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人物分析
论小说《飘》成功的原因

论小说《飘》成功的原因小说《飘》是美国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创作于1936年的作品,被誉为美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该小说以美国南北战争和重建时期为背景,通过女主角斯嘉丽·奥哈拉的命运和成长故事,展现了南方农场主阶级的生活变迁和女性角色的独立和坚韧。
《飘》之所以成功,有以下几个原因。
小说《飘》塑造的斯嘉丽·奥哈拉是一个异常鲜活的人物形象,她的个性矛盾而牵动人心。
斯嘉丽自小生活在南方社会风云变幻的年代,她的成长经历使她充满了野心和欲望,她对财富和地位的追逐对比了她的渴望和道德的冲突,使她变得真实而有血有肉。
她不是一个完美的人物,她有冷酷无情、自私自利的一面,但她也有坚定不移的执着,以及对家庭和爱情的一生奋斗的情感。
这种矛盾性格的塑造使得她赢得了读者们的喜爱和共鸣。
小说《飘》选取了南北战争和重建时期这一重要历史背景,给予了作品巨大的历史厚重感。
小说通过描述南方联邦的破产、瓦解以及战争带来的创伤,展现了南方农场主阶级的衰落和悲剧,同时也揭示了战争对美国社会产生的巨大影响。
通过对斯嘉丽和其他人物的刻画,小说将历史与个人命运相结合,呈现出了历史变迁对个体命运的影响,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和历史意义。
小说《飘》通过对女性角色的塑造和描述,极大地提升了女性主题在文学中的地位。
在《飘》中,斯嘉丽是一个坚强而独立的角色,她面对生活的艰辛和挑战,在经济、政治和感情方面都展现出了非凡的能力和智慧。
她以自己的行动和思考推动着剧情的发展,从而扭转了传统文学中男性主宰的格局。
《飘》的成功为后来的女性写作和女权主义者开辟了一条道路,也成为女性自我诉说的开端之一。
《飘》在情节安排上也具备吸引读者的魅力。
小说以极富戏剧性的方式展现了斯嘉丽的个人命运,故事情节起伏跌宕、悬念迭起,引人入胜。
小说中的爱情、婚姻、家庭等主题也丰富了作品的内涵,增强了读者的代入感和情感共鸣。
《飘》之所以成功,既因为斯嘉丽·奥哈拉的鲜活塑造,历史背景的厚重感,女性角色的突破和情节的吸引力,也因为它具备了丰富的思想内涵和对人性的深刻描绘。
深度解析《飘》:爱情、宽容与坚韧不拔

深度解析《飘》:爱情、宽容与坚韧不拔1. 引言在文学史上,《飘》是一部备受推崇的经典小说,它以其深刻的描绘和复杂的人物关系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深入分析《飘》这部作品中所展现出的爱情、宽容以及坚韧不拔的主题,并探讨这些主题在小说中的重要性。
2. 爱情与报复2.1 主人公斯嘉丽·奥哈拉的爱情观斯嘉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女性角色,她对爱情有着独特而强烈的渴望。
她既迷恋着传统社会价值观下对爱情的理想化,同时也被她对阿希利斯·梅勒尼(Ashley Wilkes)不能实现的爱产生了极大冲击。
这使得斯嘉丽性格复杂,她既追求真挚纯粹的爱情,又使用自己美貌权谋他人,通过报复来满足内心被伤害后的愤怒。
2.2 雷德·巴特勒与斯嘉丽之间的关系雷德·巴特勒是一个粗野而坚韧的角色,他对斯嘉丽有着深深的爱慕之情。
虽然一开始斯嘉丽并不接受他,但是雷德表现出了真正的宽容和忍耐力,并在危机时刻成为她的支持者。
在雷德与斯嘉丽的复杂爱情中,我们看到了爱情所需的宽容、理解和承诺。
3. 宽容与人性3.1 南方庄园主母对奴隶的态度《飘》发生在美国南北战争期间,描绘了那个动荡时代中百态纷呈的南部社会。
在这个背景下,小说中展示了一些主人公对待黑奴身份以及种族问题上的态度。
其中,南方庄园主母梅拉尼(Melanie Hamilton)被描绘为一个极其宽容并理解黑奴状况艰难处境的女性形象。
这个角色展现了宽容以及对人性善良一面,在小说中起到了重要的正面榜样作用。
3.2 斯嘉丽与梅拉尼之间的冲突与和解斯嘉丽和梅拉尼是小说中截然不同的两个女性形象,她们一开始几乎没有共同点。
然而,在战争时期,斯嘉丽逐渐认识到自己对梅拉尼的误解,并最终从中学到了宽容与理解。
通过她们之间的冲突及最终和解,展现了宽容和坚韧在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性。
4. 坚韧不拔与生存意志4.1 南北战争背景下的挑战小说《飘》背景设置在南北战争时期,塑造出各种各样克服困难、坚持生存下去的角色。
是绅士还是痞子——《飘》中白瑞德的性格

2011年10月学术探讨是绅士还是痞子——《飘》中白瑞德的性格分析文/张若昕 张晋摘 要:《飘》这部小说在美国历史上风靡一时。
男主人公白瑞德是个充满争议的人物,有的人说他是个绅士,而有的人则认为他是个痞子。
瑞德是个多面性的人物,我们不能单纯的说他就是个绅士或者说他就是个痞子。
他的帅气和他的举止体现了他的绅士风度,但是他的行为又带着痞气,他与妓女的绯闻,他是家族的败类,被西点开除都让他臭名昭著。
但是他对斯嘉丽的爱情,对梅兰的友谊,对弱者的关心都显示着他内心的丰富情感。
关键词:白瑞德;绅士;痞子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10-0349-01在我们谈论白瑞德之前,先来谈论一下什么是“绅士”,什么是“痞子”。
“绅士”这个词最开始是在英国使用的。
简单的说,“绅士”经常会戴着圆沿帽子,一身西服,手拿优雅的手杖。
“绅士”拥有好的修养,严格的按照道德规范做事。
而“痞子”则刚好相反,“痞子”没有道德标准,穿着花哨,语言无赖。
单从白瑞德的外表看,他绝对不会被列在痞子的行列。
读过《飘》的人都一定会记得白瑞德的首次出场——他身穿绒面大衣,高高的个子,在人群中明显高过他身边的那些官员,肩膀很宽,但是从肩膀向下逐渐变细,脚上穿着一双亮靴子。
黑色整齐的外套,干净的皱褶饰边衬衫,裤子巧妙的束在高靴背后,随着他的身体和脸的微动变化,因为他梳理的很整洁,一身花花公子的行头,强健的体魄和潜在的危险性都在那慵懒的优雅中显露出来。
毋庸置之,这是个绅士的形象,任何一个仔细的读者都不会错过白瑞德每次出场时作者对他的衣服的描写。
一、优雅的痞子对他的衣着和举止相反,他的表情总是不那么可爱。
他的坏笑,挑逗的眼神,叛逆的表情总给人一种痞态印象。
他这种痞子形象的表情使得南方人把他和“绅士”这个词永远的分开了。
他的表情和他的行为倒是很一致。
在《飘》这本书中,我们可以很容易的发现到处都是白瑞德的绯闻。
从最开始,白瑞德这个名字就与各种各样的绯闻相关。
_飘_中白瑞德人物分析_令亚贞

_飘_中白瑞德人物分析_令亚贞
令亚贞是《飘》中的一个重要人物。
她是一个性格复杂,机智善变的女人,她的行为
和决定在小说中有很大的影响。
首先,令亚贞是一个聪明,善于思考的人。
她看待世界的方式与其他人不同,她常常
以自己的方式处理事情。
在她的生意上,她往往会使用自己的智慧处理一些复杂的问题。
当她的武器店遇到一些经济问题时,她设法贷款并精打细算,最终拯救了整个生意。
此外,令亚贞善于察言观色,她能够洞察别人的心思和人性,这让她成为了许多人的信任对象。
其次,令亚贞是一个善良,有同情心的人。
她在查尔斯死亡后,留下了患有脊髓灰质
炎的孤儿珍妮,抚养她长大成人。
她还慷慨地向樱桃·大黄蜂提供资金和食物,支持他们
在战争期间的作战行动。
尽管令亚贞经常会表现得粗鲁和无情,但她的善良和同情心却是
显而易见的。
第三,令亚贞是一个狡猾且自私的人。
她经常利用其他人来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她
不断地与许多人进行交易,并时刻保持对自己的利益着想。
在她和吉姆·波特开展的生意
交易中,她设法让吉姆的家族企业受到质疑,以获得更好的价格。
当她嫁给了菲尔·米拉德,并拥有了他的财产后,她开始更加独裁,并甚至抛弃了自己的故交。
综合来看,令亚贞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人物,她与传统期望的女性形象不同,她性格复杂,机智善变,她的行为和决定在小说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虽然她经常被人误解和被人
看作是反社会的,但她的聪明机智,善良和同情心,以及自私和狡猾的特质都是值得推敲的,这些特质是她独特的人格魅力所在。
飘的主要人物分析

Analysis of Major CharactersScarlett O’HaraThe protagonist of Gone with the Wind, Scarlett is a dark-haired, green-eyed Georgia belle who struggles through the hardships of the Civil War and Reconstruction. Scarlett exhibits more of her father’s hard-hea dedness than her mother’s refined Southern manners. Although initially she tries to behave prettily, her instincts rise up against social restrictions. Determination defines Scarlett and drives her to achieve everything she desires by any means necessary. This determination first manifests itself in her narcissistic and sometimes backstabbing efforts to excite the admiration of every young man in the neighborhood. Later, under threat of starvation and even death, she is determined to survive and does so by picking cotton, running her entire plantation, forging a successful business, and even killing a man.Scarlett also aims to win Ashley Wilkes, and her failure to do so guides the plot of the novel. Ashley’s marriage to Melanie Hamilton and rejection of Scarlett drive nearly all of Scarlett’s important subsequent decisions. Scarlett marries Charles Hamilton to hurt Ashley, stays by Melanie’s side through the war because she promises Ashley she will, and loses her true love, Rhett Butler, because of her persistent desire to win Ashley.Scarlett possesses remarkable talent for business and leadership. She recovers her father’s plantation, Tara, after the war leaves it decimated, and she achieves great success with her sawmill in Atlanta. Despite her sharp intelligence, however, she has almost no ability to understand the motivations and feelings of herself or others. Scarlett lives her life rationally: she decides what constitutes success, finds the most effective means to succeed, and does not consider concepts like honor and kindness. She often professes to see no other choices than the ones she makes. Scarlett’s development precisely mirror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uth. She changes from spoile d teenager to hard-working widow to wealthy opportunist, reflecting the South’s change from leisure society to besieged nation to compromised survivor. Scarlett embodies both Old and New South. She clings to Ashley, who symbolizes the idealized lost world of chivalry and manners, but she adapts wonderfully to the harsh and opportunistic world of the New South, ultimately clinging to dangerous Rhett, who, like Scarlett, symbolizes the combination of old and new.Rhett ButlerDark, dashing, and scandalous, Rh ett Butler brings excitement to Scarlett’s life and encourages her impulse to change and succeed. Thrown out of both West Point and his aristocratic Charleston family for dishonorable behavior, Rhett, like Scarlett, goes after what he wants and refuses to take ‘no’ for an answer. He earns his fortune through professional gambling, wartime blockade-running, and food speculation, behavior that earns him the contempt and even hatred of what he terms the Old Guard—the old Southern aristocracy. Rhett sees through hypocrisy and self-delusion, horrifying people by cutting down their egos and illusions with agility and pleasure.Whereas Ashley cannot face reality and change, Rhett thrives on both. Because of his opportunism, Rhett symbolizes the New South. However, as the novel progresses, we see that Rhett does care about the Old South. At two critical points in the novel, Rhett abandons Scarlett to commit himself tothe Old South. First, he leaves Scarlett in hostile territory and joins the Confederate army. Second, at the end of the novel he leaves Scarlett and goes in search of remnants of the Old South. This sentimentality complicates Rhett’s character and reveals that he is partially motivated by emotion. Ultimately, Rhett symbolizes pragmatism, the practical acceptance of the reality that the South must face in order to survive in a changed world. He understands that the U.S. government has overhauled the Southern economy and that the old way of life is gone forever. He adapts to the situation masterfully, but he does not fully abandon the idealized Southern past.Rhett falls in love with Scarlett, but, despite their eventual marriage, their relationship never succeeds because of Scarlett’s obsession with Ashley and Rhett’s reluctance to express his feelings. Because Rhett knows that Scarlett scorns men she can win easily, Rhett refuses to show her she was won him. He mocks her, argues with her, and eventually resorts to cruelty and indifference in order to win her. But his fondness for her is evident in his support of her, as he encourages her to shun social customs and gives her money to start her own business.Ashley WilkesBlond, dreamy, and honorable, Ashley Wilkes is the foil to Rhett’s dark, realistic opportunism. Ashley courts Scarlett but marries Melanie Hamilton, thus setting in motion Scarlett’s central conflict. Ashley is the perfect prewar Southern gentleman: he excels at hunting and riding, takes pleasure in the arts, and comes from an excellent family.Scarlett’s idealization of Ashley slowly fades as time goes on, and she finally sees that the Ashley she loves is not a real man but a man embellished and adorned by her imagination. Ashley admits to his love for Scarlett, but as a gentleman he ignores this love in order to marry Melanie, the more socially appropriate match for him. He excels at battle despite his doubts about the Southern cause. As the novel progresses, though, Ashley displays signs of weakness and incompetence. After the war he is worthless on the plantation and cannot adjust to the new world. Whereas Rhett and Scarlett survive by sacrificing their commitment to tradition, Ashley cannot or will not allow himself to thrive in a changed society. He sinks even lower as he sacrifices his honor—the only thing he still values in himself—by accepting charity from Scarlett in the form of a share in her mill and by kissing her twice.Ashley represents the Old South and Southern nostalgia for the prewar days. He epitomizes the old lifestyle and cannot function in the New South that emerges during and after the war. Scarlett clings to him like many Southerners cling to dreams of their old lives, but her eventual recognition of Ashley’s weakness and incompetence enables her to see th at dreaming of a lost world makes one weak.。
女性主义视角下《倾城之恋》与《飘》中女主人公的比较研究

女性主义视角下《倾城之恋》与《飘》中女主人公的比较研究女性主义视角下《倾城之恋》与《飘》中女主人公的比较研究摘要:本文利用女性主义视角对中国经典小说《倾城之恋》和美国经典小说《飘》中的女主人公进行比较研究。
通过对比两部小说中女主人公的人物形象、社会地位、性格特点、爱情观念以及命运等方面,探究不同文化背景下女性形象的塑造和描绘。
研究结果表明,虽然两部小说的女主人公在性格、爱情观念和命运方面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但是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两个女主人公在个性、社会地位和情感表达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反映了不同文化中女性形象和社会地位的差异以及女性在不同历史时期面临的挑战和命运。
提纲:一、女性主义视角下的文学研究二、《倾城之恋》和《飘》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三、《倾城之恋》中的女主人公白飞飞形象分析四、《飘》中的女主人公斯佳丽·奥哈拉形象分析五、社会地位的不同:贵族与平民的差距六、性格特点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坚强、独立还是软弱、依赖七、爱情观念的不同:自由恋爱还是按照规矩行事八、命运的不同:自主选择或被动接受九、结论:不同的文化和历史背景下女性的形象和命运的反应和展示1.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文学研究:首先,这一提纲介绍了研究的视角,是以女性主义为分析的角度;其次,引出了本文要研究的两部小说。
2.《倾城之恋》和《飘》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这一提纲说明了两部小说的背景,包括它们所处的文化和历史时期。
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小说中的人物和情节都受到这些背景的影响。
3.《倾城之恋》中的女主人公白飞飞形象分析:这一提纲介绍了本文要分析的第一个女主人公,包括她的性格、社会地位、性别角色等方面。
4.《飘》中的女主人公斯佳丽·奥哈拉形象分析:这一提纲介绍了本文要分析的第二个女主人公,同样包括她的性格、社会地位、性别角色等方面。
5. 社会地位的不同:贵族与平民的差距:这一提纲从两个小说的角度对比了女主人公的社会地位,探讨两种不同社会地位对女性命运的影响。
关于飘》中人物性格分析以及反映当时社会的黑暗

关于<飘》中人物性格分析以及反映当时社会的黑暗无论他们是在守望什么,他们都是一群守望者。
思嘉在守望着金钱,守望着不再让塔拉的人再挨饿,守望着希礼的爱,守望着已经破碎的梦,守望着成长。
瑞德守望着思嘉,以及她生命的延续小邦妮,守望着一个男人能给予一个女人的全部的爱。
希礼守望着过去的生活,守望着那个随风而逝的年代。
媚兰守望着爱,爱每一个人,爱亚特兰大,爱生活,她守望着丈夫和儿子,守望着希礼有一天真正的站起来。
玛格丽特*米切尔的《飘》以起独特的女性视角在描述美国内战的作品中独树一帜,备受读者青睐。
作品中虽也有对战争恢宏场面的描写,如亚特兰大破城当日五角广场的遍地伤兵,惊心动魄的逃难,枪杀等等。
但女作家始终是以细腻的人物心理性格刻画见长,一个个色彩斑斓的文学人物在作者流畅的文字作用下,跃然纸上,栩栩如生。
横看全书,是一部老南方种植园文明的没落史,一代人的成长史和奋斗史;而纵观全书,则似一部令人悲恸的心理剧,以戏剧的力量揭示出女主人公在与内心的冲突中走向成熟的过程。
所以看《飘》,就犹如走进原始森林,越深越美。
也许,文学性格可以用现实颜色来描述,来形容,那么,就赋予思嘉,黑色的坚毅;瑞德,冰蓝色的深邃;媚兰,粉红色的善良;希礼,青灰色的忧郁。
思嘉的坚毅一直是本书的一大亮点,赋予其黑色,因为黑色有纯粹的一面,如思嘉对生活终极坚定的信仰;黑色还有模糊的一面,如思嘉在夜雾中奔跑的迷茫,因为她一直看不清真爱的对象。
思嘉绝对称不上是一位完美的女性。
但她的魅力却超出了法律所允许的范围。
她坚强,自信,对生活充满激情,却又吝啬,迷信,欺侮弱小,还无意地把几个人送上西天。
但就是这种褒贬不一的性格使她更为迷人。
现实中人无完人,文学中也应如此。
在那个风云突变的乱世中,能够在倍受创伤和打击之后,不留恋以前豪华高雅的生活,坚强的站起来,下地摘棉花,不惜让自己娇贵的双手长满老茧,而目的只是为了让住在塔拉的人不在挨饿。
她在塔拉红色的土地上得到了黑色的坚毅,如她父亲郝嘉乐所说,这个世界上,只有土地与日月同在。
《飘》中斯嘉丽和巴特勒的人物形象之谈

变革 , 然而战后的南方比起北方却落后贫穷 , 迟迟不能摆脱内战
的阴影。在这样的背景下, 作为一个种植园主的后代 , 作者当然 无法接受往 日的奴仆 已与 自己平起平坐 ,而属于种植 园主的繁
壁残垣 , 人们珍视 的南方传统的生活方式也一去不返 , 人们在一 片混乱肮脏的世界求得生存 ,被解放的奴隶流离失所 、酗酒滋
事, 更加重 了这个令人失望的世界的动荡不安 , 似乎 内战不管是
对南方的白人还是黑 ^ 都是莫大的灾难。
留之甚少, 甚至从残酷 的现实出发 , 为了生存 , 不得不做违背传
蒙士最酋 ・ 职教版 3 / 2 0 " 1 4 6 9
业最成功的一对夫妇, 但是他们辉煌的事业 , 和为南方所做的贡
献并没有赢来人们对他们的尊重,反而因为他们与北方人的密
切关系是整个南方最排斥的一组人物。 从主角的命运来看, 似乎
南方 旧道德全面的反叛 ,体现了作者本人对 旧南方清醒客观 的 批判态度。但是从这种视点出发只是片面地从斯嘉丽大胆表白 爱 隋, 三次婚姻 , 抛头露面为事业打拼找到依据 , 却无法解释斯
价值观念的代表。 在离经叛道的路上他 比斯嘉丽走得更远。 作者
用了大量 的篇 幅描写了他对生他养他的传统的种植 园主家庭的 的阿什礼 的讽刺和挖苦。他是第一个看清形势和北方人做生意 的人 , 他对斯嘉丽着迷就是因为她和他一样是更切合实际的人 。
及对新旧价值观的不同反应。同时 , 作品也展现了当时美 国南方 厌恶 , 对南方过时的社会制度的批判, 对代表南方传统绅士风度 了南北战争给南方社会政治 、 经济、 道德等诸方面带来 的巨大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飘》人物分析(完整版)
《飘》中的四个主要人物斯嘉丽,巴特勒,阿希礼,玫兰妮(不太喜欢给他们加上个中文姓氏)。
他们性格鲜明,各具艺术特色。
正是这四个人物,使这本书充满了文学魅力。
斯嘉丽:少时不知情何物,待到懂时爱已远。
在书中有这样一段话:我爱的是某个我自己虚拟的东西,那个东西就像玫兰妮一样死了。
就像我缝制了一套精美的衣服,并且爱上了它。
后来阿希礼骑着马跑来,他显得那么英俊,那么与众不同。
我便把那套衣服给他穿上,也不管他穿了合不合适。
我不想看清楚他到底怎么样。
我一直爱着那套美丽的衣服,——而根本不是他这个人。
斯嘉丽的悲剧就在于她的虚荣和固执,使她无法从这个用虚荣心编制的幻梦中走出。
既看不懂自己也不了解别人,直到玫兰妮死去,她才看到了真正的阿希礼,也懂得了自己的真爱,却为时已晚。
但斯嘉丽的魅力是无法否认的,这个乱世佳人最后回望已是废墟的十二橡树庄园,她依然还是高高的抬着头,挺着背。
再大的打击也无法改变她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巾帼不让须眉。
她的行动阐释了“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这句话。
斯嘉丽对生命总是乐观的,充满希望。
“明天又是另外的一天了”是她的人生哲理,每当走投无路时,她总会这样想。
“我会想办法把他弄回来”,是她一贯的固执与自信,她对追求的东西永不言弃;但对得到的东西也不怎么珍惜,这也是她悲剧的注脚。
看过此书的人都深感痛惜,希望以后真能如斯嘉丽所愿,把巴特勒“弄”回来。
不过我感觉无论她能不能找
回巴特勒对他的爱,她都会充满希望的去生活,去追求。
美丽、聪明、乐观、坚韧,有责任感,信守诺言是那个美好的她;偏激、固执、不惜当下是那个虚荣的她。
两个“她”融合在一起才成了那个魅力无边的乱世佳人。
玫兰妮:真善美齐聚一身,弱女子侠骨柔情。
二十几岁读这本书,没觉得她有什么特点,如今不惑之年却感觉她是书中的唯一一个完人。
圣母玛利亚般的善良,圣女贞德般的勇敢,神女雅典娜般的智慧。
可能很多人觉得我言过其实,但这是再读此书我最大的感触。
她的善良书中比比皆是;她的勇敢则表现在斯嘉丽用火枪杀死闯入北方骑兵的同时,她拿着短刀冲出门来(当时她刚生完孩子不久);而她的智慧则表现在巴特勒救阿希礼时,当斯嘉丽她们还不明白怎么回事时,她却果断而明智的配合着他们俩的表演,大喊大闹一反常态,当听说他们俩是去贝尔(当地名妓)那里时以至于面露痛苦晕倒过去。
这一系列天衣无缝的表演使北方中尉信以为真,从而使大家躲过一劫。
可能读者会有一个疑问:玫兰妮那么爱斯嘉丽,她知不知道斯嘉丽和阿希礼的关系。
以她的聪慧她是知道的,文中也隐写出了这一点。
她之所以包容,是因为她洞悉阿希礼,了解斯嘉丽,最懂巴特勒。
她明白阿希礼不可能真爱斯嘉丽,而斯嘉丽如果真正懂了阿希礼时她也不会再爱他,斯嘉丽真正爱的人是巴特勒。
但斯佳丽和阿希礼这两个傻瓜却不知道自己其实都不爱对方,在玫兰妮眼中他俩就像因为虚荣而相互倾慕的孩子,她一直以长者的风度包容他们玩着暧昧的游戏。
四个关键人物中只有她洞明人物间的感情真相。
她对瑞德(巴特勒)说:斯嘉丽是爱你的,只是她自己还不知道她有多爱你。
而她自己是挚爱阿希礼的,爱他的一切包括他的虚荣、懦弱、无能。
她临终托福斯嘉丽照顾阿希礼,是因为他知道没有他人的帮助阿希礼的生活将是一团糟。
她对阿希礼既当丈夫一样尊重,又当孩子一样爱护。
瑞德对她的评价是:一个完美的人,一个伟大的女性。
不过也许她太过理性,所以她打动不了类似瑞德这样个性的人。
阿希礼:貌如白马真王子,却是银样蜡枪头。
帅气、聪明、敏锐、风度翩翩、绅士修养,谈吐文雅。
都是他打动斯嘉丽的原因。
除了这些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几乎是唯一一个不主动向斯嘉丽示好的同龄男性。
这使他显得与众不同,让斯嘉丽产生了一种得不到的便是最好的想法,反倒主动去追求他。
对于斯嘉丽的表白,他从未斩钉截铁的拒绝。
也许是虚荣心让他希望如斯嘉丽这样的的万人迷一直暗恋他;也许是斯嘉丽身上的那种魅力让他不忍拒绝。
但在他内心从未产生娶斯嘉丽为妻的念头(至少是玫兰妮未死前)。
但每当斯嘉丽逼问他“你爱我吗?”时,他从来都是说“我怎么能不爱你呢……”。
这给了斯嘉丽一个错觉,认为他娶枚兰妮是不得以。
然而到玫兰妮临终时,阿希里像失去依靠的凌霄花那样脆弱,让斯嘉丽感到意外她说“你怎么会感到害怕,你是那么勇敢!”“我勇敢那是因为有她”。
“你爱的是她,不是我,那你为什么不早告诉我你不爱我!”这段对话让斯嘉丽彻底认清了阿希里。
“我之于他就像贝尔之于巴特勒”这个想法有点偏激但也有她的道理。
斯嘉丽看清
了真实的阿希里后,从自己的幻梦中醒来。
感觉自己希望得到阿希里并不比她从杰拉尔德手里哄到那副海蓝宝石耳坠更为重要。
那副耳坠她也热烈的向往过,可是一旦得到就没有什么值得可贵的了。
玫兰妮应该早就看明白了这些,她从不阻止阿希里与斯嘉丽的交往,因为他们心的距离越近,斯嘉丽便能越早看清阿希里。
阿希里是个情感上懦弱,对现实逃避的人,他念念不忘他的那个旧世界,被动的在新现实中生存。
玫兰妮活着时维护了他的丈夫形象,却没能把他打造成真正的大丈夫(对玫兰妮要求有点太高了)。
巴特勒:纵横商海为船长,身陷爱渊做情痴。
一、聪明的时代叛逆者。
巴特勒出身贵族,却不遵从他那个阶层的礼教,是一个时代的叛逆者,所以名声很不好。
在商海他是个精明的商人,虽然战争未开始他就看到了战争的结局,但他还是偷偷为南方偷运军火,大发战争财。
他的观点在一个旧时代灭亡和一个新时代开始时是最容易赚到金钱的,尤其是旧时代毁灭的时候。
二、貌似无赖的真君子。
巴特勒为人处事,为上流社会不容。
在斯嘉丽眼中他就像个戴着大耳环,口中衔把短刀的海盗。
但其实他是真正的勇士和君子。
他帮助了斯嘉丽、玫兰妮,甚至救了他的情敌阿希礼的命。
对仆人,对周边的普通人也充满了尊重。
三、爱情里的情痴。
巴特勒挚爱斯嘉丽,也许是因为他们两个太像了。
他们敢爱敢恨,个
性张扬,刚毅坚强,对生活同样充满激情。
都是对当时贵族礼教的叛逆者(只是表现方式不同)。
也许从他无意中听到斯嘉丽对阿希礼的表白后,就爱上了这个热情似火,叛逆泼辣的女孩。
他的一句“我不是绅士,你也不是淑女”表达的就是“我们是一类人”。
斯嘉丽最后嫁给他和嫁给前两个丈夫的心态相同“只要嫁的不是阿希礼,嫁给谁都无所谓”。
嫁给他,她需要满足的不是精神上的东西而是虚荣和金钱。
而巴特勒却觉得他能得到斯嘉丽的心,于是婚后的他就像用自己炽热的心去温暖一块冰冷的石头,那个嘴角总带着坏笑的巴特勒船长成了不断受伤的丈夫。
女儿邦尼出生后,他把她看成那个未被尘俗沾染的,纯洁的斯嘉丽,想尽办法宠着她,溺爱着她。
其实那是对斯嘉丽痴情的一种转嫁。
女儿意外死去,他痛不欲生,耗尽了最后的热情。
斯嘉丽这时虽幡然悔悟,但命运无情巴特勒此时已意志消沉,心灰意冷,毅然离去。
我自己认为,巴特勒未达到玫兰妮的层次。
下等人薄情,中等人深情,上等人忘情。
玫兰妮在忘情地境界看待他们几个人的情感纠结,虽身处其中却如局外人,所以看得最清,也不会受伤。
巴特勒以痴情的眼光看着斯嘉丽对阿希礼表达爱意的每一个细节,所以处处受伤。
忘情非无情,忘情是无私之爱,“让我的爱如阳光般围绕着你,同时给你光明灿烂的自由”。
小说的结局是最感人和最有深度的部分。
这部作品的价值正在于此,它警醒人们:真正的审视自己,最适合自己的是什么?我们是不是在追逐着自以为是的幻影?我们是不是在用自己的热情作无谓的
消磨。
毕竟光阴如梭,生命有限,失去的可能永远都不会回来。
所以珍惜当下,莫恋梦中花,珍爱眼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