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文学学习参考文献
大学语文参考文献目录

大学语文参考文献目录先秦文学参考文献〔清〕王夫之《老子衍庄子通》,中华书局1962陈鼓应《老子注译与评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钱穆《老子辨》,中国书店1988王力《老子研究》,天津市古籍书店1989萧兵叶舒宪《老子的文化解读》,湖北人民出版社1994沈玉成刘宁《春秋左传学史稿》,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徐元浩《国语集解》,中华书局1930傅庚生《国语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宋〕鲍彪《战国策注十卷》,《四库全书》本缪文远《战国策新校注》,巴蜀书社1987何建章《战国策注释》,中华书局1993胡小石《楚辞辨名》,《胡小石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萧兵《楚辞的文化破译》,湖北人民出版社1991黄震云《二十世纪楚辞学研究述评》,《文学评论》2000年第2期赵沛霖《本世纪楚辞研究方法论浅说》,《中州学刊》2002年5月第3期(总第117期)潘啸龙《楚文化和屈原》,《文学评论》1989年第4期潘啸龙《屈原评价的历史审视》,《文学评论》1990年第4期汤漳平《楚赋与道家文化》,《文学评论》1993年第4期陆侃如龚克昌《楚辞选译》,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马茂元《楚辞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闻一多《古典新义·楚辞校补·九章》,《闻一多全集》(第2册),三联书店1982闻一多《论九章》(遗著),《社会科学战线》1981年第1期汤炳正《〈九章〉时地管见》,《屈赋新探》,齐鲁书社1984汤炳正《关于〈九章〉后四篇真伪的几个问题》,同上杨义《屈原〈九章〉的抒情诗学世界》,《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第1期熊良智《〈楚辞·九章〉真伪疑案的一段文献清理》,《文献》1999年第2期曹大中《论〈哀郢〉》,《社会科学战线》,1987年第3期熊任望《〈哀郢〉缘何而作》,《河北大学学报》1981年第3期(亦见熊任望《楚辞探综》,河北大学出版社2000)赵逵夫《〈哀郢〉释疑并探屈原的一段行踪》,《屈原与他的时代》,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周建忠《〈哀郢〉作意研究史略》,《中州学刊》2001年第1期张国荣《〈楚辞·九章·哀郢〉中的“凌阳”究系何方》,《云梦学刊》2001年10月第22卷第5期吴广平《20世纪宋玉研究述评》,《中州学刊》2002年1月第1期(总第127期)秦〕李斯著张中义等辑注《李斯子》,中州书画社1981邵璧华《策士之文,骈体之祖:李斯〈谏逐客书〉赏析》,《名作欣赏》1984年6月何伍俢《援古证今,据事类义:李斯〈谏逐客书〉赏析》,《名作欣赏》1984年6月白芳《二十年来李斯研究述评》,《中国史研究动态》1999年02期两汉魏晋文学参考文献〔班固《汉书》,颜师古注,中华书局1962冉昭德陈直《汉书选》,中华书局1979乔象钟徐公持、吕薇芬等选编《中国古典传记》(文学作品选读),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 张进俊巧珍《汉书选译》,巴蜀书社1990王先谦《汉书补注》,商务印书馆1959/书目文献出版社1995〔清〕沈德潜《古诗源》,中华书局1963〔清〕张玉谷《古诗赏析》,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余冠英《汉魏六朝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王景霓、汤擎民、郑孟彤《汉魏六朝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3《汉魏六朝诗歌鉴赏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汉魏六朝诗歌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唐满先《建安诗三百首详注》,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6叶嘉莹《汉魏六朝诗选讲》,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佘斯大《建安七子》,岳麓书社1998《晋书·隐逸传》《宋书·隐逸传》萧统《陶渊明传》(《昭明太子集》卷四)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鲁迅《而已集》)陈寅恪《陶渊明之思想与清谈之关系》(收入《金明馆丛稿初编》)朱光潜《陶渊明》(见《朱光潜全集》)《陶渊明集》(逯钦立校注,中华书局)王瑶《文人与酒》(王瑶《中古文学史论》)袁行霈《陶渊明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龚斌《陶渊明传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第八章、第九章(吴云主编北京人民出版社)唐代文学参考文献刘宝和著《李颀诗评注》,山西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张步云著《唐代诗歌》第八章“盛唐边塞诗人王昌龄与李颀”第二节“李颀”,安徽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王步高主编《唐诗三百首汇评》卷四“七言乐府”李颀〔七古总评〕、《古从军行》,东南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陆侃如、冯沅君著《中国诗史》第三编“初盛唐诗”第四章“岑参及其他”中有关李颀的部分,百花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常振国、降云编《历代诗话论作家》上编李颀章节,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乔象锺、陈铁民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总纂《唐代文学史》第十五章“王昌龄、李颀及其他诗人”第三节“李颀的生平与诗歌”,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版中国唐代文学学会、西北大学中文系、广西师范大学主编《唐代文学研究》第五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赵昌平《盛唐北地土风与崔颢、李颀、王昌龄三家诗》郭沫若《李白与杜甫》,人民文学出版社1972〔日〕松浦友久《李白——诗歌及其内在心象》,陕西人民出版社1983胥树人《李白和他的诗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安旗《李白传》,文化艺术出版社1984常秀峰等《李白在安徽》,黄山书社1986毛水清《李白诗歌赏析》,广西人民出版社1987刘忆萱、管士光《李白新论》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裴斐《李白诗歌赏析集》,巴蜀书社1988李昌志等《李白诗魂系青山》,中国展望出版社1988丁育民《李白游秋浦》,黄山书社1989刘开扬等《李白诗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郑修平《李白在山东论丛》,山东友谊出版社1991陈文华《诗酒李太白》,中华书局(香港)有限公司1991谢力《李白》,江苏文艺出版社1993裴斐、刘善良《李白资料汇编》(金元明清之部),中华书局1994王运熙等《谢与李白》,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徐文海、李晓峰《李白诗酒人生》,长江文艺出版社1996杨海波《李白思想研究》,学林出版社1997曾月郁、周实《李白》,岳麓书社1997王辉斌《李白求是录》,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中国李白研究会《20世纪李白研究论文集》,太白文艺出版社2000盘石《李白诗词吟诵曲选》,安徽文艺出版社2001安旗《李白诗秘要》,三秦出版社2001〔日〕松浦友久《李白的客居意识及其诗思——李白评传》,中华书局200闻一多《唐诗杂论·少陵先生年谱会笺》,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程千帆、莫砺锋《杜诗集大成说》,《文学评论》1986年第6期马茂元《马茂元说唐诗·谈杜甫七言绝句的特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叶嘉莹《杜甫七律演进的几个阶段》,《南京大学学报》1981年第3期王锡臣《论杜甫的七言歌行的特点》,《文学评论丛刊》第5期,1980年版杜晓勤《论杜甫的文化心态结构》,《杜甫研究学刊》1994年第1期谢思炜《敦煌本白居易诗再考证》,《文献》1997.1邓新跃《被贬江州司马不是白居易前后思想的分界点》,《益阳师专学报》1997.1严杰《入仕求禄与退隐——浅议白居易的出处进退》,《中国典籍与文化》1997.2张文生《白居易诗论新探》,《锦州师院学报》1997.2王用中《白居易初恋悲剧与〈长恨歌〉的创作》,《西北大学学报》1997.2刘小平《〈长恨歌〉艺术魅力的再探讨》,《内蒙古电大学刊》1997.2唐海燕《美刺为手段,劝君是真义——〈长恨歌〉主题浅探》,《陕西教院学报》1997.2 张泽晖《论〈长恨歌〉》的主题思想》,《云南学术探索》1997.3叶渭渠、唐月梅《中国文学与〈源氏物语〉——以白氏及其〈长恨歌〉的影响为中心》,《中国比较文学》1997.3李靖国《灵魂的审判——白居易〈长恨歌〉主题重探》,《名作欣赏》1997.4周相录《〈长恨歌〉在日本的影响》,《文史知识》1997.10顾肇仓、周汝昌《白居易诗选》,作家出版社1962宋代文学参考文献王洪《试论唐宋词发展史上的五个里程碑及其词史意义》,《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8.2 薛祥生《承南唐余绪开宋词先声——晏殊〈珠玉词〉》,《东岳论丛》1997.6刘乃昌《柳絮池塘淡淡风——浅议晏殊诗风》,《文学遗产》1998.1莫砺峰《论欧阳修的人格与其文学业绩的关系》,《中国文学研究》1997.6龙建国、杜道群《欧阳修词的创作分期及风格嬗变》,《吉安师专学报》1999.1周健自《略论欧阳修的“人格魅力”》,《黔南民族师专学报》2000.1陈友冰《欧阳修评传》,《明清小说研究》2000.4郭纪金《欧阳修俗艳词的人文意蕴》,《深圳大学学报》2001.6龙建国《论柳永词的自我意识》,《信阳师范学院学报》1997.1杨海明《从“生死事大”到“善待今生”——试论唐宋词人的生命意识和人生享受》,《中国韵文学刊》1997.2张海鸥《浪子词人柳永与正统君臣审美意识的冲突》,《学术研究》1997.3白军芳《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柳永词中的女性形象及其女性观》,《河南大学学报》1997.3霍英《论柳永在词艺术形式上的贡献》,《广西民族学院学报》1997.4陈心浩《有宋“倚声家初祖”——从宋词发展的历程重新评价柳永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甘肃社会科学》1999.2袁美丽《试论柳永的人生悲剧及其文化意蕴》,《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0.4沙灵娜《晏几道的内心世界》,《国际关系学院学报》1997.2高国藩《论晏几道的痴情》,《抚州师专学报》1997.4傅义《论晏几道对晏殊词的继承与超越》,《江西社会科学》1998.1阎玉慧《名句千古不能有二——晏几道〈小山词〉新论》,夏承焘《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李清照研究论文集》, 济南市社会科学研究所编,中华书局1984朱德才《〈漱玉词〉的艺术魅力》,《李清照研究论文选》, 济南市社会科学研究所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夏汉宁《试论李清照词的用典》,同上邓魁英“李清照”条,《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张璋《千年词史冠巾帼一代风流压须眉》,《李清照研究论文集》,孙崇恩、傅淑芳主编,齐鲁书社1991陈祖美《对易安内心隐秘的破译》,同上杨海明《“懒起画蛾眉”与“怕寻酒伴懒吟诗”——谈唐宋词中的“以慵为美”》,《唐宋词纵横谈》苏州大学出版社1994刘尊明等《从传播看李清照的词史地位》,《李清照辛弃疾研究论文集》,山东大学出版社1997顾之京《李清照文学史地位的再认识》,同上王克安《近50年李清照研究综述》,《山东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5期王曾瑜《李清照事迹七题》,《中华文史论丛》2001年第1期夏承焘《陆游的词》,《文学评论》1963年2期蒋和森“陆游”条,《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邓乔彬《驿骑苏秦间——陆游词风格及成因浅谈》,《杭州大学学报》第28卷第3期,1987年7月喻朝刚《放翁词论》,《社会科学战线》1987年3期王仲厚《陆游词话》,《辽宁大学学报》1987年5期叶嘉莹《论陆游词》,叶嘉莹缪钺《灵谿词说》,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张福勋《陆游的词和词论》,《阴山学刊》1989年1-2期邓魁英“张孝祥”条,《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缪钺《论张孝祥词》,叶嘉莹缪钺《灵谿词说》,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宛敏灏《张孝祥词笺校》, 黄山书社1995钱锺书《谈艺录》第1—5页“诗分唐宋”,中华书局1984年第1版缪钺《论宋诗》,《宋诗鉴赏辞典》(序),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1版陈植锷《试论王禹偁与宋初诗风》,《中国社会科学》1982年第2期葛晓音《北宋诗文革新的曲折过程》,《中国社会科学》1989年第2期谢桃坊《苏轼诗研究》,巴蜀书社1984莫砺锋《江西诗派研究》,齐鲁书社1986梁启超《王荆公》,中华书局1936李壁《王荆文公诗笺注》,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8蔡上翔《王荆公年谱考略》,上海人民出版社1959沈钦韩《王荆公诗文沈氏注》,中华书局1962邓广铭《王安石》,人民出版社1979王水照《欧阳修散文创作的发展道路》,《社会科学战线》1991年第1期程杰《北宋诗文革新研究》,台湾文津出版社1996王河《欧阳修、王安石、曾巩散文艺术风格之比较》,《江西社会科学》,1987年第1期程千帆、吴新雷《两宋文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金元明清文学参考文献《琵琶记讨论专刊》,剧本月报社编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北京《高则诚集》,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年8月张晶《金代文学研究的新成果》,《文学遗产》1999.1胡传志《金代文学特征论》,《文学评论》2000.1刘达科《元代文学整体研究百年要览》,《山西教育学院学报》2001.1查洪德《20世纪元诗研究概说》,《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0.5元好问《元好问全集》,山西人民出版社1990李正民《元好问研究论略》,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章必功《元好问诗歌简论》,《深圳大学学报》1999.3徐子方《元代诗歌的分期及其评价》,《淮阴师范学院学报》1999.2谢泰峰《略论元好问的人生取向》,《西北民族学院学报》1997.2刘锋焘《元好问研究百年之回顾与反思》,《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0.3马海英《元好问词的创作倾向及其在金代词坛上的地位》,《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0.5 曹伟业《赵孟頫与“元四大家”》,《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0.2徐子方《从知恩图报到自悔自责——试析赵孟頫的心态历程》,《江海学刊》2001.3陶然《“词衰于元”辩》,《浙江大学学报》1999.4张维民《论萨都剌词》,《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0.5萨兆沩《一位蒙古族化的色目诗人萨都剌》,《北京社会科学》1997.1李新涛《萨都剌诗歌的审美特征》,《晋阳学刊》2001.6查洪德《20世纪萨都剌研究述论》,《民族文学研究》2002.2查洪德《虞集的诗文成就》,《阴都学刊》2000.1喻学中《虞集——弘才博识的元代大儒》,《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2.3明清文学参考文献龙榆生编选《近三百年名家词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王步高主编《金元明清词鉴赏辞典》,南京大学出版社1989钱仲联编选《明清诗精选》,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钱仲联章培恒等撰《元明清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金性尧选注《明诗三百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李圣华《晚明诗歌研究》,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张秉戍萧哲庵主编《清诗鉴赏辞典》,重庆出版社1992严迪昌《清诗史》,浙江古籍出版社2002何瑞澄选析《清诗词赏析》,广西教育出版社1989严迪昌编选《金元明清词精选》,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张仲谋《明词史》,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严迪昌《清词史》,江苏古籍出版社1990王文才辑校《杨慎词曲集》,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纳兰性德著张草纫笺注《纳兰词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乔力《明诗正变论:有关衍展进程的描述及文化特质之剖析》,《东岳论丛》1998.3郑伯勤《“四海永为家”的高亢颂歌——高启〈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解析》,《名作欣赏》2000.5刘守安《一代诗史梅村诗》,《文学评论》1997.2叶君远《论“梅村体”》,《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2.2潘定武《〈圆圆曲〉情感倾向试探》,《宁夏社会科学》2001.4毛庆耆《论中国近代诗歌》,《学术界》1999.6任耕耘《明词简论》,《安徽师范大学学报》1999.4张仲谋《明词的价值及其研究基础》,《西北师大学报》2002.5程翔章《异彩纷呈的近代词派》,《高等函授学报》1996.3陈友康《清词中兴论》,《社会科学辑刊》1999.5程翔章《各树一帜的近代词家》,《高等函授学报》1997.1。
宋代文化与文学的书单

宋代文化与文学的书单
以下是宋代文化和文学的书单:
1. 《唐宋词鉴赏课》:作者是朱孝臧,是一部全面介绍唐宋词的鉴赏著作,介绍了唐宋词的发展、艺术特点和鉴赏方法。
2. 《右手杭州,左手临安:一座城的千年宋韵》:作者是张丹丹,介绍了北宋都城杭州和南宋都城临安的千年历史,展示了这座城市的宋韵之美。
3. 《北宋文学的发展与唐代有着密切的关系,但也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色,如思想统一、古文运动和爱国主义等》:作者是曾育生,详细介绍了北宋文学的发展,及其与唐代文学的联系和特点。
4. 《同绘赤壁——与苏轼有关的图像记忆》:作者是杨飞,介绍了苏轼的生平、诗歌和文学作品,并通过图像记忆来加深对苏轼的了解。
5. 《走进宋画:10-13世纪的中国文艺复兴》:作者是欧阳修,介绍了宋画的发展、特点和艺术价值,是了解宋代艺术的重要读物。
6. 《宋初诗歌的主要流派,包括白体、晚唐体、西昆体、山谷体、诚斋体、江西诗派和永嘉四灵等》:作者是张谷生,介绍了宋初诗歌的主要流派,包括他们的代表诗人和创作风格。
7. 《王安石传》:作者是李京生,介绍了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的生平、政治生涯和文学成就,是了解北宋政治文化和文学发展的重要读物。
这些书籍将带您全方位地品读、感知、传承宋韵之美,帮助您深入了解宋代文化和文学的特点和影响。
宋元文学参考书目

宋元文学参考书目1.吕思勉《宋代文学》,商务印书馆1929年版。
2.柯敦伯《宋文学史》,商务印书馆1934年版。
3.程千帆、吴新雷《两宋文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4.孙望、常国武主编《宋代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
5.顾易生、蒋凡等撰著《宋金元文学批评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
6.张毅《宋代文学思想史》,中华书局1995年版。
7.王水照主编《宋代文学通论》,河南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8.郭绍虞《宋诗话考》(修订本),中华书局1979年版。
9.郭绍虞《宋诗话辑佚》(修订本),中华书局1980年版。
10.唐圭璋《宋词纪事》(修订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11.唐圭璋《词话丛编》(修订本),中华书局1986年版。
12.《全宋文》,巴蜀书社1988年版。
13.《全宋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14.孔凡礼《全宋词补辑》,中华书局1981年版。
15.胡云翼《宋词选》,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2年版。
16.《词学季刊》,1933年4月创刊,至1936年9月出至第三卷第三号(总第十一期),主要栏目有“论述”、“专著”、“遗著”、“辑佚”、“词录”、“通迅”等。
有上海书店1982年影印本,精装两册。
主要台柱为龙榆生和夏承焘,他们每期发表文章,一个撰年谱,专门致力于考据研究,一个著词论,大力倡导批评之学,分工合作,使词学研究在三十年代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17.胡云翼《宋词研究》,1926年中华书局初版,流传的是中华书局1928年订正版,有巴蜀书社1989年重排本。
18.刘毓盘《词史》,上海群众图书公司1931年版;19.梁启勋《词学》,京城印书局1931年印行;20.吴梅《词学通论》,商务印书馆1932年版;21.王易《词曲史》,神州国光社1932年版;22.胡云翼《中国词史大纲》,北新书局1933年版。
23.薛砺若《宋词通论》,上海开明书店1937年版,上海书店1985年影印的是开明书店1949年的第3版。
宋朝的历史文献

宋朝的历史文献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也是文化繁荣的时代。
在这个时期,大量精彩的历史文献被创作出来,记录了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情况。
这些历史文献不仅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还展现了宋朝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生活。
本文将介绍宋朝的几种主要历史文献。
一、宋史《宋史》是宋朝最重要的一部史书,全称《宋史事类纪》,由司马光等人编撰,共计294卷。
该书详细记载了从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宋朝开始,到宋度宗末年的历史事件。
《宋史》分为本纪、志、表三个部分,系统地记载了宋朝历代君臣的事迹,对于了解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非常有价值。
二、欧阳修的历史著作1.《新唐书》欧阳修是宋朝重要的文学家和历史学家,他主持撰写了《新唐书》。
《新唐书》是一部官修的历史著作,详细记载了唐朝的历史和各个朝代的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情况。
欧阳修在撰写《新唐书》时,凭借其卓越的才华和文笔,使得本书成为唐朝历史的重要参考资料。
2.《新元史》《新元史》是欧阳修主持修纂的一部详细记述元朝历史的著作。
《新元史》根据历史事实,从政治、军事、文化等多个角度,全面梳理了元朝各个时期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欧阳修对于历史细节的重视以及对人物形象的生动描写,使得《新元史》成为研究元朝历史的重要参考资料。
三、文学作品中的历史记载除了正史之外,宋朝的文学作品中也记载了许多历史事件和人物。
以《红楼梦》为例,该作品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巅峰之作,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在《红楼梦》中,作者曹雪芹巧妙地融入了大量的历史细节,包括宰相世系、宫廷政治等,使得作品不仅是一部情感的描绘,更是对当时社会风貌和历史背景的再现。
此外,还有许多宋朝的诗人通过其作品记载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和历史事件,如苏东坡的《诗品》和陆游的《陋室铭》等。
这些诗歌以其精湛的艺术表达和丰富的历史内涵,成为了研究宋朝历史的重要参考和文化遗产。
总之,宋朝是一个历史文献丰富的时期,留下了许多具有重要价值的著作。
宋代文学参考书及必读作品

宋代文学参考书及必读作品一、参考书目:1、唐圭璋《全宋词》,中华书局2、石声淮、唐玲玲《东坡乐府编年笺注》,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3、邓广铭《稼轩词编年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4、孙虹《清真集校注》,中华书局5、薛瑞生《乐章集校注》,中华书局6、孔凡礼点校《苏轼文集》,中华书局7、钱钟书《宋诗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8、王国维《人间词话》,见《王国维学术经典集》、《王国维全集》等9、叶嘉莹《迦陵论词丛稿》二、必读篇目:1、词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柳永《雨铃霖》(寒蝉凄切)《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晏殊《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 《生查子》(去年元夜时)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思远人》(红叶黄花秋意晚)苏轼《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念奴娇》(赤壁怀古)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周邦彦《西河》(佳丽地)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声声慢》(寻寻觅觅)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陆游《卜算子》(驿外断桥边)辛弃疾《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沁园春》(叠嶂西驰)《青玉案》(东方夜放花千树)《永遇乐》(千古江山)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吴文英《八声甘州》(渺空烟四远)2、诗欧阳修《明妃曲和王介甫作》王安石《明妃曲》(明妃初出汉宫时)《书湖阴先生壁》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水光潋滟晴方好)《题西林壁》黄庭坚《登快阁》陆游《关山月》《书愤》《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之(蝴蝶双双入菜花),(采菱辛苦废犁锄)(新筑场泥镜面平)杨万里《小池》《初入淮河》(中原父老莫空谈)朱熹《春日》文天祥《过零丁洋》3、文范仲淹《岳阳楼记》欧阳修《醉翁亭记》曾巩《墨池记》王安石《读<孟尝君传>》苏轼《赤壁赋》《记承天寺夜游》。
唐宋词基本文献

第一节 唐宋词基本典籍
一、总集
《云谣集杂曲子》,是我国现存最早的 词集。存词30首,具有明显的民间风格
《云谣集研究汇录》,陈人之、颜廷亮 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
《花间集》10卷,后蜀赵崇祚编选。录 晚唐五代18家词500首,以前后蜀作者 居多。第一部文人词总集。 《花间集校》,李一氓著,人民文学出版 社,1958年。 《花间集注释》,李谊注,四川文艺出版 社,1986年 《花间集新注》,沈祥源、傅生文注,江 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
张 炎
《山中白云词》,吴则虞校辑,中华书局 1983年
第二节 唐 宋 词 工 具 书
一、目录类
1,《词学论著书目(1912—1992)》
台湾黄文吉主编,台北文津出版社1993年
2,《词学论著总目》(1901—1992)
台湾林玫仪主编,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 筹备处1995年
3,《词学研究年鉴》(1995-1996)
《词选》2卷,(清)张惠言编;《续词选》 1卷,(清)董毅编。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五评此书道:“皋文 《词选》,精于竹垞《词综》十倍。去取虽不免 稍刻,而轮扶大雅,卓乎不可磨灭。古今选本, 以此为最。‛同书卷八又曰:‚作词难,选词尤 难……竹垞《词综》,备而不精。皋文《词选》, 精而未备。然与其不精也,宁失不备。古今善本, 仍推张氏《词选》。‛
《阳春集》1卷,宋嘉祐三年陈
李璟李煜
详。南宋始见著录,存中主词4阕、后主词 33阕。
《南唐二主词》1卷,编者不
张 先
《张子野词》1卷
《张子野词》,吴熊和校点,上海古籍出版 社1989年 《张先集编年校注》,吴熊和、沈松勤著, 浙江古籍出版社1996年
唐宋文选资料

唐宋文学史参考文献《唐代文学史》,乔象钟、陈铁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
《唐代文学史》,聂石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唐代文学综论》,戴伟华,商务印书馆,2006年。
《唐代文学丛考》,陈尚君,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
《中国文学史》,章培恒、骆玉明,复旦出版社,1997年。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唐代科举与文学》,傅璇琮,中华书局,2003年。
《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罗宗强,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
《隋唐五代文学研究》,张燕瑾、吕薇芬主编,北京出版社,2001年。
《唐诗杂论》,闻一多,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
《汉唐文学的嬗变》,葛晓音,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
《初盛唐诗歌的文化阐释》,杜晓勤,东方出版社,1997年。
《初唐四杰》,骆祥发,东方出版社,1993年。
《王勃集》,岳麓书社,2001年。
《杨炯集》,岳麓书社,2001年。
《卢照邻集》,岳麓书社,2001年。
《骆宾王集》,岳麓书社,2001年。
《唐诗综论》,林庚,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
《王右丞集笺注》,赵殿成,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
《王维集校注》,中华书局,1997年。
《孟浩然诗集校注》,李景白,巴蜀书社,1988年。
《唐诗杂论》,闻一多,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
《王维论稿》,陈铁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
《涵咏大雅:王维与中国文化》,李亮伟,中华书局,2003年。
《唐音佛教辨思录》,陈允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
《高适诗集编年笺注》,刘开扬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高适年谱》,周勋初,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
《岑参集校注》,陈铁民,侯宗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岑参诗集编年笺注》,刘开扬,巴蜀书社,1995年。
《唐代边塞诗的文化阐释》,任文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
《唐代的战争文学》,胡云翼,商务印书馆,1927年。
《插图本中国文学史》,郑振铎,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
宋代文学研修书目

宋代文学研修书目一、文学史、作品选《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两宋文学史》,程千帆、吴新雷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宋代文学思想史》,张毅著,中华书局,1995年版。
《宋金元文学批评史》,顾易生等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
《宋代诗学通论》,周裕锴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
《唐宋词史》,杨海明著,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北宋词史》,陶尔夫、诸葛忆兵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南宋词史》,陶尔夫、刘敬圻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宋诗选注》,钱钟书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唐宋八大家文钞》,(明)茅坤编,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唐宋文举要》,高步瀛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唐宋名家词选》,龙榆生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二、历史文化《续资治通鉴长编》,(宋)李焘著,中华书局,1979年版。
《宋史》,(元)脱脱,中华书局,1976年版。
《宋会要辑稿》,(清)徐松辑,中华书局,1957年版。
《续资治通鉴》,(清)毕沅编著,中华书局,1957年版。
《宋史纪事本末》,(明)陈邦瞻,中华书局,1977年版。
《唐宋史料笔记丛刊》,中华书局,已出57种。
三、文学研究《宋代文学研究》,张毅主编,北京出版社,2001年版。
《宋诗派别论》,梁昆著,商务印书馆,1938年版。
《宋代诗学总论》,周裕锴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
《宋元话本》,程毅中著,中华书局,2003年新1版。
《宋元小说研究》,程毅中著,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
四、文献目录《全宋诗》(72册),傅璇琮、孙钦善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1998。
《全宋文》(360册),曾枣庄、刘琳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
《全宋词》(4册),唐圭璋辑,王仲闻参订,孔凡礼补辑,中华书局,1999。
《宋集珍本丛刊》(108册),四川大学古籍研究所编,线装书局,2006年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编宋代文学
第一章宋代诗文革新运动
宋初诗歌流派
参考文献:
1、《小畜集》
[宋] 王禹偁撰《四部丛刊》本
2、《林和靖诗集》四卷
[宋] 林逋撰沈幼征校注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年排印本
3、《西昆酬唱集注》二卷
[宋] 杨亿编王仲荦注中华书局1980年排印本
4、白敦仁《宋初诗坛及“三体”》,《文学遗产》1986年第3期
5、陈植锷《试论王禹偁与宋初诗风》,《中国社会科学》1982年第2期
6、王仲荦《西昆酬唱集注》,中华书局1982年排印本
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诗文创作
参考文献:
1、《欧阳修全集》
[宋] 欧阳修撰北京中国书店1986年影印本
2、《梅尧臣集编年校注》三十卷
[宋] 梅尧臣撰朱东润编年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排印本
3、《苏舜钦集》十六卷
4、[宋] 苏舜钦撰沈文倬校点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1年排印本
5、葛晓音《北宋诗文革新的曲折过程》,《中国社会科学》1989年第2期。
6、朱东润《梅尧臣传》,中华书局1979年排印本
7、漆侠《王安石变法》,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排印本
8、莫砺锋《论王荆公体》,《南京大学学报》1990年第1期
第二章北宋词
柳永与北宋前期词风的演变
参考文献:
1、《乐章集校注》三卷
[宋] 柳永撰薛瑞生校注中华书局1994年排印本
2、《张子野词》二卷
[宋] 张先撰吴熊和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排印本
3、《珠玉词》
[宋] 晏殊撰胡思明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排印本
4、《六一词》
[宋] 欧阳修撰李伟国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排印本
5、叶嘉莹《迦陵论词丛稿》,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排印本
6、谢桃坊《宋词概论》四川文艺出版社1992年排印本
7、施议对《论“屯田家法”》,《第一届词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台北中央研究
院中国文哲研究所筹备处1994年印行
8、曾大兴《柳永和他的词》中山大学出版社1990年排印
周邦彦和北宋中后期词坛
参考文献:
1、《东坡乐府编年笺注》三卷
[宋] 苏轼撰石声淮、唐玲玲笺注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排印本2、《豫章黄先生词》
[宋] 黄庭坚撰龙榆生校点中华书局1957年排印本
3、《晁氏琴趣外篇》六卷
[宋] 晁补之撰刘乃昌、杨庆存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排印本4、《小山词》
[宋] 晏几道撰王根林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排印本
5、《淮海居士长短句》三卷
[宋] 秦观撰徐培均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排印本
6、《东山词》四卷
[宋] 贺铸撰锺振振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排印本
7、《清真集》二卷
[宋] 周邦彦撰吴则虞点校中华书局1981年排印本
8、[日] 青山宏《唐宋词研究》,口译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排印本
9、黄文吉《北宋十大词家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6年排印本
10、吴熊和《唐宋词通论》,浙江古籍出版社1995年排印本
11、钱鸿瑛《周邦彦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1990年排印本
12、赵治中马成生《周邦彦评传》中国文史出版社2002年第1版
第三章江西诗派与两宋之际的诗歌
参考文献:
1、《山谷内集诗注》二十卷《外集诗注》十七卷《别集诗注》二卷
2、《外集补》四卷《别集补》一卷
[宋] 黄庭坚撰[宋] 任渊、史容、史季温注[清] 谢启昆辑《丛书集成初编》本
3、《后山诗注》十二卷
[宋] 陈师道撰[宋] 任渊注《四部丛刊》本
4、《东莱诗词集》二十三卷
[宋] 吕本中撰沈晖点校黄山书社1991年排印本
5、《茶山集》八卷
[宋] 曾几撰《四库全书》本
6、《陈与义集校笺》三十卷
[宋] 陈与义撰白敦仁校笺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排印本
7、陈植锷《诗歌意象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排印本
8、霍松林、邓小军《论宋诗》,《文史哲》1989年第2期
9、郭绍虞《宋诗话考》,中华书局1979年排印本
10、谢恩炜《吕本中与江西宗派图》,《文学遗产》1985年第3期。
第四章苏轼
参考文献:
1、《苏轼文集》八十卷
[宋] 苏轼撰孔凡礼点校中华书局1986年排印本
2、《苏轼诗集》五十卷
[宋] 苏轼撰孔凡礼点校中华书局1982年排印本
3、《东坡志林》
[宋] 苏轼撰王松林点校中华书局1981年排印本
4、王水照《北宋的文学结盟与尚统的社会思潮》,载《国际宋代文化研讨会论文
集》,四川大学出版社1991年排印本
5、孔凡礼《苏轼年谱》,中华书局1998年排印本
6、程千帆、莫砺锋《论苏轼的风格论》,载《中国古典文学论丛》第五辑,人民
文学出版社1987年排印本
7、谢桃坊《苏轼诗研究》巴蜀书社1987年排印本
第四章南宋词
南渡前后词风的演变
参考文献:
1、《樵歌》三卷
[宋] 朱敦儒撰邓子勉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排印本
2、《李清照集校注》三卷
[宋] 李清照撰王仲闻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排印本
3、沈家庄《李清照词“别是一家”说刍论》,《李清照研究论文集》,齐鲁书社
1991年排印本
1、王兆鹏《宋南渡词人群体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92年排印本
姜夔、吴文英及宋末词坛
参考文献:
1、《姜白石词编年笺校》六卷
[宋] 姜夔撰夏承焘笺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排印本
2、《梅溪词》
[宋] 史达祖撰雷履平、罗焕章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排印本
3、《梦窗词》二编
[宋] 吴文英撰陈邦炎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排印本
4、《吴梦窗词笺释》
[宋] 吴文英撰杨铁夫笺释陈邦炎、张奇慧点校广东人民出版社1992年排印本
5、夏承焘《姜白石词编年笺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排印本
6、陶尔夫《论姜白石词》,《文学评论》`995年第6期
7、叶嘉莹《拆碎七宝楼台——谈梦窗之现代观》,《迦陵论词丛稿》,上海古籍出
版社1980年排印本
第六章辛弃疾和辛派词人
参考文献:
1、《稼轩词编年笺注》六卷
[宋] 辛弃疾撰邓广铭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排印本(修订版)2、《张孝祥词笺校》七卷
[宋] 张孝祥撰宛敏灏校笺黄山书社1993年排印本
3、《放翁词编年笺注》二卷
[宋] 陈亮撰姜书阁笺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排印本
4、《龙洲词》
[宋] 刘过撰王从仁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排印本
5、刘扬忠《辛弃疾词心探微》,齐鲁书社1990年排印本
6、陶尔夫、刘敬圻《南宋词史》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排印本
7、王兆鹏《唐宋词的审美层次及其嬗变》,《文学遗产》1994年第4期
第七章南宋诗
中兴四大诗人
参考文献:
1、诚斋集》一百三十三卷
[宋] 杨万里撰《四部丛刊》本
2、石湖集》三十四卷
[宋] 范成大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排印本
3、砺锋《陆游诗家三味辨》,《南京大学学报》1992年第1期
4、明《杨万里散论》,《文学评论》1986年第6期
5、兆鹏《建构灵性的自然——杨万里“诚斋体”别解》,《文学遗产》1992年第
6期
6、北山《范成大年谱》,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排印本
南宋后期和辽金的诗歌
参考文献:
1、《永嘉四灵诗集》七卷
[宋] 徐照、徐玑、翁卷、赵师秀撰陈增杰点校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5
上排印本
2、《戴复古诗集》八卷
[宋] 戴复古撰金芝山点校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年排印本
3、《全金诗》
薛瑞兆郭明志编南开大学出版社1995年排印本
4、《中州集》十卷附《中州乐府》一卷
[金] 元好问编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9年排印本
5、《遗山先生文集》四十卷
[金] 元好问撰《四部丛刊》本
6、《元遗山诗集笺注》十四卷
[金] 元好问撰[清] 施国祁注麦朝枢校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排印本
7、张宏生《江湖诗派研究》中华书局1995年排印本
第八章陆游
1、《陆游集》
[宋] 陆游撰中华书局1976年排印本
2、《剑南诗稿校注》八十五卷
[宋] 陆游撰钱仲联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排印本
第九章南宋的散文和四六
参考文献:
1、《全宋文》
四川大学古籍研究所编巴蜀书社排印本
2、《朱子语类》一百四十卷
[宋] 黎靖德编王星贤点校中华书局1986年排印本
3、王琦珍《南宋散文评论中的几个问题》,《文学遗产》1988年第4期
4、钱穆《朱子新学案》台北三民书局1971年排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