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 宋代的政治思想

合集下载

《中国政治思想史》第七章 宋元时期的政治思想

《中国政治思想史》第七章 宋元时期的政治思想

第四节
张载以仁道为核心的政治思想
张载(1020—1077),字子厚,凤 翔郿县横渠镇人,世称横渠先生。 北宋初期著名理学家,‚关学‛ 学 派创始人。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 )中进士,曾任丹州云岩县令.宋英 宗末年,任签书渭州判官公事,协 助渭州军帅蔡挺筹划边防事务。宋 神宗初年,任崇文院校书,不久辞 职,回乡讲学。后又任同知太常礼 院,不到一年即告退回乡,在途中 病逝于临潼。著述今存《正蒙》、 《横渠易说》、《经学理窟》、《 语录》等,1983年中华书局出版的 《张载集》收录最全。
李觏(1009—1059),字泰伯 ,建昌军南城人。出身于小地 主家庭,少时家境衰落。进士 不第,以教书为生。晚年由范 仲淹推荐为太学助教,后为直 讲。晚年创办旴江书院,人称 旴江先生。北宋庆历初,宋仁 宗支持以范仲淹为代表的地主 阶级革新派实行改革,史称‚ 庆历新政‛。李觏的政治思想 受此影响,力主改革, 富国强 兵。其著述被后人编为《直讲 李先生文集》,1981年中华书 局汇集出版的《李觏集》最为 完备。
三、文化状况
宋朝时期,文化繁荣灿烂,风格独特鲜明,理学、文学 、史学、艺术以及科学技术领域硕果累累,达到了中华 文化史上的又一座高峰。 如陈寅恪所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 造极于赵宋之世。‛
这一时期,儒、佛、道三教合一,为理学思潮的形成 奠定了思想基础。 此外,科学文化的进步,也促使人们对自然和社会进 行深入思考,成为理学思潮形成的一个重要条件。
二、政治状况
鉴于唐朝中后期藩镇割据的历史教训,北宋统治者采 取一系列措施,改革政治体制,削弱地方权力,加强 中央集权。 在中央,限制宰相权力。 在军事上,限制高级将领的兵权。
两宋王朝与西夏、辽、金、蒙古等少数民族政权长期 对峙,战乱不断,边患问题十分严重。 同时,由于宋代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社会阶级矛盾 不断加深。 宋初统治者强化中央集权的种种措施,虽然取得一时 之效,却最终导致政治弊端严重,国家积贫积弱。

七年级北宋的政治知识点

七年级北宋的政治知识点

七年级北宋的政治知识点北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从960年到1279年,历经18位皇帝。

作为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为繁荣的时期之一,北宋的政治制度也有其独特的特点。

在此,我们来重点了解一下七年级学生需要掌握的北宋政治知识点。

一、政治制度1.封建君主制度:北宋王朝的政治制度是严格的封建君主制度,皇帝是被视为上天神灵的存在,他可以统治天下,并且拥有绝对的权力。

2.地方制度:北宋的地方行政分为路、州、县三级,由地方官员负责,对地方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管理。

3.科举制度: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选拔官员的方式。

北宋时期学生必须通过科举考试才有机会成为一名官员,并有机会实现社会上升。

科举考试有三个等级,分别是乡试、会试和殿试,每年只有很少的人通过考试。

二、官员制度1.宰相:宰相是北宋朝廷中最高的文官,也是皇帝的首席辅助,负责辅佐皇帝处理各种政务。

2.三省六部制度:北宋官员分为文官和武官两类。

文官主要在三省中任职,包括尚书省、大理寺和检察院;武官主要在六部中工作,包括兵部、刑部、礼部、工部、户部和吏部。

3.通判、知县、知州、刺史等官员:这些官员分别管理县级、区级、省级和地级,负责地方的行政管理和治安维护。

三、政治思想1.儒家思想:北宋是中国古代的儒家文化的一个高峰时期,士人们非常注重儒家思想的学习与传承,这在政治上也有所体现。

皇帝也极为尊重儒家文化,常常亲自向儒生请教。

2.道家思想:道家思想也对北宋政治产生了一定影响,民间常常崇拜道教的高僧和道士,认为他们能带给人们平静和安宁,使人们摆脱社会上繁琐的事务,回归真正的自我。

3.佛教思想:北宋时期,佛教在中国的普及程度比较高,佛教思想也对政治有所影响。

北宋的士人们常常将佛教的一些道理融入到政治思想之中,认为政治的目的就是要实现众人福祉,让民众过上安定的生活。

总之,北宋政治上的这些知识点是七年级学生必须要了解的内容。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听讲,认真复习,加深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和政治思想的理解,为今后的中国历史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宋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总结

宋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总结

宋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总结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繁荣发展的时期,政治、经济和文化都取得了重大进展。

以下是对宋时期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总结。

政治方面,宋朝的统治阶级主要由士族和地主组成。

宋朝将士族地主集团收编为官僚,实行科举制度选拔官员,这样一方面缓和了两者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也有利于选拔能干的官员。

这样的政治体制使得政府的权力集中在中央,使政府更为稳定有序。

此外,宋朝还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如建立地方县制,强化封建地主的地方行政管理权力,加强对地方的直接控制,增加了政府对地方的影响力。

经济方面,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繁荣的时期。

在宋朝,农业是经济的基础。

以水稻为主的农业生产得到了大力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

此外,宋朝在农业技术和灌溉工程方面也有很大的进步,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除了农业,宋朝还发展了手工业和商业。

手工业的兴起带动了城市的发展,从而推动了商业的兴起。

宋朝的商业活动非常活跃,不仅有许多商业中心如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等,还有许多商业贸易活动如盐、铁等对外贸易。

这些经济活动的发展不仅带动了宋朝的经济繁荣,还促进了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文化方面,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

在宋朝,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哲学思想都取得了重大的进展。

在科学技术方面,宋朝出现了许多重要的科学家,如沈括、郭守敬等,他们对天文学、地理学和数学等学科的研究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文学艺术方面,宋朝出现了许多才子佳人,如苏东坡和李清照等,他们的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

此外,宋朝还出现了许多重要的哲学思想家,如周敦颐和程颢等,他们的思想对后来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总的来说,宋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政治方面实行科举制度选拔官员,使政府更为稳定有序;经济方面,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取得了繁荣发展;文化方面,科学技术、文学艺术以及哲学思想都有了重要的发展。

这些进展使得宋朝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

北宋的政治课件ppt

北宋的政治课件ppt
教育普及
北宋时期教育普及程度较高,科举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为国家 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02
北宋的政治制度
北宋的官制
01
官员选拔
பைடு நூலகம்
北宋的官员选拔主要包括科举、荫袭和荐举等途径,其中科举是最主
要的途径。
02
官员品级
北宋的官员品级分为九品中正制和阶官制度,九品中正制以官员的功
绩和才能为标准,阶官制度则以官员的资历和职位高低为标准。
北宋的政治课件ppt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北宋的政治概述 • 北宋的政治制度 • 北宋政治的主要事件 • 北宋的政治文化与艺术 • 北宋政治的影响与历史遗产
01
北宋的政治概述
北宋的政治体制
1 2 3
官僚体系
北宋的官僚体系以文官为主,通过科举制度选 拔官员,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官僚阶层。
行政机构
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
总结词
庆历新政失败,王安石推行新法
详细描述
庆历新政是指北宋仁宗庆历年间进行的改革,由范仲淹主持推行,但最终失败。 之后王安石推行新法,史称熙宁变法或王安石变法。
04
北宋的政治文化与艺术
北宋的文学与哲学
文学繁荣
北宋时期出现了众多优秀的文学家,如欧阳修、苏轼、王安 石等,他们的作品如诗、词、散文等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深刻 的印记。
哲学思想
北宋的哲学思想也十分活跃,出现了以程颢、程颐为代表的 理学派别和以王安石为代表的新学派别,这些思想家对当时 和后世的政治、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北宋的书法与绘画
书法艺术
北宋的书法家如苏轼、黄庭坚等在书法史上享有盛誉,他们的书法作品风格 独特,笔法优美,被誉为“宋四家”。

高中北宋政治知识点总结

高中北宋政治知识点总结

高中北宋政治知识点总结高中北宋政治知识北宋的政治1.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1)北宋的建立:960年,赵匡胤夺取后周,改国号为宋,定都开封,史称北宋。

(2)北宋的统一: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3)加强中央集权:①军事:解除将领兵权,控制对军队的调动;②中央:分化事权,削弱相权;③地方:分散削弱地方长官的权利;(4)作用:中央集权被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2.重文轻武的政策:(1)目的: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出现(2)表现:①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②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3)影响:①积极: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有利于政权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

②弊端:军队战斗力减弱,政府办事效率低下,增加财政支出。

高中北宋经济知识经济1.农业的发展(1)生产技术:宋代以后,江南地区形成一年两熟制或一年三熟制。

(2)土地制度:宋代不抑制土地兼并,租佃关系有了较大发展。

(3)灌溉工具:宋代出现利用水力为动力的高转筒车。

(4)重心南移:宋朝以后,中国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江浙地区。

2.手工业的进步(1)制瓷业:宋朝时,中国制瓷技术大放异彩,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出现五大名窑。

(2)纺织业:丝织品品种繁多,织锦吸收了花写画中的写实风格。

(3)冶金业:北宋时已经有了以煤作为燃料冶铁的明确记载。

3.商业的繁荣(1)表现:商业经济空前繁荣,商业环境相对宽松。

商品种类增多;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

(2)“市”发展①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

②城郊和乡村的“草市”更加普遍。

③全国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市镇。

④经营时间限制也被打破。

(3)对外贸易①中国同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半岛以及非洲国家进行贸易。

②海外贸易税收成为南宋国库重要财源。

高中北宋思想和科技知识思想1.程朱理学(1)背景:北宋时期,儒学者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同时又融合佛道思想解释儒家义理。

【政治知识点】宋代政治思想总结

【政治知识点】宋代政治思想总结

【政治知识点】宋代政治思想总结
宋朝的政治体制大体沿袭唐朝的政治制度。

但宰相不再由三省长官担任,而是另以同
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

又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通称执政,与宰相合称“宰执”。

宋朝
的相权大幅萎缩,仅负责行政职能。

中书门下与枢密院合称二府,掌文武大权。

又设盐铁、户部、度支三司,主管财政大权,号称计省。

这样三司、宰执、枢密使三权互相制衡,因
此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宋朝还在御史台之外增设谏院和置谏官,这些都是监察机构,负责弹劾等事宜。

一是中国经济达到一个发展的高峰,商品经济发展较快,还出现了纸币——交子,这源
自黄河流域和长江领域的全面开发,新的经济重心已经形成;
二是政治上的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也达到了历史的高峰。

(是否君主专制的加强带来了
经济的繁荣抑或相反?)
三是社会总体上是积贫积弱。

表现在财政上,财政紧张,国家财政负担沉重,原因是官多、兵多;对外则是屡战屡败,总是以割地赔款结束,进一步加重了财政困难。

四、农民起
义不断。

在这严重的阶级斗争面前,封建王朝统治岌岌可危,地主阶级的有识之士、力图提
出一套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稳定封建伦理秩序,调整各种人际关系的理论和策略思想。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宋朝的历史思想

宋朝的历史思想

宋朝的历史思想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段重要的时期,也是中国文化繁荣的时代。

宋朝的历史思想在政治、哲学、文学等领域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宋朝的历史思想。

一、政治思想宋朝时期,政治思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儒家思想的发展和演变,二是宋朝的政治制度。

儒家思想在宋朝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传承。

宋朝儒学兴盛,思想家们对儒家经典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解读。

程朱理学兴起,主张尊崇孔子和朱熹的学说,并将其纳入官方教育体系中。

宋朝政府也积极推崇儒学,通过科举考试选拔人才,加强统治。

宋朝的政治制度也有自己独特的思想。

宋朝对于地方官员进行了严格的监察和约束,通过考核和监察制度来确保官员的廉洁和公正。

此外,宋朝还采取了多种措施来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威和控制,进一步巩固了皇权。

二、哲学思想宋朝是中国哲学发展的重要时期,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宋代理学的兴起,二是宋代佛学的发展。

宋代理学主要由周敦颐、程颢、程颐等人创立,强调“心即理”。

他们认为人的本性即是天理,通过修养可以达到与天地同步的境界。

代表性作品有周敦颐的《爱莲说》和宋濂的《天人感应篇》。

宋代佛学则是在南宋时期达到了巅峰。

南宋时期,佛教在政治、社会和文化方面都扮演着重要角色。

南宋政府对佛教非常支持,建立了许多寺庙和佛塔。

佛教的思想也渗透到了宋代文人的作品中,如辛弃疾的《浣溪沙》中就有许多佛教的意象。

三、文学思想宋朝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其中的文学思想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宋朝文学思想主要体现在文人墨客的作品中。

他们以诗、词、曲等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北宋时期,诗人苏轼、欧阳修等以豪放派为代表,他们的诗作直抒胸臆,对政治现实和社会风尚进行了讽刺和批评。

南宋时期,文人以李清照、辛弃疾等为代表,他们主张以文学来慰藉自己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将个体的痛苦和社会的困扰融入到作品中。

四、科学思想宋朝的科学思想在数学、天文学、医学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宋朝数学家积极发展了数学理论和方法,提出了一系列的数学成果,如《天元术》、《开元盛筌》等。

宋代政治思想与经济发展

宋代政治思想与经济发展

宋代政治思想与经济发展宋代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一个时期,是中国经济高度发展和政治思想繁荣的时期之一。

宋代的经济和政治形势互相促进、相互作用,形成了独特的政治思想和经济发展模式。

1. 宋代政治思想宋代的政治思想影响了中国历史上的许多思想家和政治家,形成了独特的思想体系。

1.1 理学思想宋代理学家主张“以天地之理纲纪人事,以理治国家”。

理学思想主张以天人合一、以理治国,认为天理规定了万物的本来规律,人类社会必须遵循这种标准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建立良好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秩序。

1.2 儒家思想宋代儒家思想强调“仁义道德”,强调个人的品德素质和社会的公德。

儒家思想对于政治治理也提出了若干规范要求,如“爱民、惜民”,“无为而治”等。

1.3 对外扩张思想宋代皇权强势,采取了较为积极的对外扩张政策。

扩张思想主张“四夷同治”,认为中国应该帮助周边国家推行中华文化,为中华文明的发扬光大贡献自己的力量。

2. 宋代经济发展宋代是中国经济史上著名的一个时期,当时经济发展水平比唐代更为强劲、更为长远。

宋代经济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2.1 化验实录宋代制定了历史上第一部科学性质的矿产开采管理规定,即《化验实录》。

这部规定详细阐述了矿产品的开采和销售规则,促进了矿产开采的发展。

2.2 造纸术的发明宋代人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用作印刷的、适合印刷的木板纸的方法,促进了印刷和文化传播,为宋代经济的长足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3 水利工程的建设宋代为了缓解水资源短缺的压力,大力推广水利建设,修建了一系列水利工程。

这些水利工程确保了灌溉的效率,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2.4 对外贸易宋代对外贸易发展迅速,出口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

此外,宋朝与西夏、辽等国家的石油、锡、铜等地区也有大量贸易,推动了经济发展。

3. 总结宋代是中国经济高度发展和政治思想繁荣的时期之一。

宋代的经济和政治形势互相促进、相互作用,形成了独特的政治思想和经济发展模式。

这些思想和经验对以后的中国经济和政治发展带来了重要的影响和启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人性,王安石反对孟子、荀
子的人性善、恶说,提出“性不 可善恶言也”(《原性》)。
(二)、“改易更革”论
为挽救危机,王安石提出要对现
行的政策和制度进行“改易更 革”。 就范围言,变其末,不变其本; 就形式和内容看,当变其形式, 存其内容。
“改易更革”要立足于当今政治需
要,所谓“贵乎权时之变”。 “改易更革”要善于把握时机, “待天下之变而变”。
2、“为政以德”的仁政思想
朱熹上承二程
, 提出了为政以德的 仁政思想 , 这是他的政治思想的核 心。 认为仁是一种先天的根本的东西 , 德是 一种道德上的善心,如果能 从心里体现这种仁心 , 也就具备了 德。
3、“足食为先”的民本思想
朱熹认为
, 民众的根本在足食 , 衣食足才能懂得遵守封建礼节 , 而足食的首要问题是务农 。 4、“ 仁义为先”的义利之辨 在义利问题上 , 朱熹强调以仁 义为先的义利观 , 并由此引出 存天理、灭人欲的天理人欲之 辨。
1、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朱熹的政治思想是以他的天理观作为
理论基础的。 朱熹继承并发挥了二程 的理一元论唯心主义思想 , 建立了比 较完善的理一元论的唯心主义理学体 系。 认为理是第一性的 , 是创造万物的根 本;气是第二性的 , 是创造万物的具 体材料。正是以理学作为理论基础 , 才形成了朱熹的为政以德的政治思想。
王安石:“天变不足畏;祖宗不
足法,人言不足恤”(《宋史· 王安 石传》)
(三)、大明法度,众建贤才
“改易更革”要分两步走,一是
立法,二是选才。
相继推出青苗、方田水利、市易
等一系列“新法”;改革了教育 和科举制度,起用了一批新进之 才。
(四)、生财与理财
生财和理财是王安石“改易更革” 的主要内容。他认为增加国家财政收 入的根本途径是向大自然索取。他不 同意采用提高税收的方法,主张从发 展生产入手 。 理财的关键是抑制豪强。他以平均赋 役作为抑制豪强的主要手段,推出募 役法和市易法,并申明这样做的目的 就是要减轻农民负担。
(四)、朱熹
朱熹(1130 一 1200), 字元晦 , 一字仲晦 , 号
晦庵 , 别称紫阳。徽州婺(wu)源( 今属江 西 )人 , 其家为“婺源著姓 ”, 是当地的名门 大姓 ,朱熹19岁中进士 , 早年曾做福建同安县 主簿 , 后在江西南康、福建漳州、湖南潭州 做过最高行政长官 , 晚年曾任焕章阁待制兼 侍讲。朱熹一生不愿为官 , 中进士之后 50 余 年间 , 作了39年官 , 在朝不过40天 , 大部分 时间在福建讲学。 他生于福建并大部分时间在福建讲学 , 后人 称他的学派为 ”“闽学 ”。朱熹的著作很 多 ,他的政治思想主要反映在《四书章句集 注》、《朱文公文集》、《朱子语类》中。
“性与天道”,即人与外部世界,或人 性与自然的关系问题。 汉唐儒学关于自然和人类社会本源的认 识基本宥于“天地父子生成图式”,这 是一种关于宇宙发生秩序的认识。 宋以前的儒学并没有真正展开关于宇宙 本体或万物本原的广泛讨论和深入思考, 更没能在理论上解决这一问题。
(二)张载
张载
(1020-1077),宇子厚,凤翔郿县 ( 今陕西眉县 ) 横渠镇人, 学者称为横 渠先生。张载和他的弟子多系陕西关 中人,所以他的学派被称为“关学”。 张载是北宋初期著名的理学思想家,其 著作主要有《正蒙》、《横渠易说》、 《经学理窟》、《语录》等 ,1983 年 中华书局出版的《张载集》,是张载著 作比较全面的汇集。
宋朝立国之初就有重内轻外的倾 向。太宗两度征辽失利之后,宋 的对辽方略转攻为守。 宋真宗与辽签订“澶渊之盟”, 从此安内攘外,以高额岁币换取 和平,遂成北宋国策。

冗官、冗兵、冗费三大弊政


二、王安石“改易更革”政治 调节思想

视频(变法图强)
(今江西清江县临江镇)人。庆历二年(1042 年)中进士甲科,任地方州县官职十几年。 神宗即位后,于熙宁二年(1069年)拜安石 为参知政事(副相),议行新法。第二年拜 相,熙宁七年罢相,知江宁府。八年复职, 九年再罢,退居江宁,专心著述。元佑元 年逝世于江宁。
1、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二程的政治思想是以他们的理学作为
理论基础的。 二程提出理一元论的天 理观 , 提出 “ 天者 , 理也 ”①的命题 , 认为天理是最高实体 , 天理是他们哲学 体系的最高范畴 , 是最高的精神性的本 体。 这个理 , 是自然界万物的根本法则,也 是社会的根本法则 。“ 父子君臣 , 天 下之定理 ” ③ , 认为封建社会的伦理 纲常是一种永恒的理。

2.任官和信赏必罚
北宋吏治败坏状况

其一,中央政府统辖过于苛细
; 其二,官吏苟且塞责,不能尽职; 其三,官僚之间党同伐异,争权夺 势; 其四,官吏升迁全凭资历,根本不 问其人“贤愚”、“能否” 。
针对这些现象,司马光提出“致治之道 无他,在三而己。一曰任官,二曰信赏, 三曰必罚”(《言御臣上殿札子》)。
王安石(102l—l086年),字介甫,抚州临川
王 安 石
作为政治家,王安石以推行“新法”
闻名,作为思想家,王安石创立了著 名的“荆公新学”。
(一)、天、道自然与“性不可善
恶言”
关于天,王安石否定汉儒神秘主义天
道观,认为天是万物生成和存在的自 然环境。 关于道,王安石认为道是天地运行、 万物生长的规律。
5、“以择任贤俊为本”的人才观
以择任贤俊为本的人才观
, 是二程政
治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
6、“仁义未尝不利
”的义利统一

在义利之辨方面提出了义利统一说。 二程把义与利统一起来
, 认为遵守亲亲、 君君的仁义道德信条就是利 , 所以得出 结论是“ 仁义未尝不利 ”。但其基本 思想倾向是利不妨义 , 求利不能丢掉仁 义的准则。
2、“仁为王道之本”的仁政思
想 二程的政治思想是以仁政思想为 核心的 , 把仁政作为王道政治的 根本。 3、“以顺民心为本”的民本思 想 认为要巩固宋王朝的统治基础 , 必须爱养民力 , 以民力为重 , 以
4、“以立志为本”的君道观
所谓君道观就是封建君主立身
处世的准则。 二程的君道观强调 , 君主要以 立志作为根本 , 所谓立志 , 就 是心要至诚 , 以道自任 , 也就 是信守圣人之训 , 实行先王之 治 , 严格遵守封建统治阶级的 根本原则 。
(一)理学基本论题及其政治意义 理学在宋代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北宋、
南宋两个时期。
北宋时期,一些理学基本概念,如太
极、性命、天理、人欲、存理灭欲、 理一分殊等相继提出,出现了濂学、 关学、洛学等重要学派,理学思想体 系初具规模。这一时期的著名理学家 有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邵雍, 合称“北宋五子”。

任官之道是“度材而授任,量能而施 职”(《言御臣上殿箚子》)。 信赏必罚之道为“度功而加赏”, “审罪而行罚”(《乞简省细务不必尽 关圣览上殿箚子》)。

(三)、爱民之政



首先,顺民心; 其次,宽政养民; 最后,藏富于民,勿与民争利。
爱民的逻辑归宿是利君。
(四)、反对王安石变法
司马光的名言是“祖宗之法不可
第二,抑武将,树文臣;

抑武右文是宋代一项重要的政策方针。
Hale Waihona Puke 第三,大量养兵。每逢灾年饥岁,朝廷就大量招募灾民为兵。
(二)、削夺地方权力,限制朝臣
权柄
削夺地方权力的具体做法 :
一是削夺地方财权; 二是收回司法大权;
三是集中官吏任免权。
诸帝还采取一系列措施分割各级官僚的
张载政治思想的特点是具有改革时弊的
倾向,是以他的气一元论的唯物主义自 然观作为理论基础的。
2、“仁道及人”
的民本思想
, 主张施
张载继承儒家传统的仁政思想
仁政;
3、“井地治天下”
的均平思想
张载提出了井地治天下的均平思想
,想 以此来解决北宋社会的尖锐矛盾即土地 问题。
(三) 二程 二程即程颢(hao)、程颐 , 他们是亲 兄弟 , 同受业于周敦颐 , 是宋代重要的 理学家 , 因为他们长期在洛阳讲学 , 所 以把他们的学派称为 “洛学”。 二程的著作有《河南程氏遗书》、《河 南程氏外书》、《河南程氏文集》、 《周易程氏传》、《河南程氏经说》、 《河南程氏粹言》等。 1981年中华书 局出版的《二程集》 ( 全四册 ), 是二程 著作比较全面的汇集。
通鉴》卷一)。
其中,德处于首位,“才者德之资也,
德者才之帅也”(《资治通鉴》卷一)。
司马光将天下之人分成四种类型:
“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 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 谓之小人。”(《资治通鉴》卷一)
司马光的“才德论”将富于个性的
才能之士排斥于殿堂之外,保持了 统治阶级思想道德的一贯性和整体 性,是对真正人才的极大桎梏和扼 杀。
第 四 讲
宋代的政治思想
一、宋初各帝王强化集权的治 国方略
宋太祖、太宗及真宗鉴于唐末以来
王权衰微,天下分崩的教训,采取 一系列措施,改革政治体制,加强 中央集权,实现天下一统,奠定了 宋代君主政治的规模和取向。
(一)、强化对兵权的控制
他们奉行的政策主要有三:
第一,调整兵权配置;
首先,收夺禁军和节镇兵权; 其次,分解将帅之权; 再次,依强干弱枝原则配置兵力。

(五)、“改易更革”的归宿

王安石“改易更革”的设想和具 体措施遭到保守势力和既得利益集 团的强烈反对,“一言方下,一谤 随之”(《王临川文集序》),终于 被迫上疏乞退,苦心经营数年的新 法逐一废除。然而,导致改革失败 的根本原因在于君主政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