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合成抗菌药及抗病毒药

合集下载

第十六章 合成抗菌药和抗病毒药

第十六章  合成抗菌药和抗病毒药

第十七章合成抗菌药和抗病毒药第一节合成抗菌药抗菌药是一类抑制或杀灭病源微生物的药品。

合成抗菌药物是指除抗生素以外的抗菌化合物,能有效的杀灭病原性微生物,用于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是一类应用非常广泛的药物,抗生素类药物在下一章中专门介绍。

本章主要介绍合成抗菌药物,如磺胺类抗菌药物、奎诺酮类抗菌药物和恶唑烷酮类抗菌药物等。

一、磺胺类抗菌药物及抗菌增效剂1、磺胺药物的发展环胺类药物通称磺胺,是一类具有对氨基苯磺酰胺结构的合成抗菌药物。

其主要作用是通过抑制细菌繁殖达到抗菌的目的,而不是直接杀死细菌。

这类药物抗菌范围广,对多种球菌,如脑膜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葡萄球菌,如痢疾杆菌、大肠杆变形杆菌等都有抑制作用,可用于治疗流行性脑炎、脊髓膜炎及上呼吸道、泌尿道、肠道等细菌性感染。

磺胺类药物的发现和应用在药物化学史上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的发现开创了化学治疗的新纪元。

其重大意义:①使当时死亡率较高的细菌性传染病得到了控制。

②提出了代谢拮抗学说,开辟了从代谢拮抗寻找新药的新途径。

③是人们认识到从体内代谢产物中寻找新药的可能性。

④根据其副作用又发现了具有磺胺结构的利尿药和降血糖药。

磺胺类药物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时期:(1)第一个时期是1945年以前,研究工作主要着重于对磺胺结构以及取代基团对抗菌火性影响的研究。

(2)第二个时期是开始与50年代以后,研究的目的是改善磺胺类药物的溶解度,减轻对肾脏的损害和降低副作用;后来研究中发现某些化合物口服后吸收快,排泄慢,能长时间的维持血药浓度,在此基础上研究和寻找中效乃至长效的磺胺药物。

2、磺胺类药物的构效关系①对氨基苯磺酰胺结构是必要的结构。

②芳氨基的氮原子上一般无取代基。

③磺酰氨基的氮原子上为单取代(吸电子取代基),N,N—双取代物一般丧失活性。

④苯环不可取代。

⑤PKa 6.5~7.0 抑制作用强3、抗菌增效剂抗菌增效剂是指抗菌药物和其他药物在一起使用时,所产生的作用大于两种药物分别给药时的总和。

合成抗菌药及抗病毒药PPT参考课件

合成抗菌药及抗病毒药PPT参考课件

2021/3/10
3
熟悉喹诺酮类药物的发展、分类、作 用机制和构效关系;熟悉磺胺类药物 的基本结构和构效关系;学会认识药 物的结构及疗效之间的关系。
2021/3/10
4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典型药物:诺氟沙星、磺胺嘧啶、甲 硝唑、异烟肼、盐酸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磺 胺甲恶唑、甲氧苄啶、替硝唑、对氨基水杨酸、 乙胺丁醇、两性霉素B、硝酸益康唑、氟康唑、 利巴韦林、阿昔洛韦的化学结构或结构特点、 理化性质及临床用途。
OO OH
NN
OO
N
OH
N NN
萘啶酸 202N1/3a/10l i d i x i c a c i d
吡咯酸 P iro m id ic a cid 12
发现-吡哌酸
• 继续进行结构改造,得到了吡哌酸
• 1974年由大日本制药公司开发上市 • 结构中引入了碱性基团哌嗪基,使整个分
子的碱性和水溶性增加,抗菌活性增加
OO
OO
F
F
O H HN
OH
N
2021/3/10
N
N
14
发现-环丙沙星
• 对诺氟沙星进行结构改造,获得了活性 更强,抗菌谱更广的环丙沙星
OO
F
HN
OH
N
N
OO
F
HN
OH
N
N
2021/3/10
15
进一步的结构改造
• 1、保持对G-菌的高度活性 • 2、改善对G+菌的活性 • 3、增加对厌氧菌的活性 • 得到了更多活性更优的药物
莫西沙星、加 替沙星等,除 对革兰阴性菌 有强大的抗菌 作用,增强了 抗革兰阳性菌 、支原体、衣 原体、军团菌 以及分支杆菌 的活性。

合成抗菌药和抗病毒药(一)_真题-无答案

合成抗菌药和抗病毒药(一)_真题-无答案

合成抗菌药和抗病毒药(一)(总分56,考试时间90分钟)一、A型题题干在前,选项在后。

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个为最佳答案。

1. 以下药物不具抗菌作用的是2. 下面哪个药物是半合成的抗生素类抗结核药A.异烟肼B.链霉素C.乙胺丁醇D.利福平E.对氨基水杨酸钠3. 磺胺类药物的作用机制是A.二氢叶酸合成酶抑制剂B.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C.干扰DNA的复制与转录D.抑制DNA旋转酶E.抑制D-丙氨酸多肽转移酶,阻止细菌细胞壁的形成4. 环丙沙星的化学名为A.1-环丙基-6,8-二氟-1,4-二氢-4-氧代-7-(1-哌嗪基)-3-喹啉酸B.1-环丙基-6,8-二氟-1,4-二氢-4-氧代-7-(3'5'-二甲基-1-哌嗪基)-3-喹啉酸C.1-环丙基-6-二氟-1,4-二氢-4-氧代-7-(1-哌嗪基)-3-喹啉酸D.1-乙基-6-氟-1,4-二氢-4-氧代-7-(1-哌嗪基)-3-喹啉酸E.1-环丙基-6-氟-1,4-二氢-4-氧代-7-(4-甲基-1-哌嗪基)-3-喹啉酸5. 下列叙述中哪项与异烟肼不符A.含有酰肼基和吡啶环B.可与香草醛缩合C.与氨制硝酸银一起可产生氮气和金属银D.与铜离子形成螯合物,pH7.5时一分子异烟肼与铜络合,酸性条件下二分子异烟肼与一个铜离子络合E.与链霉素,卡那霉素和对氨基水杨酸钠等合用可减少耐药性的产生6. 下列药物中哪个可用于泌尿系统感染7. 1962年发现的第一个喹诺酮类药物是A.萘啶酸B.依诺沙星C.环丙沙星D.氧氟沙星E.氟哌酸8. 下列叙述中哪项与诺氟沙星不符A.属喹啉羧酸类喹诺酮类药物B.为第三代喹诺酮类C.分子中6-位有氟,7-位有哌嗪基D.易溶于水及乙醇E.抚菌谱广,对革兰阴性及阳性菌均有效,对绿脓杆菌的作用大于庆大霉素9. 具有以下化学结构的药物是A.甲氧苄啶B.乙胺嘧啶C.甲氨蝶呤D.吡罗昔康E.丙磺舒10. 加入氨制硝酸银试液作用,有金属银沉淀生成的药物是A.利福平B.异烟肼C.环丙沙星D.阿昔洛韦E.利福喷汀11. 具有下列化学结构的药物是A.咪康唑B.酮康唑C.氟康唑D.利巴韦林E.克霉唑12. 在乙酸、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中均易溶解的药物是A.乙胺丁醇B.诺氟沙星C.红霉素D.氯霉素E.异烟肼13. 在合成类抗真菌药结构中,必要的基团是A.分子中至少含有一个哌嗪环B.分子中至少含有一个吡咯环C.分子中至少含有一个羰基D.分子中至少含有一个吡唑环E.分子至少含有一个咪唑或三氮唑14. 盐酸小檗碱最稳定的存在形式是A.酮式B.季铵碱式C.烯醇式D.醛式E.醇式15. 酮康唑在分子结构中含有A.氯苯基B.二氯苯基C.哌嗪基D.1,2,4-三唑基E.氯苯基甲基16. 利福平的化学结构属于下列哪一种A.大环羧酸类B.氨基糖苷类C.大环内酰胺类D.环状多肽类E.大环内酯类17. 与乙胺嘧啶属同一结构类型,作用机制也相似的药物为A.磺胺甲噁唑B.甲氧苄啶C.丙磺舒D.硝奎E.甲氨蝶呤18. 加盐酸溶解再加亚硝酸钠试液,颜色由橙色变为暗红色的药物是A.苯妥因钠B.链霉素C.盐酸乙胺丁醇D.利福平E.苯巴比妥19. 以下药物中不具抗结核菌作用的是20. 下述与异烟肼的性质不符的是A.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极微溶于乙醚B.与氨制硝酸银试液作用生成金属银反应C.与溴水作用使红棕色消失D.与硫酸铜试液混合在碱性条件下显示深蓝色E.与香草醛作用生成淡黄色固体物21. 喹诺酮类药物的类型为A.吡啶并吡啶羧酸类,吡啶并嘧啶羧酸类,喹啉羧酸类B.吡啶并吡啶羧类,嘧啶并嘧啶羧酸类,喹啉羧酸类C.萘啶羧酸类,嘧啶并异嘧啶羧酸类,喹唑啉羧酸类D.萘啶羧酸类,吡啶并嘧啶羧酸类,喹唑啉羧酸类E.萘啶羧酸类,吡啶并嘧啶羧酸类,喹啉羧酸类22. 下述内容中与利福平不符的是A.遇光易变质B.为鲜红色或暗红色结晶性粉末C.加盐酸溶解后,遇亚硝酸钠试液,颜色由橙色变为暗红色D.为半合成抗生素E.副作用是对第八对脑神经有显著损害23. 第一个口服有效的咪唑类抗真菌药物是A.益康唑B.咪康唑C.氟康唑D.酮康唑E.克霉唑24. 下列叙述中不符于乙胺丁醇的是A.分子中有两个手性碳原子,但只有三个对映异构体B.药用为只,只-构型,右旋光性C.与铜离子在酸性条件下生成一分子螯合物显红色,在pH7.5时形成两分子整合物D.体内代谢途径为氧化,羟基氧化为醛,进而氧化为酸E.抗菌机制可能为与二价金属离子如Mg2+结合,干扰RNA的合成25. 下列药物中有两个手性碳原子的是A.利福平B.呋喃妥因C.乙氨丁醇D.小檗碱E.青霉素26. 加入氨制硝酸银试液在试管壁有银镜生成的药物是A.环丙沙星B.阿昔洛韦C.乙胺丁醇D.利福平E.异烟肼27. 下列药物中哪个是抗病毒药A.阿司咪唑B.阿糖胞苷C.阿昔洛韦D.阿苯达唑E.阿曲库铵28. 下列叙述中哪项与利福喷丁不符A.为半合成抗生素B.结构中含有1,4-萘二酚结构C.C-3位为4-甲基哌嗪腙D.遇亚硝酸液易被氧化成暗红色的酮类化合物E.抗结核作用比利福平强2-10倍29. 盐酸小檗碱与下列哪项叙述不符A.为异喹啉类化合物B.有三种形式存在,其中季铵碱式能溶于水C.小檗碱多以醇式存在D.被高锰酸钾氧化生成小檗酸、小檗醛E.游离碱遇酸时,促使部分醇式和醛式体转变为季铵式30. 下列叙述中哪项与吡哌酸不符A.属吡啶并嘧啶羧酸类B.属第二代喹诺酮类药物C.分子中含有哌嗪环D.分子中含有氟原子E.抗菌谱由革兰阴性菌扩大到阳性菌,对绿脓杆菌也有作用31. 在醋酸和氢氧化钠中均可溶解的药物是A.肾上腺素B.氯霉素C.诺氟沙星D.阿托品E.乙胺丁醇32. 下列叙述中与环丙沙星不符的是A.属第三代喹诺酮类B.盐酸盐可溶于水,在乙醇中极微溶解C.稳定性好,室温保存5年未见异常D.结构中的哌嗪环上带有甲基E.90℃加热或1%溶液用强光照12小时可检出哌嗪环开环和脱羧产物33. 阿昔洛韦临床上主要A.用作广谱抗病毒药B.抗深部真菌感染药C.抗革兰阴性菌感染药D.用于厌氧菌感染E.用于泌尿系统感染34. 利巴韦林的化学名为A.1-β-D-呋喃核糖-1H-咪唑-3-羧酰胺B.1-β-D-呋喃核糖-1,3,4-噻二唑-2-乙酰胺C.1-β-D-呋喃核糖-1H-1,2,4-三氮唑-3-羧酰胺D.1-α-D-葡吡喃糖-1H-1,2,4-三氮唑-3-羧酰胺E.1-β-D-呋喃核糖-1H-1,2,3,4-四氮唑-5-羧酰胺35. 在喹诺酮类抗菌药的构效关系中,必要的基团是A.8位有哌嗪B.1位有乙基取代,2位有羧基C.2位有羰基,3位有羧基D.5位有氟E.3位有羧基,4位有羰基36. 下列叙述中哪项与氧氟沙星不符A.母核是喹啉环与恶嗪环的并环形成稠合的三环B.分子中含有一个手性碳原子C.左旋体的抗菌活性大于右旋体8~128倍D.是现有上市的喹诺酮类药物中毒副作用最小的E.稳定性最好,遇光稳定,不分解变色37. 在喹诺酮类抗菌药的构效关系中,哪个是必要基团A.1位有乙基取代,2位有羧基B.2位有羰基,3位有羧基C.5位有氟D.3位有羧基,4位有羰基E.8位有哌嗪38. 异烟肼保存不当使毒性增大的原因是A.水解生成异烟酸和肼,异烟酸使毒性增大B.遇光氧化生成异烟酸,使毒性增大C.遇光氧化生成氮气和异烟酸铵,异烟酸铵的毒性大D.水解生成异烟酸铵和肼,异烟酸铵使毒性增大E.水解生成异烟酸和肼,游离肼使毒性增大39. 盐酸小檗碱最稳定的存在形式是A.醛式B.醇式C.酮式D.季铵碱式E.烯醇式40. 组成复方新诺明的药物是A.磺胺甲噁唑和柳氮磺胺吡啶B.磺胺嘧啶和磺胺甲噁唑C.甲氧苄啶和磺胺甲噁唑D.磺胺嘧啶和甲氧苄啶E.磺胺甲噁唑和丙磺舒41. 下列药物中哪个是最早用于临床的第三代喹喏酮类药物A.吡哌酸B.诺氟沙星C.环丙沙星D.氧氟沙星E.左氧氟沙星42. 下列药物中哪个不是抗菌药A.磺胺甲噁唑B.甲氧苄啶C.呋喃妥因D.替硝唑E.乙胺嘧啶43. 下列叙述中哪项与利福平不符A.为鲜红色或暗红色结晶性粉末B.遇光易变质,水溶液易氧化而损失效价C.为利福霉素C3引入4-环戊基哌嗪腙的半合成抗生素D.遇亚硝酸易被氧化成暗红色的酮类化合物E.体内代谢为仍具活性的脱乙酰基利福平44. 下列叙述中哪项与阿昔洛韦不符A.是腺嘌呤与开环化合物形成的核苷类抗病毒药B.1位氮上的氢有酸性可制成钠盐供注射用C.为广谱抗病毒药D.其作用机制为干扰病毒的DNA合成,并渗入到病毒的mNA中E.用于治疗疱疹性角膜炎,生殖器疱疹等45. 下列叙述中哪项与磺胺类药物的构效关系不符A.磺酰氨基与氨基在苯环上必须是互为对位B.苯环上有取代基时,有时可增强活性C.氨基上若有取代基需是在体内易被酶解或还原为伯氨基的才有效D.磺酰氨基上N-单取代为拉电子基团时可增强活性E.磺胺类药物的制菌活性与化合物的解离常数(pKa)有密切关系Kpa值在6.5~7.0时抑菌作用最强。

抗菌药物培训课件ppt

抗菌药物培训课件ppt
15
碳青霉烯类
➢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 ➢ 抗菌谱极广,抗菌活性极强,对绝大多数酶都稳定 ➢ 主要适用于医院内获得性重度耐药菌感染,尤其是免疫缺陷
患者或需氧菌与厌氧菌混合感染者 ➢ 与青霉素和头孢菌素之间有一定的交叉过敏反应,对β内酰
胺类药物过敏者慎用 ➢ 老年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肾功能不全或伴有其他可诱发
➢ 3、治疗支原体和衣原体感染,是治疗军团菌感染的首选药物 ➢ 4、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罗红霉素等。
18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不良反应
➢ (1)肝毒性 主要表现为胆汁淤积、肝酶升高等,一般停 药后可恢复。
➢ (2)局部刺激 不宜肌内注射,静脉滴注可引起静脉炎, 故滴注液宜稀(<0.1%),滴入速度不宜过快。
➢ (3)胃肠道反应 ➢ (4)可抑制茶碱的代谢。联合应用,可致茶碱中毒,甚
至死亡
19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 抗菌机理:主要为通过阻止mRNA与核糖体的结合, 阻断敏感菌蛋白质的合成
➢ 抗菌谱主要G-菌,对多数需氧G-杆菌和少数耐药的金 葡菌有较强的抗菌活性,部分品种对结核分枝杆菌及 其它枝杆菌属也有较好的抗菌活性
7
头孢菌素类的特点及合理应用
➢ 1、头孢菌素类为杀菌剂 ➢ 2、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 ➢ 3、头孢菌素对β—内酰胺酶稳定性比青霉素类高,抗菌谱
比青霉素类广,作用也比青霉素类强 ➢ 4、 按其发明年代的先后和抗菌性能的不同而分为一、二、
三、 四代
8
第一代头孢菌素的特点
➢ 1、对G+ 菌抗菌作用优于第二代与第三代头孢菌素。 ➢ 2、抗阴性杆菌作用较弱。 ➢ 3、对绿脓杆菌与厌氧菌无效。 ➢ 4、对β-内酰胺酶不稳定; ➢ 5、第一代:头孢氨苄、头孢唑林、头孢拉定、头孢硫脒

第十六章:合成抗菌药、抗真菌药和抗病毒药

第十六章:合成抗菌药、抗真菌药和抗病毒药
(一)分类
第一代
萘啶酸、 吡咯酸等 。中枢副 作用较大 ,现已少 用。
第二代
第三代
第四代
吡哌酸等 抗菌谱扩 大,副作 用较少。
氟喹诺酮类;
诺氟沙星、 环丙沙星、
莫西沙星、
氧氟沙星等。 加 替 沙 星
抗 菌 谱 广 , 等。 对G-菌、G+菌
作用强。
(二)结构与性质
具有4-吡啶酮-3-羧酸结构
构效关系
异烟肼
CO NHNH2
N
• 又名雷米封
化学性质
1. 酰肼基水解,在酸或碱性条件下能水解成异烟 酸和毒性较大的游离肼。制成片剂或粉针剂。
2. 肼基与香草醛缩合成腙而析出结晶。 3. 酰肼结构的还原性,与氨制硝酸银发生银镜反

N +4AgNO3+H2O
CONHNH 2 N
3
N +4Ag + N2 + 4HNO 3
COOH N
4. 本品可与铜、铁、锌离子等生成有 色的配合物。故配制时应避免与金 属器皿接触,并避免与含此类金属 离子的药物合用。
第4节 抗真菌药
真菌感染一般分为两大类:
浅表真菌感染和深部真菌感染。
抗真菌药物分类:
– 一、抗生素类抗真菌药
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曲古霉素、灰黄霉素和西卡 宁等。
第十六章 合成抗菌药、抗 真菌和抗病毒药
主要内容
第1节 喹诺酮类药物 第2节 磺胺类药物及抗菌增效剂 第3节 抗结核病药 第4节 抗真菌药 第5节 抗病毒药 第6节 其他抗感染药
第1节 喹诺酮类药物
• 一、分类、结构特点和理化性质 • 二、喹诺酮类代表药物
一、喹诺酮类抗菌药的分类、结构特 点与理化性质

药理学口诀

药理学口诀

一、ß-内酰胺类抗生素青霉素【TANG 原创】废草上面长葡萄,溶血链球可治好。

下治淋病上流脑,白炭破产放心瞧。

勾搭梅毒鼠咬热,青霉素都能治疗!1)G+球——溶链、肺链、草链、肺炎双球菌、不产青霉素酶的金葡菌和厌氧的阳性球菌。

2)G-球——脑膜炎奈瑟球菌、淋病,后者耐药普遍。

3)G+杆菌——白喉、炭疽、破伤风、产气荚膜梭菌、放线菌属。

4)螺旋体——梅毒、钩端及鼠咬热螺旋菌。

半合成青霉素口诀—TANG(原创)·青V耐酸不耐酶,轻度感染口服爽;·双氯耐酸又耐酶,可惜不能耐甲氧。

·氨苄阿莫是广谱,肠球氨苄来帮忙;·阿莫肺炎和变形,幽门螺杆也能抗。

·最后三个抗铜绿,替卡哌拉美名扬!1.头孢噻吩1.头孢羟氨苄2.头孢克洛3.头孢噻肟3.头孢哌酮4.头孢匹罗【口诀TANG】一代分(噻吩)辨(氨苄)二代克(克洛),三棵梧(噻肟)桐(哌酮)四匹(匹罗)马。

二、大环内酯类、林克霉素类、多肽类抗生素大环内酯类与克林霉素和氯霉素作用靶位相同,当与这些药物合用时,可发生相互拮抗作用。

【原创口诀】30而立四环素,红绿林中50载!2.军团菌——肺炎。

3.衣原体、支原体——呼吸道及泌尿生殖系统感染。

4.白喉杆菌感染——红霉素能根除。

【原创口诀TANG】百支空军首选红!也用于四环素类禁忌证——婴儿期衣原体肺炎和新生儿眼炎。

【前后联系】第9章——四环素用于四体(衣原体、支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但对于新生儿而言,四环素有8大不良反应,不宜应用!3.克拉霉素——最强。

抗菌活性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中最强者。

对酸稳定,但首过消除明显。

半合成大环内酯类口诀—TANG(原创)【二代大环】二代大环罗克阿,耐酸稳定能口服。

不良减轻半衰长,呼吸感染可用它。

包括:林可霉素和克林霉素。

二者抗菌谱相同,但克林霉素更强,口服吸收好且毒性小。

常用克林霉素。

骨组织可达更高浓度——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骨髓炎——首选!.抗菌谱:特点是对G+菌或G-厌氧菌均有强大杀菌作用。

2.合成抗感染药(药物化学)

2.合成抗感染药(药物化学)

1,4-二氢-4-氧代吡啶-3-羧酸 (吡酮酸类 )
二、发展
第一代(1962-1969)
H3C CH3 N NH CH3
Cl
N
氯喹
萘啶酸 (萘啶羧酸类 )
第二代(1969-1978)
O O
6 6 N
HN N
OH
6 7
7
N
N
N
CH3
吡哌酸 (嘧啶并吡啶羧酸类)
西诺沙星 (噌啉羧酸类)
第三代(1978-1998)
N H
O S H 2N
O N N H
磺胺甲氧嗪(t1/2=37h)“长效磺胺”
5、优缺点
• 优点 – 抗菌谱较广 – 性质稳定 – 使用方便 – 价格低廉 – 对某些感染有显著疗效 • 缺点 – 抗菌活性弱,为抑菌剂 – 易产生耐药性 – 肾损害
二、结构分类
• 基本结构:对氨基苯磺酰胺
R1 HN
4 1
2
N
1
磺胺甲噁唑 新诺明(SMZ)
O H2N
O S
3
NH N
1
O
5
CH3
复方新诺明:SMZ+TMP
六、构效关系
(1) 氨基与磺酰氨基在苯环上必须处于对位;
(2)磺酰氨基上N单取代活性增强
-杂环取代更佳;
(3)4位氨基的游离或潜在的游离状态是活性的关键
H2N N N
N
O H2N S
O NH
N
SO2NH2
[作用机制]
2.抑制拓扑异构酶IV 干扰细菌G(+) DNA复制
解环连
(-) 喹诺酮类药物
四、构效关系
5
B环可作改变, 苯环、吡啶环、 嘧啶环均可。 7

抗真菌药与抗病毒药

抗真菌药与抗病毒药

广谱抗真菌药,选择性抑制真菌膜的角鲨烯环氧化酶,抑制麦角
固醇合成。

可外用也可口服。皮肤、甲板和毛发聚积。 对皮肤癣菌引起的甲癣、体癣、手癣、足癣疗效较好,比灰黄霉
素和伊曲康唑疗效好。对酵母菌和白色念珠菌引起的癣病无效。
作用于真菌细胞膜
角鲨烯
丙烯胺类
角鲨烯环氧化酶 羊毛固醇 真菌细胞P450 14-去甲基酶 14-去甲基 羊毛固醇
道病毒感染 ② 气雾剂喷雾:呼吸道病毒引起的鼻炎、咽炎等; ③ 感染早期静脉滴注:流感、副流感病毒肺炎、小 儿腺病毒肺炎、拉萨热和病毒性出血热等; ④ 滴鼻:甲、乙型流感; ⑤ 乳膏剂:带状疱疹和生殖器疱疹;
⑥ 滴眼剂:流行性结膜炎、单疱病毒角膜炎等。
第五节 抗RNA病毒药
一、抗艾滋病病毒药
二、抗流感病毒药
病毒的分类




从遗传物质分类:DNA病毒、RNA病毒、蛋白质病毒(如: 朊病毒) 从病毒结构分类:真病毒(Euvirus,简称病毒)和亚 病毒(Subvirus,包括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 从寄主类型分类:噬菌体(细菌病毒)、植物病毒(如 烟草花叶病毒)、动物病毒(如禽流感病毒、天花病毒、 HIV等) 从性质来分:温和病毒(HIV)、烈性病毒(狂犬病毒)
第一个口服有效的广谱抗真菌,治疗多种浅、深
部真菌病。 在酸性环境中有利于本药吸收,因此不能与抗酸
药、胆碱受体阻断药及H2受体阻断药同服。吸收后分布 广泛,血浆蛋白结合率高,脑脊液药物浓度低。主要
在肝代谢,大部分由胆汁排泄。
对人细胞色素P450影响较大,因此不良反应和药物 相互作用较多。
临床用途:
酮康唑
采乐洗剂是治疗头 屑过多的抗真菌外 用水剂,是西安杨 森公司的又一产品, 1994年已进入中国 市场,销售逐年稳 步上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