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结石中医诊疗方案
胆结石中药方剂

胆结石中药方剂中医处方(一)【辨证】肝胆湿热郁结,横逆中土。
【治法】利胆排石,益脾止痛。
【方名】胆道排石汤。
【组成】柴胡9克,太子参15克,白芍15克,金钱草30克,郁金草12克,蒲黄6克,五灵脂6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邓铁涛方。
中医处方(二)【辨证】湿热内蕴,积久成石。
【治法】疏肝理气,利胆排石。
【方名】利胆排石汤。
【组成】制大黄9克,枳实9克,虎杖15克,郁金15克,金钱草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姜春华方。
中医处方(三)【辨证】肝郁气滞。
【治法】疏肝解郁,理气止痛。
【方名】舒肝利胆汤。
【组成】柴胡10克,枳实10克,青皮10克,陈皮10克,虎杖根30克,银花30克,生大黄12克,金钱草30克,茵陈30克,郁金12克,川楝子12克,元胡10克,白芍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谢新建方中医处方(四)【辨证】肝气郁结,木郁化火。
【治法】疏肝理气,清热化滞,利胆排石。
【方名】清胆化石汤。
【组成】柴胡6克,鹅不食草15克,延胡6克,金钱草15克,金铃子10克,黄芩9克,郁金6克,通草3克,蒲公英12克,北茵陈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翁恭方。
中医处方(五)【辨证】肝胆湿热蕴结。
【治法】疏肝利胆,清热除湿,理气和营,止痛散结。
【方名】疏肝利胆汤。
【组成】柴胡10克,黄芩8克,海金砂15克,金钱草15克,鸡内金10克,川郁金8克,炒金铃子10克,白芍10克,炒枳实10克,赤茯苓15克,车前子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李培生方。
中医处方(六)【辨证】肝胆气郁,湿热蕴结。
【治法】舒肝解毒化石,胆结石秘方。
【方名】舒肝解毒汤。
【组成】柴胡20克,青皮20克,陈皮20克,石斛20克,黄芩10克,三棱10克,白芍15克,连翘15克,金银花25克,蒲公英25克,金钱草2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名医吴咸中治疗胆石病的两则经验方

名医吴咸中治疗胆石病的两则经验方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也越来越不规律,胆石病的患者人数也与日俱增。
而胆石病又是一种非常容易反复发作的病症,它的治疗不仅需要多方面综合治疗,还需要名医的正确治疗经验。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名医吴咸中治疗胆石病的两则经验方。
一、黄连石膏真武汤黄连石膏真武汤是经扁鹊传下来的古代名方,一直被广泛应用于胆石病的治疗,其中的黄连、石膏、大黄、厚朴等药物具有清热解毒、消炎利胆、润肠通便的功效。
治疗方法:取黄连10克、石膏30克、大黄10克、芒硝30克、红枣6枚、甘草3克、厚朴6克。
将所有中药放入锅中加适量的水,用旺火煮开后,改用小火煎30分钟即可。
然后过滤药渣,将煎好的黄连石膏真武汤分为三次饮用,每天饮用三次。
说明:这种方剂能够有效地抑制胆固醇的沉积和结晶,在减轻炎症的同时消除胆囊壁的粘附。
二、偏方茯苓四物汤偏方茯苓四物汤是名医吴咸中长期临床经验的总结,取参芎、白芍、茯苓、川芎、枸杞、川贝、丹参、甘草等中药配方,能清热解毒、消炎明目、补肝肾。
治疗方法:取参芎6克、白芍10克、茯苓10克、川芎6克、枸杞10克、川贝3克、丹参10克、甘草3克。
将所有中药放入锅中加适量的水,用旺火煮开后,改用小火煎30分钟即可。
然后过滤药渣,将煎好的偏方茯苓四物汤分为三次饮用,每天饮用三次。
说明:这种方剂可调理人体内的阳气,促进胆汁的分泌并清除胆石,维持肝脏健康。
总之,在治疗胆石病的过程中,患者要坚持正确且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方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而以上两种方剂是可以供大家参考的,希望广大患者能够得到及时的治疗帮助。
中药治疗胆结石一例

中药治疗胆结石一例caijinbo一个月前收治一例胆结石病人,B超显示胆管多发性结石,其中最大显示55MM*14MM。
在医院住院一星期,疼痛感染基本控制,医院建议手术治疗,病人不愿意。
希望采用中药保守治疗。
后经人介绍来我处开中药。
病人女性,年龄50岁,既往无病史。
一个月前突发上腹痛住院治疗。
诊断多发性胆结石症。
主诉:右上腹偶有隐痛,腹涨,食欲差。
有恶心反胃,大便难行,小便短少,舌苔黄腻,脉弦细。
中药处方:广金钱草20克茵陈20克蒲公英20 鸡内金10 大黄6克黄连5 郁金10 虎杖15 鹅不食草20 香附8 木香10 甘草5 白花蛇舌草10服上药一个星期后,病人诉说右上腹痛痛有加重,有些顾虑不敢继续服用,后来告诉她服用药物有轻微的疼痛是正常的,后药方上加白芍20 槟榔10。
服用一个月B超复查,结石多颗,最大的一颗显示5MM*4MM,比一个月前小了很多,腹部疼痛基本消失。
现上方药继续服用。
caijinbo 手上正好有张肾结石中药成方以供同行参考,处方如下:广金钱草30 四川金钱草15 杜仲15 怀牛膝10 瞿麦10 萹蓄10 石韦10 泽泻10 车前子10 茯苓10 米仁10 生地10 木香10 白术10 郁金10 猫须草15 虎杖10 冬葵子10 黄芪15 党参10 鸡内金10 生核桃仁10枚海金沙10 石头较大加穿山甲2 参三七2 研粉吞服。
血淋:琥珀5 蒲黄6 旱莲草15民间土郎中方中鹅不食草的运用不错广阔天空B超显示胆管多发性结石,其中最大显示55MM*14MM------55mm=5厘米,应该是长5厘米吧。
刚刚理解错误。
mal-002 根据以往经验,胆结石要看类型,不是所有的都可以打出来,按组成成分,胆结石粗略可以分为单一胆红素钙,胆酸钙,草酸钙,胆固醇结晶,尿酸钙及混合物等。
其中只有胆固醇结晶可以化解排出,其他类型结石只有小于胆管的可以排出。
那种类型,有经验的B超医生可以初步分辨,还可通过化验血液来判断。
胆囊结石治疗最好的方法

胆囊结石治疗最好的方法
胆囊结石的治疗方法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症状的严重程度而有所不同。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治疗方法:
1.手术治疗:胆囊结石较大、症状明显或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常见的手术包括胆囊切除术(开腹手术或腹腔镜手术)和胆囊切石术。
2.药物治疗:对于一些小且无症状的胆囊结石患者,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药物来溶解结石或控制症状。
常用的药物包括乌药、酸溶解剂和胆囊收缩剂。
3.体外冲击波碎石:这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治疗方法,适用于小而软的胆囊结石。
通过使用冲击波将结石打碎,然后患者通过排泄系统将碎石排出体外。
4.草药治疗:一些传统草药被认为对胆囊结石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如金钱草、马齿苋、地黄等。
然而,目前对于草药治疗的疗效尚无明确证据。
需要注意的是,针对个体情况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最好由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
因此,如果遇到胆囊结石的问题,建议尽早就医并接受专业医生的建议和指导。
治疗胆结石的中药方

治疗胆结石的中药方结石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胆结石就是常见的一种,是世界范围内高发的一种疾病,威胁着患者的身心健康,碎石手术疗法是一种很好的治疗手段,中医对于胆结石也有着很好的疗效,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治疗胆结石的中药方,希望能帮到你。
治疗胆结石的中药方金钱开郁汤取金钱草30克,柴胡、白芍、枳壳、海螵蛸、浙贝母各10克,郁金6克,甘草3克。
将上述药物用水煎煮后去渣取汁,每日一剂,分3次在饭后服用,连续用药一个月为一疗程。
此方具有疏肝利胆、化石排石、和胃抑酸的功效,适合有泛酸、嗳气症状的色素性胆结石、胆固醇胆结石和混合性胆结石患者使用。
三金排石汤取大黄、柴胡、黄芩各9克,枳壳、乌梅、鸡内金各10克,茵陈20克,金钱草50克,郁金15克。
将上述药物用水煎煮后去渣取汁,每日一剂,分3次在饭后服用,连续用药10天为一疗程(用药一个疗程后应停药5天),一般用药3个疗程即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郁金、柴胡、枳壳具有疏肝、理气、止痛的功效;金钱草、茵陈具有清肝利胆的功效;大黄具有清热、攻下、排石的功效;黄芩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乌梅具有生津止渴的功效;鸡内金具有消食积、健脾胃的功效。
诸药共奏清肝利胆、排石解毒、生津止渴之功,适合有口渴喜饮、咽干舌燥、大便干结、小便短赤等症状的胆结石患者使用。
利胆排石汤取柴胡、黄芩、五灵脂、三棱、大黄、黄连、赤芍、白芍、元明粉(冲服)各10克,木香、枳实各15克,金钱草50克,海金沙20克。
将上述药物用水煎煮后去渣取汁,每日服一剂,分3次在饭后服用。
连续用药15天为一疗程(用药一个疗程后应停药3~5天),一般用药两个疗程即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胆结石的饮食禁忌1、严禁暴饮暴食在了解不能吃的食物之前,专家提醒患者,在日常的饮食中一定要注意避免暴饮暴食,这样会让你的病情更加的严重。
同时日常的饮食还要注意,最好是以清淡为主,而且烹饪的方式最好是以炖、烩、蒸、煮的方式为主,这样才能保证绝对的健康。
同时还要注意,平时应该尽量的多喝水,这样也可以帮助我们有效的控制病情。
胆结石的中医中药治疗心得分享

胆结石的中医中药治疗心得分享胆结石是一种常见的胆道疾病,病因复杂,症状多样。
除了通过手术和药物治疗外,中医中药也被广泛运用于胆结石的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疗效。
我本人也是胆结石的患者,通过中医中药治疗获得了很好的效果。
在这里,我想分享一些我治疗胆结石的经验和心得,供大家参考。
一、辨证施治中医治疗胆结石强调辨证施治,即根据患者的症状、体质、病程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和辨证。
在我的治疗中,中医医生首先通过详细询问病史、观察舌苔和脉象等方式,对我的病情进行了细致的辨证分析。
根据我的情况,中医医生判断我属于湿热胆结石,因此在中药配方上采用了清热解毒、化湿利胆的方剂。
二、中药治疗1. 苦参煎剂:苦参具有清热解毒、消肿黄连素作用,该煎剂可有效中和湿热胆结石对胆囊的刺激,减轻疼痛和不适感。
2. 木通汤:木通有清热利湿、通淋功能。
中医认为湿热是胆结石的主要病理因素之一,该方剂可有效改善湿热胆结石患者的症状。
3. 黄连素:黄连是一种常用中草药,具有抗炎、抗菌的作用。
在治疗胆结石时,黄连素可以有效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症状。
以上只是我在治疗过程中使用的部分中药方剂,具体使用剂量和疗程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三、饮食调理除了中药治疗外,饮食调理也是胆结石治疗的重要方面。
在中医的观念中,饮食调理可以改善体内的湿热病理,减轻胆结石的症状。
1. 忌食辛辣刺激食物:辛辣食物会刺激胆囊,加重胆道疼痛。
所以在治疗期间必须避免食用辣椒、花椒等刺激性食物。
2. 多食用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膳食纤维可以促进胃肠蠕动,帮助排出体内多余的胆固醇。
我在治疗期间增加了蔬菜、水果、粗粮等高纤维食物的摄入。
3. 适量饮用中草药饮品:中草药饮品如菊花茶、决明子茶等,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在治疗期间,我每天饮用适量的中草药饮品,既可以滋润肠胃,又能帮助调理湿热体质。
四、养生调理中医强调养生调理的重要性,对于胆结石的患者同样适用。
以下是我在治疗期间进行的一些养生调理措施:1. 适量运动:适量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有利于废物的排出。
胆结石中药治疗药方

胆结石中药治疗药方胆结石中药治疗药方中医处方一肝胆湿热郁结,横逆中土。
利胆排石,益脾止痛。
胆道排石汤。
柴胡9克,太子参15克,白芍15克,金钱草30克,郁金草12克,蒲黄6克,五灵脂6克,甘草3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邓铁涛方。
中医处方二湿热内蕴,积久成石。
疏肝理气,利胆排石。
利胆排石汤。
制大黄9克,枳实9克,虎杖15克,郁金15克,金钱草30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姜春华方。
中医处方三肝郁气滞。
1/ 6疏肝解郁,理气止痛。
舒肝利胆汤。
柴胡10克,枳实10克,青皮10克,陈皮10克,虎杖根30克,银花30克,生大黄12克,金钱草30克,茵陈30克,郁金12克,川楝子12克,元胡10克,白芍12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谢新建方中医处方四肝气郁结,木郁化火。
疏肝理气,清热化滞,利胆排石。
清胆化石汤。
柴胡6克,鹅不食草15克,延胡6克,金钱草15克,金铃子10克,黄芩9克,郁金6克,通草3克,蒲公英12克,北茵陈15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翁恭方。
中医处方五肝胆湿热蕴结。
疏肝利胆,清热除湿,理气和营,止痛散结。
疏肝利胆汤。
柴胡10克,黄芩8克,海金砂15克,金钱草15克,鸡内2/ 6金10克,川郁金8克,炒金铃子10克,白芍10克,炒枳实10克,赤茯苓15克,车前子10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李培生方。
胆结石饮食疗法注意哪些1.多喝水。
水占人体的70%,多喝水可以有效的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功能,有利于将体内的结石物质排出体外,缓解病情的发展,是胆结石食疗方法中最简单实用的。
2.柠檬汁、苹果汁。
现在的胆结石多为胆固醇结石,而苹果汁、柠檬汁中含有的丰富果酸可以达到溶解胆固醇的作用。
3.橄榄油。
研究发现,胆结石的形成与人们长年食用动物油也有关,因此胆结石患者要应尽量避免食用动物油,多食用植物油、橄榄油。
其中,橄榄油有利于胆管收缩,倡导润滑,有助于结石的排出。
4.少食糖类、肉类。
老中医给出胆结石偏方 排石汤

之相礼和热创作
以西医的观点来分析,胆结石的构成次要是由于长期肝气郁结,进而化湿蕴热,干冷交阻,从而致使胆液蒸熬凝结成石.一样平常来说,当胆石处于静止形态时,可表示为“有病无证”,但在胆绞痛发作时,就会表示为肝郁气滞.如并发感染,则表示为干冷或毒热.
这里为大家引荐的这款排石汤虽然构成简单,但都是曾经经过验证的方剂,可以安全运用.这个食疗方的名字是茵陈胆道汤.
具体的制造方法是:预备茵陈78克,栀子39克,黄芩39克,枳壳39克,木香39克,大黄39克,金钱草78克,柴胡39克.然后以水煎服,每日3次,每次100毫升.
坚持服用有清热、利胆、排石的功效.方中茵陈、栀子清热利湿;柴胡、黄芩舒肝清热枳壳、木香理气止痛;金钱草清热利湿排石;大黄通里攻下.
胆结石是急腹症的一种,它惹起的胆绞痛犹如刀扎般剧痛,令病人极其痛楚.一旦发作,可采纳以下应急措施:
1.指压穴位止痛
令病人脱往衣服,俯卧,用大拇指或手掌用力按压肝俞、胆俞、脾俞3个穴位.按压后假如绞痛仍不止,可加用蒸或煮热的毛巾对右乳房下方的期门穴和剑突(心口)下胃脘部进行热敷,疼痛即可止住.
2.香烟炙烤侠溪穴
侠溪穴在脚背第4、5趾间根部有压痛的地位.点燃一支香烟(艾条更好),在此穴位上炙烤(留意不要太近,以不伤皮肤为度)o炙烤的工夫长短,依病人反应而定.若开始烤时觉得不热,就烤到感觉热为止;若开始即感觉热,就烤到觉得不热为止,疼痛即可缓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胆胀(结石性胆囊炎)中医诊疗方案 胆囊炎是常见疾病,按发病急缓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胆囊炎又根据其内有无结石分为结石性和无结石性胆囊炎。胆囊炎,与胆石病常为因果关系。胆囊炎症多先有胆囊结石,当胆石引起胆囊管梗阻时,胆汁淤积,细菌繁殖,发生感染而致胆囊炎;也有一部分无结石性胆囊炎,是由于胆囊功能异常,排空功能障碍,或致病细菌自血循环传播而引起。胆管炎症可由于胆管结石和肠道致病细菌逆行感染引起,少数由胆管癌和胆道蛔虫病所致。而胆道经常的感染发生炎症,尤其是大肠杆菌和厌氧菌属的感染,又是原发性胆管结石的致病因素。 本病属于中医的胆胀、胁痛范畴。 一、诊断 西医诊断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外科学》(第六版)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中医诊断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中医外科学》(2002版,主编 赵尚华)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西医诊断标准: 1.病史:患者常有右胁隐痛史、厌油、劳累或生气后常引起疼痛发作,有的并有典型的胆绞痛史或黄疸史。 2.症状:(1)腹痛,常为右上腹或上腹中部,大多向右肩背部放射。 (2)大多数患者在腹痛发作的同时,均有不同程度的恶寒发热。 (3)可伴恶心呕吐、黄疸等症状。 3.体征:在慢性间歇期体征不明显,急性炎症期可有体温上升或黄疸,上腹部压痛明显,或有反跳痛,或可触到肿大之胆囊,莫菲氏征阳性,波阿氏征阳性。 4.检查 (1)慢性间歇期实验室检查变化不明显,急性发作期可见白细胞上升,中性升高,GPT、转肽酶、胆红素均升高,尤其是直接胆红素升高明显,提示梗阻性黄疸。 (2)B型超声:胆道系统炎症可见到胆管壁或胆囊壁毛糙不光滑或增厚,正常胆囊壁厚度不超过0.4cm,若超过此限度往往表示有过慢性炎症。若在B超上见有强光团并拖有声影者则表示该处为结石。 (3) CT、MRI 为胆道疾病的诊断提供了更为准确有效的信息,但多在与其他原因引起的胆道梗阻作鉴别时应用,不做为诊断胆石症的常规手段。 西医鉴别诊断 1.急性胰腺炎,临床表现为急性上腹痛,多位于中上腹部,呈持续性钝痛、钻痛或绞痛,常阵发性加剧,并向左腰背部放射,常伴中度发热、恶心、呕吐,易与胆石症混淆。但急性胰腺炎血清与尿淀粉酶明显升高(>500U),而胆石症血淀粉酶也可升高。但很少超过500U,且胆石症有结石的X线征象。 2.胰头癌及壶腹周围癌主要表现为梗阻性黄疸,有进行性消瘦、上腹部持续性钝痛、肝肿大及胆囊胀大等症状,约半数病人可触及胀大的胆囊,如阻塞性黄疸病人同时可触及胀大的胆囊,对于鉴别胰头癌或壶腹癌与胆石症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胆石症虽能引起阻塞性黄疸,但胆囊多因慢性炎症而缩小。B型超声、CT及MRI等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 中医辨证分型: (1) 气滞证: 证候:右上腹胀满隐痛,或阵发性绞痛,痛引肩背,或伴胃脘部痞满,厌食油腻,舌质淡红,舌苔白或微黄,脉弦细或弦紧。 证候分析:胆石阻滞,肝失条达,阻于胁络,故见右上腹胀满隐痛,或阵发性绞痛,痛引肩背;肝气横逆,常易侵犯脾胃,运化失常,故胃脘部痞满,厌食油腻;脉弦为肝郁之象。 (2)湿热证: 证候:右上腹疼痛,呈阵发性加剧,甚则绞痛难忍,痛引肩背,伴沉重感。高热寒战,口苦咽干,恶心呕吐,或出现巩膜黄染、尿黄,大便秘结,右上腹压痛,重者肌紧张,拒按,有时可触及肿大的胆囊。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或弦滑。 证候分析:湿热胆石蕴结于肝胆,肝络失和,不通则痛,故见右上腹疼痛,阵发性加剧,甚则绞痛难忍,右上腹压痛拒按,肝气窜络,则痛引肩背;湿热内蕴则高热寒战;口苦咽干为少阳胆经受病之主证;肝木克脾土,脾胃互为表里,则胃失和降,出现恶心呕吐;湿热交蒸,胆液不循常道而外溢,故见巩膜黄染;湿热下注膀胱则尿黄;湿热蕴结于肠胃,气机阻滞,腑气不通则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或弦滑,均为肝胆湿热之征。 (3)脓毒证: 证候:右胁剧痛不已,腹胀而满,拒按,寒战高热,或寒热往来,口苦咽干,身目黄染,甚或神昏谵语,四肢厥冷,舌红绛,苔黄燥,脉滑数。 证候分析:病在肝胆,结石阻滞,肝郁气滞,不通则痛,故右胁剧痛,腹胀而满,拒按,湿热夹毒,热毒炽盛。则寒战高热;寒热往来,口苦咽干为少阳胆经病主证;热毒迫使胆汁外溢,故身目黄染;热毒内陷心包,扰乱心神,则神昏谵语;湿热郁阻阳气,不能外达,则四肢厥冷;舌红绛为热毒入营血之特征;苔黄燥是热毒伤津之表现;脉滑数为热毒内炽之象。西医诊断标准胆石症与胆囊炎诊断标准: 二、治疗 (一)中医治疗 1、辩证施治: 1.1气滞证:右上腹胀满隐痛,或阵发性绞痛,痛引肩背,或伴胃脘部痞满,厌食油腻,舌质淡红,舌苔白或微黄,脉弦细或弦紧 治法:疏肝利胆、行气止痛。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 柴胡10g 香附10g 枳壳10g 金钱草20g 海金沙(包煎)20g 牡丹皮10g 栀子10g 茯苓10g 甘草6g 芍药10g 川芎 10g 1.2湿热证:右上腹疼痛,呈阵发性加剧,甚则绞痛难忍,痛引肩背,伴沉重感。高热寒战,口苦咽干,恶心呕吐,或出现巩膜黄染、尿黄,大便秘结,右上腹压痛,重者肌紧张,拒按,有时可触及肿大的胆囊。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或弦滑。 治法:清胆利湿,通气通腑。 方药:茵陈蒿汤合大柴胡汤加减: 茵陈30g 栀子10g 大黄(后下)10g 柴胡10g 郁金10g 金钱草30g 海金沙(包煎)20g 石韦15g 赤芍10g 牡丹皮10g 竹茹10g 甘草5g 1.3脓毒证:右胁剧痛不已,腹胀而满,拒按,寒战高热,或寒热往来,口苦咽干,身目黄染,甚或神昏谵语,四肢厥冷,舌红绛,苔黄燥,脉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 方药:黄连解毒汤合茵陈蒿汤加减。 黄连10g 黄柏10g 栀子10g 生地10g 丹皮10g 金银花 30g 连翘10g 木香6g 枳实10g 芒硝(后下)10g 柴胡10g 茵陈30g 金钱草30g 甘草5g 2、中成药:消炎利胆片、胆石利通胶囊。 (二)西医治疗 胆石症的治疗目的在于缓解症状,减少复发,消除结石,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急性发作期宜先行非手术治疗,待症状控制后,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如病情严重、非手术治疗无效,应在初步诊断的基础上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1.非手术疗法 主要适应证为:初次发作的青年患者;经非手术治疗症状迅速缓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者;发病已逾3天,无紧急手术指征,且在非手术治疗下症状有消退者。常用的非手术疗法:主要包括卧床休息、禁饮食或低脂饮食、输液、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抗感染、解痉止痛和支持对症处理。 2.口服胆酸溶石:由于鹅去氧胆酸(CDCA)效果差,且有肝毒性和腹泻的副作用,现很少应用。熊去氧胆酸(UDCA)效果优于CDCA,且基本没有副作用,每日剂量8~13mg/kg,疗程一般为半年至两年。主要用于结石直径<1.5cm的胆固醇结石。孕妇、肥胖病、肝病及糖尿病患者不宜应用。 3.手术治疗 适应证:①胆管结石伴严重梗阻、感染、中毒性休克或有肝脏并发症者;②长期反复发作的梗阻和感染,经非手术治疗无效者;③X线造影发现胆道有机械性梗阻(狭窄或结石嵌顿)者;④伴有下列严重胆囊病变者:较大胆囊结石,症状发作频繁,胆囊管结石嵌顿造成积水积脓,急性化脓性及坏疽性胆囊炎,或穿孔伴有弥漫性腹膜炎等。 (1)术前准备: ①胆道疾病的诊断与手术方案确定后,除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消除顾虑、配合手术治疗外,应了解病人药物过敏史、激素应用情况,以防止严重过敏反应的发生及皮质功能不足造成术中、术后低血压或严重意外。 ②应充分了解患者有无严重的内科性疾病存在,尤其老年患者,常有各器官各系统的退行性改变,如心血管疾病等。术前应与内科合作,改善有关疾病的状况,以增加安全性,也可有针对性地减少这些器官的负荷,达到术后顺利康复。 ③测定凝血酶原时间。黄疸病人多有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术前3天应注射维生素K(结合静脉输液,每天给予维生素K1 20~30mg),如仍不能纠正,非急症,宜暂缓手术。 ④对新近有胆系感染者,术前2天应予抗生素治疗;对术前有肺部感染者,应在充分治疗后,术前术后亦应使用抗生素治疗;对较大、时间较长的胆道手术者,术前宜用抗生素来预防感染治疗。 ⑤对有蛔虫感染者,术前应做驱蛔治疗。 ⑥作有关辅助检查。应全面地了解肝功能,对乙肝五项也应测定,测定肾功能,做胸透、心电图等检查,以便了解其他疾病存在与否,并及时处理。 ⑦手术前应禁食,必要时可进行胃肠减压。 急症手术要求在4~6h内作好各种准备,以保证急症手术的施行。 (2)手术方法: ①胆囊切除术:是胆囊结石、急慢性胆囊炎的主要外科治疗方法,可彻底消除病灶,手术效果满意。手术方法有两种:由胆囊底开始的所谓逆行法和自胆囊颈开始的顺行法胆囊切除术,多采用前者。此法可避免胆管误伤,而后者出血少,但如胆囊周围炎症水肿严重时,手术常有困难。对适合病例,可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③胆总管探查引流术:是治疗胆管结石的基本方法。 胆石症通过积极的治疗预后良好,当合并胆囊穿孔、急性化脓性胆管炎、肝脓肿或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等严重并发症时预后较差。 5. 预防 预防胆结石的发生,必须少食糖。 1.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寄生虫感染。 2.宜进食低脂肪饮食,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可食猪瘦肉、鸡肉、鸭肉、蛋清。 3.忌食油炸食物、动物脂肪及内脏,慎食蛋黄、鱼、甲壳类动物。 4.忌烟酒及辛辣食物。 5.饮食调理 饮食治疗的目的是达到抑制结石的生成和缓解结石梗阻引起的疼痛。 四、疗效判定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