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基督教对俄罗斯文化的影响

合集下载

苦难孕育坚韧俄罗斯十九世纪文学中的苦难性对国家精神的塑造意义

苦难孕育坚韧俄罗斯十九世纪文学中的苦难性对国家精神的塑造意义

第21卷第2期2021年2月Vol.21No.2Feb.2021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JOURNAL OF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文章编号:2096-3874(2021)02-0150-03苦难孕育坚韧:俄罗斯十九世纪文学中的苦难性对国家精神的塑造意义王威(黑龙江工业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黑龙江鸡西158100)摘要:拟对俄罗斯文学中的苦难性进行提炼,并对其进行系统化、谱系化研究,梳理其苦难性的成因、特征、影响等因素,研究“苦难性”作为俄罗斯文学作晶中抽象存在的具象作用。

追本溯源,探究俄罗斯文学中“苦难性”的由来,从而形成逻辑链条,并深入探索“苦难性”对于俄罗斯民族性格的形成及国家精神的塑造所起到的作用,以及“苦难性”之于俄罗斯民族性格及国家精神的价值与意义。

关键词:俄罗斯文学;苦难性;国家精神;塑造意义中图分类号:109文献标识码:A地理环境因素和社会历史因素铸就了世界各民族的性格,虽然各民族呈现出不同的精神风貌,但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的精神也都不像俄罗斯民族精神那样特殊。

俄罗斯所经历与承受的地域苦难、信仰苦难、民族战争苦难统统被它的文学与艺术吸收进自己的创作当中,所以俄罗斯文艺中的苦难不是空谈、也不是泛泛而谈,这种苦难性对现实、对国家精神具有再塑的力量。

一、苦难是一种美学苦难本身是一种美学。

俄罗斯民族苦难更具浓重色彩。

我国学者对俄罗斯苦难进行过较为深刻的阐释与研究。

郭小丽在《俄罗斯民族的苦难意识》中对俄罗斯民族苦难的阐释为:“短短的一千年时间里俄罗斯经历了外族的统治,两次世界大战,数次革命和国内战争,遭遇了不少悲剧,这些悲剧给民族带来了无穷的苦难。

尽管如此,俄罗斯终于坚强地挺过来了。

这应当归功于它的精神文化。

其中发人深省的是特殊的苦难价值观。

苦难意识是许多世纪以来在民族土壤里逐渐形成的,它体现在俄罗斯的民间创作、东正教、哲学、文学、音乐和绘画当中。

”⑷俄罗斯文学研究学者郑永旺教授发表在《哲学动态》的论文《从“美拯救世界”看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苦难美学》提出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苦难美学这一命题,论文中写到:“通过对苦难的沉思来寻找苦难的形而上意义,从而获得某种只有从痛苦中才能提炼出来的哲理思辨之美。

俄罗斯伦理道德观念

俄罗斯伦理道德观念

俄罗斯伦理道德观念近年来,随着对俄罗斯的关注度逐渐提高,人们对于俄罗斯的文化和价值观也开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这其中,俄罗斯的伦理道德观念更是备受关注。

下面分步骤阐述俄罗斯伦理道德观念。

第一步:宗教信仰形成的基础俄罗斯的基督教传统深厚,例如东正教。

因此,俄罗斯的伦理道德观念也有很多基督教的因素。

在传统的俄罗斯家庭中,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通常是以一种亲密和信任的方式建立的。

家庭成员之间的爱和关心是相当重要的,而这可能是因为基督教所强调的。

第二步:对权威的看法俄罗斯的伦理道德观念强调了对于权威的尊重。

在俄罗斯文化中,权威通常是指具有执政权力的人或组织。

俄罗斯人民也很容易被政治和精神领袖所影响。

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们通常都会尊敬并支持那些被认为德高望重的人。

第三步:对血缘关系的看法血缘关系在俄罗斯的文化中非常重要。

家庭和家族是俄罗斯人生活的核心,而血缘关系在家族内部也显得特别重要。

在俄罗斯,家族成员之间的关系可以持续到几个世纪。

因此,许多俄罗斯人对自己祖先的传统和家族历史充满兴趣。

第四步:诚实和勇气俄罗斯人也非常看重诚实和勇气。

通常他们会相信,一个人只有在诚实和勇敢的基础上才能建立起一个可靠的形象。

在俄罗斯文化和历史中,有许多表现了诚实和勇气的人物和事件,例如彼得大帝,瓦西里•格罗尼斯基等。

总的来说,俄罗斯的伦理道德观念是在基督教传统的基础上形成的。

俄罗斯人非常重视家庭、家族和血缘关系,而对于权威的尊重也非常看重。

除此之外,诚实和勇气也是俄罗斯伦理道德观念所强调的重要因素。

这些价值观在俄罗斯的文化中被广泛的传承和弘扬着,也帮助着验证了俄罗斯人的道德风范。

浅谈俄罗斯文化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浅谈俄罗斯文化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浅谈俄罗斯文化的发展历程及其特点摘要:俄罗斯文化的形成历史比起其他文化都要短得多,但其文化中,文学、音乐、美术、舞台剧在近两百年从无到有,发展异常迅速,成为世界文化中耀眼的明珠;究其原因,则是因为俄罗斯文化复杂化有关,而这,与其形成的环境有关;在俄罗斯文化的形成过程中,拜占庭文化、基督教东正教、新教、东方文化、伊斯兰教、佛教、现代西方文化均对俄罗斯文化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这些文化本身的内在对立与冲突造成了现代俄罗斯文化中东西方的兼容性以及其内部的两极化和极端性;这些原因使得俄罗斯文化呈现出更多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一、俄罗斯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俄罗斯人的祖先是斯拉夫人中东斯拉夫人的一支;公元前斯拉夫人的历史情况已无文字可考;最早的文字记载出现于公元1世纪罗马作家塔西陀的著作里,他称之为维涅德人;至公元6世纪,维涅德人被称作“斯拉夫人”,东斯拉夫人则被称为“安特人;”那时他们还没有国家,处在原始公社末期;约在公元1世纪,斯拉夫人逐渐形成东西两大支,即东斯拉夫人和西斯拉夫人,之后又内部分化、外部同化形成南斯拉夫人;公元4世纪,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此后东斯拉夫人属于东罗马帝国,西斯拉夫人属于西罗马帝国;这段时期,俄罗斯还在原始的氏族时期,信仰为本土的多神教;此后,东斯拉夫人经过几次文化演变,成为独立的一个民族,他们是俄罗斯人、乌克兰人、白俄罗斯人;所以,分析现当代的俄罗斯文化不能忽略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在其文化中的影响;俄罗斯民族有记载的历史开始于公元9世纪的基辅罗斯时期,基辅罗斯是东斯拉夫人建立的第一个国家;公元998年,基辅罗斯国家接受拜占庭的基督教,即当时的基督教东派教会,史称“罗斯受洗”;可以说,俄罗斯所有教化人伦和精神启蒙等都自“罗斯受洗”开始;此前,俄罗斯在西欧人眼中,属于不谙文明的异族蛮邦;因此,公元988年的“罗斯受洗”,不能仅仅理解为对外来文化的吸纳,更为重要的是,是使还没发展到文明程度的俄罗斯民族有一种新的文化奠基;十三世纪上半叶,蒙古人横扫亚欧大陆,在灭亡中亚的花剌子模国之后一路西进,往西南方向占领了阿拉伯帝国的东部地区,往西北方向占领了基辅罗斯的大部;自此,蒙古人统治俄罗斯长达225年,这段时间是俄罗斯受到过的最深刻的东方文化,对其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都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17世纪末到19世纪上半叶,大约一个半世纪;这段时期俄罗斯文化主要是是文化的近代化、西方化、民主化、理性主义在文化领域中增强和资本主义对文化的初步渗透,这一时期的开始,是俄国历史上著名的彼得一世的改革;彼得一世为振兴俄国,决意面向西方开放,在文化上也决意欧化;他采取了许多强制措施;此举弥补了俄国错过西方启蒙运动的缺憾,使其文化中的西方元素进行了一次跳跃性变革;但很多政策也造成了俄罗斯文化中的矛盾性进一步加深;二、俄罗斯文化的特点1、东西方的兼容性俄罗斯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周期性的"断裂";它不善于自身发展,而总与从古至今的文化现象交织在一起;俄罗斯文化既不是纯粹的西方文化,也不是纯粹的东方文化,它是处于两者之间的、又兼有两者文化特征的一种独立的文化体系;之所以产生此“二性”,不仅仅是因为这个国家地处欧亚两洲,在地理上有东西方特征;更重要的是,俄罗斯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受到西方和东方的影响,从而影响了自己的文化;换言之,俄罗斯就像一只巨大的钟摆,不停地在东西方文化之间摆动;这种处于东西方之间的地位,曾使俄罗斯萌发了充当东西方桥梁,从而联结整个世界以在引导人类统一的过程中起到伟大作用的念头,并因此而出现一种崇高的使命感;“这一面对世界而有的使命感,是俄罗斯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俄罗斯学者对俄罗斯文化的这一特征有着深刻的阐述:“俄罗斯就其历史地位和民族特征而言,它既不是纯亚洲式的,也不是纯欧洲式的;东西方两种世界之流在这里碰撞,使俄罗斯成为‘世界的一个完整部分’;”这一论断不仅指出了俄罗斯文化的兼容性,更重要的是指出了俄罗斯文化是世界文化中的一个独立的、世界性的文化区;时至今日,植根于欧洲文化,并有着对西方文明强烈认同感的俄罗斯,在经历了一段西方化到收效甚微后,又对东方,特别是其近邻的亚洲国家的合作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因为与那些欧洲国家相比,富有生气的亚洲与俄罗斯目前的政治与经济的进程有更多的相同之处;因此,俄罗斯又逐渐转向东方;俄罗斯这种动摇于东西方之间的事例是不胜枚举的,正如早年托洛茨基所说的那样:“俄国不仅在地理上,而且在社会上和历史上都介乎欧洲和亚洲之间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方面,有时接近这一边,有时接近另一边;”2、两极化与极端化俄罗斯文化、俄罗斯思想两极化的产生,一方面来自东西方两种文化在俄罗斯的碰撞和融合,另一方面来自俄罗斯社会中上、下层文化之间深深的分裂;俄罗斯社会上下层之间经济的、文化的断裂是世界大国中最深的;这种上下之间难于逾越的鸿沟甚至到现在仍难消除;城乡之间、贫富之间、贵贱之间,经济地位和文化层次上的巨大差距,成为这个国家现代化道路上的巨大障碍;在历史上,彼得一世的近代化过程不仅没能弥补上下之间文化上的断裂,相反却加大了彼此间的鸿沟;文化上的断裂导致俄罗斯人性格、习惯、伦理和价值观等一系列的分裂,严重制约了俄国社会整体性的发展,造成文化的两极化,这是俄罗斯文化的另一重大特征;对此,俄罗斯学者阐述的更为具体生动:“俄罗斯民族精神具有一个根本的特性,即‘两极性’,就是‘对立面的融合’; 他们既有国家观念、主张专制主义,又渴望有随心所欲的自由,有无政府主义的状态;他们崇尚暴力,有时近乎残忍,但又善良、温和、不无人道;他们信守教规、教义,但又始终不停地寻找真理;他们的灵魂浸透了个人主义、强烈的个人意识,但又充满无个性的集体主义;他们喜欢自吹自擂、鼓吹民族主义,但又具有普济主义和全人类性的意识;他们时而谦逊恭顺,时而又会放肆无礼; 他们有奴性,但又不乏反叛精神;正因其民族文化的复杂性,造成了俄罗斯文化与俄罗斯人性格的两极化与极端化;。

俄罗斯和中国在哪些方面的历史文化对比有异同?

俄罗斯和中国在哪些方面的历史文化对比有异同?

俄罗斯和中国在哪些方面的历史文化对比有异同?俄罗斯和中国是两个拥有悠久历史和文化的国家,两国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共同点很多,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来分析两国历史文化之间的异同点。

一、宗教信仰俄罗斯和中国的宗教信仰有很大的不同点。

俄罗斯在9世纪时引进了基督教,成为东正教的重要发展地之一,被称为“东方基督教堡垒”,东正教在俄罗斯国内影响深远,其信仰体系和文化理念与华夏文化差异较大。

中国传统中自古以来就有众多的宗教信仰传统如:儒家思想、道家思想、释家思想、民间信仰等。

宗教信仰方面,两国文化之间的差异是非常明显的。

二、文化传承俄罗斯和中国在文化传承方面也有很多异同。

俄罗斯将其帝国时期的文化传承与现代技术结合起来,使其文化传承呈现多元化,一直至今都在保持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中国自古以来一直注重文化传承,通过实施各种文化政策和教育措施等方式来传承优秀文化,例如现在中文、太极拳等这些民族特色文化都得到了较好的传承和发扬。

三、艺术领域俄罗斯和中国在艺术领域的差异也比较明显。

俄罗斯在音乐、舞蹈等方面有很高的艺术造诣,例如著名的俄国芭蕾舞是世界著名的文化成果之一,而中国在文艺、书法、绘画方面十分出色,中国的美术、雕塑艺术数量众多,并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影响力。

四、习俗文化俄罗斯和中国在习俗文化方面也有很多不同点。

俄罗斯在民俗方面的传承相对缓慢,更注重献花和礼仪等传统礼仪,文化传承呈现出较为保守和传统的特点。

中国在习俗文化方面则更加复杂,中国有大量地方习俗,深受民众的喜爱和传承。

例如传统的春节,除夕、清明节等节日习俗,都有独特的风情和文化价值。

五、历史传承俄罗斯和中国在历史传承方面也存在巨大的差异。

俄罗斯的历史文化主要是以皇室文化和俄罗斯正教为主,还受到苏联时期的共产主义文化影响。

而中国历史文化的传承主要经历了儒家、道家、佛家等多次历史发展变迁,对于中国历史文化的保护和继承得到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总结:虽然俄罗斯和中国在宗教信仰、文化传承、艺术领域、习俗文化、历史传承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但是两国在文化上的交流却是长期而稳定的。

俄罗斯的风土人情简介

俄罗斯的风土人情简介

俄罗斯的风土人情简介风土人情是一个国家独特的文化符号,它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民俗习惯、社会风尚、道德伦理以及人民的生活态度。

俄罗斯作为一个庞大而多元的国家,拥有丰富多样的风土人情。

本文将为您简要介绍俄罗斯的风土人情,让您对这个神秘而又充满魅力的国家有更为深入的了解。

一、宗教与信仰俄罗斯是一个宗教色彩浓厚的国家。

正教基督教是俄罗斯最主要的宗教信仰,约占全国人口的三分之二。

参加教堂活动、庆祝宗教节日是俄罗斯人民的传统习俗。

除了正教基督教,还有其他宗教信仰在俄罗斯广泛存在,如伊斯兰教、佛教和犹太教。

这些宗教在俄罗斯社会中相互影响,形成了独特的宗教文化景观。

二、饮食习俗俄罗斯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以肉类、鱼类和大量蔬菜为主要食材。

其中,俄式烤肉和俄罗斯酒是著名的俄罗斯美食。

在俄罗斯,人们喜欢举办宴会,在庆祝节日、婚礼或其他重要场合时,家人、朋友会聚在一起,共同享受美食。

此外,俄罗斯人还有喝茶的传统,花式糕点和果酱是茶点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三、民族服饰与舞蹈俄罗斯以其华丽的民族服饰和独特的舞蹈而闻名。

在传统俄罗斯婚礼上,新娘会穿着彩色的纱裙和头饰,新郎则会穿着传统的蓝色军装。

此外,俄罗斯的舞蹈也有着独特的风格,如克拉斯诺亚尔斯克颂歌舞、哈尔卡舞和喀秋莎舞蹈。

这些民族服饰和舞蹈体现了俄罗斯人民热情奔放的性格和深厚的传统文化。

四、节日与庆典俄罗斯拥有丰富多样的节日和庆典活动。

其中,最重要的节日是俄罗斯传统新年庆典和东正教复活节。

新年庆典通常在1月1日晚上举行,人们会聚在一起欢庆,燃放烟火并享用传统美食。

东正教复活节是俄罗斯最重要的宗教节日之一,人们会参加教堂的仪式,互赠复活蛋,并举行家庭聚会。

除此之外,俄罗斯还有其他诸如国庆节、劳动节和胜利日等重要的节日庆典。

五、俄罗斯浴文化俄罗斯人对于浴室文化有着独特的热爱。

俄罗斯浴室被称为“桑拿”,是一种蒸汽浴的形式。

人们会在桑拿中享受温暖的环境,并通过轮流蒸桑拿和跳入冰冷的水中来增强身体的健康。

俄罗斯的特点

俄罗斯的特点

俄罗斯的特点特点:1、兼有东西方文化特征的“中间性”和”兼容性”;2、其内部结构具有“两极性”;3、受基督教以及其他宗教仪式很强的影响。

4、文化发展速度很慢,其受上一代人的经验和传统影响很大。

5、局部性,封闭性。

6、多样性。

形成原因:(一)疆域分布横跨欧亚,文化特征兼及东西。

俄罗斯横跨欧亚两大洲,俄罗斯人认为自己既是一个欧洲国家,也是一个亚洲国家,既是东方,也是西方,他们常为此而感到骄傲。

但是俄罗斯又处在欧亚大陆的边缘--欧洲东部、亚洲北部。

说它是欧洲国家,它的版图却占有亚洲的1/3;说它是亚洲国家,无论是它的发源地,还是政治文化中心都在欧洲。

俄罗斯人非常强调自己的西方特征,但是西欧从来没有把他们当成是一个真正的欧洲人。

面对西方,俄罗斯是东方;而面对东方,俄罗斯又成了西方。

这种独特的地理位置使俄罗斯置身于东西方文化的交界处,既不是纯粹的西方文化,也不是纯粹的东方文化,它是东西文化双重作用、又兼有两者文化特征的一种独立的文化体系。

俄罗斯文化的这一特征决定了俄罗斯民族性格的两面性。

俄罗斯的双头鹰国徽既是俄罗斯的国家象征,又是民族性格的象征。

这个双头鹰左顾右盼,期望左右逢源的拟人化形象,绝妙地显露出俄罗斯的民族性格:忽左忽右,摇摆不定。

(二)自然资源丰饶充沛,民族性格自信懒散。

俄罗斯幅员辽阔,广大的空间激发出俄罗斯人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造就了俄罗斯民族豪放的性格,比如要做世界的一极,要做世界上最大的建筑等等。

同时,取之不尽的丰富自然资源使俄罗斯人容易懒散、不讲效率、时间观念差。

俄罗斯漫长而寒冷的冬季,也给人们留下了生活的重负与精神的压抑,使俄罗斯人磨练了意志,培养出了忧郁但又吃苦耐劳的性格特征。

可能是由于有太优越的自然条件,俄罗斯人又显得非常懒散,他们喜欢晒着太阳在大街上、公园里唱歌跳舞、吸烟喝酒,而且表情总是庄严、肃穆,凝重似乎多于微笑,沉重似乎多于轻松。

(三)宗教影响多元渗透,群体意识优越坚强。

关于俄罗斯文化的深层结构的几点思考

关于俄罗斯文化的深层结构的几点思考

关于俄罗斯文化的深层结构的几点思考
关于俄罗斯文化的深层结构,以下是几点思考:
1.东正教的影响:俄罗斯是东正教的传统信仰中心之一,东正教教义和仪式对俄罗斯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俄罗斯文化中,人们普遍注重宗教和精神信仰,宗教节日和仪式是重要的文化活动。

2. 历史的沉淀:俄罗斯历史悠久而复杂,经历了众多的政治、社会和文化变革。

这些历史事件对俄罗斯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塑造了俄罗斯人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

例如,沙皇时代的专制主义思想、苏联时期的共产主义意识形态以及现代俄罗斯的民族主义情绪,都在不同程度上塑造了俄罗斯文化的深层结构。

3. 土地与自然的联系:俄罗斯是一个广袤的国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样的地理环境。

俄罗斯文化中,人们普遍对土地和自然具有尊重和敬畏之情。

农耕、渔猎和自然灾害等与土地和自然相关的经验,深刻影响了俄罗斯人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如农业的重要性、对自然的依赖等。

4. 社会关系和集体主义价值观:俄罗斯文化强调人际关系和社区意识。

在俄罗斯社会中,人们普遍认为个人利益应该服从集体利益。

这种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在俄罗斯文化中得到了凝聚和传承,影响了社会组织形态和人们的行为习惯。

5. 文学和艺术的重要性:俄罗斯文学和艺术享有世界声誉,其作品反映了俄罗斯社会和个体的情感、思考和价值观。

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学和艺术对塑造俄罗斯文化的深层结构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对世界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这些思考只是俄罗斯文化深层结构的一部分。

深入研究和理解俄罗斯文化的深层结构,需要考虑更多的历史、社会、宗教、地理和民族等因素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论俄罗斯近代文化冲突

论俄罗斯近代文化冲突


这 种 倒 行 逆施 并 没 有 阻 止

年代 思 想解 放 高 潮 的 到 来 这 个 高潮 到 来 的 标志 是 思 想 界

的 西 欧派 与斯 拉 夫 派 的大 论 战
,
与 官方 的 民族 性 理论 不 同 这 两 派 都 主 张取 消 农 奴 制 主 张社
, ,

会 改 革 但在俄 国 走 什 么 道 路 的 问 题 上 却 针 锋相 对 西 欧 派 是地 主 贵 族 中具 有 自由 主义 思 想 的
, , ,
作为
,
世纪 两 位
最 开 明 的 沙 皇 彼 得 大 帝 和 叶卡 捷 琳 娜 二 世对 西 方 启 蒙 文 化 的 矛 盾 态 度 决 定 了 俄 国 官方 对 西 方 文 化 的立 场 即 回 避 其 革 命 的 本质 把 对 西 方 的 学 习 限 制 在低 层 次 的 模 仿 上
,
湖北 大 学学报 哲 学 社 会科 学 版
年第

论 俄 罗 斯 近 代文 化 冲 突
于胜民


俄 罗斯 文 化 与 欧 洲 文 化 有 很 深 的 血 缘 关 系
,


西 欧 近 代 文 化 对 俄 罗斯 文
化 的 渗 透 与 影 响 是 全 方 位 的 并 呈 现 出 明 晰 的 阶 段 性 俄 罗斯 近 代 文 化 的 发 展 处 于 不
,
’ , 。

,

全 诗 具 有 英雄 主 义 和 基 督 教 的 性 质 虽 然 多 神 教 的 因 素 还 表 现 得 非 常 明 显
,
,
世 纪 初 发 生 的 彼 得 大 帝 的 改 革 开 始 了 近 代 俄 国 文化 欧 化 的 过 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论基督教对俄罗斯文化的影响 [摘 要] 公元988年,罗斯受洗,基督教被定为国教,从此基督教作为罗斯社会的一种宗教意识形态和文化现象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深深地植根于俄罗斯民族的灵魂之中。基督教精神逐渐与俄罗斯民族的天性融合,沉淀在俄罗斯文化的深层结构中,对俄罗斯民族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主要论述了基督教与俄罗斯文化的相互关系,及其对俄罗斯文化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并从政治、地域、民族性格和村社制度几个方面简要分析产生这种深刻影响的根源,从而更深入地了解俄罗斯文化,促进两国人民的沟通和交流。 [关键词] 俄罗斯 基督教 文化 影响 根源 一、宗教与文化的关系 文化,从广义上来说,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来说,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本文所论述的文化定义取其狭义,即倾向于精神文化部分。而宗教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是一种意识形态,它主要由信仰、仪式、道德、经典和组织等构成,信仰是宗教的核心。我国学者梁漱溟认为“人类的文化都是以宗教为开端;且每以宗教为中心,人群秩序及政治,导源于宗教;人的思想知识及各种学术亦无不是源于宗教。”同时,宗教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其本身就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别尔嘉耶夫曾说,文化是拥有宗教内涵的人之精神道路。马林诺夫斯基指出,“凡有文化必有宗教”。 在对人类文化进行整体分析时,可以清楚地看到这样一个现象,即人类文化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各个方面都渗透着宗教的影响,并且尤其明显的体现在宗教对人们道德观念、价值尺度等世界观的影响上。文化从来都是与宗教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文化具有宗教性的特征。宗教与文化相得益彰:宗教因其文化性而根深蒂固、流传广泛、影响久远;文化因其宗教性而扑朔迷离、意蕴深刻、绚丽多彩。分析文化的宗教性特征对于正确解读文化现象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基督教对俄罗斯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的巨大影响 (一)基督教的传入使古罗斯有了统一的意识形态的道德构建 俄罗斯一向被认为是最具有宗教品格的一个民族,10世纪前,俄罗斯人主要信奉的是本土的多神教。公元988年,符拉基米尔大公(владимир)迎娶拜占庭公主,“罗斯受洗”,拜占庭式的基督教(东正教)被定为国教。从此,基督教成为了罗斯社会占主导地位的宗教意识形态,与俄罗斯国家、民族、以及民族文化和民族思想紧密联系在一起,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潜伏在人的深层文化心理结构中。罗斯受洗奠定了俄罗斯文化基督宗教性的基础,罗斯受洗后,基督教精神逐渐渗透到了罗斯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进入了俄罗斯文化的精神内核,成为俄罗斯文化精髓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正处于萌芽期的罗斯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奠定宗教基础,开创了俄罗斯文化发展的历史新纪元。一方面,基督教思想传入使罗斯有了相对统一的意识形态,信仰的统一促进了东斯拉夫各部落的团结,从而加强了基辅罗斯的统一,“民族性”和“国家”意识开始萌发。先进的拜占庭基督教文化的传入促进了俄罗斯统一文字的形成和书面文化的广泛传播,从而使俄罗斯人自己的宗教、历史和文学创作走向繁荣,由此产生了教会斯拉夫文字和编年史等俄罗斯文化的基本构成。另一方面,随着基督教化在罗斯社会的深入发展,基督教精神与古罗斯的传统道德相融合,沉淀在了俄罗斯文化的深层结构中,彻底改变了俄罗斯人的生活,使他们的世界观和行为发生了很大变化。此外,接受基督教使俄罗斯成为欧洲众多基督教国家中的一员,进入了欧洲体系,为俄罗斯进一步吸收西方先进的基督教文化打开了大门,从此,带有鲜明基督教色彩的西方文明源源不断地进入俄罗斯,从宗教典籍、宗教艺术到宗教文学,无一不对俄罗斯的传统文化产生重大影响。伴随着基督教影响成长起来的古罗斯文化是俄罗斯现代文明的文化基石,基督教的传入对处于形成阶段的罗斯文化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 (二)基督教性特质成为俄罗斯文化的首要特质 俄罗斯文化是在基督教土壤里成长起来的,俄罗斯文化的基本命题是宗教,俄罗斯文化的首要特质是基督宗教性。伟大的俄罗斯文学家、诗人普希金(а.с.пушкин)指出:基督教的诞生是我们地球上最伟大的精神和政治的转折,世界正是在这种神圣的环境中消逝和新生。古代史就是一部埃及、波斯、希腊和罗马史,而近代史就是基督教史。我国学者朱达秋认为俄罗斯文化具有基督宗教性的特质。俄罗斯文化的基本命题是宗教,俄罗斯文化的首要特质是基督宗教性。她认为要真正地了解俄罗斯文化,就必须了解其文化的深层结构。俄罗斯文化的深层结构是由俄罗斯独特的自然环境和社会历史条件所决定的,其特征是既非东方又非西方的矛盾性、二律背反的双重性、二元结构的统一性、时空超越性和基督宗教性。而俄罗斯文化的基督宗教性又有着它的独特之处:即以受难意识为基础的神性意向;坚持宗教感的绝对至上;以及对人类的终极关怀。俄罗斯文化具有非理性特征,俄罗斯地处东西方文化结合部,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文化兼有东西方的特点,也使俄罗斯文化形成了既非东方又非西方的矛盾性特征。这种矛盾性特征是世界历史两种不同方向的潮流在俄罗斯特殊的地缘政治和精神空间的相互作用的结果。 三、基督教对俄罗斯文化产生深刻影响的根源 (一)政治根源 “君权神授”的基督教教义符合统治阶级的利益,它强调王公的权力来自上帝,任何人不可强行夺取。因此从基督教传入罗斯开始,教会便得到了王公贵族的大力倡导和政治支持,统治者利用君权神授的思想,使之成为奴役人民的武器,从而达到对臣民进行意识形态控制的目的。基督教日益演变成为专制制度的精神支柱,教会一直处于统治阶级的控制之下,政教合一,教权附属于王权,王权高于教权,上层统治者的强力推行,加速了俄罗斯基督教化的进程,基督教思想日益深入人心。 (二)地域根源 俄罗斯地跨亚欧两大洲,处于东西方的地理结合部,是连接东西方的桥梁。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使俄罗斯文化兼有东方和西方的特点,一方面,蒙古鞑靼人的入侵为俄罗斯注入了东方文化的理念;另一方面,“罗斯受洗”又为处于萌芽期的古罗斯文化植入了西方基督教文化的精神。俄罗斯文化这种东西方兼备的特点是世界历史两种不同方向的潮流在俄罗斯地缘政治和精神空间碰撞的结果。在俄罗斯特殊的地域条件下,东西方两种文化不断地相互碰撞、相互斗争,相互影响,俄罗斯文化的重心也总是在这两股文化潮流之间摇摆不定,并在不断的碰撞中寻求一种平衡。俄罗斯文化的这种矛盾性表现在其深层就是它的非理性特征。别尔嘉耶夫说:“俄罗斯是理智无法企及的”。丘特切夫更是如实评述自己的俄罗斯: 俄罗斯并非理智可以悟解, 普通的尺度无法对之衡量: 他具有的是特殊的性格── 唯一适用于俄罗斯的是信仰。 于是,俄罗斯文化在对基督教的信仰中找到了和谐,东方文化追求绝对的神,而西方文化信仰完善的人。东方感到,完善的神只有在完善的人中才能表现出自己的神性;而西方则感到,它所寻求的完善的人不可能是人本身,而只能在与神的完善性的结合中,基督教是完善的神在完善的人中的启示。东方文化追求的神性与西方文化所强调的人性在基督身上找到了统一,东西方文化在基督教这里找到了平衡。无论是信仰完善的神的东方,还是崇拜完善人的西方,都在基督身上找到了自己的完满性和满足。 (三)民族性格根源 一个民族,只有确定一种宗教与他们的民族心理不相矛盾时才能接受它。俄罗斯民族性格中忠君、顺从、忍耐和与生俱来的悲悯情怀与基督教的博爱、宽容、禁欲和救世的精神有着很大程度上的相似之处。约翰·埃科诺姆采夫认为:“俄罗斯人习惯用形象和象征的方式感悟世界,他们的极端主义以及试图凭借一时爆发的意志力达到真理的追求,在拜占庭的基督教那里找到了舒适的温床”。俄罗斯民族性格特点与基督教精神的这些相似之处使基督教更容易被俄罗斯所接受,并渗透到民族文化心理的深层之中。 (四)村社制度根源 宗法制的村社制度强调集体主义,个人是微不足道的,只有集体才有意义。俄罗斯的村社制度是在东斯拉夫人原始社会公社逐渐瓦解的基础上形成的地域性社会经济结构。千百年来,村社制度将90%的农奴束缚在这个狭小的天地中,生老病死、繁衍生长。长期单调的村社生活培养了农民集体主义和平等的精神,互相救济、乐施行善的道德义务在村社农民生活中沿袭成风。这种朴素的道德观和集体主义精神与基督教的“博爱”和群体意识达成了统一。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在恶劣的自然条件、沉重的农奴制压迫以及封闭的村社环境下,个人无法支配自己的命运又使得农民在心理上感到自己是可怜卑微的被压迫者,于是对上帝和其他神灵的顶礼膜拜是他们自我精神解脱的必然选择。可以说,村社制度潜移默化地培养了人们虔诚的宗教意识。而基督教所讲的忍受苦难,便可以升入天堂的精神正好符合了他们的生活现状和精神寄托的需要。 基督教之所以能够在俄罗斯迅速地传播、蔓延,并渗透到人们精神的深层,进而对俄罗斯文化产生深远影响,与俄罗斯特有的政治因素、地域特点、民族性格、村社制度等是分不开的,正是基于这些因素,才使基督教有了赖以生存的土壤和迅速发展的动力。俄罗斯文化受基督教的影响极深,了解基督教对俄罗斯文化的影响对于全面、正确地了解和把握俄罗斯文化具有积极意义,有利于两国的文化交流和合作。同时,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讲,了解和学习基督教与俄罗斯文化方面的相关知识也有利于加强两国人民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参考文献: [1] 别尔嘉耶夫.俄罗斯思想的宗教阐释[m].北方出版社.1998:2. [2] 吴克礼.当代俄罗斯社会与文化[m].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出版社.2001:323. [3] 任光宣.当前俄罗斯对俄罗斯文学与宗教关系研究一瞥.国外文学[j].1998:2. [4] 朱达秋,周力.俄罗斯文化论[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4:70-79. [5] 汪成慧.俄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