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甲酰异氰酸酯合成路线及反应条件研究
2,6-二氟苯甲酰异氰酸酯的绿色合成

第49卷第2期2019年6月杭州化工HANGZHOU CHEMICAL INDUSTRYVol. 49 No.2Jun. 20192,6-二氟苯甲酰异氧酸酯的绿色合成杜友兴(上海威耳化工科技有限公司,上海200331)摘要:为了制备农药杀虫剂氟噪腺的中间体,以2,6-二氯苯睛为原料,经氟化钾氟化、双氧水 氧化、三光气为原料制得2,6-二氟苯甲酰异氟酸酯,并经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了反应的最佳条件。
优化后的反应条件如下:氟化条件为溶剂N,N-二甲基甲酰胺(DMF )、催化剂四苯基 渙化□、反应温度140〜150七,收率95.2%;水解条件为体系pH 为10.0〜11.0、温度35〜40七,收率96.5%;酰化重排条件为引发剂DMF 、滴加三光气,收率98.2%。
经优化后,三步反应总收率89.4%O关键词:氟陀腺;2,6-二氟苯甲酰异鼠酸酯;中间体;合成doi:10. 13752/j. issn. 1007-2217. 2019. 02. 006氟噪腺是一种苯甲酰腺类高效低毒杀虫剂,CAS 登记号:71422-67-8,化学名称:1-[3,5-二氯-4-(3-氯-5-三氯甲基-2-毗唳氧基)苯基1-3-(2,6-二氟苯甲 酰基)腺⑴。
其合成是先由2,6-二氯-4-氨基苯酚与2,3-二氯-5-三氟甲基毗碇经醯化反应制得3,5-二 氯-4-(3-氯-5-三氟甲基-2-毗旋氧基)苯胺,再与2,6--氟苯甲酰异氟酸酯发生缩合反应制备⑵。
中间体2,6-二氟苯甲酰异氧酸酯以2,6-二氯苯睛经氟化得到2,6-二氟苯睛3打2,6-二氟苯睛经氧化得 到2,6-二氟苯甲酰胺「如,2,6-二氟苯甲酰胺再与草酰氯反应得到2,6-二氟苯甲酰异氧酸酯"切,具体反 应路线见图1。
2,6-二氯苯睛的氟化大多以环丁矶 为溶剂,以四甲基氯化钱(简称TMAC )或四丁基漠化技为相转移催化剂,采用分段保温法进行反应,反 应收率一般在85%〜90%;2,6-二氟苯膳的水解大 多以水为反应溶剂,采用双氧水氧化,反应收率一般在85%〜90%;而2,6-二氟苯甲酰异氧酸酯的合成大多以2,6--氟苯甲酰胺和草酰氯为原料,反应收 率一般在75%〜80%。
苯甲酰甲酸及其酯的合成工艺研究进展

苯甲酰甲酸及其酯的合成工艺研究进展李珠叶;徐保明;李柯;周蜜;朱晨;叶流颖;唐强【摘要】主要以草酸酯、扁桃酸、苯乙烯、苯乙酮、苯甲酰腈等为原料对合成苯甲酰甲酸及其酯的工艺方法进行了分类和分析.具体描述并归纳了这些工艺路线各自的优缺点,指出以苯乙烯为原料的合成工艺一种较为理想的可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方法,并对生物催化法进行了展望.【期刊名称】《应用化工》【年(卷),期】2018(047)009【总页数】4页(P2020-2023)【关键词】苯甲酰甲酸;苯甲酰甲酸甲(乙)酯;合成工艺【作者】李珠叶;徐保明;李柯;周蜜;朱晨;叶流颖;唐强【作者单位】湖北工业大学湖北省研究生工作站,湖北武汉 430068;湖北工业大学湖北省研究生工作站,湖北武汉 430068;湖北工业大学湖北省研究生工作站,湖北武汉 430068;湖北工业大学湖北省研究生工作站,湖北武汉 430068;湖北工业大学湖北省研究生工作站,湖北武汉 430068;湖北工业大学湖北省研究生工作站,湖北武汉 430068;湖北工业大学湖北省研究生工作站,湖北武汉 43006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244.2苯甲酰甲酸与其酯类化合物是一类含羧基和羰基的化合物,活性基团多,呈现出特殊的性质,在医药中间体合成、功能材料构成、促进代谢平衡等方面应用广泛;在生物的新陈代谢[1]和有机合成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苯甲酰甲酸经过氧化、氨化后可以制取α-氨基酸,用于合成具有生理活性的药物肽,用来防治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
与氨、肼类的衍生物反应制取芳基三唑啉型和三嗪型化合物,用来作除草剂[2]。
通过与金属元素络合可以用作荧光材料的敏化剂和有机氧化反应的催化剂[3]。
此外,苯甲酰甲酸在生物体中还是合成某些重要激素的组成成分,这些激素可以调节机体中糖类的氧化进程进而保持体内脂肪和糖类的平衡[2]。
苯甲酰甲酸酯类化合物因其同时带有羟基和酯基,故而呈现出比其它化合物特殊的性质。
苯甲酰脲类化合物的合成和生物活性研究

用 于下一步 反应 。
1 . 2 目标 化 舍 物 的 合 成
初步 生物 活性测定 结果 表 明 ,多数化 合物 在 5 0 mg / L对 淡色库蚊 的杀虫 活性不显 著 。部分 化合物有 定 的生 物活 性 ,其 中生 物活 性较 好 的为 4 一 硝 基一
24 O
0 O
2 结 果 与 讨 论 2 . 1 目标 物 的合 成
取代 苯 甲酰异 氰 酸酯与 胺 的反应 为亲核 加成 反 应, 本反应 中咪唑 中氮上 的 电子云 密度较 吗啉 、哌 啶 上 的 电子云密 度低 , 亲 核活性 较弱 。 与 苯 甲酰异 氰酸 酯 加成反应 的收率相对较 低。在该加成 反应 中 , 由于
中. 加入 9 . 9 3 g ( 8 2 m m o 1 ) 苯 甲酰胺 、 7 5 m L l , 2 一 二氯 乙
烷, 搅 拌 使其 溶 解 , 缓 慢滴 加 2 5 . 8 3 g( 2 0 5 m m o 1 ) 草 酰 氯, 加 热 回流 反应 1 0 h , 至无 氯 化氢 气体 放 出或 放 出
N l I 2 + c l 一 一 c 1 . 堕 置.
一
孚
R I 0 船
R j
o ・
:一
苯 甲酰异氰 酸酯 反应活性 高 , 因此整个 反应条件 较温 和。 但 由于取代 苯 甲酰异氰 酸酯在空气 中容易 聚合或 水解, 故酰基异氰 酸酯 的合成 须在绝对无 水条件 下进
O O
—
用类 似 的方 法合 成其他 7个化 合物 3 a 一 3 h 。
mdi合成反应方程式

mdi合成反应方程式1. 简介MDI,即二苯甲酰二异氰酸酯,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学品。
它是一种重要的原料,广泛应用于聚氨酯合成、涂料、弹性体、胶粘剂等领域。
MDI的合成反应方程式是指将苯胺和甲醛经过一系列反应步骤合成MDI的化学反应方程。
2. MDI的合成过程MDI的合成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苯胺与甲醛的缩合、缩合产物的重排、重排产物的氧化和异氰酸酯化反应。
2.1 苯胺与甲醛的缩合苯胺与甲醛的缩合是MDI合成的第一步。
在碱性条件下,苯胺与甲醛发生缩合反应,生成苯胺甲醛缩合物。
缩合反应方程式如下所示:2 C6H5NH2 + HCHO -> HOCH2C6H4NHC6H4CH2OH2.2 缩合产物的重排缩合产物经过重排反应,生成二苯甲酮醇。
这一步是MDI合成的关键步骤之一。
重排反应方程式如下所示:HOCH2C6H4NHC6H4CH2OH -> OC6H4NHC6H4CH2OH + C6H5CHO2.3 重排产物的氧化重排产物进一步在氧化剂的作用下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二苯甲酮。
氧化反应方程式如下所示:OC6H4NHC6H4CH2OH + [O] -> OC6H4NHC6H4CHO + H2O2.4 异氰酸酯化反应最后一步是将二苯甲酮与异氰酸酯反应,生成MDI。
这是MDI合成的最关键的一步。
异氰酸酯化反应方程式如下所示:OC6H4NHC6H4CHO + 2 PhNCO -> OC6H4N=C=O + 2 C6H5NHCO3. 总结以上就是MDI合成反应方程式的详细介绍。
MDI是一种在工业生产中广泛应用的有机化学品,它的合成过程经过苯胺与甲醛的缩合、缩合产物的重排、重排产物的氧化和异氰酸酯化等多个步骤。
每个步骤都是MDI合成的关键步骤,通过这些步骤的反应,我们可以得到高纯度的MDI。
掌握MDI的合成反应方程式有助于我们理解MDI的合成过程,进一步应用于相关的工业生产中。
注:本文所提供的反应方程式仅供参考,具体的反应条件和反应物的用量可能会有所不同,具体操作时需要参考实际的实验室合成条件。
TDI(甲苯二异氰酸酯)工艺调研

CO+Cl2COCl2
反应常用的催化剂是椰壳碳和煤基碳。合成时原料一氧化碳和氯气都要求精制,尤其要脱除水分、氢和烃,因为水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和次氯酸,水还会引起光气分解,也生成氯化氢,氯化氢和次氯酸会造成设备的严重腐蚀,影响生产正常运转,甚至会造成氯气和光气的外泄。目前在光气合成上常常不设置缓冲设备,而是直接根据下游的生产速率连续合成光气进行反应。
MTD和光气合成TDI的反应可简单表示为:(以2,4甲苯二胺为例)
上述的是综合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实际上的反应要复杂的多,光气化反应会有以下反应发生:
MTD+COCl2胺基甲酰氯+2HCl(1)
胺基甲酰氯TDI+2HCl(2)
MTD+2HCl 胺的盐酸盐(3)
胺基甲酰氯+MTD脲+ HCl(4)
TDI+MTD脲(5)
碳酸二甲酯法合成异氰酸酯主要分三步:
第1步:碳酸二甲酯的合成,现常用甲醇氧化羰基化反应。用氯化亚铜与甲醇和氧气反应生成甲基氯化铜,再用一氧化碳进行还原生成碳酸二甲酯并再生氯化亚铜,该反应无副产物,是典型的绿色化学反应;
第2步:胺的甲氧羰基化;
第3步:氨基甲酸酯热解;
反应方程式如下:
2CH3O+CO+1/2O2CH3OCOOCH3
分离三种混合物分别得到较纯的硝基甲苯。然后用60%硝酸和30%硫酸所组成的混酸,温度为60~65℃,硝化邻位硝基甲苯,得到65 : 35的2,4 -DNT和2,6 - DNT的混合物。若硝化对位硝基苯,得到100 % 2,4–DNT。
双苯甲酰基脲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杀虫活性(Ⅱ)

13 , 一苯二腈( ) 2 及化合物 ( ) 3 分别参照文献 [1 1。
1] 2方法合成, 卤代苯 甲酰异氰酸酯( ) 5 的合成参照 文献[] 5方法进行 . 化合物 7 ~7 的通用制备方法: a i 称取适量刚制 备的苯甲酰异氰酸酯 6~6 用干燥 12 二氯乙烷 a i , ,一 使其溶解稀释在配有搅拌器的烧瓶 中. 另称取稍过
维普资讯
云 南大学学 报 ( 自然科 学版 ) 07 9() 7  ̄7 ,20,2 1 : 6 9
J u n lo o r a fYu n n Unv ri na iest y
C 5 N 3— 1 4 / O 5 N I S 0 5 I1 S N 2 8一 7
津 一 5 型红外谱仪测定; 及 H MS Fni 40 MS R 用 i — n
1 4, 5, 1,4 ,5 ,2 . A 11 894 84 7 79 F B—MS ngte 2 0 0 (eai , v
gl 4 1 a 一 50型质谱 仪 (0e ) 定; MR及n 7 e )m 52 M] 4 , 8 (8 , 9 (8 ,8 a 7 V 测 N H C 0V / :7 [ ( )42 1 )32 8 )29 N MR用 Bukr M一 o 型核磁共振仪(MS r eA c 5o I 为内 (5 ,1(2 ,8(0 )13 1)141 )7 () 1)283 )1110 ,5 (O ,1(1,54 . 标, MS d 为溶剂)熔点用 X C 型照微熔点 D O— 6 ; L 一1
双苯 甲酰基 脲类化合物 的合成及杀 虫活性 ( 。 Ⅱ)
杨 丽娟 ,陈 一 靖 ,林 军
(. 1云南大学 应用化学 系 教育部 自 然资源药物化学重点实 验室。 云南 昆明 609 ; 501 2云南 民族 大学 化学与生物 技术 学院. . 云南 昆明 603 ) 501
苯甲酰异氰酸酯合成路线及反应条件研究

苯甲酰异氰酸酯合成路线及反应条件研究一、苯甲酰异氰酸酯简介苯甲酰异氰酸酯这东西啊,听起来就很化学范。
它在化学领域里可是有不少的用处呢。
就像我们在化学实验里看到的那些神奇反应,很多时候都离不开它。
我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就对这个东西特别感兴趣,觉得它像是化学世界里的一个小秘密,等着我们去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二、合成路线1. 第一种可能的合成路线从一些基础的原料开始说起吧。
可以用苯甲酸作为起始原料,经过一系列的反应来合成苯甲酰异氰酸酯。
首先呢,苯甲酸要进行一些预处理,就像给它做个准备工作一样。
然后让它和一些特定的试剂发生反应,这个反应过程中需要控制好温度,要是温度太高或者太低,都可能让反应走向不好的方向。
比如说温度太高,可能会产生一些副反应,得到我们不想要的产物。
这个反应可能是在一种特殊的溶剂里进行的,溶剂的选择也很重要,不同的溶剂可能会影响反应的速率和产率。
2. 第二种合成路线还有一种思路是从苯甲酰氯出发。
苯甲酰氯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得到,然后让它和一些含氮的化合物反应。
这个过程就像是一场化学之间的小舞会,不同的化学物质相互作用。
不过在这个反应里,反应的压力可能是个需要关注的点。
如果压力不合适,反应可能就不能顺利进行,就像人在不适合的环境里会感觉不舒服一样。
三、反应条件研究1. 温度条件在前面提到的合成路线里,温度是个超级关键的因素。
对于以苯甲酸为原料的合成路线,可能在50 - 100摄氏度之间是比较合适的温度范围。
这个温度范围就像是一个魔法区间,在这个区间里,反应能够按照我们想要的方向进行。
如果温度低于50摄氏度,反应可能会变得很慢很慢,就像乌龟在爬一样。
而要是超过了100摄氏度,就可能出现那些讨厌的副反应,就像一群捣乱的小怪兽。
对于从苯甲酰氯出发的合成路线,温度的要求可能又不一样了,也许是在80 - 120摄氏度之间比较好。
2. 溶剂的选择溶剂就像是反应的小房子一样。
对于苯甲酸的合成路线,可能选择极性适中的溶剂比较好,比如甲苯。
异氰酸酯的自加聚反应[整理版]
![异氰酸酯的自加聚反应[整理版]](https://img.taocdn.com/s3/m/aa7f37ff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3e.png)
异氰酸酯的自加聚反应异氰酸酯可发生自加成反应,生成各种自聚物,包括二聚体三聚体及各种多聚体,其中最重要的是二聚反应和三聚反应。
2.1.6.1 异氰酸酯的二聚反应一般来说只有芳香族异氰酸酯能自聚形成二聚体,而脂肪族异氰酸酯二聚体未见报道。
这是因为芳香族异氰酸酯的NCO反应活性高。
芳香族异氰酸酯即使在高温下也能缓慢自聚,生成二聚体。
生成的二聚体是一种四元杂环结构,这种杂环称为二氮杂环丁二酮,又称脲二酮(uretdione)。
芳香族异氰酸酯二聚反应是可逆反应,二聚体不稳定,在加热条件下可分解成原来的异氰酸酯化合物。
二聚体可在催化剂存在下直接与醇或胺等活性氢化合物反应,所用的催化剂和单体异氰酸酯所用的催化剂基本相同。
芳香族异氰酸酯二聚反应的通式如下:在聚氨酯行业中,MDI、TDI在室温下可缓慢产生二聚体,但无催化剂存在时此反应进行得很慢。
具有邻位取代基的芳香族异氰酸酯,例如2,6-TDI,由于位阻效应,在常温下不能生成二聚体。
而4,4′-MDI由于NCO邻位无取代基,活性比TDI的大,即使在无催化剂存在下,在室温也有部分单体缓慢自聚成二聚体。
这就是MDI在室温贮存不稳定、熔化时出现白色不熔物的原因。
用它制备聚氨酯制品会影响质量,故除了向MDI中加稳定剂外,尚需将其在5℃以下贮存。
实验室做精确的合成试验时,常常把MDI及TDI进行减压蒸馏,目的是在高温蒸馏过程中将二聚体破坏,并除去杂质。
可用三烷基膦、吡啶、叔胺作二聚反应的催化剂。
常用的膦化合物,如二甲基苯基膦用量极微就可产生良好的催化效果,还可用吡啶,它兼作溶剂,以便移去大量的反应热。
2,4-TDI二聚体是一种特殊的二异氰酸酯产品,降低了TDI单体的挥发性。
TDI二聚体是一种固体,熔点较高,室温下稳定,甚至可与羟基化合物的混合物在室温下稳定贮存。
它主要用于混炼型聚氨酯弹性体的硫化剂。
也可利用二聚反应的可逆特性制备室温稳定的高温固化聚氨酯弹性体、胶粘剂。
例如制备含二聚体杂环的热塑性聚氨酯,在热塑性聚氨酯的加工温度下,NCO基团被分解,参与反应,生成交联型聚氨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苯甲酰异氰酸酯是苯甲酰基苯脲类杀虫剂合成 中的关键中间体 ,据文献报道 ,有多种合成路线 。笔 者从可操作性角度探讨了利用苯甲酰胺与草酰氯制 备苯甲酰异氰酸酯的最佳反应条件 。
4h
NaNCO
(4) ArCOCl + SnCl4 ArCOSn Cl5
ArCONCO + Na2
Cl + SnCl4 [5 ]
(5) ArCON H2 + ClCOCOCl ArCONCO + HCl + CO[6 ]
(1) 法要用到昂贵的异氰酸银 ,合成成本较高 ;
(2) 法虽然原料易得 ,转化率也较高 ,但是由于酰基
0. 005 25 ,45 ,83 0. 005 67
4
0. 0065
0. 005 25 ,45 ,83 0. 005 75
5
0. 0070
0. 005 25 ,45 ,83 0. 005 77
从表 1 显示的结果来看 ,随着草酰氯与苯甲酰 胺的比例增大 ,副产物的生成量减少 ,反应收率也逐 渐提高 。当其比例提高到 1. 3∶1 时 ,反应收率达到 75 % ,再增大比例 ,反应收率提高不明显 。 212 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较低 ,只适合于连续反应操作 。因此我们采用了 (5) 方法 ,该法方便 、产率较高 ,后处理比较方便 。
我们根据 (5) 法理论上的反应机理 ,详细讨论了 草酰氯的用量 、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等条件对反应
Ξ 作者简介 : 魏红涛 (1974 - ) , 男 , 河南南乐人 , 硕士研究生 , 主要从事农药合成与分析研究 。 收稿日期 : 2000 - 08 - 07
Abstract : Preparation met hods of benzoyl cyanate were reviewed. The optimal conditions of synt hesis of benzoyl cyanate f rom benzoyl amine and oxalyl chloride were investigated.
Phosphor (diisocyanatidites) [J ] . J Org Chem , 1963 , 28 : 586 ~ 589. [ 3 ] Roger W Stoughton. Diacylureas , Preparation and Properties of Diacylureas Derived from Normal Aliphatic Acids [ J ] . J Org Chem , 1938 ,2 :515~521. [ 4 ] 王振荣 ,李布青. 农药商品大全[ M ] . 北京 : 中国商业出版社 , 1996 ,323. [ 5 ] 袁继伟. 桥链修饰的苯甲酰基脲类衍生物的合成与生物活性 [ D ] . 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华中师范大学农药所资料室 : 华中师范大学农药所 ,1999. [ 6 ] A. John Speziale , Lowell R Smit h. A New and Convenient Syn2 t hesis of Acyl Isocyanates [J ] . J Org Chem , 1962 , 27 : 3742~ 3743. [ 7 ] A. John Speziale , Lowell R Smit h. The Reaction of Oxyalyl Chloride wit h Amides. Oxazolidinediones and Acyl Isocyanates [J ] . J Org Chem , 1963 , 28 : 1805~181.
2 实验及结果讨论
211 草酰氯的用量对反应的影响 根据上面的理论分析 ,首先选择苯甲酰胺与草
酰氯在室温反应 1h ,45~55 ℃反应 3h ,83 ℃反应至 无 HCl 放出 。
将 0. 605g (0. 005mmol) 苯甲酰胺 , 5ml 1 ,22二 氯乙烷加入到 50ml 三颈瓶中 ,冰水浴至 0~2 ℃, 磁 力搅拌下迅速加入 0. 655g ( 0. 005mol , 97 %) 草酰 氯 , 升至室温反应 1h , 接着升温至 45 ℃反应 3h 左
18 湖 南 化 工 第 30 卷
收率的影响 。理论上的反应途径[6 ,7 ] 。
OO
O
OO
R C N H2 + Cl C C Cl
OCC
RC
Cl
N H2 Cl
- HCl HCl
OO
Cl
O C C Cl
O CO
O
OO
R C NH
收率 12 0 75
由表 2 看出 ,温度迅速升至 83 ℃,反应收率很 低 ,原因是即使有苯甲酰异氰酸酯生成 ,但它同未来 得及反应的苯甲酰胺反应生成了二酰基脲类化合 物 ,从而使得目标产物收率极低 。
3 苯甲酰异氰酸酯的制备
按照以上的条件实验结果 , 确定苯甲酰异氰酸 酯的制备方法如下 :
在三口瓶中加入 3. 03g 苯甲酰胺和 3ml 1 ,22二 氯乙烷 ,装上回流冷凝管 (装有氯化钙干燥装置) 。 碎冰冷却至 2 ℃,一次加入 4. 13g 草酰氯 。然后室 温搅拌 1h ,接着 45~55 ℃搅拌 3h ,然后回流至无
其它取代苯甲酰异氰酸酯可按上述条件制得 。
参考文献 :
[1 ] Art hur J Hill , William M Degnan. Dialkylacetyl Biurets [ J ] . J Am Chem Soc ,1940 ,62 :1595~1596.
[ 2 ] Paul R Steyermark. Reaction of Isocyanic Acid wit h Acid Chlo2 rides. Preparation of Acyl Isosyanates , Isocyanatosilanes , and
维持其它反应条件不变 , 改变反应的温度控制 程序 , 考察收率改变的情况 , 结果如表 2 所示 。
序号 6 7 8
表 2 不同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温度条件 直接快速升温至 83 ℃无 HCl 放出 45 ℃反应至无 HCl 放出 25 ℃反应 1h 后 ,反应 3h ,然后快速升温 83 ℃直至无 HCl 放出
1 苯甲酰基异氰酸酯合成路线选择
苯甲酰基异氰酸酯有五种制法 , 反应式如下 :
低温 (1) ArCOCl + AgNCO ArCONCO + AgCl ↓[1 ] (2) ArCOCl + HNCO B ArCONCO + HCl ↑[2 ] (3) ArCON H2 + ClCOCl B ArCONCO + HCl ↑[3 ,4 ]
表 1 不同比例的草酰氯与苯甲酰胺反应结果
序号
草酰氯用量 ( mol)
苯甲酰胺 ( mol)
反应温度 ( ℃)
苯胺 ( mol)
收率 ( %)
1
0. 0050
0. 005 25 ,45 ,83 0. 005 48
2
0. 0055
0. 005 25 ,45 ,83 0. 005 63
3
0. 0060
R C N H C N H C R + 2 HCl O
O
O
(b) R C N H2 + Cl C Cl
H2
Cl
- CO2 RC
Cl
N H2
- HCl RCN
而 (4) 法反应时间长 (8~10h) ,实验操作较为复 杂 ,涉及到抽滤 、转移等多个步骤 ; 使用 ZnCl2 或 SnCl4 作催化剂 ,氯苯或邻二氯苯作溶剂 ,试剂费用 较高 ;该法反应体系温度较高 ,聚合现象严重 ,产率
R′ R C6 H5CH
RC CO NH
R C N C C Cl H
- HCl - HCl
- CO , - HCl
C6H5
O
CC
CO
O
△
CO
RC
CO CO
R′
N
N
H
存在的副反应可能有 :
O
OO
O R CN CO
(a) R C N H2 + Cl C C Cl
O
OO
O
R C N H C C N H C R A
O
(b) R C N C O 三聚物或多聚物 B[2 ]
O
O
(c) R C N H2 + R C N C O
O
O
O
R C N H C N H C R C[3 ]
通过以上反应途径及可能存在的副反应分析 , 草酰氯的用量对反应影响较大 ,若反应中草酰氯的 用量较小时 ,副反应 (a) 发生的机率将增大 ,相应的 副产物 A 将增加 ;反应的温度对反应影响也较大 , 根据反应的途径分析 ,假如一开始反应温度过高 ,则 副反应 ( b) 发生的机率增大 ,副产物 B 将增多 ,而温 度过高聚合物生成的量也将增大 。
摘 要 : 综述了苯甲酰异氰酸酯的合成路线 ,并探讨了利用苯甲酰胺与草酰氯制备苯甲 酰异氰酸酯的最佳反应条件 。
关键词 : 苯甲酰异氰酸酯 ; 合成 ; 最佳反应条件 中图分类号 : TQ24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 - 8435 (2000) 05 - 0017 - 03
异氰酸酯性质活泼 ,在碱性条件下易发生聚合反应 ,
因此产率较低 ,产物复杂 ; (3) 法虽然成本较低 ,但实
验室不安全 ,且往往由于通光气不连续或使用量不
够使异氰酸化过程中生成“脲”[3 ] 和产生“腈”[6 ]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