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湖自然之知识介绍

合集下载

西宁青海湖中国最大的盐水湖

西宁青海湖中国最大的盐水湖

西宁青海湖中国最大的盐水湖西宁青海湖,位于中国的青海省,是中国最大的盐水湖。

青海湖是一个令人惊叹的地方,拥有壮丽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生态环境。

本文将介绍青海湖的地理位置、湖泊特点、生物多样性以及对当地经济和旅游业的影响。

一、地理位置青海湖位于中国的青海省,地理坐标为36°32′-39°05′北纬和89°35′-101°36′东经。

它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被群山环绕,地势高原。

二、湖泊特点1. 面积和体积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高原湖泊,总面积约为4418平方千米,最大水深达25.5米。

湖泊体积庞大,是全国最大的内陆湖泊之一。

2. 盐水特性与其他淡水湖相比,青海湖是一个盐池,这意味着它的水体含有丰富的盐分。

根据研究,青海湖的盐度约为2.7%,远高于海水的盐度。

3. 湖水颜色青海湖以其独特的湖水颜色而闻名,水域呈现深蓝色,在阳光下呈现出耀眼的美丽景观。

4. 季节性变化青海湖的水位和面积在不同季节中经历着显著的变化。

夏季,湖泊面积扩大,水位上升;而在干旱季节,湖泊面积缩小,水位下降。

三、生物多样性青海湖是一个重要的生物多样性热点,拥有丰富的物种。

湖中生活着多种鱼类、鸟类和无脊椎动物。

在鸟类方面,青海湖是许多候鸟的栖息地,每年都吸引着大批迁徙鸟类前来繁殖和觅食。

四、经济和旅游业的影响青海湖对当地经济和旅游业有着重要的影响。

作为一个风景名胜区,青海湖每年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当地政府和企业利用湖泊资源开展旅游业,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青海湖还对当地渔业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湖中丰富的鱼类资源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丰厚的渔业收入。

同时,青海湖的盐水环境也提供了独特的盐产业发展机遇,成为当地特色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结论总之,西宁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盐水湖,拥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湖泊特点。

青海湖的生物多样性和对当地经济的影响使其成为一个独特且令人向往的旅游目的地。

青海湖将继续吸引着游客和研究者,展示着自然奇观和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景观。

青海湖中国最大的咸水湖

青海湖中国最大的咸水湖

青海湖中国最大的咸水湖青海湖,位于中国青海省东北部,是中国最大的咸水湖,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咸水湖。

它是一个自然景观与人文文化相结合的独特地区,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和历史遗迹,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和研究者。

一、地理位置青海湖位于中国青海省西北部,地处青藏高原,地理坐标约为东经99°59'41"至101°24'48",北纬36°32'03"至38°28'57"之间。

湖面海拔约为3,195米,是中国海拔最高的湖泊。

青海湖周边还有一些其他湖泊,如湟水河、西海、东海等。

湖区的气候多以寒冷干旱为主,夏季气温较低,冬季则极为寒冷。

二、湖泊特征1. 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咸水湖,湖面面积约为4,317平方千米。

湖泊形状呈现椭圆形,湖岸线长约360千米。

湖区有深度变化较大的浅滩和深水区,湖水呈现出不同的颜色,有时是湛蓝的,有时是碧绿的,令人惊叹不已。

湖周围的湖滩是鸟类的重要栖息地,每年都吸引着大量的候鸟迁徙至此。

2. 青海湖的水体是咸水,含有多种矿物质,其中以盐类和硫酸盐较为丰富。

湖水的咸度较高,使得湖区的生态环境与一般的淡水湖泊不同。

然而,湖泊仍然孕育着丰富的生物资源,特别是湖区独特的湿地生态系统,为很多珍稀濒危物种提供了栖息地。

三、生态环境保护为了保护青海湖的生态环境,青海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严格限制了湖区周边的工业开发,减少了对湖泊的污染。

其次,制定了湖泊保护区管理办法,加强了湖区的管理和监测力度。

此外,积极推行生态修复工程,恢复和改善湖区的生态系统。

这些措施的实施,有效地保护了青海湖的生态环境,维护了湖泊的稳定和生物多样性。

四、文化遗产除了自然景观,青海湖周边还保存着丰富的文化遗产。

这个地区是中国西部藏传佛教的中心,有许多古老的寺庙和修道院。

青海省的藏族、土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在这里居住了数百年,他们保留和发展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三节 中国的河流 知识拓展 我国最大的湖泊青海湖素材 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三节 中国的河流 知识拓展 我国最大的湖泊青海湖素材 湘教版

我国最大的湖泊青海湖青海湖地处青海省东北部,位于东经99°36′~100°16′之间,北纬36°32′~37°15′之间,是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同时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湖泊之一。

古称“西海”,又称“仙海”、“鲜水海”、“卑禾羌海”。

北魏以后,始称青海。

藏语称“库库诺尔”,意皆为蓝色或青色的湖。

青海湖之名始于近代,1949年后才普遍称青海湖。

青海湖像一面银光闪闪的大镜子,高悬在海拔3179米的山上,周围有大通山、日月山和青海南山三山环抱,布哈河自西北注入湖中。

青海湖水天一色,波光潋滟,流云雁影倒映湖中,风光十分迷人。

汉族人民给它取名为“青海湖”,即说明了湖水的颜色,又反映了湖区之大。

蒙古族人民管它叫“库库诺尔”,藏族人民称它为“错温布”,都是青色的湖的意思。

青海省也由此湖得名。

青海湖中有个大名鼎鼎的鸟岛。

这里水草丰美,生态环境保持较好,吸引了大批候鸟来此栖息。

这些鸟不远万里,从印度次大陆、马来半岛出发,分别越过高高的喜马拉雅山脉及横断山脉,来到这里生儿育女。

这里已被划为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

离鸟岛不远处还有一个蛋岛。

蛋岛的面积更小,只有110平方米,上面分散地摊放着一个个的鸟蛋。

又咸又苦、冰期又长的青海湖,是西北地区的水产基地。

这里出产的一种湟鱼,遍体无鳞,又称青海湖裸鲤。

它肉质细嫩,最大的可长到10多千克。

青海湖的水源不足,蒸发量又大,湖泊的水位已比原来下降了100多米,面积小了1/3以上,而且还在不断缩小中。

【青海湖的形成】青海湖是构造断陷湖,湖盆边缘多以断裂与周围山相接。

距今20~200万年前成湖初期,属于外流淡水湖,与黄河水系相通,至13万年前,由于新构造运动,周围山地强裂隆起,从上新世末,湖东部日月山强裂上升隆起,使原来注入黄河的倒淌河被堵塞,迫使它由东向西流入青海湖,出现了尕海、耳海,后又分离出海晏湖、沙岛湖等子湖。

北魏时青海湖的周长号称千里,唐代为400公里,清干隆时减为350公里。

青海湖导游词3篇

青海湖导游词3篇

青海湖又名“措温布”,即藏语“青色的海”之意,位于青海省西北部的青海湖盆地内,既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泊,也是中国最大的咸水湖。

由祁连山的大通山、日月山与青海南山之间的断层陷落形成。

本文是青海湖的>,仅供参考。

青海湖导游词一: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要游览的是中国最美的湖——青海湖。

如果您来到青海,却不来青海湖走一趟,那可谓是人生之一大遗憾。

我们从西宁出发,一路西行,经过近150公里的路程,我们就会到达美丽的青海湖。

这一路景点众多,依次有湟源峡、“茶马互市”故地丹噶尔古城、著名的日月山以及神奇的倒淌河等。

青海湖被称为中国最美丽的湖泊。

或许您不禁要问,中国湖泊成千上万,星罗棋布,气象万千,这座大西北的内陆湖,又何以称为中国最美呢?在大家亲自去探究原因之前,先让我来为大家做个铺垫吧。

话说20xx年10月,由《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发起并主办了评选“中国最美丽的地方”的活动,在此次由大众参与的评选活动中,青海湖在湖泊类中被评为中国最美丽五大湖之首。

参加此次评选活动的专家说:“青海湖有一种东方的气质,看似简单,但简单中蕴含的东西却很深广。

”青海湖的美主要表现在一下四个方面:其一、青海湖的美首先在于她至高的地理位置、辽阔的湖面和那湛蓝美丽的湖水。

高是青海湖的一大特点,湖面海拔3260米,比两个东岳泰山(1545m)还高,是名副其实的高原湖泊。

由于这里地势高,气候十分凉爽,即使是在盛夏,日平均气温也只有15°左右,是理想的避暑消夏胜地。

青海湖的另一特点是大,它是我国第一大内陆湖泊,也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

据测算,青海湖东西长106公里,南北宽65公里,环湖一周长360多公里,面积达4456平方公里,是著名的太湖(2425km²)的近两倍大,或者可以形象的说,她可以装得下4个香港。

考证青海湖的名字,我们就不得不说起她的主色调——蓝色。

青海湖古时候叫“西海”;藏语叫她“措温波”,意思是“青色的湖”;蒙古语叫“库库诺尔”,即“蓝色的海洋”。

青海湖碧波万顷天地之间

青海湖碧波万顷天地之间

青海湖碧波万顷天地之间青海湖,位于中国青海省,是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泊,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咸水湖泊。

它被誉为中国青藏高原的明珠,每年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往欣赏其壮丽的景色。

本文将为您介绍青海湖的美丽与独特之处。

第一节:独特的地理环境青海湖地处于青藏高原的西北部,海拔3200多米,由青海省海北、海南、海西三县构成。

它被群山环抱,四周是广袤的草原。

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赋予了青海湖独特的景色和生态系统。

第二节:碧波万顷的湖水青海湖的湖水清澈见底,宛如一面明镜,清澈透明的湖水与蓝天白云相映成趣。

湖水色泽在不同的季节和时间段里表现出多变的色彩,从深蓝到浅蓝,都充满了神秘感和诗意。

第三节:壮丽的湖景青海湖被峰峦叠嶂的群山环抱,景色壮丽。

湖的北岸有大片的湿地和湖滨沙丘,南岸是起伏的丘陵和广袤的草原。

湖泊与周围的山脉、草原相互呼应,形成了一幅如诗如画的风景。

在天气晴朗的时候,可以欣赏到青海湖独特的日出和日落景色,这是一种壮观的自然奇观。

第四节:丰富的生物资源青海湖是一个重要的生态系统,有着丰富的生物资源。

湖中栖息着大量的鱼类,如鲤鱼、鳟鱼等。

此外,湖边也是许多候鸟的栖息地,每年都有大量的白鹤、黑鹤等候鸟来到这里越冬。

青海湖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管理,保持了相对原始的状态。

第五节:青海湖的文化意义青海湖对于当地居民来说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

青海湖地区居住着多个民族,有藏族、回族、蒙古族等。

他们依靠青海湖的水源和湖泊的捕鱼业、养殖业为生,湖区的风土人情、民俗习惯等文化特色也丰富多样。

在青海湖周边的村庄和小镇,可以品尝到正宗的藏族、回族等地方风味美食,感受不同民族的独特魅力。

结论:青海湖作为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泊,以其碧波万顷的湖水和壮丽的湖景而闻名于世。

它独特的地理环境、清澈透明的湖水、壮丽的湖景以及丰富的生物资源,使其成为了一个受人们喜爱的旅游胜地。

在青海湖的周围,我们可以不仅欣赏到湖泊的美景,还可以领略到当地的民俗文化。

青海高考地理知识点

青海高考地理知识点

青海高考地理知识点青海是我国西北地区的一片美丽的土地,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在高考地理考试中,青海的地理知识点也是考生们必须熟悉的内容。

本文将对青海高考地理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帮助考生们更好地备考。

一、地理位置与自然地理环境青海位于中国西北地区,东经89°30′至103°04′,北纬31°03′至39°20′之间。

东临甘肃,西毗新疆,南界西藏,北连内蒙古和宁夏。

全省总面积72.21万平方公里,是中国面积第四大的省份。

青海地势较高,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地貌景观。

其境内有巍巍祁连山脉、雄伟的昆仑山脉、华丽壮观的神仙居、峻峭险奇的可可西里等地貌景观。

这些景观分布广泛,既是自然环境的宝藏,也是游客们向往的圣地。

二、气候特点青海属于高原性气候,呈现出寒冷干燥的特点。

由于地势高,高寒的气候对青海的气温、降雨等气候要素产生了重要影响。

全年气温较低,冬季严寒,夏季凉爽,年均降水量不多。

青海气候的特点对当地的农业、畜牧业和旅游业等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

三、人文地理与经济发展青海不仅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还有丰富的人文资源。

青海是多民族聚居地,有藏族、汉族、回族等多个民族共同生活和发展。

这里独特的文化底蕴,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民俗风情和传统文化,吸引了众多游客的关注。

此外,青海还是著名的宗教圣地,有许多寺庙和宗教活动场所。

在经济方面,青海依托丰富的资源优势,加快了经济发展的步伐。

青海是中国重要的能源资源基地,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盐、铝、铅、氟等。

同时,青海还发展了农牧业、旅游业等产业,为当地经济带来了新的活力。

四、生态环境与保护青海作为生态省份备受关注,青海湖、可可西里等自然保护区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之一,也是高原湖泊中最大的湖泊。

可可西里被誉为“藏羚羊的王国”,是我国稀有动物、野生植物物种的重要基地。

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自然资源,青海不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注重可持续发展。

2019高中地理常识:我国最大的咸水湖:青海湖精品教育.doc

2019高中地理常识:我国最大的咸水湖:青海湖精品教育.doc

高中地理常识:我国最大的咸水湖:青海湖一、地理常识:我国最大的咸水湖:青海湖简介:青海湖位于被誉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的东北部,位于青海省东北部的大通山、日月山、青海南山之间,三面环山,风景壮丽、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古称西湖。

景区以高原湖泊为主体,兼有草原、雪山、沙漠等景观。

湖中有海心山、三块石、鸟岛、海西山、沙岛五个形态各异的岛屿,山峦叠翠,景观独特,其成以鸟岛闻名遐迩。

湖面海拔为3266米,东西长约90公里,南北宽约40公里,面积4635平方公里,而流域面积则比湖面大10倍,有50条短河从三山的四面八方汇入,没有出海的通路,因而又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湖。

青海湖蒙语叫库诺尔,藏语叫错温布,也就是青色的湖的意思。

青海湖湖水含氧量少,含盐量最大,浮游生物稀少,透明度达8-9米以上,所以显得格外湛蓝。

湖区充满生机,到处可见牦牛、黄牛漫步,羊群吃草,构成风吹草低见牛羊牧歌式的图景。

湖区有两大奇观,一是渔场,一是鸟岛。

青湖湖盛产湟鱼,是一个丰饶的天然渔场。

青藏高原自古就是令人神往的宝地,景点主要有海心山和鸟岛。

鸟岛,高出湖面10米,素有鸟儿王国之称,每年春天,大批的海鸟从印度、尼泊尔等地千里迢迢来到青海湖繁衍生息,秋天又携儿带女飞回南方,国家对这类鸟资源十分重视,在岛上设有专门保护机构。

海心山又叫龙驹岛,面积约1平方公里,此处上、青水秀,景色秀丽。

从前人们在海心山上兴修了不少庙宇和房屋,一些喇嘛岛上修行,不少牧人到岛上来放牧,山佛寺已成为此地独特景观。

青海湖美丽富饶,盛产味美、营养高的湟鱼。

沿湖两岸有辽阔的天然牧场,这里冬季多雪,夏秋多雨,牧草丰美,有着发展牧业的优良条件,现已成为青海省重要的牧业基地。

青海湖周围水源充足,雨量充沛,土地肥沃,牛羊成群,牧歌悠扬,当地人民在大力发展牧业的同时,也充分发展了油料、饲料为主的农业。

青海湖海拔高度

青海湖海拔高度

青海湖海拔高度青海湖(Qinghai Lake)位于中国青海省,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泊,也是中国四大淡水湖之一。

它因其壮丽的景色和险峻的地理环境而成为了一个备受游客瞩目的旅游胜地。

青海湖的海拔高度是多少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吧。

青海湖位于青海省北部,位于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交界处,地理位置极其特殊。

青海湖的海拔高度是3196米(10485英尺),使其成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淡水湖之一。

这一高度使得青海湖的气候凉爽,夏季湖面周围温度在摄氏18-22度之间,冬季则降至摄氏-20至-10度。

由于其高海拔,青海湖的风景和生态环境营造了一个独特的氛围,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青海湖是一个海拔高度极高的内陆湖泊,周围被雄伟的山脉环绕,形成了令人叹为观止的壮丽景色。

四周的山脉在阳光的照射下呈现出壮观的色彩,湖面则呈现出宁静的碧蓝色。

湖水源自于冰雪融化、河流注入以及下雨时的降水,并受到青藏高原区域的地下水补充。

因此,青海湖的水质较为清澈,被誉为中国的“明珠湖”。

除了美丽的景色,青海湖也是一个多样化的生态系统,有许多特有的植物和动物物种。

湖岸周围的河滩上生长着茂密的草地,吸引了大量的候鸟和迁徙鸟类。

每年春季和秋季,大量的鸟类来到湖边觅食和栖息,形成了壮观的鸟类迁徙景观。

湖中也有许多珍稀物种,如青海裂腹鱼、青海软鳍鲕、青海定线鱼等,这些物种对于维持湖泊生态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

青海湖还是一个重要的渔业资源基地,湖中有丰富的鱼类资源,包括青海多鳞鱼、青海胡子鲇、青海裂腹鱼等。

当地的居民以渔业为主要的经济来源,他们利用传统的渔船和渔网在湖中捕鱼。

为了保护湖泊的渔业资源,当地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规定和措施,限制渔业活动的规模和方式,以保护湖中生态系统的平衡。

青海湖不仅仅是一个美丽的旅游景点,还具有文化和历史的价值。

在湖边有一些古老的寺庙和传统的藏族村落,如塔尔寺、珍珠泉村等。

这些地方保留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和学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海湖(青海省青海湖)青海湖,藏语名为“措温布”(意为“青色的海”)。

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青海省境内,中国最大的内陆湖、咸水湖。

由祁连山脉的大通山、日月山与青海南山之间的断层陷落形成。

2012年7月30日,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最新的遥感监测结果显示,青海湖面积持续8年增大。

2014年10月20日9时50分,青海湖海心山北侧出现“龙吸水”壮观场景。

[1]形成演变形成原因青海湖的构造断陷湖,湖盆边缘多以断裂与周围山相接。

距今20~200万年前成湖初期,形成初期原是一个大淡水湖泊,与黄河水系相通,那时气候温和多雨,湖水通过东南部的倒淌河泄入黄河,是一个外流湖。

至13万年前,由于新构造运动,周围山地强烈隆起,从上新世末,湖东部的日月山、野牛山迅速上升隆起,使原来注入黄河的倒淌河被堵塞,迫使它由东向西流入青海湖,出现了尕海、耳海,后又分离出海晏湖、沙岛湖等子湖。

[2]境域变化由于外泄通道堵塞,青海湖遂演变成了闭塞湖。

加上气候变干,青海湖也由淡水湖逐渐变成咸水湖。

北魏时青海湖的周长号称千里,唐代为400公里,清乾隆时减为350公里。

在布哈河三角洲前缘约20公里处有古湖堤遗址;距湖东岸25公里处的察汉城(建于汉代),原在湖滨。

东西两边已分别退缩25公里和20公里,水位下降约100米。

青海湖呈椭圆形,周长300余公里。

1908年,俄国人柯兹洛夫推测当时湖面水位3205米,湖面积为4800平方公里;上世纪50年代的测绘资料显示,青海湖湖水面积为4568多平方公里;70年代出版的地形图量得湖水位3195米左右。

湖面积为4473平方公里;1988年,水位3193.59米,湖面积为4282平方公里,2000年,通过遥感卫星数据分析,青海湖的面积是4256.04多平方公里。

2013年8月,青海湖湖区面积为4337.48平方千米。

[3]湖水容积739亿立方米,最长约104公里,最宽约62公里,最大水深31.4米,湖水平均矿化度12.32克/升,含盐量1.25%。

[4]2017年8月,青海湖面积为4435.69平方公里,较去年同期增大60.19平方公里,较历年(2005~2016年)同期平均增大101.54平方公里 [5]。

流域特征地理环境青海湖长105公里,宽63公里,湖面海拔3196米,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泊和咸水湖,地处青藏高原的东北部,西宁市的西北部,位于东经99°36′~100°16′之间,北纬36°32′~37°15′之间。

湖的四周被四座巍巍高山所环抱:北面是大通山,东面是日月山,南面是青海南山,西面是橡皮山。

这四座大山海拔都在海拔3600~5000米之间。

青海湖面积达4456平方公里,环湖周长360多公里,比著名的太湖大一倍还要多。

湖面东西长,南北窄,略呈椭圆形。

青海湖水平均深约21米多,最大水深为32.8米,蓄水量达1050亿立方米,湖面海拔为3260米。

离西宁约200公里。

湖区有大小河流近30条。

湖东岸有两个子湖,一名尕海,面积48平方公里,系咸水;一名耳海,面积8平方公里,为淡水。

气候特征青海湖具有高原大陆性气候,光照充足,日照强烈;冬寒夏凉,暖季短暂,冷季漫长,春季多大风和沙暴;雨量偏少,雨热同季,干湿季分明。

[7]光照湖区全年日照时数大部分都在3000小时以上,较青海以东同纬度地区高出700小时左右;年日照百分率达68~69%。

年辐射总量在171.461~106.693千卡/平方厘米·年,较同纬度的华北平原、黄土高原高10~40千卡/平方厘米·年。

气温湖区东部和南部气温稍高,年均温在1.1~0.3℃之间;西部和北部稍低,年均温在-0.8~0.6℃之间,平均最高气温6.7~8.7℃之间,平均最低气温-6.7~4.9℃之间,极端最高气温25℃和24.4℃,极端最低气温-31~-33.4℃。

水分湖区全年降水量偏少。

但东部和南部稍高于北部和西部,东部全年降水量是412.8毫米,南部是359.4毫米,西北部370.3毫米,西部公360.4毫米和324.5毫米.全年蒸发量达1502毫米,蒸发量远远超过降水量。

湖区降水量季节变化大,降水多集中在5~9月份,雨热同季。

大风和沙暴湖区大风、沙暴日数是全省较多的地区之一。

每年2~4月,午后至傍晚多出现大风,且盛行西北风。

以刚察为例。

大风(≥17米/秒)年均47.3天,2~4月最多,平均5.9~9.3天之间,最多3月份达19天之多。

沙暴历年平均为14天。

重点保护区布哈河口——鸟岛区多西北风,最大风力达9~10级。

由于湖区海拔高,湖西风多,高空气影响极大,全年多在西风控制之下。

冬春风速最大,夏秋季较小。

在风力作用下,一般波浪为2~3级,最大为7~8级,全年波浪6级以上的日数为40天左右。

水温青海湖的水温随季节而变化。

夏季湖水温度有明显的正温层现象,8月份最高达22.3℃,平均为16℃;水的下层温度较低,平均水温为9.5℃,最低为6℃。

秋季因湖区多风而发生湖水搅动,使水温分层温度现象基本消失,冬季湖面结冰,湖水温度出现逆温层现象,1月份,冰下湖水上层温度-0.9℃,底层水温3.3℃。

春季解冻后,湖水表层水温又开始上升,逐渐又恢复到夏、季的水温。

冰情青海湖因含少量有无机盐类,湖水冻结的温度比0℃稍低。

每年从11月中旬开始,湖区气温下降到0℃以下,到翌年1月份气温为最低,全湖形成稳定的冰盖,封冰期年平均为108~116天,最短为76天,最长138天。

冰厚度一般为40厘米,最大冰厚90厘米。

封冰后,冰面平坦,由于猛烈狂风,往往出现裂缝和沟隙。

在冬时来观赏湖光山色,满目皆白,银光闪闪。

3月中旬,冰盖破裂,湖面出现浮冰,在风力作用下,形成巨大的冰山飘至岸边,最大冰山体积约10立方米,4月中旬后,湖内冰块完全消融。

[4]湖水水系青海湖水补给来源是河水,其次是湖底的泉水和降水。

湖周大小河流有70余条,呈明显的不对称分布。

湖北岸、西北岸和西南岸河流多,流域面积大,支流多;湖东南岸和南岸河流少,流域面积少。

布哈河是流入湖中最大一条河,发源于祁连山支脉的阿木尼尼库山,长约300公里,干流长92公里,支流有几十条,较大支流有10多条,下游河面宽约50~100米,深达1~3米,PH8~8.2。

流域面积16570平方公里,约占湖区各河流流域面各1/2。

年径流量11.2亿立方米,占入湖径流60%。

青海湖湖水青海湖每年获得径流补给入湖的河流有40余条,主要是布哈河、沙柳河、乌哈阿兰河和哈尔盖河,这4条大河的年径流量达16.12亿立方米,占入湖径流量的86%。

是鱼类回游产卵和鸟类较集中地区。

青海湖每年入湖河补给13.35亿立方米,降水补给15.57亿立方米,地下水补给4.01亿立方米,总补给为34.93亿立方米,湖区风大蒸发快,每年湖水蒸发量39.3亿立方米,年均损4.37亿立方米。

[4][8]资源概况鸟类资源至2014年8月青海鸟种记录增加至222种, [9-10]分属14目35科,总数在16万只以上,其中斑头雁2.13余万只、棕头鸥4.5万余只、鱼鸥8.74万余只、鸬鹚1.12万余只。

此外有凤头潜鸭、赤麻鸭、普通秋沙鸭、鹊鸭、白眼鸭、斑嘴鸭、针尾鸭、大天鹅、蓑羽鹤、黑颈鹤等。

2017青海湖生物多样性综合监测野外调查工作数据显示,青海湖23个水鸟栖息地共记录到水鸟44种、3.9万余只,育幼夏候鸟种数呈“双升”趋势 [5]。

鱼类资源湖中盛产全国五大名鱼之一——青海裸鲤(俗称湟鱼)和硬刺条鳅、隆头条鳅。

青海裸鲤平均年产量为5165吨,1949~1985年共生产裸鲤191180吨,随着时间推移,资源衰退,裸鲤产量呈逐年下降趋势。

裸鲤每年6~7月回游源流河中产卵,为食鱼鸟提供丰富食物条件。

1964年国家将青海湖列为保护对象,青海裸鲤列为国家重要名贵水生经济动物。

[11]湖内岛屿海心山位于青海湖中心略偏南,距鸟岛约25公里,岛形长,中部宽而两端窄,长2.3公里,宽0.8公里,面积1.14平方公里,岛上最高点海拔3266米,由花岗岩、片麻岩组成,岛东缘有一泉眼,可供饮用。

南部边缘岩石裸露形成陡崖,东、西、北为平缓滩地。

岛上大部分为沙土覆盖,生长着冰草、芨芨草、镰形棘豆、嵩草、披针叶黄花、西伯利亚黄精等,植被覆盖度在50%以上,鸟禽集中在岛崖边及碎石滩地栖息。

[11]海西皮海西皮,位于布哈河口以北的6公里与鸟岛同处在布哈河冲积滩地的顶端,岛的东北缘有断层陡崖紧靠湖边,陡崖外有一近似圆柱形的岩石屹立于湖中,是鸬鹚的繁殖场所,岛上植被覆盖度在90%以上。

沙岛于湖东北,海晏县境内,曾是湖中最大的岛屿,长约13公里,最宽处约2.8公里,面积18平方公里,岛上最高点海拔3252米,是湖中砂垄突出水面受风沙堆积形成。

1980年沙岛东北端与陆地相连而成为半岛,并围成33平方公里沙岛湖,表面均由沙砾覆盖,无植被,是鱼鸥栖息繁殖地。

三块石又名孤插山,位于湖西南,是由7块密集在一起的石灰石、礁石组成,高约17米,面积约0.056平方公里,距鸟岛、海心山20公里。

岛上仅在碎石块间隙生长有牛尾蒿等。

植被覆盖不到5%。

鸟岛又名小西山或蛋岛(因鸟蛋遍地故名)。

位于布哈河口以北4公里处,岛的东头大,西头窄长,形似蝌蚪,全长1500米,1978年以后北、西、南三面湖底外露与陆地连在一起。

鸟岛坡度平缓,地表由沙土、石块覆盖,岛的西南边有几处泉水涌流。

主要植物有二裂季陵菜、白藜、冰草、镰形棘豆、西伯利亚蓼、嵩草、早熟禾等。

鸟岛是亚洲特有的鸟禽繁殖所,是中国八大鸟类保护区之首,是青海省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地点。

[12]社会经济人口概况2004年青海湖流域总人口数为8.56万。

其中,农牧户总数1.38万户,人口7.09万;牧业户1.26万户。

人口6.50万。

农业户(含半农半牧户)0.12万户,人口0.59万。

陆地人口平均密度3.4人每平方公里。

湖区属多民族居住地区,有藏族、汉族、蒙古族、回族、土族、撒拉族、满族等12个民族。

其中藏族人数最多,约占人口总数的68.61%,是湖区的主要民族。

[13]农业青海湖周围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农业生产也有着广阔的前景。

当地人民在优先发展牧业的同时,还有计划地开垦饲草饲料基地,办起了国营农场,发展以油料、饲料为主的农作物生产,并且在昔日荒凉的寂寞的草原,相继建起了倒淌河等一批新兴城镇,接着还办起了一批工厂、矿山,其中有煤、建材、机械修理、皮毛加工、民族用品等。

[14]畜牧业青海湖边青海湖岸边有辽阔的天然牧场,有肥沃的大片良田,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这里冬季多雪,夏秋多雨,水源充足,雨量充沛,对发展畜牧业和农业有着良好的条件。

早在遥远的古代,这里就是马、牛、羊等牲畜的重要产地。

青海湖一带所产的马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很出名,当时被称为“秦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