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飘》主人公性格分析

合集下载

浅谈《飘》中的人物形象

浅谈《飘》中的人物形象

浅谈《飘》中的人物形象《飘》是美国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的代表作品,讲述了南北战争期间南方一个富裕农场主家族的兴衰沉浮。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丰富多彩,其中几个重要人物形象深刻鲜明,具有代表性,下面就分别进行分析。

斯嘉丽(Scarlett O'Hara)斯嘉丽是小说中的女主人公,一位勇敢、自信、有决心的女性形象。

斯嘉丽是个头脑清晰、机智灵活的人,有时也会非常霸道,但她总能勇往直前,勇敢地面对各种挑战。

特别是在面对美国南北战争和家族破产的时候,斯嘉丽的韧性和坚强表现得淋漓尽致。

对于她的个性,读者们无法忘记,她的人物形象一直是人们所津津乐道的。

艾希礼(Ashley Wilkes)艾希礼是一个有教养、温柔、文艺的绅士,也是斯嘉丽的青梅竹马。

他是南方种族中精英的代表,教北方人获得教育和文化。

然而,尽管艾希礼一直是斯嘉丽心目中的白马王子,但是在斯嘉丽动情的时候,他仍然只把她当做一个很好的朋友。

最终,他选择了他的妻子梅兰妮,并且与她共同建立家庭,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艾希礼的人物形象代表了美国南方社会的精英,认真负责,理智温和。

瑞特·巴特勒(Rhett Butler)瑞特·巴特勒是一个生意人,富有、诙谐、自由。

他是小说中的男主人公,也是斯嘉丽最终爱上的男人。

瑞特·巴特勒虽然没有艾希礼文化和教养,但他非常聪明和机智,能够找到最有效的方法解决问题。

他一直试图改变斯嘉丽的想法,帮助她去适应改变的环境,然而斯嘉丽只是一直在想念艾希礼,拒绝了他的真心。

最终,在家族彻底破裂和梅兰妮的去世之后,瑞特·巴特勒也逐渐离开了斯嘉丽。

瑞特·巴特勒的人物形象代表着南方社会中的一类精英,他们在重振家族和自身财富方面扮演重要角色。

梅兰妮·威尔士(Melanie Wilkes)梅兰妮是一个特别善良、有爱心的女性,也是艾希礼的妻子。

她总是善良地待人,从不攻击别人,也从不向别人施加压力。

深度解析《飘》:爱情、宽容与坚韧不拔

深度解析《飘》:爱情、宽容与坚韧不拔

深度解析《飘》:爱情、宽容与坚韧不拔1. 引言在文学史上,《飘》是一部备受推崇的经典小说,它以其深刻的描绘和复杂的人物关系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深入分析《飘》这部作品中所展现出的爱情、宽容以及坚韧不拔的主题,并探讨这些主题在小说中的重要性。

2. 爱情与报复2.1 主人公斯嘉丽·奥哈拉的爱情观斯嘉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女性角色,她对爱情有着独特而强烈的渴望。

她既迷恋着传统社会价值观下对爱情的理想化,同时也被她对阿希利斯·梅勒尼(Ashley Wilkes)不能实现的爱产生了极大冲击。

这使得斯嘉丽性格复杂,她既追求真挚纯粹的爱情,又使用自己美貌权谋他人,通过报复来满足内心被伤害后的愤怒。

2.2 雷德·巴特勒与斯嘉丽之间的关系雷德·巴特勒是一个粗野而坚韧的角色,他对斯嘉丽有着深深的爱慕之情。

虽然一开始斯嘉丽并不接受他,但是雷德表现出了真正的宽容和忍耐力,并在危机时刻成为她的支持者。

在雷德与斯嘉丽的复杂爱情中,我们看到了爱情所需的宽容、理解和承诺。

3. 宽容与人性3.1 南方庄园主母对奴隶的态度《飘》发生在美国南北战争期间,描绘了那个动荡时代中百态纷呈的南部社会。

在这个背景下,小说中展示了一些主人公对待黑奴身份以及种族问题上的态度。

其中,南方庄园主母梅拉尼(Melanie Hamilton)被描绘为一个极其宽容并理解黑奴状况艰难处境的女性形象。

这个角色展现了宽容以及对人性善良一面,在小说中起到了重要的正面榜样作用。

3.2 斯嘉丽与梅拉尼之间的冲突与和解斯嘉丽和梅拉尼是小说中截然不同的两个女性形象,她们一开始几乎没有共同点。

然而,在战争时期,斯嘉丽逐渐认识到自己对梅拉尼的误解,并最终从中学到了宽容与理解。

通过她们之间的冲突及最终和解,展现了宽容和坚韧在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性。

4. 坚韧不拔与生存意志4.1 南北战争背景下的挑战小说《飘》背景设置在南北战争时期,塑造出各种各样克服困难、坚持生存下去的角色。

是绅士还是痞子——《飘》中白瑞德的性格

是绅士还是痞子——《飘》中白瑞德的性格

2011年10月学术探讨是绅士还是痞子——《飘》中白瑞德的性格分析文/张若昕 张晋摘 要:《飘》这部小说在美国历史上风靡一时。

男主人公白瑞德是个充满争议的人物,有的人说他是个绅士,而有的人则认为他是个痞子。

瑞德是个多面性的人物,我们不能单纯的说他就是个绅士或者说他就是个痞子。

他的帅气和他的举止体现了他的绅士风度,但是他的行为又带着痞气,他与妓女的绯闻,他是家族的败类,被西点开除都让他臭名昭著。

但是他对斯嘉丽的爱情,对梅兰的友谊,对弱者的关心都显示着他内心的丰富情感。

关键词:白瑞德;绅士;痞子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10-0349-01在我们谈论白瑞德之前,先来谈论一下什么是“绅士”,什么是“痞子”。

“绅士”这个词最开始是在英国使用的。

简单的说,“绅士”经常会戴着圆沿帽子,一身西服,手拿优雅的手杖。

“绅士”拥有好的修养,严格的按照道德规范做事。

而“痞子”则刚好相反,“痞子”没有道德标准,穿着花哨,语言无赖。

单从白瑞德的外表看,他绝对不会被列在痞子的行列。

读过《飘》的人都一定会记得白瑞德的首次出场——他身穿绒面大衣,高高的个子,在人群中明显高过他身边的那些官员,肩膀很宽,但是从肩膀向下逐渐变细,脚上穿着一双亮靴子。

黑色整齐的外套,干净的皱褶饰边衬衫,裤子巧妙的束在高靴背后,随着他的身体和脸的微动变化,因为他梳理的很整洁,一身花花公子的行头,强健的体魄和潜在的危险性都在那慵懒的优雅中显露出来。

毋庸置之,这是个绅士的形象,任何一个仔细的读者都不会错过白瑞德每次出场时作者对他的衣服的描写。

一、优雅的痞子对他的衣着和举止相反,他的表情总是不那么可爱。

他的坏笑,挑逗的眼神,叛逆的表情总给人一种痞态印象。

他这种痞子形象的表情使得南方人把他和“绅士”这个词永远的分开了。

他的表情和他的行为倒是很一致。

在《飘》这本书中,我们可以很容易的发现到处都是白瑞德的绯闻。

从最开始,白瑞德这个名字就与各种各样的绯闻相关。

浅谈《飘》中的人物形象

浅谈《飘》中的人物形象

浅谈《飘》中的人物形象《飘》是美国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所著的一部经典小说,讲述了美国南方的历史背景下,一个坚强、勇敢、自由的女性斯嘉丽·奥哈拉从繁华都市失落到南方庄园之后,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最终成为一个富有、有能力、独立的女性的故事。

本文将从人物形象角度入手,对《飘》中几个主要人物进行浅谈。

斯嘉丽·奥哈拉(Scarlett O'Hara)作为《飘》的主人公,斯嘉丽·奥哈拉是一个极具争议性的人物形象。

她既有勇气、坚韧不拔的一面,又有傲慢、自私、冷酷无情的一面。

可是,正是这种人物矛盾与复杂性,使得她成为了小说中最让人难以忘怀的形象之一。

斯嘉丽在小说中的表现可谓是多方面的,从一个幼稚、自私的年轻女孩,到最终卓越、独立、富有的女性。

尽管她有过很多错误的决定,但她不会被自己的错误所打败,她还是会勇往直前,继续她的梦想,这种坚韧、奋斗的精神正是小说中最美好的部分。

瑞德·巴特勒 (Rhett Butler)瑞德·巴特勒是一个精明、独立、权利本位,同时又非常具有人情味的人物形象。

他不会顾及他人的看法,他只会做他认为对自己最有利的事情。

在小说中,斯嘉丽与瑞德一直有着一种特殊的关系,虽然他们之间有着很多矛盾和分歧,但是这些不能掩盖他们之间的互相了解和尊重。

瑞德是那种让人深刻欣赏和尊重的角色,他就是小说中成功的象征。

梅拉妮·威尔士 (Melanie Wilkes)梅拉妮是小说中相对于斯嘉丽和瑞德来说相对温和平和的人物形象。

她是一个非常善良、纯洁而且有同情心的人。

梅拉妮的存在,让小说的世界多了一份亲切、温馨。

在小说中,当斯嘉丽陷入危机时,梅拉妮是她最重要的支持力量。

尽管她的性格不如斯嘉丽和瑞德那么吸引眼球,但是她的坚定和忠诚使她成为了小说中一个不朽的人物形象。

父亲·吉拉伯特 (Gerald O'Hara)父亲·吉拉伯特是小说中的第一个形象。

《飘》中梅兰妮和斯佳丽性格分析

《飘》中梅兰妮和斯佳丽性格分析

《飘》中梅兰妮和斯佳丽性格分析内容摘要:斯佳丽和梅兰妮是《飘》中聪明勇敢又富有魅力的女性。

斯佳丽和梅兰妮生活在同样的时代和社会背景下却承担着不同的角色。

一个是打破束缚的先进女性,一个是保守的传统女性。

她们虽都不凡却也有着自身的局限性。

本文主要分析这两位女主角的人物性格带给当代女性一些生活和工作上的启示。

关键词:《飘》斯佳丽梅兰妮性格分析《飘》是玛格丽特米切尔唯一的一部小说。

《飘》在类似以美国内战为背景的小说中被誉为最经典的浪漫小说。

作者成功塑造了以往作品中从未塑造过的两位勇敢。

聪明的女性人物形象。

一个是斯佳丽,她性格复杂。

一方面她聪明,勇敢,独立又有毅力。

另一方面她冲动,自大,自私又富有侵略性。

另一位女性是梅兰妮。

她是一位典型的传统女性。

她与斯佳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温柔,善良,无私是她鲜明的性格特点。

一.斯佳丽的性格斯嘉丽是一个混血儿,她的父亲来自爱尔兰,她的母亲是法国贵族,这使她继承了两种不同的文化。

此外,美国文化也对她性格的影响显著。

因此,斯嘉丽的性格是复杂的。

1.勇敢和坚持不懈勇敢是斯嘉丽的性格特点之一。

她敢于尝试任何事不管多么艰难或人们如何谈论她。

首先,她敢于突破传统的社会规范。

例如,她对社会对女性的不平等要求非常不满。

她的妈妈教导她要顺从男人。

她认为那是愚蠢的。

她作了许多不被社会所接受的事。

所有的南方人讨厌北佬。

她跟北佬做生意与投机者打交道。

所有的南方人不喜欢瑞德,她嫁给了他。

其次,斯嘉丽的勇敢还体现在克服困难上。

在从亚特兰大回到塔拉的路上瑞德弃斯佳丽而去从军,斯佳丽不得不勇敢地带着梅兰妮,普莉西和孩子们一路躲避北军回到塔拉。

斯佳丽回到家发现母亲去世了父亲神志不清了,家中还有两个生病的妹妹需要照顾,塔拉已被北军洗劫的一空。

没有食物,没有钱。

她饱受饥饿之苦。

她发誓说:“上帝见证,无论是偷还是去抢,我再也不会遭受饥饿”。

所有时她并没有屈服于这些麻烦。

相反,她勇敢地把责任来保护和照顾自己的家庭。

小说读后感——《飘》

小说读后感——《飘》

小说读后感——《飘》《飘》是一部描绘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社会生活的小说,主人公里斯·哈顿是一个勇敢、坚韧、独立的女性。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主人公里斯的精神品质,她勇敢地面对生活的困境,始终坚定地追求自己的幸福。

这种精神品质使我受益匪浅,也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小说中的爱情故事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主人公与白瑞德之间的爱情充满了曲折与挣扎,这使我明白了真爱的含义。

爱情不仅仅是甜言蜜语和山盟海誓,更是在困难时刻彼此的支持与守护。

通过这部小说,我学会了如何去珍惜身边的人,如何去关爱他人。

小说中对社会现象的描绘也让我对当时的历史背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南北战争时期的美国,社会动荡,人们的生活困苦。

这使我意识到当今生活的美好,也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通过这次作业,我发现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有了明显的提升,他们能够准确地把握小说的主题和人物形象。

同时,学生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也能够做到有条理、有深度。

这让我深感欣慰,也让我坚信阅读对于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本次作业的完成情况总体较好,大部分学生能够准确地把握小说的主题和人物形象,并在读后感中表达出自己的观点。

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存在表述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指导。

2. 针对本次作业,我计划在今后的课堂上进行更深入的讨论,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小说中的社会现象,提升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3. 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计划在班级内开展读书分享活动,让学生们相互推荐优秀的文学作品,共同提升文学素养。

4.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多地采用读后感写作这种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学作品,提升他们的表达能力。

同时,我也将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鼓励他们在阅读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观点。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内容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细节需要关注。

是学生对《飘》这部小说的理解程度,是他们在读后感写作中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指导和反馈。

关于《飘》中斯嘉丽性格的分析与探讨

关于《飘》中斯嘉丽性格的分析与探讨

关于《飘》中斯嘉丽性格的分析与探讨《飘》是美国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的代表作品,也是世界文学史上著名的长篇小说之一。

小说以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南方为背景,以女主角斯嘉丽·奥哈拉的命运为主线,展现了一个充满爱情、家族、友情、仇恨和战争的时代。

斯嘉丽·奥哈拉是小说中极具代表性的角色之一,她的性格十分复杂,充满着矛盾和魅力。

下面将对斯嘉丽的性格进行分析与探讨。

斯嘉丽的坚强和顽强是她性格中最鲜明的特点。

在小说中,无论是在南北战争期间还是在后来的重建时期,斯嘉丽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坚强和顽强。

她在遭受丈夫弗兰克去世、财产沦丧以及家庭陷入困境的时候,始终没有放弃,努力坚持着自己的生活。

她甚至为了生存不惜与人勾心斗角,奋力争取自己的利益。

这种坚强和顽强的性格使得斯嘉丽成为了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

斯嘉丽的自私和利己也是她性格中的一个显著特点。

斯嘉丽在小说中往往只考虑自己的利益,对于他人的感受常常顾及不够。

她多次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择手段,甚至在和其他女性争夺男人的时候也毫不手软。

在她的心目中,只有自己的利益才是最重要的,其他一切都可以被牺牲和忽略。

这种自私和利己的性格使得斯嘉丽在读者心目中留下了不少负面的印象。

尽管斯嘉丽有着这样诸多的缺点,她的聪明和勇敢也是不可忽视的。

斯嘉丽虽然没有受过多少正规的教育,但她拥有着过人的才智和智慧。

在南北战争期间,她依靠自己的聪明头脑和不怕困难的勇气,成功地维持了家庭的生计。

她能够在困境中冷静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种聪明和勇敢也为她在小说中的命运带来了一些转机和希望。

斯嘉丽的矛盾与复杂也是她性格的一个重要特点。

她既有着坚强和顽强,又有着自私和利己;既有着聪明和勇敢,又有着软弱和恐惧。

她时而像一只无畏的雄鹰,时而又像一只备受伤害的小鸟。

她的内心矛盾和复杂使得她的形象更加立体和生动,也使得她成为了一个备受争议的角色。

《飘》中的女性形象与爱与婚姻观念

《飘》中的女性形象与爱与婚姻观念

飘中的女性形象与爱与婚姻观念引言《飘》是美国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的经典小说,该小说以南北战争时期为背景,通过主人公斯嘉丽·奥哈拉的生活经历展现了当时美国南方社会和女性角色的复杂性。

本文将重点探讨《飘》中的女性形象,并分析其对爱与婚姻观念的影响。

女性形象:斯嘉丽·奥哈拉斯嘉丽·奥哈拉是《飘》中最引人注目的女性角色之一。

她坚强、勇敢,不拘小节,具有强烈的个人意志和独立思考能力。

她追求自己的幸福,不顾一切地追求爱情和财富。

斯嘉丽对待爱与婚姻持一种实际主义的态度,认为这两个因素可以给她带来安全感和社会地位。

爱情观念:阿帕奇·汉普顿 vs. 洛夫·比科马尔在《飘》中,斯嘉丽同时与阿帕奇·汉普顿和洛夫•比科马尔这两位男性产生了感情。

阿帕奇是一个勇敢而坚强的士兵,而洛夫则是一个有钱有势的军官。

对于斯嘉丽来说,爱情似乎被物质条件所左右,她更倾向于选择有钱和社会地位高的洛夫。

婚姻观念:初婚 vs. 再婚在19世纪美国南方社会中,女性一般被期待在年轻时结婚并生育子女。

然而,《飘》中的斯嘉丽却多次经历了不同类型的婚姻。

她首先与查尔斯•汉尼盖特结婚,但这并非出于爱情而是为了满足社会规范。

随后,斯嘉丽又与白尔结婚,并通过他获得了财富。

女性困境与自我实现:梅兰妮·汉普顿梅兰妮·汉普顿作为另一个主要角色,在《飘》中代表着传统、善良和家庭价值观。

她以照顾家庭和丈夫为重,忍受了斯嘉丽与阿帕奇之间的感情纠葛,并通过宽容和努力使婚姻得以维持。

梅兰妮的经历反映出当时女性在婚姻中所面临的困境与选择,她代表了传统价值观下的女性形象。

女性解放与社会变革《飘》出版于1936年,正处于二十世纪初,这个时期对于女性权益和社会地位的争取意义重大。

小说中的斯嘉丽·奥哈拉则是一个具有先锋意义的角色,她追求自己的幸福不受传统规范束缚。

这部小说也呼应了女性解放运动和社会变革背景下女性地位逐渐提高的趋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飘》是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的不朽之作。

她的成功在于对女主人公斯嘉丽情感的真实写照,塑造了一个独特人物形象。

本文从战前、战中、战后三个阶段分析了斯嘉丽性格特征。

战前的幼稚、任性的少女,战中的精明强悍、敢做敢为,同时又吝啬贪婪,战后的顽强奋斗。

一、战前优越的生活造就斯嘉丽骄傲、自大、虚荣、任性作为一个南方大种植园主的女儿斯嘉丽,她身上有一种温和的、过分讲究教养的海滨贵族血统和精明而凡俗的爱尔兰贫民血统相混合的不和谐气质。

她既沿袭了父亲豪爽、粗犷、不拘小节和脾气暴躁的性格,又从小受到母亲良好的道德观念的熏陶,她既想做个像母亲那样有着大家闺秀风范的淑女,骨子里又有背叛种种道德规范的意识。

这使得她爱慕虚荣、单纯而又实际,却不乏狡黠,不擅长缜密地思考问题。

这一性格特征在战前表现得比较突出。

二、战中过多的磨难迫使斯嘉丽坚强、勇敢、拼搏、自强在战争中的经历,同时也是这个女主角的转变过程。

在这段时期斯嘉丽从一个随心所欲、贪图享乐的少妇变成了一个精明强悍、敢做敢为,同时又吝啬贪婪、斤斤计较的当家人。

她身上表现出一种不畏艰难、艰苦创业的惊人毅力。

她在前一个阶段的自私、任性到这个时候已被她对命运的顽强抗争精神掩盖得不那么明显了。

由于战争的爆发,不久斯嘉丽旋即成了寡妇,因为她的丈夫病死沙场。

对于丈夫的死,她没有多少痛苦,因为她不爱查尔斯,但她不得不面对这场战争。

斯嘉丽一方面由于受阿希礼的委托要照顾即将生产的媚兰;另一方面又受到母亲病危的精神折磨。

她如普通人一样也想抛弃媚兰回到母亲身边,但她没有这样做。

即使自己对接生的事一窍不通又没有大夫时,听到媚兰痛苦的呻吟声,她感到仿佛有个牛轭沉重地落在她的头颈上,仿佛上面加了重负,这重负使她每跨一步就觉得十分吃力。

在那个时代,一般的年轻妇女们可能早已晕倒在地上,斯嘉丽却坚强挺了下来。

这种骨子里的坚强让她保持了清醒的头脑和理智的判断。

斯嘉丽拖着刚生过孩子的奄奄一息的媚兰和已被炮火及北军吓坏的孩子逃离亚特兰大。

途中她们遇到一头她们很怕的老母牛,可是她一下子就把自己本来的角色转换过来,以前她是“连袜子也懒得捡”的庄园千金,可现在她们需要这头可怕的老母牛,媚兰的孩子需要喝奶,而且她们要吃。

她怕牛,但最终她还是用自己唯一的一条完整的裙子撕成布条,一条条连结起来,直累得起泡的手指流出血来,颤抖不已才制服了这头牛。

斯嘉丽一心想要回塔拉,因为母亲爱伦正在病危中。

更重要的是她从小崇拜母亲,一有困难就寻求母亲的保护伞,当时她认为一回到家就可以卸下自己肩头的担子,天塌下来自有父亲母亲去顶,只要一回家她又可以无忧无虑地过回从前的生活了。

殊不知,正当斯佳丽为塔拉没有被无情的战火摧毁感到庆幸时,一场更大的灾难正等着她。

母亲已在前一天去世,父亲因母亲的辞世悲伤过度,神志不清。

家里十来张嘴要吃饭,而塔拉种植园留给她的几乎一无所有了。

面对这一切,斯嘉丽也感到痛心,甚至是绝望,但她并非沉浸在悲痛之中。

这时的她想起了她勇敢拓业的祖先们,她需要的不是难过,难过解决不了问题。

她需要的是把家支撑下去,她要像先辈们一样坚强地接受现实的挑战。

她抛弃了贵族小姐的矜贵与骄傲,整日像一个黑奴一样劳作。

饿过、痛过,受过屈辱和伤害,可斯嘉丽还是坚持下来了。

她指挥起一家人开始各得其所地工作,自己也事必亲躬,带头到田里去采熟了的棉花,在北方佬来临前带领大家将食品和牲口藏好。

当一个北方佬骑兵威胁到她们的生活时,为了保护母亲的东西和辛苦得来的食物,斯嘉丽这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女子居然冷静地开枪杀了人。

斯嘉丽是勇敢的。

可以想象在这时候的她,任何对她构成威胁的人或物,她都会冷静地将其消灭。

她原本善良,连家禽都不曾伤害过,她本来可是连打猎时都不爱靠近被追杀的动物,连牲畜被宰杀时的哀号或罗网中野兔的尖叫声不忍听的姑娘。

艰辛的生活已经让她完全明白了现实的残酷,也给予了她生活的勇气与魄力。

三、战后残酷的现实促使斯嘉丽贪婪、倔强、自私、卑鄙经历了一场残酷的战争后,斯嘉丽对生活有了清醒而深刻的认识,对现实的态度也更理智了。

她清楚地认识到只有理智地面对这个新兴的功利主义世界,才能保全她自己、她的家人和她的塔拉。

在这种观念支配下,金钱对她来说显得越来越重要了。

为了能赚取更多的钱,她毫不顾忌那种以为女人应该是无知、无识、不能有自己意见的上流社会的传统观念,自作主张买下锯木厂并抛头露面亲自经营。

刚开始,别的生意人都嘲笑她,女流之辈哪会做生意呢。

因此嘲笑中还带点和善的轻视。

斯嘉丽没有在风言风语中退缩或让步,她有自己的原则,她坚持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

这种倔强是生活压迫下的产物,更是斯嘉丽内心坚强对生活的反抗,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获得更多的利益,她又一次不顾众人的非议,排除种种阻碍,雇犯人到工厂来做工。

她的这一系列行为已颇有一些离经叛道的意味,她自己坦然地走着这条路,而并非仅仅由于生活所需的不得已而为之,这表明她从思想到行动都已向着自己阶级的对立面迈进了一步。

她以非凡的勇气面对来自保守势力的种种侮辱、胁迫和打击,以她特有的机敏和果断,以一个接一个骇世惊俗的行动,不断地去顺应自己的时代和社会。

她做生意使用的残酷手段令人骇异,非法雇用囚犯,并和北方来的商人大做生意。

她可以为了赚钱,丢开妇女足不出户的规矩,抛头露面地经营木材厂。

为了更多的利益,采用“上等人”所瞧不起的“卑鄙”方法。

还可以和一个被所有人责骂为无耻、下流的人结婚……但是斯嘉丽已经根本不在乎别人对她的看法了,她想的只是能让自己过得更好一些,不再贫穷挨饿。

这些举动在当时来说都是疯狂的,就连身边的亲朋好友都感到震惊,斯嘉丽坚信这种冒险是值得的,而她一旦决定了的事就会全力以赴地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

生活就是生活,不能逃避,更不能后退,要想在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就必须积极面对生活,想尽办法战胜困难。

然而就是这个幸运儿,在爱情上却是一个极不幸的人,在人生的舞台上演了一曲彻头彻尾的爱情悲剧。

斯嘉丽在生活上是个实实在在的现实主义者,而在爱情上她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浪漫主义者、理想主义者。

她爱阿希礼,爱得发了疯,几乎所有的追求、挣扎、奋斗都是为了他。

但那是她想象中的阿希礼,现实中的阿希礼是个脆弱、畏缩、虚伪的懦夫,他根本就适应不了战后的新时代。

这一点斯嘉丽与他是完全对立的他们根本就不属于同一类人。

直到媚兰死后,斯嘉丽才发现自己上了当,这时的她想到了白瑞德。

只有这个人可以给她所需要的两样东西———爱和金钱。

然而,此时的白瑞德也抛弃了她。

最后斯嘉丽被所有的人抛弃了,从物质到精神都被彻底地打垮了,她成了复辟逆流的牺牲品,不论在爱情上还是在事业上,她都成了一个悲剧人物,她创造了生活而最后又被无情的现实生活所抛弃。

主人公思佳丽的性格特点(一)思佳的家庭对思佳的性格的影响1.父亲对思佳的影响在家里,思佳和父亲像两个好朋友一样,当父亲看到她跳篱笆时,便当面责备她,但事后不会向她母亲提出。

而思佳要是知道父亲打牌输了钱,她也不会告诉母亲。

他们两个人有一样的想法,父亲有事不想让妻子知道,女儿有事也不想让母亲知道。

他们之间有一种挺正常的父女联盟,不想让爱伦知道了他们做的事而生气和担心。

儿童心理发展有一种现象,即到了3岁时开始从自己和母亲的一体关系分裂出来,并且把情感投在父亲身上,甚至要和母亲竞争而独占父亲,称为俄底浦斯情结,又叫恋父情结[2]。

应该说,思佳也是有恋父情结的思佳在父亲身上学到的还有对生活的坚强品格和对黑人仆人的慷慨关心。

当父亲死了以后,思佳把父亲的一块珍贵的手表给了一个贴身家奴。

而当她在经营木材加工厂时,一个黑人奴隶投奔而来,她首先想到的是要保护他,应该说这些地方受父亲影响很大。

同时她继承了自己父亲的坚强。

在那个风云突变的乱世,她能在备受创伤和打击之后不留恋以前豪华高雅的生活,而坚强的站起来下地摘棉花。

在塔拉红色的土地上她得到了黑色的坚毅,正如她父亲所说的,这个世界上只有土地和日月同在。

这股强大的力量加之她固有的爱尔兰血统潜在的反叛思想,使之公开在亚特兰大和北方佬做生意。

从文学与人生的审美联系上说,文学对信仰的表现,也是文学对人生的一种永恒的把握的表现,通过信仰的确立,人们可以对世界的未来,人生的未来充满遐想,以饱满的热情和信念实现向必然王国的精神飞跃[3]。

而思佳的信仰是坚强,自信,对土地的热爱,一个固执而倔强的信仰,这也受了她父亲的影响。

思佳在家里不怕父亲,正是在父亲面前的有恃无恐的地位养成了她一生中对男人挥来斥去的自信和骄傲,也形成了她一生中与其他女性争夺男人的强烈攻击性。

在她的一生中,不仅不顾廉耻的掠夺妹妹的爱人,而且无休止的掠夺属于别人的男人。

父亲对她的影响贯穿了她的一生[4]。

2.母亲对她的影响父母对儿女的爱,首先是本能的驱动,就像其它动物一样。

他们会不自觉地把血缘关系神圣化、宗教化,把儿女看作自我的生命的延续,把生子育女看作是人生价值的体现。

所以,在理智上、精神层面上,父母的爱是一种自爱,是把儿女当自己——理想化的自己——来爱,这种观点早在穆勒,霍尔巴赫的伦理信念中就得到揭示[5]。

母亲是思佳人格成长的重要因素。

母亲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贤妻良母,她实际上是思嘉面对的整个道德规范。

面对这个可以称之为“女人楷模”的母亲,思嘉丽的态度是十分矛盾的。

一方面,她受不了母亲责备的目光,所以,她在母亲面前总是摆出最好的面孔,行动也最规矩。

但是无论她散开的长裙多么老实,发型显得多么端庄,小手交叠的多么文静,她的本来面目是藏不住的。

但是母亲对她的教育似乎影响了她的生活,在她看来,所有女人都是敌人,只有她母亲一个例外,在她心里母亲是靠山,只有母亲和老天最可靠,最让人放心。

其他人根本无法相比。

当瑞德给她东西时,首先想到的是母亲教育她,当别人给自己东西时,首先要给钱的道理。

她一方面要尊敬母亲,把她当偶像崇拜,又想揉母亲的头发,并且取笑她,她一方面对母亲的教育反抗,又把母亲当成圣母,这些复杂性影响着她性格的多重性,同时形成了她独特的叛逆性格。

(二)思佳丽对金钱的追逐当她看到塔而顿家为他们死去的儿子立两块大理石墓碑时,她感到的不是悲伤,而是为花在墓碑上的钱心疼。

当她收留南方士兵时,她时时刻刻为多吃掉的食物痛心。

瑞德不耐烦的说她,难道你除了钱,什么都不想吗?有人认为思佳丽只是金钱的儿女,对她持反对态度,但是在当时,钱是能够生存下去的条件。

这也证明了她比较现实。

她三次结婚,都和钱有关系。

第一次结婚,是为了让艾西礼生气,同时考虑到这个人有钱。

第二次,为了得到钱,她打算嫁给瑞德,还打算做他的情人,遭到拒绝后,她知道自己的妹妹的情人有存款,就用尽心计与他结婚。

结婚后钱的问题解决了,又不顾家人的劝说经营锯木厂。

第三次结婚,不是她爱上瑞德了,而是为了享受奢侈的生活。

人对于金钱的渴望有时并不仅仅是金钱的本身,而潜藏在对金钱的渴望的背后,更多的是对价值,金钱,社会认可的渴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