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单元的组合逻辑设计

合集下载

时序逻辑电路和组合逻辑电路的基本单元

时序逻辑电路和组合逻辑电路的基本单元

时序逻辑电路和组合逻辑电路的基本单

时序逻辑电路和组合逻辑电路是电子技术中一
种基本的、用于控制信号和系统输出结果的电路,
它们都具有基本单元,基本单元是由不同电路组件
组成的电路,它们可以实现特定的功能以完成特定
的任务。

时序逻辑电路的基本单元主要是由反馈和计数
器组成,它们可以用来控制信号的传输、采样和时序,它们可以运行或停止电路,它们可以执行夊齐
逻辑运算,它们主要的部件有门电路(AND、OR、NOT 等)、反馈元件、计数器等。

组合逻辑电路的基本单元主要包括电路选择器、门驱动器、计时器、存储器、模拟电路等,它们可
以实现诸如门驱动、数据传输、存储和计算等多种
功能,它们可以识别端口输入状态,然后根据它们
的不同的组合,产生不同的控制和输出信号。

时序逻辑电路和组合逻辑电路的基本单元都可
以实现多种不同的功能,从而实现相关的电子设备
的发挥。

不同的基本单元可以有不同的用途,可以实现用不同的硬件或软件来实现不同的功能。

此外,它们也可以用于智能分析,以实现复杂的逻辑电路系统。

计算机组成原理13-控制器-微程序

计算机组成原理13-控制器-微程序

微程序控制器的组成框图
指令的OP与微程序入口的可能映射方式及比较 指令的OP OP与微程序入口的可能映射方式及比较 OP就是指令微程序的入口地址 或高几位) OP就是指令微程序的入口地址(或高几位) 就是指令微程序的入口地址(
OP 01000 10001 11001
01000 . . 10001 . . 11001
微指令格式
水平型微指令 垂直型微指令 混合型微指令
(1)垂直型微指令 一条微指令定义并执行一种基本操作。 一条微指令定义并执行一种基本操作。 优点: 微指令短、简单、规整,便于编写微程序。 优点: 微指令短、简单、规整,便于编写微程序。 缺点: 微程序长,执行速度慢;工作效率低。 缺点: 微程序长,执行速度慢;工作效率低。 (2)水平型微指令 一条微指令定义并执行几种并行的基本操作。 一条微指令定义并执行几种并行的基本操作。 优点: 微程序短,执行速度快。 优点: 微程序短,执行速度快。 缺点: 微指令长,编写微程序较麻烦。 缺点: 微指令长,编写微程序较麻烦。
CPU周期与微指令周期的关系 CPU周期与微指令周期的关系
机器指令与微指令的关系
一条机器指令对应一段微程序,由微指令解释执行 一条机器指令对应一段微程序,
机器指令与内存M有关,微指令与控制存储器CM有关 机器指令与内存M有关,微指令与控制存储器CM CM有关
每个CPU周期对应一条微指令 每个CPU CPU周期对应一条微指令
(IR(AD)) MAR , M(R); (MBR) ALU , ALU AC ; IRo , MARi , R; S0S1(直送), MBRo , S0S1(直送), ACi 直送
4 2 PCo PCi M 1 P
P S W
A ACi ALU C

计算机组成原理唐朔飞(第2版)课后习题-控制单元的设计(圣才出品)

计算机组成原理唐朔飞(第2版)课后习题-控制单元的设计(圣才出品)
④STORE mem,R2
5.假设 CPU 在中断周期用堆栈保存程序断点,而且进栈时指针减 1(具体操作是先修 改栈指针后存数),出栈时指针加 1。分别写出组合逻辑控制和微程序控制在完成中断返回 指令时,取指阶段和执行阶段所需的全部微操作命令及节拍安排。
答:假设进栈操作是先修改堆栈指针后存数,则出栈操作是先读数后修改堆栈指针。 (1)完成中断返回指令组合逻辑控制的微操作命令及节拍安排: 取指阶段
执行阶段:
(2)完成中断返回指令微程序控制的微操作命令及节拍安排:
取指阶段
T0
PC→MAR,1→R
T1
Ad(CMDR)→CMAR
T2
M(MAR)→MDR,(PC)+1→PC
T3
Ad(CMDR)→CMAR
T4
MDR→IR
5 / 22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执行周期:
⑤STP 指令所需全部微操作命令及节拍安排: 取指周期:
3 / 22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执行周期:
4.在单总线结构的计算机中,用该总线连接了指令寄存器 IR、程序计数器 PC、存储 器地址寄存器 MAR、存储器数据寄存器 MDR、通用寄存器 R0~R7 的输入和输出端。ALU 的两个输入端分别与总线和寄存器 Y 的输出端相连,ALU 的输出端与寄存器 2 的输入端相 连。Y 的输入端与总线连接,2 的输出端与总线连接该机有下列指令:
T5
OP(IR)→微地址形成部件→CMAR
执行阶段
6.已知带返转指令的含义如下所示,写出机器在完成带返转指令时,取指阶段和执行 阶段所需的全部微操作及节拍安排。
答:取指周期:

电气控制原理电路的基本设计方法.doc

电气控制原理电路的基本设计方法.doc

电气控制原理电路的基本设计方法
1、分析设计法
分析设计法是根据生产工艺的要求选择适当的基本控制环节(单元电路)或将比较成熟的电路按其联锁条件组合起来,并经补充和修改,将其综合成满足控制要求的完整线路。

当没有现成的典型环节时,可根据控制要求边分析边设计。

优点是设计方法简单,无固定的设计程序,它容易为初学者所掌握,在电气设计中被普遍采用;
缺点是设计出的方案不一定是最佳方案,当经验不足或考虑不周全时会影响线路工作的可靠性。

2、逻辑设计法
逻辑设计法是利用逻辑代数来进行电路设计,从生产机械的拖动要求和工艺要求出发,将控制电路中的接触器、继电器线圈的通电与断电,触点的闭合与断开,主令电器的接通与断开看成逻辑变量,根据控制要求将它们之间的关系用逻辑关系式来表达,然后再化简,做出相应的电路图。

优点是能获得理想、经济的方案。

缺点是这种方法设计难度较大,整个设计过程较复杂,还要涉及一些新概念,因此,在一般常规设计中,很少单独采用。

数字电路逻辑设计(王毓银)第 4 章 组合逻辑电路

数字电路逻辑设计(王毓银)第 4 章 组合逻辑电路

特点
组合逻辑电路特点:
(1)从电路结构上看,基本由逻辑门电路组成; (2)不存在反馈,不包含记忆元件 (触发器)。
从逻辑功能上看,任一时刻的输出仅仅与该时
刻的输入有关,与该时刻之前电路的状态无关。
即时输入决定即时输出。
常用组合模块
常用组合模块(中规模集成电路):
编码器、译码器、加法器、 数据选择器、数值比较器、 奇偶校验器等。
函数 F ( A, B, C, D)
m(4,5,6,7,8,9,10,11,12,13,14)

用卡诺图对函数进行化简,如图所示 化简结果为
F AB AB BC AD

F AB AB BC AD
两次求反,得
F AB AB BC AD
若既有原变量, 又有反变量输入, 则得逻辑电路图:

F1 (A,B,C) =Σm(1,3,4,5,7) F2 (A,B,C) =Σm(3,4,7)
AB 00 C
0 01 11 10
AB 00 C
0
01
11
10
1
1 1 1
1
1
1
1
1
1
F 1 C A B
F 2 BC A BC

F 1 C A B
CA B
C A B A B C B C F2
F1
F2
Fm
组合逻辑电路
A1 A2
An

2、多输出函数组合逻辑电路的特殊点?
多输出函数电路是一整体,从“局部”观点看,每个单独
输出电路最简,从“整体”看未必最简。因此从全局出发,应 确定各输出函数的公共项,以使整个逻辑电路最简。

典型逻辑控制图例

典型逻辑控制图例

典型逻辑控制图例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单机容量不断提高,机组所需控制的设备和监测参数越来越多,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手动控制已不能满足现代机组的控制要求,分散控制系统(DCS)已开始得到广泛应用。

DCS 控制系统工程软件基本是由一些标准结构的软件模块即功能块组成,如与非门、函数块、PID 调节块等,各基本单元简单而标准化,复杂功能的实现通过用标准基本单元的复杂连接而完成,这使得DCS 环境下的控制系统具有可任意组态的特点。

但因现代火电机组单机容量大,控制参数多,由功能块搭接的控制回路较为复杂,给电厂热控维护人员及时进行事故分析带来不便,或容易造成故障。

为此,如何既能满足电厂设备的复杂性控制要求,又能保证维护人员对控制逻辑一目了然,是各个DCS 厂家发展和提高的目标。

1 典型逻辑控制图例的必要性在单元机组控制设备中,电机、阀门等设备一般较多,且逻辑控制模式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联锁保护、启动条件等外在因素,因此,这些设备的逻辑控制可采用典型逻辑图例的控制方法,即固化一个逻辑图,将外在限制条件分别添加后即可形成不同的设备控制,可极大地节省工程人员的重复劳动。

OVATION 控制系统为美国西屋公司产品,其前身为WDPF 控制系统,在河北省南部电网的电厂有应用,但因其逻辑控制界面为梯形图,在设计和检查方面都有诸多不便且容易出错。

新推出的OVATION 控制系统则采用了功能块的搭接模式,不仅简化了设计,减少了工程人员的工作量,更为电厂维护人员的事故分析、逻辑检查提供了便利条件。

2 典型逻辑控制图例的分析OVATION 控制系统中对典型逻辑图例的设计可分为手操键盘、启停允许、启停请求、启停命令和故障报警 5 部分,下面逐项进行分析。

2.1 手操键盘现代电厂自动化程度均较高,但手动操作必不可少。

OVATION 系统典型逻辑控制中,均配备有手操键盘,该手操键盘包括8个手操键PK1〜PK8。

其中PK1、PK2分别用于设备的启、停,但选中该键后必须经PK8 确认才有效,这样有利于防止操作员的误操作;PK7 为当设备启、停出现故障时,画面设备颜色变黄,设备不允许启动,待设备故障消除后,用此键确认恢复原态,以便重新操作;PK6 为设备跳闸后的确认,便于再次启动;PK5 作用比较特殊,因有些设备的停止具有条件限制,当出现紧急情况需停止设备时,正常停止PK2 键可能不起作用,此时可采用PK5 键跨过限制条件强制执行,保护机组或设备不受大的损坏;PK3、PK4键为请求备用和解除备用请求键,一般用于2台或3台相同的电机设备,便于运行电机出力不够或故障停后,备用电机联启,保证机组稳定运行。

复合逻辑门电路

复合逻辑门电路

复合逻辑门电路复合逻辑门电路是由多个基本逻辑门组合而成的电路,能够实现更复杂的逻辑运算。

在数字电路中,逻辑门是最基本的组成单元,通过它们的组合可以构建出各种逻辑功能。

复合逻辑门电路由与门、或门、非门等基本逻辑门组成,通过它们的组合使用,可以实现逻辑电路的各种功能。

与门是指当所有输入信号同时为高电平时,输出信号才为高电平;或门是指只要其中一个或多个输入信号为高电平,输出信号即为高电平;非门是指输入信号与输出信号相反。

利用这些基本逻辑门的特性,可以构建出更复杂的逻辑功能。

复合逻辑门电路可以通过串联和并联两种方式进行组合。

串联是指将多个逻辑门按顺序连接,输出信号经过前一个逻辑门的输出作为后一个逻辑门的输入;并联是指将多个逻辑门的输入信号直接连接在一起,输出信号取决于各个逻辑门的输出信号。

复合逻辑门电路的设计需要根据具体的逻辑功能需求进行。

常用的复合逻辑门电路包括与非门、或非门、异或门、与或非门等。

与非门的输出信号取决于多个输入信号的与运算结果,然后经过非门进行输出;或非门的输出信号取决于多个输入信号的或运算结果,然后经过非门进行输出;异或门的输出信号取决于多个输入信号的异或运算结果;与或非门的输出信号取决于多个输入信号的与或非运算结果。

复合逻辑门电路的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逻辑门的连接方式和输入输出信号的匹配。

逻辑门的连接方式决定了信号的传输路径,输入输出信号的匹配决定了逻辑功能的实现。

在复合逻辑门电路中,逻辑门的输入信号一般通过开关或触发器等方式提供,输出信号可以连接到其他逻辑门或者显示设备上。

复合逻辑门电路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计算机领域,复合逻辑门电路被广泛应用于中央处理器、内存、输入输出接口等各个部分;在通信领域,复合逻辑门电路被应用于编码解码、调制解调等电路中;在工业控制领域,复合逻辑门电路被应用于传感器信号处理、控制执行等各个环节。

总结起来,复合逻辑门电路是由多个基本逻辑门组合而成的电路,通过它们的组合使用可以实现更复杂的逻辑功能。

组合逻辑电路

组合逻辑电路

电工学
(四)、逻辑函数的化简
20
在对逻辑函数进行化简时,一般是首先把逻辑函数 化为最简与或式,然后再将其转化为其它形式的最简式, 这是由于从最简与或表达式可以方便地转化为其它形式 的最简式。 在对逻辑函数进行化简时,一般是首先把逻辑函数 化为最简与或式,然后再将其转化为其它形式的最简 式,这是由于从最简与或表达式可以方便地转化为其 它形式的最简式。 在对逻辑函数化简时,主要应用前面讨论的逻辑代 数的基本公式和运算规则。
电工学
15
A B
C
F
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 电工电子教学与实验中心电工学课程组
电工学
[例8-2] 已知输出逻辑函数F与输入逻辑变量A、B、C 的波形图如下图所示,试列出该函数的真值表,写出函 数表达式,画出逻辑图。
A B
C
16
F
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 电工电子教学与实验中心电工学课程组
电工学
解:①根据波形图求真值表
电工学
1
组合逻辑电路
第八章
本章开始我们将介绍数字电路,数字电路与模拟电路是不 同的,它的特点是,输入与输出信号在时间上和大小上都是不 连续的,电子器件工作在非线性状态,数字电路主要研究输出 与输入信号之间的逻辑关系,因此也将其称为逻辑电路。
第一节 逻辑运算与逻辑门
数字逻辑电路中的输入变量和输出变量之间是逻辑关系,因此 在分析与设计数字逻辑电路时,要用到逻辑运算。本节将讨论逻 辑运算的基本规则和定律以及常用的逻辑门。
(2)由真值表可以确定输入信号 在不同状态下输出函数的状态, 如果输入变量和输出函数的1状态 用高电平表示,0状态用低电平表 示,则可以画出输出与输入之间 的波形图(也叫时序图)。
0 0 0 1 1 1 1 0 1 1 0 0 1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 控制单元的设计
本章以10条机器指令为例,介绍控制单元的两种设计方法。
第一节 组合逻辑设计
一、组合逻辑控制单元框图
从控制单元的外特性图中可以看出,指令的操作码是决定控制单元发出不同控制信号的
关键。为了简化控制单元的逻辑,将存放在IR的n位操作码经过一个译码电路产生2n个输
出, 这样,每对应一种操作码便有一个输出送至CU。当然,若指令的操作码长度可变,指
令译码线路将更复杂。
控制单元的时钟输入实际上是一个脉冲序列,其频率即为机器的主频,它使CU能按一
定的节拍(T)发出各种控制信号。 节拍的宽度应满足数据信息通过数据总线从源到目的所需
的时间。以时钟为计数脉冲,通过一个计数器,又称节拍发生器,便可产生一个与时钟周期
等宽的节拍序列。如果将指令译码和节拍发生器从CU中分离出来,便可得简化的控制单元
框图,如下图所示。

二、微操作的节拍安排
假设机器采用同步控制,每个机器周期包含3个节拍,而且CPU内部结构为非总线结构,
其中MAR和MDR分别直接和地址总线和数据总线相连,并假设IR的地址码部分与MAR之间
有通路。
安排微操作节拍时应注意三点:
第一,有些微操作的次序是不容改变的,故安排微操作节拍时必须注意微操作的先后顺
序。
第二,凡是被控制对象不同的微操作,若能在一个节拍内执行,应尽可能安排在同一个
节拍内,以节省时间。
第三,如果有些微操作所占的时间不长,应该将它们安排在一个节拍内完成,并且允许
这些微操作有先后次序。

按上述三条原则,以第九章中所分析的10条指令为例,其微操作的节拍安排如下:
1.取指周期微操作的节拍安排
①根据原则二,T0节拍可安排两个微操作:PC→MAR,1→R;
②根据原则二,T1节拍可安排M(MAR)→MDR和(PC)+1→PC两个微操作。
③T2节拍可安排MDR→IR,考虑到指令译码时间较短,根据原则三,可将指令译码OP(IR)
→ID也安排T2节拍内;
实际上(PC)+1→PC操作也可安排在T2节拍内,因一旦PC→MAR后,PC的内容就可修改。

2.间址周期微操作的节拍安排
T0 Ad(IR) →MAR,1→R
T1 M(MAR) →MDR
T2 MDR→Ad(IR)
3.执行周期微操作的节拍安排
·非访存指令
①清除累加器指令CLA。
该指令在执行周期只有一个微操作,按同步控制的原则,此操作可安排在T0~T2的任一
节拍内,其余节拍空,如
T0

T1
T2 0→AC
②累加器取反指令COM。
同理,用加器取反操作可安排在T0~T2的任一节拍中,即

T0
T1

T2
③算术右移一位指令SHR。
T0
T1
T2 L(AC)→R(AC),AC0→AC0
④循环左移一位指令CSL。
T0
T1
T2 R(AC)→R(AC),AC0→AC0(即ρ-1(AC))
⑤停机指令STP。
T0
T1
T2 0→G
·访存指令
①加法指令ADD X
T0 Ad(IR) →MAR, 1→R
T1 M(MAR) →MDR
T2 (AC)+(MDR)→AC,(该操作实际包括(AC) →ALU,(MDR) →ALU,ALU→AC)
②存数指令STA X。
T0 Ad(IR) →MAR, 1→W
T1 AC →MDR
T2 MDR→M(MAR)
③取数指令 LDA X。
T0 Ad(IR) →MAR, 1→R
T1 M(MAR) →MDR
T2 MDR→AC
·转移类指令
①无条件转移指令JMP X。
T0
T1
T2 Ad(IR)→PC
②有条件转移(负则转)指令BAN X。
T0
T1

T2
4.中断周期微操作的节拍安排
在执行周期的最后时刻, CPU要向所有中断源发中断查询信号,若检测到某个中断源
有请求,并且未被屏蔽又被排队选中,则在允许中断的条件下,CPU进入中断周期, 此时
CPU由中断隐指令完成下列操作(假设程序断点存入主存0号地址单元内):

T0 0→MAR, 1→W
T1 PC →MDR
T2 MDR→M(MAR),向量地址→PC
此外, CPU进入中断周期,由硬件置“0”允许中断触发器EINT,即关中断。
三、组合逻辑设计步骤
组合逻辑设计控制单元时,首先根据上述微操作的节拍安排,列出微操作命令的操作时
间表,然后写出每一个微操作命令(控制信号)的逻辑表达式,最后根据逻辑表达式画出相应
的组合逻辑电路图。

1.列出微操作命令的操作时间表
上表列出了上述10条机器指令微操作命令的操作时间表。表中FE、IND和EX为CPU
工作周期标志,T0~T2为节拍,I为间址标志,在取指周期的T2时刻,若测得I=1,则置“1”
IND触发器,标志进入间址周期;若I=0,则置“1”EX触发器,标志进入执行周期。同理,
在间址周期的T2时刻,若测得IND=0(表示一次间址),则置“1”EX,进入执行周期;若测
得IND=1(表示多次间址),则继续间接寻址。在执行周期的T2时刻,CPU要向所有中断源
发中断查询信号, 若检测到有中断请求并且满足响应条件,则置“1”INT触发器,标志进
入中断周期,表中未列出中断周期的微操作。表中第一行对应10条指令的操作码,代表不
同的指令。若某指令有表中所列的微操作命令,其对应的空格内为1。

2.写出微操作命令的最简逻辑表达式
纵览上表即可列出每一个微操作命令的初始逻辑表达式,经化简、整理便可获得能用现
成电路实现的微操作命令逻辑表达式。

例如,根据表可写出M(MAR)→MDR微命令的逻辑表达式:
M(MAR)→MDR
=FE·T1+IND·T1(ADD+STA+LDA+JMP+BAN)+EX·T1(ADD+LDA)
=T1{FE+IND(ADD+STA+LDA+JMP+BAN)+EX(ADD+LDA)}
式中ADD、STA、LDA、JMP、BAN均来自操作码译码器的输出。
3.画出微操作命令的逻辑图
对应每一个微操作命令的逻辑表达式都可画出一个逻辑图。如M(MAR)→MDR的逻辑表达
式所对应的逻辑图如下图所示,图中未考虑门的扇入系数。

当然,在设计逻辑图时要考虑门的扇入系数和逻辑级数。如果采用现成芯片,还需选择
芯片型号。
采用组合逻辑设计方法设计控制单元,思路清晰,简单明了,但因为每一个微操作命令
都对应一个逻辑电路,因此一旦设计完毕便会发现,这种控制单元的线路结构十分庞杂,也
不规范,犹如一棵大树,到处都是不规整的枝叉。而且指令系统功能越全,微操作命令就越
多,线路也越复杂,调试就更困难了。为了克服这些缺点,可采用微程序设计方案。但是,
随着RISC的出现,组合理辑设计仍然是设计计算机的一种重要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