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旧陆游翻译-《感旧歌者》的阅读答案及赏析

合集下载

《感旧》黄景仁

《感旧》黄景仁

感旧四首黄景仁〔清代〕大道青楼望不遮,年时系马醉流霞。

风前带是同心结,杯底人如解语花。

下杜城边南北路,上阑门外去来车。

匆匆觉得扬州梦,检点闲愁在鬓华。

唤起窗前尚宿酲,啼鹃催去又声声。

丹青旧誓相如札,禅榻经时杜牧情。

别后相思空一水,重来回首已三生。

云阶月地依然在,细逐空香百遍行。

遮莫临行念我频,竹枝留涴泪痕新。

多缘刺史无坚约,岂视萧郎作路人。

望里彩云疑冉冉,愁边春水故粼粼。

珊瑚百尺珠千斛,难换罗敷未嫁身。

从此音尘各悄然,春山如黛草如烟。

泪添吴苑三更雨,恨惹邮亭一夜眠。

讵有青乌缄别句,聊将锦瑟记流年。

他时脱便微之过,百转千回只自怜。

【作者简介】黄景仁(1749~1783),清代诗人。

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人。

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

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

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

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

七言诗极有特色。

亦能词。

著有《两当轩全集》。

【赏析】这四首诗与《秋夕》系于同年(1768),当时诗人甫满弱冠,诗中所怀念女子,不能确指。

但是诗人抒发的真情实感却是感同身受,毫无疑问,这些诗句是写给一个他曾爱恋眷顾的女子。

黄逸之年谱称:“又按先生《感旧》诗,乃是自述氿里时之回忆。

是篇极悱恻柔绵之致。

”知何据。

这些诗作因为缺乏必要的材料支持,无法准确判断到底是写给谁的了。

青楼,豪华精美的楼房,不必定指勾栏瓦舍、青楼妓院,例如曹植《美女篇》:“借问女安居?乃在城南端。

青楼临大路,高门结重关。

”唐温庭筠《塞寒行》:“彩毫一画竟何荣,空使青楼泪成血。

”这里指装饰精美、富丽豪华的楼房,或者指妓院亦可通。

因为确无实证可知此诗所感为谁。

况且也不是所有的诗歌都可以坐实本事,另外有些诗作即便诗人自己也没有确指,只是抒发一种心情而已,所以不必拘泥于本事。

艺术创作需要以生活为基础,但艺术创作本身并不直接就等同于生活。

陆游阅读文问题及答案(推荐五篇)

陆游阅读文问题及答案(推荐五篇)

陆游阅读文问题及答案(推荐五篇)第一篇:陆游阅读文问题及答案陆游已气息奄奄。

儿子要为他请郎中。

陆游摇头止住,说,没用了。

陆游的眼里有泪。

陆游说,思念能用药治好吗?儿子不懂。

陆游的眼睛投向北方的天空,久久地,不愿回来。

儿子懂了,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告诉他,故乡在遥远的北方。

父亲已经用眼睛、手和语言告诉他千遍万遍了。

陆游继续写他的诗,他已经提不动笔,他一个字一个字地吐,让儿子一个字一个字地记。

儿子哭着劝,父亲别写了!儿子很想问父亲,诗歌能够上阵杀敌吗?诗歌能够收复北方的大好河山吗?还有一个冷酷的现实儿子没敢告诉父亲,国人早已不读诗歌,国人喜欢的是杭州西子湖畔的歌舞、暖风和醉醺醺的酒意。

陆游仍写。

陆游说他靠诗歌滋养生命和思念,思念故乡的时候,就抓一把诗解馋。

陆游说,诗歌能让他的眼睛还亮着。

陆游要儿子听。

陆游的脸一派紧张肃穆。

陆游吼,是地动山摇金戈铁马的杀伐之声啊!是金人攻我大宋城池啊!金人打过长江了!儿子知道父亲已是回光返照。

哪儿有什么杀伐之声啊!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那边传来的歌舞声、管弦丝竹声正一阵阵地漫溢过来,暖风、歌舞和酒肉已经把大宋的江山浸泡得酥软软、醉醺醺的。

但儿子不敢说。

陆游大吼,叫儿子赶快操家伙,金人杀来了。

一句句的诗歌,如一支支复仇的箭,从陆游的嘴中飞射而出。

陆游说,诗歌也能抗敌杀敌。

儿子让父亲静一静。

一记响亮的巴掌掼在儿子的脸上,陆游吼,十万火急的军情你还能静?儿子不知所措。

突然,陆游猛然跃起。

随着一声巨吼,一道箭柱从陆游的嘴里冲出,刺破茅屋直射北方的天空。

那是父亲的鲜血已经飞向北方的天空。

它们慢慢地组合成一首28字的绝句,在汴梁的上空久久徘徊。

写诗怎么会把人写死呢,儿子胆战心惊。

西湖那边的歌舞仍然绵绵不断。

能有好消息在家祭的时候告诉父亲吗?捧着那首带血的绝句,儿子一片茫然。

问题:1、“思念故乡的时候,就抓一把诗解馋”中的“抓一把诗解馋”应如何理解?2、⑴如何理解“暖风、歌舞和酒肉已经把大宋的江山浸泡得酥软软、醉醺醺的”?⑵小说一再写到西湖的歌舞,这对表现陆游的形象有何作用?3、为什么说“诗歌也能抗敌杀敌”?4、“捧着那首带血的绝句,儿子一片茫然。

感旧古诗词鉴赏

感旧古诗词鉴赏

感旧古诗词鉴赏南歌子·感旧古诗词鉴赏古诗原文短了一寸就不好切了。

半年的眉毛都没开过。

明月几时有风,闲时有人猜。

春雨融残霜,暖风化寒灰。

上一首歌你是为了谁而荣耀的?拿着歌的最后一拍,等你来。

译文翻译谁说悲伤太短暂,没有办法连续切割。

半年来,眉头未展开,只有明月清风相伴,谁也猜不透你的心情。

春雨融冰,暖风吹走寒灰。

对酒,为谁唱一首歌?留一首未完成的歌等你来。

注释解释南歌子:词牌名。

词牌名。

唐教坊曲。

又名《南柯子》、《凤蝶令》等。

有单调、双调两体。

双调又有平韵、仄韵两体。

宋人多用平韵体,此词用平韵体。

寸恨:轻微的愁怅。

连续的:连续的外观。

易:很简单。

切:切。

眉绿:深色眉毛。

梅,女人的代名词,这里指的是同安的润之。

闲处:僻静的地方。

人:每个人,任何人。

猜测:怀疑。

残冻:尚未消除的冬寒。

暖风:暖风。

冷灰:冷灶。

这里指生活贫困。

尊前:对饮酒场面。

拿:存。

节拍:圣歌。

创作背景宋神宗元丰二年(1080年)十二月,苏轼因“乌台诗案”刑满释放后,被贬居黄州。

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年)二月,苏轼到达黄州,该词是苏轼在黄州怀念妻子王闰之所作。

诗文赏析上片以景情相生与渗入意念之笔,传达了苏轼与王闰之双双思念之心态。

“寸恨云谁短,绵绵岂易裁?”点化运用了韩愈《感春五首》“孤吟屡阕莫与和,寸恨至短谁能裁?”和白居易《长恨歌》“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的诗句,将双方隐隐的恨怅和连续不断、无法剪断的情丝吐于字里行间。

“半年眉绿未曾开”,是说宋神宗元丰二年八月,苏轼入狱离开王闰之,十二月二十六日获释。

第二年二月一日到达贬所黄州,正好是半年时光。

已经虚惊了一场的王闰之,这半年的愁眉怎么能展开。

“明月好风闲处,是人猜”,写王闰之僻居一偶,只有明月、清风作伴,任何人也无法猜透她此时此刻思夫的心情。

一个“猜”字,将王闰之思夫的心态传达得十分贴切。

下片以景融情与回味之笔,似梦非梦地追寻“寸恨”与绵情欲剪断之心绪。

“春雨消残冻,温风到冷灰”,残冻被春雨消融,冷灶被温风暖复。

山东省语文中考试卷与参考答案

山东省语文中考试卷与参考答案

山东省语文中考复习试卷(答案在后面)一、积累与运用(本大题有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1、请根据拼音写出下列词语的正确汉字。

(1)bàn fāng()(2)shūn shù()(3)bǎo zhèng()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沧海一粟(sù)B. 惊弓之鸟(gōng)C. 持之以恒(héng)D. 饮鸩止渴(zhèn)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静谧(mì) 恬静(tián) 哺育(fǔ)B. 贮藏(zhù) 憎恶(zèng) 沉淀(dìng)C. 惬意(qiè) 挑衅(xìn) 悖论(bèi)D. 雕镂(lòu) 真挚(zhì) 模样(mó)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这次运动会的比赛成绩,普遍提高了百分之二十。

B. 在老师的帮助下,使我的学习成绩有了很大提高。

C. 无论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顶峰。

D. 只有坚持锻炼,才能增强我们的体质。

5、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字义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 稀疏(稀疏:稀少疏散)沉默(沉默:不说话,不发表意见)B. 灵巧(灵巧:灵活而巧妙)恢弘(恢弘:广大,宏伟)C. 遥远(遥远:距离远)领悟(领悟:领会;理解)D. 遥望(遥望:从远处望)紧迫(紧迫:非常急迫)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国际地位也在不断提高B. 为了使这次晚会开得成功,同学们提前一个月就开始了准备工作C. 学校里举行了一次以“节约用水,从我做起”为主题的演讲比赛D. 他不仅热爱我们的祖国,而且热爱我们的家乡7、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A. 静谧(mì)的夜晚,月亮悄悄爬上了树梢。

陆游《醉中感怀》阅读答案及赏析

陆游《醉中感怀》阅读答案及赏析

陆游《醉中感怀》阅读答案及赏析醉中感怀早岁君王记姓名,只今憔悴客。

青衫犹是行①旧,白发新从剑外生。

古戍旌旗秋惨淡,高城刁斗夜分明。

壮心未许全消尽,醉听檀槽②出塞声。

注:①行:喻指朝官的行列。

②檀槽:指乐器。

1、“古戍旌旗秋惨淡,高城刁斗夜分明。

”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它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5分)2、抒情主人公过去和现在的形象特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内容分。

(6分)【参考答案】1、画面:描写了一幅旌旗飘荡、秋风惨淡、刁斗声声的边塞军营画面。

作用:①衬托了诗人壮志难酬的凄凉形象。

②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一、二联叙事,第四联抒情,叙事和抒情通过这一句贯穿起来。

2、抒情主人公过去的形象特点:深受君王赏识、器重,壮志满怀;抒情主人公现在的形象特点:漂泊边城,壮志未酬。

早年,姓名被君王记住,足见其被君王赏识、器重;说自己“壮心未许”,可见其早年壮志满怀。

如今,作客边城,漂泊憔悴,久沉下僚,白发新生,足见其壮志未酬。

【赏】本诗写于孝宗乾道九年(1173)秋代理嘉州知州任上。

上年十一月,陆游调任成都安抚使司参议官,约四个月后的乾道九年三月,改任代理蜀州(治所在今四川崇庆)通判,约两个月后又改为代理嘉州(治所在今四川乐山)知州。

几个月来频的.奔波,使他心疲力竭,加之心中悲苦,故情绪抑郁。

但诗人竭力鼓励自己,未许消尽任何一点报国之心。

陆游曾在《史馆书事》一诗中的自注中说:“绍兴辛巳,尝蒙恩赐对。

”辛巳指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时陆游三十七岁。

次年,孝宗即位,他又被召见。

他曾建议孝宗振肃纲纪,孝宗也甚称他“游力学有闻,言论切”,并赐进士出身。

此后陆游还给孝宗提了不少朝政建议,这些便是诗的第一句所包含的内容。

但是,十多年之后的今天,往日被君王召见时意气风发的诗人已不复存在,他已成为一个客居边城、心身俱疲的人。

这首诗的开头两句于今昔变化之中颇流露出自己离群索居的悲凉情调,但诗人深感意犹未足,于是再补足两句。

这两句是说,身上穿的还是旧日的“青衫”,但白发则在剑外为宦的经历中悄悄爬上头顶。

陆游古诗《醉中感怀》阅读答案及赏析

陆游古诗《醉中感怀》阅读答案及赏析

陆游古诗《醉中感怀》阅读答案及赏析陆游古诗《醉中感怀》阅读答案及赏析醉中感怀陆游早岁君王记姓名,只今憔悴客边城。

青衫犹是鵷行①旧,白发新从剑外生。

古戍旌旗秋惨淡,高城刁斗夜分明。

壮心未许全消尽,醉听檀槽②出塞声。

注:①鵷行:喻指朝官的`行列。

②檀槽:指乐器。

1、“古戍旌旗秋惨淡,高城刁斗夜分明。

”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它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5分)参考答案:(1)画面:描写了一幅旌旗飘荡、秋风惨淡、刁斗声声的边塞军营画面。

作用:①衬托了诗人壮志难酬的凄凉形象。

②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一、二联叙事,第四联抒情,叙事和抒情通过这一句贯穿起来。

2、抒情主人公过去和现在的形象特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内容分析。

(6分)参考答案:抒情主人公过去的形象特点:深受君王赏识、器重,壮志满怀;抒情主人公现在的形象特点:漂泊边城,壮志未酬。

早年,姓名被君王记住,足见其被君王赏识、器重;说自己“壮心未许”,可见其早年壮志满怀。

如今,作客边城,漂泊憔悴,久沉下僚,白发新生,足见其壮志未酬。

作者:陆游[1125年11月13日(北宋宣和七年十月十七)—1210年1月26日(南宋嘉定二年十二月廿九)],南宋爱国诗人、词人。

字务观,号放翁。

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市越城区)人。

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

孝宗时赐进士出身。

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

晚年退居家乡。

其一生笔耕不辍,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

与王安石、苏轼、黄庭坚并称“宋代四大诗人”,又与杨万里、范成大、尤袤合称“中兴四大诗人”。

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陆游《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的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

陆游《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的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

陆游《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的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陆游《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的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①陆游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

铁骑无声望似水。

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

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释: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①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雪晓清笳乱起”句突出了边地风光特色,也渲染了战争气氛。

B.“想关河”中的“想”是“推测”、“猜想”的意思。

C.“雁门西,青海际”两句,代指宋金对峙的前线地区。

D.“漏声断”中“断”,是断断续续的意思。

答:[ D ]②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铁骑无声望似水”句,形象地描绘了军队阵容的整肃与声势的浩大。

B.词的上片写梦境,下片写梦醒后的情境和感想,衔接自然,结构紧凑。

C.“清笳乱起”和“铁骑无声”一动一静,以动衬静,手法巧妙。

D.作者通过“雪晓”、“寒灯”“漏断”、“月斜”等意象,写出了清冷的意境。

答:[ C ]③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3分)相同点:词句和诗句都表现了诗人抗金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之志和壮志未酬、理想落空的伤感之情。

不同点:a、词句抒发了对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叹,突出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心境。

b、诗句着重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却已年老鬓衰的悲愤情怀。

(4)这首词以“梦”为题,上片和下片叙写的角度和表现的内容有何区别?上片写梦中所见,表现渴望行军作战,为国收复失地的心情。

下片写梦醒所感,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愤。

(5)对末三句所蕴涵的丰富的思想感情,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自幼立志而终生不辍B.年华老去而未能如愿C.壮志未酬而雄心不已D.现实无望而心如死灰6.纵观全诗,分析诗歌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4分)答:虚实结合。

陆游《诉衷情》阅读答案及全词翻译赏析

陆游《诉衷情》阅读答案及全词翻译赏析

陆游《诉衷情》阅读答案及全词翻译赏析陆游《诉衷情》阅读答案及全词翻译赏析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注释:觅:寻找。

戍:防守。

暗:形容词作动词,变得暗淡。

貂裘:貂皮裘衣。

霜:白。

空:白白的。

空空的。

料:预料。

翻译:回忆当年奔赴万里外的边疆,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单枪匹马奔赴边境保卫梁州。

从前防守边疆要塞的从军生活只能在梦中出现,梦醒后不知它在何处?貂皮裘上落满灰尘,颜色为之黯淡。

金兵还未消灭,自己的双鬓却早已斑白,如秋霜,只能凭忧国的眼泪白白地流淌。

谁料我这一生,心始终在抗金的前线,人却老死在沧州。

一:(1)比较本词中“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与陆游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两句,其中的“空”字所蕴含的情感是否相同?试分析。

(4分)(2)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技巧?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请结合词的内容进行分析。

(4分)【参考答案】(1)相同,“空”有“白白地”“徒然”的意思,都抒发了报国无望的悲愤之情。

本词中“空”字点染出这种近乎绝望的失望与痛苦,感情愈发的悲愤,沉郁。

陆游认为自诩为塞上长城有何用,年事已高,有心无力,“空”“已”二字相映,写出了无限沉痛,极大悲愤。

(回答出相同,且说出相同的情感2分,具体分析两句诗句2分)(2)词人直抒胸臆,把过去的`壮志凌云、英姿勃发、渴望建功立业与现实的报国无门、惆怅悲凉、愤慨不满作对比。

塑造了自己鬓发已白、雄心不减、因时时牵挂边关而痛苦呻吟的爱国词人的形象。

(技巧及分析2分,形象及分析2分)二:1、简析这首词中的人物形象。

解析:分析人物形象的作法是:怎样的形象;结合诗句简析形象;形象的意义。

阅读答案:诗歌描写了一个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

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

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旧陆游翻译|《感旧歌者》的阅读
答案及赏析
感旧歌者
戴表元
牡丹红豆艳春天,
檀板朱丝锦色笺。

头白江南一尊酒,
无人知是李龟年。

注:戴表元,字学家,生活在宋元交替之际。

战乱中,辗转各地,卖文为生。

②檀板朱丝,乐器。

③李龟年:唐开元间乐工,常出入王侯之第,后流落江南,每遇良辰胜景,为人歌数阕,座中闻之,莫不掩泣罢酒。

杜甫尝赠诗。

(1)试简要分析诗歌的前两句在全诗中的作用。

(3分)
(2)《西湖志余》称:载帅初湖上赠歌者一绝,有故国之思焉。

即此诗也。

结合全诗,谈谈你对“故国之思”的理解。

(3分)参考答案
(1)“牡丹红豆艳春天”画出一幅艳丽秀美的湖上春景图,“檀板朱丝锦色笺”描摹了船上精致的陈设、听歌的场景。

(1分)这两
句与“头白江南一尊酒,无人知是李龟年”的悲情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以乐景衬出了哀情。

(2分)
(2)作者借用唐朝乐工李龟年的典故,以李龟年比主人公。

(1分)唐人“掩泣”于李龟年晚年歌唱,是因为他象征着繁华美好的开元盛世之一去不返;此诗正以昔日歌者在湖上春日中的潦倒晚景,抒写对故国沦亡的无限悲怀。

(2分)
赏析:
这首诗,勾勒了一幅色泽鲜明、线条凝练的人物画。

开笔未传写人物,先描画背景。

一抹浅浅的青绿,染出了满湖的清风细波;在遥远天际,点几处碧风淡影。

然后再在湖岸近处,以浓彩画一丛绿叶映衬中如火绽放的牡丹;几枝结满果筴的绿条,从画面之右上角横斜而下——那正是唐代诗人王维,曾以“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之句歌咏过的南国“红豆树”。

这便是开篇“牡丹红豆艳春天”之画意,花色浓艳的牡丹和出筴艳丽的红豆,辉映着一个多么秀美的湖上之春!
接着勾勒的,大抵是一艘游船。

船在岸边,可眺望湖上秀色,船之另一半当隐在画面之外。

空荡的舱中,画一张长桌,桌上添一幅拍板,那是用精致的檀木所制成。

然后彩笔轻描,一架朱红丝弦的桐琴,便横置在了你的眼前,琴之一侧,则是锦缎般五彩之笺——那该是让听众点选的歌笺吧?
这一切一经画成,你不免怦然心动了——那是妙韵天成的歌者之行当呵!现在该把这位歌者呼唤出来了:她当然不是浔阳江头夜月下的伤心商妇,而杜牧在滕王阁上喜遇过的妙龄歌女了!然而,丹青手以简峭的线条勾画出来的,却是一位面容憔悴的白发老翁——既然没
有听众,当然也不再调琴,只是默默地凝望着湖上沉思,甚至也忘了品味那斟满已久的杯酒……
在如此明艳的春日湖景前,画出的竟是一位如此潦倒的垂暮老人!这景象不仅令人哀怅,简直还带几分残酷。

他究竟是谁?“头白江南一尊酒,无人知是李龟年”——直到诗之结句,作者才在掷笔而叹中,透露了这位老人的身份;原来,他当年竟是李龟年那样名震天下的歌唱家。

现在在看“画”上的白发歌者:艳丽的牡丹如火绽放,不使歌者的如雪白发更加怵目惊心?“一尊”苦酒,只能令他的哀愁更增苦涩,又哪有心思去喝!周遭空无一人,谁也不知道她此刻有多孤寂。

也许只有红豆树上的相思子,才能理解他默默无语中涌起在心头的,对于故国往昔的绵绵思情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