该地纬度的相对关系。

(直射点所在纬度在该地纬度的北侧,则正午太阳在正北;直射点所在纬度在该地纬度的南侧,则正午太阳在正南;2.太阳的周日视运动(1)周日(视)运动过程:从日出到正午,再到日落的过程。

地理太阳直射知识点总结

地理太阳直射知识点总结

地理太阳直射知识点总结一、地理太阳直射的基本原理太阳直射是因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所造成的。

地球自转轴与赤道平面的夹角为23.5度,而地球公转轨道与地球自转轴的夹角也在改变,因此造成了太阳直射区域的不断变化。

地球自转每天都会经过太阳直射区域,而地球公转则导致太阳直射区域在不同季节不断移动。

二、太阳直射带1. 赤道地区赤道地区是离赤道最近的地区,因此在太阳直射时受到的太阳能最为强烈。

赤道地区气温高,日照时间长,温差小,是热带雨林的主要分布地区。

2. 热带地区热带地区是位于赤道两侧约23.5度以内的地区,这个范围内的地区在一年中都会经历一次太阳直射。

热带地区气温高,季节变化不明显,是热带草原、热带沙漠的主要分布地区。

3. 温带地区温带地区位于热带地区的两侧,介于23.5度到66.5度之间。

这个范围内的地区在一年中都会经历两次太阳直射。

温带地区气温适宜,季节变化明显,适合农业生产。

4. 寒带地区寒带地区位于北极圈和南极圈以内的地区,介于66.5度到90度之间。

这个范围内的地区在一年中都会经历一次太阳直射。

寒带地区气温低,冰雪覆盖,是极地冰雪的主要分布地区。

三、太阳直射对气候的影响1. 温度太阳直射会使得太阳能辐射最为集中,因此太阳直射区域的气温会较高。

赤道地区气温持续高,而极地地区气温持续低。

2. 降水太阳直射会形成气流运动,使空气上升,形成对流圈,从而形成大规模的对流性降水,影响降水的分布。

3. 季节变化太阳直射会导致地球季节的变化。

当北半球夏至时,南半球就是冬至。

这就是由于地球自转轴倾斜所造成的。

四、太阳直射对影响人类活动和生态环境1. 农业生产太阳直射会影响季节变化和降水分布,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生长。

因此农业生产需要根据太阳直射区域和季节变化来安排种植和收割。

2. 生态环境太阳直射对气温和降水分布的影响将直接影响着生物的生长繁衍。

热带地区和沙漠地区的植被分布就是直接受到太阳直射的影响。

3. 人类活动太阳直射的地理分布也影响着人类活动,赤道地区和热带地区的居民生活习俗和经济活动与其他地区明显不同。

高中地理——每日讲1题(太阳直射点、影子方向、昼夜长短)

高中地理——每日讲1题(太阳直射点、影子方向、昼夜长短)

知识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地球绕着地轴自转,自转的平面为“赤道面”;地球绕着太阳公转,公转的平面为“黄道面”。

两个平面存在着一个23°26′的夹角:黄赤交角,因此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23°26′N~23°26′S之间往复移动,移动的周期为一个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移动的规律如下:①夏半年(春分-夏至-秋分),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开始,先向北移动到北回归线,再向南回到赤道。

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点附近出现极昼,极昼的范围先扩大后缩小;②冬半年(秋分-冬至-春分),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开始,先向南移动到南回归线,再向北回到赤道,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点附近出现极夜,极夜的范围先扩大后缩小。

图1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影子的方向影子的方向,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太阳的视运动轨迹有关。

假设某地位于北半球,则影子的方向为:①春分-夏至-秋分:太阳东北日出、西北日落,因此早上影子朝向西南,黄昏影子朝向东南;②秋分-冬至-春分:太阳东南日出、西南日落,因此早上影子朝向西北,黄昏影子朝向西南;③正午影子方向:与观察者的纬度、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有关,太阳直射点位于观察者以南,则正午影子位于正北;太阳直射点位于观察者以北,则正午影子位于正南;④南/北极点:北极点的影子永远朝向正南,南极点的影子永远朝向正北。

图2 影子的方向例题图3 例题答案:C、A精讲精析:(1)分析影子的方向。

①由于该地为北极点,因此该点的四周,全部为“南”,因此中国结的影子指向正南,拍摄者也位于正南;②如果此时为3月21日(春分),则全球昼夜平分,北极点处应该是一半夜晚、一半白天,而图中全部都为白天,因此不是春分或者秋分。

(2)分析南极点的气候特点。

①南、北半球的季节恰好相反,1月份为南极的夏季,但南极点的冰层很厚,夏季虽然有融化,但仍然比北极要厚很多;②3月1日~21日为南半球的夏半年,南极点及其附近的昼长>夜长;3月21日~31日为冬半年,南极点及其附近夜长>昼长,因此总体来看3月份昼长>夜长,而北极点及其附近地区恰好相反,因此累计昼长:南极点附近>北极点附近;③南极的海拔较高,因此气压较低;④假设南极北极海拔相同,则9月1日~23日为南半球冬半年,气温较低;24日~30日为夏半年,气温较高,因此总体来说气温较低的日子更多。

高考地理太阳直射点考前复习资料

高考地理太阳直射点考前复习资料

高考地理太阳直射点考前复习资料高考地理太阳直射点五个小知识1、什么是太阳直射点?太阳直射点是地球表面太阳光射入角度(即太阳高度角 )为90度的地点,它是地心与日心连线和地球球面的交点。

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的地方时为正午12时。

2、太阳直射点与晨昏圈的关系直射光线始终与晨昏线(面)垂直。

3、太阳直射点移动与极昼极夜范围的关系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数,与极昼极夜现象的最南、最北界限度数之和互余。

例如: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与地轴的夹角=极点的太阳高度=90°-刚好出现极昼的纬度=#189;×刚好出现极昼的纬线的正午太阳高度=#189;×(极昼区域内任纬度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值+最小值)4、太阳直射点移动与太阳升落方向的关系3.21~9.23: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太阳从东北方向升起,西北方向落下(适合于南北半球);9.23~次年3.21: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太阳从东南方向升起,西南方向落下(适合于南北半球)。

5、太阳直射点移动与正午太阳在天空的方向关系①北回归线以北:正午太阳终年在正南方向;物体影子指向北方。

②南回归线以南:正午太阳终年在正北方向;物体影子指向南方。

③南北回归线之间:太阳直射点在某地南侧,正午太阳在其正南方向;太阳直射点在某地北侧,正午太阳在其正北方向。

6、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是什么?3月21日春分,太阳直射赤道;过后,直射点北移,到夏至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以后直射点南移,秋分(9月23日)时又直射赤道,继续南移,冬至日(12月22日)直射南回归线(南纬23度26分),以后又北移。

高考地理太阳直射点模拟题1、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的原因是(D)A、地球的公转B、地球的自转C、太阳的运动D、地球公转运动和相对不变的地轴倾角解析:由于地球绕日公转过程中,地轴始终是倾斜的,即形成了黄赤交角的存在,而导致了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2、10月1日这一天,太阳直射点(C)A、在北半球,并向北移动B、在北半球,并向南移动C、在南半球,并向南移动D、在南半球,并向北移动解析:12月22号直射南回归线,到3月21号直射直射赤道,在南半球。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太阳直射点及其影响(经典)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太阳直射点及其影响(经典)

(2)下图是该小组绘制的 连续一年多的竿影长度变化 图,图中反映了3月21日竿 影长度的点是( D ) A.① B.② C.③ D.④ (3)该学校大约位于 ( A ) A.21.5°N B.21.5°S C.45°N D.45°S
高考对接
(2010· 安徽文综)11 月 22 日,某地理研究性学习
今天太阳直射点在哪半球?我们滁州的昼夜 长短的状况是怎样的?此后几天太阳直射点向哪 个方向移动?滁州的昼夜长短将怎么变化?
滁州市3月23日是、24日两天日出和日落时间表 (北京时间)
星期四
03月23日 星期五 03月24日
日出
06:06:21 日出 06:05:03
日落
18:20:13 日落 18:20:55
小组在观测房屋采光状况时,发现甲楼阴影恰好遮住乙楼 三层中部 ( 如下图所示 ) ,在甲楼顶层 GPS 测得纬度为 31.836 6° 、经度为 117.217 9° 、高程为 96m。完成(1)~(2) 题。
(1)隔 25 小时再次观测时,甲楼阴影可遮挡乙楼( A.二层西部 C.五层西部 B.四层东部 D.七层东部
1. 6月22日当太阳直射点位于A点 时,北京(116°E)的地方时 是 _________,北京的日期是 ________,与北京日期相同的时 区范围是从_________区到东12区。 2. 太阳直射点从A点沿移动轨迹 向________方向移动,到达B点时 ,用时________小时。期间,地 球公转的日地距离逐渐________ ,角速度逐渐_______,地球上出 现极夜的区域范围逐日_______, B点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日 ____________。(6分)
昼长
12:13:52
昼长

高三地理太阳直射点知识点

高三地理太阳直射点知识点

高三地理太阳直射点知识点太阳直射点是指太阳光线垂直射到地球上的某一点,这个点上太阳光线的入射角度为90度。

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会随着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变化而发生移动,它对地球上的气候、季节和地理环境等有着重要影响。

本文将介绍太阳直射点的定义、变化原因以及对地球的影响。

一、太阳直射点的定义太阳直射点是指太阳光直接照射到地球某一点上的现象。

当太阳光线以垂直角度射到地球上时,此时的太阳直射点就确定了。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随着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变化而发生周期性的移动。

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原因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是由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运动特点决定的。

地球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身轴线进行旋转的运动,地球公转则是指地球绕太阳轨道运行的运动。

由于地球轨道呈椭圆形,且地球自转轴与地球公转平面夹角存在倾斜,导致了太阳直射点的周期性移动。

1. 地球自转引起的太阳直射点移动地球自转是地球上一天的旋转运动,约为24小时。

由于地球自转轴与地球公转轨道并不垂直,所以在地球自转的过程中太阳直射点也会有相应的移动。

每天地球都会经历一个完整的自转周期,太阳直射点也会在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

2. 地球公转引起的太阳直射点移动地球公转是地球绕太阳轨道运行一周的时间,约为365.25天。

地球的轨道呈椭圆形,离太阳较远的时候称为远日点,离太阳较近的时候称为近日点。

在地球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也会由近日点移动到远日点,然后再回到近日点的位置。

三、太阳直射点对地球的影响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决定了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日照时间、气候和季节变化等重要因素。

1. 日照时间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决定了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日照时间。

在太阳直射点附近的地区,太阳直射的角度较大,昼夜长短差异较小,日照时间相对较长。

而在离太阳直射点较远的地区,太阳直射的角度较小,昼夜长短差异较大,日照时间相对较短。

2. 气候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对地球上的气候产生重要影响。

在太阳直射点附近,由于太阳辐射的强烈和日照时间的长,导致气温较高,气候干燥。

高考地理专题系列复习-太阳直射点及其影响(共43张PPT)

高考地理专题系列复习-太阳直射点及其影响(共43张PPT)

【解析】
综合考查太阳知识点移动、地方时、公转速度快慢、正午太阳高度变
化等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做此题关键是判断A、B两点分别在夏至、北 回归线(最北)和冬至、南回归线(最南)、地图切换时关键。
从图中可以看出,A点得经度为160°W,6月22日当太阳直射点位于A 点时,A点的地方时为6月22日12点,则北京(116°E)的地方时为6月23 日6时24分,0点经线为20°E,新的一天范围从20°E向东到日界线,因 此与北京日期相同的时区范围是从东2区到东12区。太阳沿移动轨迹运动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引起全球热量分布变化
因为地轴是斜的,使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7月初太 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大,温度高;而1月 初,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而因近日点远日点距离产生的温差很小, 小于因太阳高度角差异产生的温差。因此,整个地球表面的热量主 要取决于日地距离,而地球南北半球的热量差异不是取决于日地距 离,而是主要取决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所以只需考虑太阳直射点 的位置来确定季节
优秀ppt公开课ppt免费课件下载免费 课件20 20高 考地理 专题系 列复习-太阳直 射点及 其影响 (共43 张PPT )
优秀ppt公开课ppt免费课件下载免费 课件20 20高 考地理 专题系 列复习-太阳直 射点及 其影响 (共43 张PPT )
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影响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产生不同的地方时
昼夜长短的变化与 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关系 :
优秀ppt公开课ppt免费课件下载免费 课件20 20高 考地理 专题系 列复习-太阳直 射点及 其影响 (共43 张PPT )
直射点移向的半球昼增长,夜缩短
直射点向北移,北半球各地昼增长,夜缩 短;南半球各地昼缩短,夜增长。

高中地理——每日讲1题(太阳直射点、日出、正午、日落方位)

高中地理——每日讲1题(太阳直射点、日出、正午、日落方位)

知识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正午太阳方位,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有关,太阳直射点位于该地的哪个方位,正午太阳便位于该方位。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周期为1个回归年,移动路径如下图所示:①春分-夏至:赤道——>北回归线;①夏至-秋分:北回归线——>赤道;②秋分-冬至:赤道——>南回归线;②冬至-春分:太南回归线——>赤道。

图1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路径例题下图为一位旅游者于北京时间2018年7月30日13:31在巴厘岛面向大海拍摄的景观。

读图回答1—2题。

1、根据光影可知该景观拍摄的地点位于()A.甲B.乙C.丙D.丁2、最能反映该地6月22日旗杆杆影端点移动轨迹的是()答案:D、A精讲精析:(1)分析拍摄的地点。

①由图中巴厘岛的经纬度可知,该地位于115°E、8°S 左右,因此也位于东八区,与北京在同一个时区;②此时北京时间为13:31,因此当地时间也为13:31;③此时为13:31,即太阳刚刚从正北向西移动(太阳东升西落,过了12:00,太阳即向西移动);④此时为7月30日,太阳直射北半球,而该地位于8°S(南半球),因此正午时太阳位于该地的正北方;因此此时太阳位于西北方,即旗竿的影子位于东南方;⑤因此可以判断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因此可知大海位于东面,拍摄者面向大海(东面),因此图中丁地正确,即选项D正确。

(2)分析旗竿影子端点的移动。

①6月22日为夏至左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左右,该地东北日出、正午正北、西北日落;②旗竿影子与太阳方位恰好相反,因此旗竿的影子为:西南、正南、东南,选项A正确;③太阳高度角在正午12:00时最大,此时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最高,影子最短,因此进一步确定选项A正确。

总结日出、日落方位本节例题的难度很大,解题思路为:①根据经纬度,判断该地的时区,进而分析此时的地方时;②根据地方时,与12:00进行比较,进而分析此时太阳的位置(西);③根据此时的日期,判断此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结合该地的纬度,分析此时太阳的位置(南),进而分析影子的位置,确定东南西北方位,进而分析拍摄者的位置;④根据此时的日期,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进而确定日出、正午、日落方位,进而分析旗竿影子的方位;⑤根据太阳高度角在一天中最大的时间(正午),确定旗竿影子最短的时间(正午),进一步确定旗竿影子的长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绘出两分、两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
90°
45°
90°´N 66°34´ N
0° 23°26´N
23°26´S
夏至日 二分日 冬至日
66°34´S 90°´S
试绘出太阳直射10°N时正 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图
正午太阳高度
90°
45°
10°
90°´N 66°34´N
10°N
23°26´N 0° 23°26´S
√ C.5°~15°
D.60°~70°
本题考查学生对生活中地理现象的关注程度,学生只要
了解北京夏至日的昼长约14时51分或日出时间约4:30
就很容易选出答案D。
依据教材插图(高上册第21页图)中的信息纬度60 ° 的最大昼长为18时29分,得答案D。
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一)、在一天内的移动
1、移动规律: 始终向西移
80°S
66°34´S 90°´S
3、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 ①、昼夜长短的计算方法
(2006年广东卷)如图,回答下题
.若 AB 弧表示夜弧,则 D 点的日出时刻是 B
A.21 时 30 分
B.2 时 30 分
C.8 时 00 分
D.3 时 30 分
3、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
①、昼夜长短的计算方法
1. 根据该地所在纬线圈昼弧和夜弧的长度(占所 处纬线圈的比例)来计算
思考
在太阳直射的纬线上,太阳高
度相差1°,经度相差多少?
0° 306°0°150A°E(14点)
0° 30° 大于150°E(14点多) 60° A

23°26
’N
120°E
120°E
等太阳高度线图
例1,读汕头周边地区某日太阳高度分布图。
1.a点的纬度是___6_8_°_2_6_′_N___。
甲地
乙地
丙地
丁地
白昼长
5∶30 9∶09 11∶25 13∶56
1、四地中属于南半球的是( D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2、四地所处纬度从高到低顺序排列的是( )
A.甲乙丙丁
B.甲乙丁丙
C.丙丁乙甲
D.丁丙乙甲
3、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
②、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
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 太阳直射南半球,南半球昼长夜短
2.利用已知的日出和日落的地方时求算 昼长=2×(12-日出时间) 昼长=2×(日落时间-12)
3.根据地球的对称性求算 例如分别位于南北半球但纬度度数相同的两地, 一地的昼长等于另一地的夜长
4.根据纬度来判读昼长长短
(2002年上海)下表所列的是12月22日甲、乙、丙、 丁四地的白昼时间,根据表中数据回答下1-3题。
30°E 2小时后
30°E 2小时后
30°E
30°E
3小时后 30°E
2、太阳高度的日变化 (1)、极点
太 阳
90°


(2)、非极点地区
太 阳
90°


时刻
时刻
在极昼期间,极点上见到的 太阳高度在一天之内是没有 变化的,其太阳高度始终等 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非极点地区的太阳高度在一日 内是有变化的。 一天之内有一个最大值,即当 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如上图B)。
三、在一年内的南北移动
1、移动规律
夏至日 (6月22日)23°26´N春分日 (3月21日)
秋分日 (9月23日) 0°
冬至日 (12月22日)
冬至日
23°26´S
(12月22日)
2、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
N
N
S
S
太阳直射点南移,南半球昼变长
太阳直射点北移,北半球昼变长
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
11.一年之内每天同一时刻(6时、 18时除外),Q点在该经线上 A.密集分布于南北回归线之间 B.均匀分布于整条经线 C.密集分布于南北极圈之间
√D.集中分布于南北两个区间
N
高考考点:晨昏线的移动规律。
S
3、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离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
40°N
10°N
(2008·四川卷)右图各线示意不同纬度①~⑤地的 白昼长度变化。读图,回答(1)~(2)题
(1)若图中①地位于北半球,则a点时刻应为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2)右图五地中
A.③地纬度高于②地 B.④地位于赤道附近 C.①地、⑤地白昼长度变幅最大 D.②地位于极圈之内
图中a是经线,Q点为晨昏线与该经线的交点。
南半球
图中a是经线,Q点为晨昏线与该经
线的交点。完成8~9题。
8.若Q点的地方时为5时30分,则Q地
所处位置和月份可能是
A.北半球、10月 B.南半球、5月
√C.北半球、5月 D.南半球、8月
高考考点:根据日出日落地方时推断昼夜长短,空间定位
9.若Q地的地方时为2时30分,则Q地的纬度可能为
A.30°~40° B.45°~55°
24h
12h
0
90°´N
66°34´N
23°26´N 0° 23°26´S
夏至日 二分日 冬至日
66°34´S 90°´S
试绘出两分、两至日昼长的纬度变化
24h
12h
0 80°N
90°N 60°N
10°N
30°N

30°S
80°S
60°S
90°S
试绘太阳直射10°N 昼长的纬度变化曲线图
绘制6月22日日出时刻的纬度变化图
12时 6时 0
90°N 66°34′N
30°N
0° 30°S
66°34′S 90°S
下图为6月22日四地日出时刻与正午太阳高度示意图,
日出时刻 (时)
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三地的纬度 ① 23°26′N
12 ④
② 0°
6
② ①
③ 66°34′N
④ 的半球位置

正午太
23°26′ 46°52′ 66°34′ 90° 阳高度
2.设b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H,c点的地方时为T,则 D
A.H<60度,T>13时 B. H<60度,T<13时
C. H>60度,T<13时 D. H>60度,T>13时
3. a、b、C三点中,此时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
是___a__。
a
45°
b
60°75°
汕头
C
3、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
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一、某一时刻的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影响
1、直射点的地理坐标
经度:找出地方时为12时的经线 纬度:四个特殊节气;
根据光照图上的信息确定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约7.8°/月;
30°E
75°N
0°,30°w
5° 5°S,90°E
15°N,45°E
2、太阳高度分布 等太阳高度线图的判读
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 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 地方时、北京时间的计算; 正午太阳高度大小的计算; 昼夜长短的变化; 推断与图示时间相关的日期(节气)、季节及地理现象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